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听课总结与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反思性教学模式的结构
反思性教学模式的结构是由四个步骤或者阶段组成:
动机阶段:包括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个方面。教师职业内部动机来自教师个人和群体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其中包含着教师对教学现状的不满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要求,这是反思性教学的心理因素,也是根本因素。
计划阶段:教师个人和群体的反思动机及这一动机在适当条件下的强化,推动教师形成反思性教学的计划酝酿。在计划酝酿过程中,教师个人和群体基于研究的需要,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并对教学实践加以不断的反思,作出合乎规律性和目的性的判断,这一判断导致了计划的制定,并创设必要的条件,思考计划如何执行。
行动阶段:行动涉及到具体的反思内容、反思的情景、条件和反思的过程,也就是反思的具体步骤、环节,教学反思行为发生的内外环境因素,教学的动态变化过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涉及到教师个人和集体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变化,也就是对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优化和对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态度和情感变化,以及教师本身职业理想、价值目标的确立和达成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评价阶段:对教学反思行为的评价,标准只有两个:一是对现实教育问题的解决,二是教师自身教育理念的优化。
二、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反思性教学有许多可行的形式和手段,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笔者认为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写作教学日记,听课和观察,个案研究。
其一、写作教学日志
教学日记是教师个人的记录文件。通过记日记,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使反思成为一种习惯,为行动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养成写教学日记的习惯,作为反思的手段,时常归纳、总结,往往可获得对自己教学实践比较全面的认识。
其二、听课与观察
互动和交流是教师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听课主要是以相互听课为主的形式,观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教研室为单位,相互听课,相互学习,观察教师是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如:课堂管理、教学方法、学生反映、师生关系等,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听课能使教师彼此切磋,集思广益,互相借鉴,共同进步。这与传统的听课形式有根本的不同,它不是教学的检查、评估,而是通过听课这一形式,教师相互观察教学,同时记下所观察到的情景,发现的问题等,然后彼此客观地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其三、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首先要使教师们熟悉有关概念,然后从所提供的个案中进行概念和结论的研究,同时使教师们寻求与概念和结论相关的问题,并使之与他们的直接教学经验相联系,就先前阶段的问题和所提出的解决办法进行深思和讨论,最后运用有关的概念和理论进行论证,鼓励教师们为个案寻求可能选择的结论。
三、反思性教学模式促进反思型教师的成长
反思型教师代表了教师专业成长前进的方向,他们在教学过程、教学行为、教学实践、角色定位等方面表现出了不同于经验型教师的特点,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进步。反思型教师强调教材与师生间的对话,由学生主动去建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反思型教师在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时,进行理性推理;对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持怀疑态度。反思型教师的教育途径要在宏观的层面上实现,而不仅仅是局限在微观领域的操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专业成长。
其一、教学研究
反思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双重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教师在认真从事教学活动的同时还应把自己看成是研究者,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出分析和评价,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予注意,对经验加以总结,使之形成理性的认识。自觉的教学研究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必经之路。
作为教师,有了教学科研的自觉性之后,还应掌握一些研究方法。比如,对问题的分析研究、课题论证、课题申报、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方法的选用以及研究成果的提取与展示等等,都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其二、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近年来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所谓行动研究,即教师自身采取措施改进教学行为的行动过程,其中贯穿着自我质疑、自我解惑。行动研究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教学改革实验研究,规模比实验研究小,它主要瞄准具体的某个教学环节、步骤、方法,通过搜集教学素材,发现其中的问题,然后开展研究。教师可独立思考,或与其他教师进行讨论,也可参考有关理论、模式以及与学生座谈,提出设想,制定出计划;然后在教学实践中试验计划以确定其有效性。教师对这一系列研究过程、方法及有效性进行归纳总结并写出行动研究报告。行动研究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经验总结,而是与教师自身的长远发展紧密相连的自我教学研究。
其三、终身学习
教师只有成为学者型的教师,这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对于自己如何学、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如何教;以及相应的如何在学中教、教中学的问题,因为,这个过程始终伴随着教学的监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是很好的教学经验总结。教师的教学智慧能在有质量的反思教学中得以激活,通过反思而更好地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这必将更加培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教师的预测能力通过课前反思而提高
