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教学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故事;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策略

(一)数学故事的情节建构策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故事,首先要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这与小学生喜欢故事性、趣味性的心理特征不谋而合。因此,优秀的数学故事能够做到引人入胜,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所以,优秀的数学故事就需要合理的情节建构。合理安排好数学故事情节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因此,可以从一下几点对数学故事情节进行建构。

数学故事的开头要新颖精彩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故事开头,往往能够迅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使他们与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唤醒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教师要选取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数学故事内容题材用于教学。同时也应注意故事的开头要简洁凝练,千万不能冗长拖沓,否则,学生会产生厌烦感,进而对故事内容失去兴趣。

数学故事的中间要曲折连贯

故事情节是否曲折连贯是衡量一个数学故事是否生动有趣的最重要参考。作为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也要有曲折连贯的情节。拥有曲折紧凑情节的数学故事才算是丰满的和有灵魂的。教师应当如何把握故事情节的曲折连贯呢?首先,教师应当适当交代故事的r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次,教师要明确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节,并把这部分情节进行深加工。最后,在讲述数学故事的过程中,分清主次,对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节进行重点的讲述。

数学故事的结尾要启迪智慧

数学故事的结尾和开端是同等重要的。如果一个故事“虎头蛇尾”,那么它的教育性必将大大的减弱。因此,数学故事的结尾一定要具有启迪性,才能让学生听完故事后,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体验,并能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富有启发性的数学故事结尾,能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感,从而加深对故事中数学思想或数学哲理的理解。同时,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得以保持和延续。是以,课堂学习效果以及教学效率又怎能不提高呢。

(二)数学故事的运用时机策略

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要想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以及保证应有的教学效率,这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引起学生注意,唤醒他们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前选取儿童喜欢听的数学故事,作为整堂课的导入环节,不但能够轻而易举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能为接下来数学知识点的传授做好铺垫。

例如,针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给大家讲《画杨桃》的故事,作为课前导入。“在图画课上,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同学们都拿起画笔唰唰地画起来。当老师让当大家把画好的画交给他的时候,同学们无意间发现小红画的根本不是杨桃,而是一颗五角星。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这时老师不但没有训斥小红画得不像,反而让大家依次坐在小红的位置上,再次看讲桌上的杨桃,这时大家惊奇地发现,在小红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竟然真的是一颗五角星。”讲完这个故事,教师再适时地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家画出来的杨桃和小红画得不一样呢?”通过讲述一个蕴含数学思想的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就被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而这个被加工过的数学故事又能引发学生数学思考,使学生们认识到对物体的观察有不同的角度,物体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形状,从而自然而然的过渡到“观察物体”这堂课的学习。当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又怎能不会提高呢?

课中运用,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身体发育不完全,心理也不成熟,自制力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如何保证小学生在数学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学习,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适时、适当地运用一些数学故事,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尽可能地有效进行。同时,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对于老师也是一项挑战。如何将教材知识的重、难点,转化为能引起学生共鸣,从而更容易接受的知识呢?教师不妨选用数学故事,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击破难点。

例如,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学生们对小数点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教师可以讲一个《小数点地惩罚》故事:100是一个骄傲自满的小孩,他总是仗着自己比10大,而经常挖苦10这个小孩。小数点看不下去了,决定惩罚一下100。有一天晚上,小数点趁着100睡着的时候偷偷的在100的身上点了一个小数点。这回100就变成了1.00。早上起来,他还像往常一样想挖苦10小的时候,围观的人们都说:你现在比10小了,所以你不能再嘲笑他了。这时100低头一看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1.00了。惊讶之余,10从人群后面挤了进来,他对100说:不管你是100,还是1.00,我都把你当成好朋友。你放心吧,就算你变成1.00,我也不会欺负你的。这时100羞红了脸,也认识到之前是自己做的不对,他向10道了歉。小数点看到后,感到很欣慰。悄悄地将小数点向后挪了一位变成了10.0。这时围观的人又有一阵骚动,100低头一看自己变成和10一样大了,10.0主动拉起10的手高高兴兴的去玩了。

