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连开两个处苞过程

连开两个处苞过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连开两个处苞过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连开两个处苞过程范文第1篇

事实上,植物也有保卫自己的措施。只不过由于不能跑动,它们多半采用防御的办法。

“长矛”自卫法

这里的长矛指的是植物身上的硬刺。身上长硬刺的植物不少,我们身边就有一些。

如果你仔细观看皂荚树(豆科皂荚属乔木)的茎干,会发现很多又长又硬、且有分枝的光刺。万一不小心碰上这些刺,会让人皮破血流。正因为如此,多数动物才不敢爬到树上去。由此可知,皂荚的刺有防止动物侵害的作用,特别是在幼树时期。

靠硬刺自卫的植物还有许多,如刺槐(又称洋槐)的刺由托叶变态而来,刺不长,却很硬。我们常见的石榴,枝上也有硬刺。

带刺植物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大概要算仙人掌了。这些多刺植物,有的种类刺很硬,有的种类刺小而多且密。仙人掌生长在沙漠地带,茎干中多含水分,如果外面不长刺,就会被动物啃食,它的叶子变态成刺,用以自卫,也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一举两得。

枸骨这种灌木的叶子特别硬,其边缘的锯齿顶端延伸为硬刺,动物不敢侵犯。有趣的是,枸骨茎的中下部叶子多有硬刺,上部的叶反而没什么刺了。这是因为下部叶子的硬刺足以保卫自己不被动物侵犯,上部的叶就不必长刺了。植物的适应性真是奇妙!

不仅植物的茎叶上会长有刺,一些植物的果实上也有刺。

我们在北方山区常会见到名为“刺梨”的灌木,属虎耳草科。它的枝上布满硬刺,浆果小圆球形,径达1.5厘米,熟时黄绿色,可食用,含丰富的维生素C。其果实外生有硬的长刺,一般动物不敢啃食。果实成熟后,种子会自然脱落繁殖。

植物通过长刺的办法保护果实的另一突出例子是板栗。板栗是种坚果,成熟时果皮坚硬,多数动物啃不动。但未成熟时,板栗的果皮较软,外面包有很厚的总苞。总苞外表全是硬刺。多数动物都不敢吃。待到果实成熟后,总苞会裂开,使得栗子露出来,甚至落地。

如果你去茄子种植地看看,茄子果实形成时,下面有花萼托包着。花萼外有硬刺,明显是为了保护茄实的。茄科植物中有好多种,均有硬刺,都是为了保护其浆果的。

这些刺对于保护植物自身不被食草动物啃吃是大有效力的。

毛也可怕

有些植物身上不长硬刺,而是长毛。这些毛分布在植物的茎上和叶子上。它也是防御动物侵害的手段之一。

毛有很多种,有的硬如针刺,效用同前面提到的硬刺;有的毛虽不硬,但密集成层,可抵抗病菌及小昆虫的侵害,如杨树的叶子上就有密绒毛,可以防菌害和虫害;还有的毛硬而脆,原来是有内腔的,就像毛虫一样,里面还有毒液。

这种毒液虽不如毛虫毒液之毒,也不容小视。如果不小心碰到了皮肤,’这些毛的尖端就会断裂,将其中的毒汁刺入皮肉内,让你红肿痛痒不止,十分讨厌。因此,不少动物都不敢接近它。

荨麻科草本植物中即有不少种类生有这种毛。这些毛生长的位置不同,有的生于茎上,有的生于叶柄上,还有的长在叶片上。

荨麻科植物中有种蝎子草,非常有名,也是通过长着毛防御外敌的。

蝎子草,顾名思义,毒如蝎子。一旦你被它的毛(学名螯毛,意即其毛螯人如蝎子)刺到了,就如被蝎子尾巴蜇了一样难受。这种草在北京就有不少,郊区近山地的沟边湿地或路边就可见到。它的叶子很大,毛也十分明显,凑近细看可以见到毛里面的水泡。

荨麻科中有刺毛的不仅仅是蝎子草,还有些种类的毛虽短而细,看着毫不出奇,如果不小心触到了同样能使皮肤发痒红肿。

盔甲防御术

有的植物身上既没长刺,也没有毛,它们同样有办法御敌。

其中一些植物采用茎叶外层细胞木质化的方法加强自身的抵抗能力。这就如同给自己穿上了一件厚厚的盔甲,可以起到很好的防御效果。艾叶草即如是。它的表皮细胞角质增厚,并分泌蜡质,可以防虫蛀。

还有的植物叶片周围边缘较硬,能防止昆虫从边缘开始咬食。

有些植物的浆果最容易被动物所食,但其种子的果皮或内果皮极坚硬,比如核果的内果皮就是最好的防御工事。核果中的桃是最突出的例子。硬硬的桃核多数动物都啃不动。除了桃以外,杏、李、梅、樱桃等皆如是。

用黏液当武器

不少植物的体内多黏液,黏液可以粘住昆虫,使其动弹不得,从而免除危险。

北京平原地区常见的莶草,属菊科,高可达五六十厘米或更高。在茎上开花的地方,多有黏液。用手一摸,即被黏住了。靠分泌的黏液,昆虫不敢靠近,花朵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石竹科的瞿麦是种草本植物,野生于高海拔地区,在北京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区就能见到。它的叶对生,在茎顶开多朵花。茎高达40厘米以上。在瞿麦茎的中下部,你伸手摸摸,会感觉很黏手。这是它保护自己的花朵、防御昆虫的办法。因为昆虫向上爬时,到了这段有黏液的地段,就会被黏住。茎顶的花朵却安然无恙,不会因害虫影响其正常结实繁殖。

瞿麦的红色花朵非常漂亮,每个花瓣细裂成许多条状裂片,很有特色,是夏日盛开的野生草花之一。

除了陆地上的植物外,水中也有可以分泌黏液的植物。在我国江浙一带的水域中有一种水生植物,名叫莼菜,其叶圆盘形,是一种著名蔬菜,食之爽滑入口。它的茎叶之所以特别滑爽,是因为茎叶上有黏液的缘故。在茎叶幼嫩时,黏液分泌得尤其多。它可以借此防止被水中动物侵害。

有用的结晶体和树脂

有些植物,如芋头、薯蓣(山药)、羊蹄、秋海棠等的叶柄中含有一种硬质结晶体,有专门防御蜗牛等动物食害危险的作用。

尽管植物有很多手段保护自己,但还是避免不了受伤。此时,一些植物会想办法保护自己的伤口。例如裸子植物中的松树、冷杉、云杉等,在树皮破损时,会有树脂溢出,并很快凝固,堵在伤口上。这样一来,害虫就不易从伤口处进入体内为害了。与此相同,漆树树皮如果破损,也会流出漆脂封住伤口,其防虫意义同松脂。

“护城河”的功效

有些草本植物非常有趣,比如川续断科的续断,茎高达l米以上,较粗,单叶对生,奇怪的是俩对生叶的叶柄基都扩大一些,在茎节处相接,形成一个凹处。下雨时,凹处积水。此外,它的腺毛也能分泌液体入内。

此种结构初看令人不解,但从自卫角度看,就很容易理

解了。

在续断的花期,喜食花朵的害虫会沿茎而上,意图享用美食,当爬到两叶柄连接处时,害虫就会碰到凹处的水,犹如走到了一道护城河边,被其挡住了去路。如果有些害虫想方设法顺利地爬过这第一道护城河,上面还有另外一对叶形成的第二道护城河。如此这般,层层设防,茎上的花朵最终可以顺利结实繁殖。

气味退敌

一些植物靠散发臭气退敌。这种臭味未必有毒,但奇臭无比,使动物不敢接近。例如茜草科的鸡矢藤,为藤本植物,它的叶子闻起来有如鸡粪臭,故而得名鸡矢藤。还有马鞭草科的海州常山,为灌木,不论叶、花均有恶臭,很远就可以闻到。不过,这些植物的气味闻起来虽不佳,植株却很少发生虫害。

