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学院学位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国际化培养;研究生教育;音乐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244-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逐渐成为全球教育的发展重心[1]。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国际化培养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并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作为未来社会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国际化需求,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当尤其注重开拓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推进研究生的多元文化交流、提升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增强研究生的国际交流能力[2]。作为新兴的音乐学院,苏州大学音乐学院自成立以来,十分重视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工作,学院积极吸取国内外有关学位与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诸多研究成果,大胆吸收、借鉴国际和国内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和管理模式,不断规范和优化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以实现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目标。本文将从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方式、论文审核与答辩、国际化交流以及招收留学生六个方面对音乐学院在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面所进行的初步尝试进行阐述。
一、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在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占有主体地位,导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国际化也是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中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学院重点加强了海外人才引进的力度,引进的高水平国际教员充实了学院的教师资源,初步建立了一支国际化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使之成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骨干力量。目前,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队伍中68%的导师来自境外或国外,均毕业或曾任教于国际顶尖大学和音乐学院,如美国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茱莉亚音乐学院、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德国科隆音乐学院、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等。在学院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中,64%的导师具有博士学位,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和演奏经验、并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为学院营造了多样化和国际化的学术氛围。
二、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院秉承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同时参照国内外先进的课程体系,重新制定了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从原来按照一级学科改变成按照研究方向设置课程,使研究生培养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国际化将为提升研究生的国际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方案的设置注重研究生课程的层次,课程的知识内容一般不与本科的知识相重复,并且在课程知识内容的设置方面将知识深度和广度有机结合。根据研究生教学与学习的特点,改革已有的课堂教学方式,采取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方案修订的内容提倡因材施教,根据各研究方向的特点,比如音乐教育、音乐理论、作曲等,每个研究方向具有不同的培养侧重点,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发挥研究生在专业研究方向上的个人才艺和专业特长,突出研究生音乐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其个人培养计划的设置留有回旋余地,使研究生的培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既满足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又能根据音乐教育、音乐理论、作曲等不同研究方向的特点,对课程、音乐会等进行不同的安排,科学地设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手段,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具有音乐学院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而提高学院研究生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
三、课程教学方式逐步国际化
