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科技论文

乡村科技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科技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村科技论文

乡村科技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讨论;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126-01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学效果,通常会设置课堂讨论。但经过调查发现,讨论的实际效果通常不如预期。

一、思想政治课设置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课课堂讨论题目设计不合理

主要体现为设置的讨论题目难易度不当,教师往往是根据书本上的知识点来设置问题,有些问题过于简单,直接从书本上就能够找到答案,使学生不会认真讨论,只是机械的从书本上总结出答案,而起不到激发学生自主性的效果。另外有些问题与书本联系不大。学生讨论容易偏离知识点,导致课堂的无序性。有些问题设置得过难,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思想政治课堂讨论分组不当

1.分组的随意性。教师设置课堂讨论的分组通常由于场地和时间的原因采取前后四人或同桌两人为一个小组的方式,而忽视问题本身对组员的需求。这样的分组讨论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小组更多的会讨论与课题无关的内容,如此一来课堂讨论也就只成为一种形式,很难真正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有所启发,最终也只是依赖教师的总结得到知识而失去讨论的意义。2.小组缺乏分工。固定小组和固定同桌的分组会导致小组成员由于思维定势认为总是由同一名优等生或上课积极的学生发言,从而在课堂讨论中不认真,不能完全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发言的同学在讨论中也只会注重个人观点的阐述而忽视同组其他同学的见解,导致课堂讨论的参与度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暂差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讨论过程的无序性

1.在讨论前缺乏知识的准备和对自己观点的酝酿,导致讨论内容的肤浅和无序化。由于教师在开展课堂讨论时通常不会提前让学生进行知识预习和讨论准备,因此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一时不知如何入手,讨论内容会背离问题本身,甚至讨论与课堂无关的内容。不能及时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导致讨论无效性的重要原因。2.教师在讨论中甚少起作用。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往往不会参与小组讨论或只是象征性的加入某组或某几组的讨论,而不会听取每一组的讨论内容和同学意见。因此学生在讨论中也就不重视问题的解决,而是把任务交给每组回答问题的同学,依赖老师的总结。因此教师在讨论中未能起到“引导、启发、指正”的作用,也是导致课堂讨论无序性的原因之一。

(四)思想政治课课堂讨论总结的单一性

1.教师总结。教师在课堂上设置讨论的目的是引出知识点,因此在课堂讨论后往往是由教师进行总结。基于此点学生通常不会在讨论中尽力解决问题得出结果,而是依赖与教师的最后总结。2.典型学生总结。教师在讨论结束后会请同学阐述小组观点,经过观察,一般发言的都是固定的几位平时课堂发言积极的同学或优等生,其不一定能很好地结合小组的意见,更多是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得小组讨论缺少实际意义。

三、关于思想政治课课堂讨论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讨论问题设置的生活化、故事化

贴近生活、与学生有情感共鸣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提高问题高论的参与度。如生活与哲学中“运动是有规律的”一框中,若老师让同学空谈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样的知识点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但若教师举生活化的例子让学生参与讨论并自己得出结论,如“苹果落地”不是规律是因为其揭示的是“万有引力”的规律,体现了规律是事物间本质的联系;“守株待兔”不是规律是由于规律是事物间必然的联系等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规律的含义自行进行总结,有更深刻的领会和记忆,也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建立有效的估计评价机制

目的在于通过树立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使得小组的每个成员在课堂讨论和课程学习中发挥主动性,促进高效的学习。如教师可以对小组的讨论前准备、讨论的创新点和小组总结的情况进行评价,或是设置小组之间的互评。对于每次讨论的评价结果赋予一定的分值,再按月或学期进行班级各小组间的评比。对分值高的小组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

