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精准扶贫培训工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巩固我县脱贫成果,加强农村橡胶管理水平,做强做大我县橡胶产业,发挥最大经济的效益,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一)目标。针对我县农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挖掘培训潜能,提高贫困农民橡胶管理水平和磨胶刀割胶技能,促进贫困户家庭增收。
(二)任务。
根据我办2021年培训工作要求,由县财政安排的90万元培训资金计划用于实施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1200人。
二、培训事项
(一)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的选定拟通过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采购形式委托公司招标,中标单位为我县今年培训机构,3月份开始实施采购招标。
(二)培训内容
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内容 培训机构根据我县2020年发展生产类橡胶种植项目实施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主要以磨胶刀和割胶实操为主。
(三)培训对象
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对象 年龄在18-55周岁的,2014年以来的农村建档立卡脱贫户和边缘户。
(四)培训数量
培训人数:1、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拟培训1200人,每期培训人数为55人(具体以实际参加培训人数为主)。
(五)培训资金安排及使用
1、资金安排: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资金安排90万元,培训涉及全县11个乡镇,由一个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服务。
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必须满足培训学员每人一套磨刀石、一把割胶刀、一个磨刀用的铁桶和一根练习割胶用的橡胶树桩。
2、资金使用: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海南省财政支农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和《海南省扶贫培训管理办法》以及有关规定执行。资金使用范围主要包括:培训费(含教学设备租赁、教材费、学员培训资料、学员往返交通费及误工误餐补助、学员住宿费、工作人员、教师讲课以及食宿、交通、乡村干部组织误餐误工补贴、场地租金等方面)的支出。
(六)培训时间和方式
1.培训时间: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时间2021年3月-6月。
2.培训方式:分期分批进行培训,采取到村办班培训形式,每期培训时间为5天。
3、培训金额:
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150元/人/天(含参训学员每人每天50元的补助费)。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 组建机构
为了做好2021年培训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扶贫办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主任担任,成员由各乡镇分管扶贫培训工作的领导干部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办,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副主任兼任,负责培训日常事务。
(二)明确责任,各负职责
1.县扶贫办职责 县扶贫办负责组织开展培训相关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报账拨付培训资金。
2.培训机构工作职责 培训机构与县扶贫办签订《委托培训协议书》;并提交教学计划、课程表、培训资金预算等。培训机构负责学员培训工作;建立学员培训档案(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文化程度、培训专业、培训时间、家庭住址和本人签名等),规范学员管理和服务,对学员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将情况反馈县扶贫办;提供有关报账资料(培训支出有效凭证)。
3.乡镇、村工作职责 乡镇政府积极协助县扶贫办做好有关培训的宣传发动,确保贫困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村委会负责组织落实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并协助培训单位做好培训各项工作。
(三)监督检查,责任追究
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借机改项使用资金,县扶贫、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对培训活动、培训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对虚报、冒领、套取、截留、挪用扶贫培训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追究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白沙黎族自治县扶贫工作办公室
一、目标任务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通过强化贫困家庭学生入园、上学、升学保障体系,实施教育人才支撑和对口帮扶计划,落实扶贫政策,实现“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校校有帮扶”;确保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工作精准落实到位,完成2016年以来覆盖贫困村学校项目建设,督促未完成的覆盖贫困村项目按期完成;确保控辍保学、学校结对帮扶和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落实到位;完成教师交流、培训、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档案材料整理;完成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提升省扶贫重点村运动场地、辐射区域幼儿园配套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巩固我县教育和体育事业总体发展取得的成果,顺利通过各级脱贫攻坚验收评估。
二、工作重点
(一)学习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情况
责任主体:办公室
1.2016—2020年局党委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情况。
2.2018年下半年局党委学习贯彻落实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情况。
3.2019年上半年局党委学习贯彻落实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讲话精神情况。
4.2019年下半年局党委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情况。
5.2016—2020年局党委学习省、市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文件、会议精神等情况。
