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美术论文

描写美术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美术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描写美术论文

描写美术论文范文第1篇

笔者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美术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美术课学习兴趣的形成规律,运用美术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具体教育对策:构筑教师的独特人格力量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激发与保持学生美术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让学生体验成功能激发来保持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论文关键词】美术学习 兴趣中职学校 对策研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的提出,兴趣是美术学习的源动力。应将美术教学的特色充分发挥,课程的设置讲授都应该适应学生的现有的知识体系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将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转化成一生不变的爱好。

一、构筑教师的独特人格力量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人格是包括性格、气质、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的价值取向等方面。教师独特的人格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力量,在教学中能发挥独特的功效。教师的人格能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日后的心理发展,成绩提高很大程度都受此影响。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当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一名美术老师拥有高尚人格,他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个人魅力悄然散发,学生的人格正处在形成阶段,老师对学生的人格塑造的影响巨大,学生喜欢美术老师,美术老师上的美术课程学生也就自然喜欢,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很快的激发出来。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激发与保持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成功的美术教育,不仅取决于学生对美术课是否感兴趣、教师是否拥有高超的教学水平,师生之间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是否成功。教育是教师将浓浓的爱播撒到学生的心灵,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教师是博爱的、无私的、奉献的。对学生来说,声色俱厉的训斥、喋喋不休的敦促,远不如老师慈爱的眼神、正确的引导。老师在满足学生知识需求的同时得到了老师对他们关爱、尊重、认可。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自身的价值能更好体系,学生在集体中能更好的与大家相处,对集体的归属感更加的强烈、形成一个人人奋发向上的集体氛围。师生间像朋友一样个沟通交流、老师和学生间没有隔阂、老师用爱感化学生产生了很强的亲和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自然的孕育于了。美术教学教学活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传统教学,教师的目标重心是熏陶学生、增强学生美术学习的综合素质、提升美术绘画技能。学生则是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增强美术修养,形成独立的美术鉴赏绘画能力,学好基本功为日后工作打下基础。美术老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形象、变成引导者合作者,教学的组织者。美术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讨论探索美术问题,启发学生,让他们养成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学习兴趣是能够推动美术学习的一种精神力量。它让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让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老师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明确探究方向。这是从意向和认知两个方面来做好探索新知的准备。例如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游戏,进行景物观察。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观察景物的造型、总结景物特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感受明暗关系。并在现场进行素描写生演示,绘画出一副精美的素描写生作品。把学生都吸引到素描景物写生上来,为什么自己画不出来,教师简单的几笔就能勾勒出充满生机的景物,生活中的美景能瞬间凝固呢?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一切问题都变得简单了,同时拿出往届学生的优秀素描写生作品。让他们感觉到希望,确立目标。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后都会主动预习教材。查阅资料,进行简单的素描写生练习。通过教学实践,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情,能认真的听讲,认真分析自己存着的问题。“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恰当地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与手段,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和提高。

描写美术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写”具有抒发倾吐、描绘描写、书写、倾泻疏导、移置搬运等多种含义。对于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来说,“写”都是指一种落笔肯定、笔迹和作者当下的内心状态有紧密对应关系的运动和状态。

“写”是中国书法和文人画领域的核心范畴之一,是书画品评的重要标准。在中国的艺术理论中,无论是“形而下”的技法操作层面,还是“形而上”的主体审美层面,“写”都有所指涉。但究竟什么是“写”?现有著述中并没有完整系统的论述,散见的主张又多有侧重,并不一致。有鉴于此,笔者试着从几个方面对“写”进行一些梳理和分析,以期整理出“写”在绘画和书法中的具体所指和用法,希望能对读者更明确地认识“写”有所帮助。

一、“写”的词义辨析

在对“写”的含义考证方面,大型的字词典做的都比较充分,例如《汉语大词典》中“写”就有十六种注释:

1.发三声的“写”有12种注释

“①移置;输送。②倾吐,发抒。③舒畅,喜悦。④尽,竭。⑤仿效,模仿。⑥用模型浇铸。⑦摹画,绘画。⑧映照。⑨描写。⑩抄写,书写。⑧写作,创作。⑩立约租赁。”

2.发四声的“写”有4种注释

“①倾泻。②疏泄。③通‘卸’。④泄漏,泄露。”

对以上词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十几种含义可以进一步的概括:

1.三声“写”的②注释和四声“写”的①②注释(下文序号后省略“注释”两字)指的是思想情感或物质的抒发和导引;三声“写”的①和四声“写”的③④是指某种物质或信息的移动。这两部分可进一步概括为某种主客观存在向另一种存在的运动或变化。以这一含义去比照“写”的其它含义又会发现三声“写”的⑥⑧是这种含义在具体境况下的体现,④则强调这种含义所指的运动的范围和程度。

