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音乐教师师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学生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音乐课堂学习习惯可使学生在音乐课上有效互动,认真听讲,有效地提高音乐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是每一位小学音乐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音乐课课堂常规的训练

每年新接手一个班级时,我都要对学生进行音乐课堂常规的训练。音乐课堂常规的训练包括学生站、立、坐以及排队、进出教室的训练,同时教师要注意这些相关的训练要和音乐结合在一起。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随时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用上下音节表示师生互相问好,用某一个固定的和弦音响学生表示要“安静”。随着训练的深入,随着动作、音乐性的深入音乐课课堂常规就建立起来了。

二、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游戏。当孩子在游戏中获得快乐时,就会对游戏产生喜爱之情。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聆听,大胆创造。当学生在游戏中积极表现的时候,学生音乐习惯的培养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

三、培养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去“倾听”

小学音乐课堂需要学生养成聆听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建立起学生与音乐的密切联系。

1.静态地听

在音乐课欣赏音乐的时候,从学习习惯的角度教师就要对学生提出要聆听音乐的方法。如,要学会做音乐的好朋友,用自己的耳、眼、口、手等多种感官来感受音乐,以便在其他教学环节能够表现和创作音乐。此时可以闭上眼睛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音乐的不同风格。通过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感觉。

2.动态地听

这种欣赏音乐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听的同时,用眼睛有意识地随音乐看书上的歌词,或者可以通过对多媒体的欣赏,感知音乐形象;另外,还可以一面观察老师和同学的表演,一面用手做出相应的旋律走向、模仿律动等;或者学生可以随着音乐旋律哼唱,无声地随音乐进行小幅律动等。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素质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方法的运用是针对小学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音乐知识以及对音乐课程的喜爱程度,实施针对性和差异性教学,这是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一)基本素质方面的差异

不同的学生智力发展状况不同,学生智力方面的差异属于先天性差异,这种差异是无法改变的。学生基本素质方面存在的差异在音乐上表现的很明显,比如说有些学生先天唱歌就很好听,有些学生唱歌则跑调。表现在音乐素养上就是音乐素养的高低。以上所提及的先天性差异是无法改变的。

(二)基本能力方面的差异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是以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作为载体的,要求学生具备的一定的能力才能够有效参与到活动中来,小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有接受、鉴赏以及分析和听辨能力,在这些能力方面不同的学生之间或多或少会存在差异。

(三)音乐学习兴趣方面

每一个学生对音乐的爱好程度程度不同,因此对音乐课程的兴趣也就不相同。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最好的导师就是兴趣,小学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喜好程度直接影响到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二、因材施教的方法

(一)课堂教学法

现阶段很多中小学开展音乐教学的方法是课堂教学法,课堂教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不仅不可以取消,而且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实践活动教育法

实践活动教育法就是在实践活动中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教育者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参与到自己设计的活动中来。

(三)隐性渗透教育法

隐形渗透教育法核心在于感染和感召小学生,小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感觉自己是在接受教育。

(四)互动交流教育法

互动交流教育法的核心在于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进行平等交流,受教育者的学习环境变得轻松和愉快。互动交流教育法注重的是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个性,使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能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五)情感沟通教育法

情感沟通教育法注重的是学生个体思想,以了解学生个体思想作为基础,与学生进行感情沟通,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

三、根据小学生年龄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2年,这一年龄的阶段的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对很多事物很好奇,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结合这一阶段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图片以及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设计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第二阶段为3-6年级,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认知领域在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体验感受能力增强。这一阶段5-6年级的小学生开始进入变声期,在这一阶段对小学生开展音乐教学应该逐渐渗透变声期噪音保护知识。对小学音乐教学的这两个阶段进行分析时,教师除了考虑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特点之外,还要考虑到自己所带班级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细心观察和了解,设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四、根据小学生实际能力设计教学目标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资质、天赋以及爱好存在差异,因此从这点考虑,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小学音乐教师采取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材”,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材”,“材”就是以上所叙述的资质、天赋以及爱好,不能从学生的家庭背景或者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考虑。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资质、天赋以及爱好,做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区别对待音乐资质、天赋以及爱好程度不同的学生,不搞“一刀切”。比如教师对于一些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应该给予适当引导,为其进一步提供施展音乐才能的空间,让他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起到带动作用,调动其他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对于对音乐知识不感兴趣的学生,要通过开展活动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

