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实训总结

金融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实训总结

金融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模拟银行;金融专业;实习

一、模拟银行实训平台的概述

实训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们来说首先是对整个金融体系的框架进行熟悉,在此框架下能有一个实质的目标去实现,了解和认识这个规则后,通过角色扮演,能更感兴趣的投入其中,在自己的岗位中发挥功能和作用。

社会需要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要求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提高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增加就业竞争力。对院校来说,也是有利于专业品牌课程的建立。首先要把职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建立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构建需要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力量支持,制定专业技能标准,建造专业能力开发服务团队,配合着拥有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教育课程和讲座。

学年实习是建立在学生通过两年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让所学知识得以运用,增加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提供给学生一个在校内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实践机会,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就业取向对岗位进行自主选择,通过实习前的培训,对于实习单位的基本概况有一个初步认识,了解其业务的相关环节,能更好的融入一个严谨高效的工作环境。

二、模拟银行实训平台的必要性

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仍不够完善。虽然近年来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但是能突出金融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层面切入进行研究的个案还比较少。总结现有的国内和国外成功的一些关于实践教学的案例和经验,形成应用型本科院校突出金融特色的实践教学改革体系刻不容缓。

我们都知道企业选择所需岗位人员时,首先在初步筛选中需要对面试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评判,其次要求面试者拥有专业操作技能。在现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校内的模拟银行实训教学模式的出现,无疑使在校大学生提前体验业务操作流程,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能有优势在大批竞争者中能够脱颖而出,争取到就业机会。

教育工作中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有所脱节,教师的讲课内容不能贴合实际,比较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教师在讲台上一直讲,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就更没有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只能暂时短时间的记忆表面的一些理论,只有把理论的东西掌握牢靠,在真正参与工作时能有基础,才能更好的适应和融入工作中。

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多是去往银行,但是银行不可能提供给足够那么多人同时实习的环境,而且银行内部有很多机密文件,为了做好保密工作也不可能让实习的人进入核心职务,以往的学校联系的银行实 习,一家银行安排很多人,银行没有培训场地,也没有精力对实习的同学进行专门指导。学生只能在不影响银行正常办公的情况下,听和观看,不能进行实地的动手操作,长达两周的实习也就大多流于形式。

模拟银行致力于打造与银行真实环境相似度极高的供大批学生实习的环境。配套的软硬件设施,良好的网络环境,运用专门的老师培训,并对实习过程中进行跟踪式指导,让学生们能更好的体会岗位业务职责。这样学校做到了最大程度的专注于培养银行需要的人才。

三、推进模拟银行发展的建议

模拟银行要求把课堂内外和校园内外相结合,形成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实践教学体系。打造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需要我们把实践教学落实到实处,提高软硬件设施配备,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做到与先进单位制度体系和业务管理模式相对应,对于实习过程中的指导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形成实践教学制度体系,制定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编写配套教材,通过网上实践教学平台,搭建学生提前了解,过程中答疑,实习后总结研究的新途径。

(一)配备专业教师指导队伍

对于模拟银行实习前制定规则,过程中的答疑解惑,实习后能总结改进的教师队伍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这批老师应该有新理念新思想,鼓励老师把课程教学与实验操作实践相结合。通过专业化系统培训,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要给学生随时解答疑问,对于结题上交材料要进行审批,过程中总结失误。所以教师需要拥有专业能力,有总体意识规划,对于模拟银行实训要有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

(二)打造现代化高仿真实训基地

加强与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联系,时刻关注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机构多元化经营趋势,以达到建立现代化高仿真银行的模拟环境。相似的银行办公条件,有序的岗位职责安排,还搭配着

购进的一些专业银行操作软件运用到实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于现代化辅助工具的熟悉和熟练运用。

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便捷性,搭建网上教育平台。学生模拟实习前可以通过网上教育平台进行预习,了解实习内容的总体框架,对一些概念模糊的问题可以进行搜索自主寻求答案。

(三)学生多角色尝试,指导老师给予就业指导

模拟银行实训基地,不仅仅有银行,还配备着包括与银行打交道的企业,有进行监管的机构,还有会计师事务所及涉及货物出口的海关机关单位。面向的专业也不仅仅是金融学专业,还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学、会计等专业。当然在选择之前,指导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框架性、系统性培训,让学生能真正了解一个职务所应尽的权利和义务,认真对待,慎重选择。在选择好自己适合的工作后,过程中还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有序的角色互换,角色互换后,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进行就业指导,帮学生找到真正适合的岗位。

