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仪器设备管理;管理现状;管理意识;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高校仪器设备是高校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办学能力的重要条件,合理有交的管理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高校都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上,使学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量逐年增加。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我校用于教学、科研的仪器设备购置的投资不断增多,最近三年增加的设备值就近6千万元,台套数为6千多台,先进的设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和学习交流平台,提高了教学和学习的质量。然而,长期以来,学校的仪器设备管理不是很受重视,现状不容乐观。如何管理好仪器设备,使其更好的为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服务,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

一、高校设备管理现状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但是在细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里简单的叙述一下。

(一)对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大多数高校对教学和科研较为重视,而对于教辅部门及教辅部门所管辖的设备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设备的管理缺乏进一步的规范化,光领用不管理;对管理人员缺少业务培训和激励机制,工资待遇低,管理队伍不稳定。

(二)部分设备出现重复购置、闲置现象,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高

以我校为例,目前我校各专业实训室要购置设备,大都是由按各二级学院按需求拟定购置计划并申请购置,由于对设备购置缺乏认真的认证和调研,造成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另一方面,各二级学院为了争到更多设备或设备值,购买了一些重复的设备和实际利用价值低的大型仪器设备,造成设备闲置浪费,同时,仪器设备长期闲置、故障率偏高也直接影响了使用效率。

(三)制度不健全,仪器设备管理缺乏切实可行完整配套的规章制度

虽然学校各实验(实训室)都有相关的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也按实验室评估要求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执行不力。特别针对我校由多校合并的特点,有些管理制度根本起不到切实可行的作用。学校合并,设备资产出现交接不清,手续不全,账目丢失等现象,照成设备管理的混乱。加上学校每三五年一次的人动以及教职工的离职退休等,使得设备领用人或管理员已变更,却没及时进行相关的交接手续;还有新购置设备未能及时验收入账,大批待报废设备未能及时报废等,导致设备账目不清。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亟待相关可行管理制度的健全。

二、解决办法

(一)转变思想,增强管理意识

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除了应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还必须具备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良好的管理水平。如果管理不善,仪器设备就不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势必影响教学质量。所以要把设备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从提高办学效益去推进设备管理工作,使设备管理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应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采用激励政策,对在仪器设备管理中有突出成绩的管理人员给予表彰,增强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二)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1.完善管理制度,减少对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闲置,规范高校的设备采购制度,对各部门计划购置的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采购前必须充分做好选型、可行性论证等工作,加强采购的主动性,克服重复购置现象。此外,对闲置的设备进行部门调剂,增加设备的利使用率,从而减少闲置、浪费现象。

2.利用实训教学信息化系统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仪器设备因管理不当而照成的闲置浪费现象。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实训教学管理模式显得尤为落后,利用实训教学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各大高校开始利用网络技术对仅器设备进行管理,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正在研发的实训教学信息化系统,设备管理人员可以在学校的校园网内对设备数据进行管理,通过这种透明的管理方式,使仪器设备的所有数据公开化,使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规范化,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从而减少设备的闲置和浪费现象。

(三)制定健全和完善的仪器设备相关管理制度。

结合高校仪器设备的实际管理情况制定一整套规范且具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二级学院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率,最大限度地开发各二级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使用价值,把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与仪器设备责任人的业绩挂钩,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安全。

与各管理人员乃至教职工相关的仪器设备处置制度,报废制度,交接制度等,这些制度必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修改完整。仪器设备处置制度包括对仪器设备的转让、出租、出借、抵押、报损、报废等内容。学校要按照上级印发的有关规定,制订详细、严密的仪器设备处置程序和办法,规定各类仪器设备处置报批程序,防止部门及个人随意处置仪器设备,造成仪器设备及其资产流失。

注重仪器设备的报废,仪器设备确因使用年限长久,损坏不能使用、无维修价值的,可向设备管理部门提出报废申请。按要求按程序处理报废资产。同时,要注意设备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销账的同步性,重视仪器设备的账账相符问题。

注重仪器设备的交接,校内人员调动、教职工离退休,应要主动及时办理办理仪器设备移交手续,经设备管理部门签字后,方可办理离校手续。同时要定期组织仪器设备的清查工作,做到账、卡、物相符,以便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提高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加强相关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健全和实施,辅以先进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加上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的重视,定期的仪器设备清查和仪器设备状态信息的及时动态更新,从而达到仪器设备账物一致,实现对仪器设备的整个使用过程的管理,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士亮,李菁.高等学校教学实验室管理与评估[M].南宁:广州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继峰.高校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设备清查 设备管理 优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116-03

