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教学论文

我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我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使用Adobe公司的Flash软件制作的文件可以为流媒体文件格式(SWF/FLV格式),客户端只需安装Shockwave的插件即可播放。Flash形式的网络流媒体教学资源具有体积小、质量高、交互性强、传输速度快、服务器安装配置简单等优点。Flash文件可以把视频、声音、图像和刍议我国中小学对网络流媒体教学资源的利用梁霄波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541001文字等多媒体资源进行完美的结合,充分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Flash还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对某种现象进行逼真的动态模拟,还可以帮助教师得心应手地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断地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暂停或反复播放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也可以利用Flash网络流媒体教学资源进行自由、灵活以及自主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联系,很好地优化了教学过程,拓展了教学时空。凭借其生动、直观、形象的动画效果,以及强大的交互性,Flash网络流媒体教学资源在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并已经被频繁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中。

2我国中小学对微课视频资源的利用

2.1微课的定义及其特点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微课视频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和一般的视频课相比,微课既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习者学习。在对一对一的教学情景的模拟中,体现了其和一对多课堂教学不同的特点,“交互性”也在微课教学中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微课时间短、容量小、制作简单、易传播,这样的特点很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具体来说,微课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如下几点:第一,“微”。微课的长度一般只有几分钟。运用微课程时间很短,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将使得“没有时间学习”不再成为问题,大大有助于让教师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第二,“谐”。微课内容浅显易懂,简单易记,轻松有趣,这样的特点使得其接受起来不会让学习者感到繁难。而在微课中配之以画面和音乐,就使得其更显得活泼生动、直观形象。在这样的课程学习中,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力极易被调动起来,并产生很深刻的印象。第三,“方便”。微课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利用电脑甚至手机就可以做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第四,“易操作”。微课内容直接指向解决实践问题,其可操作性非常强。可以说,在微课学习之后立刻就可以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实践当中。第五,“适用广泛”。微课的适用性非常广泛,既可以用来独自学习,也可以用于学校例会、研讨会观看或讨论。微课每一集内容都是相对独立的,这使得其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组成系统,综合使用,还可以嵌入课题当中使用。第六,“具有开发优势”。微课开发过程中从事的是小研究,着眼于解决小问题。一线教师着手开发微课程不仅耗费时间少,而且入门门槛低。另外,微课建立在PPT(幻灯片)的技术基础上,后期才转为视频文件,技术方面非常简单。正因微课这样的开发优势:起点低,简单易学,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成为微课的开发者。

2.2目前微课在我国中小学的应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2010年,我国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率先在国内将“微课”作为基础教育资源进行建设,并且已经取得区域性资源建设成果。当前,我国中小学对“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已经逐步开展,但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在应用中主要被用于教师网络培训,经常只是作为教学观摩或学习交流的手段之一,但在学生自主学习等教学模式的创新方面还远没有发挥其作用,而且其质量也有待提高。

2.3对今后微课使用的一些建议优秀微课一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除了至少要做到微原创之外,微课的选题要好,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在确定选题时,要考虑到是传统教学中不能很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因为微课不同于课堂实录,不是简单的课堂搬家,所以创意要新颖如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等,教学要具有启发性、要有设计,包括教学过程设计、课件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设计。在教学中,过程要精炼,还要具有实效性,即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此外,在录制时拍摄主体要明确,画面要清晰、声音要宏亮清楚。以教学内容为主。

3结语

我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1.1要注重学情分析

要做到真正了解学生基础上的学情分析,应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基础,学习方式等,确定新授课的起点,以便承上启下,确保新旧知识的有机衔接;了解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普遍关注和存在的问题,以便更能结合实际地设计教学重、难点;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将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充分预见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教授生字“武”时,预先想到学生可能会多写一笔“丿”。因此,教学别注意强调此问题,使课前策划具有更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2要注重教材分析

教师要通读小学语文各学段的整套教材,了解全局,明确教材的知识体系、编排特点以及各年级教学内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要熟读整册教材,并明确全册教材的教学要求、内容、结构、重点、难点等;要精读本节教学内容,分析知识内容和学生的结合点,知道哪些是学生掌握的、能用的、会用的;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能消化处理的;哪些是理解困难的、容易产生歧义的;哪些是可链接的、可延伸的,在深入钻研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及课文重点难点。

