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主题文化论文

主题文化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主题文化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主题文化论文

主题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2]。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3]。十报告指出“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4]。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已将文化产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注重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和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地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依靠文化“软实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方面进行了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索。虽然文化产业可以提升区域性经济水平,但我国各地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文化资源有差异,这就使得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选择恰当的文化产业进行发展。

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各项指标较低,但东北地区丰富的生态文化、特有的冰雪文化、悠久的外来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东北文化竞争力最重要的文化资源。因此,立足东北地域特色,夯实冰雪文化产业基础,整合区域文化产业资源,发展“冰雪主题”公园成为东北地区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推进文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首要选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大大小小的主题公园超过2500多座,但其中,一些主题公园仅靠机械游乐项目添充,缺少独特的主题和文化支撑,以致亏损。鲜明、独特的主题永远是主题公园成功的灵魂。鲜明的社会主题,准确的文化定位、独特的地域特色、有序恰当的艺术渲染与诠释,是成功的主题公园永恒的元素,也是成功的保障。东北地区源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发展“冰雪主题”公园成为区别其他区域主题公园的优势所在。

首先,冰雪是大自然的馈赠,发展“冰雪主题公园”的原材料相对天然、便宜。从1963年,哈尔滨市首次举办冰灯游园会到现在以冰雪大世界、冰灯公园和太阳岛雪雕公园为依托的三大冰雪主题公园,哈尔滨冰雪文化集中区域基本建构完成,每年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推动了哈尔滨经济的发展。如果东北三省能联手打造冰雪主题公园的文化产业群,形成有效的文化产业传播链,势必会极大推动东三省的经济发展。其次,完善接待设施,打造服务品牌也将扩大经济收入。一个成功的主题公园除了拥有独特的主题,接待设施不可或缺。主题公园内别致的咖啡厅、特色餐饮店、货真价实的旅游纪念品商店的建立不仅能满足游客的休息、购物等需求,而且也可以兼具创收、宣传等功能。因此,把握消费心理,打造服务品牌,调整文化产业结构,不仅可以增加就业岗位,而且还可以带来除门票之外的附加收入。

二、东北冰雪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虽然,在东北冰雪主题公园的建构中,哈尔滨三大冰雪主题公园总结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是,纵观近年来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推进东北冰雪主题公园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深化地域民族特色,加强民俗文化表达东北地区由于地处边疆,很多民俗文化保存得较为完整。以黑龙江省为例,如能巧妙地以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作为艺术造型创作元素建立冰雪民俗馆和体验区,着重展示少数民族的文化形象并开发意向剪纸、石雕根雕、各种皮质工艺品、植物编织制品等相应的文化产品,不仅会为冰雪主题公园注入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而且可以形成相应的文化产业链增加旅游创收。

(二)注重文化演艺产品开发,刺激游客体验参与冰雪主题公园的材料表现以冰雪为主,再加之室外零下30多度的气温,使很多游客感觉冷上加冷,难以抵抗。因此,冰雪主题公园可以加入以传统民俗为核心的歌舞类巡游演出进行热身,如龙江剧、二人转、阿城金源文化的大型历史歌舞剧,赫哲族、蒙古族和朝鲜族的民族歌舞表演等。这些歌舞类巡游不仅能展示宝贵的文化遗产也能增加互动,使游客加入巡游队伍,增加游客个性化体验。

主题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规划;主题;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园林景观不仅是美景,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为人们呈现着历史变化的轨迹与价值观念的变迁。它的价值不在于景观是如何的美,而是它的景观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所以在进行园林规划的时候,不仅要实现其装饰环境的价值,更要体现其在提升精神境界方面的价值。只有充分挖掘文化元素,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富审美情趣、体现现代感的园林景观。我们修建园林,不需要钢筋水泥等的建筑材料,而是需要复原自然,再现自然,体现园林的主题与文化。

主题与文化对于园林景观规划的重要意义

(一)主题与文化的基本概念

主题最初指的是音乐中的术语,逐渐的被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领域,其基本概念是:主题既是主体,也就是主题的解释的根据和目的,主题的解释学的公共领域即为解释学的根据和根基,也就是创造和改变我们的依据和根本,于是成就了我们的主体,我们发挥主题的根据是依据一定世界发现的一定的时间,根据这种依据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这就是我们存在的主题,我们根据一定的世界措施得到一定的解释,因此,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问题得到一定实际的结果。

