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校校本教研

小学校校本教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校校本教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校校本教研

小学校校本教研范文第1篇

一、提高思想认识,开创校本教研新局面

1。准确把握校本教研的基本要义。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问题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校际校内教育教学研究。

2。充分认识校本教研的重大作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引导课堂教与学方式改革与变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3。正确认识当前校本教研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校本教研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对校本教研的定位不准,校本教研的实效不高等。

二、深化校本教研,提高教研专业品位

4。学校是校本教学研究的基地。要把校本教研的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研究的问题应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要在学校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中小学校长要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工作,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切实加强对校本教研的组织与管理,把校本教研融入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中。要深入研究校本教研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加大对校本教研的经费投入,为校本教研搭建平台、提供保证,积极为教师创造各种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要走进课堂,参与教研,组织对校本教研工作的检查、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管理。

6。教务处、教研室是校本教研的执行部门。根据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总体规划,提出各学科校本教研的课题;制定学校校本教研计划,制定实施校本教研配套的制度和评估方案;针对学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讨课题小型化,形式多样化,成果实用化的校本研究模式;积极督促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校本教研,检查计划和制度执行情况,考核评价教研组、备课组工作。

7。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要把校本教研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通过校本教研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

8。充分发挥教科研部门在校本教研中的专业引领作用。教科研部门要积极承担应有的专业支持和引领职能,切实承担起对校本教研工作的服务、指导、研究和评估;要认真研究校本教研工作的策略和经验,为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提供理论和专业支持;要积极组织、协调区域间、校际间等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成学习、研究共同体的形成。

9。充分发挥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的带头作用。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通过个别辅导,随堂听课指导,开设示范课,展示研究成果等活动,带领广大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真正起到带头和辐射作用。

三、创新校本教研,提升教科研工作水平

10。校本教研要立足解决学校内部教育教学问题,要采用问题征集——问题研究——行动解决——反思结果的模式。要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校本教研长效运行机制;要根据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确立调研专题,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科研部门特别要深入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滞后的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帮助学校制定改进措施。

11。建立培训与教科研一体化的校本研训机制。各学校要将校本培训与日常的校本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结合起来。要鼓励、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取经,并搭建展示专业成长的舞台,使各层次教师均获得切实有效的帮助与提高。要积极主动邀请专业教科研人员参与指导,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12。积极探索教科研的校本化途径。把教育科研课题同校本教研结合起来,建立校本教研课题研究制度。各学校要从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确定自己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并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促进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要依据自身的资源特点与发展阶段,选择并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多元的校本教科研形式,切实提高教科研质量。

13。切实加强对校本教研的研究和引领。教科研部门要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提升课堂,切实提高有效教学的实施水平。用新课程的理念和思想开展课堂案例研究,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通过教学设计、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片段教学等多种方式,深入研究体现思学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等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建设校本课程和教学文化的路径和方法。

14。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充分认识学校和教师发展的不平衡性,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校本研究活动,实现资源共享;要积极倡导学校之间、教师群体之间的对话交流,逐步形成充满活力与合作共进的校本教研共同体。

四、加强校本教研管理,提高教科研工作实效

15。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管理作用。各县(市、区)教育局要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管理、研究、指导、服务职能,为校本教研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研究制定促进校本教研广泛建设和深入实施的政策;研究制定科学的评估和奖励机制,在经费、资源和政策等方面给予具体支持和切实保障。要针对本地区校本教研的基本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改进的意见。

16。充分发挥各级教科研机构的枢纽作用。要建立健全市、县、片区、学校四级教研网络,形成以市教科所为中心、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为龙头、学校为基地、教研片区为纽带的教研新机制。

17。切实加强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等校本教研执行部门的建设和管理,落实责任目标,形成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务处、教研室为管理中枢,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单位,全体教师人人参与的校本教研管理体系。

18。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各县(市、区)和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校本教研规章制度。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指导,构建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同时督促校本教研制度的落实。

小学校校本教研范文第2篇

一、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失位。学校校长是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农村中学由于经费紧张,很多校长只好整天为教育经费犯愁,很难有时间、精力坐下潜心来研究教育规律、办学规律,什么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只能是口号,事实上依然是“涛声依旧”地维持着往日应试教育的“宁静”,学校难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气息”,校本教研自然就难进农村中小学的“门”。

