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方言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XX市位于渤海辽东湾东北岸,是全国重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东北第二大港口,也是东北内陆最近的出海口。依托国家级主枢纽港XX港的优越条件、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腹地良好的产业基础,XX成为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呼应国家沿海发展战略、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发展沿海强省的前沿阵地,是XX乃至东北地区最具战略价值的区域之一。经过开发,XX沿海产业基地的快速发展,给消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XX沿海产业基地的开发,是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加上招商引资的不确定性和渐进性,少数主管单位急于上项目、早投产,于是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在XX沿海产业基地开发建设中,有的单位和集体没有制定科学的消防建设规划,又没有对XX沿海产业基地的产业项目准确定位,导致自家消防规划不尽合理;
二是个别单位消防安全设施与生产设施不配套,规划建设不同步。许多个私企业在规划建造厂房、库房和办公用房时,没有依法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消防设计审核和验收,出现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消防水源缺少等火灾隐患。有的建设未将消防基础设施纳入整体规划,消火栓总数不足;有的虽然接通了水源,但管网的直径小,不符合消防供水要求;还有的企业已经投产,但整个厂区内无任何消防设施,有的虽配有灭火器材,但数量少,工作人员也不会使用;
三是有的经营业主消防法律意识淡薄,违章生产、违规操作现象屡禁不止。一些个私企业经营业主对消防安全缺乏认识,摆不正企业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贪图眼前小利,忽视安全成本投入,对职工缺少安全生产知识的教育培训,相当部分园区职工对防火知识一无所知,存在严重的违章行为和安全隐患。有的单位出现用铜线代替保险丝的严重违章现象。多数个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无人抓、无人管,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工作措施不到位,安全工作处于游离状态。
二、做好沿海工业园区消防工作的对策及措施
面对经济发展布局的重大调整和即将到来的高速发展期,市政府和公安消防部门必须从XX沿海基地消防安全现状出发,积极转变观念,采取应对措施,切实做好服务工作,确保消防工作跟上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步伐,为全市乃至全省经济的大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增强服务意识,加快XX沿海基地消防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树立消防安全工作也出生产力的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确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为地方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消防安全服务和保障。各级消防部门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XX省消防条例》《XX省政府关于加强消防工作实施意见》《港口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依据,坚持高起点规划,编制出既符合实际又适度超前的沿海地区消防专业规划,使XX沿海基地功能布局、消防基础设施、消防队伍建设有章可循。对已经建成的园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本着适度整改、全面完善、重点防范的基本原则,开展一次消防隐患陈帐老帐的清理工作,对消防安全隐患逐一落实责任人,实行跟踪督办,同时加大消防监督力度,确保不发生新的欠帐。对新建园区坚持源头把关,严格依照消防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确保消防站、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消防通信等基础设施与其他市政设施同步,坚决防止新生消防安全隐患。
二是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规范消防安全管理。进一步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全面加大消防安全监督整改力度,不断提高消防工作社会化程度。要督促企业制定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划分消防安全责任区,明确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明晰消防安全职责,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网络,切实抓好企业经营者的消防安全培训,制定严格规范的培训制度。对所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坚持先培训,后考试,领证上岗原则。要督促企业经营者经常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灭火技能的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必备的自防自救知识。要针对消防工作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采取配套措施,进一步规范沿海工业园区的消防安全管理,保证公安部第61号令的有效落实,确保整个XX沿海基地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健康有序发展。
