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政工作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各位主席团成员,各位代表:
我代表xxx镇人民政府向各位将今年上半年民政工作作简要汇报。
xxx镇是xxx市较大的乡镇之一,占地面积205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68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261户,24188人,有敬老院一所,供养老人20人,有烈属6户,伤残军人7人,老复员95人,退伍军人550人,军属44户,五保户43户46人,特困户139户341人,残疾人293人,精神病人82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56户76人,60岁以上老年人3504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391人。xxx镇被xxx市政府确定为水源林保护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人口多,底子薄,生态环境差,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为此给我镇民政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民政工作的任务相当繁重,承担着优抚安置,“双拥”工作,救灾救济,扶贫,社会保障,婚姻登记,基层政权建设,殡葬改革,处理来信来访,同时还兼顾老龄工作,残联工作,劳动保障和最低生命保障等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组成部份,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各种业务来保障人民民利,为人民谋福利,为群众解愁,调节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时刻把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把政府与军队,军队与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回顾半年来的工作,我们在xxx市民政局的帮助指导下,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及镇人大主席团的监督和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各村(居)委会以及镇机关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工作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贯彻执行民政工作任务,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思想,思人民群众所思,急人民群众所急,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做到工作认真负责扎实有效,时时安排好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好评,得到了xxx市民政局的肯定,在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认真组织开展春节慰问活动
春节期间镇政府成立了春节慰问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董朝荣担任,付组长由副镇长方玉忠担任,组员王茹、邹永贵、章丽华、曹文光、王庭忠、龙建友、蔡占萍、陈丽,镇政府拨出专项慰问经费3万元。做到了组织落实,经费落实,人员落实。慰问组利用春节前8天时间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并组织召开了烈军属复退军人座谈会。
1、走访慰问了驻军部队云南省军区副食品生产基地,云南省武警三大队,使用经费2000元。通过走访慰问增进了军地之间的友好往来。
2、组织走访慰问高龄老人391人,五保户22人,特因户41户,残疾人10人,低保对象70人,使用经费29700元。
3、组织村委会干部、党团员、妇女、民兵慰问烈属、军属56户,为他们帖对联、打扫卫生,送慰问品,做好事150件,同时慰问伤残军人7人,老复员军人88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16人,送慰问品174份,现金5800元,共计使用经费14400元;
4、组织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召开了烈军属座谈会13场次,参加人员730人次,使用经费7800元;
5、5月20日助残日配合市残联领导走访慰问残疾人10人,每人发给慰问金100元,使用经费1000元,免费送给下肢残疾人轮椅两台。
二、做好平时工作,促进社会稳定
年头对重点民政对象(烈属、军属、伤残军人,特困户、五保户、困难户)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工作,把各户的情况进行造册登记,建立健全民政工作台帐,时时掌握他们的情况,做到两清一及时。审批救助灾救济粮、款、物时严格把关,坚持原则,杜绝优亲厚友,把有限的救灾救济粮、款、物真正用到最困难最需要的人手中,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的稳定。1—6月份共解决救灾粮526户,1720人,38000公斤,救济款17户,39人,3800元,发放各种定期定量补助,救济1182人次,150000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56人次,41274元。免费送精神病人住院治疗7人次,使用经费20000元。办理残疾人优待证30本,办理老年人优待证200本。
时间过半,任务也过了半,半年来,通过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还需我们加倍努力,下半年的工作我们还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自身素质,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把民政工作做得更圆满,使群众更满意。
各位代表就此机会我将xxx镇民政工作所面临的困难问题向各位提出要求,望代表们给予支持。
1、各村都有老年活动场所,多数都属危房需投资修建。
2、xxx敬老院由于物价上涨,老人年龄越来越大,病越来越多等因素,镇政府每年只给2万元经费不够开支,需增加1万元。
3、我镇有82个精神病人,市民政局每年只负责5—7人的免费治疗,还有70多人的治疗补助无着落,将会造成不稳定因素。
政府乡长 ***
2016年以来,**民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悉心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乡党委、乡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落实民政各项惠民惠农政策,以改善民生、发展民主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致力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救助平台,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打造了良好的民政服务形象。
一、基本情况
