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产业论文

生态产业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产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产业论文

生态产业论文范文第1篇

1.自然生态旅游文化资源

古树:吕塘村多种植松树、榕树,位于村口的古松林已有600年的历史,占地近50亩,现存260多棵参差不齐的古松柏,是闽南地区松龄最长、树径最大、分布最集中、占地最广的古老小林区,与之相连的是古榕树群。蓊蓊郁郁、四季常青的古树俨然成了吕塘村亮丽的风景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董水前自然村有一颗“大榕王”,据传是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郑成功义军二进同安时,从石井移植栽种的,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群众出于对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崇拜和爱戴,称榕树为“树王”“神树”,并四时加以祭祀。4水域风光:享有“母亲河”之称的九溪,由内田溪、美山溪、马池溪、店头溪、新安溪、沙溪、莲溪、内头溪、后房溪九条支干流组成的树状水系,贯穿翔安全境,汇流后经吕塘村入海,流经吕塘村的那一段最能体现九溪风光的美。除此以外,吕塘村优美的田园风光也是极为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文化资源。

2.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吕塘村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古迹,尤以古建筑(古厝、宗祠、庙宇)、古乐(南音、歌仔戏、高甲戏)闻名。古厝:明清时期,吕塘村的进士、举人、祖辈先贤修建的精美的闽南红砖大厝,现存的这种大厝还有三十来幢,集中分布于吕塘村的中心地带。宗祠:吕塘村各氏村民于每年春秋之际祭祀列祖列宗,所修葺的祠堂大都美轮美奂,古色古香,金碧辉煌,分别有洪氏宗祠、西林柳氏宗祠、董水董氏宗祠、后树柳氏宗祠等。庙宇:全村现有寺庙9座,如西林清溪宫、吕塘九溪宫、吕塘青龙宫、董水清溪堂等,供奉各种“神明”,每座寺庙都有“佛生日”,每个自然村每年有一次“民俗日”。吕塘村灿烂的宗祠文化是福建省仅有的,也体现了吕塘村深厚的民俗文化信仰。古戏:梨园世家创办的福建省唯一一所民办民间的戏曲艺术学校——吕塘戏校,以高甲戏、歌仔戏、南音为特色,形成吕塘独特的民俗文化景致。此外,吕塘村还有“金门名贤蔡贵易墓”“望洋阡墓道石坊”“明太监柳智太监碑”“清时期镇守海疆的胡提督衙府”等大批明、清文物古迹以及“九溪神奇传说”“陈县令墓葬的传说”“牛心石的传说”等历史、神话传说。

二、吕塘生态旅游文化市场定位

吕塘村处于厦、漳、泉、金“闽南金四角”的核心位置,随着翔安隧道的开通,将承接来自泉州、福州等福建其它地方东部方向的交通量,未来厦门岛约有1/4的车流将通过翔安隧道进出,翔安将成为进出岛重要的门户。加之,拥有5A级旅游景区的厦门,也是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每年接待游客量达千万次。生态旅游的客源市场较复杂,旅游者的行为和对旅游活动的要求不一样,大致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低层次客源的旅游活动以观光为主;中层次客源的旅游活动以增长知识为主;高层次客源的旅游活动以科学考察和科学教育为主。根据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和吕塘村生态旅游文化市场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吕塘村生态旅游文化目标市场层次应定为大力吸引素质高、生态文化保护意识强的中、高层次生态旅游者群体。根据吕塘村的地理位置,从空间上看,吕塘村生态旅游的目标市场应该是以市内及省内其它周边城市居民为一级市场,以除省内的国内外游客为二级市场。

三、吕塘生态旅游文化产品开发

目前,旅游市场正呈现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度假旅游转变,休闲度假旅游逐渐成为世界旅游消费的趋势和潮流。通过前面对吕塘生态旅游文化资源的分析以及生态旅游文化市场的定位,吕塘村生态旅游文化产品应以打造生态旅游产品为主,观光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为辅。紧紧围绕“最美乡村,生态吕塘”的整体形象理念,按照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其旅游文化产品设计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打造良好的休闲旅游环境,设计旅游项目。吕塘村生态旅游消费群体不是单一的,每个旅游者所青睐的旅游产品有所不同,这就导致在生态旅游产品生产过程中,防止其单一性,应采取合适的产品组合策略并使其达到最优。由此,笔者对吕塘生态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提出了组合策略的设想,如下:产品名称:自然观光生态旅游文化产品,吕塘村亚热带自然风光,田园风光,古松、古榕树林森林公园,九溪文化川河流湿地公园,戏曲文化主题公园等;农业生态旅游文化产品,农业观光,农产品出售,农家乐等;人文生态旅游文化产品,古建筑群,民俗信仰文化,戏曲文化等;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文化产品,古屋旅居,戏曲赏析,九溪垂钓,水上竹筏漂流,休闲街区等。

