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理论研究论文

会计理论研究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理论研究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理论研究论文

会计理论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尽管我国在人力资源会计方面的理论研究已初见雏形,但在上述研究成果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便停滞不前,原有的理论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目前学界发表的论文多数为介绍国外或者前人的研究,结合中国国情的研究几乎为零,实践方面的应用型介绍更是屈指可数。同国外存在巨大差距。

二、国外研究现状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1623一1687年)在《献给英明人士》的第二章《论人口的价值》中列举了一系列数字,首次将人口和人口创造的价值进行了量化。书中写道:“如果六百万人口值四亿一千七百万镑,那么,每个人就值六十九镑;而其中三百万劳动者每人值一百三十一八镑,按每日大约十二便士计算,这等于七年的年收入。”威廉.配第可谓是提出人力资源可以采用货币指标来度量的第一人。而人力资源会计概念提出的第一人则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郝曼森,他在1964年发表的《人力资源会计》一文一经刊出,便引起了一阵研究热潮。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产、人力资源价值、人力资源成本等新兴概念都是在这一阶段产生的。无疑,这一阶段的理论研究成果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67年,俄亥俄州的巴里公司在年终财务报表中首次披露了人力资源会计信息,这在人力资源会计实践应用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68年,布鲁梅特、弗兰霍尔茨等人发表了《人力资源的计量———对会计人员的挑战》一文,试图构建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应用方法。综上所述,国外的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从提出后又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从迅速发展到兴趣下降再到恢复研究热潮。目前,学者们依旧认为人力资源会计具有研究价值,并且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将会对传统会计产生变革性的贡献。

三、人力资源会计应用

停滞的原因人力资源会计概念自郝曼森首次提出至今,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迄今并未得到广泛应用。现如今,在传统财务报告中并未强制要求披露人力资源信息,这种缺失人力资源信息的核算,无疑仍将人力资源排除在传统会计系统之外。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会计确认问题

自人力资源会计诞生以来,对于人力资源是否可以作为资产入账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一种观点认为人力资源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可以作为资产来确认计量;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人力资产是企业不可或缺的资源,必须加以确认和计量。由于存在着这两种对立观点,致使人力资源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在实践中止步不前。目前,大部分学者还是同意第二种观点,这部分的争议已不大。

(二)人力资源价值难以量化

在解决了人力资源可以作为企业资产来确认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人力资源的计量问题,由于人力资源的特殊性,人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有时无法进行精准量化,因此出现了一系列价值量化模型,如工资报酬折现法、调整后的工资报酬折现法、经济价值法、商誉评价法等。这些价值量化模型均致力解决量化人力资源价值的问题,但依旧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

(三)人力资源会计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并未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范畴,对企业人力资源未规定强制披露,加之我国人力资本的不稳定性,造成了就算强制披露也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致使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止步不前。四、人力资源会计系统的完善如何将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应用到企业,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详实的信息,如何将人力资源会计实务运用到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尽管在理论上还存在一些争议,但实际上最大的问题仍在于应用。随着人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人力资源对企业的贡献巨大,会计系统决不能忽视。为了顺利推行人力资源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在今后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中,应尽快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的自身建设,使之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系统。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目前最为成熟的便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方面则由于人力资源难以准确量化而争议诸多。因此,人力资源会计系统研究的重点应是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只有将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攻破,才有可能构建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会计系统。第二,规范人力资源量化模型。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便是人力资源价值问题,也就是如何将人力资本给企业创造的价值进行量化,变成用货币来规范,而不仅仅是程度。人力资本给企业创造的价值不单单只有用传统会计中反映的工资,还有剩余价值,这一部分在传统会计中是缺失的。现有的人力资源价值量化模型或多或少都存在缺陷,如何对现有模型进行改进是学界的研究重点。只有将人力资源价值问题得到解决,才有可能发挥人力资源会计的作用,为更多的企业服务。第三,落实人力资源会计的实践单位。在解决了上述两方面问题后,便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应用问题。笔者认为,由于人力资本的突出贡献主要集中在知识密集型产业,因此在选择实践单位时应先在如高校、会计师事务所、科研单位等高技术人才密集的单位进行实践。在年终财务报表中可要求这些企业披露人力资源信息及应用价值量化模型计算出的人力价值,相信随着实践的推行,对今后制定统一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和信息披露会有很好的指引作用。

