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语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从现在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穆雅芳

河南省淅川县实验小学(474450)

我有幸成为郑州师范学院第二期“国培计划”语文班的短期培训学员。十五天的培训经历,专家的精彩讲座、名师的经典引领,让我既有触动和反思,感动和惊喜,更有理念的更新和专业知识的延伸与提升。这是收获丰厚的半个月,也是促进自身专业不断成长的半个月!十五天的学习熏陶,让我反复不懈地告诉自己:从现在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1提高教师道德修养水准

这次国培,让我真正领悟到的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无止境”的真谛。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流失了正直,因纸醉金迷迷失了方向。物质大于精神,人们无利而不往。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保持宁静的心境,欣赏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恪守师德,享受红烛春蚕孺子牛精神,不计较名利功德,廉洁修身,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我们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学生有感情,有理智,我们必须信守“教师一天,学生一辈子”的诺言,甘愿做学生的人梯,传做人之正道,授做人之正业,解人生之疑惑。具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真诚无私的心,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促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在教育教学中找到差距,增强育人功能,更好地按照教育规律做事。远离职业倦怠,做快乐幸福的教师。

2树立“活到老 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

“优秀教师一辈子只要做两件事:读书和教书。读书是利己的,教书是利人的,然而教师的幸福正在于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这是教育专家高万祥老师的至理名言。高万祥是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市首届名校长。2004年获《中国教育报》全国首届十大读书人物。高万祥老师面对爆满报告厅的上千名听众,口若悬河讲解读书的精华,滔滔不绝演说读书成功的经典,笑声荡漾,掌声不断,在场听众完全陶醉。这是一种全新境界的洗礼,一次灵魂的升华,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握紧拳头奋起读书。

的确,读书是我们老师一辈子要做的事,因为“传道、授业、解惑”已经远远不能应对处于改革开放的教育教学。如今的学生可以说是见多识广,知识量在飞速增长。他们除了课堂学到的知识外,读经典著作,看时事新闻,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及。

(心得体会 )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产生许许多多“稀奇古怪”、“异想天开”的问题。我们教师应同时具备两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学生。为“育人”而学习是教师的天职,必须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静下心来,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罗曼罗兰的三部《名人传》……学习心理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更好地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

3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埋头苦干是我们踏实的工作作风。但一味地埋头苦干在这与时俱进的时代却让我们不少教师感到了迷惑,辨不清了教学道路前进的方向。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常觉得自己在教学上辛勤地付出了特别多,可是看不到学生很大的进步,常常是夜不能寐。这次国培的学习,各位专家在讲解自己的理论观点时,都引用了大量的课堂片段、教学案例,“以小见大”,传授知识、讲析技法、阐明理念。让我们在教学的“迷宫”中找到了方向,在共鸣中达到了共识……

省教研室主任张琳老师主持的讲座《语文教学现状与思考》,高角度地分析了当今语文教学现状,深层次地挖掘了教学问题的根源。她明确指出“不会研究的人,如何教学?”“要进步,就要做论文课题。”那么怎样研究呢?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换句话就是我们的研究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

3.1在整理中思考,日常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准备好科学依据;

3.2在案例中反思,基于教学事例进行的思索,把每一节课或平时的教学所思所得及时记录,为科学研究准备实践材料;

3.3在行动中研究,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案,找准自己教科研的切入点,注重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撰写成论文。教育是一种智慧,智慧存在于细微末节中,点点滴滴积累就会有成功的可能。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进,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我们必须掌握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树立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站到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新课程。

4提升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这次培训,专家们深厚的理论功底、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极具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有极大的帮助。省教育专家于乐老师分析了十年课改的成败,指出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2001年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改”了哪些内容,如何加强学段目标的落实;上海市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王雅琴专家号召我们树立课程意识,心中有课程。

她认为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研究大多指向教学过程和方法,当我们的注意力走向“怎么教”的时候,却忽略了“教什么”这个教学的根本。必须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了解各模块知识点的组成,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语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一、系统学习网络大集体备课,促进教研网络化、现代代。

