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科建设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科建设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祝克懿《互文性理论的的多元思维特征》首次将互文性理论中“多元”思维特征作为与“互动”并列的思维特征提取出来,对其进行论证分析,从语篇语言学的系统、关系、层级观等角度切入,深入讨论了互文性理论的多元思维特征。聂仁发《有关语篇结构的几个概念》将语篇的宏观结构分为基于内容的事理结构、主题结构、文体结构和基于形式的普遍结构,并简略探讨了这几种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施麟麒《孟子的话语理解观———“以意逆志”新解》对孟子关于话语理解的名言“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作了较详尽的考辨分析。杨亦鸣《言语障碍的神经机制研究》介绍了神经语言学与言语障碍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历史,并从中英文阅读障碍跨文化对比、汉语成年口吃者词汇加工的ERP研究、语音与聋人词汇阅读三个方面展示了语言学与科技结合的良好前景。李怡《跨文化语用研究语料收集方法———观察记录vs角色扮演》以汉英“请求”言语行为跨文化对比研究为例,探讨了观察记录和角色扮演作为语料收集的两种方法收集的语料差异、各自的优劣及适用领域。周毅《社会符号学视野下文人画语篇结构及成因》从语言符号、视觉符号与社会文化情景的互动关系来探究文人画。周明强《埋怨性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探析》讨论了埋怨性话语标记(如“真是的”“、何必呢”等)的语用功能。

二、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建设、汉语研究和教学法

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围绕着汉语本体、教师、学生、技术保障、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五个方面,结合丰富生动的案例阐述了这个学科目前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周小兵《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与应用语言学》分析了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现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与学科发展等重要问题,介绍了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近年在该领域的拓展。王建华《语言经济学视野下的汉语国际教育》认为汉语不仅是一种人力资源,也是一种经济资源;汉语国际教育不仅是一项语言文化事业,也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经济价值。陆俭明《要加强语言信息结构的研究———重新认识“把”字句》以语言信息结构理论为依据,针对以往“把”字句教学中的释义局限,重新定义把字句的语法意义及对汉语国际教育句法教学的功用。马真《要加强词语的用法研究》以副词“按说”、状态词“好端端(的)”、“反而”、“一概”等为例,指出外国留学生词语偏误出现的部分原因,是词语用法研究的缺位和辞书注释的缺陷(缺乏语义背景),强调了加强词语用法研究的重要性。税昌锡《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体标记事态分布研究》梳理了“了”、“着”、“过”等体标记教学的历史,借用过程哲学将事件看作随时间展开的动态过程,建立了一个事件过程的事态结构模型。吴应辉《美国沉浸式汉语教学的现状、特点与思考》全面介绍了沉浸式语言教学的概念和历史、美国沉浸式汉语教学发展现状、美国沉浸式汉语教学的主要特点。严慧仙《文化认同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及其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启示———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以多模态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从文字、画面、声音三个方面对《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及加长版宣传片的多模态文本进行解码,解读该片所表达的文化认同特征。沈阳《关于汉语规范化的若干问题》阐述了汉语规范化的理论问题,也对当下语言生活实践出现的不规范乱象进行了批评。胡云晚《政府门户网站背景下的语言规范观》通过对浙江省101个地级市、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政府门户网站的语言监测表明,政府门户网站语言失范率奇高,远大于传统纸质媒介。并提出要实现政府语言的规范表达的相关策略。赵翠阳《异形词社会使用调查与〈现代汉语词典〉两版整理规范研究》通过对北大的CCL语料库(现代汉语)、人民网语料以及国家语委的现代汉语语料库的语料考察,整理分析了四类异形词。杨同用《词的功能与语文词典的词性标注和释义》着重对词的功能与词性的关系、功能变化与词义的关系、词的功能变化对语文辞书词性标注和释义的影响等进行了讨论。

三、结语

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学科建设在高校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科学研究的创新常常来自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碰、不同理论的互融和不同专业人员的互补.高校在学科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科学、合理地选取并开展学科研究活动,进行学科建设,是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对高校的学科组织机构和科研人员而言,学科前沿是学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学者争论的焦点问题、学科尚未攻克的难点问题,以及有研究价值但却被忽视了的问题,了解并掌握了这些问题,将会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

