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乡的习俗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华还保持着端午和元宵灯会的习俗。
相传这一节日是为纪念战国时楚人屈原,并有相关的习俗,比如龙舟竞渡、包粽子等。在金华地区,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金华到了端午节,不管你在哪,也是迫不得已不回家,这天是女儿们回娘家看母亲的日子,送到娘家的礼品是一担粽子(或一些礼品),俗称“担端午”,担端午从初一到初四都可以,方言“四”与“喜”谐音,做母亲的喜欢女儿初四来。俗谚云:“三日清明,四日年,端午一个大午前。”到初五日吃过中饭,端午节就算过完了。而今,端午节更像是孝敬长辈的日子,晚辈往往在这一天给长辈送绿豆糕或各种营养品。
其实,可以说金华的端午节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了,金华的端午节是不完整的。以前正版的端午节在端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灶头及床上悬挂菖蒲、艾草,认为菖蒲、艾草可以驱鬼辟邪。还有流行的挂香包、推端午船驱五鬼、“驱蚊虫娘”这些独特的习俗现在都落空了。
另一个就是金华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娱乐活动,人们通过迎灯以示驱邪除瘟,去灾祈福,求五谷丰登 人畜平安 旧时灯会都在元宵举行,因此,元宵节又称"灯节" 一般于农历正月初十起灯,廿日散灯,十四、十五、十六三日最兴 。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那么2021春节习俗学生作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2021春节习俗学生作文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2021春节习俗学生作文一“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一阵风风韵韵的旋律送来了喜气洋洋的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街上的人络绎不绝,人们个个神采奕奕,容光焕发,一派节日的风光。
一大早,我们一家就依依不舍地从暖洋洋的被窝里爬了起来,妈妈“施号发令”,我们便开始不可开交地忙碌。首先,爸爸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对联、灯笼等“新年红色标志物”将干干净净的家布置得完美无暇;接着,妈妈干净利落地将新床单、新被褥铺到了床上,给床儿换上了新衣裳……
下午,我们全家都清洗完毕后,妈妈把我们的新衣新袜都拿了出来,并告诉我:“新的一年穿上新的衣装就会有新的面貌,新的成就!”
晚上,该是吃年夜饭的时候了。厨房里弥漫着香气,桌上摆放着丰盛的年夜饭,使人看了,口水直流。桌子中间有一条鱼,那就表示年年有“鱼”。客人们也都到了,欢欢喜喜地坐在桌子面前,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年夜饭。爸爸妈妈笑容满面地招呼着客人。全家人都其乐融融,屋子里充满了幸福的气氛。
饭后,我们全家欢聚一堂,坐在电视机前,准备观看焰火晚会。突然,一朵漂亮的烟火在天空中跳着美丽的舞姿。“轰”的一声,烟火迅速飞上天空只听声音一响火花形成了不同的形状,有圆形;还有半圆形。火花在天空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光芒,似乎照亮了整个天空。好一个色彩斑斓的天空。
一年的最后节目便是倒计时迎接崭新的一年的到来。我走出家门,去邀请近邻和我们一起倒计时。突然,我发现室外似乎也被渲染上了春节喜庆的气氛,变得不那么寒冷了。一朵又一朵绚丽的烟花在夜空中开放,我们头仰着,沉醉在这美丽的天幕中。“5、4、3、2、1、0!”随着我们一起倒计时,新年终于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到来。喜悦、欢欣溢于言表,大家都互相微笑凝视着,默默无言。
2021春节习俗学生作文二今年爸爸妈妈和我到乡下外婆家过年。其实我很期待乡下过年与我们城里的过年有什么不同呢?除夕夜又有什么不同呢?
