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师德建设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高校 跟踪审计 关键环节 控制
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就是审计部门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建设工程项目从立项决策到竣工决算的整个建设过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咨询、鉴证和监督。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它对节约工程建设资金、规范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高校建设工程项目从立项到竣工一般都需要一个很长的建设周期,随之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不仅周期长、工作量大、而且审计人手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握和控制好跟踪审计的各个关键环节,就是抓住了审计工作的重点,就能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对跟踪审计工作来说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不断探索与完善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作用。本文就高校建设工程从立项决策到开工前期、施工过程、竣工结算三个阶段,对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关键环节的控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立项决策到开工阶段跟踪审计关键环节的控制
“控制好立项决策、设计、招投标、合同等几个关键环节的审计。对于整个工程建设和工程投资(或工程造价),乃至后面的施工过程、竣工结算两阶段,具有决定性的或举足轻重的作用。
1、立项决策环节的审计
立项决策是选择和决定建设项目行动方案的过程。项目建不建?在哪里建?什么时候建?建设规模如何?建设标准如何?估算建设投资有多少?主要设备选型及运行成本如何?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如何?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决策来回答,而这些回答都将对工程造价(或项目投资)有着决定性的、巨大的影响。有关研究资料表明,立项决策环节已决定了工程造价的50%―70%。正确的决策才能卓有成效地控制项目投资和工程造价。因此,审计人员应重点审查:学校是否建立重大事项决策体系和监督机制;立项决策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否经过了学校规定的程序;可行性研究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了论证,论证依据是否正确,是否实事求是,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存在事后补做情形;是否符合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和校园总体规划设计;审核投资估算。
2、设计环节的审计
设计是对决策意图的具体描绘,是工程建设的依据,是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的基础。设计环节的跟踪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设计决定了工程造价的75%―90%,因此,审计应审查设计方案和设计单位是否通过招标确定;设计任务书及初步设计的主要指标(如建设规模、建设标准)是否符合决策目标;是否进行优化设计(如限额设计);是否组织设计单位、监理、业主和有关专家进行设计图纸会审;全面审核设计概算。
3、招投标环节的审计
建设工程也是一种商品,招投标过程就是通过市场竞争为这个商品的“定价”过程,当然,这里的“定价”与一般意义上的定价有所不同。资格预审是否公正、公开?招标文件是否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甲方意图?拦标价是否符合甲方控制造价的目标?竞争是否公平、公正且充分等等,都将决定着整个招标工作的成功与否。工程实践经验表明,中标价一般有5%―15%的浮动空间,也是就是说,如果招标不慎,将可能有5%―15%的经济利益白白流失。同时,招投标环节又是学校干部廉政建设的“事故多发区”,因此,审计必须对招投标环节把好关。
(1)审查招标方式、招标程序和评标办法是否合法、公正、严密。
(2)审查资料预审程序是否公正、公开,注意防范资质“挂靠”(可以通过核查委托投标人和项目经理在施工企业的工资单、社保或劳保登记来防范);审查投标入围名单是否通过了学校招标小组的评选程序,注意防范“围标”(只要避免少数人未按程序直接确定入围名单,就可以有效防范“围标”)。
(3)审核招标文件是否全面、准确地体现了招标人(即学校)的意图,注意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招标人在此时此刻的优势地位,将质量、工期、安全等目标,履约保证金的支付、返还约定,预付款及付款方式的约定,价款结算和调整办法,风险分担的约定,违约处罚的约定,投标报价的少算、错算、漏项的处理办法等等,是否预先都写入投标人必须响应的实质性条款中,为合同谈判、合同签订打下良好的基础。
(4)审核拦评价:是否能够体现招标人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意图;是否处于目前市场所能够接受的合理造价水平上。目前,按定额及正常取费直接编制的拦标价一般都远高于“市场价”,因此,对拦标价要主动控制,而不寄期望于投标降价。工程量清单模式招标时,注意重点审核工程量清单,预先化解工程量少算和明显漏项的风险。
(5)审查投标文件和投标报价书:审查投标文件是否响应了招标文件中的实质性条款;审查投标报价书时,注意防范定额计价时的漏项风险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时的不平衡报价风险。
4、合同环节的审计
合同是甲乙双方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书面依据,也是最终工程结算最重要的依据,而且合同名列“文件解释顺序”的第一,因此,审计人员在审核合同条款时必须字斟句酌、慎之又慎,尤其对承包范围、价款结算与调整办法、风险承担划分等与工程造价直接相关的条款更要加倍小心。审查合同条款及补充协议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有实质性背离;与工程结算直接相关的条款,如价款结算和调整办法、风险分担的划分等,是否全面、清晰、准确、不留活口。
二、施工阶段跟踪审计关键环节的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主要包括材料价格、工程进度款的拨付、隐蔽工程、设计变更签证的审计。
1、材料价格环节的审计