2,三声“写”的⑦和⑨可以概括表述为将某种主客观事物的状态或变化用文字或形象呈现出来的行为和方式。⑤是这种行为和方式殊的一种。

3.三声“写”的⑩、⑩都是以书写文字为基本动作,从这一角度看似乎可以将这两种含义作为三声“写”⑩的引申义来看待。笔者目前没有找到这方面的史料证实是否存在这种引申,但这三种含义确实有比较紧密的联系。

经过以上整理,笔者认为“写”一般具有如下所指:

(1)指某种主客观存在向另一种存在的运动或变化。有倾吐发抒、移动、泄漏、疏泄等含义。

(2)指将某种主客观事物的状态或变化用文字或形象呈现出来的行为和方式。包括描写、绘画、模仿等。

(3)指书写文字的行为和方式以及由此引申出的行为和方式。如抄写、书写、写作、立约租赁等。

二、.‘写”与‘.描”‘.画”等类似字词的比较

在美术理论中,我们会遇到一些与“写”有相近含义的字词。例如不只是“写”,还有“描”、“画”、“作”等字都可以与“字”和“画”组成词语,表达与“写字”、“绘画”类似的意思。单独看这几个字的含义并不能将它们与“写”明显区分开,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这几个类似字词的比较来进一步确定“写”的内涵和外延。

先来比较一下“描”和“写”。“描”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描画、摹写”,在《辞海》中指“依样摹写或绘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①照底样画(多指用薄纸蒙在底样上画)……②在原来颜色淡或需要改正的地方重复地涂抹”。常用的由“描”组成的词语有:“[描朱〕亦称‘描红’……在一种印有红色楷字的习字纸上摹写……比喻模仿。……〔描花〕依照花样描摹。……〔描画]②夸张地叙述;形象地叙述。……〔描诗]谓诗作无创造性,依傍、承袭古人。”

对以上解释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描”虽然也有写和画的成分,但众多的字词解释大都有“摹”的意思,即.‘照着样子写或画”,还有“重复地涂抹”的一层含义。我们由此可以判断出“描”的含义侧重于形象的模仿、重复,且允许修补改正。这一过程中由于有原始参照的限制而显得拘谨且缺乏创造。与之相比,“写”的倾吐、倾泻、疏泻等含义更有一种富于运动感的多变的创造性意味,且由于倾吐内容的不可重复而具有不可重复性。

“画”在《辞海》中解释为“绘,作出图形。在其它词典中的解释也比较一致,显示出比较单纯明确的含义。它比“写”甚至比“描”更强调形象性,更不计较过程而只追求“图形”结果的出现。由于“画”没有像“写”的倾吐、描写等携带情感和意识内容的含义,使得“写”与之相比较更富于情感和精神性而较少工匠式的制作感。

“作书”和“作画”中的“作”有写和画的意思,但更偏重于对这两种过程的抽象表述。相较而言,“写”显得更加具体化而具有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在与“描”、“画”等类似词语的比较中,“写”相对而言具有情感性、不可重复性、创造性、多变性和可操作的运动感,但形象性不及“画”,理论的概括性不如“作”,严谨性不如“描”。

三、书法和绘画中与“写”有关的常用术语辨析

书法中与“写”有关的词语很多,如临写、写红、写字、摹写等等。经过上两节的分析,我们应该比较容易地区分出各个“写”具体的含义,其中,笔者希望通过对“写字”的分析,再次强调“写”的特征。

“写字”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词语,很多人把所有徒手呈现字的方式都称为“写字”。这种用法在日常生活中未尝不可,但其实“写字”一词有它比较确定的含义。除了“写字”外,还有“描字”和“画字”的说法,比较一下它们三个的含义,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写”的特点。

“描字”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描成的字。指做作不自然的书法。结合(二)中提到的修改涂抹的含义,我们可以判断出对文字形态的描摹严格来说不应称为“写字”。如果是像建筑工人在墙上写标语一样,先画出字的外轮廓再刷卜颜色,这种情况应该叫“画字”。这种字只是一种有文字形态的图案,而非思想情感抒发的结果。“写字”正好与之相反,字是思想情感的“迹化”,字的内容和形态意味如果与写字的人要倾吐的思想情感没有直接的及时的联系,那么这种作字的过程用“写字”来表述就不是很恰当。