世界上最著名的臭味植物为巨魔芋,属天南星科,号称有世上最大的花序。高过1米。花序外有一佛焰苞,花序肉穗状,位于佛焰苞中央。开花不久就臭不可闻,使得害虫不能近身,但会有逐臭的苍蝇来访,为之传粉。

芸香科的芸香,为多年生木质草本植物。高约1米,全株多腺体,有极强的刺激性气味,人近之都受不了。此草气味有防身功效。唇形科植物多有气味,例如药用鼠尾草和百里香等,气味浓郁,很少被昆虫采食。

神秘的乳汁

有一部分植物体内含有乳汁,其中一些植物的乳汁内有毒,可以用于防虫。

其中著名的要算大戟科大戟属的毒汁大戟。该植物产于欧洲,生于草场,乳汁有剧毒,一切食草动物都不敢食用。奇怪的是,有一种名叫大戟蝶的蝴蝶,其幼虫专靠毒汁大戟的乳汁作养料,食用后毫无异状。这恐怕是生物进化上的特殊关系了。大戟属有近2000种草本植物,皆有乳汁。

我们都知道夹竹桃有毒。这是因为夹竹桃的乳汁中有多种强心甙,能使人因心脏麻痹而死。

巧妙的伪装

有些动物为防止自己被天敌吃掉,会伪装成植物的样子。比如木叶虫会模拟叶子的形状,枯枝虫可以模拟树枝的形态,堪称绝妙。

不仅动物会模仿植物,一些植物为保护自己不被动物吃掉,也可以通过伪装的办法蒙混过关。最著名的例子是产于非洲南部荒漠地带的圆石草,又称石头花或生石花,属于番杏科。它生于荒地砾石滩上,和小石头混在一起,外形看着就像个小圆石头,和真正的石头没什么两样。动物走过时,以为只是块石头而不加理睬。实际上它却是植物。石头花肉质,对生的两叶拼起来如同一个圆顶平面的石头,颜色也与石头无异。一到开花时,在两个子叶中间开出漂亮的黄色花朵。其伪装本领堪称一绝。

喜马拉雅地区有一种天南星,属于天南星科,花序直立,花序连同外面的佛焰苞活像眼镜蛇的头,使得动物敬而远之。

聘请保镖

一些植物没法保护自己,就出奇招,请保镖护卫。它们付给保镖的酬劳是提供食宿,保镖所做的是为其抗敌。

南美热带森林中,植物很多,蚂蚁种类也不少。其中有种蚁栖树,属荨麻科,外形很像蓖麻,茎上有节,叶有炳,叶片掌状裂。茎于近节处有孔,茎内中空。一种被称为益蚁的蚂蚁专门生活在这种树上,此树因而被叫作蚁栖树。

益蚁居住在蚁栖树的茎干中,从茎上的小孔出入。此树在叶柄基部附近生有一丛毛。毛从中生出许多小的白色颗粒状物质。此物质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益蚁就以此物为食。这些物质被益蚁搬走后,原地又会生出新的,可以源源不断供益蚁食用。

从表面上看,是益蚁占了蚁栖树的便宜。其实不然。

蚁栖树有个天敌,也是蚂蚁,专门爱吃蚁栖树的叶子。如不想办法防御,树叶就会被其吃光,无法正常生存。有了益蚁后,当害蚁来袭时,益蚁就会群起而攻之,将其赶走,从而保证了树木的健康成长。这真是绝妙的合作关系。

连开两个处苞过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玉米螟;防治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玉米钻心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是世界性大害虫,为害寄主种类多达150种以上,其中玉米为害最重。每年可造成产量损失5~15%。

1、玉米螟的形态

成虫黄褐色,雄蛾体长10~13毫米,翅展20~30毫米,体背黄褐色,腹末较瘦尖,触角丝状,灰褐色,前翅黄褐色,有两条褐色波状横纹,两纹之间有两条黄褐色短纹,后翅灰褐色;雌蛾形态与雄蛾相似,色较浅,前翅鲜黄,线纹浅褐色,后翅淡黄褐色,腹部较肥胖。

卵扁平椭圆形,数粒至数十粒组成卵块,呈鱼鳞状排列,初为乳白色,渐变为黄白色,孵化前卵的一部分为黑褐色(为幼虫头部,称黑头期)。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左右,圆筒形,头黑褐色,背部颜色有浅褐、深褐、灰黄等多种,中、后胸背面各有毛瘤4个,腹部1~8节背面有两排毛瘤前后各两个。

蛹 长15~18毫米,黄褐色,长纺锤形,尾端有刺毛5~8根。

2、生活习性:以幼虫在玉米秆和玉米芯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杂草茎秆中越冬。由于各种越冬场所的温度和湿度差别较大,影响了越冬幼虫的化蛹羽化,致使发生期极不整齐。同时也由于玉米螟在不同的寄主上为害,而这些寄主的营养价值也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不整齐,因而出现世代重叠现象。

成虫通常在夜间羽化,羽化后第二天即能交尾产卵,成虫白昼潜伏,夜出活动。产卵部位大都在玉米叶片前面造成中脉处。幼虫孵化后,最初仍聚集在原处,咬食卵壳。1小时后爬行分散,一部分吐丝下垂,随风飘至邻株为害。从一卵块孵出的幼虫,就以这种方式分散到许多植株上,造成受害植株较集中的现象

3、发生原因

3.1 气候条件 玉米螟对湿度非常敏感,湿度对玉米螟的影响最大,相对湿度时大,产卵量也随着增大,当空气湿度为80%时产卵量达到高峰。气候环境越干燥越不利于卵的孵化及幼虫成活,温差大于12℃时非常不利玉米螟发生发育。

3.2 越冬寄主秸秆和穗轴的残存量以及茎秆含有的越冬虫量与越冬基数的大小有关系密切。越冬基数越大,春季幼虫成活率越高,第1生为害越严重。

3.3 天敌玉米螟可被许多天敌捕食和寄生。如赤眼蜂对玉米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赤眼蜂数量大、寄生率高时,第3代玉米螟发生就不会严重;若赤眼蜂发生偏晚,则往往不能控制第3代玉米螟的大发生。

3.4 玉米品种的抗螟性不同玉米品种有不同的抗螟性,这与品种中含有的抗螟素多少有关。同一品系生育后期抗螟能力降低。一般说来,硬粒型品种较马齿型品种抗螟性强。

4、玉米螟的危害

玉米螟在玉米的各个生育时期都可以危害玉米植株的地上部分,取食叶片、果穗、雄穗。玉米心叶期,新孵化的幼虫生活在叶鞘内,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雌穗发育受阻,造成减产,蛀孔处易倒折。穗期蛀食雌穗、嫩粒、穗轴,影响籽粒灌浆,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品质下降,对玉米生产威胁很大。

4.1 心叶期

玉米螟初孵幼虫在心叶内取食嫩叶,玉米心叶出现花叶和排粪孔。当被害叶展开后,在叶上形成不规则的半透明薄膜状排孔,被害严重的叶片支离破碎不能展开,雄穗不能正常抽出。

4.2 孕穗期

心叶的幼虫都集中到上部,为害幼嫩穗苞内未抽出的玉米雄穗。玉米雄穗抽出后,大部分幼虫开始蛀入雄穗柄和雌穗以上的茎秆,造成雄穗及上部茎秆折断。

4.3 抽丝灌浆期

幼虫主要集中在花丝内为害,雌穗被害状为咬断花丝。一部分大龄虫则蛀入雌穗轴内及雌穗着生节及其附近茎节,危害玉米子粒,使玉米子粒破损变霉;破坏茎秆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严重影响雌穗发育和籽粒灌浆,这也是影响玉米产量最严重的时期。

