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化学教育论文

中学化学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化学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化学教育论文

中学化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1.中学化学教师的现状

教师是支撑教育最直接的力量,合理的教师结构是中学化学教育优化与调整的重要基础。调查发现,中学化学教师老龄化倾向比较突出,尤其是40岁以上的教师比例为43.5%以上,在新课改理念的吸取及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明显滞后于教育发展的需求。化学教师中非师范生占到了15%,这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师范专业学习,以至于教学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阻力。此外,近年来中学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为12.5%,这点是可喜的。但是,为迎合新课改,中学应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及教师再深造的工作力度,不遗余力地推动化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2.中学化学教学现状

毋庸置疑,新课改理念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了思想指导,但教师如何理解新课改理念、如何展开教学,才是关乎中学化学教育发展的大事。调查发现,54%的化学教师认为新课改理念很好,契合当前中学化学教育的改革发展需求,应务实开展;但也有46%的化学教师认为新课改理念宽泛,缺乏实践意义,以至于在实际教学中难以真正贯彻新理念。这也表明,新课改下的中学化学教育仍面临“新旧”交替过程中的冲突困境。此外,教师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相脱节,以至于教学表现出“你推我进”的被动教学状态。教师以高考为教学前提,学生以高考为奋斗目标,这种偏于一隅的教与学的思想观念难以支撑中学化学教育的发展。“生本”理念是新课改的最大亮点之一,但这一亮点与传统教学形成了最为激烈的碰撞,“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教学理念仍植根于此。[2]这些现状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创新中学化学教学模式,依托多元化教学方法实现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是优化与调整中学化学教育的基础。

3.学生化学学习的现状

调查发现,新课改实施之后,中学生自主动手能力有所增加(35%),但效果并不明显。此外,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厌化学、怕化学”的心理,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化学学习,而且加剧了师生之间不良关系因素的建立,以至于化学教育面临师生关系僵化的窘境。[3]调查结果显示35%的师生经常交流,45%偶尔交流,而有20%的师生几乎不交流。

二、新课改下中学化学教育的优化与调整策略

1.落实教育资金投入,促使教育均衡发展

新课改下中学化学教育的发展困境不是思想理念的缺失,而更多是教育资金投入缺乏,导致教育发展频频陷入改革的瓶颈之中。因此,为优化中学化学教育改革,应进一步拓宽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转变过去政府“一肩挑”的局面。

(1)捐资助学。积极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投入捐资助学的队伍,让社会情感与教育事业相联系,形成教育事业发展全民参与的形态。

(2)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改革是当前初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契合新课改的必然选择。对此,应着力构建新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办学模式,扩大教育受益面,均衡当前的教育发展。

(3)加大经费投放力度。教育经费是一个敏感话题,但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化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很大程度上需要教育经费的支撑,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教育事业的吸引力单靠教育的内涵是不足的,现实的工资待遇一直是困恼教师的热点话题。[4]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好教师工资待遇低、发展空间狭窄的问题,将极大地提升教师岗位的吸引力,扩充当前相对薄弱的、老龄化的化学教师队伍。

2.优化现有的化学教学资源,实现化学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新课改理念是完备的,但在践行中,不少化学教师觉得化学教学资源相对短缺,影响新课改理念付诸于实践。并且,很大一部分化学教师对化学教学资源的了解及利用简单地局限在化学教学设计及化学题库等方面。殊不知,这种局限的看法让化学资源流失,造成化学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模式僵化。其实,化学教育资源是各种教学资源的总和,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支点,是教学设计实施的基础。树立正确的化学资源意识,着力开发教学资源都是当前中学化学教育优化与调整的发力点。所以,优化好、利用好化学教育资源,可形成如下具体的作用面:

(1)依托化学教育资源,实现多元化的教学形态。多元化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强调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下,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当前,中学化学教育的考虑面相对比较集中,生本理念侧重于“生本学习”,难以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与乐趣。对此,多元化教学形态的基本面就是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优化传统单一的教育情形,转而通过情景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等,迎合中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个性教育能够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充分体现。[4]