“写”在绘画术语中也非常常见,如写意、写生、写实、写真、写形、写神、写景、写照等等。这些词中“写”的含义不尽相同,不可一概而论。现选择其中几个具体分析一下。

“写意”是“中国画中属于纵放一类的画法,与‘工笔’对称。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故名。笔者认为,在写意一词中“写”同时具有(一)中归纳出的三种含义,这三种含义分别对应“写”的不同方面:以类似文字书写的技巧和方法描绘意象或物象,并通过这一过程和产生的结果倾吐抒发思想情感。新晨

“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此处“写”的词义主要集中于(一)中归纳出的第二种,有描绘的意思。第一和第三种词义的成分多寡不定。

“写实”指“真实地描绘事物。此处的“写”也应是第二种含义,即描绘。一般不具有“写”的第三种含义。

综上所述,“写”具有抒发倾吐、描绘描写、书写、模仿等多种含义。对于绘画和书法来说,“写”都是指一种落笔肯定、笔迹和作者当下的内心状态有紧密对应关系的运动和状态。但绘画中的“写”有别于书法中的“写”,它与书法中的“写”都指思想情感的某种直率的表达状态,并与书法中的“书写”有紧密的联系,但绘画中的“写”还包括对形象的“描绘”,这就使它有了与书法中的“写”不同的一些性质和要求。

描写美术论文范文第3篇

一、写作素材个性化

写作素材的积累,就是筹备建筑材料。近几年,一些专家学者书商,为了丰富考生的写作素材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绞尽脑汁。像“方寸之间”“素材积累大全”“写作周计划”“高考作文一本全”等等,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应该说有一些成效。但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积累宜专不宜泛,宜精不宜广,宜熟不宜生。

首先,我们的素材要极具个性化。可以选择那些能够揭示人生灵魂大主题、展示穿越时空大境界、表现见解独特大智慧、描写宏伟壮丽大意象、颂扬英雄壮烈大精神,使作文具有大气象的国内国际大题材,增强厚重感和现实感。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尽量关注自己熟悉的素材,构建自己方便驾驭的题材库。然后熟记最典型的人物的名言,牢记他的典型事例,了解他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其次,可为屈原、司马迁、苏武、陶渊明、李白、苏轼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名人找替身。比如,能用屈原的地方,而用诸葛亮、文天祥、冯唐、李广等人代替;能用司马迁的地方,却用蔡伦、郑和、卞和一类的人代替。尽量用“新人”代替“故人”,用陌生代替熟悉,用典型代替普通。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学科或行业类别分类整理素材。比如按文学家、数学家、翻译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学家、书法家、美术家、音乐家、舞蹈家、科学家等类别去整理名言和典型事例。同时照顾到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这样,就能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构建起立体的素材库。

二、写作结构简单化

如何根据现有的材料建一座房子,这就要巧安排。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是说阅读文章要理清作者思路,遵循思路把握文章的“真谛”(主旨)。同样,写作也要有明晰的思路,尽管作者的思路一般是隐性的,但在考场上要尽量将之显性化。不然,阅者就不易很快地准确把握。为了便于操作,我们可以借鉴杨初春老师议论文快速作文口诀:“提论点,阐释清;讲道理,事例证;正面讲,反面论;到结尾,再照应。”例如,一学生根据“沉香与木炭”材料所写的《坚信自我》一文中一上来就提出我们应该“坚信自己”的观点;然后简要阐释“坚信自己,就是坚信自己的立场,坚信自己的道路,坚信自己的力量,坚信自己终有一天会像沉香一样发出自己的芳香”;接着举出李白、辛弃疾、、达尔文和林肯的事例作为正面例子进行论证;再用材料中年轻人的失败的事实作为反面论据;最后照应开头重申论点“请坚信自己,相信是金子终有一天会发出光芒”。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三、写作语言精美化

语言表达的作用恐怕就是黏合和装饰。墙体正不正,墙面平不平,色调美不美,特色明不明,直接影响到房子的外观效果。因此,考场议论文的语言成了成败的又一关键。

首先,要有个漂亮的开头。通常在开头宜采用引用、对偶、比喻、排比、反问等手法抓住阅者眼球。如2009年陕西考生的满分作文《西安的无奈》开头写道:“兔子弃长补短,以它的弱项代替擅长的奔跑,不禁令人哑然失笑。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的西安!巍巍的城墙是你千年不变的沧桑容颜;淙淙的护城河是你历经千辛却依然盈盈的眼波;葱葱的骊山是你一如既往的青丝。周朝古拙的铜鼎是你坚硬的骨骼;秦朝磅礴的兵马俑是你卓尔不群的身姿;唐朝宏大的石经是你闪烁的思想。”作者就运用了比喻、反问和排比等多种手法,使人眼前一亮。

