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工作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狠抓资源保障工作,保护农业农村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强了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了全区耕地保有量3.998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3.0514万公顷。完成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建设、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及界桩设立,逐级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
(二)狠抓责任措施落实,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
1、主动做好项目建设用地报批工作。今年全区共上报乡镇建设用地1个373.1805亩和1个独立选址项目351.312亩。
2、严格设施农用地管理。加强设施农用地管理和政策宣传,印制了“申办设施农用地项目须知”宣传资料。进一步规范、简化申请办理程序,2013年上报了12宗设施农用地,区政府已批复了9宗。
3、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工作的力度。已上报李端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并通过省厅入库,待省厅批准立项后即可开工建设。
4、强力推进土地整理项目。
一是积极申报。今年已组织申报27个土地整理项目,其中:正式立项的有15个;省中心已踏勘现场的有6个;2个立项资料已上报省厅;正在进行4个项目的立项资料制作。
二是积极实施。有3个区投资1个省投资项目已开始进行实施;有2个项目正在进行施工机构比选备案工作;有6个项目(北域早茶基地范围内)正在进行施工招标文件备案工作;有2个项目(北域早茶基地范围内)已立项;有3个省投资项目,正在进行施工招标文件编制工作。
(三)狠抓监管防治工作,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加强矿山安全检查,有力推进了“打非治违”行动。分局先后十余次开展了“打非治违”和煤矿专项大检查工作,并协助区工信局、区安监局开展煤矿关闭重组工作,强化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推进了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加大了安全巡查力度,特别是省政府泸州会议后,分局专门抽调了由局领导组成的检查组,深入矿山企业检查安全生产落实工作,全区煤矿按规定停产整顿外,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制度完善,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隐患。
2、加大地质灾害巡查力度,确保汛期安全。下发了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加大了地质灾害巡查力度,对全区9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逐一排查,从而有效地做好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着力加强汛期值班制度的落实,做到了有险即出,有事即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从而保证了上传下达的顺利落实,保证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落实。
3、认真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和项目申报工作。争取区财政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1400余万元,全力推进地质灾害应急排危治理工程。其中象鼻街道大地村七组金滴水滑坡应急治理工程通过验收,山哪吒行宫应急治理工程通过终验,观斗山地质灾害群治理工程、赵场街道金星村方石包、牟坪镇金银村3社大山滑坡、李庄镇高桥村3社崩塌等4处应急排危工程正在实施。菜坝镇油房坡滑坡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完成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标方案已上报省、市审核。已将山千佛寺、李端镇大山村桅杆坳滑坡、安阜街道杨湾社区荷花池崩塌等3处作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上报省厅。
4、切实增强地质灾害避险能力。共投入经费132万元,其中省级110万元、区级22万元,完成了3个地质灾害避险场所建设,11个避险点场地建设,组织了两批共40户村民地灾防灾避险搬迁工作。
(四)狠抓服务环境建设,夯实助民增收基础
1、做好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截止11月底,全区土地登记发证共计39575宗,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17726宗,集体土地使用权21705宗,集体土地所有权变更登记88宗,注销登记33宗,抵押登记23宗,抵押贷款20.91亿元,均高效务实、按期办结,严格依法保证了土地登记的权属合法、程序到位、主题正确,提高了土地登记公信力。
2、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农村集体土地颁证工作。按照省厅和市局的总体安排,我们于年底开始统一部署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今年是实施工作的最后一年。截止目前,已全面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其中:集体所有权颁证1970宗(完成率99.8%),宅基地使用权颁证97451宗(完成率85%,区政府目标任务为70%),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颁证380宗(完成率10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工作经费到位不足。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申报立项多,需要投入的经费特别多,存在资金不足和部分项目经费存在资金不能按时到位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按计划实施和推进。土地报批、基本农田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经费也存在不足问题,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项目多,任务重,工期紧,部分地方基层干部和群众对项目建设认识存在偏差,重视不够,基础工作做得不细,致使项目设计、施工设计推进难度大,在建中时有阻工现象发生。
(三)农村宅基地颁证工作各乡镇(街道)推进情况差别较大,部分乡镇已达85%以上,个别乡镇只有40%。
三、2014年工作重点
(一)强力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全力推进土地整理项目全履盖,做好已申报的立项工作,争取更多上级资金投入;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控作用;按时保质完成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任务。
(二)积极做好土地报批工作。积极汇报,多方努力,尽力争取用地指标。
(1)提高筹资标准。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90元,各级财政补助提高到320元,农民个人缴费70元。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
(2)提高补偿水平。指导各地不断优化统筹补偿方案,确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逐步缩小实际补偿比与政策补偿比之间的差距。