(以上材料要求有学习贯彻落实的会议纪要,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的通知、学习内容、研讨交流发言等资料)
(二)印发文件和专题会议情况
责任科室:规划财务科、资助中心、基础教育科、人事科、教师工作科、法规科、装备中心、职教科、体育和运动服务中心
文件类:2016年以来省、市、县扶贫部门出台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历年工作总结和计划。
会议类:自2016年以来教育行政部门召开的系统内专项扶贫会议等通知、纪要、照片等相关材料。
落实台账:2016—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学生落实政策台账(按年度分学期整理,包括享受资助时建档立卡个人及家庭信息、享受资助项目、资助金额、发放时间等)。
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情况。
(三)全面落实贫困生资助政策
责任科室:资助中心
学前教育资助:对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予以资助,平均资助标准每生每年1200元,具体分为3档,1档1000元,2档1200元,3档1400元,建档立卡学生每生每年1400元。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寄宿生补助面为在校寄宿生的30%,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非寄宿生补助面为在校非寄宿生的8%,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500元、初中每生每年625元;建档立卡寄宿生和非寄宿生补助标准均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并享受免校服费、校车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认定条件为建档立卡、低保、残疾、特困供养、孤儿、父母一方亡故、单亲家庭等家庭经济困难情况。
普通高中资助: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对就读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为在校生的10%,平均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标准2500元每生每年;对建档立卡、低保户、残疾、孤儿学生免除学杂费。
中职学生资助: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住宿费、教材费;为中职一、二年级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
全面落实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每人每年贷款额普通本专科学生不超过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不超过12000元。对在部属、外省高校就读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按实际缴纳学费标准给予补助;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
省建档立卡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未资助建档立卡学生台账(明确未资助原因)。
(四)覆盖贫困村学校项目建设情况
责任科室:财务规划科、基础教育科
1.“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建设规划文件及台账(涉及的贫困村学校)。
2.2016年以来制定的学前教育建设规划文件(财务规划科)。
3.2016年以来覆盖贫困村的学校、幼儿园建设进展情况,内设配备进展情况(台账及建设照片)。
4.2016年以来合作办园、农村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工作(应包含相应工作通知、活动开展的照片)。
5.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台账。财务规划科、基础教育科
(五)控辍保学、学校结对帮扶和留守儿童关爱情况
责任科室:基础教育科
1.出台的学校结对帮扶相关文件和结对帮扶工作台账。
2.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室设立的相关文件和设立、使用情况台账(覆盖贫困村学校应进行特殊标注)。
3.2016—2020年控辍保学档案材料按年度分学期整理。
4.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台账。
(以上材料应包括:印发的控辍保学相关文件、贫困户学生辍学排查台账、劝返复学通知书、送教上门台账及相关档案、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开展照片等)
(六)教师交流、培训、对口支援、扶贫协作工作开展情况
责任科室:人事科、教师工作科
1.出台的有关人事和教师培训工作中涉及扶贫的相关文件。
2.2016—2020年城镇教师乡村支教、教师交流、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落实、农村学校教师招聘等工作开展情况。
3.2016年以来农村“三名教师”培养工作、贫困村小学校长、教师轮训工作档案。
4.2016年以来选派教师援青、、援渝支教情况。
5.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台账。
(以上材料按年度整理,应包括通知文件、人员名单、工作台账及相关活动照片等)
(七)加大投入,提升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健身广场建设水平
责任科室:体育运动服务中心
1.场地建设。积极对接镇、办政府及村委会等有关部门,全力做好健身场地建设工作,力争让所有不达标的健身场所面积达标。
2.器材维护与配备。联系市体育局、县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大全县健身场所的投资力度,重点做好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健身场所的器材维护和配备工作。
3.健身指导。结合2020年全县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加强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做好健身指导服务,切实提高健身质量和健身水平。
(八)落实好帮扶责任人联户工作
责任科室:法规科
进一步完善以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各分管同志为副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机制,各帮扶责任人要密切联系贫困群众,严格落实帮扶具体责任。坚决克服不负责任、散慢懈怠、弄虚作假等工作作风,确保所有帮扶责任人每季度至少入户走访一次,疫情防控期间严格落实每周电话联系不少于2次,并结合帮扶工作实际和上级有关工作安排,随时入户走访,及时落实上级有关要求、排查问题解决困难。重点排查疫情防控期间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空中课堂”学习遇到的实际困难,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
(九)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责任科室:职教科
1.出台的与职业教育扶贫相关文件。
2.2016年以来中职学校精准招生、定向培养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档案应包括招生文件、工作开展的照片等)。
3.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台账。
(十)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责任科室:装备中心