五、根据小学阶段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准备

(一)熟悉教材

教师在音乐教学之前要对音乐作品反复聆听、演唱,将音乐教材中所具有的人文性、审美性以及实践性分析出来,创造行地将音乐文化知识与音乐创编活动结合起来。比如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这两种版本教材都是依据新课标来编写的,新版教材的实践活动主线就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以及表现和创造音乐美,在实践活动中采取聆听、演唱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提高小学生音乐技能,培养小学生创编能力,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在每一堂课程进行之前都要创编一个音乐主题活动,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

(二)明确教学重难点

小学音乐课程的重难点内容基本音乐节拍和节奏,注重的是对小学生歌曲演唱过程中音准、歌词处理以及歌曲表现能力培养,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小学生的联想以及创造力。比如教师在教授《春天》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分四个课时来安排,该首歌曲的教学重点是聆听和演唱等,让小学生在聆听和演唱中表达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教学的难点在于能够让小学生放松、清晰地进行歌曲演唱。

(三)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学生个人情绪以及学生参与音乐课程积极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音乐课程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改善主观情绪。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尽可能真实、自然、接近生活,采取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考虑到小学1-2年级学生的成长特点,创设的教学情境要采取游戏、表演以及故事和生活方式,让小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对于小学3-6年级创设教学情境除了采用上述1-2年的方式外,还应该创设问题、推理或者联想情境。总而言之,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综合考虑音乐教学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新课标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成长特点出发,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因材施教,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应该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结合,才能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10-12.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范文第3篇

摘要:为什么中小学的音乐课总是没什么孩子愿意上呢?作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很多老师缺乏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运用。本文就此问题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 

    高校毕业后,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走上了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岗位,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遇上最多的问题就是学生对音乐课缺乏兴趣,使得他们的课程很难开展下去。经过我的一番了解,发现他们大多数是不会运用教学模式而导致的,因此我总结了一些教学模式与大家分享。 

    一、趣味模式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其特点是: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并乐于学习。 

    基本过程:引趣一激情~愉悦~主动学习 

    这类模式在中、小学各年级都能运用,尤其在小学唱游教学中。对低段的孩子在音乐教学中主要是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学音乐。例如在《小鸡的故事中》,乐曲很简单,学生一唱就会,但学习的要点显然没有理解;于是老师可以一边绘声绘色地讲着小鸡的故事,一边惟妙惟肖地表演着鸡妈妈、小鸡、老鹰的各种动作,在一个愉快和谐、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这堂课的重点—四种音乐情绪的转换(雄壮地—欢快地—紧张地—抒情地),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伴着小鸡的故事被孩子们感受到了;感受得那样轻松,那样有趣。 

    二、和谐模式 

    特点:师生之间互相沟通,融洽合作,和谐、轻松。 

    基本过程:诱导~共鸣~探讨一获得共识 

    这类教学模式在每个年级段都可以运用,使教学中各种关系密切,和谐的人际关系与人文环境是使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 

    初中一年级欣赏课((二泉映月)},老师刻意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素材—通俗歌曲《二泉吟》,在引入新课时播放,让生欣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前欣赏到那熟悉而又喜欢的通俗歌曲《二泉吟》,不由得和着音乐唱了起来:“风悠悠,云悠悠,满怀的不平在小路上走……”那凄美的歌声唱出了阿炳的情、阿炳的梦、阿炳的恨、阿炳的愁、阿炳的忧,歌曲与画面营造了与乐曲《二泉映月》相融的一种特定的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音乐描写的意境中…… 

 三、合作模式 

    特点:学生间互教互学,技能知识互补,潜在目标是培养乐于助人及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基本过程:引导~讨论~演示~共同评价 

    适用于创造性较强的音乐教学环节或有点难度的知识性教学中,通过学生互助解决疑难及共同演示唱、奏、演的创造成果,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小燕子》中,教师用钢琴演奏《小燕子》主题旋律,学生听后老师出示八张音乐卡片,(这八张卡片上有八小节曲谱,是歌曲《小燕子》的前八小节曲调,每张卡片上一小节,四个小组每组分配两张卡片)请孩子们分小组讨论,把这八张卡片自由组合,编成新的旋律来赞美小燕子。看看谁送给小燕子的音乐最美。这节课孩子们在听听、唱唱、跳跳、玩玩中结束了庆功会,并尝试了自己创编音乐,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中,尤其是全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把优美的曲调创编出来,体现了一种合作学习的气氛,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创编曲谱的成功感。 