通过这个故事,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点的印象,知道了小数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更直观的感受到了随着小数点位置的不同数值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1]因此,借助于数学故事的教学,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有效的化解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知识。

课外延伸,提高数学素养

一堂课上完了,如何保证学生们继续保持昂扬的数学兴趣,使同学们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呢?教师不妨在下课之前,给学生讲一个数学故事。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心灵,并且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2]

例如:学习了圆周率,可以给学生介绍祖冲之是如何探索圆周率的;学习了多位数的乘法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的“铺地锦”的智慧;[3]讲解分数的认识后,不妨讲一讲分数的产生和表示方法的演变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效用

(一)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启迪学生智慧

数学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通过讲述恰当的数学故事,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智慧[4],并且学会思考。数学对学生发展最主要的作用应该是让学生站在数学家的肩膀上,借助他们的智慧来增长自己的智慧。数学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科学。[5]他强调的不单是掌握知识,还应该有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培养。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具有启发意义的数学故事,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培养学生能力

数学故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概念理解的作用。因此,将数学故事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基本的学习能力。通过再现历史数学名题,可以培养数学素养。数学知识只有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体现其价值,才能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故事正是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条纽带。

(三)运用数学故事可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我们讲授的数学史中载的许多数学家发明、发现的生动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今中外的数学家们,面对数学问题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技巧。[6]这对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向学生讲述数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探索数学问题时,应打破思维局限,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从而发展数学思维。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关键点

(一)选择明确,为教学服务

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而故事具有人文的色彩。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保证数学故事能够很好的为教学服务,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关键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保证所选取的数学故事,能够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服务于数学教学。同时,教师所选取的数学故事,应当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不能服务于数学教学的数学故事,对教学效率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泛的阅读视角,有能力选择一些有用的数学故事。数学教师在运用数学故事时,一方面要做到能够引导学生及时的从数学故事中提炼出所需要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还应当充分的利用故事的启发性,使故事的启迪智慧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

(二)故事的安排要适量

小学数学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讲数学故事不应过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数学故事对于数学的教学只是一种有效媒介。教师不能把讲数学故事,当作教学目标来处理。因此,教师在运用数学故事时,要安排适度适量的数学故事。保证数学故事在发挥教学作用的同时,又不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在选取数学故事时,要考虑到故事的篇幅、故事的作用这两个方面,从而在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使故事最精彩化、最有效化。

(三)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互动

课堂教学毕竟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但同时也要记住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将数学故事引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时,教师要处理好自身和学生的角色问题。既不能片面的强调教师的作用,整堂课、整个故事都是教师在讲述,学生在被动接受。同时也不能片面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考虑到学生喜欢的故事题材,而将教学目标抛之脑后。否则,都是一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做法。教师应当处理好与学生的互动问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合适的途径,将数学故事引入数学教学过程中。从而让学生在教师所讲数学故事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及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培养数学思维,以及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数学故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通过数学故事的引入渗透数学文化及数学思想,这对于数学素养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合理的运用数学故事,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素养,从而使他们在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之余,学习数学方法、理解数学规律、发展数学能力最终形成数学思想。这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用数学故事的目的,也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中国的数学教育历史悠久,但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如数学的教学让孩子们觉得数学越来越枯燥、越来越讨厌数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数学真的很难吗?为什么在孩子眼中数学很难?等等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数学教育者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只有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我们的数学教育事业才能更好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楼孟娣.故事――让数学课堂更精彩[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

[2] 李小玲.数学教育模式应改变[J].成功(教育),2013(23).

[3] 李忠衡.巧用数学故事 唤醒课堂活力[J].教学与管理,2009(29).