教师课前反思教学内容,可以通过网络等手段进行搜索,学习别人上课的特点和方式,在自己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教学目标将会更加明确。为了有效提高自身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应该制定相应合适的教学方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进行《打折销售》课程之前,可以进行如下反思活动。”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需要进行问题情境的设计。经过思考,这节课不会采用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新课的导入而是通过几组学生的打折销售表演来进行,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会打折销售的相关数学知识,这样,学生的探求知识的欲望将会大大被调动起来。”同时实践课堂的证明,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课前反思,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被更好的把握,教学质量也能明显提高。
二、教师的应变能力通过课中反思而提高
在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中,任何的小问题或是小插曲都可以看作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在教学课堂中,及时对于教学课程中的失误进行简短的反思,还应该及时扑捉到学生的精彩回答等亮点,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能够使得教学方案不断完善和优化。尽管可能并不能按照计划保证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原先的思路也许会有所影响,但是如果过分追求原计划的教学,就使得课堂失去活力,使得教学主体失去了主动性。
教师一定不能仅仅是为教而教,应该多多关注学生的动态,教学课堂中的实际效果才是关键问题。当出现课堂的实际效果与教学目标出现一定的偏差时,应该及时进行一定的判断和调整,改变这种沉闷的课堂气氛。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应该不断把课堂资源进行挖掘和拓展。
三、教师的总结能力通过课后反思而提高
在每一节课结束以后,教师都应该把课堂的表现进行总结,教学经验就是课堂中的创新之举和闪光之点;重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设计和课的导入方法等问题,经过分析,不断进行策略改进,通过优化教学,不断充实自我,使得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比如,在公开课《认识三角形》教学中,教师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的反思总结如下:第一,学生主体教育、成功教育相关的教学理念始终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每个学生在过程中,能够进行说、记、找、算、量、剪、悟、做三角形的教学活动,充分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同伴交流、师生交流以及小组活动的教学方式;第二,分析不足之处,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还存在一定的为难情绪,放不开,对于学生的三角形作品的点评时间有限,不能有效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教学反思是一种改革与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只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积极进行师生交流,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教师的评价能力通过听课反思而提高
教师的听课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目前有些教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听课,这就造成比较大的误区,听课绝不是克隆别的教师的优秀课程,作为摹本而原封不动的照搬到自己课上。教师则应该有意识把优秀课程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作为一种课例的比较进行研究,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听课质量。比如,应该在备好课的基础上,再去听同一年级的数学课,备课就显得比较重要,进行分析比较在教学设计上的不同点,找出存在的差距,也要肯定自己的优势所在,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必要的记录应该在听过过程中必不可少,还应该进行一定的简单的调查工作,询问学生的听课反映等等,在课后还应该和上课教师积极交流授课心得。这种比较式的听课方法,能够给教师提供很好的学习经验,使得教师自身成长更快。
关键词:教学反思 反思途径
有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装进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过了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5只苍蝇全都在玻璃瓶后端找到了出路,爬了出来,而那5只蜜蜂则全部撞死了。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观察发现它们一味地朝光源飞,被撞后不吸取教训。而苍蝇为什么找到了出口呢?它们在被撞后知道回头,知道另外想办法,甚至不惜向后看。看了这篇文章,不禁让我想到:我们教师不注重反思,虽然不至于像蜜蜂那样有生命危险,但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如果只教不研,我们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如果只研不教,我们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谈家。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更有学者指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
这些中外学者的观点都表明: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教学反思是成功实现课改的关键。
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教育者的教育智慧。而不擅于反思则窒息教师的创造,阻碍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需要反思,课改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科研结合型教师不仅专业知识要丰富,而且还要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通过边教边总结,边教边反思,使自己的专业水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帮助?我们电工基础教师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笔者想谈一谈对此的粗浅认识。
1.对教学反思的理解
反思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索、评价的过程。它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发展为目的,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教师做出新计划的依据。
2.反思对专业发展的帮助
2.1有助于教师加快成长速度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地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不断地反思并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自己的认知缺陷,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
2.2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
不管是听取有经验的教师上课还是自己上课,我们都可以在课后反思每节课的成功或不足之处,针对某个知识点用什么方法讲授学生最容易接受,哪些地方是重点?哪些地方是难点?……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挖掘或梳理出教学经验,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
2.3有助于提升专业水平