但是经过除夕这天大人们一下午的忙碌,晚上终于可以吃年夜饭了,蒸整鸡、蒸腊鸭、蒜苗炒腊肉、烤鱼、辣椒炒腊牛肉、小炒荷兰豆等,桌子上摆了满满一大桌丰盛的菜,香气扑鼻,弄得我们几个口水直流。大家赶紧坐下来,外公外婆、奶奶、爸爸妈妈、舅舅舅妈、姨爹姨妈、弟弟妹妹加上我一共十二口人围满了一大圆桌,大人们高高举起酒杯相互送上美好的祝福,并祝我们小朋友快乐成长,学习进步!还给了我们压岁钱呢!我和弟弟妹妹也给长辈们送上新年的祝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吃饭时,妈妈告诉我:除夕吃鱼是为了祝福人们第二年能年年有余。妈妈还说,为什么桌上有很多“腊”制品,是因为每到过年前,人们就会想起湖南的传统,把新鲜的鸡、鸭、鱼、肉用盐腌,再用烟熏成腊制品,到过年的时候再拿出来吃。
团圆饭后,全家人高高兴兴地围在火炉旁看春节联欢晚会,舅舅还带着我和弟弟妹妹出去放烟花,五颜六色的烟花给我们的除夕夜增添了很多欢乐。突然,听到外面响起乒乒乓乓的锣鼓声,出去一看,原来是村里的舞龙队来了。只见穿着粉红色衣服的阿姨,手举彩色大龙,分成两队欢快的舞起来,几个伯伯则在旁边敲锣打鼓、呐喊。舅舅和爸爸忙着放鞭炮和烟花,迎接舞龙队。舞龙的过程中还有人给爸爸妈妈送财神,爸爸妈妈就给阿姨们红包。随着鞭炮声和锣鼓声越响,阿姨们就舞得越起劲,不断地变换着式样,屋里屋外不停的穿行,有时还舞成“马”字状。舞龙可真精彩啊!
送走舞龙队,我们又继续看春节联欢晚会,不过,舞龙队还在家家户户继续送财神,小孩子们也还不时的在放烟花,一个崭新的马年就不知不觉的来到了……
2021春节习俗学生作文三父亲用哥才买的新手机给我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哥也买手机了,父亲说这玩意儿还真怪,他在那边轻轻一按,我在这边就有了反应,父子俩就像面对面在说话了;接着又问我何时回家过年,到时要不要他去车站接我。父亲的电话将我从繁忙的“年终总结”中拉回到了现实,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又该回家过年了。记得去年回家过年时,村里已经出现几部手机,看来,哥今年干的不错,过年也用上手机了。
故乡小山村的上空炊烟缕缕,肉香四溢,过年的味道于刹那间变得出奇地浓郁了,只是,我还在这浓浓的味道中闻出了一丝淡淡的乡愁,我的心早已飞回故乡那个遥远的小山村了。故乡的父老乡亲,大概已经在忙着杀猪宰羊、磨豆腐、打糍粑了;无论男女老少,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对方的年货办的如何,不等对方回答,自己却先笑出声来;家有出门在外打工的人员,也开始陆续返乡,他们背着大包小包,逢人就派烟发糖,讲讲自己在外面精彩世界里的新鲜见闻,令沉闷了一年的村庄又热闹起来;我那顽皮侄儿,已将一个很大的爆竹点燃烧,只听得“轰”的一声,铁皮碗飞出二十几米,宛如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将孩子们过年的欢乐捎向广阔的天空。
有时,人们三五一群、七八一伙围坐在八仙桌旁,打“斗地主”或者下象棋,赢的拿来纸,让输的一方撕下一块儿贴在脸上,每当这时,围观者不是哈哈大笑就是大声起哄,十分热闹。牌打完了,棋下好了,主人家便端出瓜子与糖果来招待。
大年三十早晨与正月初一早晨的两顿饭称为年夜饭,必须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吃,饭前一般要敬祖宗和燃放鞭炮。因此,天气阴冷一点,炉火生大一点,鞭炮放多一点,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喝酒吃饭,传统过年的气氛与味道从浓浓的酒香菜香中飘溢出来了。换句话说,所谓过年的味道,在这里其实就是指的一家团聚与亲情的味道,正是有了这种味道,才孕育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乡愁。
大年初一,天一亮,鞭炮轰鸣,所有人互至问候,祝福新的一年。随着村里手机等现代通讯手段的慢慢普及,手机短信与电话问候,大概将为故乡传统新年带来新的气象;那些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法回家与父母团聚的儿女,可以通过手机与电话,给父母捎去新年的祝福,给儿女送来欢乐!稍稍弥补心中的遗憾,缓解醉人的乡愁……
2021春节习俗学生作文四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我最喜欢的就要属过年了。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现在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一年的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准备扶老携幼上山避难。这时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当时全村的乡亲们正在收拾行装,谁也没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的一位老婆婆走过去给了他一点粮食说:“快逃吧!年兽快要来了。”老伯伯笑着说:“婆婆如果让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能把‘年'兽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他,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有撇下他,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只见村东头老婆婆家里,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便向老婆婆家扑了过去。