通过教师教学效果反馈分析,虽然初一初二生物成绩理想,但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方面还稍有欠缺,就这个问题我于2010年4月份,对我校的学生就生物课学习方法的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初中生的学习生物的学习发发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准确把握初中生对生物这一非主课的课程的一般学习方法,就初中学生学习方法的情况,对课堂教育作出改善,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改进需要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学生在课前与课后预习复习情况;
2、学生上课情况;
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初一、初二共6个班进行调查共有310名学生进行了这次调查,接近理想的随机样本数量,使调查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更加可靠。调查内容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这三个时候学生所采取的学习方法,并包括学生对现今生物课的看法和建议等几方面内容。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部分学生在生物的学习方法上依然存在着问题。
(一)课前预习情况
1、上课的预习情况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多能在课前自觉预习,但是19%的学生则是在课前翻一下书,对这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个大体的印象;而13%的学生是想起来就预习,12%的学生则是把预习当成是一种任务,老师要求就预习,若老师不要求就不预习;最后剩下4%的学生上课前不预习。
2、预习方法
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会找疑难点进行复习,而25%的学生则是选择找侧重点;18%的学生会先发现问题,然后就根据问题来预习课本内容找出解决的答案;8%的学生会对照参考资料进行预习;最后16%的学生看一遍书。
通过这些数据,侧面反映了学生不知道预习的目的,这就导致学生不知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这种情况使学生分不清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进一步使课堂效果黯然失色,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会出现一个概念老师要重复几次讲解学生才能理解接受。
(二)上课情况
调查显示,少部分学生觉得生物并不是主科就忽略,甚至在课堂上采取放任的态度。
1、上课听课情况
大部分学生都是认为上课认真听课是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所以90%的学生都认真听课;但是也有5%的学生是喜欢生物就听;而还有4.5%的学生则是听一下就不听,剩下0.5%的学生则是从来不听。
2、上课做笔记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了一半的学生不会做笔记和不知道如何做笔记。其中46%的学生是老师所写的全部记下来,笔记没有分重点和非重点,如果课后没有及时复习,笔记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学习过程中老师所讲的难点和考点,复习时就会感觉比较吃力且学习效果不好;而3.5%的学生则是不记讲的和书上一样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再强调书上的重点内容,但是学生听老师讲的内容跟书上讲的一样就没有抄下笔记,甚至没有将书上相关的内容划下来,有时老师会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总结性归纳(如列表等方式)使学生复习起来更明了,可是学生就觉得跟书上一样没必要记,导致时间一久学生就把知识遗忘掉,使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剩下的0.5%学生则以怕影响听课为由,不记笔记。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效果不如其他同学,就是他们不了解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的道理,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大脑能记住这节课老师讲的内容,但是下课后就很容易忘掉,这也是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之一。
3、课堂小结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35%的学生会听老师的小结,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最后的课堂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就本节课的思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系统地梳理,同时教师可以小结过程补充讲课过程遗漏的地方,也相对学生做了一个小复习,让学生有了知识的巩固,教师适当指出重点和难点,学生复习的时候就有轻重之分。
(三)课后复习情况
1、作业情况