文化是一个比较广泛的词汇,其概念也是十分的深远,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文化讲的是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狭义上的文化讲的是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从根本上来讲,文化其实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

(二)主题与文化的重要意义

园林景观规划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视觉的满足而出现的,而是它会成为一种历史的见证,承载表达文化的职责。一般情况下对园林景观的赏析是通过“观、品、悟”来实现的,先是以视觉来进行观赏,然后通过观赏所获得的信息来对景观进行品味,这些都是一般赏析园林景观的正常理解,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要通过品味后,能够领悟和理解园林景观的更深层次的涵义。

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的有关问题

目前,我国虽然有许多设计精湛的优秀园林景观作品,但是同样的,也有许多设计欠佳的作品。具体来说,主要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忽略了主题与文化的内涵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园林外观美化程度如何已经成为了该地方文明程度的体现。当人们出门散步、逛街、旅游之时,就会看到许多新建的草坪、景观大道或者城市广场,这些虽然给城市增添了许多景点,但是也拉开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许多园林景观建设盲目追求外观和视觉刺激,认为大片草坪的绿色效果就是城市园林需要的关键,而忽视了城市广场的休闲功能,很多广场大多没有大树遮荫,游园内设置的座椅也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看到的都是昂贵的铺装、繁华的罗马柱、华美的色块等,并没有体现出具体的功能主题、担负起应有的文化职责。

(二)忽视主题和环境的融合

不同性质与功能的园林建设时不同,然而,相当一部分的园林景观忽视了主题与环境的融合统一,盲目的追求创新,忽略了场所的环境特性和功能的要求,使得园林景观所反映出的主题与文化有失水准。例如,陕西的森林公园建筑风格就缺失了自然的审美情趣,许多森林公园大理石的山门上用瓷砖镌刻出景点的名字,服务区内的酒店也为瓷砖地面、铝合金窗户,与其他城市宾馆相比并无独特之处,就连景观内的指示牌都是用现代材质制成,公共厕所、果皮箱等都无不透漏着现代化气息,人们身临其境并不会感受到山中之景。

(三)文化品位亟待提高

园林景观就如同所有的艺术品一样,需要人们的鉴赏,有些园林让人感到恬静而舒适,有些则感觉清冷而宁静,也有些会让人感到端庄而华丽,这主要是根据设计者注入景中之情不同而引起的感官和视觉差异。一些优秀的园林景观作品,大多就灌注了设计者的审美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真切感受。但是也有一些“味俗”的景观作品急需要提高其文化品位。

(四)主题的缺失

不同的园林景观的意境是不同的,但是有些园林过重的去注重文化的传播,导致主题的设计过于复杂,使得人们在观赏过程中产生了多种感觉,文化信息的混乱影响了人们的心态和感觉,导致最终放弃了对文化的理解与感知。观赏者往往这一步还在缅怀古人怀才不遇的心境,下一步就跨入了开拓进取的时代浪潮;现在还在体会着中国江南小桥流水,转眼间就是欧洲文艺复兴的繁华。这种园林景观作品使得观赏者看到的文化信息太过于凌乱,也让他们失去了探寻和挖掘该景观主题和文化的兴趣。

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的相关解决措施

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营造、文化内涵镌刻并非简单之事,其需要观赏者从“景”入“境”,然后再由“境”生“情”。具体来说,园林规划设计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针对园林主题进行景观规划

一般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大多会突出园林中的一个主题,并由此主题来对园林进行命名。对于现代园林设计,设计者需要根据城市原有基础建筑风格来决定园林设计的主题风格,并在原有建筑风格基础上进行景观设计和景观规划。在设计之前,设计者也需要对设计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并针对园林原有的建筑风格进行分析,了解本地历史和文化底蕴,并为园林设计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植物形态特点、植物生长特点等也需要纳入到分析范围以内,并通过综合分析确定该园林景观的主题思想,并由此展开景观规划工作。