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劈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坏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于是,乡亲们一起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作响,屋内几根红蜡烛?狗⒆庞喙?……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祝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子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光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过年的习俗除了上面所说的外,还有很多,比如:贴窗花,贴年画,吃饺子,压岁钱等。我最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放鞭炮,晚上我早早的吃过年夜饭,就拿着鞭炮就朝门外奔去。伴随着我们的欢呼声,一个个烟花飞到了空中,点亮了美丽的天空。还有一个传统也是我们最喜欢的了,那就是春节,我们都会收到长辈们给我们的红包,预示着来年我们都会顺顺利利的过着每一天。
“过新年,穿新衣,开开心心过大年……”我们唱着欢乐的歌谣,迎接新的一年来到。
2021春节习俗学生作文五新年新气象,新年趣事多。新年的趣事给了我快乐与乐趣,还给这个新年增添了许多喜庆的色彩。
大年三十,吃过丰盛的年夜饭,姥姥特地给我们包饺子吃,那金黄的蛋饺皮,让人一看就有了食欲,一口咬下去,蛋味伴这肉味,让人永远吃不厌,我吃着吃着,突然,我嘴咬到一个硬硬的东西,疼得我大叫一声,妹妹笑着说:“活该,看你那狼吞虎咽的样子,真……‘’阿姨瞪了妹妹一眼,妹妹才把后面一句话,给吞了下去,我把食物吐出来,妹妹转过头,轻轻地说了一句不卫生,但还是被我听到了,我想:你好的,幸灾乐祸,看在过年的份上,不跟你吵了。经过一翻查找,我终于把让我丢脸的罪魁祸首”抓“出来,是一块银光闪闪的硬币,妹妹又说:”姥姥你也太粗心了,怎么把硬币放进去了……“”你不懂了吧!“我打断她说的,用大人训小孩的口气说:”这是个习俗,因为饺子放在桌上,像一个银元宝,所以把经过处理的硬币放进去,吃到硬币的人说明来年会幸幸福福,万事顺利。妹妹说:“你别乱说,这肯定是错的,姥姥你说对不对?”姥姥带着慈祥的微笑说:“哥哥说对的。”妹妹如受了五雷轰顶,脸红的像红苹果,我轻蔑的看了她一眼想:你当你哥是谁,笨蛋加狗熊?错,大错特错,你哥 是天才。我整个人飘飘然 ,不一会儿就飘到九霄云外了,接着,姥姥一拍脑袋说我好像忘记洗硬币了,我的眼睛瞪得比牛眼还大,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洗手间,一边跑,一边吐口水,我疯狂地刷牙,好像世上所有的细菌都在我的口腔里定居了,等我跑回客厅,姥姥说:“其实我已经处理过了,跟你开个玩笑。”接着大家都笑了,我恨不得找根地缝钻进去。等大家笑完了,妹妹问姥姥:“还有没有硬币了?” “有。”姥姥说。大家争先恐后地吃着饺子,我们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使自己的来年能过的幸福有趣。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作文反映出他们在思想认识、生活经验、表达能力、阅读量、知识面、写字、人格等多方面的情况。作为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写作教学对打好学生的写作基础,以及打好语文素养的基础,有着特殊意义。因此,写作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但是很多学生提起笔时,常常觉得无话可说,并由此产生了种种畏难情绪。而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已逐步走入课堂。如何在作文课堂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降低习作难度,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呢?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运用多媒体布置预习,搜集作文素材
作文教学也需要布置预习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预习非常重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文有畏难情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平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借助多媒体投影,采用直观手段,对学生进行课前指导,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
如在指导人教版第十二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写家乡的风俗时,在新课教学之前,我就先通过多媒体投影布置学生预习,步骤与方法如下:
1. 引导学生读题,明确这次写家乡的习俗可以写家乡的节日习俗,可以写家乡的小吃,还可以工艺品等。