其次,要有个有力的结尾。结尾可以对论点进行另一种表述,或者用有点文采的语句来煞尾。要尽量高度概括,特色鲜明。如一高考满分作文《用心雕琢真诚》的结尾“世界本应春暖花开”就非常简洁有力。

描写美术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创造生动有效的语文教学。”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课程资源的整合探索,探寻出几个方法,以期能够拓展出语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整合提出了要求,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识到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付诸行动。以下是本文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优化整合的几点认识。

    一、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实现课程优化整合

    在现行的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大多具有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特点,富有较强的文化意蕴和时代气息,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本只是一个范例。”所以,我们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运用好这个范例,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从中挖掘出语文特有的人文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形成一定的特色。素质教育倡导教师应用好教材,因为教材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利用语文教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加强学生对文本进行研读的训练。同时,教师要注重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融入文本内容提供条件,并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内涵,学习对文本信息的加工整理能力,以此来获取知识、拓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进步与发展。

    二、合理调整教材布局,高效利用教材资源

    通过对教材资源的优化整合,可以极大地节省教学时间,提高对教材的利用率,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探索应用中我们发现,现行教材的布局安排以及知识的系统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以增强文本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例如,在教学《学会合作》时,教师可以将文章结构进行详细解剖,甚至连课文中的过渡性语言都要进行详解,然后将文章一分为二,要求学生在其中添加与合作有关的正反事例,并添加开头与结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既有效利用了教学资源,同时也增强了作文写作的科学性。

    三、整合其他课程资源,呈现开放课堂文化

    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跨学科学习,这就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文本内容,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这也是各个学科课程的共同需求。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意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可以将不同的学科知识整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用优质的学习资源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比如,语文与美术、音乐学科之间就存在相通的领域,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各个学科之间的交融和渗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实现语文和音乐之间的相互渗透,如,借助音乐来进行氛围烘托,渲染学生情感;通过音乐赏析,来释放学生情感;利用流行音乐,实施课堂导入等。尤其是在进行诗歌鉴赏时,音乐往往扮演了“引路人”的角色,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诗人所描写的美妙意境,有效地烘托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充满浓烈思想情感的诗歌时,采取音乐导入可以将学生快速引入诗歌意境;在教学戏曲时,可以与音乐教师达成共识,实现音乐课程和语文课程的资源共享,不但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高效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此外,美术课程中也包含很多可供挖掘的人文因素,加强美术与语文的课程资源整合,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的图文并茂,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经常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通过网络欣赏优秀文章,也可以在网络上发表文章等,这些方式都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消灭错别字,掌握标准发音;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加强语文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供条件。

    五、合理运用生活资源,搭建良好的课程平台

    语文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知识。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专栏等资源优势,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组织学生成立报刊社、文学社,并鼓励学生积极踊跃投稿;经常开展优秀文章的评选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描写出来,以激发学生对家庭和社会的全新体悟等,通过以上方式,我们可以为语文教学搭建自主、开放、良好的课程资源平台。

    总之,课程资源的合理整合,不但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民主性,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加强研究,不断优化整合语文课程资源,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品.通向成功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指南:读韩雪屏等主编的《语文课程教学资源》[J].中学语文教学,2008(07).

    [2]王少元.语文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研究[J].宁夏教育科研,2007(03).

描写美术论文范文第5篇

提起小课题研究,很多教师对此有着深深的误解,感觉课题研究“高不可攀”。教师们往往敬畏课题研究,既想做课题研究,又觉得课题研究很神秘。我们应该破除这种课题研究的神秘感,提倡中小学教师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和实际进行小课题研究,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小课题的特点就是起点低、切口小、低要求、易接受、易操作、易见效。教师可以没有大课题,但应该有自己的小课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做自己想做的研究,做自己能做的研究。

小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规范的课题研究有着相对严格的研究程序,但是我们要搞的是小课题研究,整个研究的过程就要降低难度,既要尽量规范,又要力求简单、实用。下面几步程序,是我们必须认真完成的:

一、发现问题,确立课题

(一)问题哪里来。

反思过去,许多教师的课题研究往往存在着“虚、假、空”等的弊端,实效欠佳,不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没有实用价值。而小课题研究解决的就是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课题往往随问题而来,问题解决了,课题也就结束了。因此,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首先就是提出问题,任何研究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学生经常忘记带作业怎么办?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做好家校沟通让家长配合自己?你会发现有很多是很有思考性的,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我们很难一下子说得清或者值得我们去研究的,这些都是可以作为小课题去进行研究的。问题可以来自学生,可以来自同伴,当然也可以来自自己。遇到问题不去研究,放一放,就会稍纵即逝,这就是为什么别人都有小课题,而自己总没有课题的原因。