材料价格的确定以及档次的选择,对控制整个工程造价在投资允许范围内起着关键作用。在市场上材料品种多、品牌多、规格多、档次多、供货渠道多、价格变化大。因此材料的价格咨询成为跟踪审计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审计对材料价格的确定应根据合同条款进行区分。如果合同为包死价,跟踪审计要对材料选择是否与合同承诺一致予以确定;如果合同以最终结算审计作为基础,则要对进场材料的产地、规格等内容进行复核。同时,要对市场进行必要的询价,避免因市场行情变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材料若为建设方自行购买(甲供),则要对材料购买各个环节内部控制严密性进行审计监督。
2、工程进度款环节的审计
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时间与支付额度是工程的承、发包方十分关注的问题。建设工程中既要使施工单位获得合理的资金用于工程的顺利施工,又要使工程款不能超付,一旦超付,学校就会处于十分被动的地步。为防止出现这种现象,在工程进度款的审核上,审计人员根据施工合同条款予以严格把关,对支付的进度款金额做到准确无误。
3、隐蔽工程环节的审计
建设工程施工中会涉及到大量的隐蔽工程,如桩基工程、土方等等,由于在施工前,一些基本情况不明确,施工中的工程量及施工工艺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隐蔽工程量的确定是否属实,会对结算审计效果以及最终工程的造价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审计部门要和监理部门、施工部门一起对隐蔽工程量进行现场取样和印证,并及时做好隐蔽工程跟踪审计底稿的记录,还可用照相机或录像机拍摄施工现场实况备用。
4、工程变更签证环节的审计
建设工程的变更签证必然涉及到工程价款的变动,并对控制工程造价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工程变更签证的真实性、合理性要加强审计。
(1)审计人员要对变更签证的真实性进行审核。要审核变更签证是否完整,签证单上要有基建管理人员、工程监理、施工单位人员的签章。有关设计变更需要设计单位的签章。
(2)审计人员要对变更签证的合理性进行审计。施工单位工程结算价款往往高出投标预算和中标合同价款,造价增加的原因就是工程变更。因此,审计人员有必要对变更签证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对无需变更或不合理的变更不予确认。
(3)做好变更签证造价的审计,就要对变更部分工程量的正确性进行审核。针对施工单位往往多报工程量的现象,审计人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及时了解工程进度,熟知变更内容,第一时间掌握因变更产生的工程变化量。
三、竣工结算阶段跟踪审计关键环节的控制
建设工程的竣工结算审计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和实现建设项目管理目标的关键环节,其审计结果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最后进行工程决算的直接依据。
1、工程量计算关环节的审计
审核工程量计算规则与方法是否与定额要求相一致;核实图纸及有关现场签证的施工是否真实;分析施工方案的必要性、效益性。
2、定额套用环节的审计
审查工程结算选用的定额是否正确;相关的定额子目套用是否合理,有无高套定额现象;“定额缺项”的相关造价确定是否合理,有无利用缺项子目套取投资的情况;结算单价是否与中标时的报价相一致等。
3、工程取费环节的审计
重点审计结算中各项费用的计取比例、计算基础是否合符规定。
4、材料价差环节的审计
审查材料质量是否合格;材料价差调整依据的市场指导价和预算价是否正确;施工单位自行采购的材料,相关手续是否齐全;施工单位多领的材料是否按当时的市场指导价扣回。
总之,控制好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就能保证跟踪审计工作取得实效。内部审计部门才能真正做到为提高学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服务,为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服务,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营造师德文化氛围
从今年春天开始,在全省高校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活动。大讨论突出了4个环节。一是调查研究,摸清现状。今年2月,省高校工委组成调研组深入全省16所高校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分析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总结各高校加强师德建设积累的经验,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学校师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增强了师德建设的针对性。二是制定方案,做好发动。省高校工委会同省教育厅联合制订下发了《关于在全省高校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活动的意见》,成立了师德建设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各高校也普遍成立了师德建设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三是抓好学习,深入讨论。组织各高校紧紧围绕“新时期师德规范应该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怎样才能把塑师德与强师能紧密结合起来、怎样才能做到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怎样做一名新时期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等8个专题进行讨论。四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高校充分发挥宣传载体作用,形成了浓厚的师德文化氛围。
树立以德树人标杆
充分发挥师德典型人物的激励、导向、示范作用,以榜样的力量来鼓舞人、教育人和引导人,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挖掘优秀师德典型。长期以来,有很多默默奉献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领域的“无名英雄”,他们的感人事迹是一笔宝贵财富。山东财经大学29岁的年轻教师冯赫南,2006年留学回国后进入国际经贸学院执教。她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做事、做人,被学生们称为“美丽天使”。2010年6月,在被查出患有癌症后,冯老师依然坚持上课,在生命弥留之际,她嘱咐家人通知学校调课,把做好的教学课件转交代她上课的同事,把已经准备好的外文资料、课件等资料留给学院。冯老师用平凡而短暂的一生,谱写了精彩的人生乐章。省高校工委大力宣传冯老师的先进事迹,并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冯赫南学习的通知》,全省高校掀起了向冯赫南学习的。
