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设绿色环保型农业产业化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方法,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发达国家粮食、牧草、肉类产品出口量较大,因为它是再生能源,而我们却面临着一方面百姓的餐桌上肉类食品供应不足,而另一方面生产肉类的原料被无辜浪费。通过对我市农牧业生活资料市场调研发现,我市猪肉生产和牛肉生产自给量不足,生猪生产和肉牛、牛奶生产发展潜力很大,近来由于生猪价格上涨,造成猪肉价格上涨过大,猪肉的供给已成为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热门话题,通过调研发现我市的玉米秸杆和小麦秸杆没有被很好的利用,近百万亩玉米秸杆焚烧于野外,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同时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用玉米秸杆作为牧草的养殖业还有很好的发展前途,因此建立清洁和谐、充满活力的循环经济意义重大。通过改革创新、探索发展,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降低养殖业生产的养殖成本。畜牧、农业、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必由之路,通过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土地适度的规模经营,因此可利用一场、一地,建设一井、二池、三舍的养殖模式,供给二百至五百亩地的有机绿色环保农业生产肥料的农业生产模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可行性技术
通过人工实验,鸡粪、牛粪经过加热消毒,杀死寄生虫和虫卵,祛除有毒成分—氨,可以用做饲料进行养猪,猪粪可以养殖蚯蚓和生产沼气,蚯蚓可以养殖甲鱼、鳝鱼或喂鸡,蚯蚓的粪和发酵过的沼液是生产绿色蔬菜和粮食的优质肥料,沼气可以作为能源利用,生产的粮食和植物的秸杆可作为饲料和牧草养鸡和养牛。
二、技术实施规划
通过这一生物利用能源的链条,进行科学规划,建设一现代化畜牧养殖场,场房内采用多层框架式结构,以利于节约土地和有效利用空间,场房内上层设有现代化蛋鸡养殖舍和现代化生猪养殖舍,下层设有现代化奶牛和肉牛养殖舍,场内设有饲料加热消毒设施,建一沼气池用于猪粪的发酵利用和能源供给,沼液的出料口和农业用浇水井相邻,以利于沼液的利用,建一水产养殖池养殖鳝鱼或甲鱼以利于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益,在场房前后的空闲地带用塑料薄膜建小拱棚养殖蚯蚓,为鳝鱼、甲鱼和鸡提供饲料。
三、经济效益预测分析
按照鸡:牛:猪数量400:1:20的比例进行养殖,以10000只鸡的养殖规模计算,鸡每天消耗饲料2500斤,牛消耗饲料500斤、饲草750斤,饲料按1.10元/斤、饲草按0.10元/斤,共计日饲料成本3375.00元。料蛋比按2.30、料奶比按0.5、料肉比按3.0计算,鸡每日可产蛋1087斤,牛可产奶1000斤,猪每日增重400斤。鸡蛋按3.20元/斤、奶按1.00元/斤、生猪按6.00元/斤,共计收入3478.40元+1000.00元+2400.00元=6878.40元。据资料介绍,在3平方米的池子里养殖蚯蚓,温度控制在15。c—30。c,可养十万条蚯蚓,一年增殖近千倍。有资料称养殖鳝鱼每平方米水池放养100—150尾,水深30厘米,年增重30斤。另外再加上蔬菜、粮食产生的经济效益,综上所述,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四、措施
1、投资方式。 深入调研,科学规划,由龙头企业投资进行企业化管理,树立品牌形象,提高竞争力,增强带动能力。首先应创造条件,重点扶持与农户关系密切的乡镇企业,要鼓励城市中的大型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形成“重量级”的龙头企业,以发挥其资金雄厚,管理基础好,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势,其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商资本等各类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并运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
2、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选择至关重要,企业需要稳定的原料(粮食和农业桔杆)供给,农户需要稳定的水肥资源供给和农产品销路,这是双方建立利益联结的客观基础。利益联结机制的关键在于利益分配要能调动各方面、各环节的积极性,要贯彻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要通过各个环节,实现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一体化,从长远看,龙头企业应该拿出部分利润,通过兴修农田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返还给农户,增加农户的收入,这样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反之龙头企业以老大自居,以短期行为和不规范的趋利行为使农户蒙受损失,则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必要失败。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还需要加强价格指导,用经济的,行政的手段,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形成合理的利益结构。
3、完善有利于农业产业化体系发展的外部环境。发展绿色环保型农业产业化体系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包括工商、税务、财政、金融、农产品补帖、法律等政策,来改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外部环境。首先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和农产品