1.2016年以来出台的与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文件;
2.2016—2020年农村学校网络建设、班班通建设、同步课堂开展情况包括:工作台账、相关文件、活动开展的照片等,应对覆盖贫困村学校进行特别标注。
三、节点安排
(一)自查评估。各责任科室完成脱贫攻坚档案和台账整理工作,3月底前形成教育脱贫攻坚自查评估报告,经局领导审核后报县扶贫办。
(二)问题查摆。4月份,迎接市局开展的覆盖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的教育脱贫攻坚评估验收督查,以问题为导向,彻底查摆在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形成台账。
(三)整改提升。4月—6月底,教育攻坚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科室对各学区、各县直学校进行自查评估,从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边查边改、逐项整改。
(四)长效机制。9-12月,对原计划于2020年底前完成的工作任务,要强化工作举措,加快推进实施,11月底前全部完成。12月做好迎接省、市扶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我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验收,确保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做好自查评估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侥幸心理和松懈情绪,全面布置,精准细致地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确保教育脱贫攻坚责任、政策落实到位。
(二)加强组织领导。县教育和体育局成立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教育扶贫办公室,形成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专班。
(三)强化舆论宣传。围绕扶贫工作重点,加强扶贫政策宣传、典型宣传,使各项政策措施深入人心,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监督,凝聚合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四)增强合作意识。脱贫攻坚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形成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专班,各有关科室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各项教育脱贫攻坚任务。
(五)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有的放矢
汪清县下辖8镇1乡,共200个行政村。全县农业人口数108841人,耕地面积6.66万公顷。预计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754元,增速22.5%。四大类收入分别为:经营性收入4788元,增速23.8%,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4.7%,其中农业收入4066元,增速24.4%,畜牧业收入722元,增速15.7%;工资性收入3356元,增速16.3%,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8.3%;财产性收入198元,增速15.4%,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转移性收入412元,增幅为19.2%,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7%。
围绕农业产业,全力抓好粮食生产促增收工作。全县投入生产资金1.7亿元,完成播种面积6.39万公顷,其中玉米1.9万公顷,水稻0.49万公顷,大豆2.68万公顷。预计总产量为25.8万吨,其中玉米16.2万吨(单产每公顷约1.7万斤),水稻3.2万吨(单产每公顷约1.3万斤),大豆6万吨(单产每公顷约4500斤),薯类折粮0.41万吨(单产每公顷约6万斤)。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全县家庭农场发展到144家(含专业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86家,省(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41家。深入开展“农地贷”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土地抵押贷款累计达到5625万元。同时,结合大豆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着力抓好农作物促早熟、促增产工作,投入资金50.5万元,购置叶面肥20.6万吨,免费发放给农户,为2016年粮食稳产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围绕特色产业,全力抓好食用菌、畜禽养殖促增收工作。不断巩固壮大食用菌、中药材、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全力做好木耳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全县黑木耳生产达到5.5亿袋,预计产值可达16亿元;“汪清黑木耳”顺利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中药材留存面积达到1.1万公顷。以六大牧业产业园区为重点,完成1家黄牛专业牧场和1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新建和改扩建工作,全县畜禽总量达到210万头(只),畜牧业产值2.8亿元。林下经济稳步发展,林蛙养殖达52万只,野生食用菌、中药材采集量预计1500吨。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全县以农家乐形式经营的乡村旅游企业数量达到28家,以蓝靛果、草莓、玫瑰、葡萄采摘为内容的采摘园达到12家。
围绕工资性收入,全力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增收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举办各类培训班和现场技术指导活动250余期,受训农民达1.6万人次。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为载体,对全县600名农民科技示范户进行了重点培育。引导鼓励企业用工,特别是2016年长吉图公司计划在汪清县投资20亿元,在工程建设方面给农民工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截至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3.93万人。
围绕精准扶贫,全力抓好项目促增收工作。以《汪清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为基准,围绕全县自然概况、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概况、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扶贫脱贫对象、优势产业、资金需求、保障措施等8个方面,完成《汪清县“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编制工作;同时结合74个重点贫困村实际,整合农业、畜牧、特产等部门项目资金,围绕黑木耳产业、种植产业、畜牧产业、光伏产业、乡村旅游产业等五大产业,投入资金7660万元,新建产业扶贫项目116个;同时投入资金1.6亿元,实施贫困村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99个,为全县精准扶贫和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项目资金保障。