评选优秀师德标兵。从2001年开始,在全省高校开展“十大优秀教师”、“十大师德标兵”评选活动。目前,已经在全省高校评选表彰了110名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每年教师节,召开表彰大会,号召全省高校广大教师向“十大师德标兵”学习。
组织优秀师德典型巡回报告。为了发挥优秀师德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省高校工委注重组织优秀典型到高校巡回演讲。每个阶段突出一个重点,每次突出一个主题。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需要,组织了全省高校优秀辅导员先进事迹报告团,赴各地高校巡回演讲。这次“丹心铸师魂――山东省高校优秀辅导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全省辅导员中引起强烈反响。
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育人水平,最终要落实到长效机制建设上。省高校工委作了三个方面的实践探索。
一是研究和确立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制订了高校师德评价指导性意见,要求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注重师德考评方式的多样化运用。把学生评价与同行、领导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学生评价;把平时随机考核与定期考核结合起来,注重平时考核;把定性考核与量化考核结合起来,注重定性考核。
二是注重考评结果的运用和反馈。在《全省高校师德建设大讨论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实行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要求各高校要重视师德考评结果的运用。现在,许多高校都定期对师德情况进行考评,并且将每次考评结果作为教师奖惩和聘用等的重要依据,并记入教师考核档案。有些高校还及时将师德考核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起到激励、督促的作用,为高校师德建设注入了活力。
三是注重高校教师学术道德的考核。将高校教师学术道德纳入师德考核内容中。各高校大都制订和出台了教师学术道德考核意见,有效规范了广大教师的道德行为,培养了教师的学术道德自觉性,形成了高校良好的道德建设氛围。
一、高校师德有待加强的原因
1.市场经济的冲击
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师德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是,市场经济的功利原则、竞争原则、等价交换原则不加分析和选择地盲目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导致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有一定程度的泛起,甚至出现了拜金主义倾向;下海热,跳槽热及第二职业热使部分教师很少关注自身师德建设;敬业奉献精神受到“实惠”的侵袭。由于上述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师德的内在自我约束力和外在制约力相对脆弱,师德教育缺乏理论化与系统化,而流于形式。
2.教师考评制度不完善
高校教师评价指标过多强调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而缺乏师德方面的评价机制。从新进教师的选拔录用到教育教学的考核,从教师的职称评聘到进修、考博,都把学历学位、科研成果、论文数量和刊物等级作为硬性指标和主要标准,而师德师风评价往往有意无意被忽略,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软要求,也就是说评价标准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这种重才轻德的考评制度,势必导致高校教师重视科研业务水平的提高,而忽视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3.重复的工作内容导致职业倦怠
美国著名教育家格尔克在一项为期4年的研究中发现,课程教过几遍的教师对教材缺乏新奇感和兴趣。目前高校教师工作相对稳定,固定的学科、岗位,相对稳定的生源,周而复始的教学内容,缺乏自主性、创造性和灵活性的工作制度都影响着教师个人发展的积极性,导致教师职业倦怠。这种职业倦怠也间接影响师德建设。
二、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
1.师德建设与中国传统美德相结合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它是当代道德建设的基础,离开传统文化谈师德建设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对高校师德建设来说,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应该发掘其蕴涵的现代性力量,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高校师德建设相融合,提升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内涵。高校师德建设应该吸取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提倡博众之长,方能博大精深。
2.围绕重点,创新形式
(1)突出“师爱教育”和“师能教育”两个重点。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对每位学生的热爱、尊重、理解与期待。“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的基本职业情感。教师热爱学生,激发学生的亲近感,学生才会乐于听从教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实现“以德立教”,营造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师能”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它包括教师的知识功底、教学水平、授课能力、对学生的管理能力,以及使学生对教师教学的配合能力等。教师应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制定个人长期发展规划,实现个人持续发展。
(2)创新教育形式。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的形式,组织和引导教师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进行职业道德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系列活动,如“师爱与责任”演讲比赛,“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等;定期召开师德建设总结会,表彰师德标兵、优秀辅导员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利用校园网、橱窗、宣传版展示优秀教师风采,大力宣传先进事迹。