玉米心叶末期和抽丝期是防治玉米螟的适宜期。心叶末期一般可用手捏法和数叶片法确定。用手捏到雄穗但还看不到雄穗、玉米还差2~3片叶抽雄时,即为心叶末期。穗期防治以抽丝达60%时,防治效果最好。

5、玉米螟的防治

5.1 农业防治

通过秋翻进行机械灭茬、合理轮作,降低越冬虫源,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植株抗性。

5.2 生物防治

玉米螟的天敌种类有很多,赤眼蜂是玉米螟卵的主要寄生性天敌,田间的自然寄生率平均在10%以上,但达不到控制玉米螟危害的目的,必须人工向田间释放赤眼蜂,增加田间赤眼蜂的种群数量,达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通过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卡,使赤眼蜂对玉米螟卵的寄生率达75%以上,才能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为害。应用赤眼蜂防螟技术的关键是做好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的调查,化蛹率是蜂卵相遇的关键依据,就是说赤眼蜂羽化出来,要有玉米螟卵。要达到预期效果要连片释放,最好是一个村或整个乡镇。

5.3 物理防治

利用玉米螟成虫的趋光性,在玉米心叶期采用黑光灯田间诱杀玉米螟成虫,可有效降低危害率。

连开两个处苞过程范文第3篇

高山药用花卉以其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对其生物学特性、分布范围、药用价值、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也相继开展。文章概括了3种典型药用花卉(雪莲、龙胆、绿绒蒿)植物学特征、种属特征、药理作用及其分布特点,结合高山花卉的特殊生长环境,进而对其前景进行展望,探讨了其潜在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高山药用花卉 雪莲 龙胆 绿绒蒿

所谓高山,就自然地理概念而言,是指我国第一级阶梯地区,平均海拔在4 500 m以上。这一地区的现代地表形态是冰冻作用占优势,垂直气候带明显。按一般学者的看法,高山花卉就是生长在这些地区的野生花卉植物[1]。高山花卉因地理和气候的原因,具有3种典型的特点:①大多植株矮小;②茎粗、叶厚、根系发达、植株富含糖和蛋白质;③花色美丽。高山花卉由于受强紫外辐射和低温的影响,含有大量的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色彩缤纷艳丽[2]。

高山花卉色泽艳丽,五彩缤纷,是自然界自身发展的阶段性产物,也是人类可直接利用的物质财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高山植物通常是指那些分布在海拔3 000 m以上的植物。高山花卉中有许多珍奇花卉,它们大多分布在人迹罕至的高寒山区而鲜为人知,著名的雪莲、绿绒蒿、马先蒿、杜鹃、报春和龙胆中的大部分种类就是高山花卉的典型代表。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山花卉资源十分丰富,仅云南西北部高山就汇集了五千多种高山植物。高山花卉形态万千,花色五彩缤纷,春秋时节,当各种高山花卉竞相绽放之时,高山地区犹如一个天然大花园,美不胜收,使人流连忘返。 高山花卉是高山或高原上分布高度在海拔2 500 m以上的花卉,中国西藏、云南、四川、青海、新疆等省、区多有分布。这些植物适应高山或高原上的严寒、大风和强辐射,多为草本和矮小灌木,生命力强、生活期短。其花型、花色各异,艳丽多姿。

中国是多山的国家,高原占国土面积的26%。独特的高山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高山植物,其中有观赏价值不下3 000种,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

1 雪莲

雪莲Saussurea involu - crata Kar et Kir ex maxim,又名血荷花、大拇花、是菊科凤毛菊属植物,分绵头雪莲S.ianiceps Hand.Mazz,大苞雪莲S.involucrata Kir et Kar,水母雪莲S.medusa Maxim,三指雪莲Saussurea tridactyla Sch.-Bip.ex Hook.f.),槲叶雪莲Saussurea quercifolia W.W.Smith 5种等[3]。仅分布于原苏联、蒙古及我国新疆、青海、甘肃一带,一般生长在海拔2 400~4 100 m的高山冰渍石及高山草甸悬崖峭壁上,是一种典型的高山植物和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名贵中药材[4]。雪莲是一种高寒植物,常年生长在我国的新疆天山3 500 m雪线以上的石缝中。它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海拔以上的雪线上常年积雪和刮风,裸露的岩石缝中只有贫瘠的土壤和积雪融化的雪水,再加上高山上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和极大的昼夜温差,致使它的生长周期非常缓慢。因此,它的生物合成过程尤其重要;雪莲中的多糖含量丰富;对紫外线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雪莲花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多糖素苷、黄酮类、酚类化合物、挥发油、生物碱类和蛋白类。全草入药,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血、杀菌、抑菌、分解毒素、抗炎症、强筋壮骨等作用。主要用于消肿止血、降血糖及治疗低血压、肿瘤、癌症、艾滋病、感冒、眩晕、风寒多痰咳嗽、肝病面色无华、体力疲乏、阳痿、妇女宫寒腹痛、闭经等症。所以,雪莲是一种珍贵的观赏兼药用植物。

1.1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生于3 000 m以上的高山,株高16~30 cm。茎粗壮,颈部有纤维状残叶基。叶近革质,密集丛生,阔倒披针形或矩圆形,无柄,边缘有锯齿。头状花序,十余个聚生茎顶呈球形。有莲座状总苞片,被白色长毛。花紫色,花期夏季,果期9~10月[2]。

1.2 生长环境是唯一能在雪线上生长的大型草本植物。喜生于高山峻岩、砾碱沙质潮湿处。雪莲从种子萌发到抽苔、开花需6~8年时间,最后一年六月到八月间开花。特殊的生长环境使其天然而稀有,并造就其独特神奇的药理作用。新疆雪莲分布于新疆境内的天山山脉、阿勒泰山山脉和昆仑山脉,生长在高寒山区,一般在海拔3 000 m左右的雪线上。能够在海拔3 000 m左右、常年积雪不化、气候严寒的雪峰生长的新疆雪莲,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其防晒系数高达22SDE,远高于15SDE的国内超强度紫外线辐射[5]。尖苞雪莲Saussurea polycolea Hand.-Mazz.var.acutisquama 生长于3 200~4 900 m的河滩、山坡草地、高寒草甸,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6]。

1.3 生物来源和分布雪莲属菊科(Compositae)凤毛菊属(Saussurea DC.)两个亚属-雪莲亚属Subgen.Amphilaena(Stschege) Lipsch 和雪兔子亚属Subgen.Eriocoryne(DC.) Hook.f.。雪莲亚属约二十余种,雪兔子亚属约23种,2个变种[7]。常被用作生药的雪莲有12种和1个变种,分别是新疆雪莲S.involucrata Kar.et Kir(新疆、青海、甘肃)、雪兔子S.gossypiphora D.Don (西藏)、三指雪兔子S.tridactyla Sch..Bip.ex.Hook.f. (西藏)、丛株雪兔子S. S.tridactyla Sch..Bip (西藏)、绵头雪莲S.lanices.Hand Mazz(四川、云南、西藏)、毛头雪莲S.eriocophata. Franch.(云南)、水母雪莲S.medusa.Maxim(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藏)、槲叶雪莲Saussurea quercifolia W.W.Smith(四川、云南)、鼠曲雪莲S.qnaphalovides.(Royle) Ostanf(新疆、四川、西藏)、苞叶雪莲S.obovallata. C.DC(四川、云南、西藏)、星状雪兔子S.stella.Maxim (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藏)、小果雪兔子S.simpsoniana Lipsc(新疆)、红雪兔子S.leucoma Did (云南),其中,三指雪兔子是丛株雪兔子的变种[8]。

