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育;内容创新;研究

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实践分析能力等实践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做好初中历史教育实践研究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就成了历史教学实践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教学创新的方式,提高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质量。

一、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主要问题研究

1.历史问题中重视表象问题,轻本质研究

在当前的历史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教育者在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历史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出现重现象轻本质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受到历史教学课程课时的制约。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于历史问题本质的教学过程需要大量的教学课时进行分析。但是因为当前的初中历史属于副科,在教学课时资源中往往学时较少,本质教学难以得到开展。二是教育大纲的内容限制。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大纲对于历史教学内容缺乏教学工作指导,这就使教育者在教学工作中难以很好地按照教学大纲开展历史教学工作。

2.历史概念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与运用

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初中教育而言,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利用教学工作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对历史内容的理解与运用,保证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是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的历史教学重视记忆教学内容,轻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问题较为严重。这主要与我国初中历史的教育理念有关。在我国长期的初中历史教育中,重视理论内容,轻视历史实践内容对学生的指导意义,重视历史时间段、概念的记忆,轻视历史对我们的影响,一直是历史教育理念中的重要问题。

二、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创新研究

1.利用辅助教育内容做好历史教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高素质教育的实践效果,我们可以利用辅助教学模式做好历史教学工作。这些辅助教育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模式:一是兴趣学习模式。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历史与传统文化发展研究是社会的重要文化研究内容。所以对于历史文化研究感兴趣的学生较多。利用兴趣研究开展业余文化小组活动,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开展课题教学工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较为简单的历史问题,利用学生分组研究的方式开展课题研究。这种研究的开展,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地了解历史本质,保证历史学习效果的提高。

2.做好实地考察学习工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以课堂学习内容为主的理念,对于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的内容,做好实践性教学工作,保证实地考察教学工作的开展。这种实地教学工作的开展分为两个内容。一是博物馆学习。在当前的历史教育过程中,各地区历史博物馆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历史博物馆中的各类文物与文献内容的介绍与参观,对于学生客观认识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二是历史实地考察学习。在部分初中历史教学中,做好实地考察教学工作对于学生历史观念的养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历史教育中,参观当地的遗址或纪念馆,促进学生对历史产生直观的认识与理解,对于学生历史观念的养成很有必要。

3.结合思想教育做好历史教学工作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与近现代历史中,各类思想家与名人在思想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进行初中历史教育的过程中,做好历史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工作,利用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历史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是历史教学内容创新的重要工作。这一工作的开展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具有两方面优势。一方面,将思想教育与历史教学相结合,对于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将历史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对于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这种结合式的教学模式将是今后重要的教学方法。

三、结束语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育工作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好历史教学内容的创新工作,是做好历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正因如此,在实践研究中我们针对当前历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践工作方法开展了实践教学研究,提出了历史教学内容创新的工作措施,为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高久红.基于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历史人物价值引领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教学质量 分析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始终将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着眼于教学改革研究,弥补教学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高教学质量。相对于其他学科热火朝天的教改形势,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应当奋起直追,坚持以教改理念引领整个教学工作,全方位着手促进教学工作开展,本文主要针对这方面进行论述。

一、强化课前充分准备,为教学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教学如同打仗一样,没有充分的准备必然要吃败仗。初中历史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成效,应当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搜集教学信息,学生要提前预习,熟悉内容和筛选学习难点,否则教学活动就会如同“瞎子摸葫芦”,稀里糊涂。历史教师必须将课前充分准备作为先决条件,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重视精心设计,从教学内容的筛选、教学方法的确定到教学空间的延伸,都逐一考虑细致深入。教学内容上注意深入浅出;教学方法上汲取先进经验,融合教学实践,体现博采众长;教学空间上整合资源,拓展历史学习的空间。同时,笔者要求学生自主开展预习活动,尽量多搜集一些教学内容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了解历史学习内容,为下一步新授课的学习打基础。实践证明,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能够灵活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也更有底气,学习目标更为精准。

二、强化教学手段提升,为历史课堂提供信息支撑

教学手段的优化对历史教学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从教育教学发展历程看,每一次教学手段的升级都会带来教学模式的改革及教学成效的大提速。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社会,教学手段应当与信息设备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历史教学中蕴含大量信息,在充分发掘教材信息的基础上,还应当将信息手段的作用发挥出来,提供大量生动信息,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让学生接受生动形象的历史学习。笔者在教学中发挥信息手段的作用,将影视资料、图像信息等融入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发挥显著的促进功能。《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学中,笔者以多媒体电子地图演示了郑和下西洋的行进路线,帮助学生直观了解这一创举的意义和价值,并结合当前举国关注的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站在更高的角度认识相关历史人物和行为,与接下来的分析探究融为一体。《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中,笔者投影了一批甲骨文和青铜器的代表作品,学生可以结合多媒体屏幕演示进行分析研究,学习理解的形象性明显提升,也更为生动活泼。