(3)扩大重大疾病救治范围。将儿童苯丙酮尿症、尿道下裂纳入大病保障范围。
(4)建立覆盖全县农村居民的大病保险制度,在全县实施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工作。
(5)积极推进省内跨地区就医即时结报。以统一补偿方案、统一信息平台、统一即时结报为重点,积极探索开展新农合市级统筹。加强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市级新农合信息平台,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县级新农合信息平台的对接,实现全市新农合数据的互联互通,基本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报。
(6)严格基金监管。健全完善新农合基金监管制度,形成卫生、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新农合基金监管长效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新农合基金使用和管理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民营定点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诊疗行为的监控,严厉打击套骗取新农合基金的违法犯罪行为。
(7)继续推进新农合门诊统筹和支付方式改革。完善门诊统筹制度,加大门诊统筹政策宣传力度。继续推进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多种形式的付费方式改革试点,6月底前实现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支付方式改革全覆盖。积极探索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支付方式改革。
(8)创新经办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工作试点。
(9)规范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网络,落实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独立法人设置。开展全县乡镇卫生院名单重新确认工作。
(10)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启动实施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巩固
“示范乡镇卫生院”、“示范村卫生室”创建工作,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质量。继续创建农民满意乡镇卫生院。
(11)深化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继续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多渠道补偿、人事分配、绩效激励等体制机制改革,调动乡镇卫生院的积极性。
(12)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派员参加全市乡镇卫生院骨干医师急诊急救技能大比武活动。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建设试点工作,对2011、2012年项目建设工作进行考核验收。
(13)继续推广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到2014年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促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
(14)继续实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组织实施对口支援项目,加强督导检查,建立淘汰机制。对违反项目规定、项目落实不好的单位进行通报。
(15)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严格按照乡村医生各项补助经费发放时间节点和发放比例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40%的工作任务和项目经费交付给乡村医生。落实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由每人次6元提高到每人次9元的补助政策。
(16)积极探索乡村紧密型一体化管理。加大产权公有村卫生室建设力度。探索建立乡村医生由乡镇卫生院聘用管理机制和乡村医生医疗风险防范机制。
(17)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推行乡村医生医疗责任保险工作、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工作,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
(18)开展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工作。依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各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按要求做好信息收集工作。
(19)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行动计划。落实高血压和糖尿病“体检、巡诊、健教”三方面10项防治措施,重点推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建设和农村医疗机构定期集中巡诊工作。
(20)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医改任务,重点做好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规范化管理,加强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高血压和糖尿病及重性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动态管理与服务。
一、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政策
将新农合各级财政补助提高到年人均380元。各县(市、区)以参合人员实际受益水平不低于上年度为前提,调整完善2015年度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的统筹补偿政策,加强门诊与住院补偿方案的衔接,合理设置住院起付线或低费用段报销政策,适当提高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和封顶线,鼓励将县级医疗机构部分慢性病门诊费用和门诊日间手术费用纳入大病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控制门诊转住院行为。落实完善35种重大疾病保障政策,加强对定点救治机构的审核监管,提高入径率,严控变异率,保证服务质量。
二、开展“新农合政策落实监管年”活动
以“推进新农合政策落实,提升新农合监管水平”为目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农合政策落实监管年”活动,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服务行为监管和基金运行监管的各项制度措施,加强各级新农合监管队伍和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新农合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和长效监管机制,加大对即时结报费用的审核力度,及时发现并严厉查处新农合服务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推动新农合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修订完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三、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和运行效率