**现辖14个行政村,1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707户,总人口22564人,涉及回、汉、东乡、保安、撒拉、土、藏7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总人口3391户1650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73%。全乡农业人口21932人,占全乡总人口的97%。2017年第一季度全乡有农村低保1575户5785人,第二季度新增2户7人,现有农村低保1576户5791人。五保供养222户284人,残疾人232人,孤儿32人,优抚对象57人。全乡2013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2124户9440人,2014年脱贫568户2440人,2015年脱贫532户2411人。2016年重新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24户4589人,贫困面为20.3%;截止年底,已实现脱贫217户927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20户4201人。今年计划在巩固提高寺庄、中路、韩门、关滩、赵家、郭东山6个村扶贫成果的基础上,力争实现寺沟、大坪、三台、卧龙沟4个村整村脱贫的计划,全乡预计脱贫人口2300多人。
二、民政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农村低保工作, 2016年,我乡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568户5831人,全年共发放农村低保金823.2408万元;低保金实行封闭运行、社会化发放,已全部通过农村信用社“一折通”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根据省、州有关文件的通知和临县府办发〔2016〕72号文件《关于全县开展农村低保工作“回头看”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乡党委、乡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开展了农村低保“回头看”专项行动,按照“应保尽保、规范运作、分类施保、动态管理”的要求,共清退农村低保对象7户46人,做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二是五保工作,共有五保供养人员222户284人。2016年,共审核发放五保资金123.4万元。三是优抚工作,2016年,全乡共为57名60周岁以上退伍军人办理并发放退伍补贴25.9万余元,优抚对象的各种优待政策已全部落实到位。四是大病医疗等业务工作,围绕“病有所医”,严格贯彻落实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加大对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和重症病人的大病医疗救助力度,全年共救助 121人(次),发放救助金 35.88万元;发放冬春补贴157.9万元,发放孤儿救助资金32人6.144万元。五是基层“两委”政权建设逐步加强。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乡14个村的村委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已全部按照州、县的换届选举程序和时限要求换届完毕,共选举产生村委会委员 名、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 名,选举产生村委会主任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各14名。
三、主要做法
一是进一步规范基础档案资料。为了从源头杜绝和防止部分村干部在落实自然灾害临时救助资金、危旧房改造、农村低保等惠农资金时,存在利用职务之便为亲朋好友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优亲厚友的现象,今年以来,**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由各包村领导及包村干部负责信息采集,对村干部(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监委会主任)直系亲属进行建档登记,形成“村干部亲属档案”。“档案”对农村“两委”班子中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委会文书、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的配偶、父母、子女(侄子女)、兄弟姐妹(堂亲、表亲兄弟姐妹)、孙子女(侄孙子女)的姓名、年龄、职业、健康状况、家庭收入、是否享受民生项目等基本情况进行建档立卡,并在各村公开栏上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村干部亲属档案”由乡纪委统一建档,并共享到民政办、农经站、财政所、扶贫办等窗口单位存档,以便在拨付和发放惠农资金和民生项目资金过程中,对各村上报的花名等情况进行核查,对不符合条件、违规申报、违规安排的村干部亲属,一律取消低保、危改、救灾救济等支农政策的享受资格,并追查相关村干部的责任。通过建立“村干部亲属档案”,实现了对全乡55名村干部亲属的监督监控,有效杜绝了村干部在实施民生项目中违规操作、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等违纪违法现象发生,达到了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规范村干部履职行为的目的。
二是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工作力度。加大因病因灾家庭的摸排梳理,做好大病(灾)贫困家庭临时救济(助)工作;对低保边缘户、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和精准扶贫户等虽然收入超过低保标准但实际生活困难的家庭及时给予专项救助,做到应救尽救。
三是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政策集中宣传。加强灾害应急处置,及时开展救灾救济工作。妥善安排好冬春荒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着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为老服务新思路,努力做好老龄证办理、高龄老人津贴等各项为老服务工作;深入开展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工作,关注辖区流浪乞讨人员、孤儿的动态,及时开展救助活动,加强孤儿申报和管理。
四、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县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的民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工作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操作程序不够规范,工作不够细致。一是基于农村家庭收入的测算相当困难,农村低保基本上还是以评议为主,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二是个别低保对象与低收入水平不相符,认定不够准确。
(二)宣传工作不够扎实,政策知晓率不高。由于当地群众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对相关政策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对惠农政策和标准认定不够清楚;部分村社干部责任意识不够强,宣传力度不够。
(三)工作督查力度不够。由于乡民政办工作繁多且人员不足,很难按时督查检查到位。致使档案管理不完善,基础工作欠扎实。
五、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要规范操作行为,注重民政工作的实际效果。一是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增强困难群众的主动性和对自身权利的认识,尽可能地减少主观操作行为;二是要注重公示的实效,三榜公示的程序要完善,公示地点扩大到涉项村民小组;三是要使真正贫困而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员享受到低保,防止不符合条件的对象“非常进入”; 四是对低保的申请、入户核查、审批公示和审核工作,应经常化和制度化。
(二)要加大宣传的力度,以多种形式提高农村群众对于民政各项工作的知晓度。部分的困难群众对民政政策缺乏了解,为此,要广泛地开展多样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工作,宣传的方式尽可能地贴近农村实际,易于接受,通俗易懂,使广大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能够基本了解低保的办理程序和政策规定,使享受对象能够基本知晓低保的基本内容和标准。