县教研室朱老师教我们如何加入网络教研平台,协作组等,让我们学到了一手好活,并对集体备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认为网络教研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必然要与网络进行亲密接触。而教师要想在专业方面有所提高,必然要参加教研活动。网络教研是一种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网络能给予我们无穷的信息和资源,网络能使我们的教育资源得到共享。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是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是否充分,是否有效。网络大集体备课是把备课的方式由机械重复备课向积累优化式备课转变,个人封闭式备课向合作开放式备课转变,文本式向电子式备课转变,为教师减负增效。

二、学会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进步。

语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我一直都认为,关于小学语文的考试研究被忽视了。和朋友们私下交流时,我也总是说“如果不重视考试研究,小学语文的教学研究没有任何意义”。话说得很过头,是因为我对于加强小学语文考试研究的心情非常迫切。

我不止一次地发现,平时的单元测试题会测查课文后面资料袋里的内容。我记得一张四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的试卷上,就曾有过一个判断题。它要求学生判断“雅鲁藏布大峡谷比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大,是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这一说法的对错。在测查内容上,这显然是不妥当的。出题的人没有区分“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这两个概念,他对于“语文教材内容和语文课程内容不相等”这个问题认识不足。语文考试测查的内容,应该是“语文课程内容”-- 如果所测查的内容并非是“语文课程内容”,试卷上的分数应当如何解释呢?

我也不止一次地在期末考试阅卷的时候,向科组的同志们强调:学生答题时若有错别字,扣不扣分,要慎重 。因为,学生所得的分数最后是要在质量分析时被解释的。如果因为错别字扣了分数,那么,一个测查口语交际能力的题目的得分率究竟应该如何解释?

我迫切地希望小学语文考试得到改善,更迫切地希望小学语文考试研究得到重视。但希望归希望,现实归现实。我专业上的先天不足,让我即使想有所为,也不可能有所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连“器”都没有,怎么“善”其事呢?

培训中,当我看到严考全老师讲座的标题是“东莞市基于标准的命题研讨”时 ,心情是激动的 -- 善其事的“器”,从严老师的讲座中向我走过来。毫无疑问,东莞小学语文的考试研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我想,今后的教学在考试的引导下,也必然会开展得更有劲儿一些 -- 当试卷的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在教育测量的专业分析框架中得以规范的时候,拼体力、比运气的时代,会被终结!

还有一个东西一直困扰着我,就是语文考试中最后的、且分值最大的那道题的评分问题。是作文吗?不是!是“写话”和“习作”。究竟怎么评分?似乎就只有依靠感觉。毫不客气的说,感觉是不可靠的 。 尤其是在考试中,绝对不能靠感觉--考试是教育测量,依靠感觉来进行教育测量,这说法儿站得住脚吗?

我们迫切需要理据!

黄小颂老师的讲座“低年段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恰好讲到了这一点。对于语文考试的得分,学生们常常是很悲观的:肯定没有一百分,作文肯定要扣分啦!在考试评分中,我们真的是集体抛弃课程标准 -- 谁还去管学生的兴趣?似乎考试评分就是为了一决高下、定其多寡。这都沉淀为一种集体无意识了!小颂老师的讲座,应该可以帮助我们恢复意识--

考与不考,“课程标准”就在那里,“呵护兴趣” !

专业,在权力和习俗面前不失语 -- 这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如果我们真能执行“课程标准”,孩子们不至于对于语文考试的得分再这么悲观吧?

深圳宝安实验学校陶莉老师团队带来的批注式阅读,我非常喜欢。

在知道“批注式阅读”之前,我曾了解过“非指示性教学”。我觉得两者非常相似,其区别在于“非指示性教学”并不像“批注式阅读”那样,重视落笔 -- 用笔写出来。前者“说”得多。

尽管有区别,但它们有着共同的优点。

“非指示性教学”在进入课堂的时候,一开始,教师是没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最初阶段基于文本的对话,完全是取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现状。“批注式阅读”在“一次批注”时,教师也是不介入的 -- 学生能批注出什么来,也完全取决于学生的现状。这两种教学在最初阶段,教师都不干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有个好处,就是摸清楚学生的起点,并且摸到的起点是原生态 -- 没有外来的因素影响他们呈现起点。

其二,“非指示性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是在后段生成的。“批注式阅读”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也是在“二次批注”时生成的。教学的后段,教师都介入了。而教师此时教给学生,就是学生 “真正没有注意到的”和“确实不会的”。