(三)采用新颖的课堂讨论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改变成果汇报模式。不再由同学主动举手回答本小组结论,而是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让每个小组的每位成员都有可能成为小组讨论成果的总结者。小组汇报的结果与评价机制直接挂钩,这样有助于每一名同学为了集体荣誉而认真的参与讨论和总结。2.设置新颖的讨论形式,如辩论赛。比如让学生课前经过分组和资料收集,分析一个情景材料:市民沈女士在去县城卖水果的路上被歹徒抢走了一车水果,沈女士去派出所报案,听了案情后值班民警说:现在已经下班了,况且一车水果也不值多少钱,你明天上班时间再来吧,然后扬长而去。围绕“民警应不应该管”这个焦点,开展一场辩论赛,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辩论明白民主监督的实质及意义。这显然比老师单纯设置讨论让同学们总结民主监督的意义更为有效,也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主动去发掘和总结知识点,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形成师生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罗绍良,陈燕辉,陈志燕.思想政治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1):78-79.

乡村科技论文范文第2篇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classroom teaching which influence and hinder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cultivating, spreading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ers' teaching plan to the lose of students' initiative. This paper studies from the angle of system, sees through the phenomena and the appearance to the esse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制度

Key words: class teaching;teaching quality;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232-02

1 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中心工作,是完成高校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任务的关键,高等学校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就必须克服目前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

2 高校课堂教学现存问题及其根源所在

2.1 高校生师比过高 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提供了生师比计算方法: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教师总数。根据这个计算方法给出了生师比合格要求规定的本科院校生师比从最低11:1到最高18:1。文件规定,生师比达到14:1的为优秀,16:1的为良好,18:1的为合格,超过这一比例的就要给予黄牌警告,限制其招生。

然而,实际高校生师比都普遍高于优秀的范围,2003到2012年,普通高校生师比除04年以外基本都在17:1以上,其中本科院校生师比在12年十分接近18:1,到了最大生师比的边缘。生师比过高,导致教师教学投入性差,缺乏教学质量意识,很难顾全所有学生的发展。对于教师而言,根源在于当前高校教师薪酬制度。

2.2 学生话语权缺失 话语权落实在课堂教学上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表达而不受约束,能真实表达情感而不受压抑,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不用察言观色,不用故意附和。然而现实情况一种是学生有所表达但不为教师所接受,不符合教师的意图,一种是学生没有想自主发言的愿望,不管教师怎样启发也不为所动。因此学生在课堂上更倾向于被动接受,然而需要反思的是,即使给予学生话语权,让学生能够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情况就会好起来么,答案是很可能不会。因为学生没有行使权力的意识,而究其根源,是因为没有什么能够激励学生发挥主动性,现行的学分制的实施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有的学校把学时折算成学分,学制,专业,教学计划控制的过多,选修课程开设的太少并且大多是影视欣赏这样学生拿来凑学分的课程,还有的说是选修课但是可选择范围有限学生不得不选,其性质就跟必修课一样。因此,现行的学分制基本上没有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拓宽视野自主选择的自由。

2.3 教师缺乏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受多年传统教学的影响,在形成了一套教学思路和教材后,就一劳永逸不求改变了。可是教材在不断更新,有的教师只要原来的教案能用,就不考虑创新,不在教学上下功夫,吃老本。教师目前的学科教材理解范式,是制约课堂教学深度的重要瓶颈[1]。

2.4 重科研轻教学 在教学和科研之间也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根据洪堡的理念,现代的大学应该是“知识的总和”,教学与研究同时在大学内进行,二者合一,而且学术自由,大学完全以知识及学术为最终的目的,而非实务的人才培育。教学与科研应该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但是实际落实在具体的高校和教师身上,二者之间是会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就高校整体而言,自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我国高校已不具备洪堡时代大学所具有的的特点:学生少,素质好,师资雄厚,经费充足,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还不是很密切。现代大学学生人数庞大,且质量参差不齐,师资有限,经费紧张。就同一教师而言,时间、精力有限,如果学校过于强调科研,教师就不免顾此失彼,权衡利弊二者取其一。因此,归根结底,目前高校的职称评价机制还有很多问题。主要依赖于一些可以量化的硬性指标,使得“重科研”开始在教师中形成一种风气。高校应该搞科研,但对教师应该因人而异,以教学为主或者以科研为主,由教师自主选择,也可教学、科研轮流进行,使教师不至于两端分化,二者脱节。