1.3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低年级是识记生字的重要时期,是记忆生字的黄金时段。根据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如,教授象形字“车”时,可以通过动画展示汉字的字理演变过程,提高识字的乐趣;教授“清”字时,可以通过“晴”、“情”、“蜻”等字渗透字根识字法,推进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1.4要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有效情境

口语交际课上的情境设置很重要,它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而口语交际课上的情境设置通常会从导入开始。由于口语交际本身属于情境语言范畴,有较强的随意性、灵活性,所以在课堂导入的时,就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气氛的轻松与灵活。导入的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换句话说就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内容,激发他们表达欲望的话题,这样可以将学生带入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

1.5要注重提问的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创新,教师要设置有挑战性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探索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才能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如果只是简单的技能训练和知识的溜输,学生就不可能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同时,也应注意提问等待的时间,问题提出后,要结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然后指名回答。思考时间力求照顾到全体,以中等偏上水平的学生为标准。对于水平差一点的学生,虽有难度,但经过努力也可以跟得上;对于水平高的学生,也不至于因为节奏太慢而影响学习情绪。

1.6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进行综合性学习,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就在于它是“综合性”的学习。因此,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阅读课内外书籍,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学习语文,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达到预期目标。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仅仅明确学习的目标还不够,必须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开展探究活动。首先,要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如,在《天火之谜》的教学前,可确定《雷电带来的思考》等语文综合性习主题;其次,要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的方案;第三,在探究活动学习的方案确定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中,并且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

1.7要注重积累

教师应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教会学生正确读书的方法,激励他们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以达到拓展阅读是银,积累语言知识的目的。在积累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学会积累生活,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学会抓住生活中的某些细节并以此来反映生活。学生自然知道该写什么,并且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也可以避免学生在写作课中不知道该写什么或者写出来的作文空洞无味,不具体、不生动了。

2想象力的培养以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想象是创造、创新的基础;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5]。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于想象的训练。想象力是思维活动中最主动积极的创造因素。爱因斯坦根据自己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经历,感慨的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英国诗人毛姆说“:想象力因训练而成长。”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均揭示这样一个原则:无论是知识的掌握,还是能力的发展,均必须凭借学生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操作实践,训练是根本,舍此别无良策[6]。形成农村小学生想象力贫乏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课堂训练意识淡薄。莱特兄弟小的时候看见天上的小鸟在天空中飞。后来就想象做出一对翅膀使自己像鸟一样在天上飞翔。因此,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架飞机。他们有不懈探求的动力,主要是来自于儿孩时代的梦想。想象,是人们进行创造新的契机,善于想象是创造创新的前提。因此,只要我们强化训练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多提供练习的机会,学生就一定会恢复想象力,并长久保持丰富的想象力。

2.1善待学生想象,让学生敢想象

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亦是如此。小学生的想象力是一株极为纤细的花朵,称赞、勉励的话能使其盛开,不当的批评亦能使其凋零。事实证明,当学生有所顾忌时,想象力便要大打折扣;学生一旦对自己的想象失去自信,常常会怠惰下来,其想象力便将窒碍不前。因此,在教学中,善待每个学生的想象,并且在学生中营造出友善对待想象的氛围,让学生敢想象、敢说出想象,真正做到“童言无忌”。例如,《小镇的早晨》中有这么一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把金色的光辉洒在小镇的楼房顶上,河边的绿树上……”对于这句话中的省略号,要求学生大胆去想:太阳的光辉还可以洒在哪里?学生的兴致很高,争先恐后回答。对学生有误或欠妥的回答不轻易否定,而是启发、诱导,激励他们再思考。对于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的学生,用充满感情的话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到想象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今后,他们必定会更大胆地想象。