这两种教学的课堂生态,想来也应该不像我们惯常看到的公开课那样精彩纷呈、迭起和掌声如雷。一定会有磕磕绊绊或者断断续续。但学生在课堂上的所得,未必不如那些“作出来的课”;对于教师专业性的要求,也不会更低,只会更高 -- 通过实时探测,能现场摸准学生需要自己再教些什么,没有高度的专业性,是办不到的。但有可能,这也成为推广“非指示性教学”和“批注式阅读”的短板。

陶莉老师团队的“批注式阅读”,我很喜欢,因为它有理据 -- “多读多写文自工”,有理据的东西我都喜欢;但因为“合宜的能力要有适当的知识来建构”(王荣生), 一年级的孩子注定不能因为我喜欢而去践行“批注式阅读”。需要等待一个“五年级下学期”或者“一个六年级”。

语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首先,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次骨干教师培训。感谢省教育厅、大连教育学院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重视,为我们农村教师提供了这样好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我珍惜这次学习的每一天,不放过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赵慧英老师的《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艺术》,还是齐雅萍老师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教学》……自始至终,我都在努力地学习,力争做到不辜负学校领导的期望。在学习过程中我慢慢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贫乏与不足,学习又逐渐地使我变得充实与干练。是的,在培训学习的每一天都能让人感受到思想火大学的撞击与迸发,整个培训的过程就好像是一次“洗脑”的过程,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迪! 同时又仿佛是一剂“兴奋剂”,给了我无限的工作激情和留下了太多的思索!

感悟一:朗声诵读的艺术

朗声诵读的艺术,使语文变成了活的语言。这种艺术对于语文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我们需要努力提升和反复磨炼的部分。通过赵老师的精彩演绎和生动讲解,我们感受到了怎样把文字中的千情百感转化为声音中的荡气回肠,也更加坚定自己提升朗读水平的决心。

感悟二:课改新理念的指导

现在我们语文教改模式很多,但课改在轰轰烈烈的模式背后,教学实效不大。现在我们学习语文核心素养。首先就是在理论上寻找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教学。让我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落地。其实,我们不管怎么教改,教育的本质不会变。我们中学教师不能在花样翻新的形式上兜圈子,而要在语文教学的实效上下功夫。我们要在现代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教材,立足学生,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感悟三:微点作文教学的启示

语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首先说说教材的主要关键词: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新教材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自主的探究。比如口语交际,从交际的实际入手,通过儿童最喜欢的游戏入手,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交际的最基本要求,声音要让别人听到,要懂得认真听。

其次,部编本新教材的变化总结起来可以用 “调”、“增”、“融”、“减”来概括。

“调”即“教材板块调整”、“识字和拼音比重调整”、“选文调整”、“字种调换”。

“增”就是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如:《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从内容上来讲,既具有中国传统元素又极具哲学感;并且用相关图画做插图,给人以辽阔的空间感。过去小学阶段古诗文很少,这次有了较大的增加。新版本教材整个小学阶段共选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版教材增加54篇。但是我们要注意高年级教学古诗,要求不能太高,让学生读读背背,感受一点汉语之美,有兴趣就好。

语文园地增加了“识字加油站”“预测”2个栏目。8个单元,有6个“识字加油站”。识字加油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识字,分担了课文识字的教学任务,把使用频率高但又不好在课文中呈现的字编排起来,6个识字加油站,共完成31个会认、6个会写的任务。这样就有利于和学前教育衔接,引导孩子从口语过度到书面语,引导学生读书的兴趣。

“融”体现在新版本教材分单元组织教学,板块设置比以前清晰,但教学内容融合性更强,综合性也有所加强。教材中增加了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要有整体的意识,把字融于词中融于句子中,引导学生多表达,多积累词语。教材中的每一个板块都是有机的整体,拼音用来识字,识字用来阅读,阅读用来发展思维,学习表达,积累知识,从而更好地生活。在逐步的积累中提高素养。

“减”是指新教材的内容有所删减,但我们课堂教学的容量却更加的丰富。对于新教材的使用我们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知识的渗透。例如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些内容虽然没有写入教材却是我们教学中不可少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