94%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有4%的学生会视作业的难度、多少来完成作业,还有2%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虽然只有6%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这种情况依然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要适当的注意具体的班的总情况来布置相应的作业,并可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2、做作业的方式
据统计22%的学生边温习边做;22%的学生先做再看书;30%的学生先看书后做;20%的学生在遇到问题请同学帮忙解决;6%抄别人的作业。从结果看大部分同学在作业完成方面都有着各自一套的学习方法,但是仍存在作业抄袭的情况。
3、课后复习情况
结果表明61%的学生经常复习;13%的学生平时不复习,考前复习;9%的学生是老师要求就复习;15%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复习;2%的学生都不复习。
复习方法方面:看一遍课本的学生占6%,按老师要求复习的学生占13%,复习有关内容后做习题的占31%,看主要内容,抓疑难点的占50%。
复习过程参考课外资料的情况:不看参考书的学生占25%,而参考教学参考书的占30%,参考生物期刊的占14%,参考生物习题集的占31%。
从复习方面综合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而他们大部分不知道如何复习,教师应该如上述所提的要在本节课教学任务结束后做一个小结,小结既起到梳理学生学习的思路的作用,而且还起到复习知识巩固的作用。而且教师可以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小测,随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复习过程都比较少看课外资料,教师可以上课穿插一些课外小知识,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又可以激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导师。
(四)学生对生物的看法及建议
在调查中,68%的学生认为只要认真听讲、讨论及时复习就能学好;19%的学生认为只要感兴趣就能学好;9%的学生认为多做一些习题就能学好;2%的学生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学好;剩下的2%学生认为生物比较难学,他们认为生物比较难学所以他们都不喜欢生物。大部分学生认为生物比较有趣,内容新颖,而且学了生物之后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学生建议多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内容显得更具体,抽象的概念都相对容易了解,而且播放相关视频可以加深印象。而且学生认为生物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多动手。通过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新课改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穿插些有趣的生物知识,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野外调查,让学生能将在课堂上学会的探究性实验的过程运用到生活中,一方面加强了对探究性实验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物权法》颁布实施以后,城镇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将会面临更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前不久,国土资源部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实行建设用地使用权“净地”出让,出让前应处理好土地的产权、补偿安置等经济法律关系,完成必要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前期开发,防止土地闲置浪费。根据这一规定,今后实施城镇房屋拆迁安置补偿的主体原则上是各级政府。从当前全区城镇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来看,行政监察机关对城镇房屋拆迁补偿缺乏事前参与、事中监督和事后跟踪,主要的监督方式还停留在事后查处上。导致一些地方在城镇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中不依法办事,损害群众利益;有的拆迁工作人员对城镇房屋拆迁法律法规不熟悉,工作责任心不强,不正确履行职责,工作失职渎职和、权钱交易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拆迁纠纷得不到及时处理,一些被拆迁居民的合法利益诉求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甚至引发,造成了诸多不稳定因素。
笔者在走访被拆迁居民,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行政监察机关加强城镇房屋拆迁安置补偿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注重事前参与,增强监督管理工作的主动性