2.2从读图开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课堂上,为了在学生的面前呈现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案与内容,图片的呈现是必不可少的。“读图”顾名思义,就是读者的阅读取向不是纯文字为主体而是以图画或图像为主体内容的读物[7]。“读图”具有直观形象性、图像的概括性强、方便快捷等特点。相对于文字的抽象性来说,图像更具直观形象性的特点。文字在表达上会显得枯燥、乏味,而图像直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象,让读者一看便明白其要表现的内容,正所谓“一图胜千言”。一幅图或电视上的一个镜头的概括强度往往是语言文字所不可比拟的,由于图像的概括性强,其信息传播量也随之增大。图像作为一种人类所通用的表达形式,由于它不受语言的限制图像的传播范围也比文字要广泛的多。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竞争无处不在、大都市的快节奏生活等造成了人们连阅读也加快了速度,而图像以其直观形象性和概括性强、信息传播量大的特点使得“读图”比“读文”更加方便快捷,获取的信息也更加丰富多样。

2.3读图对学生想象力以及思维的的影响

由于图像的直观性,过多的“读图”会禁锢学生的想象力,造成学生想象力发展迟缓。其实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角度来说,文字绝胜过图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字从总体上感知文章的内容,然后根据连词成句的段落所提供的间接表象,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进行“二度创作”除新形象,这个过程无疑是锻炼学生想象力的绝佳过程,因为学生只有借助于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才能重构出文章所描绘的景色、人物的神态、事情发生的场景等等,与此同时,学生还需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头脑中所呈现出的情景与现实生活以及学过的知识相联系,从而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这样一个需要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才能完成的任务被简单直观的一个图像取而代之。许多漫画书和图文书直接把生动形象图画展现在学生眼前,他们要做的就是花少量的时间看图画,但是如此一来便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图画已经把文字所描写的形象具体化了,人物的表情、场景的设定已经被固定了下来,这样只会削减学生想象的动力,使得想象空间变得更加狭窄,最后可能会趋于同一种形象,所以有专家认为,文字比图画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视觉哲学认为:“图像不仅仅影响到思考的过程,它们就是思维的本身。图像甚至可以被看成是思维实体,它们对我们的依赖和我们对它们的依赖一样多。’,冈从这一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图像与思维的密切关系,“读图时代”对广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是因为文字代表的是以抽象理性为主的表现形态,文字系统是一种高度抽象概括、逻辑性强的传播代码;而图像则是以具体感性为主的表现形态,由于表现形态的不同,如果学生的阅读大部分为“读图”而非“读文”的话,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则只能局限在感性层面难以发展到理性层面。众所周知,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反映,学生在感知文字所传达的信息的时候,是由视觉神经将提取的文字符号传至大脑,大脑对这些符号进行识别并经过思考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所以学生对文字的阅读会推动其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这种思维能力的锻炼远非“读图”所能比的。

我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注重技能培养,理论水平不够我国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都是面向师范类和中小学教师的,所以在教学任务上就明显的得到也体现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说唱能力,这是技能方面的;其次,高职声乐教育还要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培养其具备声乐理论的教学授课能力;最后,高职声乐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就是说,要使学生在学成之后具备向其学生传授声乐和歌唱的教学能力。以上三个教育目标中,声乐理论的教育是绝对的基础,而学生的说唱能力和声乐教学的能力的培养则是在理论的基础上所更深一个层次的。但是在现代高职声乐教育中,观察其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忽略了理论知识教育。目前在教育中国的侧重点是技能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就导致了学生在说唱技能上掌握了不少,但是对声乐的理论基础知识却是知者甚少,说不出所以然来,这是声乐教师的专业素养的一种缺失。声乐基础知识的匮乏会导致学生在对待问题时会有片面性的认识,长此以往,不仅不会使其专业素养得到提高,甚至可能影响其科学的掌握说唱技巧。

(二)技巧训练过多,情感培养不够在声乐表演上,最高境界就是音乐与文学的高度结合,也就是在表演中把表演者的感情抒发出来,进而感染听众。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教师们却忽略了歌唱的情感投入,自然而然,学生们对于歌唱时情感的把握也不尽如人意,导致表演时感情缺失严重,表演水平就低了一个档次。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将侧重点放在了对学生的歌唱技巧的训练上,导致在对学生歌唱情感上的培养太过缺少。由于学生在文化课的基础知识上的了解水平不够,所以其在艺术理论的知识了解上是更加缺乏。而这些学生在工作上是要培养学生的,所以住进要教会学生发声和歌唱,更要启发学生以情带声、以情传声的能力。