四、结语

会计理论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会计;理论问题;研究分析

我国绿色会计理论体系有待完善,绿色会计理论体系是由若干个子系统和要素构成的,它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绿色会计理论受社会、文化、经济、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分析和研究绿色会计理论中涵盖的重点问题有助于建设健全的理论体系,进而保证绿色会计理论的正常运用。

一、绿色会计的内涵分析

绿色会计是一种新兴的学科,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难以反映出社会生产和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难以展示出某些企业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制约。传统会计理论只是与资金、财产所有权有关,但是难以反映出人们对于空气、水资源等资源的消耗,这些资源的使用和浪费在财务报告中难以直观地表现出来。这样企业使用自然资源的多少根本就没有进入企业经营成本,这样会给不良企业留下破坏自然环境的空间,导致环境更加恶化。绿色会计是将传统会计学与环境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统一起来,进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可持续的绿色会计理论体系。绿色会计强调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重视环境与资源的价值,考虑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关系。

二、绿色会计的基础理论建构

1.绿色会计目标分析

绿色会计的目标分为两类,一是基础目标。会计主要是计量、控制社会资源,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会计模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要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二是具体目标。绿色会计的具体目标是计算资源的价值、环境保护的支出、改善环境的收益,为环保部门和企业提供环境政策决策的依据和资料。绿色会计的最终目标是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进而实现社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2.绿色会计的基本假设

可持续发展假设主要是指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保证自然资源使用合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的主体指的就是各类企业,各企业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企业的长远利益放在首位,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监督自然环境的协调,这是构建绿色会计理论的前提。环境价值假设主要指的是环境产生的价值,在实际交易过程中,那些实物拥有价值,但在绿色会计计算中环境资源也是有价值的,必须要计算进去。多重计量假设指的是绿色会计的计量方法不是单一的,即包括数据上的计量,也包括百分数和指数的计算,还包括图标和文字,是一种精确与模糊计算的总和。

3.绿色会计遵循的原则

合法性原则。首先,最基本的是合法性原则,绿色会计的核算一定要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符合我国的有关政策。其次,是社会性原则,是指企业要站在社会性的角度考虑问题,对自然环境和资源负责,对于企业的评估也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为主,还要兼顾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再次,是经济与环境和谐统一的原则,绿色会计核算时要兼顾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社会生产消费和生态循环都要在会计核算中体现。最后是强制披露或自愿披露相结合原则,政府有关部门有权规定环境资源标准,鼓励企业主动向社会提供有关信息。

4.绿色会计计量与披露

绿色会计针对的对象是企业的经营活动,并将企业经营中涉及资源与环境的业务作为会计计算的对象。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区别就在于将环境因素考虑进来,在资产要素中,增加了环境资产和环境资产净值;负债要素中增加了环境负债,即环境资源损耗或污染的费用;成本中设置环境成本等等,利润要素中设置环境利润的项目。

绿色会计的计量是指将企业关系到环境资源的活动作为记录内容列入报表,确定金额的过程。使用货币计算方法来计算环境成本和利润存在一些问题,环境变化会影响收益与费用的计算,可以采用市场法和模糊数学法进行计算。

绿色会计披露的信息一般都是关于环境与资源的绿色信息,为企业决策者提依据和数据。绿色会计报告的编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报表中要附带一些具体说明,用于披露绿色会计信息,还可以编制环境报告。

三、构建绿色会计理论的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的绿色会计制度

制度使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绿色会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企业不仅仅要重视经济效益,还要重视环境效益。企业在推进绿色会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遵纪守法,政府部门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强制规定各类企业做好环境资源信息的披露,建设配套的制度,如绿色会计试点解剖制度,以个别企业为对象,首先开展绿色会计核算,建立环保审核制度、、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等等。