从以往城镇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实践来看,行政监察机关没有主动参与到前期的摸底调查,项目评估、论证、立项,制定拆迁补偿方案等环节的工作中去,对拆迁安置补偿工作情况不清、底数不明,导致监督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加强行政监察机关对城镇房屋拆迁补偿工作的监督管理,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主动参与房屋拆迁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监察机关要督促房管、建设等部门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做好拆迁项目的摸底调查,项目评估、论证、审批等前期准备工作;要积极参与到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和补偿实施细则的讨论、酝酿工作中,督促拆迁人召开听证会广泛征求意见,确保拆迁补偿方案既要符合城镇房屋拆迁相关法律法规的总体要求,又要符合本地实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二)畅通监督投诉渠道,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建立由行政监察机关牵头,房管、建设、财政、审计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接待协调机构。行政监察机关要组织建立健全接待工作制度,通过开通投诉电话、设立举报箱、聘请监督员等方式,畅通群众监督投诉渠道。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切实维护好被拆迁人的正当利益诉求。对被拆迁人提出过高的、无理要求的,要认真做好解释、疏导工作。
(三)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拆迁业务培训。监察机关要把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穿于整个房屋拆迁补偿过程始终,要向参与拆迁补偿的工作人员重申纪律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同时,要督促拆迁人组织拆迁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重点学习城镇房屋拆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拆迁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
二、加强事中监督,确保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加强事中监督,是确保城镇房屋拆迁工作依法、公正、公平、公开,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确保被拆迁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的重要途径。加强事中监督,关键是要整合部门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关键是要畅通渠道,保障被拆迁人合法利益诉求;关键是要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拆迁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职责,确保拆迁补偿工作公正、公平、公开。
(一)发挥组织协调优势形成监督合力。城镇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涉及被拆迁居民的切身利益。加强对拆迁补偿工作的事中监督,必须充分发挥监察机关的组织协调作用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主体作用,形成监督合力。由建设、房管部门负责对拆迁安置补偿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监督补偿标准和拆迁工作程序是否符合拆迁安置补偿方案的要求,房屋合法性和房屋拆迁赔偿主体的认定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拆迁安置还房的规划设计、工程质量和后期物业管理的情况。同时,要加大对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方案,拆迁房屋结构、面积、补偿标准等相关拆迁补偿资料公示情况的监督力度,以保障被拆迁人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财政、审计部门负责对房屋拆迁安置补偿资金管理、使用和兑现情况进行监督。监察机关主要负 责督促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对其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加强对拆迁安置补偿的监督管理。监察机关要督促、指导拆迁人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和重大问题登记备案制度,防止因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导致违法拆迁、失职渎职甚至、权钱交易现象的发生。为了防止大宗的城镇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出现失职渎职、违法违规现象,监察机关应当适时组织房管、建设、财政、审计等部门或者房屋拆迁中介评估机构,对拆迁安置补偿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随机抽查。重点抽查被拆迁房屋合法性和房屋拆迁赔偿主体的认定,以及房屋结构、面积以及补偿标准等情况。对抽查中发现的违反拆迁安置补偿方案的情况予以坚决纠正,并针对存在问题健全完善工作制度,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及时处理被拆迁人的举报。监察机关要定期协调相关部门,对被拆迁人的来信、来访和举报进行认真调查核实,重点排查各种突出的问题以及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现场研究解决被拆迁人的来信、来访和举报件,及时给予人以负责任的回复和处理,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坚决杜绝因办事拖拉、推诿等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被拆迁人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甚至酿成的发生。监察机关要通过举报工作,积极发现和挖掘案件线索,坚决查处和纠正损害拆迁人利益,甚至权钱交易的行为,对失职渎职和违纪违法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三、强化事后跟踪,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严肃性