1.4 化学成分研究目前,药用化学成分研究较多的有雪兔子、绵头雪莲、新疆雪莲、水母雪莲、星状雪兔子和丛株雪兔子等6种[9]。其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生物碱、内酯、植物甾醇、内脂、萜类、木质素、多糖及挥发油等多种成分,并富含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而且含量较高。雪莲中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是酮及黄酮苷类化合物,现在已经鉴定出的有14种[10]。

1.4.1 黄酮类雪莲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为黄酮类和黄酮苷类化合物,主要含有芹菜素、山柰素、金合欢素、木犀素、槲皮素、日本椴苷等。从新疆雪莲中分离得到芹菜素5,6二甲氧基黄酮、芹菜素6甲氧基黄酮、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1]。从水母雪莲中提取得到5,6,7α氢4,4,7α三甲基2(4H)苯并呋喃酮、2,3二苯基环丙烯酮[12]。此外,还有木犀草素7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苷、洋芹素7OαL鼠李糖(1-2)βD葡萄吡喃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洋芹素及木犀草素等[13,14]。

1.4.2 倍半萜内酯及内酯苷类从新疆雪莲和雪兔子分离鉴定出一些大分子的萜类化合物:3αOH,11β,13二氢去氢广木香内酯-8βD葡萄糖苷、大苞雪莲碱(倍半萜内酯生物碱)、雪莲内酯(倍半萜内酯)[15]。具有较好止血作用的紫丁香苷、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16]。

1.4.3 甾体和生物碱类雪莲中的甾体成分有豆甾烷醇、β谷甾醇、豆甾7烯3醇、麦角甾烷3,24二醇等[15]。生物碱主要有秋水仙碱、大苞雪莲碱(β-辅氨酸取代的二氢去氢广木香内酯)[11]。

1.4.4 糖类及其他化合物雪莲中具有药理活性的糖类主要是多糖,如天山雪莲花多糖、云南雪莲花多糖、水母雪莲多糖等,还可分离得到葡萄糖、果糖和蔗糖[17]。此外,从三指雪莲、绵头雪莲和丛株雪兔子中分离出东茛菪素、伞形花内酯等香豆精类化合物;对羟基苯乙酮、大黄素甲醚、二十三烷、三十一烷、对羟基苯甲酸、吲哚醋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胡萝卜苷等化合物[18,19]。

1.5 药理作用雪莲是高山地区的民间药用植物,在民间使用已久,民间多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妇女小腹冷痛、闭经、胎衣不下、麻痹不透、肺寒咳嗽、阳痿、高山不适应症等症的治疗。近年来,雪莲作为民族药在抗炎镇痛、抗早孕、抗衰老及抑制癌细胞增生方面的作用成为专家学者们的研究热点。药理作用主要有:①抗风湿镇痛作用;②对心血管作用 雪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如芹菜素)可以缓解、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③对平滑肌作用;④抗肿瘤作用;⑤抗菌消炎作用;⑥对妇科疾病的作用;⑦消除自由基及抗疲劳作用;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⑨抑制染色体损伤[20]。

2 龙胆

龙胆属(Gentiana) 龙胆为世界高山名花,也是中国三大名花之一。龙胆属与报春花属(Primula),杜鹃花属(Rho.dodendron)通称为“三大名花”,并在高山“五花草甸”的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云南名花之一。龙胆是一种名贵花卉,曾有古诗赞曰:“不卧龙宫卧山林,一样青光若照人,可爱峰恋三俏妹,陵游开处振金铃”。全球约500种,云南西北横断山区产50种以上,英国引种中国龙胆14种。龙胆属植物花色艳丽,色彩丰富,有紫、白、蓝、黄白等多种颜色,适宜作为花坛、花境或者盆花,用根茎或种子繁殖。多生于高山、亚高山草甸、沼泽草甸、山坡及疏林下。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有七叶龙胆G.arethusae Burk.var.delicatula Marq.,大花龙胆G.szechenyi Kanitz,蓝玉簪龙胆G.veitchiorum Hems1.,华丽龙胆G.sino-ornata BaH.f.sinoornata,天蓝龙G.caelestis(Marq.)H.Smith,阿墩子龙胆G.atuntsiensis W.W.Smith、高山龙胆G.ampla H.Smith等[21]。

2.1 植物形态特征龙胆属Gentiana L.植物为一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很多种类生在在终年积雪地带,在短短的化雪期间开花结实。为了适应高山严酷地气候,龙胆花体型大都矮小,稀为小灌木状。茎直立或斜升。单叶,稀为复叶,对生,少有互生或轮生,全缘,基部合生,筒状抱茎或为一横线所连结;通常无柄、无托叶。花序一般为聚伞花序或复聚伞花序,花冠浅裂,稀深裂,其漏斗状花朵往往比茎长好几倍。花冠裂片间具褶。花色有深红、紫红至玫瑰红、白、浅灰、黄、绿等色,多数种类是鲜蓝色。腺体小,轮生于子房基部[22]。

2.2 种类与分布龙胆(又名陵游),系龙胆科龙胆属植物的统称。该属植物全球共400多种,广布温带各地,我国有247种,云南有130多种。全省各地都有,但其多数种类分布于海拔2 000~4 800 m的高山地带,尤以滇西北最为集中。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北美洲及南半球的安第斯山脉,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几内亚及新西兰也分布着龙胆属植物,而澳大利亚仅存有一二种。我国龙胆属植物资源较为丰富,约247种[23],占全种的60% 以上,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岳地区及东北地区。2000版《中国药典》收载龙胆品种为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三花龙胆Gentiana triflora Pal1.或坚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其中条叶龙胆又称东北龙胆,龙胆又名为粗糙龙胆。此外尚有红花龙胆Gantiana rhodandtha,管花龙胆G.siphonantha,小龙胆G.puligera,新疆龙胆G.kaufmanniana,天山龙胆G.tianshanica,乌奴龙胆G.urnula,双色龙胆G.veitchionum,高山龙胆G.algida,头花龙胆G.cephalantha[24] ,建德龙胆G.manshuricavar.Jiandeensis J.P.Luo at Z.C.Lout),亚木龙胆G.suffrutes cans J.P.LUO et Z.C.Lou,德钦龙胆G.atUntsiensis W .W .Sm . [25],提宗龙胆Gentianatizuensis Franch.[26]及秦岭龙胆Gentiana apiata N.E.Br.等[27]。引种栽培的种类有大花龙胆G.szechenyi Kanitz,华丽龙胆G.sino-ornata Balf.f.,天蓝龙胆G.caelestis (Marq.)H.Smith,阿墩子龙胆G.atuntsiensis W.W.Smith等[28]。部分重要的国产种类有:(1)无尾龙胆 G.ecaudata,特产于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2)长梗龙胆G.waltonii,特产于西藏东南部至南部;(3)大花龙胆 G.szechenyii。特产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青海南部和甘肃西南部;(4)七叶龙胆G.arethusae var.delicatula,特产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5)滇西龙胆G.georgei,特产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至北部、青海南部和甘肃西南部;(6)管花秦艽G.s onantha,特产于四川西北部、青海、甘肃和宁夏西南部; (7) 岷县龙胆G.purdomii,特产于四川西部、青海南部和甘肃;(8)假鳞叶龙胆G.pseudosquarrosa,特产于西藏东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和青海玉树地区; (9) 丝萼龙胆 G.filisepala,特产于四川西部;(10)红花龙胆G.rhodantha,特产于云南、四川、贵州、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广西;(11)钻叶龙胆G.haynaldii。特产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青海玉树地区及湖北西部;(12)云雾龙胆G.nubigena,产于青海、甘肃、西藏和四川西部。克什米尔地区、尼泊尔、锡金和不丹也有;(13)高山龙胆G.algida ,产于新疆、吉林(长白山),俄罗斯、日本也有;(14)蓝玉簪龙胆G.veitchiorum,产于西藏、云南西北部、四川、青海和甘肃,不丹也有; (15) 中亚秦艽G.kaufmanniana,产于新疆北部,俄罗斯(阿尔泰)和中亚也有;(16)卵萼龙胆G.bryoides,产于西藏东南部至南部,尼泊尔、锡金和不丹也有[29]。

