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气管理论文

电气管理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气管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气管理论文

电气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

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4、结语

电力企业QRA是一项涵盖并以安全工程、可靠性工程、风险分析等为基础的综合研究,在不断总结过去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精湛而详细的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探索而逐渐形成,可以指导现在和预测未来。根据电力企业的行业特点,电力企业QRA不仅已有良好的技术物质基础,而且电力QRA发展必大有用武之地。

电气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企业信息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部分电力企业在信息管理方面缺乏完善和科学的制度,进而给企业造成诸多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个别企业对信息资料没有严格的管理,进而使资料信息外泄,这就给企业埋下了重大隐患。企业信息管理对企业存亡有决定性作用,而企业没有健全的信息管理制度,则不会达到企业信息管理的目的。

2解决电力企业信息管理问题的对策

2.1提高企业人员的信息管理意识

提高企业领导的信息管理意识是做好电力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保障和前提条件,因而,企业的信息管理应该引起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首先,将信息管理工作增设到议事日程中,进而促进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次,电力企业设立信息管理工作的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以便相关人员及时发现信息管理的不足和解决问题。针对以上两种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企业领导和员工的信息管理意识,也可以促进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2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

首先,加强对企业信息管理者的业务培训,实现信息管理者对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的更多掌握和更好应用;其次,对信息管理者进行定期培训,不仅促进信息管理者及时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层次、新高度,而且可以提高信息管理者对信息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而促使信息管理者的操作更加规范化,减少信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3]。

2.3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队伍建设

首先,电力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强人才培训,可以采取在企业内部培训和与区域内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进行培训两种方式;其次,加强企业间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利用有效平台实现各个电力企业间的交流,进而使企业间实现发挥知识和资源互补的作用;再次,采取社会招聘的方式,积极引进高技术、高水平的人才;最后,采取校园招聘的方式,选择一批优秀毕业生,并对其进行培训,从而加强电力企业信息管理队伍的建设。

2.4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制度是电力企业做好信息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所以电力企业制定规章制度时,首先要考虑周全,制度制度要涉及到方方面面;其次要依据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要求;最后结合电力企业自身实际,从而可以促使信息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指导的作用[4]。

2.5积极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所以,电力企业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和资源,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进而加大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投入成本,从而为电力企业搭建一个良好的信息管理平台,促进电力企业顺利开展信息管理工作。

3结论

电气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预算目标预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分析以及预算控制奖惩等过程。预算目标是作为整个预算管理的起点,决定了整个预算系统的成就。因此,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要从明确预算管理目标入手。

(一)改进预算管理目标内容。在当前的预算管理中,财务指标等同于预算管理目标的思想非常突出。以利润指标为例,其在预算管理目标中的主导地位,使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呈现出较为严重的滞后性与局限性,影响着预算管理目标内容的科学性。事实上,企业未来一年的目标利润,仅仅盯着成本与收入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现金流量与资产质量情况比前者更重要,决定了利润目标能否实现。预算管理的全面性、科学性正在于其将以往只关注利润预算与成本预算拓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流程,如业务预算、资金预算、资产负债预算、现金流预算等,都是预算管理目标的内容。正是通过这些预算目标的确立,实现了企业的信息流、现金流、物流的统一,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改进预算管理目标水平。改进预算管理目标,要改内容,更要改水平标准,使之与企业实际相符合,更具有实践意义。很多成功企业的做法都说明了企业预算目标水平制定是否科学,水平是否合理,是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一方面预算目标水平过低,会使执行层的惰性逐步增加,或出现预算松弛,或出现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失去了预算管理的本质;另一方面过高的预算目标水平,不仅难以实现,而且容易出现整个企业管理层积极性下降的后果,不利于企业管理。预算目标值的确定,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在准确预测未来企业发展与所处经营环境的基础上,以提高操作性为原则,以主要控制和管理工作项目为对象,尽量缩减中间的操作过程。应建立并完善一系列指标体系,细致化的指标有利于将预算目标分解,有利于具体工作目标的完成。

二、预算控制体系的构建

预算执行的控制是一种典型的事中管理,它的主要做法是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情况变化的收集分析,而进行预算执行情况的调整,缩小其与预算目标偏差,保证各项工作目标的最终实现。根据电力企业的情况,我们在其预算控制上,坚持预算刚性原则,做好预算分析制度,加强对执行情况的动态分析,强化一些重要领域的预算控制,如成本费用、营业收入、现金流量等,确保预算偏差的及时纠正,确保企业利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确立刚性的预算原则。在预算的具体执行过程中,要首先将年度企业预算分解成为每季和每月的预算,使之成为月度预算执行与分析的基础。坚持固定预算项目按时间分解,变动性预算则按周期原因分解。坚持预算下达的针对性原则,即下达的预算应该是该部门要执行的内容。与此同时,确立刚性的预算原则,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严格立项审批制度。为保证企业每一分钱都在关键处,在具体的工作中,每笔支出的费用,都应该通过严格的立项审批制度来进行把关。经过这样一个流程,可以很好地收紧企业资金的支出,为利润目标的实现奠定很好的基础。二是严格控制预算调整审批。一般而言,预算调整要根据其调整的内容而进行不同级别的审批。一次完整的预算调整,可以分为提出申请、进行审议以及批准调整等三个步骤。申请时应该说明调整的内外部原因以及需要调整的幅度,审议时应该充分考虑企业整体预算的执行。电力企业可以根据往年的情况,预留出5%~10%的预算准备费,用于工程抢修、事故抢修等重要应急事项的支出。预留预算准备费,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预算调整的频率和幅度,从而保证企业预算的正常执行。