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险筹资水平,根据筹资标准及时对商业保险机构拨付资金。适当提高新农合补偿后合规自付医疗费用补偿比例,适时将门诊慢性病和特殊病种自付合规医疗费用纳入大病保险补偿范围。定期分析监测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运行情况,实时掌握资金流向,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加强对新农合实际住院补偿比、次均住院费用增长、县(市)外转诊转院率等指标的监控考核,强化责任意识;按照大病保险实施细则,加强资金管理和商业保险机构监管考核,确保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顺利开展。
四、推进新农合支付制度综合改革
积极借鉴宜阳县、息县做法,在县、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开展新农合按疾病病情分组分类支付改革,通过谈判方式确定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认真落实常见病种的新农合定额补偿政策,适时扩大定额补偿病种范围;完善住院费用总额预付的方式方法,科学测算预付总额,建立健全评价制度,全面加强综合考核,探索完善奖惩机制;完善省级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费用控制协议,强化日常监管、综合考核和费用控制情况警示通报。逐步探索以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能力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有条件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病种范围。
五、提升农村卫生信息化管理水平
根据新农合基本医疗及大病保险工作的监管需要,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基本的数据准确传输、监管监测及统计分析功能,提高数据质量;完善非即时结报数据推送机制,提高经办服务水平和监管效率。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村卫生室以信息化技术管理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接受远程医学教育、开展远程医疗咨询、进行医院感染暴发信息报告、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药费用即时结报、实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等工作。
六、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以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为核心,重点在健全多渠道补偿机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制度、探索基层首诊、转变服务模式、提高一般诊疗费标准、加强信息化建设、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等方面深入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各县(市、区)开展试点,探索建立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推进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投保医疗责任险,降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风险,确保医疗责任保险充分发挥医疗风险分担作用;医疗机构投保医疗责任保险保费可在其医疗支出中列支。
七、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
制定下发“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的通知,指导各县(市、区)严格按照创建和考核标准查找自身不足,及时整改提高,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改进服务流程和服务态度,引导乡镇卫生院统筹推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升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
八、确保农村卫生人员培养培训各项政策落实
以创建“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为契机,强化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做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和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实用人才培养“522行动计划”,加强对各项目绩效考核和过程管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经费专款专用,确保按时完成项目任务;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的意见》,加快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九、加强村卫生室规范管理
认真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要求,从功能任务、机构设置与审批、人员配备与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严格规范,进一步提升村卫生室服务水平;加强对村卫生室日常监管,严格落实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集中采购和使用登记制度,规范服务行为,确保村卫生室医疗服务安全。认真依法开展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换证和重新注册工作;规范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行为,丰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完善乡村医生签约激励机制,至2015年底,全市实现以乡镇为单位签约覆盖面达到100%,常住人口签约率达到80%以上,逐步覆盖至全体农村居民。贯彻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和养老政策,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一、省级点杨桥青山李家
1、建设主题:“诗画青山,人居李家”。
2、产业工作:启动“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申报工作;(责任人:)。
3、“村建”工作
①完成进村左侧环村路上厕所改建任务;
②完成文化活动室装修工程;
③启动文化墙内容装饰工作;
④启动古城墙延伸工程和进村右侧水塘坝硬化、美化、绿化工程;
⑤完成“八改”扫尾工作;
⑥启动“五普及”工作,重点突破太阳能和沼气。
4、“乡风”工作
①启动“道德风尚示范村”和“巾帼示范村”创建工作;
②完成“挂牌护树”绿色环保生态活动工作;
③启动“农家书屋”设施设备配套工作和相关软件建设工作;
④启动环村路上“二十四孝图”景观装饰工作和相关景点诗画意境营造工作;
⑤搜集整理“道德风尚村”相关素材和典型事例。
二、省级点八一岗上
1、建设主题:“活力岗上,和谐家园”。
2、产业工作:引导村民完成绕村庄四周西瓜种植任务,力求形成集中连片效应。
3、“村建”工作
①完成“三绿两处理”工作,重点是环村路上;
②完成文化墙建设工作;
③完成环村路两边房屋拆建工作,重点是拆除清理工作。
④完成环境整治工作,重点是三个小竹园和进村路口左右两侧空地及庭院前后内外;
⑤启动改水改厕改栏工作,力争完成50%;
⑥启动文化活动室装修工作。
4、“乡风”工作
①启动“女子秧歌队”组建工作、培训工作,力争在下半年能定期不定期开展活动;达到舞出新农民激情和活力及展示新农民风采的目的;