伴随高职院校向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转化,投入了大量的仪器设备,设备管理工作也将愈加复杂和繁重,问题也会不断增加。因此,需规范仪器设备的管理,优化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收集了解同类院校仪器设备管理情况,结合仪器设备清查工作现状,就仪器设备全过程管理进行剖析,探讨仪器设备管理优化途径。

一、高职院校仪器设备清查中发现的问题

(一)仪器设备管理机制不协调

在仪器设备采购、入库、使用、调拨、处置等日常管理工作衔接中,有些高职院校仪器设备管理体制存在多部门分块管理的格局,如把仪器设备管理归属于现代教育技术部门、教务处、财务处、后勤处、科研处,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或统一管理权限以统筹管理院校仪器设备的院校不多。

(二)缺乏科学的采购论证、重购轻用

教学仪器设备采购不是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而是单纯地追求仪器设备的高尖精、多而全;存在纯粹为特定比赛而临时性购买的仪器设备、因缺少配套辅助材料或是未经科学论证要求采购一些贵重仪器设备,配置不尽合理等原因,最终造成部分教学仪器设备长期闲置,利用效率不高,从而导致教学资源浪费。

(三)重用轻管,管理不善

仪器设备管理意识缺乏、重用轻管。一些设备使用部门的仪器设备工作管理思想意识淡薄,责任意识不强。如未办理调拨手续,设备使用部门之间随意调换;有些新仪器设备(含受赠和利用科研经费购买的仪器设备)或经改装、拼装、自制而进行教学使用;不及时办理入库手续;还有些仪器设备因损坏老化未及时报废,随意乱放、丢弃仪器设备,未做好仪器设备保管和爱护工作,甚至出现自行处置仪器设备,给仪器设备的后续管理造成紊乱,产生仪器设备清查无效的工作量。

仪器设备的账、物、卡、牌不对应。院校仪器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设备管理人员有限,加上设备使用部门不同程度有“重用轻管”思想,造成仪器设备账上的信息不及时更新,新购置的仪器设备不办理入库和完成粘贴标签条码而投入使用,导致在开展仪器设备清查存在许多困难,造成有账无物、有物无账、账实不符的现象。

一些教学仪器设备存在难入账管理的现象。为降低办学成本,满足专业训练教学特殊性,通过自制、组装、拼装、拆装仪器设备。基于这些仪器设备采购的特殊性,难以确定价格和其他信息,不入库管理。在仪器设备清查中发现有物无账的现象。

(四)陈旧、无形损耗的仪器设备较多,维修费用相对较高

仪器设备有的已陈旧、已损坏,有些因满足不了教学需要或长期使用达到了报废期,但不及时进行报废,盲目采购利用率不高的仪器设备等常年搁置或露天堆砌,有的甚至已不见踪迹。

仪器设备在使用期间会发生多次维修。由于院校的设备管理人员并非专业维修保养人员,他们只具备看管职能,维修时只能求助厂商,费用都由厂家说了算,维修费用相对较高。

(五)分工不明确,人员管理不到位

有些院校受到人员编制以及资金成本等方面的制约,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和实训室管理人员受重视度低,待遇偏低,导致部分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管理职责缺失,人员流动性大、不稳定。兼职设备管理员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兼职管理部门仪器设备,工作量大,缺乏责任心,对仪器设备的胡乱使用导致仪器设备的贬值,甚至过早报废。

目前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使用单机版的仪器设备管理软件,有些院校使用的还是简单的Excel表格,甚至是利用纸质方式进行仪器设备管理,由于是单机管理,设备职能部门主要精力集中于仪器设备账面管理,难深入到仪器设备的实际管理中,而二级管理部门的兼职管理员无法参与到仪器设备信息的管理中去,双方沟通不及时、信息的不及时更新也造成仪器设备账零乱、无法真正反映该院校的仪器设备真实情况。