外籍教师的加入,为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化语言环境,在课堂上,双语教学已成为学院的特色,《钢琴教学与实践》、《室内乐表演》等课程已完全实现全英文教学。由于刚入学的研究生英语水平难以接受全英文教学,因此双语教学在低年级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过渡作用。由于原版的英文教材具有更好的语义表达环境和良好的理论前瞻性,因此双语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和英文参考资料。这有利于学生了解音乐专业的一些前沿理论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同时选择原版英文教材也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全面接触英语的环境,包括准确使用音乐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准确表达音乐专业内容,有利于熟悉国外的教学思路,真正使课堂教学从形式和内容上能够与世界主流艺术和专业思想接轨,也为逐步实现全英文教学奠定基础[3]。此外,针对研究生在今后科研和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学院为一年级的研究生设置了《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音乐理论与分析》的共同课程,任课教师采用高水平英文原版教材,课堂教学使研究生获得了一定的科研意识和规范的音乐学术训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吸收先进的音乐专业知识,还能使其英文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在课程教学师资配备上,根据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案的要求,学院选择具有海外留学经验或海外工作经历、并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作为共同课的课程负责人。由这部分教师担任主讲教师,通过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将学院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课程教学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四、规范论文审核与答辩制度
根据国外高校研究生指导的经验,学院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集体指导制。除主导师外,学生将选择本系和外系各一位导师来进行论文指导,以保证论文的质量。知识时代的学科交叉性要求研究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而单一导师的知识局限性易导致研究生学习范围过窄、知识结构不宽,难以适应当前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趋势。实施导师负责制,辅以导师集体指导制,将不同学术背景、知识结构、研究方向的导师组成一个导师组来共同指导研究生,可相互补充,弥补导师个人知识水平上的欠缺,有利于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知识,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提高其音乐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够培养具备宽广学术视野和深厚音乐功底的研究生。实行导师集体指导制,充分发挥各位指导教师的专业优势,对研究生进行综合指导,提高研究生的论文质量。论文通过评阅以后进入答辩程序。以往的研究生由于参加答辩的人数较多,一个答辩小组一天要完成多个研究生的答辩工作,每个研究生介绍论文、答辩委员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因而没有充足的时间对论文进行详细评审和探讨,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部分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常流于形式。学院针对这一问题,2014届毕业研究生首次采用一人一场的答辩形式,每人答辩时间不少于一小时,答辩委员会对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提问,同时也给研究生足够的时间来阐释论文的思路以及创新点等。
五、鼓励研究生科研与国际化交流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是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学院成立以来,大力支持和鼓励研究生科研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学院研究生论文的发表数量稳中有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的人数也逐步增加。2014年我院有4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人获得了学校的国际会议资助,其中有同学赴日本奈良教育大学参加第四届“东亚音乐研究”会议(Music of East Asia,MEA),并在会上全英文发表学术论文。另有学生参加“2014年民族音乐学研究生论坛”并。部分导师也根据自身的科研方向,通过模拟国际会议等方式积极参与指导和训练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提高学生的国际学术交流水平,培养其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能力。
拓宽研究生国际交流的渠道不仅要体现在“走出去”,学院内部也积极为学生营造国际化的学术氛围,开展多形式的学科前沿讲座。学院有众多外籍或国内教师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学院充分利用这一部分师资与智力资源,邀请国外高水平音乐表演艺术家、作曲家等来我院开设各种形式的演奏会、前沿讲座、大师课等。学院在2014年由专任教师带头,举办了“古典艺术歌曲节”、“世界音乐演讲”等一系列活动。目前已有来自台湾、美国、法国、加拿大、印度等境外、国外的多名外籍专家来我院举办讲座、音乐会与大师课。学生通过与国外音乐大师的近距离交流和讨论,不仅收获了耳目一新的音乐知识,更能深刻体会到国外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让学生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到国际化的学术氛围。
