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投资分析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讯)2017Q3“无人便利店”逐渐受到资本追捧,仅三个月就发生21起投资事件,吸金10.2亿元人民币;人工智能热度不减,“计算机视觉与图像”成为时下核心赛道,商汤科技B轮单笔便拿下27亿元人民币;“短视频”领域也逐步探索出自身变现途径。
纵观整个季度,新成立创业公司数量继续下滑,当季获投率环比折半。投资数量虽然减少但金额攀高,资本下注更加集中,单笔融资金额过亿元的项目数量再创新高。最受欢迎的赛道为企业服务、电子商务和本地生活。
从活跃资本方向看,IDG资本以21起投资事件位列活跃度TOP1,真格基金、经纬中国紧随其后,创新工场从上个季度排名第九跃居第四位。
并购数量及金额连续三季度攀升,文化娱乐、游戏依旧是大热领域,硬件行业异军突起,其中光电材料开发商明芯光电以40亿人民币金额被木森林并购。(来源:IT桔子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全文链接:《2017年Q3中国互联网创业投资分析报告》
中国市场共披露28起投资案例,环比下降3.4%;投资金额30.04亿美元,环比上升21.4%;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1.07亿美元,环比上升25.8%。
其中,金融业、制造业投资案例数量最多,分别为5起和4起;IT和医疗健康等行业次之,分别有4起和3起案例发生。
从投资金额角度分析,物流和制造业投资金额较高,均超过5亿美元。其中,物流行业投资金额达14.79亿美元,位列行业投资金额首位。
19起投资案例,23.45亿美元,Growth Capital投资成为本季度市场主流。
获利期企业投资案例数量居首位,共14起,涉及投资金额8.57亿美元。
北京地区投资案例数量占比上升,投资案例数量9起,占全国比例为32.1%,环比上升8个百分点。
中资机构投资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环比上升,案例数量达15起,投资金额18.92亿美元。投资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占整体市场比例分别上升13个和45个百分点。政府背景的“航母级”中资基金对于中资基金投资金额起到拉动作用。
1. 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综述
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保持平稳发展,投资案例数量与2009年第四季度基本持平。其中,披露投资案例28起,环比下降3.4%;投资金额30.04亿美元,环比上升21.4%;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1.07亿美元,环比上升25.8%。
从行业角度分析,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28起案例涉及12个行业。
其中,金融业、制造业投资案例数量最多,分别为5起和4起;IT和医疗健康等行业次之,分别有4起和3起案例发生。从投资金额角度分析,物流和制造业投资金额较高,均超过5亿美元。其中,物流行业投资金额达14.79亿美元,位列行业投资金额首位。
从投资类型角度分析,采用Growth Capital投资类型的案例数量为19起,占总投资案例数量67.9%;投资金额为23.45亿美元,占总投资金额78.1%。采用PIPE投资类型的案例数量为7起,投资金额为6.48亿美元。采用Buyout投资类型的案例数量仅为2起,投资金额1146万美元。
从企业投资阶段上分析,获利期企业投资案例数量居首位,共14起,涉及投资金额8.57亿美元。扩张期投资案例数量10起,投资金额20.08亿美元。北京、江苏、上海等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仍是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
从资金来源分析,2010年第一季度中资机构投资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环比上升,案例数量达15起,投资金额18.92亿美元。具有政府背景的“航母级”中资基金在本季度投资活跃,对于中资基金投资金额起到拉动作用。
2. 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投资规模分析
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保持平稳发展,投资案例数量与2009年第四季度基本持平。其中,披露投资案例28起,环比下降3.4%;投资金额30.04亿美元,环比上升21.4%;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1.07亿美元,环比上升25.8%(见图2-1)。
PE投资的活跃凸显出全社会对于这一新兴行业的关注。创业板的开板越发凸显上市所带来的财富效应,“上创业板”已经成为企业家谈论的热门话题。而这一过程背后所隐藏的投资机会也越发受到关注。截止4月28日,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仍高达68倍,大幅高于市场平均市盈率,而一级市场市盈率通常在4-10倍之间1。一二级市场的巨大价差,正不断吸引资金进入PE领域。
3. 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投资行业分析
根据CVSource数据统计,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28起案例涉及12个行业。其中,金融业、制造业投资案例数量最多,分别为5起和4起;IT和医疗健康等行业次之,分别有4起和3起案例发生(见表3-1)。从投资金额角度分析,物流和制造业投资金额较高,均超过5亿美元。其中,物流行业投资金额达14.79亿美元,位列行业投资金额首位。
4. 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投资类型统计分析
根据CVSource数据统计,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披露的28起案例中,采用Growth Capital投资类型的案例数量为19起,占总投资案例数量67.9%;投资金额为23.45亿美元,占总投资金额78.1%。采用PIPE投资类型的案例数量为7起,投资金额为6.48亿美元。采用Buyout投资类型的案例数量仅为2起,投资金额为1146万美元。
5. 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投资阶段分析
根据CVSource数据统计,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获利期企业投资案例数量居首位,共14起,涉及投资金额8.57亿美元(见表5-1)。扩张期投资案例数量10起,投资金额20.08亿美元。
6. 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投资地区分析