三、强化方法模式创新,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

创新是教学开展的灵活所在,也是推动教学深入的核心力量。每一次教学成效的大提速都与教学改革息息相关,历史教师应当结合教学方法模式的改革,为历史教学创出一条新路。笔者在教学中强调自主学习模式的运用,特别是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深入学习活动之中,积极思维和主动发言,和同学相互合作、研究探讨,这对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探讨,重点分析这一场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与国际背景,从日本国内的变化、列强的态度及清政府的态度、实力等方面,全面客观地看待这一场战争。接下来要求学生分析战争的经过与结局,《》相关内容、产生的影响及台湾人民采取的反抗措施等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探究。这一教学模式最大优势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再被动等待答案,而是积极主动研究,有不清楚的相互之间讨论,结合课前搜集的丰富资料,学生基本能够解决相关问题。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学习先做与学习平台,让初中历史教学迈上了素质化的快车道,学生不仅掌握了历史知识,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历史分析研究能力,逐步从历史现象中发掘出历史规律,综合素质大大提升。

四、强化思想教育引领,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历史学科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领,纠正学生错误和片面的理念,让学生从历史发展中受到教育,特别是要在屈辱的近代史中激发强大动力,激励青少年一代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而不懈努力。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古今对照形成强烈的思想碰撞,从而让学生受到深刻教育。例如内容的教学中,笔者侧重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感悟,一方面感悟中国爱国将领英勇无畏的精神,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另一方面对清政府腐朽的制度、落后的实力具有更为清楚的认识,用惨痛的代价验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进一步激发了青少年为振兴中华努力学习的历史责任感。在初中历史教材中蕴含许多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愫,从抵御外辱到我国现代国防军事实力的强大,都可以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

五、延伸课堂教学空间,为学生深化理解发挥作用

历史课堂应当是立体化的大课堂,教师既要能够把握住课堂的主阵地,更要强化课外活动拓展,将课外活动与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历史结合起来,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自主感悟、加深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搜集的资料,想象和感悟的艰难,对战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具有更为深刻的领悟。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家庭生活条件的变化进行分析,对社会生产生活条件变化进行资料搜集,以前后对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变迁的理解。这些课外拓展活动较好地发挥了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作用,让历史教学更为全面生动。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时刻体现教学改革意识,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方法,积极整合教学资源,推动教学工作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许扣锁.初中历史结课形式简谈[J].中学教学参考,2014(04).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发展;新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质量;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旨在通过这门课程的授课,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形成、国内外文明发展等相关史实,以达到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的目标。但目前,随着课程改革发展的需求,初中历史教学的当下积累了一系列与发展目标不相符合的弊端,需要我们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有效的突破固有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高效的解决初中历史教学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合理的过渡到新课程改革新形势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新方法中,让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能够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获取更多知识和能力的提升[1]。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从认清教与学,发展教学新模式、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增强交流与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展开一番探究。

1 认清教与学,发展教学新模式

初中历史教学,作为一门以普及基础历史知识的课程而言,我们需要认清教与学的关系。顾名思义,”教”指的是老师进行的课程教学;”学”指的是学生展开的历史知识学习;”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学”是主体,“教”要围绕“学”而展开。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历史知识认识和理解程度而针对性的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尤其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探究式学习的理念,教师可以不断深入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观察图片、阅读文字、自由讨论等过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也要有效的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提问,主动探索,在对过去的历史进行发问的过程中,展开更为深入的思考,得到相关历史知识更为深入的理解。例如,在社会变迁这一讲中,老师可以利用各种资源(旧服饰、老照片,或图书《老照片》、《百年中国》、《旧中国大博览》)等书籍和资料,或借助互联网,以及观看相应的影视作品如(《西洋镜》、《定军山》等),在课堂上展示;并设置如中山装、旗袍的演变过程、照相术的历史作用等问题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变迁的讨论和分析中去。