教师通过对各种教学现象和过程进行反思,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契合,通过与教学目标的对比,通过学生和同行的反映,努力找到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可使教师从冲动的或随意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慎重的态度和行动,不断解决教学问题,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4有助于形成优良师德
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地进步。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的迷茫、实践上的困惑,随着时间的推延、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以及教师本人教学经验的丰富,我们在反思后不可避免地要否定自己原有的看法、教学方法甚至是对知识的认知,这时,教师本着对事业、对学生、对自己负责的原则,要马上更新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坦然检讨自己的不足。这有助于教师形成爱岗敬业、虚心好学、自我否定、追求完美的优良品质。
3.电工基础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途径
3.1学会反思技术,养成反思习惯
学会反思是指教师在自我进修、自我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要学会反思应做到:一学,学习教育理论文章,以及别人的先进经验;二读,坚持读有关电工基础方面的文章,读与校本课题有关书籍,掌握最新的,特别是课改方面的信息;三写,写读书笔记、写评课记录、写读书体会等。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在培训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我们教师既是培训对象,又是培训者。
我们要以主动的态度、反思的精神去努力学习,不断学习反思,接受新的信息、观点,把别人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与自己的做法进行对比,看看自己的教育观念、行为是否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差距在哪里,找出原因及时调整。通过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让自己学会反思技术,进行反思性教学,并养成反思的习惯,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
3.2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从学生的行为、思想状态、学习成绩及学生对老师的期待都会反映教师的教学状况。如有一次课上,我在讲到磁场和电磁感应部分的综合题时,发现原来上课一直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个别学生精神状态大不如以前,表现出茫然不知所云的神态。上完课后我向学生了解上课不想听的原因,原来由于我在课前准备得不够充分,上课时没有把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的适用场合讲清楚,使得学生很混淆,只看见我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地换来换去比划着,他们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经过学生的提醒和本人的反复思考总结,在下一节课时,我通过适当的例题,讲清了其中的因果关系,并要求学生从物理本质上区分左、右手的选用,即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问题,使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应用右手定则;属于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问题,使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应用左手定则。
我还跟学生介绍了一种很形象的记忆方法:“电”字的竖弯钩朝右,判断感应电流用右手;“力”的横折钩朝左,判断电磁力用左手。学生听后恍然大悟,听课也津津有味起来。我尝着反思的良方,心里感到无比快乐。
3.3从教师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电工基础的概念及规律有的是在大量的电学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有的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所以,电工基础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从而使学生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
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教学重点、难点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因此,电工基础教师重点应反思自己的教学形式、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参与情况。
它应包含每节课的新授内容如何引入、教学内容怎样处理、教学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怎样利用、课堂结构怎样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学法指导如何加强、怎样让学生形成电学概念、怎样让学生掌握电学规律、学生根据实验应得出什么结论、如何构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课堂教学氛围怎样、学生的常见错误在哪里、哪个知识点讲得含糊不清、教师课上能否因“班”施教、课后能否因人施教、教师有没有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教师如何弥补已有的教学缺陷等。
3.4通过听课及评课反思教学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作为一名电工基础教师,经常听听其他老师、特别是同行中优秀电工基础教师的课,有利于学习他们好的教学态度、教学作风、教学手段和教学经验。评课是以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为对象,对其成败得失及形成原因做切实中肯的分析与评价。
教师之间经常互相听课和评课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而评课的过程是深入思考的过程,是认真总结的过程,是由现象升华到理论的过程。如果只重视听课而不重视评课,甚至听而不评,那就失去了听课的真正意义。所以说,评课比听课“更为重要”。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课后听课教师一起评课,并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它创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与专业发展的气氛。
由于同行对课堂教学活动、教材与教师的要求比较熟悉, 他们能对教师改进他们的教学工作提出具体的与实用的建议。通过听、评,营造出宽松自由的教学研究氛围,让教师在“聊一聊”“议一议”中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课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针对问题,大家谈感悟、讲困惑、议策略、找办法,从而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互动式的探讨,这样“聊”起来感觉到“言之有物”,针对性强,气氛浓,更有助于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结语
总之,一个成功的教师就是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积累经验,在经验中学习而不断成长起来的。教学反思是成功实现课改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光明日报.2002年11月22日.