城镇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属于阶段性工作,很多问题和矛盾都在拆迁补偿现场工作结束以后才暴露出来。如果不强化对城镇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的事后跟踪工作,将会激化矛盾,诱发不稳定因素,甚至会给国家造成一些不必要损失。加强城镇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的事后跟踪,关键是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实行还房安置的房屋拆迁项目,重点要督促拆迁人和建设、房管部门加强对还房工程质量监督。从目前全市城镇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的举报、来看,还房项目存在工程质量问题的占很大比例。处理这些后遗症,基本是政府买单,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监察机关应充分发挥行政监察职能作用,督促建设、房管等部门重点监督还房工程规划执行情况,工程质量达标情况,拆迁安置补偿的承诺兑现情况,确保拆迁还房工程成为被拆迁居民的满意工程。对拆迁人和建设、房管等部门因失职渎职甚至、权钱交易导致还房工程存在质量问题,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的相关责任人,必须进行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调查法 主动学习
现代汉语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除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性知识外,还必须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和解释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现象的能力。
近几年来,现代汉语教材建设不断出现新成果,先后出版了一批既新又实用的教材,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二版、增订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胡欲树主编《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钱乃荣主编的《现代汉语》(江苏教育出版社);邵敬编的《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等。相对于现代汉语教材的建设和发展步伐,现代汉语的教学方法却是基本停滞不前、一成不变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普遍对语言学课程的兴趣不及文学类课程,究其原因,一是语言学理论色彩浓重,学生不易掌握运用;其次是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其三是教学方法滞后,没有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将乏味的理论演绎地生动。如何将教材更好地通过教学途径,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有效地掌握现代汉语这门专业基础课,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1 将现代汉语教学最大限度地延伸到课堂之外
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文字等知识的系统讲授,使学生了解语言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正确使用语言,为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目前高等院校的现代汉语课程计划周时数一般是3:3或3:2,对这一门既要讲授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基本技能的课程来说,课时远远不够。一般教师们只能根据经验侧重重点、难点教学,忽视语言学基础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周密性,基本技能的训练只能停留在可数的几次作业上,即使是讲解作业也常常以贴答案或精选典型实例讲解草草解决。即便如此,课程经常还处在赶进度状态(如词汇和语法部分),学生们也只能囫囵吞枣,对概念、定义似懂非懂,基础不扎实,一触及具体语言实例分析,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不知如何下手或应付了事,这样不仅不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更不利于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对现代汉语课程容易产生畏难心理,经常处在半知半解的状态下,而汉语的自身的结构特点决定汉语的学习经常是一环扣一环的,这样造成的不良循环,使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难以较好完成,还影响学生对语言学后续课程的学习。