(2)开发化学教学资源,推动中学化学教育信息化。传统“一笔一黑板”的教学形态已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学生更热衷于网络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化学课堂。对此,通过网络拓展化学教学资源的获取渠道,并在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下推动中学化学教育的优化,使中学化学教育呈现新的发展面貌。

(3)调整化学教材资源,更好地契合师生的教与学。中学化学教材资源的调整,主要在于化学教材的进一步开发。调查中部分化学教师反映化学教材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实践难度大、新课改理解不到位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化学教育的开展。[5]对此,应调整化学教育资源,进一步有针对性、有长足性地开发化学教材资源,以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

3.调整教育培训制度,严把教师质量关

(1)落实教师职前选拔,严把教师质量关。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化建设也随之推进。落实化学教师职前选拔既是优化中学化学教育的迫切需求,也是调整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教师选拔不仅需要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技能,也需要强调教师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化学教师的德与才才能吻合新课改的需求,迎合中学化学教育优化与调整的时代背景。

中学化学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言;英语;文化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语言知识的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对象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人,能在这一国度里与人进行正常的交际。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力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不自觉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这也要求教师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第三册课本的内容设置很大部分是结合日常生活、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展开各种交际会话,因此文化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与各种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

1.称呼语

在西方,常用Sir和Madam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在英国,对十几岁或二十几岁女子可称呼Miss。但是,有时陌生人之间也可用表面上很亲密的称呼,例如:love,dear,pet, honey,sweet-heart等。这在英国某些非正式场合用得特别普遍,如在市场上商贩和顾客之间,在公共汽车售票员和乘客之间。但是,最近有些女性(特别在美国)反对男人这样称呼她们。英美熟人见面互相问候常说“Hello,how are you?”或谈论一下天气,“Lovely weather,isn’t it?”而中国人见面喜欢说“你吃了吗?”“你到哪里去?”假如用中国人的问候方式去招呼西方人,则会被认为你要请客吃饭或被认为干涉别人的私事。

应该指出,按英语习惯,亲属之间是直接用名字相称的。如果不用名字而用表示亲属关系的词称呼长辈时往往降一辈来称呼。例如:great uncle可称Uncle Jim。实际上,用Great-Uncle Liu之类来称呼一个人,听起来不太顺耳,而且许多西方人也不喜欢别人用grand-或great-之类来强调自己上了年纪。

2.感谢与答谢

“Thak you”这句话不论中、英文都用得很普遍。它用来对许多事物表示感谢。例如,对礼物、邀请、帮助,或对主动提供帮助、其他种类主动提供的东西表示感激。但是如何准确地使用这句话,两种语言之间是有差别的。如 Lesson 1中给老师送礼物时的一段对话:

―Happy Teachers’Day, Miss Zhao!Here are some flowers for you, it's our best wishes!

―What beautiful flowers!Oh, a diary, too.Thank you!

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以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所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地道谢。

3.恭维与赞扬

恭维语在美国社会的各种场合经常、广泛地使用,起着各种各样的作用。它们就象问候。感谢及道歉语一样成了一种套话。在美国社会中,人们通过赞扬、夸奖来鼓励某些合自己心意的行为。在美国学校,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赞扬来鼓励学生,如:

You know something, Tom. You did a good job. 人们也通过赞扬和恭维来建立及维护社会关系,还常用它们来代替道歉、问候、感谢等套语。

文化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文化教学,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法,比较外国和本民族文化的异同。可以从称呼、招呼语、告别、作客、谦虚、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课堂交流或专题介绍,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如画报、杂志、图片等,研究不同国家人民的服饰、装饰、发型等,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标准,较直观地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阅读文学作品,由于文学作品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导致了不同的文学现象的发生,因此,要想了解新学语言国家的文化,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会有很大帮助,从中可以找到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角色表演,教师让学生熟读课文对话后.学生派定角色,进行模仿角色表演。如Lesson 1 中教师节学生向老师送礼的一段对话,学生可以进行模仿表演。初时可跟课文一样,待熟练后,可以表演进其它东西和回敬各种赞美的话语。