六、招收留学生
留学生是衡量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吸引优质国际生源到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对促进学生群体多元化,为学院营造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氛围有积极作用。基于学院拥有大量的外籍教师,很多留学生慕名而来,2014年学院共招收包括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共10名留学生,其中有一名来自哥斯达黎加的留学研究生。这仅是学院招收留学生的第一步,目前学院还在为留学研究生招生和入学后一系列与生活、学习相关的事宜努力,为吸引留学生来学院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招收留学生对丰富学院国际化办学模式、提升学校的影响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学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然也有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之处,音乐学院将继续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并以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为目标,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晓蓉,黄金泉.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一、声乐艺术指导教学本质
声乐艺术指导(Vocal Coach)主要是指为声乐演唱者进行钢琴伴奏并进行音乐指导的表演方式。这种表演方式与所谓的“钢琴伴奏(Piano Accompaniment)”有相似和不同之处。其相似之处表现在,两者的演奏乐器均为钢琴,并且都以和声乐演唱者合奏的形式进行表演。而这种表演艺术则必须建立在钢琴弹奏与声乐演唱互相配合的基础上,因此表演者要在表演前进行大量的排练、磨合。而声乐艺术指导则与所谓的钢琴伴奏有这本质的区别。“钢琴伴奏是一个操作层面的术语,它暗示出器乐独奏与钢琴伴奏间的某种关系,这种关系既要求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又要求钢琴伴奏者不可‘锋芒太露’,‘喧宾夺主’”。(李智芳.关于国内音乐学院声乐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分析与比较[D].中国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简而言之,钢琴伴奏是一个陪衬性角色的存在,它并不是声乐作品的一部分,而是为了提高声乐表演效果的手段。而声乐艺术指导则是声乐作品的一部分,它和声乐表演是一个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并且钢琴伴奏的艺术表现取决于声乐表演者的需要,而声乐艺术指导更要体现“艺术指导”的效果,它是整个声乐作品的指挥者与策划者。因此,声乐艺术指导和钢琴伴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声乐艺术指导既是声乐表演的一部分,那么艺术指导就不能仅仅以伴奏的水准来要求,应当打到更高层次的艺术境界。在声乐艺术指导研究生教学方向上,也应当有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众所周知,专业名称的统一,不仅代表着一个专业的概念、一个专业的性质,还说明了学术界对其专业内容已经达成了共识,对未来学科的健康快速发展也就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专业名称之所以要强调科学准确,甚至要求要与世界接轨,就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的网络化,教育也必然走上国际化。为了同世界各国进行教育合作与交流,就必须规范专业名称,统一专业标准。”(李智芳.关于国内音乐学院声乐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调查与设想[J].乐器,2010,(11).)而要完成与国际接轨,我们就应当借鉴国外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设置方式,寻找国外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教学规律。
二、国外声乐艺术指导教学特点
国外声乐研究生艺术指导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立的教学体系,这不仅体现在国外声乐艺术指导的课程设置方面,还体现在声乐艺术指导的专业教学方面。
国外音乐学院普遍将声乐艺术指导与钢琴表演视为同等重要的两个专业。“在钢琴系中,钢琴艺术指导不仅是钢琴表演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一个独立的专业。即使是主修钢琴表演专业的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必须进行钢琴艺术指导的学习,一直到五年级毕业。如果要进研究生院继续深造,钢琴艺术指导也是入学考试重要的内容之一和将来必修的课程。由此看来,钢琴艺术指导与钢琴表演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沈红.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钢琴艺术指导课[J].音乐研究,2001,(3).)在国外,声乐艺术指导和钢琴表演既然视为同一地位,那么艺术指导就不再背负“伴奏”或者“衬托”的身份,而是成为表演声乐作品的一部分。并且声乐艺术指导更是应当为声乐演唱者担当“艺术教练”,规划作品处理和完成方式,对整个表演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
在教学中,国外的音乐学院也颇为重视声乐艺术指导与声乐演唱者配合层面上的教学。“当开始学习一首新曲目时,钢琴艺术指导的教师在课上不但要教你如何弹奏,如何处理音乐,还要充当演员的角色,当你把伴奏弹奏得已游刃有余时,也就是大约一、二节课后,声乐老师或器乐老师开始进入课堂,与钢琴艺术指导教师一起帮助你处理歌曲(乐曲),这时在课上,实际是负责表演的教师在带动着你的弹奏,以此更好地培养你与演员的合作能力及其为此所必需的技巧。”(沈红.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钢琴艺术指导课[J].音乐研究,2001,(3).)声乐艺术指导不仅要指导声乐演唱者的艺术表现,更要参与其中,与演唱者形成某种形式上的默契,这样在实际表演当中才能使钢琴与声乐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会在任何一方有所偏袒。