(四)形成系统性实验教学体系

确定实验项目,制定实验大纲,填充实验具体内容,配套实验教材,开设实验课程,开展实结大会,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提供给学生一个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法,挖掘集体能量的平台。指导老师也要对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进行指导,完善实验教学制度的制定,创造出适合学生,能发挥教学效果形成一定的实验教学规模,形成系统、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林伟君,校内模拟银行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2]林伟君,模拟银行实验室的构建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金融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等代数;应用技能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080-02

一、“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紧迫性

《高等代数》是数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很多后续课程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地位不言而喻。学生进入大学数学专业的学习,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生必须尽快转变思想,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认知;这门课程作为后期课程的先修课程,将为后续课程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必须牢固掌握,作用相当重要。而独立学院《高等代数》的开设大多是照搬其他成熟高等院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由于其生源的特殊性,与一般的本科院校是有一定差距的,其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教学质量必将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行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为了培养具有实践经验、专业技能的实用新型应用人才,理工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决定开展以数学专业高等代数为依托的教学改革,我系自09级开始进行专业应用技能实训,目前已经取得一定得实效。学生的专业技能大幅提升,就业率显著增加。实训的目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期主要是以高等代数课程为例),联系实际,进行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金融领域初步涉入的了解及深化。

三、独立学院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经验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人才培养方案,数学专业首先从研究方向上分为:数学教育与金融数学两个方向,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知识面,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经济学方法,对金融问题、数学数据进行专业的分析和处理,解决生活及经济领域的相关实践问题,具备在企业、金融相关部门工作的高级别应用型人才,或具备在教育部门从事数学教育、管理的合格师资。因此,对于数学教学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学习和讲解,同时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力地开展实训教学。

数学专业实训教学围绕人才培养的专业目标而开展,以高等代数课程为依托进行专业应用技能实训培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根据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良好的数学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业务过硬、适应能力好的数学金融类高级复合型人才,进行专业的受训。

与一般本科院校的不同之处,独立学院数学专业以培养数学兼金融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然是分为两个方向:数学基础和金融技能,数学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以应用严谨的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生活和经济学中的问题。在数学教学实训过程中,必须注意其他能力的培养,如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运用能力等,它们都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所需要的“一般能力”。金融技能主要是指对数学经济学知识的应用的专业技能,例如具备宏观经济基本判断能力、掌握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技术、数据处理和财务等方面的技能。

四、以高等代数课程为依托的应用技能实训教学改革的思路及内容

1.改革过去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教学,制定高规格的实训教学计划。为了改变原有实训计划,我们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为宗旨,广泛开展社会调研调查,走到企业、教育职能部门及学校中去,听取用人单位对于一线人才的需求,聘请专业人士作为顾问,制定实训方案。学生一定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技能和创新思维模式为导向、以高等代数课程为依托进行实训教学计划的制定,既要突出人才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更要将文化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在其中。理论联系实际不是一句空话,一定要真正做到,高等代数作为基础课程,如何将其有效地和相关的金融及经济学应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于数学课程实用性的理解,意义重大。

2.改革过去以知识继承为主的人才培养观念,制定可持续应用型人才培养观念。独立学院过去的老路都是参照母校的教学方式方法,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从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应用,这是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也是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崭新的人才观,制定可持续人才培养观念,真正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人才是被视为现代管理中的第一资源,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本着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来培养和制定实训计划,在学习和工作中,发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寻找每一个学生的一技之长,有针对性地培养可持续应用型人才。

3.改革实训教学模式,建立新型实训教学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将实践实训能力放在一个重要的位子上。以高等代数课程为例,我们在教学中将教师作为主体,老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灌输知识的后果是,学生渐渐对课程失去了兴趣,更何谈应用。在新型的实训教学模式中,必须启发学生、科学引导学生,教学过程以案例式教学、模拟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为主,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导向,开拓思维,创新应用,学生真正掌握了探索式学习方法,化被动为主动,自己积极寻找高等代数课程与其他课程、经济金融类应用的关联,真正思考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4.应用技能实训改革的具体方式和内容。经过多年的探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训教学模式,笔者在此进行总结,以供其他各专业参考。以下为具体的方式和内容,通过不少于两个月的实践,数学教育实训或金融在岗实训,形成如下的数学专业应用技能实训论文(设计)。提交的实训论文应为两个月实践的全部内容,根据往届学生形成的论文一般至少在100页以上。