(二)园林设计要融入生态保护的思想精髓

目前,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直接关系到该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能否顺开展。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有一些景观仅仅只是重视景观规划和建设,并没有认识到园林中的植物是否会对该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设计者不仅注重景观主题及文化凝练,也需要注重园林内种植的植物是否会对该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以此来保护城市所在地的生态环境。最好能够使用本地植物,避免使用引入植物,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发展,为该城市打造特有的城市景观和植物景观奠定基础。

(三)融会贯通、统筹全局

园林景观规划需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不仅把握设计总体,也要合理布局细节,在规划过程中,规划设计者需要借鉴西方表现形式,但是也要遵循我国文化底蕴,重视古今结合、洋为中用,将现代化园林融合中国特色。与此同时,设计者也需要有一颗满足社会大众审美的平常心和诚心,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园林景观作品。

结束语

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和文化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需要以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为前提,改善城市综合环境,提高人居环境。因此,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需要改善现代城市综合居住条件,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具有娱乐性和观赏性的城市园林景观,通过主题和文化的表达,体现出各国不同文化而产生的不同内涵,并且要不断的进行突破束缚,把传统的观念融入到现代的生活环境中,把园林景观真正的发挥出作用。

参考文献:

[1]廖俊华.论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J].大观周刊.2010.

主题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常规岛及电站辅助设施(BOP)设计自主化的主要目标是要通过技贸结合,以若干台大型商用核电站的建设为载体,逐步全面建立大型商用核电站常规岛和BOP的自主设计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包括建立并完善整套规程、规范及程序文件,配套合适的设计/计算手段和方法,培育建立起一支合格的设计队伍,最终能由国内工程公司或设计部门向建设单位提交合乎规程规范要求、质量要求和进度要求的整套设计文件和相关工程服务。

实现上述设计自主化的步骤是:

a)在大型商用核电站的首两台机组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外方为主,中外合作设计,完成包括设计管理、设计规范、适用的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系统的拟定、计算与优化、施工图设计技术以及各类工程文件编制在内的全面技术转让;

b)3、4号机组的大部分设计责任转移到中方,仅少量关键性技术责任仍由外方承担;

c)5、6号机组由中方承担全部设计责任。

考虑到我国核电站建设将走上系列化、标准化建设的道路,除少量改进项目之外,后4台机组的重新设计工作量将大大减少。因此,1、2号机组设计技术转让的成功与否是设计自主化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

2设计自主化的现状

2.1常规岛工程设计自主化现状

从技术角度而言,核电站常规岛与常规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岛之间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我国几个主要的电力设计院已经具备了600MW级火力发电厂的设计资格,在工程设计实践方面,也已有了相当的积累。

在核电工程方面,国内电力设计部门自主承担完成了秦山一期300MW机组常规岛设计任务,目前正开展秦山二期600MW级常规岛工程设计工作。而岭澳核电项目则在大型商业核电站常规岛设计自主化方面迈出了第一步。通过与常规岛供货商的合作,国内电力设计院具体承担了常规岛部分土建、工艺设计任务并完全承担了相应的技术责任。整个设计工作按国际标准和惯例组织进行,目前工作已接近完成。

与国际标准的工程公司(A/E公司)相比,我们至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国际合作,从技术转让中获取相应的能力,才能真正谈得上设计的自主化。

a)项目管理的能力,包括项目管理队伍的组成和工作程序的建立等;

b)适当的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以及配套的工程数据库系统,其中工程数据库系统是问题的关键;

c)接口控制能力,包括接口的预见性和确立、控制等;

d)系统的计算拟定和优化(指工艺、电气、仪控等主要系统);

e)设备采购规范书的编制能力;

f)施工、安装、调试和运行文件的编制能力;

g)国际通用的标准、规范的理解和比较。

国际标准的A/E公司与国内设计单位(CDI)能力差异比较见表1和表2。

2.2BOP设计自主化

国内设计院已基本具备了BOP设计自主化的能力。特别是在岭澳核电站项目中,国内设计院与业主的经验和能力相结合,除个别系统由于商务、系统小成套等因素导致工艺设计由外方承担外,已全面实现了包括工程管理、采购、设计(工艺设计和土建设计)等各个环节的自主化。