国外的声乐艺术指导教学特点极其鲜明,即教导声乐艺术指导的学生如何以指挥者的形象指导声乐演唱者,在表演时如何再从指挥者的形象变为参与者,配合声乐演唱者完成声乐艺术作品。
三、国内声乐研究生艺术指导教学现状
在国内,声乐艺术指导研究生专业方向于近些年在部分音乐艺术院校相继开设。他们对于此专业的名称理解也各不相同。如下仅列举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和武汉音乐学院的声乐艺术指导研究生专业方向设置情况。
中央音乐学院将此专业称为声乐伴奏艺术,系别归为钢琴系,学制为三年,研究方向为美声方向。教学方式方面,教授和副教授总共三人,授课方式为单独小课。教学内容方面,必修课有钢琴演奏课、钢琴伴奏课、钢琴发展史、钢琴艺术史、声乐发展史、论文写作指导课;辅修课有意大利语、德语、法语、总谱读法、重唱、歌剧排练、传统唱法沿袭等。
中国音乐学院将此专业称为声乐钢琴伴奏,系别归为钢琴系,学制为三年,研究方向为美声、民族两个方向。教学方式方面,教授和副教授总共两人(美声方向、民族方向各一人),授课方式为分配合作。教学内容方面,必修课有钢琴演奏课、钢琴伴奏课、声乐、总谱读法、即兴伴奏、歌剧排练、意大利语、德语、法语、论文写作指导课;辅修课有钢琴教学法、钢琴文献、歌剧赏析、西方声乐史、音乐剧赏析、键盘艺术史等。
沈阳音乐学院将此专业称为钢琴伴奏艺术,系别归为钢琴系,学制为两年半(两年的课程学习及半年论文答辩),研究方向为美声、民族两个方向。教学方式方面,教授和副教授总共五人,授课方式为自主合作。教学内容方面,必修课有钢琴演奏课、钢琴伴奏课、论文写作指导课;辅修课有法语基础及声乐作品导读、声乐发展史、欧洲歌剧发展概论、爵士音乐史、20世纪中国歌剧创作史论研究、歌剧排练、合唱、歌唱重唱、表演课、计算机制谱等。
武汉音乐学院将此专业称为声乐艺术指导,系别归为钢琴系,学制为三年,研究方向为美声民族综合方向。教学方式方面,教授和副教授总共两人,授课方式为选拔合作。教学内容方面,必修课有钢琴演奏课、钢琴伴奏课、视唱练耳(高级)室内乐(三重奏/双钢琴)、总谱读法、论文写作指导课;辅修课有钢琴文献、声乐文献、歌剧排练、声乐表演、合唱、即兴伴奏、意大利语、德语、法语等。(李智芳.关于国内音乐学院声乐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分析与比较[D].中国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国内各音乐艺术院校对于声乐艺术指导专业有很多相同和不同的见解。相同方面体现在,各院校将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归在钢琴系,在必修课程方面也主要以钢琴演奏水平和伴奏水平为主要出发点。不同方面体现在,各院校对于专业名称有不同的看法、对于专业研究方向有不同的设置、师资力量的大小决定着对此专业的重视程度等。
四、国内声乐研究生艺术指导教学改革方向
从国内声乐研究生艺术指导教学现状分析,国内声乐研究生艺术指导教学是需要进行改革的。只有国内各音乐艺术院校对于声乐指导专业达成共识,此专业才有可能立足于长久发展。
首先在专业名称方面,各院校有不同的看法。声乐伴奏艺术、声乐钢琴伴奏、钢琴伴奏艺术等诸如此类的专业名称,将伴奏提升到了一个较高的地位。应当明白的是,声乐艺术指导和钢琴伴奏属于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因此,在专业名称上应当进行适当地统一。从英文翻译角度来看,“Vocal Coach”一词的最好翻译应当是声乐艺术指导,因为该名称体现了声乐艺术指导的最本质属性和专业侧重点。
其次在专业所属系别方面,国内甚至国外音乐艺术院校均认为应当将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归属于钢琴系,因为该专业更侧重于钢琴演奏水平和钢琴伴奏水平。但也有人认为,声乐艺术指导与声乐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声乐艺术指导中的声乐修养也应当被重视。该专业也应当与声乐专业创造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避免故步自封,使声乐艺术指导专业添上更多声乐人文色彩。
再者在专业教学课程方面,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课程被国内各院校赋予声乐艺术指导专业以较高的课程地位。而这也会造成声乐艺术指导能力一边倒的现象:声乐艺术指导的钢琴技能高超,但声乐素养略低。声乐艺术指导与声乐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应当重视声乐素质的培养,加强与声乐演唱者合作的意识。
柏林艺术大学成立于1696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多样化以及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大学之一,现有4个学院(音乐、美术、设计、表演)以及1个继续教育研究中心。柏林艺术大学的教学特色体现在“跨专业思考”和“跨学科工作”上。这种打破传统架构的现代教学模式既能够拓宽学生的艺术文化视野,又能够开启学生全新的艺术创造思维。
柏林艺术大学的音乐学院从成立之初便是德国领先的音乐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其他知名音乐学院陆续并入了这所音乐学院。作曲家Max Bruch, Engelbert Humperdinck 和Paul Hindemit,知名演员Artur Schnabel,Wanda Landowska和Emanuel Feuermann,以及学者Philipp Spitta, Curt Sachs 和 Kurt Singer等都曾在这里任教。现在音乐学院大约有250多名教授、博士、讲师, 拥有包括器乐和声乐在内的多个专业。①
一、丰富的专业设置与跨学科合作
与其他音乐学院一样,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设有乐器、声乐、作曲、指挥等专业。秉承德国教育的优良传统,该学院开设的课程种类较多,从乐器演奏到教会音乐,从音乐史到音响工程,从爵士乐到音效组织作曲等。学院开设的课程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年限不限,但必须通过各门课程的考核。而这些考核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论文、口试、笔试、现场演奏、音乐会表演、资格考试、音乐会水平考试等。②特别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其主干课程包括艺术实践教学、音乐学与音乐理论、音乐教育三大类;其中群奏指挥方向就有舞蹈、韵律、合唱及其指挥等课程。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3门以上的专业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在初、中级学校的音乐教学实践。③