2. 引导学生回顾家乡有哪些节日习俗,如除夕团圆饭、元宵节舞龙、正月初十迎菩萨、三月三、蛇节等,小吃有艾、米等。
3. 引导学生选材,让学生选择自己过的一个节日回顾节日过程,搜集节日照片或录像,并且搜集描写场景的一些好词好句,为写作做好准备。
通过预习,学生明确了写作要求,再通过一段时间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也就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再渗透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学生下笔成文也就比较容易了。
二、运用多媒体再现场景,指导观察写作
(一)展示照片资料,畅谈见闻
学生借助多媒体投影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一些照片或录像,畅谈自己过节时的见闻,重点描绘场面的热闹和独特的习俗,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说清重点。
(二)借助舞龙场景,示范指导
在学生畅谈自己的见闻之后,如何引导学生抓住习俗特点,有序地描绘节日过程呢?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指导,让他们也有话可说呢?为此我通过自己下载的一个舞龙视频,对学生进一步加以引导,让全体同学都动起来,并明白如何抓住重点将民俗写具体。
1. 整体观察,感受氛围。教师第一遍播放舞龙视频,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闹。学生看完视频后,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舞龙的时间、地点,及从哪些地方感受节日的喜庆,可以用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等词语进行描绘。
2. 分步观察,把握过程。学生初步感受了节日氛围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步观察,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暂停功能,引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观察,并具体描绘下来。
(1)观察表象。指导观察舞龙、舞狮表演者的穿着打扮,以及龙的样子、长度等。
(2)观察动作。观察舞龙、舞狮表演的动作、队列变化。(下转38页)
(上接36页)
(3)观察环境。描写观众的反映及周围的气氛,以衬托舞龙的精彩。
3.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当学生分步描述完之后,教师再次播放舞龙场境,使学生回归整体,让舞龙场境牢记于心,并指导开头结尾的写法。这样,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并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学生就能把握重点并将舞龙场境具体地描绘下来。
(三)回顾民俗风情,有感写作
学生学习了舞龙场境的写法后,可以将自己学到的方法,运用于其他节日习俗的写作上,这样就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学生写起作文来,有感而发,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三、运用多媒体指导修改,提高自改能力
《新课标》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落实这一理念,我们首先要把修改的权利分配给学生,那种越俎代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修改,启发学生想改、肯改、乐改。同时,教师也要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自我检查的能力。
首先我通过一些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修改的重要作用。接着,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具体做法如下:
1. 投影展示学生作文,教师示范批改,指导学生从字、词、句、标点上修改作文。
2. 通读全文后,指导学生从作文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上修改,并进行现场补充、删减。
3. 指导学生进行整体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如开头、结尾可以怎样写会更优美等。
4. 多媒体展示优秀作文或片断,共同品味佳作,并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修改。
运用投影仪修改作文,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同时,教师又能节省大量的批改时间,可谓事半功倍。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能多方位地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作文教学更高效!
【参考文献】
[1] 郑朝阳,沈庆枝. 浅谈多媒体作文教学[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24).