综上所述,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既要注意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训练,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实际交际能力。而培养交际能力,离不开了解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是培养语言得体性的重要前提。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重视中外文化的差异。让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在平时看报或读书时,做个有心人,尽力摄取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各方面的最新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中学化学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自20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西方哲学的研究重心逐步的转移到了方法论上。此时的哲学家们开始强调知识的确定性与可验证性。他们对形而上学开始排斥,并试图将哲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语言哲学也应运而生。语言哲学所关心的范畴主要包括了:指称、意义、真值、言语行为等等。语言哲学的研究成果为现代语言学的发展,特别是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话语隐含理论也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Grice)对语言使用与会话逻辑进行了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最终提出了话语隐含理论。格莱斯认为会话双方能够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思并进行交流是因为会话时双方都遵循了一些基本的原则,这些原则就是合作原则。合作原则的存在让会话的双方能够在会话的过程中有默契的相互配合,并能够相互理解对方话语中所蕴含的意思。合作原则的主要内容有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以及方式准则。数量准则要求话语内在能够包含交谈所需要的信息的同时又不能够拥有超出所需信息的内容。质量准则要求讲话的人所讲的话中不能够包含自知是虚假的内容,同时也不能够包含没有足够证据的信息。关系准则要求所讲内容必须要与会话的主题相关,不能够偏移主题。方式准则要求语言内容必须要清晰明了,防止歧义的产生。然而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采用一些特色的语言技巧或者策略来故意违反合作准则中的一个或多个准则,让谈话者自己的真实意图能够通过隐晦的方式表达出来。在会话的过程中,当会话的话语在表面上违背了合作原则时,会话的另一方就需要根据当时的语境等一些内容来推断出会话所隐含的意义。而格莱斯则称这种在会话交际中推导出来的隐含信息为“会话含义”。

二、话语隐含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让大学生能够运用英语来进行信息交流,并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生想要利用英语来进行信息交流,就必须要能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讲话者所表明的观点和态度,并能够对讲话者的话语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

(一)话语隐含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自2005年2月以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由100分制改为710分制,其中听力所占比例大大增加。这充分的证明,大学英语将更加的重视学生听力能力的发展。将话语隐含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去,能够有效的引导确实去正确的理解会话语的言外之意。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经常有选择性的避免通过语言来直接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意图,而是会采用比较委婉间接话语来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达到自己的意图。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话语隐含理论,那么就能够在交际的过程中了解到对方的弦外之意,而学生在听力考试时更是能够“知己知彼”,有技巧的捕获各种话语发出者的弦外之音,进而能够正确的解题。由此可知,大学英语教师与高校学生如果能在听力的教与学中高效的利用话语隐含理论,那么听力理解的教学工作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话语隐含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许多中小学英语教师都是教完音标就觉得完成了任务。这就直接使得很多学生到大学后在学习英语时不能够通过语音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意味深长的言外之意或者是理解他人的言外之意。这样的后果就使得很多学生即使是过了四级、六级也很难在与外国人用英语交流时通过发音来表达自己的言外之意或者是理解他人的言外之意。其实就如我们的母语——汉语一样,通过不同的发音方式往往能起到表达言外之意。在实际交际过程红能够表达出会话隐含的言外之意的有语音因素、知识因素。其中语音因素主要包括了重音(stress)、音长(length)、停顿(pause)和语调(intonation),知识因素主要包括了背景知识、情景知识、相互理解这几方面。在实际交际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重音、音长、停顿、语调可以让一句话表现出不同的意思。例如“Sheisyourgirlfriend.”这一句话,如果是重读主语“she”,那么就能够表达出一种疑惑的语气,表示质疑;如果是均衡重读,那么就表达一般陈述,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而如果是重读宾语“girlfriend”,那么就包含了肯定、欣赏或惊喜的态度在里面。知识因素帮助学生理解话语之中的隐含之意十分重要。学生要掌握英语就必须要了解其背景文化,缺乏背景文化的支持,在理解言外之意方面就会存在严重的缺陷。会话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情境之上的,情境因素帮助学生理解言外之意十分重要,不论是在听力考试中还是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都必须要对产生会话的情境有充分的了解。而相互理解则是指的会话的双方必须要明白自己的话能够被对方所理解。