3 以制度改革为角度的解决办法

3.1 导师制度与激励制度 对于生师比过高而言,既然短期内不可能大面积缩小招生数量,那么只能从制度建设入手,更好地进行管理。首先,建立导师制可以有效的缓和学生学习上无从下手的状态,导师制的好处在于,导师是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辅导员以外接触较为频繁的对象之一,导师在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上又与学生的专业知识一致,熟悉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这是导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特点。并且导师与学生的比例设置要合理,指导的好坏也要与其教师评价,职称评定,奖励等挂钩,以激发指导教师的上进心和责任感。

其次要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管理学中激励的原理来自于利益者对超额利益的追求,那么教师也有对超额利益的需求。在这一点上,改革教师的绩效工资考核,把教师的工作数量和质量直接与其收入和晋升挂钩,注重教学质量,从而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3.2 改良学分制 采取淘汰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学习压力,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其得过且过的状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到主动出击;考教分离,把教学和考试分开,任课老师不参与所任课程的期末考试,建立一套包括试题库,自动命题,阅卷,评分成绩管理的考核管理系统,并且实时更新题库,从而杜绝学生在评教上作假或威胁教师;实行真正的选课制,这一点主要是对教师而言,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真正的学分制给学生以充分选择的权力,教师教学的实力在上一级的学生中口口相传,从而为下一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被选择的机会多,教学差的教师没有人选,无疑会给教师增加压力和动力,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3.3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教师评价中教学质量占得比例少原因在高校行政化上,把高校作为完全的行政机关来管理,套用行政管理模式的各种硬性指标体系,忽视了高校作为学术机构的特殊性,其实质是行政权力对学术事物的过度干涉。因此,去行政化就成为了近年十分热门的话题,教授治校被越来越多的提起,这是改革的一个方面。然而不管是行政化管理还是教授治校,更需要改的是评价主体系统,首先应设置第三方评价,仅由校方或学生主体太过单一并且无约束,设立第三方评价机构独立于学校之外,进行监督,更能保证评价的公平。其次是增加学者在评价中的话语权,保证他们的意见在最终评价中的分量。再次还应该完善评价后反馈体系,评价完成后应有相应的调整手段,比如发现某教师评价结果为不适合教授这门课程怎么办,是否可以给予其进修机会,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考核,如有提高则继续教授课程,如果还是不合适,则考虑转岗,所以还应设置教师流动的上下口和合理的培训制度,对于不适合这个位置的教师,是否考虑调去行政,对于骨干教师特别是青年骨干给予进修提高的机会,这对于防止人才流失也是十分有利的方法。

3.4 改革职称评价制度 主要是改革评价制度中科研大于教学的倾向,可以将教师分为科研型和教学型,由教师自己选择,在完成基本工作的前提下,对不同类型,不同工作重心的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在这里可借鉴英国的作法,擅长教学的评高级讲师,擅长科研的评副教授,虽然称号不同,但二者属同一级别。

4 结论

我国的课堂教学中透漏出来的诸如生师比不合理,话语权缺失等问题究其根源都可以在制度中找到原因,要改革课堂教学,就要改革制度中存在的诸多不合理,从而顺理成章的将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虽然制度的改革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也不会立竿见影,但假以时日,一定会慢慢显示出其改革的意义,高校教学质量将会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张渝.我国国校教师评价机制的困境与策略[J].求索,2012(10).