(1)课件制作。完成至少包含3章初高中课程或高等代数的电子课件制作,任选一门,选定具体的三章内容制作ppt课件,要求文字、图形、公式、声音都能完美地组合在一起。

(2)数学建模。首先自行拟定题目,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数学问题,概括地讲,就是将高等代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分析、求解,它是数学作为基础科学、基础工具的体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形成最终的建模论文,必须符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格式,要具体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相应的程序放在附件之中。

(3)初高中数学课程调查。首先所选择的内容必须是建立在高等代数课程相关的内容上,完成1份关于陕西省或西安市某学校的调查报告,对该校的数学课程,以高等代数为例,进行详细的探索性调查研究,要求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不得胡乱编造,问卷须在附件中。

(4)高等代数课程教案。数学类课程教案,就高等代数具体的一堂课形成最终的讲稿、教案(毕业设计),按照一般教案的具体书写结构:①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②教学重点与难点;③教学内容与注意点;④教学方式;⑤教学课时;⑥作业布置等。

(5)金融顶岗实训报告。完成1份关于陕西省或西安市某银行、金融机构或公司的金融调查报告,对该公司的管理运行进行详细的观察,实训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方式、时间、体会等。

实训论文的完成必须是在指导老师的实时监督下进行,每周至少与实训学校、教育机构或公司取得联系,询问实训进展。理工系数学专业目前已经建成三个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也可以去学校联系的实训基地进行统一的实训安排,统一监管。

理工系数学专业一直在努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实训效果,最近正在筹划在校内建立仿真教学环境,模仿公司或者学校的环境,让学生实际接触到学校的实际运作模式,收集其他优秀学校老师的教案、讲稿,供学生实践学习。或者让学生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例如模拟公司对外交流窗口,真正接触业务,建立实时角色扮演,这样就能够真正适应和熟悉公司的各项业务,符合独立学院学生“基础性”、“应用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吕学典.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1):220-225.

[2]曾华源.社会工作实习教学原理及实务[M].台北: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2012.

[3]张新民.面向知识经济的高等职业教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4]庄瓦金.三十年来中国《高等代数》教材(教学)之管见[J].数学教育学报,2009,(03).

[5]周伟光,郭广泉.对高师高等代数课程改革的初步探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06).

[6]侯维民.从数学方法论看高等代数与中学数学的多种联系[J].数学教育学报,2003,(03).

[7]张奠宙,王昆扬.面向21世纪“高师教学改革计划”数学课题组结题会议纪要[J].数学教育学报,2001,(03).

[8]钱道翠.谈谈代数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教育学报.1996(02).

金融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财经专业;实训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24.82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付乐(1977-),女,江西九江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远程教育。

一、在远程教育背景下,财经专业实训体系构建的背景

(一)在远程教育背景下,师生角色的转变

在远程教育背景下,财经专业实训活动中教师将逐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从单纯的课堂听讲,转变到主动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问题、挖掘并提炼资源、角色扮演、身份体验、判断趋势上来,因此,在远程教育背景下,财经专业实训活动使学生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教师的角色也从原来的“一手包办”的家长身份,转变成实训活动中设计、开发实训项目、引导思考和评价成果,从而使整个实训的实施过程对学生起到引导和评价的作用。在远程教育背景下,财经专业实训体系构建应该彰显学生是认知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

(二)在远程教育背景下,学习模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学习个体,只需要埋头苦干,既使被动地接受知识往往也能获得不错的学习成绩,而在财经专业实训活动中,除了部分作业可以由一个人独立完成,很大一部分的作业是需要靠团队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自主探索能力是同等重要的。在以往的课堂学习中,教师传递给学生的知识量和信息量是有限的,在远程教育背景下,为了完成一个预先设计好的任务,需要大量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又大部分来源于课堂教学之外,所以原来的学习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学习任务。

(三)在远程教育背景下,教学目标的转变

在远程教育背景下,财经专业实训活动将以全新的教学目标来考核教师和学生,即实训在考核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引领,项目模块的设计与开发能力的同时,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消化,以及将专业知识活学活用的实践能力、团队的合作沟通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随机应变能力都将通过实训活动的实施一一得以体现。在这种新的教学目标下,学生的学习将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而是既要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兼备实践能力和应对能力,不仅如此,通过参加财经专业实训活动,学生查找、分析、选择和使用信息资源的技能将不断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了良好的信息素养。而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以课本为基础,主要讲授专业理论知识,考核形式呆板,教学目标单一,从而使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在远程教育背景下,教学体系的转变