3.严肃师德纪律,严格考核管理
完善的师德考核机制是师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只有公平公正的师德评价,奖惩分明,褒贬有度,才能促进师德建设的良性发展。师德建设必须贯穿渗透到教师的引进、使用、培养和晋升等各个环节。
(1)将师德要求纳入到相关规定和制度中,用以规范教师的日常行为。制定和完善《教师岗位职责》,把对教师的思想政治与师德要求列为首要职责;制定和完善《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暂行办法》。
(2)完善和落实师德考评制度。施行学年度教师师德测评,制定和完善师德考评的具体办法,切实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职称评审、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
(3)严格查处失德行为。为每位教师建立师德考核档案,严格执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的师德规定,对违反师德行为规范的行为要依据规定严肃处理。
4.重点关注青年教师
高校青年教师达88万人,这是一个占全国高校教师总数比例高达62%的庞大群体,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塑造一批品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奉献精神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师德建设的重点工作。青年教师有自己的思想、方法和价值标准,个性强、创造性强,但经验不足,有些人责任心不强。学校应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育,关心他们的成长,建立青年教师师德培训制度和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制度。积极引导和激励青年教师建立高度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确定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肯于吃苦,要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们的道德情操,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要有胆量、有气魄、有能力、有准备承担起学校发展的重任。
5.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大众化 成人高校 师德培养
21世纪是学习型社会,自从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后,成人高等教育在获得极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新一轮的挑战,这其中,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随着成人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层次的参差不齐等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过硬的专业知识功底,更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有崇高的师德修养。成人高等教育是特殊的高等教育,学生人数基数大、年龄差异化大、文化程度差别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对知识的渴求度更高,相应地,对成人高校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多数成人高校存在兼职教师比专职教师人数更多的情况,而如何进一步提高成人高校教师的师德素养,使之能与新世纪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相适应,是确保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进步和国家建设所需各类高、精、尖人才的关键。
1 大众化时期加强成人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一个概念之中――道德。”其实说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师德在教育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发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对新时期成人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提出的这些根本要求,给成人高校的师德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为学校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按照以往其他国家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经验来看,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的功利性趋势也会逐渐加大。成人高等教育由于学生来源的多渠道和学生年龄、素质的多样性,使得教师必须具备多样化、多层次、宽范围的专业知识底蕴。更重要的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基本都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这样导致成人高校的教师必须具备比在普通高校更强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应对这些复杂性的学生。要应对高消费的诱惑,正确处理好收入差距造成的心理影响,正确处理好社会世俗风气进入校园带来的不良影响,这些都是加强师德建设非常迫切的要求。另外,成人高校要更好地发展,就必须按照一定的市场化方式来运作,这样导致成人高校的市场功利性色彩偏浓。因而,成人高校教师队伍在加强师德建设时就必须考虑到功利性色彩的影响。现如今有些青年教师“缺乏献身教育的事业心、缺乏要求进步的追求、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教育学生缺乏循循善诱、缺乏以身作则观念、缺乏关心集体、他人的热忱”等等在大众化时期表现得更加明显。基于这些,就必须加强成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
2 大众化时期成人高校加强师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成人高校师德建设和业务素质建设其实是同等重要的,具体而言,加强成人高校的师德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正确的师德素养导向