1.培训对象的资格和需求难以确定,培训市场运行不规范。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提出:“要面向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开展多种形式就业技能培训。”在明确就业技能培训条件(一是有就业要求,二是有培训愿望)的同时,使培训政策的帮扶范围不断扩大,培训对象除了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外,还包括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初高中应届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几乎涵盖所有未就业人员。随着培训对象范围的扩大,培训对象的资格审核难度也随之增加。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很难解决培训需求的真实性等问题。目前,许多地方采取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由通过招投标确定的定点培训机构,先行组织实施免费培训,然后通过审核将培训补贴拨付培训机构。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技能素质,解决就业问题是国家培训补贴政策的初衷。而当前的职业培训机构大多数是民办性质,他们办学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其提供的培训条件常常受成本收益的约束。由于培训市场没有合适的监督和评价机构对培训机构进行引导和监督,有些培训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培训补贴,千方百计扩大生源,甚至组织一些没有培训需求的人员参加培训。比如农村转移就业培训,一般情况下,春节过后外出务工人员都出去务工,在家的人数很少,培训机构把农村的老、弱、病等留守人员召集起来进行培训,以赚取培训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训补贴资金的浪费,没有真正发挥就业培训资金应有的作用。同时,受培训机构条件及专业的限制,培训后是否能实现就业也难以保证。2.培训内容缺乏与市场需求对接,培训监管的精准度不够,短期培训严重影响技能人才的培养。大多数民办培训机构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在开设培训项目时缺乏市场需求调研,选易避难,只注重培训项目数量的增加,不注重培训质量的保证,导致职业培训技术含量不高。培训机构受经费投入、办学实体实力等因素制约,办学资源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培训质量。近年来,国家就业扶持政策进一步放宽,劳动预备制培训期限由原来的2~3年缩减为半年到1年,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开展短期技能培训,大量就业资金用于补贴短期培训。再加上大部分民办培训机构为了降低运行成本,有意简化培训内容,缩短培训时间,致使培训对象受训时间缩短,有的培训时间只有几十课时。有的培训机构为了吸引扩大生源,宣传时说培训人员可以“随到随学”,但在教师不充足的情况下,这种滚动式“随到随学”的形式不可能使学员得到高质量的培训。这样就会导致培训质量无法保证,培训后受训对象的技能水平依然低下,适应不了现代产业发展需要。同时,初高中毕业生经过短期培训就走上就业岗位,造成高等职业教育失去生源,中等以上技术人员严重短缺。而没有一流的技术人员,就没有一流的产品,造成我国的产品质量在国际上处于落后地位。近年来,全国各地因技能培训补贴引发的就业资金违规违纪使用事件时有发生。究其根源,除相关人员的主观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培训政策的落实缺乏有效监督,培训过程没有统一的、切实可行的监管办法。培训监管的精准度不够,主要在于培训补贴政策与现实需要脱节,市场是调节劳动力的主导因素,劳动力的市场化势必要求劳动者的技能需求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而目前技能培训的主导权掌握在政府手中。因此,要做到培训补贴政策与劳动力市场化要求相适应,国家就必须对培训补贴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精准扶贫的优势
1.高职院校的公办地位保证了培训对象与项目选择的精准对接。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基本是各级政府所属的公办学校,肩负着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任,在教学设施、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高职院校在当地政府的监管下,办学方向与国家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相适应,实现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培训对象既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社会需求,也可以接受培训教师的指导,为其量身选择培训项目,享受“专业选择—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由于不以赚取培训补贴资金为目的,因此对培训对象的选择审查能够严格准确,保证了培训对象的身份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使真正的未就业人员尤其是贫困人员得到精准的职业技能培训。2.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保证了培训对象能得到高水平的精准培训。199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了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形成了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师资条件。高职院校拥有大批的“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技能培训中,他们既能为培训对象讲解理论知识,又能为培训对象进行技能操作示范,更能将自身的企业工作实际经验融于其中,使培训对象获得高质量的多重收获。3.高职院校的实训设施条件保证了培训对象动手操作能力的精准提高。高职院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办学硬件设施较为完善。高职院校在申报开设各个专业时,要经过上级部门及专家组的评审。只有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实训条件均达到要求,才能保证招来的学生得到良好的理论学习及技能训练,才可以获得专业的开设和培训资质。因此,培训对象尤其是贫困人员在高职院校接受技能培训,能保证每个人都能获得使用设备及工具操作练习的机会,从而使培训对象的动手能力得到质的提高,为其以后的就业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政府推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精准扶贫的策略
