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教师教学评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79-02

高校教学评价是监督教师、考核教学质量的制度,旨在通过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反馈信息,使得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策略,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目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评价”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两种教学评价模式,前一种被批评为以评价教师的“教”代替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以偏概全,因而逐渐被舍弃,后一种目前被我国高校普遍采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国内近几年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方面的研究。

一、教学评价理论方面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斯提出SOLO分类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从能力、思维操作、一致性与收敛和应答结构4个方面测量学生的学习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L.W.安德森强调,作为个体,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三者要各具独立性且要有一致性。教学评价内容是实施教学评价的关键性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评价的指向和功能的发挥,直接反映一所大学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要求,引导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进程。美国教育评价学者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的最重要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蒋杨永等认为,评价应体现激励与整合、诊断与发展的功能,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应改变过分追求评价的标准化和客观化的倾向,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李定仁等认为人类社会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的文化价值观经历了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人格和谐发展的三次转折,而人格和谐发展应是现代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孙玲认为,在现实的教学评价实践中,结构性的文化束缚、评价自身的内在规定性、政治权力运作机制的集权化、考试评价制度的切合性导致了教学评价价值取向的矛盾和冲突,这个冲突实质上是价值选择在发展与质量、效率与公平之间进行的“钟摆式”运动。荀振芳认为,大学教学评价是一个价值选择和博弈的过程,表现在评价的价值选择上文化与实用、决策与学术、绩效与内适等方面的矛盾和割裂,从而导致教学评价实践中的管理主义、弱价值及异化倾向,加剧了大学组织的科层化与企业化。张怀满指出,目标导向原则是教学评价的最基本原则,在教学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保证实现评价目的,保证评价的客观、一致、全面和连续性。

二、教学评价实践经验方面

目前,国外在教学评价方面已经有一些稳定而成熟的、操作性强的模式,如泰勒的目标导向模式、斯塔弗尔比姆的CIPP模式、斯克列文的目标游离模式等。蔡敏介绍了发达国家高校评价体系的特点:第一,具有比较完善合理的体系,且发挥着较大的功能。美国著名大学的教学评价,其评价内容具有系统性、向生性、针对性和可测性等特征,教学评价内容涵盖了教学过程中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余辅导等环节。第二,注重教学评价内容的向生性,即评价项目包括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行为、对课程体系和知识内容的处理、对学生的尊重和帮助以及学生通过教学所取得的进步。美国Syracuse大学提出了有效教学的7项品质,即学科内容和良好的课程组织、熟悉和热爱学科内容与教学、教学方法灵活、对学生持积极态度、考试和评分公正、有效交流以及适当的学生学习结果。秦华等介绍了国外学者关于学生评教的研究涉及到学生评教的重要性、可靠性、有效性、偏差、指标体系、影响因素的六个方面。王芳亮等认为要营造“合而不同”的教师文化,倡导发展导向的评价功能,规范同行评价的实施程序,建立基于“理解”的评价模式,以增强同行评价的有效性。

三、教学评价的影响因素方面

有研究介绍了美国大学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涉及到教师背景、学生背景、课程背景及评价管理等方面。另有研究介绍了对国外发展性课堂评价产生影响的六要素,包括教育研究、评价研究、大规模评估、教育政策、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师信念等。此外,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与高校教学评价有关的因素包括:评价的主体(如评教态度、教学质量满意度和期望值等学生因素)、客体(如性别、认知、要求严格与否等教师特征)、评价指标、评价手段、学校评价环境、评教的组织管理、评教结果的运用、教师与学生的场域特征、学科领域、课程类型、班级规模等。

四、在我国现阶段高校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方面

有研究总结了高校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片面单一的“科学化”评价、一味追求评价的“大而全”等现象;重视“他人评价”,忽视教师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过分强调对教学的共性要求,难以真实反映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效果;理论界倾向于采用发展性评价,但在实践中高校大多采用奖惩性评价;评价内容大都看重教学态度、专业水平以及教学技能等方面,但评价指标的选取上存在较大争议;过分注重量化评价方法,忽视定性研究评价方法;本土化的教学评价模式尚未形成;对评价理论基础的研究开展较少;校外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展开较少。此外,教师在教学评价之前、之中和之后普遍存在负面的心理情绪。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们介绍了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念与方法,提出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在评价的目标、标准、主体、方法、结果等五个方面实现转变,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在评价工具选取方面,推荐模糊综合评价法、关联规则分析、序列模式分析、聚类分析、神经网络、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AHP和熵权等定量分析方法。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网络教学评价因其交互性、自主性、时效性和共享性等特性而受到重视。