[4] 夏立新.自主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4(1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故事;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学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的发展,对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课程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小学教育作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阶段,是学生习惯和心理素质养成最重要的阶段,而在传统的小学学科教育中仅仅是将知识“倾注”给学生,忽略了其习惯的养成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将数学故事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数字故事的特点相较于文字语言情境性更强、也更加直观性。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考虑在教学中将其优势与小学生认知的特点结合起来,然后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在具体的应用中可以通过数字故事创设出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将知识迁移到更利于理解的层面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充分的挖掘出数学知识当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问题

当前,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现状及应用中的问题如下:

1.课堂上多媒体使用频率较高,但是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黑板之外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但是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很多教师使用多媒体都是形式化的,甚至存在着利用多媒体将课本内容照搬的现象,这样就很难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也无法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难点理解不深刻,很难有效进行知识迁移。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即使很多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层次清晰,并且有着非常高的逻辑性,但是并无法使学生完好的构建知识体系,使得学生无法实现对教学难点的有效理解。

3.学生课堂上往往是被动探究,使得课堂氛围较为低沉。新课程理念强调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实际上很多小学数学知识的探究都是在教师引导之下完成的,多数课堂教学气氛深沉,学生学习处于低迷的状态,如果这时候教师能够采用一些数字故事,在配合上音乐及动画等效果就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影响。

二、数字故事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策略

数字故事能够将音乐、图片及文字等各种资源和内容结合在一起,能够使得数学知识更加的直观和有趣,属于一种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及手段。将数字故事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当中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进行数字故事的制作,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另外一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去动手制作,采取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数字故事教学。

1.将数字故事应用到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

教学情境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迁移,而数字故事则可以作为一种非常简单的情境创设工具,能够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来有效的描述情境,通过文字、图片就音乐等来展示媒体的效果,使得故事情境更真实的还原。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周长》这节课当中,教师就可以引入数字故事,教师在课前设计了小美减肥的数字故事,小美每天绕着操场跑步,爸爸建议小美绕着操场的边线跑步,但是小美有的时候是绕着操场的边线跑的,有时候并没有绕着边线跑,小美跑了一个星期并没有瘦下来,最后教师引出问题:小美为什么没有瘦?他在减肥中采纳了爸爸的建议吗?从而引出周长的学习。这个故事数字故事教师是通过PPT展示的,并配合了教师的讲解,在播放的时候学生就对数字故事的情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完全被学生所吸引,那么教师如果在后续进行适当引导,教学效果必然会非常好,所以数字故事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学习兴趣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2.将数字故事应用到数学知识介绍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非常基础的数学概念,比如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小数的读法,万以内的数、有余数的除法、克与千克等。 这些知识都源于日常生活,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也会经常被提及, 学生非常有必要经常对他们的用法和规则进行练习,因为这是学会其他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的基础,一旦在学生心里形成了错误的印象就非常难改正。所以,教师可以把这些非常常见的知识通过数字故事的方法表现出来,并在课堂教学和休息期间不断地播放和展示,同一种知识点可以利用不同素材和不同形式的故事从多个侧面进行展示,这样既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又能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明白数学的发展史,陶冶情操,扩大视野。在介绍数学常识的时候,也可以有不同主题,比如可以选择数学符号的介绍,数学家的逸闻趣事,数学的发展历史,等等。

数字故事在数学常识教学中主要应用于导入和新知讲授环节,例如在小学数学“几分之一”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制作一个数字故事,将其应用到课堂上,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就会对这一常识的历史演变加深对分数线的认识和表示,在播放结束后名教师可以对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进行强调,从而深化学生的记忆。

3.将数字故事应用到小结当中。

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能够温故而知新,在整个课堂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提炼出来,将其制作成数字故事,应用到小结环节。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中《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难点精简出来,制作成数字故事,在故事的最后还引入了练习环节,这样就形成了阶梯化的教学,同时其也能够为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提供资源。

实际上除了上面所分析的几点之外,数字故事若配上更加丰富的色彩、优美的背景音乐、有趣的动画化等元素,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更好的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做好对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良好调整,有效的改善学习兴趣和态度。