(三)加强基础性工作,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增强民政工作人员“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意识和“坚持原则、依法办事”的责任意识。面对社会的弱势群体,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相应的爱心和耐心。必须照顾到救济对象的尊严,在人格平等前提下进行救助,要避免施舍、恩赐等错误的想法及态度。
(四)加大督查接访的力度,把好监督环节关。要建立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制度和全程跟踪监督制度,加大查处的力度,同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保证国家利民惠民制度良性运行。
仔细研读《政府工作报告》,读者会清晰地看到,惠民生不但作为一种理念统领全篇,而且在一些看得见的利益方面用数字、百分比和对比幅度作出明确规定。这种规定,有的体现在通过发展经济,增强物质基础,逐步改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有的体现在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尽量向关系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倾斜,解决多年积累下的欠账;有的是根据老百姓和社会各界的多年反映,减税让利,降费让利。政府老百姓的给予,有隐性的、有显性的;有长远的,有立竿见影的;有钞票的,有“软包装”的;其终极目标是为民众谋利益。
惠民生的基本条件,是国内生产总值所对应的物质财富的增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GDP目标增速为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的结果。与2016年同类指标为6.7%相比,这个新指标似乎是降低了,其实不然。2016年GDP比2015年增长6.7%,按当年价格计算,增加生产总值为4.67万亿元;如果2017年增6.5%,增加生产总值为4.84万亿元,增量比2016年将高出1700万元。这样的增量在国际社会中,仍可名列前茅。只因为有这样的增量,才有今年再安排1100万人就业、退耕还林1200万亩以上、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1300万农村人口进城落户的平衡计划。而就业、脱贫和进城落户,对于农民工进城发展和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生活质量,都是最直接、最大的经济实惠。
《报告》惠民生,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最大的利好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缩小城乡居民民生方面的质量差距。比如,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又比如,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保证率;再比如,对玉米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后,把原政府的补贴从价格中分离出来,再由政府通过其他途径补给农民;还有最直接的项目,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去年的420元提高到450元,等等。对此,我们将其称为中央政府利用“加法”惠民生,特别是将这种惠及的阳光更多地普照农村大地。
1、成立了民政局政府信息公开领导组。为了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经局委会讨论研究,专门成立了民政局政府信息公开领导组,由董卫华局长任组长,周传立、郭元喜副局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民政局办公室,郭元喜兼办公室主任,配备政府信息工作人员一人,具体负责办理政府信息公开业务。制定了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把政府信息工作纳入各科室年度考核范围。
2、规范了政务公开内容。制做了版面公开公示,全局每个科室均制作了政务公开版面,做到“社会承诺服务公开,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工作目标上墙,执法人员岗位职责上桌”。并坚持做到按时定期公开,及时更新公开内容;力求做到公开内容真实可靠、迅速及时、合理规范,以增强办事透明度,更好地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3、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已编制完成,并进入政府公开网站,并及时予以更新。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董卫华局长经常到行政审批审批大厅检查指导工作,选派业务骨干进入行政大厅工作,并对其工作人员给予充分的授权。带班局长郭元喜出满勤干满点,AB角零缺位制执行良好,没有出现空岗情况。
2、清理项目、规范审批事项。按照《省人民政府取消和调整新增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的通知》和《临汾市人民政府第四批取消、调整、新增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的通知》要求,我局召开局委会,认真进行对照清理,并建立档案,由专人负责,规范管理。对要求进入大厅的业务,我们及时进驻了大厅。
3、坚持一口受理、统一收费。始终坚持“一个窗口对外”的原则,严格办件行为,禁止厅外审批。办件过程中严格收费行为,坚持“收支两条线”,禁止厅外收费,禁止窗口私自收费和搭车收费。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4584人,80岁以上的高龄人数1663人,90岁以上245人,100岁老人4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夯实基础,健全养老服务工作机制。我局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下发了《县民政和扶贫移民局关于印发县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局班子及相关股室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养老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协调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了由分管局长为主要负责人,相关股室人员为成员的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对各乡镇的目标责任考核。
目前,已完成社区、社区、社区为主的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建设,镇村等9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即将完成,日间照料中心配有老年活动室、休息室、卫生间、医疗室、厨房等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供应、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医疗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
深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社区和社区率先开展了12349“孝行通”居家养老服务,有400余老人享受了孝行通居家养老紧急援助和日间服务;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中心的实施,为本社区、村的留守、独居、失能、失独和空巢老人提供了贴心的照顾、娱乐和精神慰藉,及时解决了老年人生活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丰富了村级社会养老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