五、总结与展望

近几年,高校教学评价研究达成共识,认为:高校更应该注重教学评价的效果。具体而言,应该采取多元的评价方法,建立民主的评价制度,确定合理的评价内容;教学评价应该具有多学科视角;评价应该以教师发展性评价而不是奖惩性评价为主。对已有研究需要进一步研究之处在于:第一,对教学评价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经验研究阶段,缺乏量化的统计数据;定性研究需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第二,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不能让指标体系迎合模型的需求,而是应该根据变量的数学特征选择合适的统计模型进行检验。第三,对教师教学评价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少见。未来研究需要以高等学校教师为被评价对象,探索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影响因素,探索高等学校如何优化教学评价制度、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有昌,高凌飚.SOLO分类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5-99.

[2]李伟成.教学的目标、活动与评价之独立性与一致性刍议[J].教育导刊,2013,(2):64-66.

[3]陈振华.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9,(18):84-87.

[4]梁伟东.中美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2014,787(3):100.

[5]蒋杨永,何朝阳.独立学院实验教学评价的Elman神经网络模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147-151.

[6]李定仁,刘旭东.教学评价的世纪反思与前瞻[J].教育研究,2001,(2):44-49.

[7]孙玲.教学评价背后的价值冲突及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11):57-60.

[8]荀振芳.价值冲突与大学教学评价的现实思考[J].江苏高教,2006,(2):62-65.

[9]张怀满.试论教学评价的目标导向原则及实施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44-46.

[10]蔡敏.美国著名大学教学评价的内容特征[J].外国教育研究,2006,33(6):25-28.

[11]秦华,曹一鸣.当前韩国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2):62-66.

[12]王芳亮.高校学生评教中存在的伦理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3):9-11.

[13]饶燕婷.美国大学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9,(8):36-40.

[14]杨学良,蔡莉.关于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J].教育探索,2006,(7):45-47.

[15]陈慧,潘东明,朱新秤,等.高校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多维探析[J].高教探索,2005,(3):33-35.

[16]张芊.以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模式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6):87-91.

[17]赵同森.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152-153.

[18]李严锋.高等教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及模糊评价方法的应用[J].云南高教研究,2000,18(2):84-88.

[19]方新丽.数据挖掘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17):198-199.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范文第2篇

    一、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困惑

    教学工作的特殊性使衡量和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是一个棘手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难题。当教师的授课极具魅力,能够吸引学生听课,能够将复杂的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内容,其讲解能够与学生达成某种一致的时候,学生乐于听讲,这是否就可以说该教师的教学水平高呢。事实上,现实中往往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教师的科研水平非常高,讲授的课程也非常受欢迎。这是任何人都会表示支持的情况。在大学里,能够将科研与教学都做得很完美的教师,可以说是非常少见的。

    二是教师的科研水平非常高,但其讲授的课程并不受学生欢迎。我们知道,一个教师的科研水平高,是以一定的时间投人为代价的。这样一来,该教师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去钻研教学。有时候,科研内容与教学内容是不一致的,教师科研的内容并不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那么教师的教学效果就难以保证。即便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其科研对象是完全统一的,仍然无法将两者统一起来。因为科研惯常使用的是逻辑思维,运用的工具是抽象术语,采用的是书面化语言和叙述方式。而教学活动使用的是口头语言,且不能出现大量生僻的概念术语。逻辑思维虽然是必要的,但不一定占主导地位,于是便会出现教学语言与科研语言不一致的情况。可见,科研与教学有时候是有冲突的。