在远程教育背景下,财经专业实训体系将着重偏向业务处理能力。为了更好地加以说明,在远程教育背景下,新的财经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笔者设计了金融专业实训体系简图。而在传统教学体系中,金融专业的体系大致涵盖以下几门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贸易、保险学、金融市场、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等等。通过新旧两种教学体系的比较,新的教学体系内容多,范围广,多数侧重于实务的处理能力与水平。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构建财经专业实训体系是应对新的教学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在远程教育背景下,财经专业实训体系模块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模块的完整性

财经专业知识丰富,同一个专业往往涉及到多个研究方向,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按不同的特征形成若干个实训模块,每个实训模块都必须设置既相互独立又能前后呼应的实训项目。通过完成这些独立的实训项目,学生能将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点逐步进行消化。如金融专业仅商业银行这一栏目就有储蓄业务模拟实训、结算业务模拟实训、信贷业务模拟实训、个人金融业务模拟实训、电子银行业务模拟实训等,这些模拟实训在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银行业务处理技能。同样的,金融专业其他业务,如保险业务、证券业务、国际金融业务和央行业务其他栏目也应设置涵盖整个专业体系的模拟实训板块,使整个实训模拟板块具有高度的完整性,学生通过模拟实训的训练,不仅对整个专业的理论知识具有了一个通观全局的把握,同时,对具体业务处理能够驾轻就熟。

(二)模块的一体性

财经专业每个专业方向都有各自独立的教学体系,每个教学体系在内容上具有连续性。在设计实训体系时,要根据具体的业务流程设计各个实训模块之间的先后关系,从而使每个实训模块之间是一个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过程,不仅如此,在每个实训模拟板块结束时设置一个小综合模块,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一个总结和归纳,增强实训模拟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如金融专业的实训模块设计中,银行业务、保险业务、证券业务、国际金融业务和央行业务这五大一级模块下,分别设置相对独立的二级实训模块,每个二级模块的考核内容和功能要具有一体性,业务处理模块要保持连贯性。

(三)模块的专业性和综合性

实训体系的设计要着眼于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专业技能。在设置实训模块时应注重实训项目的开发与遴选,争取与实际业务环境一致,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达到实训应有的效果。在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考核的高效性

财经专业实训体系的考核要全面,同时要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实训体系要明确一个相对稳定的规范标准,确立考核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在远程教育背景下,财经专业实训体系模块构建设想

财经专业改革和探索的目标一直致力于培养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实战能力,且经验丰富的财经专业技术人才。实训过程是一个系统地将理论知识积累不断地转化为实践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远程教育背景下,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在设计财经专业实训体系时,要结合远程教育的特点,以培养一线岗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和出发点,展现具体明确的业务流程和动态环境。以下仅以金融专业为例,设计了四段式金融专业实训体系流程图。在该实训体系中我们将按照学习体系的层次递进性分别设计好四个一级模块,分别是:课内教学实训模块、课后软件实训模块、课后仿真实训模块、课后实战实训模块。以下笔者将依次对上述四大模块进行解析。

(一)课内教学实训模块

在该级实训模块下,我们将按照金融专业不同的研究方向设置五大二级实训模块。它们分别是:银行实务、保险实务、证券实务、中央银行实务、国际金融实务。该级模块的实施建立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相关课程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任课教师应对实训项目进行遴选或设计,重点体现该课程的一些主要技能,使学生学会运用基础专业知识处理一些简单业务问题,在培养专业意识的同时逐步培养职业精神。任课教师也可以根据现实需要,依据不同的方向,设置各种个性化的三级小模块。

(二)课后软件实训模块

该阶段主要借助各种实训软件,设计开发和鉴别甄选一个良好的实训软件,是完成该模块教学功能的关键所在。在该级实训模块中,我们依然是根据财经专业的不同研究方向来进行模块设置与学习。以金融专业货币银行方向为例,我们设置了三大二级模块,分别是资产业务实训、负债业务实训、中间业务实训。同时,我们根据银行的业务类型,在二级模块下设置了三级模块,他们分别是:贷款业务实训、投资业务实训、定活期存款业务实训、结算业务实训、信用证业务实训、信托业务实训、租赁业务实训、业务实训。通过该模块的训练,学生基本上能对整个课程内容有一个熟练把握与合理应用,对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融会贯通,已经初步具备了专项业务处理能力。