    四、探索模式 

    特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思考与研究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基本过程:设疑~自由探索~引导探索~答疑 

    指导—发现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研究、探讨、总结事物运行的一般规律,并以这种规律为基础,反过来去解释与发现与之相关的各种现象。 

    有一例是识谱方法的探讨。上海有一位老师打破了传统的先识谱后唱歌的教学模式,反其道而行之地采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这一方法,他总结了四点:一是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的教学目标并不矛盾;二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可以降低识谱难度;四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在上唱歌课时,他不急于马上解决歌曲的创作背景及识谱知识问题,而是先让学生听录音或听教师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美并逐渐熟悉后,再让学生回过头来识谱,这时学生就有了似曾相似的感觉,识谱就顺畅多了。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高效教学;导学

在生命教育和幸福教育凸显的年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是知识的自我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人翁,任何外在个体都没有权利和能力完全替代任何一个学生的学习。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从中寻得学生个性存在的本源,强化对学生主体意识的认知,改变过去以集中式灌输为主要方式的有效教学方式,换之以引导性学习的角色和身份出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让小学生在自主互助学习中明显感受到教师的真情引导,在山重水复间领悟到教师的循循善诱。从而保证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一、巧设前置学习方案,促进自主学习发展

学案导学是旨在促进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创新性教学模式,也是新时代下增强课堂教学效能的重要途径。前置学习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表现机会和情境的重要环节,更是尊重和焕发学生主体个性,提供教育教学素材和灵感的核心平台,但高效的前置学习并非小学生在简单的预习或在零星自学后所能达就,它必须依靠科学有效的导学方案来为小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音乐虽为人类所特有,并渗透进了人类的遗传基因当中,但音乐作为一种向善的文化特质,其审美品格和专业发展并非小学生经过简单的思维过程就能亲近其中,所以,小学音乐在前置学习安排阶段,教师必须充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潜在发展能力,紧紧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贴近教学目标,深富启发性,体现层次性,满足需求多样性的音乐导学方案,帮助小学生在正确的导航灯指引下,提升音乐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 《小伞花》时,这首歌主要以同学间的真挚友情为线索,通过情景结合,音景并茂来帮助小学生在欢快的演唱中感悟友情的纯真和生活的美好。而这些效果并不是教师所能给予的,而是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在合作表现中进行亲身体悟,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一方面深刻地结合教材的内容特点,让学生在前置学习中完成以下几个任务:一是为什么歌曲的题目要叫作《小伞花》呢?二是你能通过自己喜欢的途径认识反复跳跃记号和附点四分音符吗?三是能够利用各种资源学习演唱,初步会唱“小伞花”。另一方面,教师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质出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活动准备的任务,即让学生通过自学和互助,自由组成小组,在演唱结合中将歌曲中所蕴含的故事情境和真挚情感表演出来,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

二、营造学习认知冲突,优化良好学习品质

所谓认知冲突是指认知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外界所产生的刺激不相适应,或认知主体间对某一种刺激所产生的不同观点和看法,从而使得认知主体陷入一种短暂的冲突心理之中。因此,认知冲突就包含了主体内认知冲突和主体间认知冲突两种基本情况。而实践表明,认知冲突能够为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落差,从而促进学生为了弥补落差而加倍努力学习,教师往往在导学中设计一系列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学中不断产生认知性冲突,刺激学生为了解决冲突而提升自学效能,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小学音乐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设计层次分明、富有启发性质的问题,作为精妙导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和线索,以此来激发学生为了解决音乐学习中的困难而不懈努力,从而优化小学生的学习品质。另一方面,小学音乐教师在导学中可以适当创造学习空白,为学生提供各种音乐学习留白,让学生为了补白而强化学习和合作,在解决一个个认知冲突中逐渐接近学习的目标,提升音乐教学的效能。

例如,学习三年级下册《芦笛》这一课时,学生在前置学习中已经对本课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的音乐探究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处设置“难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的认知冲突,并认真控制好了冲突对学生所产生的效应。教师先引导学生分组对歌曲进行轮流朗读,因为轮流朗读已经在语文课中学得娴熟自如,所以学生们表现得非常好。教师借此机会,待学完《芦笛》演唱后,让学生对比轮流朗读进行“轮唱”,结果,学生们都以为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却出现了追赶、落后、混唱等问题,从而给学生造成了演唱合作的困扰。此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便尤为重要,学生们在教师的提示下,经过多遍练习后掌握了合唱技巧。在本课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留下一定的空白,让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和材料制作简易吹管乐器,让学生有一个自由创造的空间。