    教学上,教师应该是居于客体的地位,而非主体的地位,因为教学是双边活动,而不是教师单边的活动,教师必须根据情境条件进行教学设计。而在科研中,教师的思维可以是非逻辑的、跳跃式的,这种方式不能应用于教学活动中。

    三是教师的科研水平不高,但是讲课善于煽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往往认为这些课程是最好的。必须承认,这部分教师善于形象思维、善于语言表达,这是他们的优势;但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言,他们还达不到要求,也很难搞出科研成果。但是这部分老师却非常善于知识传播,他们能以学生理解知识的方式进行教学,比较适合学生的口味,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

    那么,受学生欢迎是否是评价教学水平的根本标准呢?要探讨这个问题,必须涉及另一个更为根本问题,即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知识传授还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这两者并不完全统一。知识传授是指最新知识的传授,而不是固定知识的传授,这是大学教学和中小学教学的根本差异所在。可以说,对教学水平进行高低评价是很难的,我们不能运用一些简单化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必须考虑影响教学效果的多重因素。

    二、现有教学水平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从现有的高校教学水平评价方法看,其局限性是相当明显的,其准确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起作用较为有限。高校一般采用教师授课、学生打分为主。学校制定评价标准,确定分值,学生根据评估标准进行打分,最后累加总分加以平均。这种评估形式最大的弊病就是随意性较大,对教师和学生双方缺乏必要的约束,有时会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对立。

    从学生方面说,对自己较为喜欢的教师,打分一般较高,而不甚喜欢的教师打分相对较低。为了获得较高的分数,教师只要平时注意和学生接近即可达到目的。据笔者近几年来对福建师范大学的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学水平评价的重视程度呈逐年递减的态势。一年级的学生最为认真,82%的学生都能根据评估表格标准认真打分,评价结果基本真实可靠;二年级学生态度次之,仍有61%的学生认真打分;三年级学生中,认真打分的学生只占30%,有30%的学生是胡乱打分,40%学生持无所谓态度;四年级学生打分最不认真,认真给教师打分的同学不到20%,50%的学生是胡乱打分,余下的同学则干脆弃权。学校对不认真打分的学生是没有办法加以约束的。

    从教师方面说,假如某教师因学生评估得分较低而受到某种程度的惩处,该教师就可能在期末考试时加大试题难度作为回应。这也是学校没有办法加以约束的。这种情况虽是少数,但其负面影响却很大。由于评分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评估的分数本身难以反映教师教学的真实水平,有时候,得分高的教师不一定比得分低的教师强。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范文第3篇

分析:进一步对实现教学评级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系统分析 评价系统 流程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2422(2007)03-0036-02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质量。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开展,是高等学校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而实现教学评价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则是提高教学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对建立一种发展性的高校教师课堂质量评价系统进行系统规划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对该评价系统进行系统分析中的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及功能、数据分析。

1 业务流程分析

业务流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该业务的实际流程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发现和处理先前系统调查工作中的错误和疏漏。

教师课堂质量评价系统中的课堂评价模块的初始化数据的统计计算的业务流程,如图l所示。课堂评价模块是该系统的核心模块,该系统的其他模块的业务流程分析可参照其进行。

2 数据流程分析

数据流程的分析就是把数据在组织(或原系统)内部的流动情况抽象地独立出来,舍去了具体组织机构、信息载体、处理工作、物资、材料等,单从数据流动过程来考查实际业务的数据处理模式。数据流程分析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流动、传递、处理、存储等的分析,数据流程分析是接下来建立数据库系统的基础。

数据流程图是按业务流程图所理出的业务流程顺序,将在调查中获得的相应数据处理过程,绘制出一套完整的数据流程图,课堂评价模块的业务流程图绘制的课堂评价模块的统计计算的数据流程。

3 系统功能划分与数据资源分布

高校教师课堂质量评价系统的UC矩阵图,不难发现能够划分为五个子系统。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教学研究型高校 高校教师 工作绩效 BP神经网络 评价