二、高职院校仪器设备管理优化途径

(一)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体系建设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理顺仪器设备管理关系,成立院级专职的设备管理部门,整合仪器设备采购、调拨、维修、报废处置等管理工作。院校仪器设备管理要推行三级管理,配备精干高效的三大类设备管理人员:一是院级专职设备管理职能部门人员;二是各系部设备全面管理人员;三是系部下设的实训中心(室)具体管理的专兼职设备人员。造就一支由院、系、(实验)室三级部门组成的专兼职设备管理队伍。要形成以设备职能部门为主的各级专业管理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分级管理制度。强化分级管理的责任意识,逐级落实责任,切实建立分管领导全面负责,部门主要负责人负总责,设备管理员具体管理的责任体系。

2.职权分工,明确职责。院校设备职能部门代表院校,行使以“供、控”为主管理职权,履行管理义务。制定各类管理制度;建立仪器设备一级总台账;进行实物验收、入库;开展清产核资,办理报废仪器设备的内部审批手续,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鉴定;对仪器设备安全使用情况不定期检查;指导二级部门的管理工作,全面行使实物形态管理职权。

系部的二级管理,以“管”为主,负责本系部的仪器设备全面管理。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拟定本系部仪器设备配置计划,做好系部仪器设备的建账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配备工作人员,明确管理责任。同时要加强三级管理员的建设,强化他们的管理职能和辐射功能,带动全员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并不定期检查操作、使用、维护以及保养情况; 同时负责本部门闲置仪器设备的开发利用。

实训中心(室)作为三级管理,以“理”为主,建立三级管理分户台账,对本实训中心(室)使用的仪器设备具体日常管理,负责对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记录。

3.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动员所有设备管理及使用的相关人员和部门或岗位都参与进来,建立自上而下的全员仪器设备管理体系,落实管理责任制,形成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严控采购源头

1.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根据相关的政策规定,通过建立和完善仪器设备管理的制度机制,理顺仪器设备的管理程序,为院校全过程的仪器设备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加强仪器设备的预算管理和仪器设备购置的审批程序。为了防止仪器设备无效购置或重复购置,应加强对仪器设备申报计划的调研和可行性论证。第一,仪器设备的购置应严格按规定和审批请购,按需采购,尤其是对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要做到心中有数。第二,要打破教学仪器设备条块分割、封闭管理的格局,搭建院内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平台,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避免出现“大而全、小而全”的仪器设备占有局面。

(三)重视仪器设备日常管理,规范仪器设备使用管理

应进一步规范仪器设备管理基础工作,防止仪器设备管理的“前清后乱”,巩固仪器设备清查成果,明确责任,加强仪器设备监管。

1.做好仪器设备入库管理工作。设备职能部门严格按规定和程序办事,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把好验收、入账关,仪器设备粘贴标签工作反复认真核对,仪器设备信息清楚无误,手续齐全,数据准确。

针对院校自制教学仪器设备等,不宜再继续采用“有物无账”的管理方式,可采取另外建账的方式,对这些仪器设备进行细化管理,确保在购置仪器设备的原材料或配件时,严格按照相关采购制度,规范采购流程,自制、组装等性质的仪器设备应及时到设备职能部门做好登记和备案工作,使设备职能部门及财务处等相关部门做好账账、账物和账实相符工作。

2.做好仪器设备对接管理工作。各使用部门对于赠送、科研项目的仪器设备,需调拨、报废,或发生外借、丢失、被盗等,应在设备职能部门进行备案,办理相关手续,及时做好对接工作,避免仪器设备管理脱节,出现盘亏盘盈现象。

3.做好闲置仪器设备的调剂,共享实训建设工作。设备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闲置仪器设备的调剂工作,应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桥梁作用,收集仪器设备余缺方面的信息,针对实训的需求情况,做好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调剂余缺,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购置,减轻管理上的负担和维护上的压力,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4.做好仪器设备的报废管理工作。符合报废条件的仪器设备,应由设备职能部门组织技术鉴定,不能修复的要履行报废审批手续后处理。

设备职能部门应最大化地利用仪器设备的功用,对报废仪器设备可利用的零部件要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做到物尽其用。对高职院校而言,可通过以下途径对仪器设备报废的再开发利用:一是供学生拆装实习,提升学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二是由专业教师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利用仪器设备在科研的剩余价值;三是将尚有使用价值的仪器设备捐献,提升拟淘汰仪器设备的社会效益。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仪器设备管理队伍的建设

1.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意识。院校中不论设备管理部门,还是使用部门,都要加强管理政策法规和制度的学习宣传,强化教职工管理意识,改变过去“重购置、轻管理、轻效益”的认识,从部门做起,从自身做起,自觉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工作。