案例:美术教学中我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做了现场示范,很多学生就爱临摹教师的作品,作品缺少想象力,创造力。若是教师不在课堂上做现场示范,学生又往往不会画、不会做,教学任务难以达成。就这一问题不同的专家给出的答案各不相同,各种资料对这问题的也说法不一,到底美术课教学教师是否应该做现场范画呢?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美术课是否应该现场示范成了一个让人矛盾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及时的确定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的确定。

课题表述要准确、规范、简明,课题不要定的过大。以上的案例如何确定课题呢?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教学实际来确定,若确定课题为:《美术课教师是否应该做示范的研究》显然是不合适的,题目过大,美术课范围大,幼儿园、中小学、高中……都有美术课;美术课类型又有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等。因此确定课题的时候切入口要小,因为我正好教一、二年级的美术课,根据能力和需要我确定先研究绘画课是否需要现场示范,因此确定的课题就是:《低年级美术绘画创作课教师是否应该做示范的研究》其中:低年级美术绘画创作课规定了研究的范围、教师是研究的对象、是否应该做示范是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二、制定方案

课题确定之后,就要制订的整个研究方案,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设想,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思路和框架。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作用,它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能够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制定一个好的研究方案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可以说,一个好的研究方案一旦制定,就意味着整个研究已成功了一半。研究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题目(课题名称)

1.问题的提出。

2.理论依据。

3.研究的目标及研究内容。

4.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5.研究的方法。

6.研究的步骤。

7.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化繁为简单,不一定要有多规范的文本方案,只要自己对这个研究有个整体的思路,有具体的设想。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三、实施研究

研究方案一旦形成,下一步就是按照方案的设计逐步实施研究内容,完成研究计划。具体做法是:提出假设尝试操作小结、反思、修改再尝试再小结、反思、修改……形成最终策略。也就是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反复修正。

(一)提出假设,搜集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这时所想出的办法因为尚未实践和检验,所以称为假设。也可把假设定义为将要采取的行动和对行动结果的预测。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做:

1.认真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2.围绕研究专题,查阅文献资料,去借鉴别人的经验。

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搜集资料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现在网络资源如此丰富,可以充分的利用上网查找资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

3.组织有经验的教师交流讨论。

4.开动脑筋,深入思考。

例:在开展《低年级美术绘画创作课教师是否应该做示范的研究》研究时,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又和同组教师认真讨论,最后提出这样一个课堂教学的假设:教师先不进行课堂示范,让学生学习后充分发言,探究出具体画法,然后由学生通过讨论、练习来学会正确的画法,还不会画的的,教师点拨指导。这个假设是否可行?我用了半个学期的时间进行实践和验证。

(二)操作反思再修改。

这就是所谓的实验阶段,自认为找到了解决措施,但它的效果如何,只有到课堂上去试一试,看学生的反应,看学生的掌握情况。如果效果真的很好了,可以进行总结成文,如果效果不理想还有待提高改进之处,当然还要继续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再到课堂中去尝试,不断反复以至理想。

例:《低年级美术绘画创作课教师是否应该做示范的研究》课题研究时,我尝试在课堂上不现场范画,让学生通过探究画法、自己练习学会画法,后来发现低年级学生想象力虽丰富,可在画的时候仅凭自己的感觉去画,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于是实验一段时间后我进行反思,教师一点也不进行示范,教学效果不好需要进一步改进。后来我又改变了做法,在课堂上做简单的示范,如《蜻蜓飞飞》一课,我简单的勾画了蜻蜓的各部分,没有全部画出完整的蜻蜓,让学生自己把翅膀上、尾巴上的花纹等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喜欢去填画,后来发现效果也不好,学生画的蜻蜓和老师画的动态差不多没有新意。于是继续修改方法,在简单示范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不同动态蜻蜓图片的引导和语言的启发,这样学生画的作品蜻蜓形态各一、色彩鲜艳、具有美感。通过实际操作得出了结论,在小学低年级美术绘画课时教师应做简单的示范,但不能示范的过于具体,还要配合语言、其他不同类型范画的引导从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还采用实验对照法,在二年级一班不进行现场范画,在二年级二班进行现场范画,看二个班的不同反应和效果,然后得出结论。

(三)注意积累过程性资料。

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收集各种过程性资料,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况且,所有这些真资料也将成为教师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因此,教师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教师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要特别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可以提升教学实践水平。

四、总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