四、结语

生态产业论文范文第2篇

1.1理论模型Farrel于1957年最早提出了随机前沿模型的效率测算方法,该方法反映了最优状态下的投入产出关系,它将生产非效率(即不可能达到生产可能边界)的部分分为随机扰动项(表示统计噪声)和非负随机误差项(表示技术非效率)两部分。

1.2区域生态效率评价的SFA模型构建、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1.2.1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生态效率要求系统用较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其核心思想是“少投入多产出”。本文采用2002~2011年的各省域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的投入产出数据来分析同期的生态效率,其中产出指标用各省域的经济发展总量-GDP表征;投入指标包括资源消耗和环境投入(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以全社会平均从业人数、耕地面积、能源消费总量、全社会用水总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七个指标衡量。本文研究指标的选取参考了邱寿丰的生态效率指标设计体系,根据指标的科学性,劳动力、资本和原材料投入未记入研究范畴。生态效率评价投入产出指标选取见表1。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2002~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及中部六省省级统计年鉴;2003年以前的用水总量来源于各省的《水资源公报》;部分缺失数据系折算所得,对结果影响不大。

1.2.2基本模型投入产出函数的形式一般有柯布-道格拉斯和超越对数两种。前者容易计算,但会受到要素间替代弹性不变假定的限制;后者放宽了上述假定,但会产生多重共线性问题。根据以往研究结果,柯布-道格拉斯投入产出函数(C-D函数)能够较好地描述与经济总量有关的投入产出问题。因此本文以Battese和Coelli[11]在1992年提出的模型为基础,选取对数形式的C-D函数,建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

1.2.3模型检验结果分析运用Frontier4.1软件,得到模型(3)的估计结果(见表2和表3)。由表2可以看出,LR=59.6131,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模型的误差显著受到技术非效率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使用SFA模型;模型(3)中的σ2和γ的检验显著性水平均高于1%,γ=0.7793,说明在随机误差项中有77.9%来自技术非效率的影响,只有22.1%的影响来自系统误差等外部影响因素,进一步说明了使用SFA方法分析区域生态效率是十分必要的。

1.3评价结果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1)从总体来看,中部六省这10年的平均生态效率水平偏低,仅为0.6128,说明中部六省实际产出与前沿生产面的差距较大,资源环境利用效率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中部六省应着力转变生产方式,在“节约资源,控制污染”上下功夫,有效提高资源环境的利用效率。(2)从各年度来看,无论是中部各个省域的生态效率水平还是六省的平均值都呈现出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中部六省平均生态效率从2002年的0.5503增加到2011年的0.6719,涨幅为22.1%;生态效率涨幅最大的是湖北省,十年间增加了35.2%。这说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源环境各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在逐年提高,实际产出与前沿面的距离不断缩小。(3)从各省域来看,中部六省域间生态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在逐年缩小。生态效率水平最高的是江西省,2011年达到0.898;河南、安徽、湖南三省居中,2011年生态效率水平在0.6-0.7之间;而生态效率水平较低的是湖北和山西两省,2011年湖北省的评价值仅为0.5657,江西省几乎是它的1.6倍。省域间生态效率的差异呈逐年递减的趋势,2001年中部六省生态效率评价值最高者与最低者相差0.43,到2010年这一数据缩小为0.33。

2中部六省三次产业与生态效率的关联度分析

以往对系统关联因素的分析主要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等,但这些方法要求数据量大,样本要通过某种统计检验,往往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等现象。尤其我国现有统计数据十分有限,灰度大,许多数据无法通过特定统计检验,因此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往往难以凑效。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样本量的多少和样本有无规律都同样适用,可以弥补上述方法的缺陷。

2.1灰色关联度分析原理与方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是对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的定量描述和比较的方法,目的是寻求系统中各要素间的主要关系,找出影响目标值的重要因素,分析和确定要素间的影响程度,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生态产业论文范文第3篇