2.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培训,增强仪器设备管理责任。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政策性、业务性较强。设备职能部门要定期组织对各部门设备管理人员培训,普及仪器设备管理政策法规和制度,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强化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成本意识、效率意识、效益意识、安全意识和资源共享意识及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意识,这是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设备使用部门和设备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增强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五)积极推行基于网络版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

高职院校仪器设备管理使用日趋成熟的网络版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可让二级管理部门兼职管理员真正参与到仪器设备信息的管理中去,强化院校设备管理队伍的服务建设,依靠兼职设备管理员及时输入详细的仪器设备信息,对仪器设备的变动可以第一时间进行修改,提高了仪器设备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工作效率,增强了管理的透明度,真正的实现对仪器设备的全面管理和有效利用,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

(六)定期或不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盘存

在做好日常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下,还需定期或不定期对院校的仪器设备进行盘存,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加强仪器设备的宏观管理。各部门都要协同做好仪器设备的清查工作,统计未贴标签、盘亏盘盈、待报废仪器设备情况等。完善仪器设备清查后的工作,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明具体原因进行处理,促进院校仪器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提高使用效率,切实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

仪器设备管理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工作。高职院校在走内涵发展道路上,应建立健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优化仪器设备管理体系,通过以人为本来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人才队伍。下真功夫去抓仪器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建设和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改革提升仪器设备管理水平,促进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尹红梅,李峰.论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改革和创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2)

[2]周丽.转变设备管理思想 提升实验室设备管理水平[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7)

[3]王战琦.更新设备管理观念,拓展设备管理模式[J].仪器设备管理与维修,2012(6)

[4]臧寿鸿,孙铭媚.探索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方法[J].高校讲坛,2012(19)

[5]叶祥盛,宗虹.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提高仪器利用率[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2)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重要性;问题;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经济一直是我国的工作重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我国的部分地区环境污染严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愈加关注自身健康问题,但环境污染对人们的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问题,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有关部门也加大了监管力度,使用现代化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密切监测环境质量,有利于优化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舒适度,促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但在实际的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影响着环境监测质量,产生较多的不利影响。本文着重探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1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重要性分析

现阶段,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主要以人力配合环境监测仪器开展一系列的环境监测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监测仪器设备的结合愈加紧密,越来越多的性能良好功能完善的环境监测仪器应用到实际的环境监测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这就意味着在环境监测方面对检测仪器设备的依赖性就越来越大,对设备的应用质量与使用寿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得以保证。有效的设备管理对环境监测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仪器设备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充分发挥相关仪器设备的监测作用,促进环境监测的发展。

2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实际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环境监测的效果,以下是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存在问题的具体分析。

2.1管理意识淡薄

管理意识淡薄导致设备仪器不良,环境监测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现阶段的环境监测仪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设备的不规范操作、设备养护不当,没有定期检修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环境监测质量,需要切实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加以管理,促进环境监测发展。但若管理意识淡薄,没有这些问题进行管理,任由这些制约因素发展膨胀,就会降低环境监测质量,不能及时的将环境信息反馈给人们,加大了环境保护的难度。

2.2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是环境监测仪器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如果管理制度不完善,那么管理人员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方面就存在着许多随意性,大大影响了环境监测质量。除此之外,管理制度与信息化不相适应也是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的重要表现。信息化的主要特点为高效、实时、便捷,而现阶段的一些环境监测部门仍旧沿用陈旧复杂的管理制度,致使管理制度的存在并不适用,形同摆设。

2.3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环境监测管理主要依赖人力执行,故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环境监测效果。如果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在进行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时采用不适当的管理策略,或是管理力度不够等均可以降低管理水平,影响环境监测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管理人员的培训交流较少,在处理一些实际操作的时候,没有参与,交际广阔的平台,只有通过个体的认知,个人经验来处理一些技术操作,技术故障,同时,也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影响。

2.4环境监测设备不能及时检修

一些环境监测站,因为资金的限制,不能保证设备的及时维修、更新以及及时的验证,硬件建设滞后于环境管理的需要。强制性测试或生产后自检仪器设备系统的缺乏。没有验证方案可行,一些环境监测站甚至没有验证的设备。

3探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前文已述,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为了确保环境监测设备正常工作,更好的应用于环境监测中,提高环境监测发展,要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以下是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的具体探讨。