销售市场,加强对市场通讯、交通、金融、信息等方面的配套建设,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可通过直接财政拨款、贴息贷款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抓好2009年粮食生产的通知》(浙政发〔2009〕3号)及浙江省农业厅浙农专发〔2009〕29号《关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现就开展我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开展粮食功能区建设,以提高当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开展项目实施。要求各镇乡街道集中力量建设一个连片千亩以上的粮食生产核心产区,使之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区、解决季节性抛荒的带动区、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区、统一服务的先行区、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示范区,从而带动我市粮食生产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主要原则
(一)突出重点原则。明确粮食生产发展的重点区域、重点设施、生产中存在的重点障碍因子和重点发展方向等,解决重点地区制约当地粮食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扩大面积,增加产量,提高效益。
(二)讲求实效原则。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应与各镇乡、街道(乡)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注重资金投入效益,重视千亩畈的长效管理和高产示范活动的延续性。
(三)集中建设原则。省、市、县各级涉及粮食生产的项目将优先实施于粮食生产功能区,集中资金,保障高产示范活动的顺利实施。省、市、县将三级联动推动功能区建设健康有序开展。
(四)生态优化原则。注重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注重粮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生态优先,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实施内容
(一)配套基础设施。对未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土壤障碍因子明确的大畈,优先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对已实施改造,但因年久失修等原因造成粮食生产能力下降的大畈,重点进行针对性的基础设施修复和完善,达到高产示范的生产要求。
(二)开发冬季农业。对全年抛荒的农田实行土地流转,对空闲时间超过3个月冬闲田实行季节性转包,将土地集中到种粮能手的手中,有效制止农田抛荒。积极开发利用冬闲田,宜粮则粮、宜经则经,要大力推广油菜—稻、蔬菜—稻、春粮—稻、绿肥—稻、草莓(西瓜)—稻等稳粮增效种植模式。
(三)实行统一服务。通过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服务小分队、实施小组等组织,在功能区积极开展“五统一”服务。
(四)示范先进技术。以优质高产良种、省工节本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无公害安全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肥药双控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和机械化插种收割等技术为示范重点,根据当地实际明确主推技术,每个功能区落实10户以上科技示范户。扩大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面积,提高技术到位率,扩大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五)开展高产攻关。通过良种良法配套,以提高单产水平,夺取作物高产为目标,开展高产攻关,研究高产规律,提出高产配套技术,做好苗情观测和田间管理档案记录。每个功能区设立若干块高产攻关田,要求高产攻关田占总面积的1%以上。
(六)组织技术培训。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努力提高技术到位率。每个功能区每年举办相关的技术培训,努力扩大培训面,做到每两年对功能区内所有农户轮训一遍。
(七)加强辐射带动。在功能区中树立牌子,标明应用的作物品种、技术、目标产量、实施单位和责任人等。在关键生产环节,组织管理人员、农技人员、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等进行参观考察,每个功能区每年组织召开现场会1次以上。要通过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形式加大宣传,带动技术普及,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四、项目申报
粮食功能区建设实行项目申报制,一年申报,三年实施。
(一)申报条件
1、符合规划要求。选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应符合当地镇乡街道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范围明确,位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内。
2、明确申报主体。项目申报主体一般为乡(镇)、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场或种植大户等。
3、具有一定规模。集中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含1000亩)。
4、有明显的示范效果。功能区所在区域应属于当地粮食主产区,交通相对便利,农户集中,示范带动效果较好。
(二)申报立项
在项目申报时,须编制可行性报告,内容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项目实施地点、规模;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及分年度目标;分年度实施计划及主要措施;分年度资金筹集及使用安排等。可行性报告上报市农业局,由农业局会同财政局择优推荐上报省农业厅。由省农业厅汇总后,组织专家现场踏勘和评议论证,提出立项计划,报省政府审核批准后下达立项计划。
(三)申报要求
要求每个镇乡(街道)至少确定一个点,编制可行性报告,可行性报告格式参照《*市农业建设储备库项目立项指南》的《农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报告一般格式和要求》。材料要求一式5份,于6月底前报市农业局粮油站,并通过农民信箱发送电子文档。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乡、街道要把粮食功能区建设作为确保粮食稳定发展的中心工作,作为依靠科技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抓手,精心组织实施,务必抓出实效。并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加大行政领导和技术指导力度,确保粮食功能区建设顺利开展。