三、会话隐含理论所带来的英语教学启示

在任何一门非母语的语言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理解其所包含的隐含信息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知过程,而能否正确的领会话语中的隐含信息则直接的关系到能否正常的使用这门语言进行交流。英语作为一门学生们学习的第二语言,如何让他们能够真正的理解讲话人的话语中的隐含意义,是长期以来困扰教师以及学生们的难题。通过话语隐含理论的运用笔者认为要帮助学生学会领会英语会话中的言外之意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选择适合的材料,为学生播放不同场景中的对话,引导学生们去对其中的谈话者的方式、语气、语音语调等与所表达的意思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语境意识;

中学化学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摘 要: 在当今的外语教学中 ,加强文化教学已是时不 待我。 本文针对大学英语教学过于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 实际情况,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 状及改变现状的策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 教师和学生过分注重语言形 式(语音、语法、词汇)的理解,而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却 关注甚少,因此跨文化交际意识也随之淡薄。 此种教育现状导 致学生习惯用英文形式表达中文思维,为有效的交流设置了障 碍。但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的,外语教学的 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语言与文化

文化,英文是culture,源于拉丁语,原意为耕耘、耕作。 在 中国,《说文解字》如是解释“文”:文,错画也,象交文。 意为各 色交错的纹理,有纹饰之义,与“野蛮”相对。 “化”由相反的两 个“人”字组成,表达一种变化的趋势,本义为变易、生成,其引 申义则为改造、造化、培育等。 可见,东西方传统中,“文化”都 有人工改造的含义,体现着鲜明的“人为”特点。 文化的定义有 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相对精神文明而言。 简要 地说,文化是一个团体成员之间共同的价值观 、共同的知识、 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传统的结合, 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 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语言作为 文化的核心要素,在文化的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语言 的交流实际上是文化的交流, 语言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文化学 习的过程,不应该将文化退变为语言学习的背景,因为是文化 让语言的交流成为可能。 美国语言学家Claire Kramsch认为“语 言表述着、承载着,也象征着文化现实,两者不可分”。 著名语 言学家H.Goodenough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一书中论述语 言与文化的关系时指出: 一个社会的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个 方面,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 的著称部分,其特征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重要工具 ,同时 还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依赖文化现象而 存在的,二者的关系,概括地说,就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 是语言的内容,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决定语言。 所以,学习语言 与文化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相互促进、两位一体的学习实践 过程,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

二、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服务于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 是高 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 是一门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重要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教 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 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 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 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 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三、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随着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地位的逐渐提高, 英语已经成为 国人相当重视的一个学习科目。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语言结构 是重中之重,听说读写等技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是和语言 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往往被忽视。 学生获得的只是英语语言 能力, 社会文化能力的相对缺乏导致了社会文化干扰型的中国式英语。 中国学生普遍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中文思想+英文形式。 形式语言虽然正确,但是却缺少了文化上的可行性。 调查 显示,约53% 的英语外教认为 “文化错误”要比语法错误更难 让人接受,93% 的外教认为他们与中国学生之间存在文化差 异,并认为这部分内容应成为教学的一个目标。 再者,当下各 种定量化、标准化的英语考试,使大学英语课程成了语言技能 机械化操练的场所,大学英语学习越来越带有符号化的意味,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在绝大多数高校 中,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与学位紧密挂钩。 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 也成为高校教学水平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高校牺牲文 化教学来换取四级通过率也就不足为奇了。 高分低“英语交际 能力”的大学生也就应运而生。 实际上,文化的教学和语言技 能的培养其实并不矛盾,它们是相互补充和促进的。 抽离了文 化的语言学习只能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语言操练。 但是现 阶段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还没有形成体系, 是大学英语教 学中的薄弱环节。

四、改变现状的策略

笔者认为,要改变当今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弱“文化”现状,须从“教”与“学”两大方面着手。 具体来说如下:

1.加强理论指导,形成日趋完善的文化教学体系。

在现代英语教学中,语法、词汇、语音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已 日趋完善,但文化教学的实施还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 因此当 务之急是制定文化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的要求、内容、目标、步 骤等,并配以相应的教材和考核标准,与语言技能培养目标紧 密挂钩, 让学生充分了解西方文化以及隐藏在其中的思维方 式、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从而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素质。