1)学科建设的关键是要具备一定的人才队伍,而高校科技期刊是人才成长的“孵化器”.研究者会将其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高校科技期刊为科研成果的发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长期以来,《农业科学研究》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办刊理念,始终以稿件质量为中心,突出专业研究特色,所刊发的稿件重视理论性和应用性,突出前沿性和创新性,强调服务社会和科研事业.主要刊登有关农学、林学、植物保护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园艺科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农田水利与农业工程、生物学、农业经济、新农村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农业科学研究》所刊发的稿件在一定程度上不但服务于高校科研教育工作,而且对研究成果及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高质量的内容和产品成为传统出版最大的也是最后的竞争优势.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力,要着力提高出版物的质量,高质量的期刊能够获得“双效益”,有利于树立出版单位的良好形象.正因如此,高校科技期刊应当把期刊质量看成出版单位的生命线.高质量的稿件一部分来自高校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带头人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不但能够提高刊物自身的影响力,也对科研成果的发表具有促进作用《.农业科学研究》通过优先发表校内相关专业学术论文、设置特色栏目学科的研究进展进行及时、准确地报道,引导和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逐渐形成高校自己的专业学科特色《.农业科学研究》坚持农业科技期刊的学术特色和学术水平,突出行业与区域优势,在旱区生态环境、草木产业以及绿洲农业科技方面彰显自己的特色.

2学科建设在高校科技期刊中的提升作用

长期以来,高校科技期刊依托学校重点学科,及时刊发了大量科研成果,在此过程中,实现了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互动带来的“双赢”.即高校科技期刊通过刊发的学术成果,发现了一些大有作为的学术新人,如何引导学术新人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刊发在本校期刊上,以及及时追踪其最新研究成果将变得尤为重要.同时,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之间要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积极参加院系举办的一些学术活动,了解学院的发展动态,这对高校相关学科建设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高校学科建设作为开展学术研究的组织载体,积累了大量的学术资源,形成了一大批学术人才,他们创造性地开展研究活动,探究新的知识,研发新的技术,解决新的问题,使他们从许多科研工作者中脱颖而出,这些学术人才作为高校科技期刊作者队伍的一股新的“生命力”,促进了高校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学科是高校最基本的组成单位,高校的地位和影响取决于学科水平的高低,而科学研究的创新来自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碰、不同理论的互融以及不同专业人员的互补.高校在学科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科学、合理地开展学科研究活动,进行学科建设,是推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而高校科技期刊作为展示学校科研成果优势和特色的重要窗口,以反映科研成果为主旨,重视学科建设中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研究活动,将其学术成果进行刊发,能够有效推动高校科研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为地方高校主办的农业科技期刊———《农业科学研究》,刊登相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方法介绍以及研究动态,在面向大众传递大量农业科技信息、帮助科技人员了解当今农业科技发展动态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农业科学研究》近年来刊发了校内许多优质稿件,而这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离不开本校院系科研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学科建设过程中重点学科、优势学科所带来的科研成果.高校要重视和加强学科建设,而由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也要密切注视学科建设的最新动态,同时积极联系社会科研单位,争取优质稿件,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及时、准确地刊发,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理想局面.目前,《农业科学研究》面临一些困境,如优质稿件数量下降、固定读者群发生变化、发行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除了期刊本身的一些原因之外,例如期刊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等,校内部分优质稿件流失等因素也对期刊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农业科学研究》应及时了解校内相关学科及重点学科的发展动态,争取将校内优质稿件刊发在本刊上,同时学校在科研成果评价等政策上应予以倾斜,调动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积极性,从方方面面加大对高校科技期刊的支持力度.