(三)技术锻造过多,文化培养不够声乐艺术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所以其才能成为音乐文化的重要部分。声乐教学的实质就是继承并且发扬传统声乐文化,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重技术轻文化的倾向十分明显。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注重学生声乐发声的培养,却对文化底蕴形成声乐本质这部分重视不够,导致学生不能从本质上理解声乐的发声。长此以往,会在无形中导致艺术与文化的对立反差。所以,在教学中,不单单是要重视技术的培养,而对于文化的培养也要重视,毕竟文化的缺乏会阻碍表演才能的发展。

二、针对高职声乐教学中问题的改进措施

(一)明确目标,综合培养从学生以后的职业角度来讲,其演唱水平的提高是从事声乐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前提,演唱水平不高确实在之后的工作中限制其发展。但是与此同时绝对不能忽略声乐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培养。不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到歌唱技巧的机理,更是要在理论知识的培养上多下功夫,使学生在理论方面了解和把握歌唱技能。

(二)提高声乐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学的根本在于教师,所以改善教育上的问题的着手点就是教师。首先,要提高声乐教师的思想素养,作为老师,这一点的培养极为重要,因为这是一名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教师不仅要坚守岗位,不辞辛劳,更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对教师的职业要有自豪感。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应该对自己的指导思想要有正确的认识,而且在对待教学大纲上,要学会灵活应用,因材施教。其次,声乐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声乐老师不仅仅是要具有良好的表演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涉及到专业有关的各个细节性的技能都要掌握的很好,比如发声、呼吸等各个环节的规律等。最后,教师的文化素养要合格。现代教师的灵魂就是其文化素养了,因为声乐是一门艺术,但凡是艺术就要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所以声乐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专业能力,还应该培养深厚的文化功力。

(三)加大对理论课程的教育理论知识对于声乐教育极为重要,所以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第一,让学生了解歌唱器官的结构和原理,使其了解各个部位发声的音域和音色;第二,有效的提高学生声乐表演的能力不仅是培养其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一个完美的范唱能力;第三,侧重心灵启迪的教学方法,在声乐的实际教学中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使其互相渗透,从而达到学生更好地理解声乐演唱的目的。

(四)声乐教学大纲要完善目前声乐教学的大纲太过简单,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因此要完善教学大纲,全面的对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建议开设关于呼吸、发声等技能问题的集体课,也可对个别学生的特长进行解析。

三、结束语

我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一)儿童生理特征:体质弱、声带稚嫩、呼吸浅。

儿童的年龄范围在国际社会存在一定争议,不同的国家不同国情下有着不同的标准。欧洲大部分国家将儿童的范围划定于16周岁以下,非洲许多国家则划定于12周岁以下。对于此,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就我国而言,古代婴儿和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儿童,现代只指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尽管儿童的年龄划分存在争议,但我国社会普遍公认的儿童范畴为0-12岁。因为在我国,儿童阶段正处于幼儿和小学教育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机体各项机能不健全的阶段,也是机体各方面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声乐学习重要的器官——声带、喉头、胸腔等都处在发育之中,适度开发有益,开发过度就会对儿童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从发声来讲,这一阶段儿童体质弱,气息不稳,声带稚嫩,难以进行长节拍、长跨度的声乐练习。如果训练量过大,则容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具体而言,4-6岁的儿童,多用头腔共鸣,声音响亮、稚嫩。可以说,4-6岁的儿童声音“奶声奶气”,好听但不动听,响亮但不嘹亮,婉转但不优美。这个时期的声音如果加以引导会为以后的声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7-12岁儿童,声带有了一定的发展,大部分孩子进入变声期,对声乐有了一定的掌控力和辨别力,虽然气息不稳,节拍和乐感不固定,但是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对音乐有了一定的理解力。从生理的角度而言,7周岁之后是儿童学习声乐的最佳年龄段,过早则对儿童身体有一定不利的影响,幼儿时期的孩子如果家长执意培养其声乐能力,教师可从音乐兴趣角度入手,培养其乐感,至于演唱则不必下太大的精力。