一、引言 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为了促进当地政治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各项需求,由由政府通过财政投资,发行国债或地方财政债券,或者外国政府赠款以及国家财政担保的国内外金融组织的贷款等方式独资或合资兴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作为政府实现其职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入,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国家投融资体制的改革,现行的政府项目管理模式存在诸如决策管理缺乏科学性、预算审核、监督机制不完善,项目运行效益低下等问题,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损失,对政府的行政效率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让广大民众屡屡对政府的行政方式和能力产生质疑。因此,本文以缙云县为例,结合实例提出该县在项目投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期改善该地政府投资项目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提升政府形象。
二、缙云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来,缙云县按照公共财政体制要求,集中财力开展基础设施及非营利性项目的建设。2014年缙云县政府投资计划按照“保续建、保重点、保民生”的总体原则进行项目安排:优先续建项目,严格筛选新建项目,保障民生项目。优先安排治水、教育、医疗、养老、“六个一”等民生项目、公益性项目,同时鼓励有国家、省级资金支持的社会投资项目(水利、农业等)和非县财政性资金项目(电力、能源等)加大投资力度。纳入2014年度财政投资项目的共计110项,年度投资计划50.45亿元,其中上级补助6.22亿元,县财政安排7.79亿元,县属国资公司融资24.2亿元,业主自筹10.79亿元。
三、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政府为了争取财政支持不顾实际情况,忽视项目的可行性和运行效益,盲目推动项目的上马,不顾项目后期的运行与维护,造成国家财政极大地浪费与损失。其次,在招标过程中有关单位监管不到位,存在串标现象,招标单位随意更改招标文件,弄虚作假。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财政审计缺乏透明度。项目缺少在实施后的评估,项目事后控制和监督成为一纸空文。再有职能部门之间的多头领导,导致项目运行效率低下,扯皮现象频发,项目内部制约和外部监督无法协调共存。政府充当着项目的建设参与者,同时又扮演着监督者的角色,容易造成内部决策、执行、监督等制约机制不健全、不完善,难以形成有效监督,难免容易产生违纪违规,滋生现象。
四、优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对策
1、优化人员配置
政府投资项目主要的人员组成多出身于行政管理或类似专业,而项目投资这类工作需要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员才能胜任,因此,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引进有关专业对口人才,严格按照要求选拔任用专业人士,扩大专业人才在项目管理部门的人数比重。在项目决策、实施、监督的过程中都应有专业人士从中指导、把关和监督。这可以极大地降低决策失误、提高项目运行效率。缙云县目前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议人社局和机关人事组织部门在投资项目管理部门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并设置丰厚薪酬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提升项目管理部门的人才专业化。
2、健全项目决策机制
政府投资项目的良好运行首先离不开科学、民主的项目决策,所以必须健全投资项目决策机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政府在审批投资项目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程序,不能有徇私行为。其次,要对项目可行性做好深入调查研究,认真评估项目的可行性、项目预期收益,严格审核项目所需资金数额。最后,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虚心听取社会各方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项目做适当的修正和变动。缙云县现已逐步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对外公示制度,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赞许。
3、完善项目监督体系
面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预算超额现象和因此衍生出来的各类现象,我们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多个环节加大监管力度。虽然目前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部门涉及纪检、审计、财政、发改委、建设等多个监察部门和机构,但是如此多的机构共同监督政府投资管理,难免会出现多头领导,分工不清、责任缺失的现象。因此,政府应该重新反思现有监督体系,加强各个部门的协调和合作,加大社会组织和个人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最后政府应该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程序管理,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监管,深入开展基建审计,将审计监督职能贯穿于项目建设始终,实行动态监督。
(1)对农业项目的立项工作重视不够。目前,许多单位受到以“上项目、争项目”作为评价工作优劣的影响,在农业项目申报和立项工作中,不按立项前的程序申报,在编报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没有认真地进行分析和调查研究,没有经过专家论证,甚至还有的是先立项,再评估。因此,造成项目决策过程的客观性、公正性程序过于简化,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项目立项草率、决策盲目、效益低,投入的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