2.3 化学成分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从龙胆中分离得到了多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如龙胆碱、龙胆次碱、龙胆胺、龙胆黄碱、6β反式异龙胆卢庭、6α一顺式欧龙胆碱、秦艽胆碱。龙胆的药用成分主要集中在根及根茎部,其化学成分有龙胆苦苷(gentiopicrin),当药苦苷(swertiamarin)、当药苷(sweroside)、苦龙胆酯苷(amarogentin)、四乙酰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tetraacetate)、三叶龙胆苷(trifloro-side)、龙胆三糖(gentianose)、龙胆黄碱(gentiofla-vine)和龙胆碱(gentianidine)[23]。从个别龙胆属植物根中分别得到龙胆二糖、β一谷甾醇、齐墩果酸、龙胆糖、皂苷、香豆精、挥发油、果胶、鞣质等,且许多成分间常可互相转化,如苦苷类成分之间在体内可互相生物转化:当药苦苷失水生成龙胆苦苷,龙胆黄碱转化为龙胆次碱,龙胆黄碱或当药苦苷经氨水处理可得到多种生物碱[30]。

2.4 药理作用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作为药用植物已有悠久的历史。龙胆在《神农本草经》中作为中品收载,具有泻肝胆火、清热燥湿的功效,用于骨寒热、湿热黄疸、寒湿脚气、咽喉痛、目赤、口苦、湿痒等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具有保肝、利胆、健胃、降压、抗炎、抗过敏、抗病原体、增强免疫功能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等多种药理活性[31]。龙胆苦苷是中药龙胆的主要有效成分,它的具体药理作用可以归纳为:①对肝脏的保护作用;②对消化系统的作用;③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④抗炎作用;⑥对甲状腺功能的作用;⑦利尿作用;⑧降压作用[32]。

3 绿绒蒿

3.1 植物形态特征绿绒蒿系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肥厚而延长成萝卜状。株高7~150 cm不等。种类不同,花型各异。姿态亦殊。有的自基部莲座状的叶丛中抽出花梃。一丛数梃,每梃独挺1朵,有的茎上着花。1茎数花,成一总状圆锥花序。花瓣有多达10瓣成重瓣类型,花色有蓝、紫蓝、白、黄等色。不少种类,其植体具柔长的绒毛,因而获得了“绿绒蒿”这个雅号。绿绒蒿是著名的高山花卉,也是云南名花之一。

3.2 种类与分布绿绒蒿是罂粟科(Papaveraceae) 绿绒蒿属(Meconopsis)植物的泛称。绿绒蒿属(Meconopsis) 全世界45种,以中国西南部及喜马拉雅山脉为分布中心,中国产38种,滇西北产14种以上,如丽江绿绒蒿M.forrestii Prain,总状绿绒蒿M.horridula Hook f et Thoms var.racemosa(Maxim.)prain.,滇西绿绒蒿(M.impedita Prain),全缘叶绿绒蒿M.integrifolia(Maxim)Franch.,轮叶绿绒蒿u etM.integrifolia var.uni-flora C.Y.W H.Chuang,长叶绿绒蒿M.1ancifolia(Franch.)Franeh.]等。其中全缘叶绿绒蒿、总状绿绒蒿花大,色彩艳丽。绿绒蒿属植物多分布在海拔3 000 ~5 500 m的高山草甸、灌丛或流石滩上,用根茎或种子繁殖。国外曾引种过五脉绿绒蒿(M.quintap inervia)、棠叶山绿绒蒿(M.zoardii)等多种绿绒蒿植物[21]。

3.3 药用价值绿绒蒿不仅花色艳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有的种类还可入药。如全缘绿绒蒿(丽江又名 “黄芙蓉”,藏语名“埃贝赛保” )产于云南西北部(碧江、丽江以北)及东北部(巧家)、四川西部、西北部。西藏东南部、青海东南部也有分布。它生于海拔2 700~5 100 m的草坡或林下。它全株均可入药,有清热止咳功效。叶可治胃中反酸,花可退热催吐,消炎,治跌打骨折。尼泊尔绿绒蒿,又名“山莴笋”,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总状绿绒蒿,纳西族、藏族称其为“ 红毛洋参”、雪参 ,又名鸡脚参,藏医用其全草消炎、止骨痛,治头伤、骨折,是著名的藏药之一。丽江地区用根入药 治气虚下陷、浮肿、脱肛、久痢、哮喘等症,有补中益气的作用。五脉绿绒蒿,又名毛叶兔耳风,藏名欧摆完保,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青海、甘肃南部,西藏等地,生于高山山坡草地或多石砾处。6~8月采其花、果实或全草,除去毛刺,洗净晒干作药,具清热、镇咳、平喘作用。主治肺炎,咳嗽、妇女白带,痛经。藏医则用其治肝炎、肺炎、胆囊炎、肺结核、胃溃疡等症。绿绒蒿花或果配麻黄根、天仙子煎汤服,可治哮喘。若配火把果根、香蒿、火绒草煎汤服,可治肠炎及久泻。若配莨菪叶煎汤,可治胆绞痛。

4 小结与展望

高山花卉是在特殊自然环境下形成的特殊植物类型。除高原城市外,在未经过风土驯化以 前,实生苗很难在低海拔城市引种成功。国外多年引种经验表明, 高山花卉在海拔1 500~2 000 m地区用种子繁殖是会成功的,但在海拔1 000 m以下繁殖比较困难。能否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让高山花卉适应低海拔城市环境,是园艺科技工作者的一种追求,但愿这种梦想会实现。

我国的高山花卉是国际上育种和开发高山花卉品种的重要种质资源,它的美丽色彩对世界园林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高山花卉由于强烈的光照和较大的温差,使植物体内积累了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并富含糖和蛋白质,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药物宝库。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高山花卉的潜在价值,如果迅猛发展的生物技术对高山花卉进行深度研究,如引种驯化、遗传改良、栽培生产及加工利用技术等。那么高山花卉给人类带来的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其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赵清盛.高山上的花仙子-四川高山花卉揽胜[J].中国花卉盆景,2000,11:10.

[2]包满珠.花卉学,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410,415.

[3]程超寰,杜汉阳.本草药名汇考,第1版[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2:584.

[4]陈阿城,李勃.新疆雪莲的药效学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25(2):60.

[5]晁威.雪莲花及其药理作用[J].食品与药品,2005,7(4):68.

[6]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植物志,第3卷[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451.

[7]北京医学院基础部药理组.雪莲的初步药理研究[J].北京医学院学报,1976,1:43.

[8]陈发菊,杨映根,赵德修,等.我国雪莲植物的种类、生境分布及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1999,16(5):561.

[9]贾忠建,李瑜,杜 枚,等.新疆雪莲化学成分研究(I)[J].高等化学学报,1983,4(5):581.

[10]赵莉,王晓玲.新疆雪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9(4):424.

[11]张琦,伍红,张 蛾,等.五种药用雪莲花种总黄酮及微量元素的测定和比较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1997,12(3):145.

[12]李咏华,葛发欢,苏薇薇.水母雪莲花研究进展[J].中药材,27(4):297.

[13]贾忠建,费厚满,李 瑜,等.水母雪莲黄酮甙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20(4):128.

[14]贾忠建,李瑜,杜枚.大苞雪莲挥发油成分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22(3):100.