2.校本教研缺乏“带头人”。近几年,各地都在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教师聘任制,农村中小学校的许多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流失较大。由于骨干教师的流失,使农村学校缺少了教学研究活动的“领头雁”。所以,不要说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就是要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很困难。

3.滋养教师职业精神的教科研文化缺乏,校本教研生态环境缺失。主要表现为:(1)学校教研组建设显得十分薄弱。长期以来过分强化了年级组建设,弱化了教研组建设。我们对农村初中的调查表明,目前有的学校教研机构不健全,有的研究的条件不具备,有的甚至连起码的场地和电脑都没有。(2)由于农村小学大都规模小,不少学校还是一个年级一个班一位教师,教师既是教员,又是炊事员、采购员。工作量繁重、缺少交流氛围,教育教学特别是信息资源稀缺。(3)由于农村山区小学布点多,分布广,交通很不方便,加之教育经费紧缺,老师走出校门学习提高难,请专家到校指导则更难,即便是教研员常年送教下乡,也难以保证一学年能深入到每所学校。至于教育教学专家莅校进行专业引领,对农村学校常常只能是个梦想。

4. 教师缺少“研究”意识,新课程学习研究全然脑后。我们在对农村初中的调研发现,虽然不少农村初中重视集体备课、积极开展传统式的教学研究,但仍然有不少学校教师对校本教研感到陌生,他们的教学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他们习惯于“批量生产”,依赖于“我讲你听,我灌你取,我考你做”的单调乏味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教师基本上都是教材的“传声筒”, 他们“日出而教,日落而息”地手执教科书,“太平无事”地念叨着“老黄经”,在“一团和气”中各自唱着“自己的歌”, “重复着昨天的教育教学故事”。更值得忧虑的是,不少教师备课、钻研教材、把握课标、学习新课程等教师必须的业务学习全然脑后,他们有空就是牌场、赌场的研究、切磋。

二、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对策

一是城镇优质资源向农村中小学倾斜。要使农村中小学教学研究“活”起来,政府必须改革现行的人事制度,城镇的优质教育资源务必要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实行城区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走校任教”制度,继续加大“领雁工程”力度,强校带弱校,强师带弱师,增强农村学校教师校本教研意识。

小学校校本教研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校本教研;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0-0100-02

针对网络环境下小学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对推进小学不同学科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一、以资源的建设和利用为突破口搭建网络教研平台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同时也给传统的小学校本教研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应该看到,网络环境下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为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同时,也搭建了一个崭新的业务能力提升平台。要搭建网络教研平台,首先,要加大网络环境的优化构建力度,加大网络教研设备的投入力度。要加强校园的网络建设,不仅要配备较高标准的服务器,还要加强配备必要的网络教研室,同时还要配备网络远程教育演播教室。与此同时,诸如电脑、电子交互式白板等网络教研设备也要尽可能地做到数量充裕,以此促进网络教研活动的高效开展。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小学校本教研的特点,以及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实际需要,搭建小学校本教研专业化的网络教研平台。此外,还要重视小学校本教研相关资源的收集,收集一些教研资源库、教研软件,鼓励小学教师根据各学科的教学实际情况运用网络自主开发小学校本教材、精心设计小学校本教案、开发小学校本教学课件,收集、整理、制作多种教学实录、教学视频、教学动画、教学图片等。通过加强网络环境的建设,为小学各科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丰富的网络小学校本教研为依托,为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研资源保障,利用网络平台在小学校本教研的实施中不仅打破了时间的限制,也同样打破了空间的限制,构建了个体、群体、专家整体互动的小学校本教研模式,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校本教研资源的建设与利用,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转变观念,要让小学教师成为校本教研的主角