目前,现代汉语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通过分析练习达到巩固课堂讲授内容的目的,课堂讲授一般要占总课时量的70%-90%。这种方法使用较为普遍。一种则是只讲授基本原因,布置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原理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实践又促进学生提高这种能力。后一种方法更为先进,但它是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分析思辨能力的基础上,这对现在刚从中学走入大学的大多数大一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也易使他们产生厌烦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前一种就显得稳妥得多。总的来看,目前这两种方法都还是很好地完成了现代汉语的课堂教学任务,但对课堂之外的空间都重视不够。
我们认为,除了紧张的课堂学习,大学生课后的语言学习也是很关键的。相对于广泛的文学阅读而言,大学生课余主动学习或关注语言学的时间是很少的。往往一个学期可以阅读几本或十几本文学作品,却很难看完一部语言学专著,图书馆中语言学方面的杂志、报刊也少有人问津。即使有些愿意学习的,也只是通过课余语言学专著和语言学类期刊杂志了解语言学的发展动态,很少参与实践活动,或者说不知道如何去关注身边的语言现象,可以说除了课后布置的练习外,学生几乎没有实践能力的机会,而且这种课后练习往往还处在被动的应付之中,即为了完成作业才上图书馆查阅一些资料。
2 将调查法应用于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之中
调查法是对某一社会现象通过访问、座谈、测验或发放问卷等方式获得调查指标,以达到分析、研究的目的。调查法在汉语言文字学科中应用的比较成功的是在汉语方言研究方面。自1924年北京大学成立语言调查会,开始运用现代汉语言调查方法进行方言调查,至今已有80个年头了。这期间从1928年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方言调查著作――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的研究》出版以来,陆续出版了一系列调查研究汉语方言的专著,如《湖北方言调查报告》(1948)、《云南方言调查报告》(1968)、《湖南方言调查报告》(1974)、《四川方言调查报告》(1984)、《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三卷(1987、1988、1990)、《云南方言志》(1989)、《闽语研究》(1991)等,乃至一些只是记录、描写一县一市一村一镇方言土语的研究专著。调查法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成果是引人注目的。
近几年来,调查法的应用已不局限在汉语方言语音上,还涉及方言词汇、语法;其次,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数理统计语言学等新兴语言学科的兴起,为调查法在汉语文字学研究中的广泛运用打开了大门。我们认为将调查法应用于现代汉语教学,是提高现代汉语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首先,无论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调查法在汉语言学研究中都已成熟,完全适宜而且能够为现代汉语的课堂教学提供丰富语料。其次,调查法运用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只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它可以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经验和素材,其本质还是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社会语言现象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目、或是教师有目的地设置调查研究专题,让学生在调查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学会选择、判断解释和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求知的积极欲望。这种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更接近生活实际,让生活中活生生的语料去激发学生分析研究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基础知识,以满足分析和解决语言问题的需要,从而提高实践能力。这时这种学习方法也有利于学生边探索边学习边积累,弥补现代汉语课堂教学的不足,以课外促课内,提高学习效率。
3 现代汉语教学如何应用调查法
3.1 注意与方言调查的区别
应用于现代汉语教学的调查法,其调查的目的、范围,都不同于方言调查。方言调查的目的是对某一地区或民族的语言进行诘音、词汇、语法全方面的记录,达到描写、分析和比较目的。其调查的范围一般设定为某一特定的地域,和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而应用于现代汉语教学的调查法,则是以收集语料,应用课堂所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达到更好地消化课堂教学内容为目的的,对大一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问题,其调查范围会随着调查的目的、内容的不同而不同,有时甚至可以是自己身边的一些同学、家长,对调查对象的选择没有很高的要求。
3.2 注意把握语言调查的原则