(三)课后仿真实训模块

该模块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衔接知识与技能,学习与运用,使学生更好地与实践岗位对接。该模块可以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各主要门户网站的技术优势,由学生自主完成。如现在很多财经网站上都根据财经专业设置了高仿真的模拟训练。学生只需要注册一个用户名,就可以轻松的完成实训。如金融专业证券投资方向的很多学生都纷纷在证券之星网上注册,即可拥有一个证券账号,证券行情完全和股票实时行情一致,在游戏中运用专业知识,推动对所学知识的整合、理解和应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后实战实训模块

该模块是整个实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上岗实训。在这个阶段学生将在任课教师与企业人士的双重指导下处理各项业务,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操守、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与提高。为了完成该实训模块,学校的配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联盟等等。上述四大模块从递进层次上来说,第一大模块即课内教学实训模块属于基础实训层次,第二大模块即课后软件实训模块属于专业实训模块,第三、第四模块即课后仿真实训模块和课后实战实训模块属于综合实训模块,它们四大模块无论是从实训内容,还是实训难度、实训功能上来说都是一个逐层递进的关系。远程教育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现财经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理论知识丰富,业务处理能力扎实、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富有团队协作能力与不断创新的工作激情与能力,适应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合理、高效的财经专业实训体系,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将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实训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将大大地有助于远程教育背景下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亚兰等.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经验[J].时代教育,2012(1).

[2]李富.国际贸易专业“四进式”实训教学体系设计与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3]曾炜.国际商务课程实训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2009(5).

金融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营销 实践教学模式 课程开发

[作者简介]周叶芹(1964- ),女,浙江嵊州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统计和职业教育;任俊俏(1977- ),女,浙江东阳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学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金融、投资和高职课程改革。(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156-03

一、问题的提出:新形势下高职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缺陷

近几年来,政府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政策导向为我国的高职教育开启了新的篇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更是为高职教育应该怎么办指明了方向,实践教学环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职业教育专家的积极推动下,全国上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实践导向型”课程开发理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广和运行,并且在很多工科类的专业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对于商科类特别是营销专业来说,其实施效果却不是非常明显。目前,我国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普遍面临着以下问题:(1)基于“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实践教学呈现技能下移现象。由于没有一种能较为成功地体现高职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所以,高职营销实训与中职营销实践教学模式有着雷同的现象,这直接造成了高职营销的实践教学普遍呈现技能下移倾向。(2)基于能力分解训练的能力总和难以形成营销综合能力。相对于工科专业的技能形成来说,营销岗位职业能力更多地表现为智能性、模糊性和多变性的特点,所以经过营销能力各环节模块训练的学生往往难以形成其营销综合能力,即营销技能获取很难通过能力分解训练的综合来完成。(3)现有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难以形成营销岗位胜任力。实践证明,从根本上影响个人营销绩效不是传统的学术能力和知识技能,营销职业胜任力形成有其一定的特殊性,相对于专业知识来说,工作态度、社交能力、生活方式、外在形象等非专业知识因素对营销胜任力的形成往往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营销专业技能的形成必须以营销实战为背景,以真实的营销职场为舞台,以真实的营销事件为道具。而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有效的营销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的高职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本研究以高职营销类专业职业能力形成特点分析为基础,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征,把“实践导向建构模式”应用于金融产品营销实践教学,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从课程内容整合、课程开发运作(包括实践平台开发和实践载体选择)、课程开发团队和课程开发评价等四方面展开,以金融产品营销专业为实践载体来具体阐述。

营销专业的建构模式实践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首先,利用建构主义的相关原理对实践课程的展开顺序以及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实施进行重新整合;其次,通过选择学生受益面较大的行业以及操作性较强的产品为实践对象,引入企业运作模式,从而为学生建立一个真实的职业场景;第三,构建教师、师傅以及校友多层面的教学团队,鼓励教师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最后,通过建立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环节考核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以保证建构模式的有效实施。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用任务进行驱动,建立以行动体系为框架的现代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中建构知识,达到有效训练学生营销胜任力的目标。

三、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的高职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以高职金融营销专业为例

(一)整合课程内容,开发综合实践课程,构建科学、有效的金融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以金融营销专业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能胜任的职业岗位、岗位所必备的素质能力分析以及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为依据整合课程,构建金融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组织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开发“金融产品营销岗位实训”综合实训课程。

专业建设项目组在不断总结金融营销专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构建科学、完善的金融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构建以金融营销职业能力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通过构建“两层一贯穿”的课程结构体系来实现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连续性和完整性。两层是指实践性课程教学分为实习以及实训两个层面,针对职业知识课和职业能力课采用不同的实践形式;一贯穿是指通过从大一到大三分五个学期开设金融产品营销岗位实践课程,使专业技能培训模块不断线。