[15]王慧春,徐文华.藏药雪莲花的研究进展[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4):7.

[16]余建华,郑尚珍,沈序维.雪兔子中甾体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1,16(6):356.

[17]袁晓凡,赵 兵,王玉春.雪莲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4,35(12):1424.

[18]任玉琳,杨峻山.西藏雪莲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Ⅰ)[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11):736.

[19]任玉琳,杨峻山.西藏雪莲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Ⅲ)[J].中国药学杂志,2001,36(11):732.

[20]庄丽,李卫红,孟丽红.新疆雪莲资源的利用、研发与保护[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2):195.

[21]杜有新,杨涛,李成才,等.云南高山花卉种质资源调查[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5):80.

[22]王国良,赵永艳,闫小红.龙胆属植物的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J].江苏林业科技,2004,31(6):45.

[23]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6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

[24]宋万志.中国龙胆科药用植物概况[J].中药通报,1986,11(11):633.

[25]张建生,田子新,楼之岑.九种龙胆中五种裂环烯醚萜甙类苦味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J].药学学报,1991,26(11):864.

[26]徐秀芝,田暄.提宗龙胆化学成分的研究(I)[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4):225.

[27]李富贤,乔博灵,高昌良.秦岭龙胆化学成分的研究[J].陕西中医,2000,21(3):140.

[28]张石宝,胡虹,王华,等. 云南的高山花卉种质资源及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3):19.

[29]郎楷永.中国的龙胆[J].科技导报,2004,1:64.

[30]Tan R X,Kong LD.Secoirdoids from Gentiana siphoanatha[J].Fhytochemitry,1997,45(1):1035.

连开两个处苞过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矢车菊;繁殖;栽培;应用

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绿化,而矢车菊同时是绿化的重要草本植物之一。矢车菊是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其适应能力强,耐寒能力强,适合在春秋两季节栽培种植,供人们参观与欣赏。别名:“蓝芙蓉”、“翠兰”、“荔枝菊”,矢车色丰富,花形别致,株型飘逸,花态优美,可种植于路旁或草坪内,也可以做切花。矢车菊还被德国奉为国花,其寓意着遇见和幸福,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1分类概述

1.1科属种概述

菊科矢车菊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1.2栽培历史

矢车菊的故乡在欧洲。它原是一种野生花卉,经过人们多年的培育,它的“野”性少了,花变大了,颜色变多了,有紫、蓝、浅红、白色等品种,其中紫、蓝色最为名贵。在德国的山坡、田野、水畔、路边、房前屋后到处都有它。它被德国奉为国花。

1.2.1原产地

欧洲。

1.2.2中外栽培育种历史

主要分布于欧洲、前苏联(高加索及中亚、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北美等,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陕西、河北、山东、江苏、湖北、广东及西藏等各地公园、花园及校园普遍栽培,供观赏。

1.3常见品种

银叶菊、矮小矢车菊、糙叶矢车菊、欧亚矢车菊、铺散矢车菊、穗裂矢车菊、天山矢车菊、小花矢车菊、黑矢车菊。

2形态特征

矢车菊是菊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度约为30-70 厘米,茎直立细长多分枝,茎枝为灰白色。基生叶和下部茎叶是椭圆状或者为披针形,全缘无锯齿或疏锯齿,侧裂片1-3 对,叶长约15 厘米。头状花序单生枝顶,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或圆锥花序,花茎长度约 4 厘米。总苞头尖椭圆状,有稀疏蛛丝毛,盘花,边缘花呈放射状排列。花色丰富有,蓝色、白色、红色或紫色等。矢车菊还有重瓣品种,现在仍在研究新品种[1]。果实为瘦果椭圆形,有细条纹和疏松的白色绒毛,开花期大约在2-8 月。

3生态习性

3.1温度要求

其喜冷凉,较耐寒,不耐炎热

3.2光照要求

矢车菊主要分布于欧洲,喜欢阳光充足的地方,不耐阴湿,在种植时应该选择适宜的生长的地方[2]其喜冷凉,较耐寒,不耐炎热。

3.3湿度要求

3.3.1土壤湿度

适宜湿润环境中生长,但是耐不住水湿。

3.3.2空气湿度

喜温性,较耐寒,不耐阴湿环境,南方雨季需注意排水[3]。

3.4土壤要求

最好是提供质地松软、排水性好的土质

3.5其他要求

它喜欢肥料,生长发育时期需每个月施次肥,各元素要配比均衡。要是枝叶非常的繁茂,可以减少氮肥施加。开花之前多施点磷钾肥料,保证好开花。

4主要繁殖方式

4.1播种繁殖

矢车菊的播种方式主要是播种繁殖,春秋均可播种。首先应选择适宜生长的地方,阳光充足,土壤排水通气性良好。然后将土壤进行深耕细作,可以提前施一些肥料,促进矢车菊养分的供应和生长健壮。最后,在准备好的土壤里,撒上适量的矢车菊种子,种子要选择健康饱满,之后再撒上微薄的土壤,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撒上微量土壤之后,稍加压实,注意不要用力过大,否则种子不易出土;浇上足够的水,在之后的时日也要时常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时常观察。此种方式比较粗略,若想提高种子发芽率可提前育苗。育苗首先要进行浸种催芽。准备一个器皿,在上面平铺上纸巾或滤纸。然后用水将纸巾或滤纸打湿,水不用过多,刚好盖过纸巾或滤纸即可。在上面放上需要催芽的种子。在器皿上面覆盖上一层保鲜膜,然后将器皿放在温暖的地方(但防止阳光直射),注意每天定时查看,保证其一直处于湿润的环境之中。等到种子露白(也就是发芽)之后就可以播种了。然后, 拿一些穴盘装满基质,基质不要太干的,要用手一握可以成块,在手里轻轻一晃就可以散了,这样的基质湿度是最好的。接着浇水,但注意水一定要浇透,防止种子在生长时因缺水而死,若不确定可以挖一个小孔看是否浇透,浇透后用打孔的工具进行压坑,因为矢车菊种子较小,压坑的深度大约1-2 厘米,将种子放到穴盘里,在进行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稍加压实, 盖上薄膜,保持土壤湿润。当只有几个种子长出子叶时,可以将长出子叶的薄膜处撕开,防止子叶因灼烧而死掉,而当大部分都长出了子叶,就可以把膜撤下来。之后将穴盘拿到阳光下,使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但注意浇水,以防干旱而死。等到待幼苗具 6-7 片小叶时,则可移栽或定植。

5栽培管理

浇水:浇水原则上每日一次即已足够,但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若夏日较干旱时,可早晚各浇一次,以保持盆土湿润并降低盆栽的温度,但忌积水。若在连续阴天情况下,就不能一天浇一次,要根据土壤缺水状况而定,一般不干不浇,浇一次水就要浇透水。

施肥:矢车菊喜多肥,生育期间可以每月施一次。若是叶片太繁茂时,则应减少施氮肥,氮肥会促进营养生长。开花前宜多施磷钾肥,促进植物的生殖生长,才能开出硕大而漂亮的花朵。施肥也应注意量,施肥过量,会导致花卉徒长,花期变晚和开花减少[4]。

5.1苗期管理

矢车菊会自然长出侧枝,侧枝多会使花朵变小,必要时可摘去部分侧芽则可获得较大的花朵。

5.2栽培养护

杂草控制是苗期及后期养护过程中的最大问题,一般采用人工方式拔出杂草。除草时间一般为播种后1个月左右,根据杂草多少确定除草次数,一般为2~3次。也可采用专门除禾本科的化学除草剂如金喹禾灵等,一般花卉幼苗子叶长到3~4片叶时开始施用。注意施药的浓度,最好先小面积试验后再大面积施用。当幼苗生长较密时需适当间苗,有利于幼苗生长。同时,将间下的幼苗补植到较稀缺处,从而保持较好的整体景观效果。矢车菊侧根较少,不耐移植。若需移苗,以选择小苗为宜,苗大不易成活,选择在阴天或傍晚带土坨移栽。