在以往的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实施中,教师往往并不不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角,教研活动的实施都是围绕着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而进行。小学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实施中的主人翁意识没有得到有效地激发,对于参与教研活动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开展教研活动的热情不高,对教研活动的实施缺乏兴趣,教研活动的主体性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不强。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就要改变旧有的教研理念,在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中,努力营造一种合作探究的氛围,与此同时要加强小学校本教研监督机制的构建,成立以网络为载体的学校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加强网络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深入挖掘小学教师身上所蕴含的教研潜能,让小学校本教研“活”起来,以此推进小学校本教研的高效开展。应该看到一些小学教师对于网络教研的实施缺乏重视,认为以网络为依托开展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没有太大的意义,总是片面地认为只要将课备好就行,这样的认识显然是不够科学的。运用传统的教研方式,固然也能够收到一定的教研成效,但是此种教研方式与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实施的效率相比较则相差甚远。因此,在开展小学校本教研活动中,要让教师明白运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在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中,要以教师的教研需要作为校本教研活动实施的根本需要,要以提升校本教学效率作为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要引导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能够自主研究、自主学习、自主整理网络教学资源,让教师成为小学校本教研的真正主角。积极引领教师参加行动研究的同时,也要引领教师积极地开展教学实践的反思活动,以网络作为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重要手段,以此提升教师校本教研的实效性。要组织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如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交流不同教师的校本教案,通过教案展示、课件展示,运用声音、视频、图像等多种展示方式,让教师充分交流、学习,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收获更多的教研成果。要打造小学教师教研的网络交流平台,通过网络教研群的建立,更加方便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研交流活动,这使得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变得更加自由和灵活,这对教研效率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网络环境下转变小学校本教研的观念,以教师作为小学校本教研的主角,这是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应该看到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校本教研活动,还存在着一些不利的因素,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信息技术的掌握还有待于加强,尤其是在学校中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虽然在学科教学中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对于网络技术的掌握还存在着一些困难。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就要重视开展网络技术的培训,以此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在近些年来,应该说教师参与了许多次的信息技术考试,也都相应的获得了信息技术的等级证书,但是这些技术的学习,往往在实践中实际应用性不强,难以满足教师运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的实际需要。因此,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时要从学科需要出发,针对教师教研活动中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尤其是针对年龄偏大的教师,更要选择那些简单实用易于操作的信息技术内容来开展培训,让每一位教师在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都能够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以此推动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的高效开展。通过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升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这是提升小学校本教研效率的重要措施。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这是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手段。在以往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中,往往教研活动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展开,教学方法的研究,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是以课堂知识的灌输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方式的教学实施内容则很少涉及,这样的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实施对提升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开展小学校本教研时,要重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要将学科知识的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在教研中要深入地思考如何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效提升学科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学科素质的更好提升,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四、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校本教研活动要注意的问题

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对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校本教研活动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要重视处理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的关系,在开展网络教研的同时,不能忽视常规教研的开展,要使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小学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其次,网络教研要重实质,要突出一个“研”字,要让信息技术在教研中真正发挥作用,以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更好地提升小学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促进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再次,要充分发挥网络教研的延续性,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在网络教研实施的时候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网络教研结束时,对于教研时还没有充分解决的问题,通过网络交流平台进一步地开展后续的教研活动,解决一些没有解决的教研问题。因此,发挥网络教研活动的延续性是非常必要的。

开展网络环境下小学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实施研究对促进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实施,推动专业化小学教师队伍的构建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本文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小学校校本教研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本教研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05-02

一、阿拉善盟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盟多数学校已经意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但有个别学校对此理解比较模糊,停留在望文生义地表层理解,没能抓住本质思考,忽略了校本教研的核心标志是“立足学校”的机制变革。一些学校对教师的校本研修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没有明确的指导方向和具体的指导思路,忽视了工作体系、组织机制以及评价等方面的变革。还有一些学校,只是口头呼吁教师参与变革与研修,没有科学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加之教学工作繁重不堪,无法点燃教师进取的“火花”。这些现象的背后有一些机制性的原因,具体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行政手段干预教学管理,削弱了管理中的指导职能

毋庸置疑,合理的行政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但它只是办好教育事业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过度的行政化管理用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尽管秩序井然,但活力与进步被制约。比如有的学校规定教案必须手写、教案必须有固定的格式,并没有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提高教育教学实效为目标,只是发挥了简单的监督与控制作用。教师们疲于应付各项考核任务,根本无暇顾及“个人反思”。显然,在科技与文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仅靠“管”是不可能办好教育事业的。在业务性甚强的教学管理活动中,没有指导的管理,就是极不负责任的管理。

(二)教师评价过于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横向比较上,导致教师间竞争有余,“同伴互助”不够,致使校本教研工作难以为继

由于对教师教育教学过程评价的“无能为力”,以及对教育质量的内涵理解及形成机制的误读,各学校都把学生考试分数的横向比较作为教师评价中最具区分性的指标。虽然各学校都在倡导团队合作精神,但是教师的绩效考评制度的消极顽强导致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助日益艰难,没有协作,谈何 “同伴互助”?这种教师之间的明暗计较致使校本教研流于形式,不能扎实有效开展。