3.1建档管理与效益评估

由于设备的固定资产管理,可行性论证中,运行、验收采购、维护、调试、搜索的文本、使用价值的画盘、文献资料和随机文件材料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仪器设备档案。应使用严格的管理和使用的程序开发,为我们更好地把握大的设备操作提供条件。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评价应包括:设备运转率,项目开发和改进,分析科学研究,维护和其他指标。由于环境监测站的特殊性,其社会效益也应列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对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维护成本高,能承担责任等特点,实施明确的管理措施,明确实验室与设备管理的责任和奖惩制度的适用范围。

3.2建立仪器设备共享制度,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大型设备经常会有较高的购买成本,专业化,标准化和多功能等特性,大型设备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是昂贵的,复杂的,操作条件和维修成本高,对运营商的质量要求也较高,本单位不需要有能力购买并维持其正常运行,因此,实施和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已成为当前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共识。所以在当前经济危机的形势下,要进一步推动大型设备的区域之间的区域合作,资源共享。

3.3加强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培养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是确保监测设备正常应用于环境监测中的重点,一方面要加强对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相关单位要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参与管理培训,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方法,结合实际的环境监测发展情况合理的应用到环境监测中,提升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要定期进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工作人员的个人表现、工作表现及工作业绩等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不仅要注重个人绩效,还要注重团体绩效,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员工的个人工作能力,更增强了团体凝聚力、提高团体意识,强化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正确管理。

4结束语

综上浅述,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对环境监测质量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有效解决。本文主要从建档管理与效益评估、建立仪器设备共享制度,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加强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培养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促进环境监测顺利发展。

作者:祝久梅 单位:抚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参考文献:

[1]王寅,杨威.环境监测站仪器设备管理经验浅谈[J].广东化工,2015,10:20.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质检中心;检测仪器;设备管理

检测仪器设备直接决定着质检中心的产品检测能力和检测数据的准确度,检测仪器设备既是产品检测的技术支持,也是产品检测准确性的关键所在。面对近年来一系列的产品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我们应该进行反思,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产品的质量一定要得到优先的保障。因此,国家及质检中心应该在检测仪器设备和设备管理上下功夫,提高产品质量检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要降低数据评估时的误差,做到产品质量评定结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为创建一个安全诚信的产品市场而努力。

一、检测仪器设备管理的现状分析

1.检测仪器设备管理的内容

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包括设备的选购、使用、维护和更新等多方面,检测设备是质检中心质量检测的技术基础和核心。在选购上,要注意仪器设备的生产厂家和仪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合理选用仪器设备能够提高检测设备的实用性。使用设备时,检测人员获得取样的产品,并通过操作一起来进行产品质量的检测。由于产品检测有多个指标,而且检测的精度有限。所以产品质量检测所消耗的时间较长。检测人员将得出的检测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判断产品质量的好坏。另一方面,要对检测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调整仪器检测的指标和根据回馈的信息设置指标相应的合理范围。

2.检测仪器设备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虽然检测仪器设备是质检中心的核心,但是在日常质量检验工作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而使得检测仪器的管理趋于松懈。如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上,不合理的管理制度使得检测设备的管理没有一个合理和完善的方针;同时,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使得管理工作的松懈和检测人员的怠慢;还有就是,旧设备没有很好的更新使得检测水平的下降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总的来说,设备管理中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管理理念上的落后。比如说,在对维护设备时,就有不少人认为设备维护是多余的环节,其实仪器设备的购买虽然是已经耗费了较多的经费,但在设备的维护上也不能舍不得,只有维护好设备,才能保障检测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质检中心应该在管理模式上多下功夫,创新管理理念,实现好检测设备的管理。

二、检测仪器设备管理的策略

1.实现好设备管理模式上的创新

设备管理模式的创新,要求对设备管理环节的精简和优化,实现好检测设备从购买到使用和维护的一体化。具体来说,就是要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在设备的购买上,不要过分注意仪器设备的价格,而应更多地注重仪器的性能指标和各项参数,要做到仪器以实用为目的,以适用为基础。在使用和维护保养等环节上,做好日常维护,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和外观等等有无异常,同时做好设备的定期维护,检查设备的内部结构是否有异常变动,更换老化和破损的零部件,实现仪器的再生。同时,隔年进行设备的升级,对于新产品和新指标要及时记录在设备的检测项目里,做到产品检测的完善性。