3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共同发展、互助共进

凡具备一定影响力的期刊,都会在特色栏目、精品栏目以及作者和读者群等方面做足文章.当前,要想发展农业科技期刊,必须立足期刊自身特点,在刊物市场定位上走出传统,有所创新:①努力打造特色、精品栏目;②密切联系作者,了解其所研究专业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③及时追踪学界相关专业研究的大家、名家,主动出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他们约稿,并及时刊发,实行优稿优酬;④扶持学术新人,善于发现其学科研究的亮点,帮助他们进行探究性地学习,在学科建设得以发展的同时,也为建设新的人才队伍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作为高校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在稿件刊发的过程中,出版单位的主体责任不能放松,要重视相关学科研究选题的质量,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等等.高校科技期刊还应发挥学报编委会的作用.学报编辑委员会是高校学报编辑出版工作的学术指导机构,对学报编辑出版工作具有指导、监督和咨询作用.学校聘任各学科专家担任编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充实期刊审稿专家队伍,编委会成员应承担一定的审稿任务.高校科技期刊编委会成员大多来自校内及校外专业学科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他们了解高校科研资源,研究并掌握高校关于学科建设的政策方针,同时关注国内外各种学科的发展前沿及动态,引导学科建设的方向《.农业科学研究》所刊发的优质稿件离不开审稿专家所具有的高深的理论素养以及学术研究的前瞻性,他们独具慧眼,善于发现稿件中具有创新性、有价值的观点,认真、负责地向作者提出可行性意见,帮助作者完善稿件内容,所刊发的稿件既扩大了期刊的影响力,也为学科建设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结语

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1.1提高医学技术水平、推动医学科技进步

重点学科建设与促进科技进步密切结合,通过加强学科建设,不断增强科技水平。注重科技前沿,不断加强重大、重点攻关科技项目的能力,突破医学防治疾病的重点、难点,对关键技术加以攻关,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1.2造就高层次人才创建一支尖端水准的医学科技队伍

加强学科建设,力求让医院的学科专业在国内外的医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拥有一定的学术地位,锤炼出一批具有国内外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创办多学科、构造健康的学术梯队,逐渐形成人员队伍合理、精干、高效的卫生科技队伍。

1.2.1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及时补充医院各学科需要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培养和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加快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1.2.2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医院有计划、有目标地选派业务骨干进修学习,使之成为医院发展的主力军。我院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人工股骨头置换、阴式子宫切除术等新技术在医院的开展,充分证明了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我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1.3优化实验技术装备,完善科研支柱体系

科研支柱体系离不开先进的实验场所和先进的实验装备,对准国际前沿优势学科,创建以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学和干细胞研究等为基础的高科技平台,加快医院高新技术的发展。加强科研设备,如荧光定量PCR仪、流式细胞仪等设备的配置。积极吸引人才,为学科发展出谋划策。科研平台的建设,保证了科研课题开展的可行性,促进了重点学科的健康发展。

2重点学科建设注重专人培养

2.1做好重点专科建设,实施专科人才培养

加快重点专科建设进程,增进医院优势,提升医院竞争力。制定每位医生的轮转计划,强调急诊轮转。要求主治医师以上要有科研方向。组织科室内副教授和主治医师编写书籍。科主任和副主任参加指导,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问题。组织英语听说训练,观看专业原版光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1.1学科体系建设

1.1.1学科体系信息所围绕热带农业信息技术、热带农业信息管理、热带农业信息分析3个分支学科,重点建设了热带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网络技术在热带农业的应用研究、热带农业空间信息管理技术研究、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研究、文献资源建设与利用研究、农业科技传媒研究、热带农业信息监测、分析与预警研究、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研究等8个研究方向。学科研究对象已经涉及到热带农业生产、加工贮运和管理等诸多方面,研究领域正在不断拓展,研究内容正在不断深化,热带农业信息学科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1.1.2主要进展热带农业信息技术方面,重点进行了热带作物信息快速采集技术的研究,研发了天然橡胶、木薯、香蕉、椰子、胡椒、香草兰、咖啡等七大热带作物智能管理系统,开发并集成了热带作物生产信息主动服务系统,开展了基于物联网的热带果蔬生产农资供应链监管关键技术研究,以及热带果蔬生产农资物流各环节的信息采集、跟踪、转换等关键技术研究等,并应用3S技术进行了天然橡胶产胶潜力估算、农业干旱综合监测、中国热区边界的界定与变动等研究;在热带农业信息分析方面,重点开展天然橡胶、木薯、菠萝等主要热带农业产业信息监测与预警及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分析与评估研究等;在热带农业信息资源管理方面,对我国热带农业数据库信息资源进行了总体规划,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热带农业数据库体系框架”,建设了国家热带作物科学数据分中心,建设了中国-东盟热带农业信息平台、基于WEB/WAP版热带作物信息平台、热带农业有害生物信息与服务共享平台等一系列特色信息平台,并利用丰富的热带农业信息资源,将微信平台、热作12316短信服务平台、远程病虫害诊断等新型信息化服务手段广泛应用于“三农”服务,显著提升了农技推广与服务水平和信息资源利用效率。