[2]刘岸英.《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学.2003年第4期.
一、备课(10分)
1.集体备课(7分)
A-7B-5C-4D-2
备课组集体备课得分等于备课组内所有教师个人集体备课得分的平均分。
教师个人集体备课得分=教师个人教、学案得分(3分)+教师个人参与研讨过程得分(1分)+主备案研究记录得分(1分)+教学案共识得分(1分)+听课得分(1分)
“教师个人教、学案”评价:检查教师个人的主备案、个性教学案、小单元清的编写数量和质量:依次为3分,2分,1分,0分。
“教师个人参与研讨过程”评价:及时组织、按时出勤、积极参与。每少一次扣0.2分。
“主备案研究记录”评价:有调整的内容,有对知识点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有对重难点、易混易错点的预测和解决对策,有学法指导,有学情反馈的途径和形式,有习题的再设计。依次为1分,0、5分,0.2分,0分。
“教、学案共识”评价:备课组教师每人的教学案中有共同的“共识”记载。依次为1分,0.5分,0.2分,0分。
“听课”评价:学期听课达到16节,有记录,有点评。按听、评课评价标准评价。
2.个人教案(3分)
A-3B-2C-1D-0
个人主备案,个性教、学案,书写工整、节数够、环节全、内容具体,实用性强。有对知识点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有对重难点、易混易错点的预测和解决对策,有学法指导,有学情反馈的途径和形式,有习题的再设计。个性教、学案能根据班情设计。有“小单元清”设计。
二、讲课(10分)
1.平时巡课(2分)
按课堂学习秩序打分
学生课堂违纪行为教师能及时制止并解决。
2.课堂听课(8分)
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打分
教师教学内容与集体备课不符按30%扣分。备课不充分,课上出现知识性错误按40%扣分,课堂秩序混乱,课堂效果较差按50%扣分。
三、作业(5分)
1.作业布置(2分)
A-2B-1.5C-1D-0
作业格式、书写1分,注重基础、体现分层1分。
2.作业批改(2分)
A-2B-1.5C-1D-0
批改及时、认真,有等级评价和批改日期,有适当的批语可评为A级。作业每少批一次扣0.2分,有布置没批改不得分。
3.作业改错(1分)
A-1B-0.5C-0.2D-0
学生有纠错本1分,标明错误,注明错因,有改正意见,教师定期检查1分。
四、辅导(3分)
1.辅导效果(2分)
提高者得2分,没有提高者0分。每学期计算三次成绩的平均分。
辅导周期为一个月,评价辅导效果。以上一次月考成绩为基础,计算单科成绩提高幅度。
提高幅度=个人本次月考成绩---本次月考学科小组平均成绩-(个人上次月考成绩---上次月考学科小组平均成绩)
2.平时辅导(1分)
A-1B-0.3C-0.1D-0
教师平时课间辅导学生情况由学生按《教师辅导评价表》打分决定。
五、考核(2分)
1.监考阅卷(1分)
每发现一次(一张试卷)扣0.1分
a、监考过程中睡觉、脱堂,有玩手机、看书等与监考无关活动。
b、监考中对违纪学生不制止。
c、收卷出现错收、漏收。4、阅卷中错判、漏判。5、核分时错核、漏核。6、登统时错登、漏登。
2.试卷分析(1分)
每出现一次扣备课组每个成员0.2分。
试卷不能按时完成批阅任务或试卷分析不能按时上交。
六、教学研究(10分)
1.计划及总结(0.5分)
按要求制定并按时上交的各得0.25分。
不按要求或不符合实际(下载)不得分。
2.业务学习及反思(2.5分)
学期学习笔记1万字得1分,5000字以上0.5分;教学反思按要求完成1.5分,每少一次扣0.3分。(每学期8次)
教学反思每双周一次,每学期8次。
3.听课评课(2分)
每学期校内同学科听课16节,每少一节扣0.4分。每节课后必须有包年级主任签字。
记录内容与教案不符或只用教案抄听课笔记,一经发现,此项不得分,无点评和总评不得分。
4.教研活动(2分)
教研组计划、总结各0.1分,教研活动开展1分,材料0.8分。
5.信息技术(3分)
1.电脑作品制作(1分)。完成电脑作品一件,推荐到县里参赛,每位教师得1分,完成成型作品得0.5分。未完成者,该项不得分。信息技术教师每学期完成电脑精品作品各2件,辅导学生完成电脑作品各40件。完成得1分,未完成得0分。
2.课件库建设(0.2分)。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传两个与教学同步的课件,完成者得0.2分,未完成者得0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Posner)曾经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在教师成长理论中,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