其中,职业知识课教学通过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中突出实践性以及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突出实践性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职业技能课教学通过课程知识内容与技能培养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相互融合以及金融产品营销岗位实训课程的设置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理实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把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

2.利用建构主义原理开发“全程导入式整合性”实践教学课程――金融产品营销岗位实训。为进一步提升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项目组结合金融营销职业能力形成的特点以及高职学生的认知特征,专门开发了“金融产品营销岗位实训”课程(如图所示)。该课程以有效训练学生的金融营销以及营销管理能力为主线,利用建构主义原理对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展开顺序及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实施进行重新整合,贯穿大一到大三始终,体现了综合性实训的特征。

(二)建立课程运作平台

校企共建金融服务公司,为学生构建营销实战职场,以营销实战为背景,以真实的营销职场为舞台,以真实的营销事件为道具,形成校内外一体化的实习、实训、就业基地。

金融服务公司作为金融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在各岗位实训模块教学中引入合作企业的金融产品,和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经营环境,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实战训练。同时,在校外与合作企业共建学生顶岗实习平台,通过阶段性的工学交替以及第五学期校外顶岗实习,最终实现校外、校内实训基地的有效融合。

(三)开发课程实践载体

根据任务中心模式,从大一开始选择操作性较强的金融产品为实践对象,引入企业运作模式,通过金融产品营销岗位实训课程以及毕业综合实践课程的介入,借助于学生展业实践和合作企业不定期的产品培训以及职业技能培训平台,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营销事件。以金融产品知识理解、客户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以及开展金融营销业务等三大典型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结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智力特征,将其转化为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并通过教学项目来组织实施,实现了课程学习性任务与岗位工作任务、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有效对接。

(四)设计课程评价体系

创新课程考核体系,建立准员工制的考核制度,保证营销实践教学质量。根据不同金融企业岗位特点以及校内外课程特征,建立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环节考核形式、绩效考核形式以及合作企业的准员工制考核形式等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根据高职教学特点,金融营销专业采用以学期为单元,对学生进行学期考核和年度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其中职业知识课实践性考核分布在各课程中,通过大型作业、调查、讨论等形式,根据相关成绩进行考核并计入该课成绩总分;职业核心能力课则根据营销专业“技能培训计划”、金融产品营销岗位实训课程的总体要求以及各职业岗位模块的特征,制定出学生每一岗位模块应达到的专业技能标准,学期末按照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考核。

“金融产品营销岗位实训”课程作为金融专业营销胜任力形成的关键课程,直接引入企业考核制度,制定校内与校外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标准,实现学生知识考核和业绩考核的有机结合。同时根据各岗位实践模块的教学特点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

1.校内各岗位实践课程模块考核一般采用各岗位实践模块知识考核和展业业绩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商业银行个人客户经理岗位实训和保险客户经理岗位实训课程在进行必要的金融产品知识考核外侧重于业绩考核以及学生实训的过程考核,根据考核要求,所有学生一学期必须完成一定量的客户拜访和销售业绩才能达到合格的标准;证券与期货经纪岗位实训课程在完成必要的业绩任务后采用课证合一的考核方法;汽车金融则重点考核学生对流程的掌握。

在这样的考核体系下,学生要拿到该课程各模块的合格成绩,除了必须对相关产品知识、营销知识等理论知识有所掌握,还必须考核其客户信息收集、整理、拜访以及签单等过程,同时,把上述过程量化成考核指标。经过一学期信用卡销售岗位实训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沟通能力、对专业的认同度、学生的吃苦耐劳能力、学生对产品的熟悉程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作为金融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实践性教学中融入相关的考证内容,并要求学生考取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校外顶岗实习采用模块考核与成绩评定办法。校外综合实训模块采用学生顶岗实习的模式,该课程成绩的考核原则上以所在公司对学生的考核为主要依据,考虑到学生顶岗实习也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课程实习要求完成的实训报告和实习体会是课程合格的必备条件。即校外综合实训总成绩=岗位考核(60%)+实训报告的质量(30%)+课程配合情况(10%)。

(五)构建课程开发团队

构建教师、师傅以及校友多层面的教学团队,通过系统性的实践辅导把学生“扶上马再送一程”。

结合新时期高职学生的认知特征和营销能力形成特点,把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的辅导和培养从大三延到大一,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在校生下延到毕业生。由企业专家师傅与学院专业教师共建实习、试用、就业三位一体“校企结合”教学团队。