1.2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是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的决定因素。建设一流学科,需要一流的人才队伍。信息所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围绕信息学科创新需要,共引信息技术等进专业人才39名,其中硕士25名,博士4名,人才总量进一步增加;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由“十二五”初40%提升至48.5%,人才质量进一步提升;创新人才工作理念,培养在职攻读博士两名,博士后1名,培养在职硕士8名,1名信息学科带头人入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同时外聘国内同行业知名专家7名为特聘研究员。经过10多年的建设,基本培养了一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科研视野开阔的科研团队,为信息学科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1.3创新平台建设

学科建设要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依托。围绕学科发展需要,信息所筹建了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海南省热带作物信息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筹建以来,对学科建设促进作用显著。首先,进一步提升重大项目承担能力,提升了科研队伍能力与水平。依托实验室主持或参与了星火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农转资金重点项32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4年目、海南省重大项目、省重点项目等多项,依靠重大项目持续推动能力,显著推动创新能力提升;其次,积累了研究基础,孵化了项目,推动了创新能力持续发展。依托实验室面向省内外开放近20项基金项目支持前期基础研究,其中“基于二维条码技术的热带水果质量安全追溯技术研究”、“海南省农业干旱监测及业务化运行技术研究”等研究成果,分别获得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万宁市政府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继续支持,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尽管热带农业信息学科的建设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热带农业信息学还尚未形成系统的学科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建设缺乏理论指导;物联网、3S技术、移动互联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热带农业中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原创性自主创新技术成果;已研发的热带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成果实用性不强,对热带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作用不显著;热带农业信息分析手段落后,对市场预测预警能力不强,帮助产业把握市场动态作用有限;热带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等。

2热带农业信息学科发展展望

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1.1优势分析

1.1.1服务信誉良好军队疗养院多诞生战争年代,经历了战争的锤炼和洗礼,伴随着国防事业的发展而逐渐壮大,始终保持着革命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牢记姓“军”为兵的宗旨,在长期为部队官兵和首长的健康服务中,潜移默化地达到了热情、细致、精心的服务标准,深受军地疗养员的高度赞誉。

1.1.2疗养环境优越军队疗养院大多建在著名风景名胜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疗养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具有丰富的健康维护资源。

1.1.3学科体系完善军队疗养院大多围绕平战时官兵的健康需求建立起预防、保健、康复、心理、营养等一系列学科体系,为疗养院优势学科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基础。

1.2劣势分析

1.2.1人才引进困难军队疗养院的医务人员绝大多数为军地高校的临床专业,加上对疾病预防康复学习研究不深,加之疗养院与医院福利待遇有一定差异,导致高尖端疗养康复人才引进较为困难。

1.2.2科研能力不强疗养专业为医学边缘学科,底子差、基础较为薄弱,我军多学习借鉴前苏联经验做法,国家政策对疗养科研的扶持力度远不及医院临床,加之尖端人才和先进设备不足,在客观上制约了疗养科研创新。

1.2.3拓展市场有限多年来,军队保障经费远不能满足疗养院学科发展需要,军队疗养院因任务繁重,主要疗养资源用于服务部队官兵,对地方医疗市场研究不够深,拓展不够,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不足,自身造血功能不强,在经费和人才培养上对疗养院的学科发展均有较大的制约。