表1工程管理能力差异表

项目A/E公司CDI

项目经理能对工程实施全方位的控制,有职、责、权,对外代表公司对项目进行质量、工期和费用三大控制,拥有项目组内部人力调度和收入分配的权力。主要从技术协调角度组织管理项目设计,基本没有人员调配、费用控制和收入分配的权力。项目三大控制职责主要由生产处室实现,导致项目技术、工期、费用职责不清。

项目管理队伍有专责的项目经理工作班子,职能包括项目的计划,设计管理协调,商务、会计、质保、预算、采购、合同等与项目实施有关的各个方面。不健全的项目工作班子,依靠生产处室实现管理的职能。

工作程序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并按程序办事,工作人员的个人表现基本能与公司体系运作的有效性进行适度的分离。以工作经验和工作惯例为基础,工作程序不健全或不受重视,行政命令仍为主要工作手段之一。

工程数据库系统庞大适用的工程数据库系统,包括工程设计数据库、参考文档数据库等,有利于建立快速报价体系,电站优化设计和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降低工程投资。工程数据库系统正在建立和积累,但适用于国际标准的工程数据库基本是空白。

质保体系正常运作的质保体系和较强的质保意识。体系类似,运作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正常。

接口控制有丰富的接口控制经验,专门的管理程序和管理人员对接口的预见性和控制能力有待加强。

表2工程设计能力差异表

项目A/E公司CDI

标准规范对国际通行的标准规范有广泛深入的了解,并运用于工程实践。对国际通行的标准、规范的了解和使用有待加强。

系统设计

(SystemDesign)有较强的系统计算、分析、设计、选型和优化的能力,有丰富的计算机软件。有一定的系统设计和分析计算能力,但仍以经验设计和引进设计为主,应变能力不强,适用计算机软件不够。

安装设计

(设备、管道、

电缆等)有较强的设计布置、力学分析、支吊系统设计、材料和型号选择的经验和能力,有适用的参考数据库支持,具备了3D模型设计能力。有丰富的设备、管道、电缆等设计布置的经验和能力,掌握了3D模型设计能力,但缺乏适用的数据库,所采用的设计计算软件也仅适用于国内工程。

土建设计成熟的结构计算与设计。与国外设计能力大致相当,但大型动力设备基础的力学分析计算有待加强。

设备采购

规范书由专门的部门、人员和程序来完成,对各主要发电设备主、辅机供货商比较了解,所编设备采购规格书内容比较全面(包括商务、技术、材料、质保、包装、运输安装、服务等各方面内容)。无专门的采购部门,以过往工作经验为主,以编写技术规格书为主,内容相对较简单。

安装、调试、

运行文件有较强的文件编写能力。基本无经验,能力有待提高。

3工程设计模式

3.1常规岛工程设计模式

为了要实现设计自主化,必须最大限度地参与核电站的设计和管理实践活动,只有参与才能掌握,只有干才能学会,只有敢于承担风险才能取得胜利。

由于国内设计单位的资源、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性,选择一家国际著名的工程公司进行合作设计可更有效地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手段,设计技术以及信息财富,有利于国内设计单位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在选择国外合作伙伴时要注意在电站工程设计方面,国际上流行着两种不同的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中,工程公司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3.1.1美国模式

a)设备制造商仅负责设计和提供直接由其制造的产品,国内俗称主机供应商;

b)工程公司在电站的成套设计、工程管理、采购、工程服务(土建、安装、调试运行、维修)等方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并且有丰富的经验。

3.1.2欧、日模式

a)设备制造商不但能负责设计和提供直接由其制造的产品,对主厂房内的工艺系统也有较强的设计和成套能力;

b)一般不请独立的工程公司协助其进行辅助系统的成套设计;

c)其工程设计力量是属于设备制造商的一部分,所提供的工程设计总是与公司的设备紧密联系在一起,属专门化的设计。

3.1.3选择美国模式的优势

笔者认为,如创建合资的工程公司,则采取美国模式更为有利,主要因为:

a)从工程的观点看,美国模式无论是设备制造还是电站设计均十分接近我国传统的、成熟的火力发电项目建设实践,双方合作容易找到共同一致的基础。

b)美国的工程公司总是独立于设备制造之外,具有和多家厂商合作的经验,因而在电站设计方面,增强了灵活性,减少了局限性,可增强国内设计院的应变能力。

c)在主设备的招标评标过程中,唯有美国模式的工程公司才能公允地同参与竞争的各供货商进行评判。若选择了欧洲某设备货商合作,将使自己陷入“唯一性”,而失去了“灵活性”和“公允性”。

d)美国工程公司由于其在工程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积累了非常丰富和广泛灵活的经验,对提高国内设计单位的水平有利。

e)一般而言,美国公司在提供技术转让方面,持相对比较开放的态度。

3.2BOP工程设计模式

可按岭澳核电项目现有的模式,继续扩大国内设计的份额,把设计自主化推上一个新台阶。

主题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当代中国体育 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1体育文化概念的界定