一、引言

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教学质量的好坏、科研水平的高低、以及学校声誉都和教师有着极大的关系。如何有效地利用高校教师这种教育资源,尤其是教学研究型高校,已成为现阶段自身发展的关键。对于高校教师而言,科学完备的工作绩效评价机制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和教学科研工作水平,从而有效地推动学校健康持续发展。20世纪50年代,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在西方国家产生和发展,先后出现了PRP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发展型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和基于课堂评估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近年来国内研究者也对教师评价体系做出了大量研究,高广学认为教师绩效评价是把国家对教师的要求具体化、行为化、指标化。蔡永红认为教师绩效评价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确立教师的工作目标和行为指标,对教师的学习研究、教育教学活动及其相关因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有效性程度和已经完成工作的状态水平进行系统描述和科学的价值判断过程。

虽然现阶段高校在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上积累了一定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但是在针对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评价方式上,往往采用传统的评价方法,如排列法、分类法、评分法、因素比较法等,实践证明,由于这些评价方法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客观准确的定量化的评价方式较少,致使在绩效评价的结果上缺乏公平性、科学性,不能有效地和教师的切身利益相挂钩,降低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教学研究型高校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组织机构、教师队伍的组成和管理、学校对教师的要求等方面所具有的特点,建立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广泛的自适应、自学习和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的特点,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模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二、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结合教学研究型高校的自身特点,在其组织结构的设置上不仅包括教学机构,还有科研机构。在教师队伍的组成上,既有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也包括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在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方面,要求教师自身知识面广,能力强,思想具有开放性,具备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因此,对于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的考核应从教学、科研两方面进行,两者不能偏失。

要对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的工作绩效进行公平合理的评价,首先是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全面性来看,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应能够较为全面的反应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工作量;从可评价性来看,在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实际的工作中,能够运用现有技术和方法,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做出独立的测定和评价,最好是定量评价;从实用性来看,确定的评价指标应尽可能的与人力资源管理相联系,这样能使评价结果直接应用于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去。

(二)评价指标的选取

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结合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并依据上述的指标选取原则,将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的工作绩效的考核范围分为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教学工作类别下设有本科授课课时、指导本科毕业生人数、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改革论文、教学质量评估、教学事故、研究生授课课时和研究生指导人数8个二级指标。科研工作类别下设有科研项目、科研论文、科研专著、科研专利、入院经费和科研奖励6个二级指标。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三、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评价模型建立

(一)BP神经网络的结构与算法

BP神经网络是在反向传播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误差逆向传播的多层次反馈型网络,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典型的BP 神经网络是一个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的三层前馈阶层网络。它不仅具有很强的自学习和自组织等能力,还具有非线性、非凸性等特点。在正向传播过程中,输入层将输入信号传入隐含层,经过Sigmoid函数f(x)=■的作用处理传向输出层,每一层神经元的状态仅影响下一层神经元的状态。如果在输出层不能得到期望的输出,则转向反向传播,将误差信号沿原来的连接通道返回,通过修改各种神经元的权值,如此反复迭代,直到误差达到允许水平,这时表明BP神经网络已训练完成,此时再将新的样本输入,就可得到相应的输出值。

(二)评价模型的设计

根据BP神经网络的结构和算法的特点,将14个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评价指标作为模型输入层的神经元,即输入层神经元个数为14。将评价目标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即输出层神经元个数为1,并将输出值的取值范围确定在[0,-1]的范围之内,对于隐含层神经元的确定,本文根据Kolmogorov定理,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对比实验的方式来选择最佳隐含层节点的数目,从学习时间及次数与达到全局误差的综合效果来看,31个隐含层神经元适合本评价模型。图1为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模型结构。

图1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高校教师

工作绩效评价模型结构

四、实证分析

(一)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为使BP神经网络具有评价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功能,必须对已构建的评价模型用适当数量的样本数据加以训练。因此,本文选取河南地区某教学研究型高校的教师作为样本数据搜集对象,按照评价指标将其一年的工作绩效考核数据进行搜集并归一化处理,取得25个样本数据(如表2所示),其中前20个样本数据为训练样本,后5个为测试样本。

(二)模型的训练及测试

基于已经建立的BP神经网络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模型,将20个训练样本数据利用Matlab 7.8的神经网络工具箱进行训练。设置拟定误差为1×10-5,最大训练次数取500次,其他参数取缺省值,经过7次训练后,目标误差达到要求(如图2所示),模型训练结束。