1.3机会分析

1.3.1健康需求增多随着我军新制战斗力装备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部队训练伤、职业病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逐渐呈现高发态势,对军队疗养院学科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同时也为军队疗养院学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1.3.2政策红利显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对康复事业越来越重视,疗养康复的许多治疗项目在一些地区逐渐纳入医保、农合、工伤的报销范畴,大大地拓展了疗养康复医疗市场,同时军队对疗养院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在资金投入、人才培养、设备配置、体制编制等方面给予了重点倾斜,为军队疗养院优势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撑。

1.3.3疗医互促有优势联勤以后,许多军队疗养院均有下属医院,集亚健康与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在对疗养员的健康维护上不仅实现了双向转诊,而且实现了人才、设备、技术共享,具有地方医院和疗养院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为学科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人才、设备、资金等方面有力保证。

1.4威胁分析

1.4.1健康意识不足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加快,随着部队官兵训练强度的加大,军地人群亚健康、心理障碍发病率越来越高,又常常无暇顾及自身生理、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亚健康心理市场还未充分显现。

1.4.2行业竞争激烈一是军队疗养院大多位于旅游城市,自然环境优越,同类型康复疗养院医疗机构较多,开展技术服务大体相同,加上军队医疗单位在宣传上有政策限制,对医疗资源的市场份额占有量处于劣势。二是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地方医院普遍建立了康复医学科,这些新建医疗单位技术先进、设备齐全,对部队疗养院开拓康复医学市场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1.4.3经费仍显不足目前上级给军队疗养院下拨的学科建设经费有限,而学科建设在治疗和康复手段上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这些都需要经费的支持。而且军队疗养院同时承担疗养员接待任务,每年旺季来临,支出较大,限制了疗养院对高、精、尖康复设施、设备的投入。

2学科发展策略的选择

SWOT分析法可为我们提供4种发展策略:SO策略、ST策略、WT策略和WO策略。在学科发展规划中我们首先选择了SO发展策略,即,充分发挥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提供机会,打好学科的建设基础。其次,选择了WT策略,即尽可能把劣势向优势转化,把威胁向机会转化,推动学科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3学科发展的实践

学科建设是军队疗养院内涵建设的核心,也是提高军队疗养院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途径,直接关系到疗养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在对疗养院学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深挖自身潜力,引入外部优势,降低威胁因素,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学科,提高军队疗养院学科建设的竞争力。

3.1把好服务方向把军队疗养院学科建设发展的思路融入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的主流,平时多开展战伤康复类型学科,将恢复期的伤病员收到疗养院进行功能康复,这样既满足了伤病员及其家属需要,缓解医院床位压力,也使医务人员积累下丰富的康复治疗经验,战事需要时即可转为战伤康复,真正成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加油站。

3.2打造特色品牌打造以海水、森林、矿泉等自然疗养因子为依托,以健康管理、康复理疗、心理干预、营养配餐为支撑的特色品牌,把技术服务作为促进疗养院学科建设的品牌和突破口。

3.3增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通过选派人员外出进修。以全军培训计划为契机,按照学科发展方向需求,选定专人出外专项培训。二是参观见学。参观在本专业学科建设方面独具特色的单位,学习他人建设发展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中心建设发展规划。三是参加国内本学科的学术会议。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把先进的技术理念带回来。四是颁发激励政策。鼓励医务人员多创新,多研究,多出成果,并适当给予物质奖励,与职称评定相挂钩。

3.4加强多维合作筑巢引凤,取长补短,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引入外部有利资源。如与医院合作,弥补自身技术、设备落后的弱点;与科研院校合作,弥补自身科研人才队伍不强的弱点;与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合作,弥补地方医疗市场打不开的局面;与其他疗休养基地合作,发挥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文化优势,突破疆域限制,多维拓展学科的广度和深度等。

3.5用好红利政策国家医疗制度改革初期,各地区实行医疗保险定点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军队疗养院的发展。但随着医疗保健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军队疗养院对地方医疗政策的逐步熟悉,军队疗养院同样可以依托地方医保、农合、工伤等有利政策,拓宽患者来源,更有利于打出优势学科特色,增加收益,为优势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良性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