1.1 文化的概念

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复杂多样而又极其广泛。正因如此,不同学科、不同的学者对文化一词的概念理解也是见仁见智,从而形成了关于文化的不同学派。从1871年开始,文化学研究流派林立,对文化的概念也做出了不同角度的解释。到19世纪后半期,随着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大发展,使文化概念具有了决定意义的发展。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这个定义,至今仍为文化学界所普遍接受。

1.2 文化的性质

文化的要素尽管具有多样性,然而文化却不是简单、孤立等诸要素杂乱无章的叠加。相反,各要素之间是相互统一整合的。文化就是诸多要素在杂乱的关系中所产生的综合统一体,这种统一性是通过共同的价值系统和行为模式表现出来的。

2体育文化的概念

体育文化是人类所创造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人类的生产活动,主要由物质资料和人类自身两种生产形式组成。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体育文化应运而生。在体育文化产生之初,人类为了对抗并征服自然,实现自己的目的,通过劳动提高活动能力,开发新的功能,主要依靠肢体动作来完成。

到了现代,由于科技的发展,人类劳动中的技术含量的提高,人类的劳动形式发生了转变,原先的体力劳动者逐渐被脑力劳动者所取代,人类对疲劳的理解产生了变化。疲劳的部位开始由肢体转向大脑,出现了身体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疲劳,导致了许多现代“文明病”的产生,人类正常的适应能力被大大地削弱。

3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长期的历史演变在世界上形成了两种传统体育文化,即东方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东方体育文化从形式上大多以休闲娱乐为主,追求对过程的体验,心理的感受,身心的愉悦,这也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最基本追求。虽然它使得中国体育无法形成像西方体育一样竞技性强、可以量化的运动特质,但它也带给了中国人对体育的独特体验。而西方体育文化是在工业生产、市场竞争的社会条件下,以城市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以竞技运动项目的竞赛为特征的一种体育文化。到了近现代,由于资本主义的扩张,殖民主义的侵略,这种体育文化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奥林匹克运动再度兴起之后,这种体育文化便具有了世界意义,成为当代世界体育文化的主体。西方体育以其独有的价值,逐渐地成为我们社会体育发展的主流。

4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向

4.1 体育文化全球化

体育文化全球化既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在体育领域内的深层反映与体现,又是文化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代表着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体育全球化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之间通过体育交流、相互借鉴、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补充,最终不断突破本民族体育文化的地域及内容限制而走向世界的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体育文化融合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以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接受与认同,标志着体育全球化时代己经形成。

4.2 市场化

体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部分,人们在体育方面的消费比重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而逐步增加,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育消费市场。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体育产业的形成提供了稳固的群众基础,整个社会对体育形成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公众的普遍参与和观赏为体育产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现代竞技体育体现出来的高水平运动技能也是创造市场的关键。没有高水平的运动技能作支撑,即使是普及率最高的足球运动也会因缺乏欣赏点而失去魅力。随着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竞技体育迎合了当代大众的娱乐口味,比赛的激烈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适合现代大众传媒的传播规律,新闻媒体的传播与炒作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

5结语

体育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作为社会现象,体育文化不是孤立的、封闭的,是相互接触、交流的。在个体、群体、民族、国家的交往过程中,不同体育文化特质必定会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因此,体育文化的综合化具有一种内在必然性。作为历史现象,体育文化不是静态的、停滞的,它必然会伴随着人类由古至今交流的足迹,不断丰富与完善,不断借鉴吸收异质体育文化的优势,抛弃自身的弊端。体育文化交流、发展的历史过程,也正是体育文化综合化的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 王岗,等.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主题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锗词:建筑;设计;问题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rom the architecture and city planning two talk about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and urban spatial relationship.