2 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有创新性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初中历史学习的兴趣。就创新性教学手段而言,随着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改革中展开的探究,发展出了一系列新型的教学手段,其中,以情景式课堂教学[3]、MOOC教学等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教学手段,在老师、学生以及家长群体中都获得了不错的评价。以情景式教学方式为例,第一,授课可以运用现成素材再现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等传说故事通过视频、图画甚至是VR技术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了解当时的情景;第二,通过课外活动的展开,拓展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如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s尧的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的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的不畏艰辛,为民造福等等,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实践之,相互监督、一同努力成为一个继承传统美德的人;第三,通过课堂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比如在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和价值,通过课程的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通过以不同派别的理念对同一个问题进行理解和认识,从而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启发,学会用历史思维看待问题,从而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体验更加深刻。总的来说,要想让初中历史教学取得与时俱进的发展和突破,那么势必需要发展创新性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模式中带着兴趣更好的学习。

3 增强交流与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无论是新的教学模式还是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和措施,归根结底还需要老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良好的沟通和反馈,只有建立良好的交流,那么才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尤其是在课堂教学。具体来说,增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反馈,对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首先,初中历史课程学习,并非一门“灌输”历史知识和文化的课程,需要学生能够在穿插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深入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而要想能够深入的了解历史背后的内容,这不但要求学生有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还需要一定的文化积淀,而老师在这个方面能够给学生很好的指导,因此,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学生能够从与历史老师的交流沟通中获得更多课本之外的信息和知识,而老师则能够从学生的存在的疑惑和兴趣点更为高效的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手段。由此可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良好交流与沟通,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初中历史教学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4,5]。因此,我们需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建立良好的交流和反馈机制,通过丰富的交流与反馈措施,让师生之间能够进行更好的交流和沟通。

4 结语

新形势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发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发展之路可谓是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我们能够紧紧把握发展的目标和趋势,认清教与学,发展教学新模式;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那么就一定能够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苏莹.浅析初中历史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39):111-112.

[2]任斌英.试论新课改下如何创新初中历史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9:111.

[3]于秀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较大改变,在教学中人们不仅注重学生的分数和成绩,同时也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等,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但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其所涵盖的知识面广,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所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受到众多一线历史教师的关注。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思想观念落后,方法传统

教师的教学思想及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较大影响,如教师的教学思想及方法能够紧跟时展变化,积极做出调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会比较高,能够较好地配合教师的各项教学工作[2]。反之,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落后,教学思想十年如一日,则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结合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来看,其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于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方法传统。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所有工作都是围绕这方面开展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长期忽视,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缺乏自主意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缺乏学习积极性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事情,在教学知识时,如果只有教师单方面努力,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不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那么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十分理想。初中历史是基础性课程,但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比较传统,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始终难以感受到学习的魅力,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同时,历史所讲述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在学习时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许多历史事件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如秦始皇统一六国等,虽然这些都是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些事件与他们的生活联系不大,因此,学生难以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学习兴趣比较低。

二、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想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有教学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给学生提供表达自身观点的机会。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这一课时,由于受到影视剧的影响,在许多学生心目中,魏国的开创者曹操是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滥杀无辜的卑鄙小人,而刘备则是一个知人善用、心怀天下的明君。但是在学习这一课的知识时,教师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分析,可能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影响,不禁让学生陷入沉思:历史上著名的枭雄曹操真的像影视剧刻画的那样丑恶吗?刘备是否又真的如电视剧中所描绘的那样高大呢?许多学生对此产生了疑问,并对此提出质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耐心地为学生进行解答,并告诉学生要学会尊重历史。在许多历史影视剧中,虽然有对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的刻画,但也有很多杜撰的内容,在观看这些影视作品时,需要用辩证的态度进行分析。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历史这门课程的趣味性,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知识,感受学习的乐趣,这样一来,教学工作才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3]。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迁移学习法等,借助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活动课《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法,让班上的学生充当临时演员,表演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在正式表演之前,学生需要对人物进行揣摩并阅读大量资料,才能更好地了解人物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升了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再如,在学习《科举制的创立》时,通过影视作品及教师的讲解,学生虽然对于科举制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由于科举制与学生今天的生活联系并不密切,学生在学习时要真正理解其创立意义和内涵仍存在一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应用迁移教学法,将学生在语文学科中所学的《范进中举》《孔乙己》等课文迁移至历史课堂上,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对于读书人及社会的影响不亚于今天的高考,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是一门涵盖古今中外,与语文、政治、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联系紧密的课程,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受新课改的影响,其教学方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初中生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教学时间有限,大部分学校一周只有2~3节历史课。因此,在教学初中历史科目时,要想提升教学有效性,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很难实现的。基于这样的原因,笔者认为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想办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使其感受到历史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借助计算机或图书馆的资源查找发生的原因、意义及深远影响,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对收集资料丰富、积极认真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发展。