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仍然以北京、江苏、上海等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为主。其中,北京地区投资案例数量占比上升,投资案例数量占全国比例为32.1%,环比上升8个百分点;投资金额10.73亿美元。
7. 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中外资投资分析
关键词:
对外投资;投资环境;韩国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2009202
1我国对外投资综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和入世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开放程度取得了巨大进步。其中,在对外投资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商务部联合的《201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746.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5%。截至2011年底,中国13500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8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4247.8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近2万亿美元”。
其中,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直接投资依然是目前我国的对外投资密集地点。
2韩国投资环境分析
2.1国家概述
韩国曾经是贫穷的农业国。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因此市场规模也相对较小,经济对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相当高。自1962年开始,韩国着手发展经济,30多年来保持了年均8.6%的搞经济增长率,经济规模,社会财富、基础设施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在短短30多年间,韩国从成立之初的贫穷的农业国一跃而成为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总额据世界前列的新兴工业国。1995年,韩国人均国民收入首次突破1万美元,达到11432美元。(中国在2009年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为3650美元)
2.2产业结构
目前,韩国的产业结构有以下特点:
首先,制造业发达。韩国经济的增长主要归功于具有
全球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主要产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制造业。电子工业以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为世界十大电子工业国之一,半导体集成电路发展尤为迅速。
其次,服务业较为先进。韩国的金融体系比较发达,银行网络基础设施先进,寿险和财险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等指标名列世界前茅,证券市场的主板和二板市场也很活跃。批发零售、旅游、运输、文化娱乐和商务服务等行业发展迅速。
第三,农业脆弱。韩国的农业总生产值在上世纪50—60年代增长较快。之后农业增速放缓,但韩国人的主食——大米自给自足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韩国的耕地面积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9%,发展农业依靠提高产量。因此,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迅速减少的问题,韩国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
2.3外商投资环境
(1)吸引外商投资任务。
(2)投资环境。
① 交通运输:韩国陆海空交通运输均较发达,全国已建成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国内的主要运输方式为铁路和公路运输。由于韩国三面环海,航空业也发达,海上运输和航空运输在国际运输和国内的长途运输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韩国总的货物运输量基本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国际货物运输量每年都在增长。
②通信设施:截止2009年2月底,韩国移动电话用户数量达到4599万户。截止2008年底,韩国互联网用户达到3536万人,人口覆盖率达到77%。韩国是全球3G业务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手机电视、手机音乐、手机游戏和手机定位等3G业务在韩国都发展得有声有色。韩国3G业务发展一直领先于欧美国家。截至2008年11月底,韩国3G用户数量约为1586万人,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34.95%,比欧美国家28%的平均水平高出许多。
③ 能源状况:韩国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主要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要(转引自韩国统计厅)。
④ 产业格局:根据标准产业,韩国的1121个行业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不适合外商投资的行业,其中公共行政,对外事务,军工,邮递,证券交易所等金融管理、宗教团体等63个行业列在外商投资对象之外。第二类为适合外商投资,其中只有电视传播和无线电广播业2个行业尚未正式开放,禁止外商投资。第三大类为限制投资行业。报纸发行,定期刊物发行,沿岸渔业,发电送电及销售等27个行业部分限制外商投资。第四大类为其余的1029个行业,外资可以自由进入。
⑤ 建立东北亚物流中心:韩国正联合中国和日本,建立东北亚物流中心。建成之后,对东北亚的运输往来具有极大优势。
(3)投资法律与政策。
①贸易投资法律体系:《对外贸易法》和《外国人投资促进法》是韩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管理领域的基本法律。这两部法律与《外汇交易法》、《关税法》及其他专项法律、法规等构成了韩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② 促进外商投资的法律制度和政策:通过《外国人投资促进法》对外商投资的范围、允许投资类型、投资程序、投资之源等做了有效规定。
③ 与投资有关的贸易政策:韩国关税在实际执行中,超过99%的商品按从价税征收。同时,反倾销税、调节灌水和物价平衡关税所占比重最大。