三、精心培育导学“先生”,实现有效学习目标

教育家陶行知在论及“普及教育”时认为,“即知即传”是实现教育普及最有效的方法,更是契合时代精神的有效教学形式,他指出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在于“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师生之间彼此互相学习和帮助,从而实现“教学相长”。而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并非人人都能在学习中达到相同的水平,它在不同学生身上会体现出不同的发展情况,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智能组合是千姿百态的,不同的个性往往有不同的闪光点,所以,我们既不能要求每一个小学生都完成相同的音乐学习任务和标准,也不能片面抹杀学生的音乐学习天分。小学音乐要实现高效教学,就必须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又因为教师力量有限,不可能像结对子般一一对应进行导学。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对音乐潜能丰富,音乐学习天分较高的学生进行精心培育,让一个个“小先生”都能带领自身的团队在自主互助学习中完成适合自己的音乐学习内容和目标,从而有效地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效能。

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故乡的月亮》二声部时,由于二声部比较难,对于普通的学生来讲,可能会在合唱中出现各种问题,而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考查和个别化指导。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小先生”的优势,通过自身在日常教学中的经验,对音乐潜能较好、音乐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通过听唱结合,让他们体验不同节奏型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了解由连续的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并能在演唱中注意到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等重点知识点,然后让他们同时在自己的小组内组织合唱、指导纠正,并最终实现全班大合唱的教学目标。

音乐虽为人类所固有,并在千万年演化中成为了人类时代延续的遗传因子,但音乐是高傲的,同时又是纯净的,并非任何一个个体都能创造非凡的音乐成就,它在个体间表现出了迥异的学习差异。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并不能将自身梦幻的音乐才华羽翼借给任何一位学生,只能在循循善诱中将他们慢慢引入属于自己的音乐殿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此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2—0022—01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音乐课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音乐教师专业素质,是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一、丰富渠道,促进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音乐课的“审美性、实践性、创造性和表演性”决定了音乐课的专业性。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的音乐教学基本功。而如何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坚持练习。音乐教师一定要每天坚持基本功练习,如发声练习、钢琴即兴伴奏、声乐演唱和器乐演奏等。

2.辅导学生。对于音乐教师来说,“传道授业”就是对学生进行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训练,“解惑”就是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疑惑进行分析研究,指导释疑。教师只有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在帮助学生由进步走向新的进步、由成功走向新的成功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实现音乐教师的价值,实现音乐教师的职业理想。

3.善于表现。既然音乐是表演的艺术,那么,音乐教师只有在表演的过程中才能完成对作品的“第二次创作”,才能在一次次表演的过程中逐步走向完美。当然,表现的前提是自己首先要有“料”。笔者认为,我们的音乐教师至少要有3首以上的拿手声乐作品,3首以上的拿手器乐作品,有条件的还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举办个人音乐会等。要珍惜每次表现的机会,因为我们的优秀表现会带来学生对自己的尊重,使更多的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

4.学习反思。音乐教师要坚持读书,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学习音乐教学理论和方法,学习音乐发展史和音乐创作等。音乐教师要善于反思,反思自我专业能力发展现状,反思音乐课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等。

二、加强评价,激励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由于音乐教学没有统一的书面考试,因此,我们很难衡量一位音乐教师所承担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对音乐教师进行有效评价,是激励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有效手段。

1.评价音乐教师对音乐教育的热爱程度和敬业精神。对音乐的执著是音乐教师热爱音乐教育的基础,是焕发音乐教学激情的源动力。只有热爱音乐,音乐教师才能做到职业道德中的“爱岗敬业”,才能尽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这也是音乐课教学质量的灵魂。

2.评价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上好音乐课,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但并不是说专业素质高,教学质量就高,二者不能划等号。

3.评价音乐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以人文教育和美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理念体现、富有感染力的氛围情景营造、融洽互动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师生之间的欣赏激励是音乐教师高效课堂教学水平的最佳体现。也许暂时没有这样完美的课堂,但是我们不能没有完美课堂的理想。

4.评价音乐教师辅导的音乐特长生的水平。“名师出高徒”,用在音乐教师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当然,教师要善于发现优秀的学生,具有潜力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富有责任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