除了常见的音乐相关专业之外,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还有一些特色鲜明的、与众不同的专业。例如,音乐治疗专业(该专业具有硕士培养体系)就是将音乐与心理学进行有机的联系。除了音乐相关课程,其核心课程还包括心理学、心理动力学、群体动力学等。相应的有授予学生音乐疗法证书的认证体系,这主要是针对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的早期心理治疗。
音响工程也是音乐学院特色专业之一。该专业的设置糅合了音乐艺术与科技的课程。该专业的本科生必修的课程包括钢琴、视唱练耳、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爵士乐理论等,还需要在柏林科技大学学习相应的声学、数学、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等理工课程。通常学生都专攻严肃音乐或轻音乐,但是他们在音响工程方面的能力却毫不含糊,学院提供5个录音室、两套编辑系统以及两套可移动便携音响设备,便于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实践活动。④这些课程和实践使学生能获得全面发展,其就业面较为广泛。
二、开放的办学思想促进多层次的交流
在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可以感受到艺术的传播与交流。这种艺术的交流是在多个方面、多种层次上的。
音乐学院的课程与实践包括校内小型音乐会、演奏会,这些活动提供给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之间广泛交流的机会。因为这些音乐会可能是由学生或教师表演,或者师生共同演出,而听众包括校内的师生,甚至很多感兴趣的普通市民。
正因为柏林艺术大学不是单一的音乐学院,学生有很多与其他学院交流合作的机会。例如柏林艺术大学有表演艺术学院,而表演艺术专业的学生也需选修一些音乐方面的课程,与音乐学院的学生一起上课。而表演学院或其他学院举办的一些公开活动,例如音乐秀、表演剧等,也为音乐学院的学生参与其中提供了相当大的舞台。
音乐学院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合作也是广泛而深入的。学校除了聘请客座教授讲课外,学生还可以到其他学校学习和实践。例如作曲专业的学生除了接受本校教师一对一的辅导之外,还可以在3个电子工作室进行实践,包括本院的、柏林科技大学的以及柏林汉斯埃斯勒音乐学院的。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还与汉斯埃斯勒音乐学院共同建立了柏林爵士乐研究中心(JIB),以便两所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共同开展艺术工作。这是一个崭新的先锋的音乐中心,它有权授予音乐学士(爵士)、音乐硕士(爵士)、爵士乐教育硕士以及爵士乐声乐硕士学位。⑤
三、与我国音乐教育界的交流活动
柏林艺术大学本身的开放精神促进其与世界各地的艺术交流,而我国与德国的各方面的合作加深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交流。特别是我国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以及为期3年的“德中同行”活动,都使中德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不断加深。近年来,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与我国的交流合作也越来越多。
2004年10月,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派代表Manfred Sirevritts教授参加上海首届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介绍了德国音乐教育特点及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⑥2009年,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在我国参加了一系列活动。9月25至27日,中德现代合唱指挥教学与实践培训/研讨会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召开。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合唱指挥、艺术总监Betzner及柏林艺术大学“美妙星期五”合唱团参加了中-德联谊合唱音乐会、培训与教学观摩。9月27日晚,“美妙星期五”合唱团、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萌”女声合唱团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联合举办的音乐会在苏州大学音乐厅举行。这些活动在展现中德音乐个性的同时又凸显出音乐无国界的特点,促进了中德两国的音乐文化交流。
柏林艺术大学是全球著名艺术和音乐高校合作交流网络(NICA)的发起者,至今已与世界上130多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目前共有800多名外国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20%左右。而其音乐学院同样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求学者,我国每年都有众多报考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的青少年。国内有不少音乐学院、艺术学院的音乐教师曾在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进修,或者从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回到国内任教。高比例的外国留学生也反映了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在世界范围的国际声誉,而其面向世界的教育与交流又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国际影响。
注释:
①④⑤参见柏林艺术大学官方网站udk-berlin.de.