一、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生态农业发展的直接主体是农业生产经营者。在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否选择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式,其决定因素仍然是市场,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资源配置也必须遵循这一基本规律。基于这一点,发展生态农业要顺“市”而为。当前发展生态农业的需求已初现端倪。生态农业经营者在面临传统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一般市场风险外,也会面临环境污染的生态风险,特别是他们精心营造生态产品的异质化、策划生态产品的市场细分时,还会面临其他不法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影响。为维护统一的生态环境和市场环境,需要政府发挥相应作用。首先政府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对环境污染实行零容忍,对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公共治理服务。其次制定农业安全生产标准,切实加强农业产品质量监管,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监督链条,破解市场主体因“囚徒困境”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三是通过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生态产品的标识认证,保护不同级次生态农业品牌,让农业生产通过更加生态的方式而有利可图。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就要让市场与政府各司其职,互补而不跨界。从这方面看,生态农业发展应该是多元主体共建的过程。

二、技术与制度的关系

生态产业论文范文第4篇

1乡村生态旅游管理对策应与时俱进

在城镇化背景下,需要转变传统的乡村生态旅游管理观念,应把乡村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发展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加快整个乡村生态旅游管理的步调,使乡村生态旅游管理更规范,乡村旅游行业发展才更有活力。在管理中应鼓励贫困户参与到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来,通过产业带动、企业帮扶等形式,让乡村生态旅游助推脱贫攻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生态旅游可采取“旅游+”的模式,开发农旅、文旅、体旅等山地旅游新业态,为贫困户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良好发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生态旅游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充分重视各类专家对于乡村生态旅游领域所提出的政策和建议,利用业务咨询、理论指导、评审评价等形式,不断强化乡村生态旅游管理内容,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推动乡村振兴。从而以科学合理的城乡统一化管理办法,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在紧跟新形势下促进乡村生态旅游行业良好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2倡导村民参与到乡村生态旅游建设中

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人们的参与感也较低,因此可倡导当地村民参与到乡村生态旅游建设中,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当地农民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形成了管理的新模式。例如可以以社会实践旅游振兴为特色,加大对我国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在制定出乡村生态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和整体营销办法后,实现当地农业生产与乡村生态旅游的联合互动。论文格式是论文写作时的写作标准和样式要求。同时促进当地人参与到乡村生态旅游建设中,通过对农业公园、湿地保护区的深度体验和走访,使村民充分了解并积极发掘当地的旅游潜力,从而以自然资源保护为前提,以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为未来的建设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以此充分发挥乡村生态旅游业对当地乡村发展振兴的带动作用。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在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所以必须要获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基层部门应加大力度促进产业扶贫政策基础,做好有前瞻性地规划与管理工作。论文格式是论文写作时的写作标准和样式要求。例如在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过程中,给予村民政策和项目扶持。在村民依托乡村振兴发展的良好政策下,也积极开始发展了乡村生态旅游的产业,促使当地农村环境更美、农村收入更多,村民们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提高。基层部门应明确对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村二三产业的市、县,可给予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对使用荒山、荒坡、荒滩及石漠化、边远海岛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以此不断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带动农村经济效益的提高。

生态产业论文范文第5篇

【编者按】:入团申请书频道为您提供调查报告范文参考,以及调查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调查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选题依据:森林旅游是伴随20世纪70年代世界环境认识运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是在不采伐、不破坏森林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是越来越受各国游客欢迎和重视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观光旅游一统天下的局面已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游客转向休闲、自由、经济的森林旅游。开展森林旅游,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也有利于提高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在看到森林旅游发展前景较乐观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森林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森林旅游面临着森林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森林旅游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森林旅游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我们应对森林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森林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充分认识到森林旅游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我们也应处理好保护对象与森林旅游的关系,处理好保护区内群众关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保意识,使森林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以此来保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森林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可行性论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好森林旅游所面临问题的对策,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是林业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程度,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措施,是尽快绿起来、活起来和富起来的重要手段。因此,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内外经济热点问题。

相关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演绎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实地访谈;网上浏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运用林业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管理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 第一部分:森林旅游的概述通过对森林旅游的现状,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森林旅游发展的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森林旅游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拟对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原因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同时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第三部分:解决好森林旅游面临的问题的对策通过对森林旅游现存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2005年10月20日—2005年11月10日,收集资料,拟订论文题目,撰写论文提纲并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2005年11月11日—2005年11月30日实地调研,相关访谈,拟草稿。2005年12月01日—2005年12月20日撰写论文初稿。2005年12月21日—2005年12月30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一周内根据指导教师的点评,完善论文,并做好答辩前准备。2006年06月19日—2005年06月20日左右进行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