学生吸收有效的异国文化知识的理想源泉来自课堂 ,而 课堂上的理想源泉来自教师。 因此一个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 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 他(她)必须摒弃文化中心主义和 崇外主义,具有广博的文化视野,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和异国文 化,具备文化的抽象和还原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引导 学生广泛阅读丰富的语言材料,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网 络、多媒体、录像、电影等把文化知识形象化,直观展示英语国 家文化的各个层面。

3.丰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我国高校的外语教学 ,无论在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教学 方法还是教学检测手段,教学所需时间、空间和交际环境 ,都 存在严重不足。 仅仅凭借课堂时间,是不能达到深层次文化教 育的目的的。 这就需要拓展学生学习异国文化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课外活动,例如举办英语演讲比赛 、辩论赛、戏剧表 演、英语角等活动,既丰富校园文化,又可教学相长。

五、结语

“文化”是21世纪的关键词之一 ,世界各民族在实现文化 交融、经济的发展的过程中也以文化交流为依托。 大学英语教 学作为我国现在基本的外语习得途径,肩负着民族重任。 因此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 实现语言 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双赢。 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 导 学 生 ,消除学生盲目排他 (异 国 文 化 )和 完 全 归 化 (异 国 文 化)的心理趋势。 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和实践研究,才能找 到适合我国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规律所在。

【参考文献】

中学化学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教师的备课应当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而教材则是课程标准最直观的体现,教师应当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进行有效和具有创造力的教学。在备课时应当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通过备课老师的交流讨论,整合集体的备课思路,形成初步的教学预案。其后,每位教师还应该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初步的教学预案进行细致的整理和修改完善,再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另外,在对每个教学环节设计的时候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知识以及所掌握的技能情况、学习潜能、学习兴趣和需要等方面的因素,还应特别注重对教学评价的设计。最后是对学生习题的准备,选题的布置不要随意性,而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学生的选做以及必做题目,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新教材的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

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编写的新教材完全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不再是以知识的逻辑性为依据进行编写,而是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其认知水平进行编写,与现实生活具有紧密联系,并具有很强的探究性、直观性。要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教师就应当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创造性再加工,根据学生情况以及课程标准将教材变得更加简单易懂,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和接受,以此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新教材是以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来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一步到位只会让学生感觉到困难,丧失学习信心,这种逐渐增加学习难度和深度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的接触化学知识,变得乐于学、主动学。

三、巧妙的实验设计

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是能够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气氛,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从而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以及个性发展[1]。作为化学教师则应当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极好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化学的实验教学。

(一)让学生亲自动手参加实验

演示实验是中国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为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识更加形象,便于理解记忆。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是教师在讲台上演示、讲解,一人独唱,很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展示。首先,这种只有教师动手演示实验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学生亲自动手的做实验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时发现操作中的自身问题所在,也更易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尽量引入趣味实验

45分钟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聚焦课堂,则需要教师对教学情境的费心设计,在课程中引入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实验则无疑在让学生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也达到了聚焦同学们注意力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学生自行设计趣味性的实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样就可以让同学们在娱乐中无形的加强了知识的记忆和运用,增强了的同学们对化学的探究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改进实验,绿化实验

化学实验在整个高中的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学生学习和验证化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同样是提升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方法[2]。然而,在教材中要求完成的实验当中有一部分存在着用药量大、实验产物和药品有毒、易发生事故等不利因素,不能很好的开展实验,更不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因此,就需要老师对化学实验的进行改进和创新,使其在操作上更加简单方便,同时尽量解决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问题,这也是一种对化学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具有一定的有利意义,同时也是坚持化学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四、有效的教师讲解

课堂教学固然需要着重对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也绝对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和点拨。教师清晰有效的讲解可以在学生的自主研究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根据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所遇见的问题和易错点、难点等方面进行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和分析解决疑难部分。讲解的内容多少、讲解的思路方法、用时的长短都是需要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教师的有效讲解,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真正达到高效课堂。

五、师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