关键词:民间采风;课题;成果介绍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106
一、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1. 引导学生开发家乡的乡土文化资源,吸取其中精华,融会贯通,并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
2. 建设一支勤思考乐钻研的、能写高质量论文的教师队伍:课题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乡土文化与创新作文”研究时,必须积极撰写论文,养成思考、提炼、参读、随记的习惯,写作要有独到的命意、独特的视角、深刻的发现、开阔的视野、精美的语言、新颖的手法,要求能公开发表。
3. 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以课题专刊《玉荷》为平台,开设“创新天地”栏目,将选登的创新习作再择优选送至省级、国家级报刊发表。
4. 通过实践探索与理性思考,从实践与理论上证明吸取乡土文化精髓,促进农村中学生作文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1. 运用课文导引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些脍炙人口的名篇镶嵌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如鲁迅的《社戏》、琦君的《春酒》、萧乾的《吆喝》、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刘绍棠的《蒲柳人家》等,那些意趣盎然的民间口语、民间习俗如一幅幅美妙的风俗画,让人回味无穷。还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到民间采风去”,就已经给我们指引了途径。我们在教学这些篇目时,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开展拓展延伸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关注我们生活中的口语、习俗,并利用手头的报刊资料搜集写节日习俗的文章,反复品读,感受乡土文化。
2. 利用网络激趣
为了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兴趣,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充分利用校园的网络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课,在网上搜索荆州的乡土文化,并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荆楚文化知多少”的手抄报,让学生借此机会重新认识我们的家乡。学生从网上搜到了丰富的资料,设计的手抄报内容异彩纷呈:有荆州说鼓子、花鼓戏、民歌、打莲湘等生动活泼、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民俗文化娱乐活动,荆楚饮食文化、婚俗礼仪、荆州民歌、荆楚大地岁时节令、民间殡葬习俗、三国文化、关羽文化等。大家兴致勃勃,对荆楚大地蕴藏的丰富的乡土资源津津乐道。通过这次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兴趣、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3. 深入民间采风
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
(1)家乡素描。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的家乡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形容你的家乡的?你的家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些有影响的人物?(如“智者大师”见下图册),请查阅资料,向你的亲戚朋友进行调查访问,然后对材料进行整理,向班上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2)认识方言。同学们搜集广泛流传的当地民歌、民谣、歇后语、谚语、笑话(要求内容健康)等,编辑成专辑,在班上与同学交流,还可以说说自己亲历、耳闻、目睹的一件方言故事。如有学生搜集到了这样一则与方言有关的感人故事:一个流浪汉遭遇车祸,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却始终昏迷不醒。有个细心的护士发现,自己查房时用方言与同事讲了句话,病人似乎手指动弹了一下。于是几个护士一起来到病人床前,分别用多地的方言与之谈话。结果奇迹发生了,昏迷多日的流浪汉竟然被公安籍护士的乡音唤醒。读了上述故事,引起你的什么联想?你有什么感受?因势利导,让学生意识到方言的魅力。
(3)乡土发现。组织学生到当地民间进行调查访问,内容包括:民间禁忌、婚嫁寿诞、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民俗特征。汇集采访笔记,举办一期“民俗文化专栏”黑板报。为了方便同学们进行调查采访,教师给同学们上了一堂文明礼仪课,教会他们如何深入调查、如何文明采访、如何尊重老人。
(4)节日探源。我们生活在多种节俗里,比如元旦、清明、端午、中秋、春节、元宵节等。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以小组为单位,探寻节日起源,搜集有关这些节日的传说、故事、诗词、对联、灯谜,了解家乡过节的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
4. 采集交流知识
组织学生将辑录的专辑、相关的资料在全体学生中交流,以交流的形式来传播文化,获取的信息资源共享,让全体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乡土文化的博大精深。
5. 创新写作尝试
课题组长胡志林老师自承担课题之日起,胡老师就积极地展开筹划工作,多次召开课题研究会,对课题成员的研究专题进行了明确分工。在胡老师的带领下,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尽心尽力完成各自负责的专题研究:肖文玉老师负责作文“文体形式的写作创新”专题,裴春知老师负责作文“内容与构思的写作创新”专题,文力军老师负责作文“语言表达的写作创新”专题,陈志老师负责“文章角度的创新”专题,王迎春老师负责“整合研究与实验”专题。课题组成员从广袤宏赡的乡土文化中吸取精粹提炼观点,积极撰写教研论文,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试验尝试。学生听讲座进行创新试验。我们的课题研究拟定从文体、构思、语言、角度四个方面入手,借鉴乡土文化进行创新试验,让学生的作文既要有一定的乡土气息,又易于被大众所接受。在课题成员完成专题报告之后,我们多次组织学生到校多功能教室倾听“乡土文化与作文创新”专题讲座。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 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科研水平。课题组教师在研究中不断钻研,不断地提炼总结,完成论文写作,收获颇丰。肖文玉老师对“乡土文化”中的各种文体形式进行采集,撰写的论文《巧借乡土文风,剪出文体新叶》举例典型,论述透彻明了,对学生作文的体裁创新很有指导作用,文章在《新课程报・语文导刊》上刊发。王迎春老师在研究中组织学生到民间采风,收集了许多经典的乡土语言,并写成了论文《带点乡音添情趣》,对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创新提供了翔实的创作材料,该论文被《中学生》《新课程导报》《农村孩子报》等多家杂志争相刊登,在作文论坛上引起了极好的反响。文力军老师撰写了《褒贬时事有高招》,裴春知老师撰写了论文《歌海淘金,妙绘文章骨骼秀》在《新课程报・语文导刊》刊发。雷芬老师在课题研究中总结了学生创作成功的经验,找出了学生创新失误的症结,并撰写了论文《披沙拣金拾乡土,听唱新翻杨柳枝》,对课题后期的开展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课题组长胡志林老师在课题研究中成绩斐然,撰写的论文《让你的文章不同凡响》《沾染一点“乡土气息”》《巧选角度,文采新异》《作文创新可走乡土之路》《把写作的角度伸向乡风民俗》等近20篇研究论文分别刊登在《语文报》《创新作文》《农村孩子报》《今日中学生》等报刊杂志上。课题研究,让教师提高了自身素质和教研水平!