2.建立完善的审计制度

各企業审计部门负责对管理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监督,绿色会计也需要完善的审计制度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对于绿色会计进行科学的评估,进而加深企业对于自然环境和资源的重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构建绿色会计奖惩及激励制度

各企业要建立奖励制度,对于无污染或少污染企业给予奖励,对于高污染企业进行补贴用于污染物处理,对于不法企业进行整顿和处罚,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会计理论有待完善,有待经过实践的考验,环境资源问题是社会发展必然要考虑和面对的问题,采取绿色会计模式,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生态价值。

作者:贾毅博

参考文献: 

会计理论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院管理;管理会计;经济

Abstract:Modernhospitalmanagementaccountantunifiesanewmarginaldisciplinewhichthemanagementaccountingandthehealthreform''''sexperienceestablishes,isthereformandopenpolicyandthemarketeconomyproduct.Thisarticleestablisheshospitalmanagementaccountantthedisciplinesystemtoproposesomeopinions,promoteshospitalmanagementaccountantthedisciplineconstructiondevelopment.

keyword:Hospitalmanagement;Managementaccounting;Economy

前言

管理会计(ManagerialAccounting)也称为内部报告会计,主要是根据企业内部管理部门的特定要求,提供决策所需要的经济信息。管理会计具有强烈的“内向性”,其主要目标是向企业内部相关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满足决策需要的会计信息。

管理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内部强化经济管理而产生的,是生产力和科学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管理会计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目前已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会计学科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显示出了管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下,管理会计学科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管理会计与其他会计学科之间的关系

(一)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作为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同属于会计系统。医院管理会计也不例外。财务会计是衡量医院的总体业绩,主要是定期向医院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医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信息资料,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医院外部与医院有利害关系的各个方面。财务会计应用信息的方式主要是客观反映和监督已完成的事项,以医院整体为服务对象。财务会计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否则其会计信息将失信于医院外部的利害关系人。医院管理会计重要的一个职能是衡量医院各科室(部门)的业绩,主要是根据医院内部各级管理部门的需要,提供满足医院管理者经营决策所需要的经济信息,以提高医院内部经营管理为目的,其服务对象是本医院内部。并对财务会计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为医院经营决策提供预测方案,控制经营活动全过程。管理会计着眼于医院的未来发展,它扩大了财务会计的职能,前瞻性地为医院未来发展进行预测,以尚未发生的事项为处理对象,筹划医院经营活动,预测未来经济效益,或对某一经营项目的多个实施方案进行预测、评估,目的是产生最佳决策方案。医院管理会计无须遵循财务会计的法规和制度,不受公认会计准则的制约,可以从医院实际出发,制定内部管理会计制度和方法。从时间上讲,管理会计可以根据内部管理者的需要确定会计期间;从范围上讲,可以灵活安排医院、科室、部门、班组及至个人的经营目标和经济责任;从方法上讲,可以灵活多样地采集各种数据,应用多种计量单位,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各种性信息资料,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与成本会计的关系

成本会计与医院管理会计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成本会计是医院管理会计的前身,是医院管理会计的资料来源,它服从于医院管理会计所体现的战略决策。成本会计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成本确认、分类、归结、计算、分摊等。医院管理会计是围绕着医院经营决策和内部成本控制,进行科学预测和评估。

二、现代管理会计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院逐步实行了医院与科室、部门之间的两级核算,并建立了相关的岗位责任制和一系列的核算制度,增强了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经营意识和成本意识。以经营管理为手段,促进医院努力开源节流、增收节支、降低医疗成本消耗、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解决“看病贵”问题,促进医院健康发展,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已在医院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被广大医院管理者运用,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所不能替代的。现代医院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一是为医院各级各类管理者提供客观、科学、实用的内部会计信息及分析意见;二是以现代管理会计的核算方式,技术方法及其实施过程,积极参与医院经营管理。管理会计是以“管理”的形式,促进“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是推动医院实现科学化经营,合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管理会计以特定的组识形式,运用预测、决策、分析、评估等现代管理技术方法,为医院的经营活动提供各种科学、优选的决策方案,并在实际工作中监督控制、及时反馈、科学修正,以不断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因此,现代医院管理会计,使会计职能上升到综合管理的高度,是从科学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上参与医院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经济越发展,管理会计越重要。