(二)加强重点预算控制。从电力企业经营特点来看,预算控制的重点主要在几个方面,即生产带来的成本费用、产品卖出带来的销售收入以及对企业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的现金流量。加强重点预算控制,就要加强收入预算控制、成本费用预算控制以及现金流量预算控制。

1、收入预算的控制。电力企业电力销售的数量和单价就是其收入预算控制的内容。而进行这两个控制工作的是营销部与生产部,由二者按照职能责任分工负责。做好收入预算控制,一是要杜绝不合格电量。实现这一点,有赖于对电量计划管理的细化和对生产进度的严格执行,避免欠发电量和不合格电量的产生。二是要进一步优化电量结构。实现这一点,有赖于营销部门对电网运行方式变化特征的及时掌握,根据峰段合同电量多发一些,优化电量比例结构,不断提高上网电的均价。

2、成本费用预算的控制。成本费用预算控制,既是对目标利润实现的一个保障,也是预算管理对企业各个环节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电力企业的成本费用预算的控制,主要由各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按职能责任而控制。一般而言,生产成本占据了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的主要部分,而其中又以燃料费、材料费、修理费、管理费用及其他费用为主,这些领域的成本费用控制就是电力企业成本费用预算控制的重中之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益措施严格控制。

3、现金流量预算的控制。现金管理关系着企业生存与发展,要通过做好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两个环节,使企业现金流动合理化。当前,电力企业的资金都集中在财务部,现金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流出与流入的同步,及时收回资金,尽量利用在途资金。要实现企业有现金需求时保证能够及时获得现金。现金支出通过打好时间差,及时回收电费、严格控制预算资金的支付,从而保证企业现金使用需求,进一步通过现金流量的平衡,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趋于合理,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得到降低。

三、预算编制体系的构建

预算编制是整个预算管理的开始,起到了一种事前控制的作用,最终预算是否能够得到实施,是否能够取得实效,都是从预算编制开始的。针对电力企业的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构建预算编制体系。

(一)以全员参与为要求,改进预算编制程序。从预算管理中目标管理的要求来看,只有将全员对预算的有关意见吸收进来,才能保证预算编制成为大家共同的期望,并成为大家自觉执行的内容。为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可以采取“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方式,将以前单独由财务部完成的编制工作,扩大到所有预算归口部门和预算责任单位,使员工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即开始了解预算内容。

(二)调整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准确性。预算编制方法是决定预算编制准确性的关键因素。针对电力企业采用的固定预算、增量预算、定期预算编制方法所造成的对实际指导作用差,应根据预算性质而引入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这些经西方企业采用、已被证明是比较有效的预算编制方法,使预算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真正起到目标导向作用。

1、在固定预算基础上引入弹性预算。对电力企业而言,收入预算中电力销售收入随售电量的变化而变化,应采用弹性预算方法,在预测的售电量范围内,区分合约电量、竞价电量和其他电量类型,按照峰荷电量、腰荷电量和基荷电量时段,对应不同的售电单价编制弹性预算。在生产成本预算中,燃料费、租赁费随发电量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动成本;材料费、修理费、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其他费用等不随发电量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固定成本。在编制成本预算时,对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动成本应采取弹性预算的编制方法,根据发电量控制;对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固定成本应采取固定预算、零基预算编制方法,根据总额控制。

2、在增量预算基础上引入零基预算。鉴于电力企业目前的经营和财务困境,更应从管理方面挖潜,压缩管理方面的开支,因此需要采用零基预算法。由于费用项目多、预算工作量大,可以根据重要性原则,选取金额较大的费用明细项目进行零基预算法,比如职工培训费、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接待费等,按业务量多少进行安排,而其他项目则在原有水平基础上按一定比例进行削减。

3、以定期预算为主适当引入滚动预算。滚动预算的实质是动态的不断连续更新调整的弹性预算。该法实现了预算管理与日常经营管理的紧密衔接,保持预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能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四、预算考核体系的构建

电气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1物资消耗与供应不同

与其他的工业企业相比,电力企业的产品,即电能具有着不同的消耗方式和供应方式。电力企业的电能是二次能源,但是在生产中需要转换和消耗大量的一次能源,具有能源转换性。

1.2统一性与分散性相结合

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是以电网作为完成的核算单位,发、送、变、配、用同时进行,因此是统一生产、统一连接、统一调整的,管理上具有统一性和分散性。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的统一性和分散性给物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物资管理必须采用统一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1.3长期维护的特点