2. 课题研究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家乡文化,开拓了学生的写作空间。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受到了乡土文化的魅力,明白了生活处处皆语文的道理。经过试验,学生写作已初见成效。
(1)活泼新颖的文体创造。学生从家乡绚丽多姿的民间文化(“公安说鼓”“公安鱼鼓”“湖南花鼓”“千百转民谣”……)中随机化用、借用文体形式进行了巧妙创造,如刘欣同学创作的《八戒成婚》,文中八戒与嫦娥的对唱就是采用“千百转民谣”撰写的,此文现已发表在《大阅读》《少年作文辅导》《创新作文》上。类似的文章再如:《武松打虎后传》(花鼓戏)、《夸父逐日新传》(花鼓戏)、《狼》(课本剧)、《李元霸之死外传》(花鼓戏)、《刘海砍樵新传》(花鼓戏),学生的创作灵感受到了激发。可以说,家乡的民间文化为学生的创新写作推开了一扇崭新的窗。
(2)别具风味的乡土语言。学生从语言文字的聚宝盆中采撷到了许多通俗易懂、朴实自然的乡土语言,有言简意赅的俗语、谚语、歇后语,还有一些妙趣横生的顺口溜、方言俚语,情趣盎然,别具风味。如“你真是屁股上插扫帚――伟大(尾大)呀!”“养儿不读书,赛当养头猪”“你看这条路宽得可以走四条牯牛”“死猪不怕开水烫”……这些语言直白爽口又不失俏皮,隽永耐品。如程欣同学创作的《听奶奶的话》一文中借奶奶之口道出了大量民间谚语,犹如一场谚语脱口秀:“吃不言,睡不语”“吃饭先喝汤,老了不受伤”“不懂装懂,永世饭桶”“痒要自己抓,好要别人夸”“勤劳是个宝,一生离不了”……这些朴素的谚语中富含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仔细思之,受益匪浅。
新奇巧妙的切入视角。学生从民间的许多故事传说中物也能够开口说话中受到启发,在写作时从新巧的视点、视角切入,从新奇怪异的自述主体出发来观览世界、描述感受,从而展示出“视角万花筒”的独特魅力。如张迅同学创作的《一支痛苦的毛笔》,就是站在毛笔的角度,借毛笔之口来表达被家长剥夺休息时间的孩子的苦楚,文笔沉重,引人深思,此文已刊登在《作文周刊・中考版》。再如:王莹的《猎枪与橄榄枝的对话》(现已发表在《优秀作文名师评点》)、毛明月的《月亮被告上法庭》、李娜的《成功与失败的争吵》《直线与曲线的媲美日记》《狼老师编位记》、徐向宗的《一群猪的理想》、李蔡的《聘用现在》、袁圆的《作业受审记》、周珊的《小白兔历险记》均已发表。
【关键词】乡土资源;乡土教材;乡土作文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生什么都可以选择,唯人出身不可以,乡村的孩子出生在农村,他们生活环境闭塞,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较少,阅读面较窄,生活模式较为单调。如何突破这个桎梏农村作文教学发展的瓶颈呢?《淮南子・人间训》上说:“智者离路而得道,愚者守道而失路。”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们要因地制宜,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认为作为乡村一名教师应当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土的优势,挖掘乡土资源――把当地的乡志祖谱,农村风光、风土人情、田间耕作、民间游戏等作为写作题材内容,让学生写出纯朴无饰的充满乡土味的作文。
一、观赏乡土教材,抒写个人观点
乡土教材是指国家统编教材以外的,由当地政府、学校等机构在课程标准范围内,结合学校所在地主的实际和特点而编写的教材,内容涵盖当地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经济民展、风情习俗、语言文化等等。大量的阅读乡土民间教材,也能使学生眼界开阔,增长知识,从这些纯朴的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为写作奠定基础。因此,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了解地域文化,我筛选出《泗洪名人传》、《泗洪乡志》、《黄草编织》、《课改,让师生共发展》等反映本土文化的书籍让学生阅读。学生读后感触很深,有的对历史名人啧啧称赞,有的热烈讨论着地名、人名的传说,有的慨叹自己知识的浅薄……可见,乡土教材并非是土得掉渣的,它同样是一种文学作品,也能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更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欣赏乡村景物,描绘鲜活画面