(2)农业项目投资缺乏系统的科学管理办法。农业项目的投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管理。事实上,现在的农业项目管理缺乏一套规范的实施管理制度,导致农业项目管理良莠不齐、缺乏准则、难以界定、效益不高。
(3)农业项目管理人才的水平有待提高。项目管理是一项应用性、技术性、原则性都要求较高的管理工作,目前的项目管理人才,基本上是各个行业的专业人员在其主持的项目管理中成长起来的,其能力的获得靠的是经验、悟性和积极的自我提高。但是,拥有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人才较少。
(4)农业项目的资金划拨与项目的实施时序失调。农业项目资金,一是通过财政部门层层下达,二是通过主管部门直接下达。由于资金下达环节多、到位慢,容易被截留挪用。此外,农业项目实施季节性较强,由于资金到位不及时而造成延误项目实施季节的事例仍然存在,因为延误实施季节,使得有些项目实施的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5)农业项目需求资金预算不够完善。在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预算模块中,资金使用计划不够细化,编制比较粗糙,资金预算没有经过细致深入地调查研究,而是东拼西凑形成的,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随意变动性较大,项目市场调查及前景预测过于乐观,后续效益难以实现。而且,农业项目建设期限过长,也会影响项目投入资金发生较大的变化。
(6)农业项目的总结验收和成果推广工作有待加强。较多的农业项目工作完成后不注意及时组织总结验收和评估,不利于后续项目的继续进行和深化研究,不利于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项目效益的时效性滞后,导致效果不明显。
2做好农业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效益
(1)加强组织领导工作。负责农业项目管理的各个部门、单位和相关负责人,要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思想,本着对党和群众负责的一致性原则,加强服务“三农”意识,精心组织实施好农业项目,建立项目库统一管理农业项目。项目一经立项、审批,要按照项目建议书,由项目审批单位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项目实施责任书”,落实项目责任制,配备具有完成项目工作能力、专业性强的专人,负责项目的检查和日常实施工作。按照项目计划和时序精心组织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适时组织相关人员跟踪督促实施情况,做到对项目进度了如指掌,对项目质量情况心中有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强化监督检查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如发现影响项目据实实施而需要进行计划调整的情况,项目的实施单位和负责人要及时向项目审批单位申报办理实施计划调整的审批手续,项目审批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予以调整的决定,以便项目能够顺利按时实施。
(3)严格资金管理。在项目资金的使用及管理工作中,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资金管理单位要根据项目实施单位的项目实施进度情况,按照项目实施责任书实施时序的要求,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并指导项目实施单位对项目资金进行规范管理。项目实施单位对项目资金要建立项目专户管理,严格实行专款专用、项目资金单独核算的管理制度,要求有自筹配套项目资金的,要认真落实配套资金的到位工作。
(4)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要加强项目管理的人才制度建设,建立稳定的支持、长效机制,培育优秀的科研人才和团队,促进形成有益于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的长效机制。建立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对项目的设立、可行性报告进行审核及提出合理性建议,保证项目投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建立项目负责人责任负责制,完善项目责任书的签订内容和范围,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加强监督检查、绩效考评、年度评估、执行情况报告和总结工作。建立健全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明确经费的使用和审批权限,按照项目实施时序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加强项目实施单位对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有效。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要明确管理及使用权属,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5)注重总结验收工作。项目实施一经完成,要及时编写有关的工作总结,深入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编写整理有关项目验收所需的各项材料,提交给项目立项、审批部门会审。由项目立项、审批部门组织项目涉及的相关单位和专家,对项目开展结题总结、项目验收和效果评价工作。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CMM as reference to analyze the sci-tech activities in universities, and applies project network technology to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get the specific critical path method an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top-level desig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in universities.