总结:21世纪,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快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数字故事(Digital Storytelling)作为近年来国外比较流行的一种可视化的教育叙事手段,是对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具体体现。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频率比较高,但是效果却不够理想,这组要是因为多媒体所展示的内容不够吸引学生,而数字故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多媒体结合制作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具体的其可以应用到问题情境中、知识学习中、小结环节当中。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学 故事 兴趣

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这里所说的礼物就是学生乐于接受需求的知识,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呢?有些内容学习起来确实有些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不仅听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利用背景故事进行教学就不同了。它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最终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背景故事,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下面我把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合理利用背景故事的过程中作个简单的阐述。

一、新知利用故事,激发兴趣

事实证明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到处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却很少遇到,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感情,如在教学百分数打折这个内容时,我就利用这样一个故事引入:刚刚今年上五年级了,他很想买一台电脑,方便在家查找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爸爸听了爽快地答应了,要他先到电脑城去问问价,哪家价格合理就在哪家买。他先来到“小精灵”电脑城,营业员告诉他:“本店电脑一律打八折。”刚刚在店里转了转,心里有底了。他想比较一下哪家便宜,他又来到另一家“小蜜蜂”电脑城,热情的营业员阿姨说:“本店一律优惠20%”。这下,刚刚一时没了主意,不知该买哪家的,他回去把有关信息跟爸爸一说,爸爸听了笑着说:“两家的优惠价格相同,如果是同一品牌买哪家的都一样。刚刚听了感到很纳闷,同学们,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学生都瞪着求知的眼睛想知道原因。

二、难点利用故事,促进探索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把难点利用故事化简,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例如:以前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决》时有以下一个片断:

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

师: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

生:七个小矮人。

师:数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

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再在七个小矮人手拿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

师:七个小矮人他们每人手拿一只气球,你能看出气球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吗?

生:后一个比前一个多7。

生:第一个数是7,第二个数是7+7,两个7相加是14,第三个数是21,3个7相加是21。

师: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

学生回答28、35、42、49,屏幕中出示各数,我就追问是怎样想的。

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

学生读7、14、21、28、35、42、49。

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生:7。

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一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

师:今天这节课如果我们学习乘法口诀,将学习――

随着学生回答完成课题板书:7的乘法口诀,

在精练的故事情节中,没有过多的渲染,有的是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心态。

三、练习利用故事,调动情绪

曾有人说:中国的学生学数学就是做练习,做数学题,外国的学生学数学是参与一项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不管说法怎样,都是为了学以致用,练习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做题目,那么练习就失去其本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练习融入数学故事中,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如我在教学纳税这个内容时,利用学生身边的背景故事,:我们班王晨同学父母开了一家家具店,每个月的营业额是42000元,如果按4%的税率缴纳营业税,每月应缴纳营业税多少元?练习完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互动,结合自家的情况或你了解的信息编题,让同学互相解答,这样,课堂上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各种各样的问题迎刃而解。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背景故事,创设情境,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好地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关心儿童的健康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范文第4篇

教材分析

本课剪纸故事是融剪、刻、说为一体的剪纸课,表现内容为人物,表现形式是非对称性的独立纹样。剪纸故事要求学生大胆地直接剪出人物外形,用刀刻划出人物细节,并将剪、刻完成的人物形象经组合粘贴在一起编成故事说一说。剪纸故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利用剪纸的形式,表达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情和了解的故事,借以抒发内在蕴涵的情感,同时通过对剪纸这种独特形式的学习来和民族艺术更为贴近。

本课采用了大量的学生作业,都是学生课堂即兴所作,内容表现出儿童的生活和情感。对学生来说,更具有亲近感。这些剪纸人物造型大胆简练,对于美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也很具启示性。

教材中安排了制作步骤、小提示,可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教材中还呈现了一组人物所用的道具,学生在制作相关人物时可以用这些道具来搭配,借助于道具所体现的工具特点将有助于确认表现剪纸人物的身份。

学习屋中选用了民间剪纸作品《老鼠上灯台》。学习屋的内容旨在激发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兴趣,可让学生由此出发,在课后利用互联网及图书馆的资源,深入对剪纸艺术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2.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思路

