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教育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康教育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主要针对教师、学生及部分家长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我校家访情况。我校现有教师96名,学生1857名,向教师发放调查问卷约80份,收回约60份。问卷显示:进行家访的21名(截止问卷收回时,其中仅进行过一次的15名,占25%;进行这两次及以上的6名,占10%)认为家访能够及进疏导了学生的心理困惑,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的58名,占97%;认为家访取得积极意义的55份,占92%;认为家访没有多大实用价值占2%。随机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00份(问卷要求学生、家长共同完成),收回100份。问卷显示:有教师来进行过家访的30名,占30%;其中,认为教师及时疏导了心理问题,增强了与教师的感情和对教师的认同的29份,占97%;认为家访没有达到任何作用的1份,占3%;从未进行过家访的70份,占70%;其中,能够希望教师能及时进行家访的89份,占89%;不希望或不欢迎教师家访的8份,占8%;希望取消家访的3份,占3%;希望继续加强家访的80份,占80%(其中希望家访能够帮助指导心理问题的87份,占87%)。学生家长不认同的4份,占4%;认为有必要继续开展家访或加强的80份,占80%,认为没得必要开展的2份,占2%,如果能够用一种方式取代家访认为通讯、网络联系的53份,占53%。问卷显示老师基本上都认识到了家访的重要性,但更倾向于采用电话、网络方式;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及时进行家访,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疏导自己的心理问题,特别是自己喜欢的老师;家长希望老师能进行家访,但前提一是家长有空,二是学生没有犯事,三是教师不会找麻烦即批评学生,四是尽量不能让别人议论。由调查问卷,我们可以看到,89%以上的学生比较认同家访,92%以上的老师以为可以开展家访行动,但最好是通过通讯、网络的形式,89%以上的家长同意家访,但对家访具有比较传统的认识。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家访在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认为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对家访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同时必须发动教师积极行动,学生积极参与、家长积极配合。

家访与学生心理健康

(一)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师的影响密切相关。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除去先天遗传、后天疾病和较大的精神刺激等因素外,重要的因素是学生认为教师表现出来疏忽和冷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公正,教师给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对学生教育失当,都会对学生造成心理障碍。因此,我认为适应开展家访活动可以有效消减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二)如何开展家访学校应积极提倡鼓励教师开展家访活动。教师进行家访后,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还能通过家访,及时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和心理状态,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社会价值观。班主任家访不可趋炎附势,这是与教师称号相违背的。要多走访弱势群体的学生家庭,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一视同仁,才是最好的言传身教的心理健康的无声教育。家访不可只是“告状”,埋怨学生的不足,而应是向家长和学生传达无限细微的关怀,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将事半功倍,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目标的实现。教师的爱心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楷模,教师能否捧出自己的一颗火热的爱心,是能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条件。教师的爱是学生健康心理形成必不可少的支撑点,教师慈母的心怀和良师的风范,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敬佩的偶像。学生在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长思想的黄金时期,对人生的诸多问题充满着思考,但由于知识不丰富,社会层面狭窄,生活经验欠缺,人生观尚未形成,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作为教师,要因势利导,在顺境中督促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不足,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学习;在逆境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热爱学生是热爱教育的最集中最根本的体现。家长和社会应对家访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家访并不一定是针对“坏”学生的。家长应积极配合教师进行家访活动,家访是教师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调查问卷也显示多数家长是欢迎家访,但不能让家访影响自己的“经济事业”,从而将此项工作一味地交给教师。针对此种情况教师更应加强家访,通过家访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用行动来让家长努力摒弃此种想法。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1观察指标

通过我院自制的调查量表分别调查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这两个调查量表的满分均为100分,得分在60分以上的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好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得分在60分以下的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及对护理服务不满意。

2统计学处理

我们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则表明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护理结束后,在对照组中,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为好的患者有31例,为差的患者有23例,对照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57.4%。在观察组中,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为好的患者有52例,为差的患者有2例,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96.3%。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中,对护理服务满意的患者有41例,对护理服务不满意的患者有13例,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75.9%。在观察组中,对护理服务满意的患者有54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1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80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34岁~86岁,平均年龄(56.34±13.03)岁;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6个月~9年,平均(4.45±0.98)年。