2.抓好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

要保证检测设备的质量,就必须在仪器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考虑清楚,包括对设备采购前的市场调研和检测仪器设备的采购,其中考虑到政府的参与和市场价格的变动等多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采购后的设备安装、设备调试以及设备运行所需的配件的质量,都要有保证才行。要与购买公司签订合同,设定设备的试用期,在试用期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给公司,如果出现重大设备问题,则要考虑退货和更换设备供应厂商。在检测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建立检测设备档案库和数据库,方便日后仪器的维修以及定期维护计划的制定。同时,设备管理的数字化,即建立设备数据库等等,能够提高仪器检测设备的管理水平,为质量管理提供了保障。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设备的管理,还应加强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提高设备使用人员的仪器操作水平和应对事故的能力,如此才能真正的实现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

3.把握好设备管理的风险管理

检测仪器设备管理中,最后的步骤就是将得出的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得出结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比如数据的不确定性以及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误差。一方面,要提高设备的精确度,以尽可能地减少数据处理过程中的系统误差;另一方面,也是更为关键的是,要降低数据处理的随机误差和偶然误差。合理考虑设备的不稳定运转情况和检测指标的漂移情况,将质量检测中的风险降至最低。可见,设备管理能够保障检测设备的正常使用,而风险管理则是直接关系到质量检测中心的声誉。只有在风险管理上把好关,合理处理系统误差风险和提高操作的规范性以降低随机误差,才能保证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不断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管理体制,就必须在产品检测上做好工作,只有合格的产品质量才能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转。这就对质检中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质检中心也有责任管理好检测仪器设备,保证产品的质量监督。质检中心应该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做好检测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积极应对市场产品的变化,才能实现产品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从而保障好人们的生活安全和国家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 郑保销.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以及应用[J].中国设备管理,2001,(3):5-18.

[2] 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04-405.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院校;仪器设备;管理;效益提高

军队院校是培养军事高级人才的基地,也是大型仪器设备相对集中、固定资产占有比例较大的地方。怎样在有效培养人才、完成教学科研任务、获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充分利用仪器设备、争取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长期以来,我校在仪器设备购置引进、日常维护维修及清理调整等方面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我校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但随着军队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凸显出当前院校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与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卫勤准备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作为院校仪器设备主管部门,除了继续做好以上工作外,还应结合当前形势,多方面深入研究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管理水平的办法、方法,充分发挥实验室综合效益,为院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坚实、有利的保障。

1 现状分析

目前军队院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着仪器设备数量不足和使用综合效益较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需要与投入的矛盾、投入与产出的矛盾、占有与共用的矛盾、小而全与使用率的矛盾等诸多方面。

截止2005年10月,我校校直各单位仪器设备总值达1亿多元,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就达1147台(套)。2002~2005年,我校共购进单价在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751台(套),总值达5800多万元,其中单价在8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101台(套),价值3500多万元。这些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为我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相继出现了仪器设备在管理与使用上的诸多问题。比如,重买轻管,只用不管,重复购置,使用率低等,造成很大的浪费。以上矛盾和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初步归纳有以下几点。

1.1 随着教学、科研手段、方法的进步,对更高档次精密仪器设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投资不足、经费有限成为限制院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1.2 仪器设备购置资金来源不统一,有总部下拨、有院校自筹、有科研经费预算、有教学经费预留等等,造成购置的仪器设备往往成为使用科室的专有财产。尽管有些仪器在本科已完成使命,但留着总比不留好,外借不肯,调离更舍不得,根本没有考虑成本收回和经济效益等问题。

1.3 仪器设备的管理缺乏有效的使用政策,造成仪器设备管理单位间的交流不足、共用率低,致使很多仪器设备在管理单位使用任务完成后闲置不用,而需用的单位却难以方便使用,带来诸多矛盾和极大的浪费。

1.4 实验室建设多而散、追求小而全,不仅容易造成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而且使用率普遍不高,效益差。

1.5 管理部门对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及维修的管理不够,多看成是软任务,往往不能保证仪器的完好率和故障仪器的及时维修,非使用性消耗较大。