本课学习内容为剪纸人物,不但要剪出人物的造型,还要能在此基础上挑选合适的人物经组合构成新的画面并编辑成有趣的小故事。

本课学习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随意剪出人物的外形,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应该让学生抛开对称规则,依靠视觉平衡和对人物形态比例的基本了解,按自己的意愿剪,尽量做到自然、流畅。

人物内部挖剪也有较大难度,可改剪为刻,用刻刀加工细部,可获得剪刀无法比拟的优势。启发学生用刻刀(或裁纸刀)进行剪影的刻划,如刻出人物的五官、服装上的花纹图案等。学生可能首次使用刻刀,教师可以先安排一些刻纸小训练,如:在其他纸上练习刻画直线和弧线。让学生能了解和适应刻刀工具,做到刻得干净利落,随心所欲。并提醒学生使用刻刀时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在剪刻出两三个人物后,让学生根据所剪刻人物的动态神情,将这些人物之间进行联想和组合构图,还可根据需要适当添剪背景、道具,编成一个故事。组成故事画面,是人物剪纸的延伸。贴好后,对大家说一说这个故事,学生一般都饶有兴趣地用这种方法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也可让两个学生合作,将两人所剪的人物组合在一张画面上,再根据画面所构成的效果编故事,两人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个故事。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丰富了本课的学习内容。

在评价过程中,可对学生的剪纸人物作业和学生所编的故事进行双重评价,评价应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初始阶段、深入阶段和终结阶段,教师可对学生积极尝试剪制的学习热情加以肯定,表扬并保护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在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评价标准侧重于创造性和个性,看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像和个性成分。

教学选择

本课所要使用的学具如剪刀、胶水、彩色纸等,比较容易准备。在条件较差的地方也可以选用单色纸完成作业,应予注意的是所剪作业用纸应与背景衬底用纸有一定的层次区分,以便画面形象变得鲜明饱满。

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教学时量限制,可以一人单独完成剪纸故事的作业,也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由两个人共同完成一幅剪纸故事的作业,还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编制作业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建议

1.教师应提示学生随手剪的时候注意手随心动,心中应想着要表现的人物的动态和特征。可以从头,也可以从脚,或者是自己想开始的任何部位开始剪。

2.剪完人物外形之后再剪刻出人物的细节,例如:眼睛、发型、衣服的花纹等等。让学生尝试用刻刀,要使用垫板。教师示范刻刀的用法,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可以用对折后剪的方法,也可以用剪刀凿穿后剪的方法。

3.粘贴可以采用局部点粘,即在剪出人物的适当部位,涂少量胶水即可,但要注意贴得平整、洁净。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公园喂鸽子”故事。 (画面)

教师讲述故事,课件出示画面。

二、故事交流

1.在你的身L或者你的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文字草稿

三、讨论、演示分工合作过程

1. (从各小组中挑出一个典型故事)清三位同学来跟老师合作示范。

2.先分工再进行组合。 (学生讨论怎么分工)

3.教师示范剪刻步骤。

①随意剪出外形。

②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

在这些民间剪纸作品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张的细竹和花纹的处理?花纹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民间剪纸作品)中闽民间剪纸最常用的花纹就是锯齿纹和月牙纹。 (课件出示)

③组合粘贴。

准备粘贴了,你想怎么贴?怎样贴才会又快又平整呢?——胶涂在底纸上。

出示几个剪纸人物,你能给他们编个故事吗?