6应用

6.1园林应用

矢车菊应用方式主要有单播和混播两种,单播一般有花坛及花带两种种植形式。矢车菊在北方地区一般以春播为主,初夏6~7月开花,花期较早。矢车菊可与百日草、硫华菊、波斯菊、蓝蓟等花卉组成色带进行应用,景色壮观。矢车菊能较好地与红、粉及黄色等不同亮丽颜色进行色彩调和,但由于矢车菊为冷色调,在色带应用中面积不宜过大。

7展望

随着节约型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露地植物草本花卉以其低成本、生态环保、景观效果突出等优势,逐渐被人们认可并迅速发展起来。矢车菊为直根系,不宜育苗移栽,种子易发芽,种植及养护成本较低,非常适合露地直播。在北方地区早春播种,初夏开花,株型挺拔,叶子纤细,花色丰富、秀丽,无论是单一播种或与其他花卉混合播种,其花朵清晰淡雅,株型飘逸,花姿优美,充满田园般的芬芳气息,以及顽强的生命力,受到人们的赞美和喜爱,成为露地直播草本花卉设计的新宠,应用日趋广泛[5]。

参考文献:

[1]薛冉, 郭喜东 , 孟庆云等 . 园林草本花卉新品种引种栽培研究[J]. 天津建设科技,2001(s1):76-78.

[2]姜伟贤. 国内外花卉业发展现状对照与思考 [J]. 中国花卉园艺,2003(21):4-5.

[3]吕卓能 . 庭院切花矢车菊的种植技巧[J].

连开两个处苞过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九寨沟藏族;饮食文化;餐饮产品

素有“童话世界”之美誉的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因沟内有盘信、彭布、故洼、盘亚、则查洼、黑角寨、树正、菏叶、扎如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因其神奇的自然山水,特异的藏族风情而受到中外游人的喜爱。在我国的世界自然保护区中,九寨沟是唯一的一个住有一千多名原住民的自然保护区。九寨沟藏族同胞长期以来居住生活在高寒区域,从而形成的饮食习惯与其他民族相比有很大区别。藏族主要是以熏烤肉为主食,饮品包括青稞酒、酥油茶以及酸奶等。藏民对于藏族传统食品及食俗保有深厚的感情,就像对待藏族民俗一样深厚。一般来说,民族传统饮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侧面反映出民族文化中最根本的饮食特点,以及最贴近民族特色的日常生活状况。民族传统饮食的吸引力不仅仅在于本民族,而且对于游客而言也会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因此也造就了民族餐饮不能被孤立于旅游市场之外。九寨沟旖旎的自然风光,浓厚的藏族风情,以及特色的藏族饮食文化,都是九寨沟旅游市场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藏族饮食文化可以适当在旅游餐饮产品中得以体现,向世人宣传安多藏族的传统饮食文化,肯定会加强与丰富九寨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别,并且促进九寨沟餐饮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一、九寨沟藏族饮食文化的特点

九寨沟藏族文化具有非常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宗教气氛,同时还稍微带有些许神秘色彩。按照史料记载,九寨沟以前属于中羊峒番部,由于是九个寨共同组成一个部落,因此才有九寨沟的美名。目前而言,九寨沟居民大约有一千多人,大多数均为安多藏族。按照藏文历史古籍《多美宗教源流》中的相关记载,吐蕃王朝发起东征,两个部落军队长期驻守在今南坪、平武一带区域,而未被召回,因此军队就世代定居于此,衍变成“安多”藏族。生活在九寨沟的安多藏族民众,为了生存而逐渐适应了高海拔山区比较残酷的生存条件,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比较特殊的生活习俗,这就是川西北高山特殊的安多藏族文化的起源,具体表现为建筑、服饰、饮食、音乐等各个方面。地理上分析,九寨沟位于藏族聚居地比较靠近东部的边缘区域,历久以来处于交通闭塞的状况,因此如此特殊的历史条件以及该民族自我封闭的意识状态,导致九寨弦廊槐A糇疟冉显始而又自然的藏族传统文化。在饮食习惯方面,九寨沟藏族同胞和其它民族之间具有很大差异性的。

1.在“餐”方面,九寨沟藏民爱吃牛羊肉,但不食奇蹄类兽肉,以熏烤肉为主。其次,糌粑是九寨沟藏民的主要食品。糌粑是用青棵、大麦或豌豆炒熟磨粉,再拌以热奶茶而成,形状接近于内地非常普遍的炒面。藏胞出门在外都会带着糌粑,比如下地劳动,上山放牧,或者是出门旅行,糌粑是必备之物。吃的时候向碗里倾洒些糌粑,另外添加些许酥油,冲茶水以供食用。糌粑具有携带方便、熟食、物美价廉的优点,特别适合于地广人稀而且燃料缺乏的区域。除此之外,藏胞常吃的是食物还包括玉米、小麦、洋芋以及杂粮等。另外还有核桃花、刺笼苞、火烧馍、荞面饼、洋芋糌粑、山野菌煲、农家腊肉、高原牦牛肉、手抓羊肉等,均是九寨沟藏民日常生活主要的食物。

2.在“饮”方面,九寨沟藏民喜好青稞酒、酥油茶、酸奶等饮品。酥油茶是深受藏民喜爱的一种茶品,是在酥油之中添加些许花生仁和核桃仁,将其置入特殊的桶内,然后掺入一定量的清茶,反复捣击即可融合成酥油茶。在藏胞家中酥油茶是必不可少的饮品,随时都可以看到酥油茶壶煨在火塘上,任何时候都可以品尝到又香又热的酥油茶。研究调查发现,酥油茶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香醇可口,具有一定提神、滋补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清茶,是用大茶或者砖茶放置在茶壶内进行熬煮,饮用过程中再适当添加些许盐。奶茶的制作方法大同小异,是利用清茶锅将牛奶或者羊奶煮沸,添加些许盐即成。藏民最喜欢喝的是青稞酒,因为颜色微黄,而且酸中带甜,素有“藏式啤酒”的美称,青稞酒是藏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料,同时也是招待宾朋的必备饮品。根据对藏族习俗进行观察,一般是客人来到家里,豪爽而又热情的藏民端起青稞酒壶,连斟三碗以此敬献宾朋好友。其中前两碗酒客人可以估摸自己的酒量,可以喝完也可以剩余,但是绝对不可一点也不喝。到最后一碗斟满则必须要一饮而尽,以表示对藏民的尊重。每当藏族同胞劝酒时,唱酒歌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歌词丰富,曲调优美。

总体而言,九寨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使九寨沟景区的旅游动机更加丰富多彩。因此,重点挖掘九寨沟藏族饮食文化的底蕴,提升九寨沟餐饮文化品牌,使饮食文化与餐饮旅游相融互动,从总体上培养九寨沟餐饮产品的特色,促进九寨沟文化旅游品味与层次的全面提升。

二、依托九寨沟藏族饮食文化开发景区餐饮产品的必要性

通过有关资料统计和笔者实地调查,在前往九寨沟途中,可在茂县,松潘等地用餐,餐饮条件尚可。早餐、晚餐等可以选择在所宿宾馆食用,就餐条件有限。当地比较特色的餐饮以牛羊熏烤肉为主,饮品包括青稞酒、酥油茶以及酸奶等。景区参观游览结束后,沟外就餐的饭店多以经营川菜为主,厨师的水平有限,饭菜质量也一般。而在九寨沟景区内,最初有一些餐厅向游客对外开放,但随着“沟内游,沟外住”政策的实施,景区内餐厅被拆除重建,目前的诺日朗旅游服务中心是2003年投入使用,是功能性比较集中的综合性旅游服务中心,共有3010个餐位,提供自助式快餐,是九寨沟景区内唯一可供游客就餐的餐厅。就饭菜质量与用餐环境而言比较不错,然而旅游风景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消费选择有限,易形成自然垄断。垄断一旦形成,必将产生不合理的价格。