关键词:科技创新;关键路径法(CPM);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critical path method;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5-0195-03
0 引言
近年来,教育部及国家相关层面就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创新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而校企合作共同创新也是高校快速发展的必然的内在要求[1]。全国各省市高校都进行了大量的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探索,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2]。在此背景下,理论与实践领域研究人员围绕校企合作发展科技创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理论探索[3]。然而,鲜有将成熟的工程管理经验引入到校企合作科技创新的管理应用与实践。本文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校企合作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为背景,利用工程网络管理技术之关键路径法提出了校企合作科技创新的新路径。
作为吉林省地方性农业院校的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自2014年教育部倡导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以来,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来做了大量的校企合作的尝试与探索,创办了吉林省高校范围内首个校企合作的鼎利学院。学校一方面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以此为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探索,取得了大量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学校在与世纪鼎利集团合作过程中,学校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工程网络管理技术,开展了校企合作创新的机制与发展路径的理论、实践探索,并基于工程网络之关键路径法提出了校企合作科技创新的新路径。
1 工程网络及在校企科技创新管理的适用性
1.1 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CMM)、工程网络(Networking Planning,NP)及关键路径(Critical Path,CP)
能力成熟度模型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于1986年首次提出来的一种改进软件过程的策略。CMM策略力图改进软件过程中的各种活动、技术和工具的管理。
NP是制订进度计划时一种常用的图示化建模工具,它能够描述任务分解情况以及每项任务(作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此外,它还能够显式地描述各个作业(任务)间的依赖关系。工程网络能够显式地通过圆圈表达每个任务开始的时间节点(即事件),结束的时间节点(即事件),并通过节点间的箭头(即任务)表达任务间的依赖关系[4]。当工程网络图中有部分事件的最早时刻和最晚(迟)时刻相同,这些事件就定义了当前工程网络中的关键路径。
通过工程网络这个建模工具,系统分析人员能够估算整个工程的进度。特别是,借助于各个任务间的依赖关系可以确定每个事件最早开始的时间、最晚开始的时间。随后,以工程网络中第1个事件的最早时刻定义为零,从左到右,并行或串行分析其他事件的最早、最晚发生的时刻。按照这个方法,分析人员不难沿着工程网络从左至右顺序算出每个事件的最早时刻及最晚时刻。
关键路径(Critical Path,CP)的确定。当工程网络图中有部分事件的最早时刻和最晚(迟)时刻相同,这些事件就定义了当前工程网络中的关键路径。即,关键路径上的事件(关键事件)必须准时发生,组成关键路径的作业 (关键作业)的实际持续时间不能超过估计的持续时间,否则工程就不能准时结束(如图1所示)。
整个系统管理人员,应该要密切注视(关注)关键作业的进展情况,如果关键事件出现的时间比时间晚,就会使最终完成项目的时间拖后。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系统的及时、高效完成,管理人员需要高度关注关键作业,并在必要的前提下,增加关键作业所需要的资源才会有相应的效果。
1.2 工程网络技术在校企科技创新管理中的应用性
工程网络图适用于复杂的工期不定情况下的多任务分析与管理[6]。在利用工程网络技术对于复杂系统、多任务进行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关键路径来确定系统中的核心关键任务[7]。校企合作科技创新是一个多任务、任务间存在着时间或资源的制约关系。因此,利用工程网络来解决相应的校企合作创新,是可行的,并为校企创新的优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工程化解决方案。
当然,基于不同任务的划分、任务间时空资源的制约关系的认识不同,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关键路径[8]。对校企合作创新的管理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与反馈,以不断优化这一工程管理的实践。利用工程网络技术管理校企合作科技创新要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中的过程能力、关键过程域、关键实践理念,对于校企合作科技创新这系统工程中的任务划分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启发式原则。校企合作科技创新的管理完全可参照CMM的理念进行分析,划分不同实践域的关键活动。学校及企业要组织人力对校企科技创新管理活动进行观察、访谈,以CMM为参照分析校企合作中所面临的相关科技创新活动。