②搜集整理“活力和谐家园”方面的素材及典型事例。
三、市县共建点
1、建设主题:“古色,魅力新农村”。
2、产业工作:完成与梅桥村养鸡专业合作社衔接工作,启动培育引导形成自己的特色主导产业项目工作;
3、“村建”工作:①完成进村主道两旁的植树绿化工作,重点是补植大樟树和弯道两侧田里的成片桔树园;
②完成环村支道两侧拆建工作,重点是老党员家的围墙及泥土房和拟建活动中心处的泥土房;
③完成环村支道两侧的环境整治和“三绿两处理”工作,重点是河岸两侧、祠堂周边和拟建活动场所周围;
④全面完成“三清”工作,“八改”工作必须过半,“五普及”要启动,重点是太阳能和沼气;
⑤启动村旁养鸡房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4、“乡风”工作:①搜集整理挖掘村落民风方面人文底蕴和历史积淀及民间传说,为做好“古色”文章提供素材。
②启动“古戏”、“古风”移植工作。
四、市县共建点杨桥张古岭
1、建设主题:“阳居遗韵,古岭流芳”。
2、产业工作:启动葡萄专业合作社“申报”工作(责任人:)
3、“村建”工作:①完成篮球场建设工作及周边环境整治和绿化工作;
②完成进村路两侧护坡工程和填土整地造绿工作;
③完成“三清工作”,“八改”工作要求过半,“五普及”工作开始启动;
④力争完成环村支道两侧拆建工作,重点是泥房厕所和猪栏及杂物间的拆除清理工作;
⑤完成环村支道两侧的环境整治工作,重点是清乱、整地、补绿、显绿工作;
⑥“二处理”工作必须全面完成。
关键词:广播电视 新农村建设 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430-01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广播电视迅速普及于渗透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占据了重要的社会地位,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作用,任何媒体的特点和优势都是由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及社会环境影响而生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其自然属性,特别是社会环境,即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都会发生某些变化,这种新的变化也就会生成新的特点和优势.同样,广播电视也具有其自然属性与起社会属性.这二者相互作用,而后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广播电视 通过有线、无线、卫星传播方式把各类信息及时传送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可立即接收到各类信息内容。虽然近年发展起来的互联网也有这特点,但就目前而言,其覆盖范围远远低于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加之我们通渭县地形复杂、人口居住分散、农业人口众多的特点,互联网的覆盖范围是远远比不上广播电视大。因此,要实现农村的中国梦,广播电视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改善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目前现状
1.网络发展缓慢 由于农村广电体制不顺,县乡广播电视光纤大联网后,广播电视发展一直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在全县范围内实行统一的规划和实施,乡镇一直处于一种低水平的运作状态,网络发展与用户发展较为缓慢。
2.观念滞后是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缓慢的思想根源 观念决定思路,思想决定出路。在电信、移动等信息产业突飞猛进时,广播电视产业却原地踏步,主要原因是作为管理主体之一的乡镇,没有充分认识到电视的产业性质和长远的社会效益,因而缺乏集中力量抓发展的意识。一是对广播电视的产业性质认识不够。以前,人们认为广播电视纯粹是一项高投入低产出的公益性社会事业。
二、正确定位广播电视作用
1.宣传作用 发展好广播电视,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作用。让群众了解广播电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宣传重要性,因在新农村建设宣传过程中,务必将"建设新农村"的各项政策要落实到各个地方去。在宣传的同时,不但要将党和政府的心声予以认真传达,还要将农民的心声予以及时的反映,听取民声,让各级政府根据民情做出及时的调整策略,使决策更具有科学性,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引导作用 新农村建设中的广播电视就是正确掌握宣传原则引导社会舆论。由于新农村建设战略任务不是短时期内完成,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所以,广播电视媒体在大众群体面前,务必遵守正确宣传的原则,正确引导广大人民群众。
3.监督作用 在建设新农村中,对广播电视进行定位就是将自身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积极进行舆论监督工作。由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复杂,同时还是一项长远的战略目标。
三、正确看待其重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宏伟工程,广播电视在这一历史长河中肩负着神圣使命。广播电视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必须从以下方面建设好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事业,既是党和政府的宣传舆论阵地,又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抓住省委提出的“建设西部文化强省”和县委提出的“加快县域经济推进产业化建设”的发展机遇,将广播电视产业做大做强?笔者作如下建议。
1.转变观念,全力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发展 各乡镇、行业主管部门,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把广播电视事业当作一项社会效益深远、经济效益明显的大产业来发展,以抓产业的理念、决心和措施来抓广播电视事业的扩张,把广播电视事业办成惠泽群众、服务党政的朝阳产业。
2.深化改革,建立市场化的发展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痛下决心,彻底改变“县乡共管、以乡为主”的管理模式,组建广播电视网络分公司,由县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统一管理,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彻底解决束缚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体制。
3.提高认识,大力推进“户户通工程” 认识的高度,决定发展的速度。在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起跑阶段,各乡镇要提高认识,围绕发展这第一要务,积极转换角色,尽快从“主管者”进入“服务者”角色,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发展。
4.争取项目,破解发展资金“瓶颈”问题 发展资金不足是农村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缓慢的一个制约因素。当前,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地区农村广播电视发展项目,将无偿为边远、落后的自然村提供一定价值的广播电视配套设备。各乡镇、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争取项目,按政策要求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早争取、多争取项目,弥补我县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