三、有效发挥医院管理会计职能的几点建议

(一)设置总会计师制度,加强管理会计工作

医院管理会计无论作为一门新兴管理学科,还是在医院管理实践中有待开发应用的一门新的技术方法,都必须以总会计师及其相应的工作制度加以保障。我国医院经济正面临着入世后市场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时期医院管理会计是医院改革开放、实行全成本核算、单病种限价、有效降低医疗成本、解决“看病贵”问题与国际卫生质量标准接轨的有力保证。医院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三者必须由总会计师加以协调,实行总会计师负责制,建立总会计师——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科室核算员为一体的会计管理核算体系。服务监督医院经营管理全过程,为医院有序经营,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加强管理会计在电算化中的应用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医院的应用率普遍较低,削弱了管理会计的作用。管理会计的软件开发严重滞后,使得一些复杂的计算公式和方法无法运用,这是造成管理会计在医院管理中应用缓慢的原因之一。目前,多数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医院,仅仅停留在事后算账的水平上,不具备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的能力。因而,计算机网络化建设是实现医院科学化管理的必然趋势,是有效发挥现代医院管理会计职能的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现代医院管理会计学是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医院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会计理论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依据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省、市、县(区)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财务自不变的条件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托记账,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制形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不仅在实践上是可行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1.公共财政理论。公共财政理论要求对传统的财政职能进行调整和完善,特别是对财政支出结构、执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财政应该在进一步突出保证国家政权运转的同时,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财政的进入和退出领域,加大社会保障投入、退出竞争性领域。并且,在保证国家机器和行政职能正常运行的同时,做到经济效益优先,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建立一个能够调动和激励各单位、各部门积极性的财政运行机制和财务机制,及时足额收缴财政收入,强化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支出。财会集中核算制正是按照这一理论,从建立行政事业单位新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体制入手,对财政资金的组织、预算、分配、执行及使用实行全过程的监督,不仅有效防止了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还为部门预算和公共财政改革打下了基础。

2.所有者财务理论。所有者财务是指所有者以其对资本或资金的所有权为基础,对其所委托的资本经营者进行监督和调控,以维护和获得自己利益的一种机制或措施。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所有者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所有者就必须建立所有者财务,对经营者进行相应的监督和调控。同时,由于市场机制无法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所有者采取的监控措施应是非市场性质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存在差异。政府和企业经营者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目标也存在一定差异。国家将国有资产委托给国有企业经营者经营,将财政资金交由各级政府使用和管理,同样也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国家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进行监督和调控。实施会计集中制是国家作为所有权人对财政资金的委托单位进行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措施,也是国家作为所有权人应有的权利。

3.专业化分工理论。会计集中核算制利用电子技术成果,将原来分散在各单位的大体相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业务集中在一起,实行会计电算化,由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可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4.成本最小化原理。地方政府的理财行为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应该体现经济学的基本精神,以尽量少投入获得尽量多产出,即追求成本的最小化。近几年来,随着预算外资金的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不断完善,传统的地方政府“财务分管”的管理模式,越来越暴露出人力成本、财力成本高的弊端。因此,有必要进行改革,把会计核算这一专业性强的工作从行政单位中分离出来,建立适合效益财政需要的新型财务管理体制和政府理财模式。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实施,就可以用一个机构、十多个会计代替原有的几十个会计机构、几百个会计人员的工作,不仅减少了机构,精简了人员,还节约了开支和人员经费,其费用支出大大降低。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特点