④添加道具。

故事“剪”完了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完善的?——添加背景、道具等。 (课件出示剪纸道具)

教师在投影仪下示范剪出外形,

课件出示:游戏。

教师投影仪下示范刻出 花纹

课件出示:民间剪纸作品,并放大作品进行分析。

出示剪纸人物范图

课件出示:剪纸道具

四、欣赏:

剪纸故事作品

1.讨论评议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本组展示板L,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评述作品。

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

展示板展示作业

五、学生合作完成剪纸故事展示、总结

1.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范文第5篇

从艺术的起源来讲,诗、歌本是一体。艺术学校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尤其是背诵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她们有艺术天赋,将诗歌谱成曲后能够很快背出并理解其中含义。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真的非常有道理。通过反复吟唱古诗词来理解诗词的意境,这种理解是潜移默化的,虽然不像上课教师直接讲解来得快,但是这样的理解是自己从曲词中去深入意会的,况且还须将意会的情境表演传达给观众,通过吟唱领会显得更加深入。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对《子夜歌》进行教学时,笔者就进行了从“诗”到“歌”的尝试。《子夜歌》是乐府吴声歌曲名,以女子之口吟唱其对爱情的感叹,形式为四句五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总有着天地之初男女之情原始的纯真感,这首诗也不例外,语义多双关,活泼自然。首先,让学生观看老版《三国演义》中刘备、孙尚香结婚之日用吴音所唱的《子夜歌》,并布置任务:全班分四组,每组通过打谱、演唱、弹奏等,将《子夜歌》中的一小段用自己原创的方式展现出来,并在演出过后讲出创作理念。创作要求:用苏州话演唱,小组合作完成。众所周知,苏州话的软糯是其他方言所不具备的,以苏州话来唱诗词别有一种韵味。评弹学校四年级的学生对于音乐的把握和苏州话的运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将传统的诗歌改编成音乐对于他们来说也是第一次,需要他们“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并通力合作。一周后的教学呈现表明,这样的尝试是成功的。四组学生的改编展示分别为:

第一组:琵琶弹唱。六名学生合唱,一名学生弹奏。以“用D调来表现整首曲子中两情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空灵古风,要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为创作理念,合作非常默契,女生小组合唱以苏州话的软糯来衬托女子的惜别情谊,让人沉醉。第二组:一弹一唱。男生弹奏三弦,女生演唱。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创意,三弦只适合伴奏并且易呈现凄凉感受。组长总结创作理念时说:“这是一首离别的诗歌,且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所以我们的曲子要呈现出悲凉而清丽的效果。”独唱女生的嗓音非常适合演绎这种略带凄凉但是又是渗入人心的曲调。第三组:古筝、琵琶、三弦三种乐器合奏的演唱。由弹奏古筝的女生担任独唱。她们的创作理念是“这首诗讲离别,以后必然天涯相隔,不知何日再会,我们就是要表现这种天涯相隔的离别[dYlW. NeT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感。而相比较于琵琶,古筝的低音部分更容易表达这样苍凉的感受”。该组以古筝为主要演奏乐器,琵琶和三弦伴奏,氛围营造非常成功。第四组:一人唱,一人拿扇子伴舞,一人琵琶伴奏。伴舞的女生对诗词的感情把握很到位,眼神中流露出的惜别之情打动人心。她们说“离别的情谊中一定有缠绵,因为情谊的缠绵才舍不得分别,既然注定要离别,不知什么时候再相见。我们就要将这种男女情谊的缠绵发展到极致。我们用舞蹈来表现这样的缠绵,这样乐、歌、舞就俱全了”。应该说这一组对诗的意境的领会是最深入的。

表演结束后,学生感觉最大的收获就是,用自己创作的曲调来演唱诗词很容易理解诗词中的情感,而且在创作中识记古诗基本不用刻意进行背诵,基本读两遍就能记住。这次的尝试充分说明:艺术学校学生文化水平的提升空间是很大的,她们拥有音乐和记忆天赋(要背大量的长篇弹词),只是因为对古诗文没有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从“诗”到“歌”的教学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回归,回归诗歌的本源,让艺术专业学生感受古人吟唱诗歌的魅力,并学以致用。所以,艺术学校的文化课教师要结合专业特点,将文化课、专业课、技能训练共同学习融为一体,让学生拥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素质,较强的职业技能动手操作能力,成为真正合格的艺术学校毕业生。

(作者单位:苏州评弹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