乡村科技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评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272-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称思政课)教学评价是思政课教学本身的客观要求,是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保证,更是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动力。思政课教学评价必不可少,而且要科学合理才能真正达到评价目的。但是,目前存在一些教学评价不足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分析

(一)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指标

首先是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不科学。高校思政课是集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和专业性于一体的学科,故对思政课进行教学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系统的工程。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有些高校对思政课的教学评价标准,多采取全校统一的标准,很少考虑思政课学科和专业特点。同时在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测评中,比较注重“奖惩性评价”。这种测评与教师晋职晋级和津贴待遇等挂钩,依据测评结果,确定不同的等级,进而对教师进行或奖或罚。这种教学评价显然只重视目标评价,而忽视了过程评价,造成评价的结果不是发展的,而是静态的。这种静态的评价,没能注重教师的发展和进步,不利于教师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也很难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其次是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不科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特点是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并重,更加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社会观、历史观和政治观、法制观。”[1]所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在面对社会人生重大问题时表现出的思想情操。”[2]但是,在当前的思政课评价体系中,只侧重于考核大学生掌握思政课理论知识,而忽视考核大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在面对社会人生重大问题时表现出的思想情操等。

(二)缺乏多元的教学评价主体

目前,许多高校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评价采取学生打分和领导打分两种形式,教师个人没有发言权。学生打分尽管必不可少,但是并不十分可靠,原因是:其一,思政课是大班教学,师生之间交流机会远不及专业课教师与学生交流机会多,师生感情难以建立,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良苦用心。其二,思政课理论本身博大精深,学生理解接受较难,短时间内很难喜欢这门课,更谈不上喜欢任课教师。其三,受不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对思政课怀有偏见,甚至存有逆反心理。这样一来学生打分就有很多情感分在里面,失去客观公正性。领导打分也有可能有失公正,因为思政课不同于专业课,而如果按照专业课教师的打分标准给思政课教师打分必然会造成不公平。

高校思政课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依据任课教师给出学生的考试分数,学生同样没有发言权。思政课教师与学生课下接触很少,上课时叫不出学生名字很正常,路上见面都不知道是自己教的学生,期末就要主观地给学生打分、下评语。这样的评价结果既不科学,也不公正,同时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的充分发挥。

(三)缺乏综合的教学评价方法

思政课兼具思想性和知识性的特征,它同时担负疏通学生思想和传授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的重任。所以,对思政课的教学评价方法应该多种多样。但是,目前对思政课的教学评价“通常只运用传统的评估标准、指标与方法,如师生填表、打分,或召开座谈会,或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家提意见等。这些往往很难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貌,评价的偶然性、主观性较大,不能深入、客观、准确地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教学效果。”[3]

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方式也很简单,一般都是以笔试的形式考评学生对“知”的掌握情况,通过同学科“千人一卷”的考核方式进行静态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取决于平时、期中、期末等几次书面考试,忽视对学生“行”的能力考核。思政课教学本来包括课堂和实践两个环节,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延伸,应该成为实现其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但是,现有评价方式很少有从实践环节考查学生的。这种简单的考评方式,很难考查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和思想的进步水平,也不利于教师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与不足。

二、可行性对策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

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性理念这一时代潮流。从“教”的方面对高校思政课进行教学评价,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理念,通过教学评价促进教师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主导者,所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如何,很重要的取决于教师。而没有教学积极性的教师,很难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积极性来自于对教师的正确教学评价。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中,只有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理念,才能使广大教师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加强师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增强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服务终身的使命感、责任感;才能促使他们刻苦钻研、深入实践、了解学生,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

对学生的评价也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性理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之测评,是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目标为测评依据的,也就是要坚持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标准,并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测评的指导思想和根本理念,测评不仅在于检验大学生‘学’的效果,更在于发挥发展、激励、诊断功能,引导大学生自省、发现自身全面发展中存在或出现的问题,通过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总之,测评应服务于大学生的发展。”[4]

(二)确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指标

要建立一个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必须确立一些科学的教学评价指标。在国家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的情况下,各高校可以根据已有的教学评价指标,从中提炼出一些思政课和专业课都适用的共性的评价指标,再根据思政课本身的特点,完善相应的评价指标。