1.2健康教育

1.2.1心理护理

新导入透析患者无法接受透析事实,不能正确理解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有效的治疗方式,而产生焦虑、恐惧、悲观、绝望和抵触的心理,或有的抱着侥幸心理,想方设法摆脱透析,不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减少透析次数,甚至终止透析而耽误治疗。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和对血液透析知识的理解程度对其定期进行透析的基本理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动静脉内瘘的长期维护,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指导等健康讲座,发放透析知识宣传手册给予指导,针对透析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知识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与抵触情绪,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使其关心、支持、尊重患者,帮助患者找到自己回归社会的意义,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帮助指导其建立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体系,协助其解决治疗经费等,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1.2.2饮食教育指导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血液净化设备的不断更新,大大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然而,在临床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极易由于饮食控制不合理而导致水潴留、高钾血症、高磷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指导患者正确理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科学、合理、准确的饮食护理,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减轻和防止并发症,改善血液透析效果,能够达到充分透析,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饮食原则是选择优质低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等;限制食盐的摄入,少食咸菜、酱及各种腌制品;限制钾的摄入,少食含钾高的食物,如果汁、干枣、桔子、香蕉、菠菜、黄豆芽等;低磷饮食、少食蛋黄、动物内脏、坚果、肉汤等;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适宜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饮食,防止营养不良;禁烟酒,禁刺激性食物;透析间期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入,严格控制稀粥、面条及含水分多食物的摄入,食物中限制钠盐的摄入可避免口渴,可自动地减少水的摄入量,以防止水潴留、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其他透析并发症。指导患者积极合理地调理控制饮食,可增加其血液透析充分性。

1.2.3动静脉内瘘护理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液通路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因此对动静脉内瘘的保养和护理至关重要。指导患者内瘘侧肢体不宜戴手表、首饰,不穿紧袖口上衣,禁止测血压、抽血、输液等,透析前保持手臂局部皮肤清洁,防止感染,穿刺后用创可贴覆盖,拔针后无菌纱布卷加压包扎20min~30min,压力以穿刺针眼不渗血为宜,松紧度适宜。透析当日避免穿刺部位接触水,防止感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穿刺部位皮肤易增厚形成瘢痕,给穿刺增加了难度。指导患者透析后24h给予局部热敷20min~30min后采用喜疗妥软膏涂擦穿刺部位,避开针眼处,并沿内瘘走向轻轻按摩5min~10min,每天2~3次,可减轻穿刺血管局部疼痛,穿刺时血管变软。

1.2.4服药教育

肾衰竭患者体内生化和生理的改变常影响药物的吸收、转运和分布,透析患者应严格遵守医嘱服药。降压药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可随意减少或停药。定时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在饭后口服铁剂,服后忌饮浓茶并定期检查血常规。合并感染时要选用无毒性或肾毒性小的抗生素,平时加强预防,合理补钙,适当补充维生素C、D及叶酸。

1.2.5运动指导

对于长期维持性透析的患者来说,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代谢异常,也可以减少忧虑和精神压力。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决定运动种类、强度、时间、频率,以有氧锻炼为主,亦可从事一些较轻松的工作,提倡多做家务,并坚持参加社交活动。指导家属及患者应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为、防止过度的原则。

2结果

80例患者中73例(91.25%)对动静脉内瘘护理、体重血压监测、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自护行为有较全面的认识,能够进行规律血液透析78例(97.50%),血液透析并发症7例(8.75%),护理满意79例(98.75%)。

3讨论

虽然透析可以延缓及挽救患者的生命,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患者承受着来自心理、躯体、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压力,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透析本身也不能控制有关尿毒症症状的所有参数,对于透析患者来说,生活方式的改变,行为的调整,对疾病的有效自我管理,成为影响治疗的主要因素。帮助血液透析患者认识到自我保健在维持健康中的重要性,掌握保健知识,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实施有效的自我管理教育势在必行。

根据新导入血液透析患者和家属及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不同的心理需求,加强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指导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调控情绪;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得到更多的健康信息,掌握更多的自我护理方法,减轻心理压力,变被动接受治疗为主动参与设计透析方案,更好地控制原发病,维持生命;通过饮食教育指导患者真正认识到改变饮食结构的意义,透析期间体重增长过多的危害,提高了对自身健康的认识,治疗依从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动静脉内瘘护理教育,使患者养成了每天检查动静脉瘘管的习惯,意识到动静脉内瘘是维持生存的生命线,对动静脉内瘘的自护行为从接受到坚持;养成良好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增强了护患沟通,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果80例患者中91.25%对动静脉内瘘护理、体重血压监测、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自护行为有较全面的认识,能够进行规律血液透析占97.50%,血液透析并发症占8.75%,护理满意度98.75%。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确诊并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20例,年龄23~68岁,平均46.5岁,均为已婚女性,语言沟通能力正常,无精神及认知障碍。将2011年6月~2012年5月60例乳腺癌患者设为对照组,2012年6月~2013年5月60例患者设为试验组,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语言表达、病情及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试验组采取PDCA循环法实施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2.1P-计划阶段:

①分析现状,提出问题:由责任护士深入病房,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寻求健康教育达标率不高的原因。②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科室成立健康教育QCC品管圈小组(由护士长、护理秘书、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组成)。选派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责任组长);圈长主持召开讨论会,采用头脑风暴法,找出影响健康教育达标率的原因。③找出主要因素:通过QCC品管圈小组针对问题反复讨论,目前影响健康教育达标率主要因素为:护士因素:护士对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护士自身健康教育知识及教育能力的因素;患者因素:患者的年龄、文化、职业、社会支持、认知等均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缺乏依从性。

1.2.2D-实施阶段:

①提高护士健康教育意识和健康教育能力;参与本研究小组成员定期进行阶段专业知识培训及相关活动,组织护理质量管理PDCA循环学习。②每位责任护士分管6~8名,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将健康教育贯穿于预防、治疗、护理、康复和管理许多具体环节中,还要做到随时解答患者和家属的咨询。③根据健康教育的整体方案安排实施健康教育的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④组织患者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⑤本研究小组成员每半月进行小组讨论,对健康教育不足之处进行记录,提出改进意见。共同分享经验,确保乳腺疾病专业知识水平的动态进步。

1.2.3C-检查阶段:

根据健康教育计划要求,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与健康教育的预期目标做对比分析,检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措施完成情况,及时消除影响目标完成的不利因素,促进健康教育总目标的完成。

1.2.4A-处理阶段:

QCC小组成员进行总结、分析。总结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将其作为推动下一个循环的动力和根据。促进健康教育循环、阶梯上升,使管理质量不断改进。

1.3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两组患者均由调查员进行统一发放和收回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乳腺癌相关健康知识(综合治疗、健康饮食、预防复发等),健康技能(如上肢功能锻炼、皮瓣护理、自查等),自我护理(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合理锻炼等)的掌握情况及满意度调查表(共16项内容,每项内容分为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4个选项,全部满意为满意问卷,每张问卷有3项以上不满意视为不满意,其余视为基本满意)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度测评。其中失访4例,对照组3例,试验组1例。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技能的掌握、自我监测护理和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2,P=0.0335)。

3讨论

3.1运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

PDCA循环法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步骤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对乳腺癌患者生理、心理、家庭及社会等方面系统评估制订出目标,提出重点问题,解决问题。主动采取多种健康教育方式,使患者和家属在治疗期间获得更多乳腺癌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掌握更多自我护理技巧。增强了康复治疗信心,调动了患者和家属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生存质量。

3.2运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自觉地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及时调整计划,不断完善措施,从而提高了护士服务意识、工作积极性和业务水平;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有效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3.3运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产妇126例,将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每组63例,其中,对照组产妇的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8±7.54)岁;研究组产妇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30±6.89)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产妇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所有产妇均给予常规护理,医护人员应经常与产妇进行沟通,指导产妇合理饮食,并适当进行运动,避免产妇出现抑郁的情况。研究组:产前收集所有产妇的身体、心理健康等情况,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以提高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根据产妇涉及的生产过程如妊娠期疾病注意事项、胎儿监护、临产分娩等知识,帮助产妇解决各类孕期问题。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护理人员应全程陪护,给予产妇必要的健康教育,使产妇放松心情,以缓解肌肉疲劳和内心紧张的情绪。根据产妇宫缩的持续时间、频率、强度等,协助产妇调整呼吸的频率,增强产妇自我控制的能力。分娩是生理过程,护理人员应让产妇知道,以消除内心的恐惧心理,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有利于加速产程,且顺利的度过分娩的过程。产后护理主要包括产妇护理和新生儿护理,其中,产妇护理是对产妇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通常产妇在产后多由家属来负责,饮食方面,应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汤、多食富含热量和蛋白质的食物,以促进产妇乳汁的分泌。注意休息,并进行适当的锻炼,经常清洗外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新生儿护理是让家属学习相关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如臀部与脐部护理、更换尿布、新生儿沐浴与抚触等,并观察新生儿是否出现窒息、脱水、皮肤过敏等症状。

1.3疗效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分析产妇的沟通能力、护理规范、服务规范等情况,根据产妇的评分以百分制进行评定,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1.3.2临床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或彻底消失,没有出现不适感,产妇全部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部分患者出现不适感,且出现抑郁、焦虑等症状;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没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同。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的临床疗效情况

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产妇的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产妇总有效率为85.7%,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健康教育护理疗效的情况

对两组产妇进行治疗后,比较产妇的沟通能力、护理规范、服务规范等情况,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3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