农村虽然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更没有灯红酒绿的街道,但是这里却有波光粼粼的池塘、纵横交错的田埂、一望无际的禾苗、古色古香的老屋……因为我校所处区域偏远,但这地方特色十分浓郁:田间有农妇在辛勤地拔黄草,檐下有老人在悠闲自在地搞编织,村口有儿童在无忧无虑地嬉戏,小巷有商人在南腔北调地叫卖……充分利用这些乡土资源为写作服务,让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描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老屋是木头造的,外墙是木板,木板上粉刷了一层厚厚的白石灰。墙的低处是我和妹妹作的画――脚印,墙的高处留有爸爸小时候的涂鸦,加上爷爷造房子时画的朱红色装饰线,真是三世同堂啊!现在,爸爸在村里造了一座崭新的三层楼,可我还是喜欢老屋,喜欢老屋的那堵外墙。文章语句纯朴,视角独特,写物含情,真实地写出了小作者对家乡、对老房子的依恋、喜爱之情。
三、游赏田间地头,述说亲身经历
常言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相对于都市的学生,农村的孩子虽然没有看到花花世界,但他们亲身经历的劳动题材更多,体会更深――田间插秧收割,地里耕耘收获,水中捞鱼捕虾,村头打谷晒场……每一种劳动孩子们都可以亲手参加。但是,在平时的写作实践中,学生常常重复地写着“老师送我上医院”、“我送老奶奶过马路”等话题,恰恰忽视了干农活这个题材宝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开展了名为“牧童骑黄牛”的主题系列写作活动:春天记录水田插秧的心情;夏天记叙采摘瓜果的经历;秋天品评田间拔草的滋味;冬天体验雪地大战的刺激。时常让学生参与到喂鸡、养猪、放牛、种大棚蔬菜等的活动中去,用日记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有针对性的习作训练,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多多益善!
四、鉴赏风俗人情,述说纯朴乡情
农村有农村的特色,农村有农村的乐子。浓郁的民风民俗更是作文的好素材。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日渐殷实,但各地的农村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民风民俗。教师要善于发现契机,善于思考细节,善于引导视点,把春节时的爆米花、端午赛龙舟时的小粽子、重阳登高时的小茱萸……引入作文课堂,落到作文笔端。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丰富了他们的作文素材库,又让他们受到了家乡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了让孩子们对当地的风俗习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开展了名为“乡俗大荟萃”的系列写作活动,鼓励孩子们用搜集、调查、请教等方式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婚丧嫁娶等习俗。孩子们用细腻的手法写出了《迎财神》、《过大礼》、《赛龙舟》、《上坟》等习作,呈现出浓浓地方特色。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一旦经过孩子的眼睛便别有一番趣味了。
五、玩赏民间游戏,再现童真童趣
城里的孩子忙于电子游戏,农村孩子更热衷于民间游戏。民间游戏具有浓厚区域文化气息,玩法简单易学,趣味性强,对孩子的智力和体力都有极好的帮助。在我所处区域流传着“十子”游戏:踢毽子、跳房子、捡棋子、扯铃子、打弹子、抽陀子、套球子、滚圈子、套环子、斗鸡子……只要一放学,孩子们便到村头、屋后、院内做起了游戏。我想,小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如果教师抓住乡土游戏作为教学契机展开作文教学,势必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