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评价指标要包含更加全面的内容,科研指标和教学指标都要有,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都要体现出来。教学评价指标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方面内容。教学目标应该适合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体现于教学之中。教学内容应该信息量大,逻辑严谨,重难点突出,体现最新时代特色。教学方法要体现互动性,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教师则能随机应变,正确处理学生提出的高难度问题,并能熟练驾驭课堂。教学效果要看学生的满意率和学生进步的提高率,即学生对课程发生了兴趣,提高了理论和实践能力。教师素质要看教师平时课堂和课下的表现: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教态端正,语言文明;课下耐心辅导,经常给学生答疑解惑,了解学生等[5]。

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指标也要涵盖更全面的内容,要体现出知识、能力、品德并重。这些指标应该有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价值、实践能力等。学习态度体现为满勤的到课率和端正的听课、参与思考的积极态度。学习动机要以学为乐,积极热情投入学习,不断进取。学习能力应为独立思考,具有创新精神。学习价值体现为认识到学习该课程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对个人的巨大意义。实践能力要体现学生的思想进步水平,如做义工,做好事,积极入党等。

(三)构建多元的教学评价主体

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评价主体应该由学院领导、学院督导组、教师同行、学生和教师本人共同组成。学院领导的评价可以通过听课、谈心、考查等方式,对教师的基本功、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师德表现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学院督导组成员大多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很有权威性,他们可能来自不同学科,不一定熟悉专业,但是可以进行教学形式上的教学评价。同行评价是重要的评价,因为同行很了解所教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所以,同行评价主要评价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等实质内容。学生评价是最重要的,学生听课最多,感受最深。学生评价主要根据教师的课堂表现、讲授效果、课外辅导及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依据教师的评价指标,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教师本人的自我评价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自我评价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本人进行自我反思,另一方面又给了教师以话语权和解释权,可以调动教师的教学激情。

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主体应由教师、家长、同学和学生自己共同组成。教师评价当然是最重要的,教师天天给学生上课,最能发现学生的问题,给出的评价是最具有权威性的。家长的评价也不可忽视,家长会在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观察到孩子的微小变化,让家长评价自己的孩子是有较大意义的。作为学生的同学,彼此朝夕相处,观察细致,彼此互评,可信度很高。学生自我评价是还给学生话语权的重要方式,是让学生自我反省,不断进步的手段,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重要举措。

(四)建立综合的教学评价方法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可以采用以下综合方法:网上评教是网络时代重要的评教方式,要不断完善和优化这种评教方式。学院或部门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满意状况,部门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便教师随时改进教学。不定期发放调查问卷并及时全面回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意见与建议。学院或部门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倾听教师心声,掌握教师思想和教学动态。发放测评表给督导组或专家,让他们对教师进行测评或者打分。

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可以采用这些综合方法: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可以采用平时表现、实践情况和考试相结合的模式。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品德进步状况考察,教师可通过日常观察、个别谈心、课堂提问以及访问被评同学的课外、校外生活等。

参考文献:

[1]李斌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的特点及其相关理论依据和原则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

[2]陈彩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教学评价的实践探索[J].学理论,2009,(26).

[3]骆郁廷.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之深化[J],思想理论教育,2007,(11).

乡村科技论文范文第4篇

一、以先进理念引领创新发展

我校以“制”为活动载体,以“创”为主导思想、以“精”为具体要求,在三至六年级,整合综合实践学科资源,创新制作室编制了《模型加工教程》和《电子DIY》教材,各年级设定了相应的目标和操作要求,在每周星期三下午向全校学生开放并进行课外活动;以“快乐・经典・健康・创造”为活动主线,外延活动时间,外展活动空间,外显活动特色。