(二)儿童心理特征:控制力差、想象力丰富、兴趣不定型。

从心理角度而言,6-12岁的儿童是心理发展塑造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和掌握儿童的心理规律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反之则会对儿童造成不可逆转的心理伤害。具体而言,首先控制力差。处于变声期的儿童,由于发声持久性差,所以容易产生疲劳感,如果教师不了解这一阶段儿童的生理特征,而是反复要求学生进行训练的话,则容易造成儿童的逆反心理,使儿童产生厌学的情绪。另外,声乐理论教学相对枯燥,这种教学会降低儿童声乐学习的注意力,尤其是反复的发声、练气会让儿童觉得难以忍受,从而注意力转向周围的事物,进而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这就容易发生儿童半途而废的情况和音准与节奏不准确的情况。其次,儿童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在能够很快模仿出施教者的声音表情,但是准确度却不尽人意。声乐教学中理论性的内容是儿童最需要了解而又最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如何对这些内容进行解释和灌输,很多声乐老师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三,儿童的兴趣成不定型性,这一点表现在其行为上就是今天对弹琴感兴趣,明天对唱歌感兴趣,后天可能就是对画画感兴趣了。这种兴趣的不定型性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当前儿童声乐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当前社会中针对儿童声乐教学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对儿童声乐质量要求过高。

声乐教学有很多具体的要求,很多声乐教师具备相当优秀的音乐素养,但是在对儿童教学方面却有所欠缺。不同于成人,儿童心理和生理的特点使其不能与成人教学相同对待。当前社会上开设的儿童声乐教学所聘请的教师很大一部分是高校声乐的在职教师,他们平日里习惯于面对已是成人的大学生,在对待儿童声乐的问题上,一时间难以转变思维和态度。他们往往对儿童有很高的要求,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强度也很高,同时作为儿童的家长也常常急于见到成果,故而造成了欲速则不达的现象出现,使得很多儿童对声乐产生了抵触心理,甚至不再对音乐感兴趣。

(二)缺少儿童心理、生理知识的了解。

在儿童初级阶段,唱歌时出现音准把握不好,节奏不稳的情况很正常。但一些教师不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看到音准不够完美的儿童就认为其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天赋,从而导致一些人才的埋没。其实在儿童阶段,声乐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并非唱,而是练耳,只有听准了音乐才能唱准。教师要正确对待儿童的跑调儿,也要正确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在上课时,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引导其兴趣才是正确的解决之道。

(三)过分强调呼吸练习。

虽然呼吸练习是声乐教学的基础。但是最初接触声乐的儿童,根本就不了解声乐是怎么回事儿,更不知道所谓歌唱呼吸是怎么回事儿,让其体会胸腔的发声与共鸣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在儿童声乐教学时,呼吸练习虽然要进行,但并非最主要的进行内容。让学生体会身体的感觉,了解音乐的发生机理和演唱时身体的变化才是最重要的基础。

三、儿童声乐教学的建议

儿童声乐教学,必须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要科学的安排时间和节奏,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一)科学的安排声乐教学进度。

生长发育贯穿在儿童的整个阶段,胸腔的扩大、声带的生长甚至变音期的过程,都是儿童声乐教学者需要注意和把握的。每一个阶段儿童都有不同的特点,声乐教学者要针对这些特点科学的安排教学进度,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前期的声乐教学中要把“视唱练耳”放在首位,先让儿童解决识谱、音准、节拍、节奏感的问题。可以从一些简单的音阶开始,然后在训练中逐渐增加难度,切记务必要让孩子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新鲜感,从而获得更多的乐趣。