(三)师训经费短缺,教研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专业引领不到位,校本教研止步不前

目前,外出学习培训、参加本地教研活动和平时同事交流成为对教师帮助最大的研修方式。而教师校内交流的不足,便会加强对校外专业引领的依赖。但由于资金和师资紧缺的原因,能够“送出去”参加教研活动的人数有限,或把专家“请进来”深入基层的机会亦有限。有的学校肯花大量资金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却舍不得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投资,有时即使有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也以教学任务紧为由,不让老师们外出取经,最终结果是校园成了“花园”,教师的心成了“草原”。

此外,我盟各教研室都存在人员不齐、部分学科教研力量薄弱、投入教研的资金有限等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研工作和师训工作任重道远。由于阿拉善盟地域辽阔,学校过于分散等原因,教研室虽每年都下校指导,但对各学校的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基于以上原因,“专业引领”的作用也就不能充分发挥,使得校本教研长期处于“萝卜炒萝卜”的水平。

(四)校内教研团队力量薄弱,缺乏校本研修保障制度与行政力量的支持

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设强有力的校本研修团队,而教研组是学校教学教研活动的重要组织和基本单位,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教研组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盟大多数学校设有教研组,但教研组的职能并未充分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部分学校对教研组的建设重视不够,缺少管理制度与评价办法;有些学校的教研组活动虽有计划但落实不到位,实效性不强;教研组活动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教研的主题往往没有贯彻“源于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有些教研组组长不能带领组员形成合力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研究;有的学校采用条块结合、年级部为主的管理模式,实行年级部负责制,在强化年级部管理的同时,教研组很难介入学科教学管理与指导。备课组只是年级的组织,教研组很少对备课组工作进行统筹和指导,仅是传达上级精神和布置工作,教研的氛围很淡,导致了教研组学科教学研究工作不到位。另外,由于缺乏校本研修保障制度与行政力量的支持,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流于形式。

二、解决阿拉善盟中小学校本教研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一)从学校教学业务工作组织机制的改变入手,强化教学管理中的专业指导职能,充分发挥学校教研团队的教育科研功能

根据学校教学业务工作的规律,采取不同的工作策略,重新构建学校业务工作的组织体系,把校本教研和学校的教学业务管理结合起来,将事务性工作与业务性工作合理剥离,让学校利用教育科研处和教务处两条腿走路,真正实现教育科研兴校的目标。

首先,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科研处的职能,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建设,充分行使教学过程管理中的指导职责,让教育科研处成为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核心部门。前期重点是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研组组长,让组长享受学校中层副职以上的待遇,赋予一定的管理权力。建立“教育科研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师个人”这样一套“小校本教研体系”,采用“个人学习-同伴互助-集体培训-个人反思”的自主发展模式,形成浓郁的校本研究文化氛围。在做好集体备课、教研组管理、课题管理、评价分析等过程性工作的同时,丰富学校教学工作的内容,重视教学课程改革的策划与实施,抓好教师的业务提高和校本师资培训,深入推进校本教研工作。

其次,要重新定位教务处的职能,由业务尖子承担环节管理工作,以服务和监督为主要责任,充分行使教育教学的监督管理职责,在做好学籍管理、组织考试、课程教学计划执行、教学常规考核、教学服务等常规事务性管理工作的同时,做好对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监督、考核等工作,以保障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赋予教研活动以培训职能,探寻高效师训模式,不断提高本地区师资队伍素质

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轨迹特点,结合不同层次教师成长的需求,在教师培训工作中,根植混合式学习的理念,扬信息技术力量之长,避传统师训模式之短,借助教师网络研修平台,建立“高校专家-教研室-教育科研处-教研组”这样一套“大校本教研体系”,采用“引领-诊断-学习-反思-提升”的操作模式,赋予教研活动以培训职能,使教学常规、校本教研与师训工作常态化,形成学、培、研一体的高效师训模式,不断积累教育教研支持性资源提高本地区师资队伍素质,切实解决校本教研工作中的专业引领不到位的问题。

(三)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相关工作的管理制度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质量观、评价观,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转变学校运行组织形式,建立学校教学业务工作组织与管理制度。从教师对于学习成长的多元化和层次化的需求出发,建立教师研修管理制度。此外,还有校本教研奖惩制度、校本教研成果评价和推广制度、教研经费保障制度以及课题管理制度的建设都将成为校本研修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