1.集中性。会计集中核算制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集中性,委托单位所有收支必须围绕一个主要的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相关的支出使用单位和收入征缴单位,通过信息管理网络使得每笔收支处理都处于核算中心的账务控制之下。通过核算中心对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权的集中控制,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可以了解本级政府究竟筹集和耗用了多少资金,及时发现政府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可以在不同的公共部门之间进行经济资源的宏观调控,改善本地区的经济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

2.独立性。会计核算中心是经省、市、县(区)级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隶属同级财政部门领导,代表同级人民政府和财政部门统一集中办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并由财政部门统一领导与管理,会计核算中心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是委托与、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会计人员与被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无任何直接利益关系,从而保证了会计人员与被管理单位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因此,核算中心的地位和职能的发挥具有相对独立性。

3.综合性。会计集中核算制将政府对行政事业的会计监督和资金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在资金监督的基础上,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具有综合性。

4.效益性。财会集中核算制紧扣财政改革目标,突出效益优先原则,将集中和分散有机地结合。对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的集中是为了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分离,是为了加强相互监督,提高单位理财水平。

5.全面性。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对单位的会计监督包括了收费、资金结算、办公用品采购、工资发放、零星支出等诸多方面,贯穿于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所以说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会计监督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财政监督职能,消除了财政监督的“死角”。

6.一致性。会计核算中心依据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费用开支标准,对单位实施统一的会计监督,在监督的依据、标准、范围、尺度等方面做到一致,可以避免单位之间的不平衡性,有效防止单位搞特殊化。它主要是通过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参与单位收支预算编制、费用开支标准确定、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以及对单位日常费用支出审核等工作而实现的。

三、会计集中核算制的运作成效

1.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实行集中开户后,会计核算过程由“暗箱操作”变成“阳光作业”。各单位的收支都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账户,在会计人员的公开监督下进行。一方面,各试点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强,一些超标准、不合理的支出明显减少。许多单位主动咨询有关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具体会计事项的审批权限和办理程序,把铺张浪费、胡支乱花等违纪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中心会计人员的日常监督,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的规定进行业务审核,拒付不合理、不合法支出,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2.强化了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长期以来实行的会计分散核算,存在的主要弊端是资金分散使用,容易使资金在各单位形成沉淀,一方面使资金闲置,另一方面使财政部门资金紧张、调度困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各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资金都集中存放在会计核算中心和统一账户上,账户资金月平均余额明显增多,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3.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在以前实行用人单位管理会计人员的体制下,各单位自行设置会计机构、任免会计人员,并对其进行日常管理,会计人员隶属于所服务的单位,只对本单位领导负责。财政部门仅对会计人员的执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等进行间接管理。这种管理体制使会计人员的管理权与会计工作的管理权出现“两张皮”,造成会计人员“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难以“依法理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工资发放及业绩评定权等从单位分离出来,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行使监督职能,敢于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监督。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直接应用先进的财务软件,实行会计电算化工作,也促进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4.精简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分散核算体制下,各单位都成立了专门机构,按会计、出纳等工作岗位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事业单位不再保留会计、出纳岗位,不仅精简了人员,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发展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要加强中心业务人员的政治思想和工作作风建设,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寓监督于服务中,树立良好形象,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热情服务,帮助集中核算单位理好财,为财政把好关。一是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中心工作人员各方面的素质,同时也要做好对报账员的业务指导工作;二是加强同集中核算单位的联系、沟通,使中心工作人员了解所分管单位的业务特点,为准确核算和强化财务监督及年终决算工作打好基础;三是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学习外地关于集中核算工作的先进经验,完善集中核算工作。

2.总结经验,完善各项制度。目前核算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在筹备和运行初期制定的,对核算中心业务开展起到了有章可循的作用。但随着集中核算工作进一步的深入,为进一步搞好集中核算工作,尚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总结经验,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并随着部门预算的实施,着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费用开支标准,使各项费用开支标准规范化、制度化。