良好的师德仍然是成人高校良好教师的首要条件,没有园丁式和孺子牛式的教师,就不会有好的教育成就。“‘德’是做人的根本,是成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保证,也是成人高校教师才、学、识等基本素质发展的内部动力。”目前,要从增强青年教师的敬业意识、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师德风范入手,切实把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落到实处。尤其是对青年教师,要管理从严,从青年党员教师抓起,使其起到带头作用,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教育观。可以不间断地举行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讲座论坛、研讨会,举办有关教师操守的联谊会等等。
2.2 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在良好的规范约束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才能有章可循、有度可行,才能恪尽职守、严谨治学。例如,通过制定《教师行为守则》,培养教师师心慈、师志坚、师风正、师业精、师仪端的道德品质;制定《教师课堂教学规范》、《教师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定岗定编聘用规定》等,培养提高教师教书育人和遵章守纪的意识。将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作为教师聘任、评优、职称评定的依据。同时,建立起“学员―教务处(学生科)―学校”三级监督评价机制。把评价结果反馈到教务处之后,由教务处生成报告,上报学校评价结果,学校针对评价结果制定行之有效的提升办法。
2.3 加强教师自身师德修养,增强教师提高师德的自觉性
古时知识分子的抱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放在第一位,是基础,指明了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成人高校无论是专任教师还是兼任教师,在教学上都具有很大的自主性,而且在外调研的时间也很多,教师自觉重视和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就显得很重要。“师德作为教师行为规范,主要通过教师内心信念起作用,它依靠于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在教育愈加功利性的今天,教师更应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自律性,做到言行一致、甘于平淡、甘于奉献,以崇高的人格魅力熏陶和影响学生。特别是在成人高校,师生在一起教与学的时间不像普通高校那般长久,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和学生相互交流时就需要注意言行举止。
2.4 加强社会宣传力度,努力提升教师公众形象
随着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教师数量的日益增多,一系列培训班、函授班等形式的教育也多了起来,教师出入学校,进入社会教学的机会更多,公众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学校单方面的宣传,不足以使教师的公众形象得到提高。如,可以通过制作高质量的教师授课视频,对学生评价高的教师进行广泛宣传等。教育不是功利性行业,教师不是赚钱的职业,教师的形象更不是短时内就可以形成并延续的,它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2.5 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生活条件
成人高校针对性比较强,教学任务集中,学生普遍都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社会人才,这类学生普遍都具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以往成人高校教师待遇不高,有些教师难免会产生功利心理,进而盲目追求个人收益,而忽视了最重要的教学和职业道德。另外,这类学生一般都要解决工学矛盾,当然也有一些学生是为了拿文凭,而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会有各种各样的投机取巧行为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抵受住利益的诱惑,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要做到上述要求,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生活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一方面,降低了教师受利益诱惑的风险,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后,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另一方面,也可以无形中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观,认真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本职。
总之,在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成人高校应注意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教师需要具备的不仅仅只是渊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的养成和坚持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工作,这不但是对日益扩大的成人高等教育规模负责,也是对成人高等教育保持一贯的高质量负责。只有良好的师资才能培养优秀的学生,这项工作的完成,需要学校、教师、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将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师德建设才能落到实处。”相比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教师面对的学生的复杂性程度要高得多,受到的冲击更大,教师需要更高的自律性,也需要更多的社会监督和学校制度保障,只有多管齐下,收效才会显著。
参考文献:
[1]常虹.重视青年教师师德教育[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2]童广运.成人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和对策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17).