我校作为科技创新特色学校,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五步曲”教育理念,即提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做出来、存下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创意动手、动口、动笔、动脑、动心“五动”M行快乐创造,并积极实施,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保护与拓展,降低各级各类科技活动的“门槛”,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学校的科技活动中来。

二、以特色活动促成创新意识

在开展科普活动中,我校在“实”上下功夫,想实招、干实事、求实效,使科普工作逐步在校园形成多样化、经常化和规范化的格局。组织开展传统的校园科普艺术节,面向全体学生,承担了“科普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其组织形式与成果展示获得了上级相关部门的肯定和其他学校的高度赞赏;积极开展城乡校际联动、科技实践活动等,促进了区域交流。

我校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坚持利用社会资源。聘请创新教育理事会会长谭老师来校进行专业的辅导和培训;长期聘请“民间发明王”周老师担任我校校外科技辅导员,集中进行发明创新的方法与途径辅导,进行制作与创新现场的指导。成果也是多线开花结果。五年级孩子入选湖南省长沙市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几年来,荣获国际发明奖项的同学达十余人次,在省、市、区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也是成绩显著。

三、以学科渗透契入创新文化

我校科技创新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初步探索出“环境陶冶,学科渗透、活动深化”的基本实施途径和方法。

环境陶冶。学校除保障常规的科技活动支出外,还以“早莺乡村少年宫”作为科技活动基地,充分利用科技制作室、科技长廊、计算机室、实验室、DIY制作室和科技宣传画廊,使学生参与科技活动有固定的场所;除了传统的校园科普艺术节,平时结合有关节日,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普及科技知识,营造浓厚的科学创新气氛。

学科渗透。学科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借助学科课程进行教育是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把结合点粗略地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教材中有关科技发明以及改进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运用的知识,主要向学生介绍当今科技研究成果,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第二类是教材中科学发展史的知识,让学生对中国甚至外国科学发展史有一个大体的认识,进而掌握科学研究的相关知识。第三类是教材中有关科学家生平事迹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对推进科学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不怕失败、敢于探索、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活动深化。我们主要开展五种活动。一是机床加工、学具制作等实际操作,提高学生操作能力;二是科普童话、科技小论文的撰写,传播科技知识;三是开展对浏阳河水质、课桌文化等的调查研究,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是开设“小鲁班”“电子DIY”等社团,提高学生科技意识和兴趣;五是开展“家校通”“亲子制作”等拓展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四、以能力拓展外延创新阵地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关爱,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我校“早莺乡村少年宫”是长沙市首批乡村少年宫示范点之一,我校在乡村少年宫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七五五”模式,初步解决了当前乡村少年宫建设在阵地、队伍、活动、制度等方面的“瓶颈”问题,获得了其他省市兄弟学校的推崇。

我校乡村少年宫整合校园资源,开展了“水墨天地”“小鲁班”“葫芦丝”“银球阁”等十几种创新活动,开放了音乐室、制作室、美术室、乒乓球馆等“九室一馆”,活动内容包括了五大类二十余个项目,在校学生参与率达到100%,实现了“三大延伸”:空间上从学校向农村社区延伸,时间上从课内外活动向节假日延伸,活动内容由过去注重文体活动向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延伸。在建设与活动开展中,我们以学生得益为本,强化乡村少年宫的各种育人着力点,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乡村科技论文范文第5篇

1基本情况

全县农业人口为106.28万人,乡镇地方财政收入为10706万元,地方财政支出为16716.15万元,预算外收入为257.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为7321万元,由乡镇发放工资人员为9663人,其中编外人员为492人。随着农村改革尤其是税费改革的逐步深入,乡村两级债务问题凸显出来。据了解,全县2007年底乡镇级债务总额18391.45万元,债权总额为7141.18万元,净债务为11250.27万元;村级债务总额为8487万元,债权总额为2602万元,净债务为5885万元。