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语言学习理论很薄弱,自主的调查分析有一定的难度,一般无法自己设计调查的内容,也缺乏调查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这就需要先讲清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基本原理,讲深讲透。课堂中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是调查的实战培训。这种练习也可以先从同学之间的相互调查开始,先使他们有所发现,进而引导他们进行一些简单讨论或是写一些评论性的总结,几句话或是体会都可以,主要是激励他们去发现问题,有问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才会将问题带入课堂,引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同时,那些亲身体会也可以作为课堂例证的有力补充,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能很快地应用到实践中,让他们领略现代汉语课程学以致用的实质。因而调查的原则应把握:①重过程,即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成果。调查法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其本质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并获取知识,积累语料;②重体验,即让学生自主参与调查分析研究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渐形成在日常生活中乐于观察、捕捉,并分析和研究语言现象的学习习惯,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③重参与,即强调学生集中参与,相互探讨、相互促进;④重思考,即注重学生对语言现象的分析和研究,培养思考的习惯,在思考中发现自方言语法使用调查、自身知识体系的不足,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3 注意语言调查形式的多样化
语言调查的内容可以涉及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示等方面,也可以从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学生们关注的角度入手,如规范用字调查、语音规范调查、方言词汇使用调查,招牌店名用字调查、中小学生错别字调查等。调查的时间主要是利用课堂外的时间,周末或节假日,可以组织3-5人的小组,分区调查,如进行招牌店名的用字调查时分成若干个小组,对城区、近郊、远郊、县城的不同情况,各小组讨论后写出总结报告;也可以个人进行家族内方言词汇使用情况的调查等等。调查报告的设计要简洁,一般分为两个部分,调查内容和调查总结。调查内容必须详细记录调查的时间、地点、被调查人的具体情况;调查总结包括调查的心得、遇到的问题、自己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今后学习方向。对指导教师而言,应强调调查的科学性、真实性、理论性,防止学生将之作为个人调查;在学生需要时给予适当的建议,引导他们认真细致地完成调查。当然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主设计调查内容,调查报告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总之,调查法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科学道德。在他们丰富的感性认识下,主动构建起对现代汉语课程的基本认识,并把认识应用到本学科和语言学后续课程的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并为将来从事语言学教学和研究积累丰富的材料。课外的语言调查既能培养兴趣又能培养基本技能,变课堂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又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 2002.
[2] 邵敬敏. 现代汉语通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3]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 现代汉语(重排本)[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2004.
[关键词]高山族;重要文献;日据时期
几个世纪以来,高山族没有形成本民族的文字书写系统,因此没有任何以本民族文字书写的历史文献。学界对高山族的研究,主要依据用其他民族的文字保留下来的文献资料作为参考依据。其中,日据时期的文献资料在台湾高山族全体的族群类别、人数、名称等基础知识以及早期社会生活、风俗历史等方面记录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史实材料。兹参考陈奇禄先生在《“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与台湾土着研究》一文,将此时期对台湾高山族的研究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东京人类学会”在台拓展期 (1896~1909年)
1884年日本成立“东京人类学会”,大力鼓吹人类学的研究。1895年清廷割让台湾以后,台湾高山族立刻成为该学会探讨的主要对象之一。此时来台的鸟居龙藏、伊能嘉矩等人通过田野调查与研究工作,留下了研究台湾高山族的先驱性着作,奠定了认识与理解的基础。
《台湾蕃人事情》
该书是台湾史学开创者伊能嘉矩与粟野传之丞合作完成的着作,原是《台湾蕃人事情复命书》报告,明治33年(1900年)3月,由总督府民政部以《台湾蕃人事情》为书名出版。
该书分为“蕃俗志”、“蕃语志”、“地方志”、“沿革志”及“结论”共五篇。其中,“地方志”是伊能来自田野的地方风土志报导。“蕃俗志”即为民族志,记述高山族各族的地理分布、族称、部落名称、户口人数、社会组织、习俗、生业等。伊能依据语言、风俗习惯的异同,打破以往笼统的生熟番的划分,将台湾高山族首次分成八类,其中再把平埔族细分为十族,这是有史以来对平埔族的第一次系统分类,奠定了平埔族学术性分类的基础。
在日治50年与战后60年的岁月中,《台湾蕃人事情》一直被日本和台湾学界忽视,直到公元2000年在日本被当作“稀觏书”复刻再版时,才开始受到瞩目,被誉为一百年来台湾高山族研究史上最早出现的一本综合性古典作品。《台湾蕃人事情》可说是台湾人类学研究草创期中,最早专为台湾高山族各族所做的系统的综合性田野报告。
《红头屿土俗调查报告》