[3]王锐.新世纪成人高校教师素质要求之我见[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文章摘要】
随着高校学生的扩招,高校教师得队伍也在不断的扩大。青年教师给高校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在教学,科研,以及师风师德建设的方面出现了些许问题。教师是高等院校的核心,青年教师是高等院校的灵魂;资深的教师喜欢与核心中道德高尚者为伍,新时代的大学生们喜欢聆听灵魂洁净的教师传道授业。因此,切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风师德的建设,是高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青年教师;师风师德
1 高校青年教师现状
教育部在1999年为解决经济及就业问题,提出了大学扩招,随着高校本科生逐年的递增,高校开始涌现出一个庞大的队伍,即青年教师队伍。教育部截止2001年的统计,高校青年教师总人数已达到88万,总比例达到高校教师总比的62%。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有许多特点:这些人大多数出生在20世纪7,80年代,捧着书本苦读二十余载,大多数直到拿到研究生学位,博士学位,通过层层选拔,才有资格到高校工作。三尺讲台,对这些专门从事知识与传承的年轻人赋予了千钧重任。这数以万计的青年教师普通,平凡,没有骄人的业绩与显赫的名声。在做科学研究,职称晋升,学术成果时,许多青年教师在忙乱中已把“师风师德”四个字抛于脑后:只关心学术课题,不知国内外政治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只忙晋升职称,而忽略教学,使学生怨声载道;只与评审职称的教授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而忽略同事间的交流与合作;只关心论文与课题的数量,而对学术的严谨性嗤之以鼻,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不够自律。青年教师的现状堪忧,是社会压力,高校环境所导致的。如何使这庞大的群体在若干年后成为各高校的骨干与精华,如何使这几十万人成为副教授,教授之后为学生尊敬,为社会 叹服是教育理应考虑的问题。其中,不断加强高校师风师德建设更是重中之重。
2 高校师风师德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师风师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即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对政治的了解与关心,对职业的投入与热爱,同事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良好得体的语言与着装,自律及要求等等。高校青年教师思维灵活,工作弹性大,大多数工作态度端正,充满着正面力量,高校需要这些青年教师夯实高校的建设,而与此同时,在社会经济过热的浪潮中,青年教师还需要道德沉淀与文化素质修养,以把这支队伍建设成为具有职业道德,作风严谨,蓬勃向上的一支队伍。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笔者通过走访调查与五年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经验,总结出青年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几点问题。
2.1 一线教师学术作风不够严谨 教学工作不够认真
一线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与精髓,是学生们答疑解惑,模仿尊敬的对象。而近年来青年一线教师人数过多,岗位认定与职称评定的竞争愈加激烈,导致青年教师们将精力大半投入到积累论文的数量,参与课题的数量以及奖项评选中。科研工作者普遍了解,论文的产出需要做实验,实验数据是大量的试验以及调研产生的,只有严谨的科研才会产出对本学科有积极贡献于社会意义的论文,青年教师有教学的压力以及家庭的压力,因此对于论文产出喜欢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许多论文的产出仅仅是为了凑数,这样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更不用提对本学科做出贡献。抄袭现象屡禁不止,且大都发生在青年教师当中。课题的报送面临的压力更大,不但要求青年教师拿出切实的研究成果,还需要与申请部门协调关系。青年教师在工作中面临如此强大的压力,导致很小部分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许多教师听到下课铃直接信步走出教室,不与学生交流,不解答学生课堂上的问题,对学生有问题的邮件匆匆一瞥,做不出合理与学术的解释,许多教师一学期过后还叫不出三个以上学生的姓名,令学生及其不满,与师风师德建设严重相背离。与此同时经济过热又导致青年教师们普遍认为自己收入过低,想方设法为自己再招揽一份兼职。在各个城市的私人培训机构,经常可见到高校教师在为中小学生们补课的身影。长此以往,青年教师教学的精力越来越少,会严重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以影响日后的学习。最后,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些许问题。多数青年教师缺乏科研经验使得课堂上理论内容较多而缺乏动手实验,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发挥。一些青年教师不够为人师表,课堂上有时满腹牢骚,将许多时间花在批判社会现状上,不给学生们正面力量,迟到早退的教学事故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自己忘记什么是 “为人师表”,学生们忘记什么是“传道授业解惑”。
2.2 青年辅导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待提高