④ 投资政策分析:现在,韩国对外资的开放程度很高,外商投资自由化指数高达99.8%,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为了促进外商对韩投资,韩国中央政府允许各地政府在一定范围内基于外资超过中央政府范围内的优惠待遇,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优惠以及设立方便外国投资人的学校、医院等生活设施。
(4)投资风险。
① 国内政治风险:韩国政局稳定,国家风险和政治风险较小,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剧烈的政治变动或社会动荡。
② 地区安全风险:韩朝关系、韩美关系、韩日关系都会影响到我国在韩国的投资。
③ 国内经济风险:随着韩国外汇储备和纯债权的不断增加,对外支付能力大幅提升,加上外债结构比较合理,韩国的信用风险大幅降低。
2.4中国对韩直接投资状况
(1)中韩双边贸易。
自1992年建交至今,中韩两国的双边贸易在短短20年间取得了飞速发展。2010年,韩国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中国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一大贸易顺差来源国。2005年底,韩国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使中韩企业开展贸易的环境更为公平、公正。同年,韩国成为继欧盟、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和东盟之后第六个与中国贸易规模超千亿美元的国家。
中国对韩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是:一是整体规模不大,平均规模相对较小,多为几万至十几万美元,百万美元以上投资企业少;二是服务类企业居多,主要为金融、航空、海运、旅游及劳务、贸易分公司和代表处等;三是实业类企业并购、参股合资方式投资呈增势并趋于大型化;四是大宗收购项目对象主要为中间产品和元器件生产企业;五是投资主体国有或国有参股企业居多。
风险关不通过,其它一切都是免谈。
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9.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8%;2006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61.3亿美元,同比增长31.6%;截至2006年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733.3亿美元。 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连续三年上涨,涨幅也越来越大,对外投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风险保障的需求就更大。
郑磊介绍说,对外直接投资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但是风险是一般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时最先需要考虑的一大要素。只有风险在企业可接受范围之内,才有可能进一步考虑产品的开发、工厂的选址以及长远的规划等问题。但是,在对外直接投资中,也存在诸多风险是企业都难以捕捉,防不胜防的,因此,再成熟的风险评级报告也有难以预料的风险。比如说,按照评级显示,意大利是相当成熟的市场,风险级别很低,但是却也出现过企业货物被烧的风险。“对于一些人力不可预知的风险,解决的关键就不在于如何评级警示风险,而在于提供相应配套的保险保障。”郑磊认为。
据记者了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针对对外投资风险防范和保障方面,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政府的防御措施都相当成熟。而我国由于起步较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经验贫乏,政府方面在对外资贸易风险方面的工作也很薄弱。资料显示,由商务部提供的对外投资数据以及外部投资环境,在时间上以及内容上均相对分散,缺乏整体性和可观性。
“以前企业进行对外投资贸易,大部分风险警示都是由商务部或外资司不定期,随机性很强,而且基本上也都是能预料到常规风险。比如说,汇率的风险,战争的风险等。当一个企业在一个地方已经有巨大投资的时候,不定时的风险预警出现,企业也不能马上就撤资。这种风险预警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性。”郑磊说。
《报告》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我国惟一一家承办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业务主要是海外投资保险业务、来华投资保险业务和租赁保险业务。投资保险的产品种类包括,海外投资(股权)保险、海外投资(债权)保险、来华投资(股权)保险、来华投资(债权)保险、海外租赁保险和来华租赁保险。
“《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对企业开展跨国经营评估,规避海外政治性风险提供指导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海外工程承包和海外投资平稳发展。”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梅新育博士说。
[关键词]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 头孢西丁钠 高分子杂质
中图分类号:S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347-01
头孢西丁钠属于第二代头孢菌素,这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实现的,其对抑制ESBLs细菌的滋生有着较强的效果,所以,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头孢西丁钠属于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这类药物是临床中一种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但是在使用头孢西丁钠这种药物时,有时会使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经过研究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头孢西丁钠中高分子杂质含量超标,为了提高该药物的质量以及使用的安全性,必须控制好头孢西丁钠中的高分子杂质。本文采用了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这一高分子杂质测定法对头孢西丁钠中的杂质进行检测,以供参考,希望可以提高头孢西丁钠的生产质量。
一、仪器与试药
1、仪器