1.促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作为当代的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现象,旅游既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更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旅游业是根据旅游者生活方式的特点,通过满足旅游者的需要,适应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以文化传播的形式取得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一种服务行业。因此,游客在享受旅游产品过程中,根本上可以解读为是购买、消费以及享受文化的一种过程。九寨沟藏民俗最深层次的文化价值注重的是对文化传统的一种传承和延续,从而为藏民族文化不断推进和创新提供一定的动力。众所周知,九寨沟的藏民俗文化与九寨沟藏族群众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它深深扎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藏族群众之中。我们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需要往深层次对民俗文化进行挖掘,并且要结合国际化的旅游发展形势进行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增加九寨沟旅游的品位和内涵,使得九寨沟文化旅游产品在饱含地方民族特色的前提下,更能彰显出高原民族所特有的、内在的民族精神。

2.满足游客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

1984年,“藏在深闺人未知”的九寨沟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宝贵的“世界自然遗产”,1997年又被定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此外,还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一个旅游胜地,同时拥有这三个桂冠,不仅在中国,大概在全球也很难找到第二处。九寨沟旅游景区在过去发展的历程中,主要是依靠比较特殊的自然资源,从而发展最为传统的观光旅游,实际上独居于此的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造成过于单一的观光型旅游,整体上而言不利于九寨沟旅游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国际旅游行业开始注重多产业互相融合,不断对旅游产品进行升级改造,在此情况下,九寨沟旅游产品过于单一和老化的情况形成明显对比,存在极其严重的旅游营销产品后续发展力度不足的情况。除此之外,随着景区交通的不断完善,自驾游等旅游方式的兴起,游客们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开始更多地关注传统民族文化,然而九寨沟景区却欠缺特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换言之,也即是世界遗产地的深层次文化内涵还未向世人展示,教育宣传功能也很有限,游客满意度较低,特别是文化旅游人员。同时,旅游景区的餐饮也是景区的重要配套服务设施,也是景区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旅游景区餐饮产品质量较低,一方面会对游客旅游体验造成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侧面也反映了旅游景区的质量。所以,必须要改进和提升旅游景区的餐饮质量。

3.满足游客多方位的享受

现阶段,九寨沟旅游存在“沟内游,沟外住”的旅游模式,这种模式限制了游客无论是餐饮、购物,还是住宿、娱乐等方面,其体验到的民俗风情实际上和自然风光环境相差甚远,民俗风情的特色未得到体现。调查发现,最能吸引游客的依然是美丽的自然风光,大多数游客们认为自然风光要比藏族风情更具有吸引力。分析原因不难发现,一方面是因为九寨沟自然风光过于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游客绝大部分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是现阶段当地因为欠缺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策略而造旅游资源的衰竭。所以,必须要注重满足游客的多方位的享受,在对九寨沟的“人间仙境”进行宣传的同时,对具有九寨沟特色与藏族风味食品进行开发和创新。

三、九寨沟景区餐饮产品开发路径

按照调查分析,九寨沟的游客对于饮食需求偏向于具有地方特色的川味自助餐,注重的是营养健康、卫生安全,其次才是味道、便捷。除此之外,当地特色小吃也具有非常大的需求量。因此可以得知,九寨沟餐饮的最具核心吸引力在于,一是营养均衡而且方便快捷的自助餐;二是具有地特色的小吃。可以在餐饮中适当添加藏族特色菜品,并且把藏民族文化内涵融入到餐厅环境布置、器物摆设以及服装等,从而既体现了藏族文化,又增加了人文内涵,提升九寨沟餐饮的核心竞争力。

1.旅游餐饮产品要实现特色化

从旅游文化的视角分析,具有当地特色、历史文化特点的地方餐饮是属于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可以吸引海内外游客到访,因此对旅游餐饮产品进行深层次开发,对特色餐饮产品进行挖掘、利用以及保护,积极树立起旅游文化的品牌形象,促进旅游发展的生存空间及市场份额,增强旅游吸引力的同时推动旅游发展。所以,针对于这个原则,九寨沟旅游餐饮产品可以从沟内和沟外两个层面进行打造。

(1)在九寨沟景区内诺日朗服务中心内,主要销售风味营养的自助餐,以川菜口味为主,并突出藏族特色。根据平衡膳食宝塔的相关建议,以正常成人一天所需食物种类及摄入量为前提,适当添加九寨沟当地土特原材料,比如牦牛肉、冷水鱼、青稞以及荞麦等。饮品主推青稞酒、沙棘、青稞茶、荞麦茶、酥油茶、红景天麦冬饮料等。

(2)在九寨沟景区外,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带,可以以藏文化体验、安多风情体验等为宣传切入点,把九寨美食、民居以及民族风情等和乡村旅游带结合在一起。民俗旅游村寨要具备当地的乡土气息,比如寨标、寨门等,可以让游客到访时自由走访农家、或住或吃,或干农家活,也可以亲自熏烤肉、做青稞酒,掌勺做糌粑等。“民以食为天”,精神的回归当首先是本性的回归。核桃花、刺笼苞、火烧馍、荞面饼、洋芋糌粑、山野菌煲、农家腊肉、高原牦牛肉、手抓羊肉......佐以青稞酒、酥油茶、酸菜汤,保你满口生津、一饱口福。

除此之外,可以开发规划九寨沟特色餐饮和少数民族美食相互结合的美食街,具体可以规划成三个层次,包括大众型小吃街、中等档次美食街以及高档次美食街。扩建现有的九寨沟民俗风情园,把当地民俗文化融入到风情园中,汇集藏族歌舞的精华所在,同时还可以在此品尝到藏族特色的食品。

2.就餐环境

随着旅游景区餐饮行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加,其设计特色逐渐成为影响旅游景区餐饮行业的重要因素,因此,九寨沟景区除餐饮产品本身需要创新和改进之外,对就餐环境的打造同样重要。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建筑形式民族化。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一方面能引起游客的注意力,促使其到访参观;另一方面,是民俗风情的重要体现。所以可以着重考虑对就餐及住宿的宾馆饭店进行民族特色住宿建筑形式的打造。

(2)内部设施现代化。尽管游客对于异质文化非常感兴趣,但是长时间将其置身其中势必会感到疑虑不安,特别是游客的就餐及住宿场所。要确保求异心理和现代化设施结合在一起。

(3)装饰风格乡土化。保证和建筑形式民族化相结合,房间内部的装饰风格要具备乡土化特征,二者形式上要配套,使得游客在用餐及住宿的过程中体验到浓浓的乡土气息,增强生活情趣。

四、结语

九寨沟景区经过多年的旅游发展,除在国内外获得了较高知名度外,在旅游产品层面暴露出缺乏长足吸引力和影响力等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旅游产品缺少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因此,本文通过调查和研究总结出,九寨沟景区可以利用对当地特色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特别是以藏族传统饮食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尤其要给予足够重视,大力开发具有九寨沟特色和藏族风味的餐饮食品,以此来创新和提升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和饱满度,满足游客对餐饮产品深层次的需要,获得持久的美誉度和号召力。

参考文献:

[1]陈祖明,袁静涛等.九寨沟旅游景区风味营养自助餐设计研究[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22-24.

[2]陈祖明,李想等.九寨沟旅游景区餐饮市场调查分析[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33-35.

[3]陈祖明,袁静涛等.论地震周年九寨沟景区餐饮状况及对策[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