1895年至1900年间,日本人类学家鸟居龙藏受东京帝国大学的派遣4次到台湾高山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于1902年出版了《红头屿土俗调查报告》一书,该书是台湾高山族的第一本民族志,曾被译成法文而轰动当时仍处于草创期的人类学界。
鸟居对于台湾高山族的调查方式属于行动派或探险型调查,他开创的田野调查方式,比西方人类学泰斗马利诺夫斯基提出田野民族志调查方法之年还要早10多年。并且,鸟居是历史上第一个运用摄影机于人类学调查的人。透过镜头的捕捉,鸟居把高山族各族的体质特征,包括脸貌、头形、体骼,完整地拍下作为研究资料,鸟居甚至抢拍到只剩三、五个的“埔蕃”和“眉蕃”濒临灭族的最后身影,这些史料相当珍贵。
第二期:“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时期(1909~1928年)
1901年4月,台湾总督府内成立“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以为政府在台湾立法提供参考依据。1909年,下设“蕃族科”,对台湾高山族的生活惯习予以调查。这是台湾日据初期官方机构对台湾高山族第一次有计划有规模的调查,成果斐然:1913年至1922年间,陆续出版《蕃族调查报告书》、《番族惯习调查报告书》以及《台湾番族惯习研究》三套各八册的调查成果,另外加上森丑之助《台湾蕃族图谱》二卷、《台湾蕃族志》第一卷,共计二十七册,合称《台湾旧惯调查事业报告》,构成研究高山族传统社会与文化的绝佳素材。这在当时全世界对于少数派民族所做的基础调查事业中可谓创举。
《蕃族调查报告书》/《番族惯习调查报告书》
这两套报告书分别交由佐山融吉与小岛由道主导。两者自成系统,完整地提供了高山族社会与文化的基础材料。
佐山融吉主导的田野调查成果,偏重台湾高山族各族的物质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叙述,其主导完成的《蕃族调查报告书》分为8册。第1册叙述阿眉族(阿美族)南势群、马兰社,以及卑南族卑南社,第2册叙述阿美族奇密社、大巴塱社、马太鞍社、马里勿社、知伯社、鲤鱼尾社,以及阿美族海岸群,第3册叙述曹族(邹族)阿里山群、四社群及简仔雾群,后二者属于南邹族,第4册叙述纱绩族(泰雅族赛德克群前篇及后篇),第5册为大么族(泰雅族)前篇,第6册为武仑族(布农族)前篇,第7册即泰雅族后篇,第8册叙述排湾族和狮设族(赛夏族)。几乎每册都附录各族群分布图和“言语集”(语词对照表)。
由小岛由道主导的调查群,着重于高山族社会组织、亲属关系、法制惯习等,其成果《番族惯习调查报告书》分五卷八册,第一卷调查泰雅族(不含赛德克群),第二卷阿美族与卑南族,第三卷赛夏族,第四卷邹族,第五卷计四册,包含排湾族与鲁凯族。小岛的报告书采用清代旧称“番”代替日人统一使用的“蕃”字。
《台湾番族惯习研究》
主持策划旧惯会各项工作的京都大学法学教授罔松参太郎着作完成了《台湾番族惯习研究》。全卷分三编,包括番族概况(第一卷至第四卷),父系之义、母系之义(第五卷),亲族、家族、家族制、婚姻制(第六卷至第八卷),出版于《蕃族调查报告书》与《番族惯习调查报告书》之后,其材料悉取自前述两报告书。罔松复述此等材料,旨在引其父系主义、母系主义及亲族、家族、家族制与婚姻制这些主题。
《台湾蕃族图谱》/《台湾蕃族志》
《台湾蕃族图谱》(二卷)和《台湾蕃族志》(第一卷)均由森丑之助完成。《台湾蕃族图谱》二卷,包括族别有六,即大么族、武嵛族、曹族、排湾族、阿美族、雅美族。《台湾蕃族志》(第一卷)为《台湾蕃族图谱》的姐妹篇,仅完成着者意图的一部分,第二卷以下各册均未梓行。《台湾蕃族志》全卷分六章,第一编种族,第二编体质,其余是社会状态、土俗、信仰及心的状态、经济。其中第二编体质调查数据全面而丰富,尤为出色。
第三期:台北帝国大学成立至(1928~1945年)
1928年台北帝国大学成立,设立“土俗人种学研究室”,该研究室以台湾土着文化为主要对象,进行理论性探讨。至此,日人对台湾高山族的研究进入到纯学术研究的范围,而不再只是依附政治需要的一种工作。
1930年至1932年该研究室和语言学研究室通过长期的田野调查,1935年同时出版《台湾高砂族系统所属之研究》和《原语中的台湾高砂族传说集》二书,由于其卓越的学术贡献,各获得当年的日本学术最高学士院赏及恩赐赏。
《台湾高砂族系统所属之研究》
1930年至1932年,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院土俗人种研究室主任移川子之蔵与其助手宫本延人及学生马渊东一等调查收集高山族的歌谣与传说,其研究成果为《台湾高砂族所属系统之研究》。
《台湾高砂族系统所属之研究》着眼于各部落丰富的神话传说,以各社的口传尤其是所传承的系谱知识为线索,探讨台湾高山族氏族、部落的迁移、分歧、混淆的过程,重构族群以迁移为中心的历史。通过对高山族系谱传承和口传资料的分析,移川教授把台湾高山族分为泰雅、赛夏、布农、邹、鲁凯、排湾、卑南、阿美及雅美九族,即所谓的九族分类法,其影响力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学界,被称为台湾高山族研究史的“原论”,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该书分成两卷,由本篇及数据篇二部构成。数据篇收录309条系谱及四张部落分布图。该书根据实地调查收集有庞大的系谱资料并系统叙述有关的神话传说,除此之外,书中氏族制度、各级组织功能及狩猎、耕作、祭祀、外婚诸规定的详细说明,实是对台湾土着社会组织研究的一大贡献。
《原语中的台湾高砂族传说集》
《原语中的台湾高砂族传说集》由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院语言研究所小川尚义、浅井惠伦收集调查而成,1935年(昭和10年)出版。这部专书材料丰富,包含诸多原语语料,已成为研究台湾南岛语言的经典。
《原语台湾高砂族传说集》总说部分将高山族语言依当时的实际使用程度分为三类:完全活用,只在家庭使用,只存在记忆中。又将蕃语跟印度尼西安语(古语)进行比较研究,详列音变规则。该书提供十二种语言的数据,即泰雅、赛夏、排湾、卑南、鲁凯(大南及雾台方言)、阿美(以上系小川担任),赛德克、布农、邹、卡那卡那富、沙阿鲁阿、鲁凯(下三社)、雅美(以上系浅井担任),但只有过去所谓的“九族”语言的数据,没有各种平埔族语言的数据。每种语言再依分布、音韵、形态、品词等四项叙述。书中绝大部分是34种方言的原语语料,书后附有各种语言的主要方言词汇比较表以及一张珍贵的“台湾高砂族言语分布图”。
《新港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