新构建的教学团队由三个层次所组成。第一层次,专业负责人(专业主任)领导下的校内专业教师团队:各模块金融产品营销岗位实训课程校内指导老师;第二层次,校外企业指导教师团队:校外各模块对口就业接受单位顶岗实习指导老师;第三层次,学生及校友团队:由在校学生担任的各模块工作室业务负责人管理公司与业务,各模块就业单位则由能胜任助理教师岗位的校友所组成。

校内各岗位实训模块的部分师资直接来源于合作企业,由校内专任教师执教的岗位实训模块则普遍采用合作企业专家协同的形式来开展教学(如聘请合作企业培训师对金融产品知识和营销技能的穿插培训等等)。校外顶岗实习模块的教学团队分别由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共同组成,并通过组建“校企合作”管理中心进行有效管理。其中校内指导教师通过借助于“金融产品营销岗位实训――校外顶岗实习”课程以及“毕业综合实践”课程采用定时、定点到企业现场指导、电话指导、在线指导以及视频互动等方式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帮助学生顺利转入试用,校外指导教师则重点进行现场指导。

(六)开发“课程综合实践”综合实践课程,强化训练学生的营销思维能力,突出高职与中职的区别

重视高职与中职的差异化培养,强化营销思维能力的训练。根据高职营销专业学生的认知特征,开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采用分层推进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全程导入式综合思维能力训练分为:(1)职业岗位调查:要求按照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完成专业职业岗位调查并形成规范的调查报告;通过第一模块教学来完成。(2)营销技能大赛:要求学生完成简单金融产品营销策划方案。(3)毕业综合实践――企业营销策划方案:通过校外顶岗规范性指导,训练学生市场调研能力、分析策划能力;通过毕业综合实践顶岗企业营销策划方案设计教学项目的组织与实施,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结束语

高职营销专业建设的难点和重点是实践教学环节,如何有效训练学生的营销胜任力、如何区别于中职营销专业的培养定位解决营销技能下移的现象是高职营销人才培养的关键,项目组成员以金融营销专业为实践载体,以金融行业营销岗位的需求为导向,以胜任金融营销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智力特征,按照金融营销职业能力形成路径,采用全程导入、全程渐进的方式,由易到难、由仿真到实战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营销胜任力,并在做事中学会做人,探索出了一条“通过整合性的实训课程设置培养高职营销类专业营销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企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研究分卷(上,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金融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摘要:针对目前我院金融保险专业建设的现状,结合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要求,分析了我系该专业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存在问题,认为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教学改革方面存在欠缺,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对科研的不重视导致科研力量薄弱。针对问题提出要重点从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及其内容,改革考试方法,建设第二课堂等方面完善新的专业体系建设。

关键词:金融保险;实训基地;培养模式

金融保险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金融、保险、理财、证券等方面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解决金融实务问题,并能够从事银行信贷管理、公司和个人理财、证券投资、银行风险管理、保险业务等工作;能够在保险公司、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金融、保险、财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在具体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中,结合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层次特点,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保险理论基础和实务应用能力、金融基本理论和交易技巧,并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技能操作与应用能力。要求毕业生考取英语、计算机、保险人等相关资格证书;掌握保险知识现代金融知识和金融业务操作技能,具备风险意识;具有敬业精神和行业所需的综合素质;了解国家有关经济、保险、金融方面的政策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人文素养,能熟练处理业务。鉴于此,笔者认为应针对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金融保险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一、金融保险专业建设概况

金融保险专业自开设以来,学校对该专业建设与改革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该专业的办学条件得到良好发展,专业优势明显,特别是在基础管理、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方面形成了一定优势。

(一)形成较为系统的课程建设体系,并取得一批成果

我系金融保险专业教学坚持“适应发展、积极探索、适时改革、不断进取”的原则,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建设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突出实际效果。主要措施有:在教学研究上狠抓基础环节,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坚持每周都搞,每个人都搞,并形成阶段性经验积极进行推广。重视理论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坚持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聘请校外专家参与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革新方案,把课程建设的与时具进性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目前在金融保险专业中,遴选7门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即《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社会保险》、《人寿保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概论》。经过几年的努力,金融保险专业在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简易网络课程、试题库、习题集建设方面取得了扎实有效的进展,同时在每学期的学生评教活动中,保险、证券、经济法、金融方面的专职教师都得到学生高度认可与好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实现了师资力量提升