(二)根据儿童身体不同发育时期有针对性的训练童声。

如果儿童形成了不规范的发声习惯就会失去童声那种甜美、空旷,反而让人感觉尖利、刺耳。笔者认为:有针对性的进行气息和共鸣腔体的运用训练,儿童的音色不但保持其纯真和空旷,还会增加轻灵和悠远的优美的音色。一千颗树有一千颗树的样子,一千个儿童也有一千个儿童的声音。声乐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发展儿童声音的个性,并把这种个性加以强化。比如选秀节目“中国达人秀”中被称为“天籁之音”而感动全场的少年乌达木,一曲《梦中的额吉》就是童声强化后最好的代表。当前国际儿童声乐教育家们大多提倡儿童用带有头腔共鸣的假声来唱歌,从而保护孩子们的嗓音,进而为将来的艺术成长铺平道路。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握声乐训练时机和强度。

孩子们的声带发育不完全,训练过程中很容易受伤,所以在训练的过程要很准确的控制当天的训练的强度。声带在较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会有轻微充血的现象,这一点即使是再科学的演唱方法也无法避免的,所以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声带充血的状况就必须马上停止训练,让声带得到休息、恢复,从而避免充血严重导致不可逆的损伤。选择教学曲目时,歌曲难度要有梯度,尽量在儿童音域范围选择训练歌曲,避免儿童挤压喉头习惯的形成。声乐教师要对每一个进行声乐学习的孩子真实有效的评价实际学习和身体情况,尤其是针对那些非专业学生的儿童,应该放弃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采用有吸引力的容易激发儿童兴趣的教学方法。

(四)培养和引导孩子喜欢唱歌的兴趣。

我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学生对生物的认知程度太浅众所周知,对我国初中生物的学习是学生接触生物学习的基础,由于初中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对未知事情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在生物学习中,具备很高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生物实验之中,学生能够通过放大镜对生物现象进行观察与了解。但是,学生在生物实验的整个过程之中,往往只对表面现象过于关注,对生物实验中所包含的生物原理进行忽略,因此,学生对实验过于感兴趣,对实验中所产生的变化产生的认知程度比较浅。

(二)学生对生物学习中的抽象概念缺乏兴趣生物科目是初中生步入中学后接触的新课程,一般而言,由于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在一开始对生物学习抱有积极的态度,对生物课本的新知识比较感兴趣,但是,随着课程的更新,在生物课程中出现大量的抽象概念,这种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属于真实事物,但是对于生物中出现的抽象东西无法使学生进行感受,比如克隆、染色体。除此之外,对于初中生而言,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强,在面对抽象概念的时候,很难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从而导致学生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在降低学生求知欲的同时,也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我国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在下面听课、记知识点。这种填鸭式学习会导致学生形成被动的学习状态,在生物学习中过于被动,除此之外,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无法开发自己的潜在思维,遇到问题不会进行思考,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下降,学习的成果也无法得到提高。

(四)学生对生物学习局限于课堂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其目标不仅仅让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掌握,对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各种名词进行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物知识的学习中能够将生物体的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进行了解。因此,我国初中生物教学要结合理论与实践,在两者的有机结合中,促进生物教学的发展。但是,目前而言,生物教学仅仅是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教授,并没有进一步扩大教学范围,因此,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得到下降。

二、积极做好我国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举措

(一)培养学生对生物现象的认识,加强学生对生物本质的了解作为合格的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培养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对生物现象的起因进行关注,对生物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在利用显微镜对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进行观察的时候,要想学生独自实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得出两个方面的结论,一方面是洋葱鳞片叶表皮没有展开;另一方面则是在制片的过程中没有将压片压好。与此同时,在同一个实验中,细胞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学生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因此,在通过实验中,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激发起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基本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养成正确思考习惯。

(二)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在生物学习中,如果学生不具备学习兴趣,那么对生物知识不会产生兴趣,甚至会对生物教师产生一定的抵制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生物教师利用各种方式对学生灌溉知识,那也无济于事,因此,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生物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兴趣,那么就会主动了解生物知识,从而使自身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比如,生物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搜集教材中没有的生物知识,然后与学生进行分享。其中,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兴趣。2.在生物课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从根本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3.将学生带入到实践之中,使学生了解到生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4.要认可学生、欣赏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使其拥有学习生物的自信,加大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喜爱。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