2乡村债务形成的原因

乡村债务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经济发展滞后与公益建设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是引发债务的主要原因苍山县是农业大县,乡镇财政收支历年来主要依靠农业税收维持,缺乏大宗而又稳定的税源。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公益设施,保证农村稳定,相当多的乡镇在财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不得不举债建设、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目前,乡村基础条件有了较大的改观,但长期形成的债务又对乡村今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2.2多年来不合理的财政体制是债务规模逐渐扩大的直接原因上级要求乡村办的事情很多,但上级却很少给予相应的财力保证,给基层政府运行造成了很大压力。乡镇政府为了保证基层政权正常运转,保证干部教师工资发放,保证社会稳定,保证完成上级交办任务,就只好大量举债,事事举债,日积月累,造成基层债务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

2.3一定时期的行政号召和部分行政干预是债务造成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以前各级号召大办乡镇企业,大搞达标升级活动,不少乡镇本论文出自为出政绩树形象,盲目举债上项目、办企业。而多数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产品质量差,不能适应市场发展变化,因而企业建成之后,也是亏损到来之时。留下来的都是一堆债务,为了挽回败局,再贷再生产,越贷越赔,最终不得不关门破产。

2.4人员膨胀、乡镇机构庞大以及现行干部管理体制对债务的形成有直接关系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矛盾的不断增多,乡村工作量日益加大,客观上为增人提供了前提。因此,财政供给人员逐年攀升。为了解决不断膨胀的人员供给问题,乡村两级不得不靠借贷至高息集资保障供给。举债度日与人员膨胀现象并存,这是基层债务越来越多的重要因素。

3化解乡村债务的主要措施

这些历史上长期积累形成的乡村债务,已成为乡村沉重的包袱不能解脱,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从当前来看,我们认为要按照制止新债、搞清旧债、分类处理、逐步消化的思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来推进乡村债务化解。

3.1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消化乡村债务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壮大地方经济。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大凡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债务一般较少,一般形不成对财政预算正常执行的冲击。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才能有条件逐步化解历史债务。目前必须抓住各级重视基层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发挥自身优势,调整经济结构,增加经济总量,壮大财政实力,为逐步偿还债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区分债务渠道,分类化解债务根据乡村债务的性质,划清地方政府和乡村各自应对债务承担的份额。在分清性质的基础上,确定以下偿债的基本原则:对于挥霍浪费、非法占有等形成的债务由当事人负责;乡村经营举债以及提留形成的债务由乡村负责偿还;因地方政府转嫁负担形成的债务由地方政府负责;举办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举债以及教育达标等所形成的债务,按事权由各级财政承担;由部门政策或者法规导致的负债,由部门负责偿还。超级秘书网

3.3加强乡村债权清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尾欠,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以保证基层财政收入和税法的严肃性;村提留、乡统筹尾欠,要根据数额大小和农民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分年度计划,逐步进行清收;对农户普通欠款,可区别对待。对有偿还能力的农户,可通过各种办法,促其主动偿还,不还的可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清收。对贫困户欠债应通过国家救济的方式偿还。

3.4实行债权债务重组对于乡村与单位和群众个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可通过乡村协调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办法,让债权人与债务人协商挂钩,进行债权置换。对于以乡村名义为乡村企业贷款或担保形成的债务,企业尚在运转的,划拨给企本论文出自业;企业已经合并、改制的,由接收单位或者兼并单位负责偿还。

3.5盘活乡村资产对经营不善的乡镇、村组的集体企业,可通过公开拍卖变现;对集体的荒地、荒山、荒湖、荒坡等可采取产权转让、承包、租赁和拍卖等方式来开发利用。

4参考文献

[1]王翾锋.破解乡镇债务困局—刍汉乡镇债务的现状和对策[J].浙江经济,2007(3):11-13.

[2]宋崇豪.农村债务成因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144-145.

[3]谢志杰.浅谈县乡财政风险及政策[J].现代商业,2007(30):183.

[4]宋玲妹.乡镇政府债务问题的成因及化解对策[J].中国市场,2008(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