其次,工程网络技术对CMM所获取的主要管理活动与任务进行分析,明确任务间的制约关系、关联关系;利用工程网络技术获得关键路径图,得出校企合作所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或任务序列,即关键任务链。
最后,以关键路径中的任务序列表向学校及企业科技创新管理部门提供相应的任务分析及关键路径。从而,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核心业务(任务)的进程,以期及时发现阻碍因素,保障关键路径中的核心任务的完成,保障校企双方的投入得到及时的回报。
2 工程网络方法语境下的校企科技创新管理――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
2.1 学校科技创新管理部门所开展的活动即子任务分析
首先,分析学校科技创新管理部门的主要活动域,并根据各个活动之间的时间、空间、资源约束关系,绘制如图2中StartADEIJEnd所示的路径。其中,学校启动校企科技创新合作工作(如图2之Start->A所示),双方签署意向性协议;校企双方的参观,双方人员进行业务交流与沟通(如图2之AD所示);对企业创新能力分析、及合作可行性分析(如图2之DE所示);业务专项能力与研发背景的了解,潜在成果项目的分析(如图2之EI所示),形成合作的企业的资质报告;最终为校企科技合作创新的正式协议的签署提供企业方面的信息支持(如图2之IJ所示)。
其次,分析校企合作过程中制度建设与管理的主要活动域,并结合各个活动,即子任务间的资源约束关系绘制如图2中StartAGHKJEnd所示的路径。其中,校企合作中所涉及的学生及教师或企业员工的业务评价(绩效)管理与评价制度建设调研(如图2之AG所示);组织保障与效益分析(如图2之GH所示);校企双方在资金与人力投入方案协商(如图2之HK所示);合作机构的建立(鼎利学院)的建立(如图2之KJ所示),合作机构运行机制与制度的建立,包含人员及工作职责的制定,事项的决定议程。
最后,围绕校企合作科技创新的法律事务为主线进行学校主要活动的分析,并依据子任务间存在的约束关系绘制如图2中StartABCFJEnd。其中,校方创新团队组建(如图2之AB所示);合作项目可行性分析、企业现有项目研究本地化分析(如图2之BC所示),得到技术可行性报告;双方经过初步磋商,签订框架性协议(如图2之CF所示);然后经过校企双方在法律事务、管理、财务、人事、宣传与公共关系、知识产权等细节上的反复磋商后,签署双方正式协议(如图2之FJ所示);最后是阶段性评价,对相关事项执行与检查,可以通过会议、数据分析等定性及量化方法评价合作绩效,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关键活动域的迭代与优化(如图2之JEnd所示)。
2.2 对任务间的制约关系的再分析与关键路径确定
根据时间序列完成了子任务的划分及约束关系确定只是完成了部分任务间的关系分析。利用工程网络法来寻找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关键路径,还需要对任务间的其他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图2之DF表述了签署框架性协议需要完成双方意向性磋商及协议的签署,如图2之EF表述了签署框架性协议还需要完成企业合作资质报告的形成,如图2之HF表述了组织机构等保障可行性报告是框架性协议必要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根据工程网络技术就可以提出一个初步的关键路径,如图2所示StartADEFJ-End。由于子任务间时空、资源的约束关系因视角不同、研究人员经验等因素,可能所获取的关键路径不同。因此,需要反复论证,并以实际案例进行验证,最终形成基于关键路径的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发展路径报告。
3 结论
利用工程网络技术来显化高校与企业的科技创新合作管理是一种不错的尝试。它为高校提升校企合作效率,为校企合作的成功提供了任务视角下的时间序列管理。但由于工程网络技术应用人员对于每个任务的确定、任务序列间制约关系的分析、任务划分视角与粒度感知的不同,因此工程网络技术在校企合作管理领域的应用还需要一个规范化的过程。本文就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与世纪鼎利合作科技创新实践,利用工程网络技术进行了合作主关键路径的分析,为高校提供了技术视野下的管理思路,并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希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08,30:22.
[2]张培.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6:15-17.
[3]申俊霞.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高专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共赢发展路径[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2:14-15.
[4]杨青.关键线路在工程网络计划中的作用及确定[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171,213.
[5]张海蕃,吕云翔.软件工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268.
[6]刘叶志.工期不确定下工程网络计划关键路线的确定[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1: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