一、什么是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指的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 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将 “学会教学(learning how to teach) ”与“学会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 ” 结合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 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二、反思性教学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反思,教师将调整其教学行为来组织课堂教学,从而指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学生则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获得较多的实际体验,更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进而自觉地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调节学习行为,以及对学习效果的反思,最终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
通过进行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帮助教师获得专业自主;有助于教师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能使教师在观察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检查自我,在观摩活动的教学实践中检查自我,在教育教学中发展自我。可以说,反思能力是教师自我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总之,反思性教学对教师自我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教师如能时时进行反思性教学,一定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三、实施反思性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外语教师通常可以通过记日记、听课和观察、教师评价、录像和教学行为研究等方式进行反思性教学。
1. 记日记 (diary keeping)。外语教师在一天工作或一堂课后, 用教学日记的形式记下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中英文均可), 作为反思基础。教师可与自己的同事在这一基础上展开讨论。讨论的形式可有: 1)自由讨论。根据教师各自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叙述自己的看法, 如, 某一问题的形成, 如何自我反馈, 采取补救措施, 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受到的启发。2)共同讨论。 教师可围绕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解决的办法, 以及在下次教学中应注意的方面和要采取的措施。同时通过讨论, 各自也可以从其他教师那儿得到许多启迪和经验。
2. 听课与观察 (observation)。主要是以外语教师相互听课为主的形式, 观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教研室或同头课教师为单位, 相互听课, 相互学习, 观察教师是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如, 课堂管理(classroom management)、教学方法( teaching approach)、 学生反应( students responses)、师生关系( teacher2students relationship )等,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这与传统的听课形式不同, 不是教学的检查、 评价, 而是通过听课这一形式, 教师相互观摩课堂教学, 同时记下所观察到的情景, 发现的问题等, 然后彼此客观地交换意见, 提出改进措施, 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3. 教师评价( teacher assessment)。这种评价与听课相似, 要求外语教师在听课时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在课后相互交换意见时, 焦点是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师行为, 而不是教学对与错的问题。这是一个反思、 分析、 综合和实践的循环过程, 其目的是帮助外语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有利于将来的发展。Fantini (1993)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综合了六个内容: (1)人际关系( interpersonal relation); (2)文化知识和跨文化知识(cultural and intercultural know ledge); (3)语言与语言学知识(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knowledge);(4)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5)语言教学( language teaching); (6)职业意识(professionalis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