目前,各个高校的辅导员大多都是青年教师,青年学生辅导员可以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经常可见学生与辅导员关于生活学习的问题促膝长谈,辅导员的确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情感的依赖对象。但是辅导员队伍的过于年轻化产生了许多道德建设的问题。笔者通过对辅导员的调查发现现状堪忧。辅导员队伍中许多都是研究生刚毕业的学生,在道德上不太善于掌控自己,对学生奖惩不一,有的有严重的情感偏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显得犹豫躲闪。许多辅导员决定着奖学金等级,优秀学生的称号,学生党员的名额,这就使辅导员们有情感偏向,归根到底是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其次,学生经常遇到生活学习上的问题乐于与辅导员探讨,有些辅导员在道德建设方面不够成熟,很少给出中肯切实的意见,这使学生有时感到困惑,不知遇到问题该与谁去讨论,及其容易走极端,说到底这是师德建设的问题。
2.3 教辅青年工作者思想意识不够成熟
高教的教学机关与教学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高校机关是高校运转的命脉。青年教师不断地涌向机关也给教辅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青年教辅人员由于社会经验少,对本校的运转缺乏了解,经常在工作中出现纰漏,态度冷淡,知识贫乏是青年教辅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这些青年教室们思想意识不够成熟,师风师德建设有待提高与完善。
3 完善师风师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笔者参考了不少讨论此论题的文章,大多数作者对师风师德建设的提出建议非常有限,且主要目标放在强化学习教育,规范教师行范,设立严格的奖惩机制上。而笔者认为,师风师德建设欠缺的主要原因在于青年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笔者决定另辟蹊径,提出几点完善师风师德教育的建议。
3.1 缓解教学与科研的压力以抵制学术不严谨作风
针对科研与教学的两座大山,笔者听取了沈阳药科大学外语教研室吴秀萍教授的评论“没有做过科研的教学工作者只能在讲台上重复别人的东西,不可能将创新能力与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笔者深有同感,抵制学术不严谨的作风,应把第一步放在缓解教学与科研的压力,理顺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中去。笔者认为,青年教师进入高校工作,应首先承担着一部分科研任务,学校应给与适量的经费让青年教师搞学术研究,并对青年教师的产出论文产出质量有严格的审订,只有发表出对本学科本专业有教学意义,社会贡献的论文,才有可能让这些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定中有资格参与副教授的评选。而将更多的教学任务给予教授与副教授,因为学生更喜欢听有着科研经验,创新经历与学术积累的教授们上课,这样学生更有积累,更有启发,个高校产出的本科生更加有质量。只有学术严谨,才会更好的完善师风师德。
3.2 拓宽青年教师视野 成熟青年教师的思想意识
笔者指出,许多高校青年教师思想不够成熟,没有文化沉淀,这导致了这些教师视野狭窄,不能更好的进行科研与教学,笔者认为,刚入校的青年教师应该至少学习一门与本专业无关的科目,做出课堂笔记与评价报告,以达到拓宽视野,充实思想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同时应结合专业特点,多下基层锻炼,例如在高铁建设现场试验,在其他高校实验室得出科研数据。此外,青年的教师申请的课题报告应由评审团反复讨论与不断修改,因为只有这样,青年教师才会对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不断的进行深入,创新;对其他专业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完善自己的思维,拓宽自己的视野。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会使师风师德建设进一步完善。
3.3 营造浓厚的师风师德建设氛围 强化管理与严格考核
许多青年教师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大多数是上班,下课,回家。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对学校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的大事件缺乏了解,针对授课教师这一特点,笔者认为,教辅机关应该在学校营造浓厚的师风师德建设的氛围,积极倡导“德育为主,教育文本,教学育人”,定期将一线教师聚集起来,使教师们有更多的机会交流,使这些会议成为青年教师表达意见,提出观点的有效渠道。同时,学校也应该强化管理和完善考核机制,多多听取学生们对教师的评价,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为主要的评选依据,使得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青年教师的自觉行为。
4 结语
青年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是一个永久的议题,任重而道远。作为青年教师,在工作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抱怨无济于事,可以通过理性的沟通而表达诉求,解决好青年教师工作中存在问题,才是建设师风师德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王珏:《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冷晓彦:《论新世纪高校师德建设》,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