Agilent1200DAD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安捷伦1200工作站)、SartoriusCPA225D型十万分之一天平(德国赛多利斯仪器公司)。
2、试药
磷酸二氢钠(广州化学试剂厂,分析纯);磷酸氢二钠(广州化学试剂厂,分析纯);头孢西丁对照品(中国药品食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30572-201102,IDKF6T-9VRT,纯度:95.1%);头孢西丁钠原料药(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1101005);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号:110917,规格:0.5g/瓶;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号:100630,规格:1.0g/瓶;加拿大Novopharm制药有限公司,批号:568053,规格:1.0g/瓶;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批号:120201、120202、120203,规格0.5g/瓶;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批号:120204、120205、120206,规格:1.0g/瓶);乙腈(美国Merck,色谱纯);水为超纯水。
二、方法与结果
1、色谱条件
TSK-G2000SWxl(TOSOH,7.8mm×30cm,5μm)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0.005mol・L-1磷酸氢二钠溶液-0.005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61:39)]-乙腈(95:5)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35nm,进样量20μL,柱温为室温。
2、溶液的配制及测定方法
2.1供试品溶液。在制作供试品溶液时,需要取适量的头孢西丁钠原料,利用精确的仪器对原料进行精密的称取,然后加适量水,将其制成1mL的溶液,还要保证每毫升溶液中含头孢西丁1mg。
2.2对照溶液。在制作对照溶液时,需要称取适量头孢西丁钠,采用精密的仪器进行称定,然后加水进行稀释,将其制作为1mL溶液,还要保证1mL溶液含溶质(头孢西丁钠)10μg。在测定的过程中,实验人员需要分别称取20μL的供试品溶液以及对照品溶液,然后将其注入液相色谱仪,做好记录,制作出色谱图,这样可以为测定头孢西丁钠中高分子杂质的含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系统适用性
取供试品溶液10mL,加0.1mol・L-1盐酸溶液1mL,室温放置10min,再加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1mL,摇匀。取上述配制溶液20μL注入色谱仪,头孢西丁峰与其前相邻降解杂质峰的分离度应>2.0。
4、专属性
取供试品溶液适量,分别以0.1mol・L-1盐酸、0.1mol・L-1氢氧化钠、5%过氧化氢、强光(5000Lx),70℃水浴加热等条件进行强制破坏,并将供试液于室温避光及不避光条件下放置24h后,同时取空白溶剂进样。结果表明,经强制破坏后产生的杂质均能够与头孢西丁峰分离,方法具有专属性。在不同的破坏条件下,强光及高温破坏条件下产生的杂质数较多,酸、碱、强光破坏产生杂质的量较大。室温放置24h的样品溶液中高分子杂质明显增多。
5、线性关系考察
取头孢西丁对照品11.44m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分别精密量取该溶液稀释,制成6份浓度分别为0.0544、0.0218、0.0109、0.0054、0.0022、0.0011mg・mL-1的标准溶液。以峰面积(y)对浓度(x)进行线性回归,建立标准曲线y=4.792×104x+11.66,r=0.9996。结果表明对照品溶液浓度在0.0544~0.0011m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6、稳定性试验
取供试品溶液于室温放置,分别在0、2、4、6、8h按“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随进样时间的延长,高分子杂质的峰面积逐渐变大,说明供试品溶液在水中稳定性较差。
三、结语
1、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的工作原理
应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可以有效的测定头孢西丁钠中的高分子杂质含量,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将球状蛋白亲水硅作为填充剂,这类蛋白亲水硅胶的分离原理与葡聚糖凝胶柱一致,属于分子排阻原理,由于球状蛋白亲水硅胶表面的孔直径差异很大,所以,在药物分子进入色谱柱后,直径大于孔径的分子则无法进入球状蛋白亲水硅胶中,在测定的过程中,这些大分子的药物在色谱过程中也不会被保留,会洗脱到柱外;直径较小的药物会通过孔径流入填充剂内,在柱子中滞留的时间会比较长,所以,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可以起到分离药物的作用。在测定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TSK-G2000SWx1柱,这种色谱柱的测定成本比较低,而且装填比较均匀,粒径也比较细,分离的效果较佳。
高分子杂质对头孢西丁钠的药效有着较大影响,有时还会引起患者的过敏反应,所以,在制药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质量。高分子杂质是指分子直径以及质量大于药物分子的杂质,药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00~5000,有的甚至达到了10000。在本次试验中,高分子杂质是指位于头孢西丁钠之前的杂质峰,在头孢西丁钠高效液相色谱图中在10.79min之前。
2、检测波长的选择
曾选择210、231、235、254、262nm的波长同时进行检测并在200~400nm进行DAD扫描。结果可见235nm时高分子杂质及头孢西丁峰的峰高与峰面积最大,故选择235nm作为检测波长。
3、流动相的考察
以不同的流动相分析样品分离的影响,结果随流动相中乙腈比例的增大,主峰的保留时间减小,但主峰与前杂质的分离度增大,理论塔板数增大。单独使用磷酸盐缓冲液,高分子杂质与头孢西丁峰的分离度较差,流动相为0.005mol・L-1的磷酸盐缓冲液-乙腈(95:5)的高杂子杂质和头孢西丁的分离度和塔板数均较高。
参考文献
[1] 王成刚,周立春,王俊秋.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分析注射用头孢噻吩钠中的高分子杂质[J].中国药品标准.2010(05).
[2] 王成刚,曹轶,张矗周立春.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分析头孢噻肟钠中的聚合物[J].药物分析杂志.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