(四)优化教研队伍,创新教研方式,以教研转型来推进校本教研工作

我盟校本教研推进过程过于缓慢,需要行政的系统推动和业务的有效指导。这就需要我们优化教研队伍,坚定教育科研领跑教育改革的信念,在给予政策支持的同时,加强教研队伍的建设,加大教研资金和师训经费的投入,提高教研员的配备标准。以年度教研专题块的形式,由点及面,逐年推开,形成教研专题序列,创新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效率,实现教研转型。

校本教研的推进不仅是教师研修活动的改进,更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加强与学校文化的变革。这种变革需要我们,“长力气”――做好教研员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研专业化水平;“承天气”――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指导性;“聚人气”――以机制和制度作为保障,激发广大教师推进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接地气”――把教学研究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从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迫切需求入手,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解决校本教研的持久性问题,逐步使校本教研从最初的外力推动变成教师和学校的内在需求,让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唐洁.关于校本研究机制的思考――对校本研究的个案分析 [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2).

小学校校本教研范文第5篇

------校本教研学习心得

实验小学五年数学教研组:玉玲

走上教师这个岗位已经20多年了。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于是,想当然的,凭着老经验认真上着每一堂课,仔细地批改着每份学生作业。慢慢地发现,数学书里有许多新内容,凭着老经验没法上好了,即使是用以前的“老经验”完成教学,学生也越来越排斥……当书教的越来越疲惫时,当教育理念需要更新时,当信息时代日新月异时,我们这批老教师就迫切需要集思广益,专家的引领,同仁的帮助,以助我们突破瓶颈,转换观念。这些都需要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以学习改变自己,以学习提升自己,以学习来充实自己。于是,我也积极的加入到校本学习中。

2012年秋学期,“首席制主题式”教研活动,在我校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全校教师踊跃参加,积极主动为教研活动献策献力。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虽感觉很忙,对于能力有限的我来说,有时甚至是手忙脚乱,但是经过之后仔细回味,感觉到的是甜,一种成长的美感,一种力量的转化,一种充实的喜悦。可以说是“我参与,我充实。”

每堂教科学研讨课,我积极参与:或认真听,仔细记;或认真选材,共同准备;或深入浅出,找不足,说反思。每一份材料,细心研磨,认真准备,在教学中多次实践,在实践中总结。两个学期校本学习的时间结束了,我由衷觉得时间没白花,我受益匪浅。在此次中心组研讨学习中,每一个年级组的中心发言人讲座都很精彩,在佩服讲座老师博学深思精神的同时,我更关注讲座的内容。对我来说,讲座中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

一、转变思想观念。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家长逐渐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为孩子选择优质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家长的共识。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跟上时代的发展,不在单纯做知识方面的权威,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而应当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做一个能适应社会、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的教师。

二、加强学习

孩子喜欢、家长信任的老师,这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并时刻保持那一桶水是活水,是流动的水。在校本学习中,我能多方面学习,取长补短,武装自己。过去不代表未来,要转变观念靠的是学习,不断地学习,以学习来改变自己,以学习来充实自己。本次校本培训,我更强地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浅薄。如,尹文老师的教研课在开课前的说课时的新鲜的备课理念,凡荣老师课堂上的大师风范,课后反思中的自我剖析时的高度,薛兴峰老师的沉着冷静,陈伟艳老师的扎实……在这些年轻小专家们面前我多像一只井底之蛙,什么教科研,什么新的备课理念,我都觉得很新鲜,我有了一种很强的危机感,所以学习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使危机有转机,所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于是,我尽量让自己静下心来读书,在学校給我们订的教育教育杂志里,我学习了许多先进的理论知识,同时学习到了很多同仁们的教学经验,慢慢的,我学着把自己学到的运用于平时的教学中,一点一点的实践着,我就像是一个在沙漠中行走的人,看到了绿洲,那份惊喜无语言表。

三、学会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在以前的工作中,我虽然有过反思,但从来没有很认真地正规地把它当成一项工作去执行,只是在头脑里想想就过了。本学期,在教学中位数时,我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总觉得语犹未尽,课堂上还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课后,我有反复专研教材,又和年级组老师们讨论,还上网多次查找资料,学习专家们的心得体会,观看名师们上课实录……慢慢的也发现,自己在教学时的那些不足,以及怎样改正,于是,又在同年级的其他班试上了一次,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把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和“导”能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教学效果很好。我明,白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而且必须要时时学会总结反思,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