会计理论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准则;问题;研究对策

我国市场经济在运行发展过程中,正在逐渐与国际接轨。会计制度的\行,作为一种交流与合作的商业语言,在市场的运行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一个科学的会计制度,不仅可以让市场经济的发展得到稳定性的支持,与此同时,也可以影响企业运作的基本模式。会计制度与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推动。所以在市场经济的运行发展过程中,会计制度也要根据市场瞬息万变的形态,做出相应的改变与革新。只有这样,市场经济的整体运行才能得到稳定性能上的保证。

一、会计制度的发展思路

要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来构建企业会计制度;如可以建立一套适应各个行业的统一会计规范体系,颁布《具体会计准则》,使企业能够按照统一规定来处理不同的业务,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综合程度;还可以指定和完善各项资本经营业务的会计处理规范,并纳入统一的标准体系。可以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完善会计制度。

二、会计准则的发展思路

会计准则在理论发展上,主要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是会计制度以及基本准则并存的阶段,为了让我国会计制度可以与国际接轨,达到国际运行的相应水平,企业在运行发展中就必须对理财主体的交易成本进行降低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让境外融资成本得到相应的提升。企业还要将理财主体的境外投资成本进行降低处理,让更多的外资被吸引过来。最后,在会计基本准则运行过程中,企业也要将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进行降低。让会计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些政策的出台,也使得企业在使用会计基本准则后的理论开发,通过公司在制度上的调整时间以后,让这些条例在实行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导向性。

三、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与发展思路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公司账目制作的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守职业素养以及道德标准。这些相关条例的,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具有非常严格的制约力。也在侧面上影响着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如果这些道德条例可以在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中得到良好的运行,不仅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具有很大的促进性,也对公司的稳定运行起到了保障的作用,所以,企业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与发展应该投入足够的重视力度。

1.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会计准则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是会计工作人员在对财务进行处理过程中,可能为了谋取相应的利益制作假账,在对用户提供信息时,没有而如实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出示。甚至有些单位为了达到自己谋取私利的目的,要求会计人员对账目数据进行改动。第二,是许多企业管理者,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由于法律观念淡薄,没有认识到做假帐或是篡改数据这种情节有多么严重,或是会计从业人员本身没有按照相应的会计法则进行账本上的数据护理,随意改动数据,从中谋取相应的利益,主要的表现包括偷税漏税问题或是转移公有、国有资产等。第三,是许多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无所作为,无视会计准则上的相关规定,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处理工作的效率,也使得账务在处理过程中,数据很难保证准确。这种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稳定运行,审计人员在对会计进行工作监督时迫于上级的压力不敢发声,也会使得一些会计人员违法行为变得更为嚣张。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套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会计法律准则,不仅可以对会计市场进行相应的制度规范,也可以对会计的行为进行严格的制约。但是,这些法律的选择,必须要依据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运作模式,以及企业的发展水平进行指定。有些企业为了谋取巨额利益,会存在偷税漏税的行为。这些行为应该得到法律上的惩罚,处罚手段不仅仅表现在经济上,触犯法律的企业也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与此同时,对于造假的会计人员,应该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为了更好的对企业的财务运行进行良好的规范。国家应该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对会计行业的监督力度,进行加大处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监督的队伍中来。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宣传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道德水准,让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对于企业上的管理,应该完善企业的会计制度体系,依据企业当前运行发展的基础,对会计制度的出台,进行相应的调整。适应企业发展的速度以及模式。对于会计准则上的条例实施,应该以政府的行政手段作为执行上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让这套科学合理的会计准则体系得到稳定性的构建。

四、总结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会计的工作的稳定执行不仅关乎着一个企业的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公共秩序的稳定。加强诚信体系的建设,确保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信息建立能够保证准确性以及有效性。同时,管理人员也要稳定市场经济运作中的有效机制,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建立相应的审查制度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事物开展进行监督管理,对于那些违法乱纪的会计从业人员,应该进行严格的处理,并将责任追究到人,让违法乱纪的行为得到源头上的制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