Pass ge word: building construction; Design; question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城市空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重要因素,它为居民提供各种活动的可能。这个可以说是城市空间比较科学性的定义,而本文提到的城市空间则更具体更形象,主要指城市内的建筑物、道路、绿地、广场、公共服务设施等实体以及由这些实体所构成的立体空间,也是人处在其中能真实、直观感受到的空间。

高层建筑是否与所处的城市空间融洽,其评价标准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公众的感受,简单地说,就是人处在所创造空间中的感受;所以一位建筑设计者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所创造出来的空间(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给予使用者的感受。这些是从理论上要求一位建筑设计师要考虑的因素。也是作为一名建筑师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且还可以据此评价一位建筑师的设计能力和水平及其职业道德。

1、建筑结构设计的分析

1.1水平载荷因素

任何一个建筑结构都要同时承受垂直荷载和风产生的水平荷载,并且还要具有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随着楼房层数的增多,水平荷载愈益成为结构设计中的控制因素。楼房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是与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

1.2侧移成为控制指标

与低层建筑不同,结构侧移已成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随着楼层的增加,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侧向变形迅速增大。设计高层结构时,不仅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可靠地承受风荷载作用产生的内力;还要求具有足够的抗侧刚度,使结构在水平荷载下产生的侧移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保证良好的居住和工作条件。

2、高层建筑整体设计

高层建筑定位设计:

(1)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高层建筑的定位首先应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容积率过高很难满足日照要求,阳光有着巨大辐射能量。合理的确定建筑位置与朝向,使每幢建筑能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能,如在北纬40~45o地区,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尽可能大些,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北向、东向窗尽可能小些,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线,减少热损失,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环境。

(2)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高层建筑的维护结构的主体部分,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不同于砖石结构房屋,前者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或剪力墙结构承重,因此,围护结构属于填充材料,为了减轻荷载,达到保温、隔热要求,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目前在寒冷地区常用的墙体做法有: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粘土空心砖与实心砖复合墙体;粘土实心砖或空心砖岩棉夹心复合墙体等。但存在问题较多,节能的效果仍达不到标准的要求。围护结构的材料布置分外侧和内侧,在寒冷地区的同一气候条件下,由于材料层次布置不同所取得的保温效果也不尽相同,为防止墙体内产生冷凝水,保温层设在外侧更为妥些。

(3)围护墙体。高层建筑的围护墙体不宜采用外则保温的聚苯乙烯泡沫板(舒乐板、Pc板),岩棉板等轻质保温材料。一幢建筑的寿命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材料的应用与建筑整体的寿命应同步。国外普遍推广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用于高层建筑围护结构保温,由于混凝土空心砌块保温效果好,又具有一定强度,避免了轻质复合材料墙体的一些弊端。

3、高层建筑的主体设计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的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今国外和国内的许多高层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通透的、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缓解人口处各种矛盾冲突;并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这种入口后退架开的处理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深刻。

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虽然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并要体现人的尺度,因为裙房部分跟公众视觉接触较密切,对街道空间感影响也较大。而高层建筑的最上部分屋顶对整个建筑形象起到强化个性的作用,虽然它较少影响到生态环境,但对塑造建筑的标志性、丰富城市天际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建筑的基座、楼身等因素加以塑造。

4、广场的建筑设计

高层建筑由于其体量巨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压迫感,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有的建筑大师甚至直接设计成下沉式的广场,这种下沉式的广场往往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就空间形式而言它是一种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间。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5、规划设计

5.1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高层建筑的密集虽然对于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甚至是一些史料不及的污染和危害,比如一些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造成以前未出现过的光污染;还有就是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这些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

5.2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地段,这些地段的暂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高层建筑将大大增加这些街道的交通压力,分布在这些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要尽量控制其层数和高度,同时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加大其通行能力。

5.3 高层建筑尺度有序

高层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近人尺度等等,在某一尺度设计中要遵守尺度的统一性,不能把几种尺度混淆使用,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物与城市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及与人之间保持良好的有机统一。

5.4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

超高层建筑往往以其象征性和代表性而存在,实际上这类建筑既不经济又不合理,一些己建成的超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收益并不乐观,可以说仅仅是体现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

6、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