图2网络训练误差变化曲线

选取后5个测试样本对已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进行检验,测试结果如表3,测试结果与实际输出基本一致,误差率控制在3%以内,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在对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时,只需输入规范化的指标数据进行仿真,就可通过模型计算得出评价结果。

表3测试结果与实际结果比较

五、结语

BP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的计算方法,为处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具。将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评价模型应用到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的工作绩效评价中,可以有效地规避在传统评价方式中对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主观性,降低了评价过程中的随意性,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在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的工作绩效评价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1~153

[2]杨凤英,邵彩玲.我国教师绩效评估中的问题、影响和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8):10~14

[3]蔡永红.对教师绩效评估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3):73~76

[4]赵曼.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5]曾梅凤,张仁舰.基于AHP的高校教师素质综合评价分析[J].统计与咨询.2006(4):20~21

[6]韩力群.人工神经网络理论、设计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教学质量评价 不确定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013-01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指根据政策、法规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教师的素质、工作过程及工作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的活动。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质量评价已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效调节教学行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而采取的一项有效措施。

教学质量评价有着几方面的积极意义和作用。首先,教学质量评价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其次,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再者,教学质量评价有利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科学化,等等。要实现上述意义和作用,教学质量评价要求体现和坚持全面性、通用性、可比性、可靠性、科学性等原则。

已有的教学质量评价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评价系统等方面。实际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复杂问题,其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会因研究人员选择的处理方法不同而影响评价结果,增加评价的人为性,从而使评价的可靠性、科学性降低。因此,本文首先进行分析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多种不确定性,而后为充分考虑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提出了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动态可变”的评价思维。

1 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1.1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以下为几个主要方面

(1)评价指标体系的不确定性

评价指标体系是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科学、规范、有效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进行公平、公正教学质量评价的保障。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要体现人文关怀、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等方面,涉及到的具体指标数量较多,评价时往往依据指标的可操作性进行取舍,因而建立的指标体系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同会使评价结果发生变化。这是评价指标体系的不确定性。

(2)评价方法或模型的不确定性

诸多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中,所采用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专家评价法、AHP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SOLO分类法、灰色关联度评价法、神经网络模型评价法、距离综合评价法等。各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采用不同种方法进行评价时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属评价方法或模型不确定性。

(3)评价方法或模型中参数的不确定性

评价方法或模型中一般含有参数,如神经网络的层数,可以设计为3层或4层或其他,属模型结构参数,同样是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评价,网络层数取值的不同可能也会影响评价结果。属评价方法或模型中参数的不确定性。

(4)评价指标权重的不确定性

权重是多指标综合评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确定方法有很多,这些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客观赋权方法、主观赋权方法和主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方法。

客观赋权方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其优点是有效地传递了因子的数据信息与差别。缺点是仅仅以数据说话,忽视了决策者的知识与经验等主观偏好信息,把因子的重要性同等化了,有时会出现权重系数不合理的现象。另外,可能会由于数据信息不完整、数据不准确等,使确定的因子权重偏离真实的结果。

主观赋权方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其优点是体现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权重的确定一般符合现实。缺点是权重的确定与因子的数字特征无关,权重仅是对因子反映内容的重要程度在主观上的判断,随意性较强,且没有考虑因子间的内在联系。另外,主观赋权方法无法显示因子的重要程度随时间的渐变性,因素的影响是动态变化的,权重也应该随各因子重要程度不同而有所变化。

主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方法是将主观赋权方法和客观赋权方法结合起来,以发挥各自的优点,避免各自的缺点,使权重既能有效地反映因子的数据信息与差别,又能体现决策者的经验判断。

从上述权重确定方法的特点分析中可以看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时采用不同的权重确定方法得到的权重向量会有所差异,这会对评价产生较大影响。属评价指标权重的不确定性。

2 教学质量“动态可变”的评价思维

由于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上述多种不确定性因素,评价时应予以考虑,采用“动态可变”的评价思维、“动态可变”的评价方法或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评价的影响,从而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做出公平、公正的评价,真正体现评价的可靠性、科学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