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调整补贴政策,促使贫困家庭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短期培训补贴曾经对于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于中长期的技能人才培养已不适用。随着产业升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将成为职业教育的重点。政府应及时调整培训补贴政策,逐步取消对短期培训的补贴,将扶持的重点放在职业教育上。从高职院校办学能力建设入手,加大投入,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层次、能力和水平。对于高职院校学生,除实行学费全免和发放助学金的政策外,实行奖学金制度,增强高职院校的吸引力。鼓励初高中生完成学习技能的培训,走上技能成才的道路。鼓励家庭困难的初高中学生到高职院校进行3~5年的学习,这样既避免了短期培训补贴的资金浪费,又为长远的产业发展培养大批的高技能人才。2.强化技能就业政策导向,调动高职院校开展精准扶贫性质的技能培训。劳动力的市场化必然要求职业技能培训走市场化的道路。国家就业培训补贴政策实施的受益者应该是培训对象,尤其是贫困人口中的培训对象。但目前实际的主要受益者成了培训机构,因为培训机构只要开展了符合要求的培训就可以享受培训补贴,而培训对象或培训内容却不一定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培训后未必能解决就业问题。因此,国家补贴政策的调整应该重点放在通过扶持就业达到精准扶贫上。比如鼓励企业联合或委托职业院校进行就业人员的上岗、转岗和技能提升培训。通过补贴高职院校培训经费、代缴受培训人员社会保险费等其他补贴办法,调动职业院校扩大技能培训的积极性,调动家庭贫困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对于通过就业创业培训实现自谋职业、自我创业的人员,重点进行培训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四 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教育的功能必然从单一地培养专门人才逐步趋向多元化。目前,高职院校在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还没有发挥主力作用,更谈不上在若干领域形成较强的技术优势,成为区域性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而要真正实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要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各类就业和创业培训、技术服务等工作,实现教育培训资源的社会共享,真正做到面向社会、面向产业、面向基层、面向贫困人口。社会需求推动教育发展,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民群众利益联系得最直接、最密切,对地方经济、文化、科技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进一步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调动和发挥高职院校优势,开展针对贫困人员的精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势在必行。
作者:李惠民 郑强 王永康 单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牧.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2]韩娟.中国劳动力培训的模式选择与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2
一、具体任务
《县商务局、工信局、扶贫办关于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中确定的具体任务是: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为抓手,以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为重点,以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扎实抓好党政推动、市场运作、协会牵引、基础配套等关键环节的工作,到2015年底,实现全县乡(镇)、行政村物流配送网点全覆盖、宽带网络全覆盖,通互联网农户达25%以上,通讯普及率达95%以上,建成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1处,县级电商运营中心,开设网店300家,实现乡级电商服务站和村级电商便民服务点全覆盖,电商交易额达2亿元以上。
到2018年底,电商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产业链进一步完善,网上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全县累计开设网店1000家以上,电商交易额累计突破10亿元。
二、工作进展
我县依托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成了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8个镇级电商公共服务站和248个村级电商公共服务点,搭建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构建了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成邮政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分拣中心、18个镇级物流中转站和248个村级“三农”服务站,搭建了物流仓储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全覆盖;建成电商培训中心,2015年以来,共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41班(次),培训人员4016人(次),带动就业1200余人。
截止2017年9月底,全县在阿里巴巴、淘宝、微商城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开设店铺730个,网上销售产品有茴香、葵花籽、羊肉、蜜瓜、人参果、沙葱、红枣、枸杞、锁阳、苁蓉等360多种;引进苏宁易购、京东商城、集群E家、2688、尚景捷讯、万颗商城、善融商务等10家电商平台在县城设立体验店;培育富达、瑞邦科技、供销通、金樽宝等本地电子商务企业31家;2016年全县电商交易额达4.3亿元,其中农产品网上销售额2.75亿元。今年1-9月份全县农产品网销额2.4亿元,同比增长16%。
依托省财政下达的2015、2016、2017年度电商扶贫资金对贫困乡镇站点进行改造提升,2015年省财政下达电商扶贫资金8万元,项目资金已及时下拨,主要用于电商扶贫试点乡1个(镇)和电商扶贫试点的村3个(镇首好村、号顺村、玉成村)完善提高和上线运营。2016年省财政下达电商扶贫专项资金8万元,项目资金已及时下拨,主要用于镇村、乡建设村、村、镇村、村、村、乡村、村等8个村级电商便民服务点的完善提高和上线运营。主要用于服务站点场地装修、展示产品购置、网络架设及通信、网店装修、电商培训、物流补贴等方面。2017年省财政下达电商扶贫专项资金25万元,主要用于镇、镇、镇村、村、村、镇村、村、镇村、镇村、村等电商服务站点的改造提升,目前资金使用计划已下达有关乡镇,有关乡镇按照资金使用方向拟定了实施方案,正在实施,近期将组织对实施项目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拨付资金。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县电商人才匮乏,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部分乡镇电商服务站点不能正常运营并发挥效益。
二是我县乡村地处分散,快递收发件少,物流成本高,收发不及时,电子商务普及难度大。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进一步强化电商培训。加快推进2017年电子商务培训工作,确保按照培训计划内容和时间节点完成全部培训任务;支持电商企业、各类培训机构有计划分层次开展电子商务政策理论、运营操作等方面的培训,重点培训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工作人员、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返乡创业青年、大中专毕业生、网商和退伍军人等,为电商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