2 改进措施

近年来,我校领导针对新时期院校教育训练面临的新任务,为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综合效益,适应新形势下实验室发展的趋势,让有限的投入获得较好的回报,与各职能部门、教研室协调一致,紧抓关键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加强规范管理,在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与使用上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2.1 把住调研、采购、验收三关,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仪器设备的添置计划,是在掌握经费情况的前提下,以教学、科研发展规划为依据制定的。为了做好仪器设备购置的前期准备工作,添置计划按照“调研—采购—验收”的模式执行。特别是制定大型仪器设备和大批量物资采购计划前,须经专家论证和实地调研后方可实施;采购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和军队的公开招标等采购制度;购置后,须经教研室试用,对仪器设备及技术资料进行验收。把握好这三个关键环节,为今后的仪器设备管理奠定了良好的运行基础,创造了良好的规范管理条件。

2.2 结合实验室特点,加强相应的使用、维护和维修管理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同于技能科室的仪器设备,由于其高档、精密、种类繁多、来源不一等特点,我校针对其使用阶段性强、使用率低、综合效益不够等现象,要求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采取特殊的管理措施。比如,采取集中所有权统一管理、调整实验室分布与结构、落实专管共用、专人负责等方法,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作为保管仪器设备的实验室,配备仪管员,作为管理结构的一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配合管理部门实施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具体工作是建立健全有关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负责操作指导、日常维护保养、报告仪器故障、严格使用登记、配合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等。

2.3 重点加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定期进行效益分析

对单价8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采取逐台建立单独使用档案、定期考核单台利用率及完好率的管理办法。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头,配备专管人员。同时管理部门定期现场了解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实验结构,防止长期闲置,解决效率低、效益差等问题。对单价5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效益分析,逐台进行调查统计,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项目。

2.3.1 教学科研效益

包括承担教学实验课程数目及课程名称;供各类学生使用时数及效果;承担科研课题数及课题名称;科研完成情况;使用时数;以及开发新技术、新项目等情况。

2.3.2 经济效益

包括开放项目名称、收费标准、开放时数、总收入等。

2.3.3 效益评估

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年总收入与材料、水电、人员、设备折旧、维修基金等支出比例等。通过对仪器设备效益的调查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反馈结果,为实验室自身和管理部门提高仪器设备综合效益、促进科学管理、制定整改措施提供合理参考。

2.4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规范运行机制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不仅仅是管理工作本身的需要,同时也是保障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中充分发挥功能必不可少的措施。随着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我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建设问题日益突出。我们在管理实践中发现,以前我校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中有不少是可操作性较差的条条框框,甚至有些是计划经济年代遗留下来的老套套,基本上与现代化管理需求不相符合,反而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我校近年来不断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建设,及时修订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以适应教学科研改革、发展的需要。

2.5 独立研发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提高管理效率

近年来,我校教保处始终把更新管理手段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不断总结管理经验,结合学校管理现状自行研发了“第三军大学教学保障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已在全校范围内装备使用,并适时完善、更新了管理系统主机及配套设备,多次完成应用软件的升级换代,保持了软、硬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使用过程中注重管理内容的充实和完善,把数据库维护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并指派专人管理,采取了与科研部、财务处、各部院系实行横向管理的方式,通过校园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各实验室仪器设备已实行微机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与各实验室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的联网,实现了仪器设备管理网络化,为仪器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3 建 议

3.1 改革仪器设备管理体制,实施使用与管理结构调整,采取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

部分军队院校实验室既多且散,互相独立,缺少必要的协调交流。每个实验室为了工作方便,又都希望自己的实验室什么都有。这样势必形成要设备、争设备,一般设备购置重复,高档设备难以引进的状况,造成仪器设备使用率低、效益差、资源浪费的恶性循环。因此,积极稳妥地实施结构调整、逐步打破条块分割、各为己有的现状,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充分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刻不容缓。部分通用仪器设备可以相对集中调配、使用,提高利用率;部分专用仪器设备在一段时间内可以相对分散使用(比如归到导师、课题组),利于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使实验室建设向着科学、合理、经济、高效的方向发展。

3.2 改革仪器设备管理职能,保障与服务相结合

保障与服务是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两大宗旨,而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更多地注重保障,较少地提供服务。我们应进一步改革仪器设备管理职能,特别是要把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从管帐、管物的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多地投入到为实验室、教研室服务中去。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改进服务方式,逐步实现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

3.3 改革仪器设备管理方式,专职与兼职管理相结合

目前,军队院校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兼职的多、专职的少,流动的多、固定的少,极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通过进一步改革管理机制,改变管理方式,改善管理方法,调整管理人员结构,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专职与兼职管理相结合还是可取的。

3.4 在发展中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