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历史教学

在特定情况下,历史与故事具有非常的联系,从原始社会开始,历史通过人们口耳相传的小故事保留下来,可以说故事是历史的另类传播载体,相较于故事,历史具有真实性,而故事的趣味性更加突出。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进而促进教学工作更加高效、优化地开展。通过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一个个小故事中掌握历史知识,明确历史内涵,为其历史责任感以及使命感的强化奠定坚实基础。

一、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故事情节的构建策略

历史故事的趣味性依赖于故事情节的营造,良好的故事情节能够为故事本身增添色彩,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融入历史故事,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构造一个符合历史课程内容且具有一定趣味性和逻辑性的故事。故事的构成元素分为开头、内容和结尾,好的开头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将精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而充实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后续内容,有力的结尾能够对整个故事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学生更加了解故事的内涵。在历史故事情节的构造中,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故事开头的构造

在构造历史故事开头方面,以“开元盛世”一课为例,唐代诗人杜甫曾在《忆昔》中“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来描写开元的繁荣景象,教师可以借助《忆昔》作为故事的开头,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二)故事内容的营造

在营造历史故事内容方面,教师应该注意内容的明快性和简洁性,明确故事具有补充课程内容的作用,进而合理设计故事讲述时间,推动课程的进程。例如,在“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中,教师通过简洁的语言对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进行讲述,进而使学生明确蒙古兴起的时间和重要人物,引出元朝建立的相关内容。

(三)故事结尾的编写

好的结尾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促使学生明确故事内涵,使其对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发挥历史的启迪作用。例如,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杨靖宇、赵一曼等英雄人物的故事告诉学生在战争中无数先烈顽强拼搏,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故事结尾,应该对这些英烈的抗争精神进行弘扬,促使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得到培养,使其形成明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故事的灵活运用策略

(一)历史故事运用的时机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故事时,教师应该掌握好运用的时机,进而发挥历史故事丰富课堂内容的作用,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

1.课程导入阶段

在这个阶段运用历史故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例如,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郑和下西洋来导入课程内容,为学生展现出一幅明朝经济实力雄厚、国家富强、百姓和乐的画卷。

2.课程补充阶段

在课程补充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将复杂难懂的历史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小故事,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及掌握。例如,在“君主集权的强化”课程中,明朝皇权高度集中内容涉及较多术语,比较难以理解,概念容易混淆。而通过“废丞相,设三司”等故事使学生了解各部门的职能,进而明确群众集权的表现。同时,关于“厂卫制度”和“八股取士”的故事也有很多,这些都可以丰富课程内容。

3.课程收尾阶段

这一阶段是启迪学生的重要环节,通过小故事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也可以设置教学悬念,为下节课做铺垫。例如,在“秦王扫六合”中,教师可以借助秦始皇相关的小故事来进行课程的收尾工作,同时,让学生根据这些故事对秦始皇进行评价,他是“发愤图强吞六国”的始皇帝,也是“苛政猛于虎,焚书又坑儒”的残暴统治者。

(二)历史故事运用的语言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历史故事时,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作用和位置。作为故事的讲述者,教师应该了解故事语言的艺术性,在丰富故事艺术魅力的同时,加入一些带有积极色彩的语言,使整体教学富有正能量。在讲述“明清小说”时,教师可以引入四大名著中《水浒传》的故事内容,可以选取一个小片段,如豹子头林冲的故事,表达了孤胆英雄的反抗精神以及当时统治阶级的昏庸无道,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述使得学生能够明显感受到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又如,与《水浒传》风格迥异的《红楼梦》,教师可以利用文中形容当时四大家族富丽堂皇的语言来反衬封建官僚阶级的腐朽。

综上所述,历史故事的融入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同时还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显著提升,使其积极主动地对课程相关内容进行了解和探究,为其历史思维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教师通过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使得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得到明显提高,并且将历史故事教学方法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能够促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思维得到充分培养,促进其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正确形成。

参考文献:

[1]金玲.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2(19):59.

[2]李小玲.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3(6):165.

[3]王素立.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视界,2015(12):14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