②弗里德里希・包尔生.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③薛艺兵.世界各国音乐院校名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
一、检索情况
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以“社区音乐教育”进行全文检索,相关的科研研究性的文献共有1589篇,其中期刊类714 篇 、学位论文有575篇、会议14篇、报纸62篇。以“社区音乐教育”主题搜索到157篇论文;以“社区音乐教育”篇名搜索到116篇论文;以“社区音乐教育”关键词搜索到45篇论文;以“社区音乐教育”主题搜索到84篇文章。
二、检索分析
以“社区音乐教育”进行全文搜索,搜索结果数量不是很多,尤其是硕博论文非常少。所以笔者接下来所分析的文章是以“社区音乐教育”进行主题搜索的硕博士论文结果。
与本文研究方向相似的文章有18篇,研究社区音乐教育的文章并不多,与西安地区相关的社区音乐教育的文献是没有的。总体来说,社区音乐教育这一研究领域还是很薄弱。
通过与文献论文的比较,与笔者论文主要有以下区别:
(一)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不同。社区音乐教育活动主要以自发性为主,作为社会音乐教育理论,笔者认为本学科的研究中还相对比较薄弱,对社区音乐教育活动缺乏科学可行的理论指导。笔者论题立足社区音乐教育实际,以相关理论为研究依托,以开发实践方案为主要目的,旨在推动相关研究和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笔者是以曲江新区社区音乐教育为例,通过采用实地调研,访谈等形式,了解社区所设立的针对小区居民的音乐教育的形式、内容以及设施、场地等。提出了笔者对这一现状的几点建议和解决方案,以使社区居民的音乐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和优质化。
(二)研究方法不同。笔者通过走访,问卷,座谈等形式全面了解和调研。积极收集与本文相关的资料文献,认真进行研究分析,使一手资料与二手资料相互对应,相互结合。运用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统计研究法,对社区音乐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探索和实践研究。并且积极参加社区音乐教育活动,主动与社区居民进行沟通。
(三)达到的目的不同。笔者研究的新区文化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居民素质相对较高,音乐教育活动可开发性强。再加上笔者多次调查和参加过社区的音乐教育活动。且因社区音乐教育开展不均衡,条件不达标,业主与开发商、物业沟通不足所造成的业主的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现状。故需结合实际调研活动应用音乐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社会音乐教育的基本特征,提出社区音乐教育推广的基本思路。开发社区音乐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结合高等音乐院校音乐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校、区共建音乐教育活动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1]胡中立.城市社区音乐教育研究――基于上海部分社区音乐教育活动调查.[D].上海音乐学院 硕士.2012年
[2]宋艳玲.社区音乐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2009年
[3]徐璐.北京市海淀区社区音乐多元化发展现状调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2014年
[4]李小缨.城市社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2012年
[5]龚娜.音乐在构建社区文化中的多维度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硕士.2011年
[6]王Z .西安社会音乐教育管理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2014年
[7]马达.许冰.国外社区音乐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02
[8]金世余.马达.社区音乐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9
[9]宋艳玲.马达.社区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艺术研究.2008/03
[10]白娟.浅析我国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J].黄河之声.2011/04
教师队伍和学科建设的优势
本院的教师在音乐教育的这两个领域的学科建设,从各自的不同角度做出了积极的和有影响的贡献。例如,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理事长谢家幸教授撰写了《音乐教育和教学法》、《德国音乐教育概况》等教材和专著,并发表了大量的音乐教育学论文,研究领域涉及音乐教育的哲学、美学、文化、方法等。管建华教授撰写出版的专著和译著包括《当代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等,并发表了以及大量的论文和重要文献的译文,从人类学和现代语言学等角度对音乐教育给予了理论的阐述。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执行秘书向周俊讲师在音乐教学的模式研究方面也做出了相当的努力和贡献。赵志扬副教授多年来在西方音乐教育的重要文献翻译的编辑出版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曾与管建华教授1起就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专题组稿编辑了若干期的专刊,对全国的音乐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指导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修海林教授撰写的《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是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文献的专题教育研究。他们还积极主持或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75”、“85”、“95”、“105”的诸多研究项目。
所有这些努力及成果,使中国音乐学院成为我国音乐教育学研究的重要领地,造就了学习音乐教育原理和实践的良好学术氛围,形成了本课程1支强有力的学术和教学队伍。
研究资源和高层学位的优势
本课程在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国外音乐教育学的专著和教科书,同时,利用数10家国际学术数据库,建立并逐渐丰富着与音乐教育学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电子资源数据库,这些资源为音乐教育学的教学尤其是高层次学位学生的培养,提供了研究和学习的资源保障。
中国音乐学院拥有音乐教育学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授予权。高层次的学位授予权敦促着本课程和本学科的进1步发展,并对本科学生的教学提供了较为丰厚的学术基础。
课程特色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和初步形成了以下几点有些新意和特色的教学方式。
1、目标原则:
树立“厘清范畴、形成观点、掌握方法、解决问题”的目标原则。
2、主导思想和措施:
(1)树立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点,实施与之相应的探索型、研究型的项目学习方式。
(2)确定1流的教学内容精读与博览相结合、经典与前沿相交融的阅读方式。使用国际音乐教育学界公认的Foundations of Music Education以及刘沛翻译的该书中文版作为核心教材,采用双语教学方式,并编辑开发了大量的背景性、支持性、拓展性、探索性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精选并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历史价值的经典名著电子版阅读材料,保障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音乐心理学的前沿的知识,而且能够通过经典名著名篇的阅读,直接与心理学巨匠的原本思想和方法进行交流,使学生形成在巨人肩膀上发展和建构自己的思想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