近两年通过对外引进,补充了师资新力量,这些年轻老师通过努力,在教学一线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此外,在已有师资基础上深挖现有潜力,采取灵活的方式对教师实施能力提升和结构优化,建立与校外专家的定期讨论和研讨制度,不断完善教学中的技能与技巧。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深造,目前金融保险专业的专职教师中已有5名教师考上了研究生或研究生已毕业,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和学历水平。

(三)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专业教学成果丰硕

几年以来我系金融保险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这一成果得益于长期不懈地重视教学工作和学生能力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每一位老师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技能培训教学、实践观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措施,积极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鼓励并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和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老师在同一学期、不同学期间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以提高彼此的教学水平与技巧。通过这些努力和付出,培养的学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04级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55人,考取保险人资格证书的比率为98.1%,就业率达到100%。05级金融保险专业学生考取保险人资格证书的比率为100%,06级保险人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达到93.8%。此外,部分学生参与全国股票大赛,取得二等奖。本专业还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科研规划,鼓励教师“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近年来,共取得省市级科研成果3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核心论文7篇。获院级奖励证书15件,市级奖励证书3件。

(四)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努力,金融保险专业与大唐联合保险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机会。每一届学生都可以根据开设专业的具体进展情况,分不同阶段在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具体内容由实训基地人员进行统一安排。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以便于在随后的学习中弥补不足。在三年培养中,注重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合作能力,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学生实训实践中,与实训基地人员共同打造学生成长的平台。

二、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保险专业建设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欠缺

受制于实训基地的支持不足(实训基地太少)以及教师观念、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因素,目前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真正推行和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的同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难以形成有别于其他同类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

(二)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高职教育是面向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走产学结合之路,专业建设也必须强化校企合作。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专业尚未真正形成校企互赢的合作机制。虽然建立了实习基地,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很多同学反映实习时间太短,无法掌握更多的业务流程。

(三)对科研的不重视导致科研力量薄弱

由于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在评职称中对是否承担或参与过科研项目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导致很多老师不重视科研项目,只重视发表学术论文,同时限于学校层次与激励不足问题,致使专门研究、专题研究比较少,老师们缺少内在动力,科研队伍难以发展壮大。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基本状况与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金融保险专业的发展,使之更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笔者建议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教学体系。

(一)完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专业特点以及社会对金融保险人才的规格要求,在突出基本能力、岗位能力、应变能力等各种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和应用。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多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并拓宽实习实训领域和增加时间,让学生接受系统理论知识后,能够有充足的机会得到锻炼,而不仅仅单纯追求一种形式。在目前已有模式上探索新的有效方案,突出实践部分,注重实用性,与实践单位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依据需要随时调整培养方法和培养措施,使之具有针对性,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二)改革课程体系及其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针对职业岗位特点实施教学计划,注重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构建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个性发展需要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不同需要,制定多个人才培养方案和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办法。重点从基本素质、专业技能、专题讲座三方面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老师讲授中,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将一些不需用的课程内容加以削减;同时向学生传授道德、礼仪、安全、健康、法律等基本素质和修养的有关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针对我系职专层次的学生加强专业技能基本平台建设,包括主干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训、实习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聘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为加深或拓展专业方向为目标的专题讲座,开拓学生视野。

(三)改革考试方法,建立创新的评价体系

从改革考试制度入手,继续完善对学生学习效果检验的评价体系。我们可以尝试如下做法:一是文化课抽查考核必须掌握的内容,专业课强化实践考试;二是取消单纯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改为考试与综合测评、多元评价、多证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三是实行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践,半工半读;鼓励学生选修其它专业课程,掌握多门技能,参加技能实践。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应能够充分调动各类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根据自己个性特长,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

(四)建设第二课堂,培养学生适应能力

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各项资格培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将学生活动与核心课程、潜在课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整体课程体系。发动骨干学生力量,组建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以传帮带形式培养学生自适应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扩充实习实训平台

积极发挥老师、学校和毕业生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建立有效的实践基地,如证券、金融基地,给学生提供多种技能的操作与应用平台。采购支持相关技能训练的应用软件,建立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平台。

(六)重视科研,推行有效激励机制

鼓励老师在授课之余从事科研项目的研究,建立报酬机制,出台评聘结合办法,深入发掘和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奖励优秀成果。

参考文献:

[1]LagendijkA.CornfordJ.Regionalinstitutionsandknowledgetrackingnewformsofregionaldevelopmentpolicy[J].Geoforum,2000.

[2]Leeuwis,municationforInnovationinAgricultureandRuralResourceManagement.BuildingontheTraditionalofAgriculturalExtensionOxford:BlackwellScience.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