要确保电力设备可靠运行,电力设备要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因此要加强对电力设备的长期维护和保养,并储备好相应的备品配件、专用设备维修器材等等,只有加强好对这些物资的长期维护管理,才能保障电力生产不间断,满足用户需求,促进电力企业发展。

2加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措施

2.1强化物资计划管理,加强物资需求管理

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要从计划管理抓起,强化好物资需求控制。具体说来,要根据企业的年度生产建设投资量做好材料消耗计划,将计划融入到物资采购、发放、消耗、储备全过程中来,在计划中凸显实效性,物资采购要按照计划进行,要做好定额控制,有计划地控制消耗。在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中,集约化管理采取物资集中采购,降低成本和技术性的高标准要求,物资材料在到货验收应建立验收机制和制度,在入口把住物资的数量、质量关。

2.2优化采购运作机制,健全采购业务流程

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要加强好采购环节的控制,从运作机制上做好控制,健全好采购业务流程,严格控制好采购业务流程。首先,要严格规范好供应商的管理,对供应商实施动态管理和定点采购,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以确保材料的质量、数量和价格上得到保证。其次,要严格界定好物资采购的范围、评标活动,建立专门的评标小组专家库,定期对采购材料进行监察和评审。再次,要健全物资采购流程,将物资业务统一纳入系统管理中来。最后,要探索新的采购模式,积极实践网络营销,争取网上竞价机制的透明性,提高采购实效。

2.3建立分公司级别的联动仓储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大量投入,电力设施设备的成本提高,为确保及时、准确的维护,抢修物资供应保障应建立维护抢修备品备件仓库。各县基层单位建立储备库成本高,人员缺,也容易产生积压浪费造成损失。应建立分公司级的运维、抢修备品备件储备库,它面对的是所属各单位,可随时提供保障服务,这样减少了储备量,增加了周转率,提高利用率,减少了各基层单位的人力投财力入。

2.4健全产品销后服务评估制度,加强监督

国家电网实行“三集五大”,物资集约化,大大提高了物资的利用效率,提高了技术力量支撑,降低了价格成本。招标采购中形成供应商的点对使用户面的超大化,势必产生销后服务力量薄弱,技术力量滞后,服务不及时,在招标采购过程中应充分评估相关保障事宜,或建立技术培训制度,并加强售后服务监督,确保产品设备的投入后及时提供服务,确保电力生产不不间断运行。

2.5建立基层物资机构或设备物资专职人员

过去基层只有物资保管员或仓储员,随着企业的发展,产品的不断技术化,品种多。在物资的统计、报表、仓储、管理,供应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物资管理经验或懂物资专业的人员管理,确保物资管理使用过程中正确到位,及时准确,避免造成损坏浪费。

2.6利用信息化管理,实行科学管理

物资管理具有复杂性,不仅涉及到种类繁多的物资,还要坚持管理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做到系统化、规范化、网络化管理物资。在物资计划、采购、仓储、配送、供应商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和技术,将其纳入到网络管理中来,快速地疏通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提高物资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实现物资管理的资源共享,进一步优化电力物资管理模式,提高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效果。

3结束语

电气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传统电网企业的科技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电力科技情报获取比较困难。目前的电网企业管理模式对外界电力技术的发展现状缺乏及时了解,造成企业内部出现了大量的重复性工作,不仅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还浪费了本就紧张的研究资源。(2)专利信息管理不完善。无论是对内部电力科技成果的专利申报,还是对外的专利检索及保护,都存在严重的时间延迟现象,具体表现为审批不及时或所更新的检索信息缺乏时效性。(3)电力故障情报上报不及时。电力故障发生时,其故障信息的上报往往会延迟,错过了最佳处理时机,给电网的快速恢复运行带来不利影响。(4)信息交互机制不完善。电网管理经验、电力相关知识以及一些事故案例的信息没能得到充分共享,这不利于电力工作人员的学习和提高,给电力科技知识的传播造成了困难。

2如何创建电网企业科技管理综合平台

2.1搭建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硬件环境

为确保电网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使所搭建的科技综合管理平台应充分体现其管理高效的特点,首先就应搭建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硬件环境,建立专业化的工作站。工作站应配备高端的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能够满足电网企业的多用户并发数量。配备的数据服务器要能支持大数据量的存储,并采用高端容错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案,从而确保整个数据存储有较高的容错能力。此外,还应根据实际的访问需求,采用高带宽的光纤接入Internet,确保理论上100%在线功能地实现。最后,还应配备高性能的防火墙以确保科技管理综合平台运行的安全性,例如经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推荐的天清汉马USG一体化安全网关系统等。以上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硬件环境,为确保电网企业科技管理综合平台的顺利运行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2.2研发应用性强的业务管理软件

电网企业科技管理综合平台,运用高效的业务流程管理理念和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适应电网企业科技管理业务高度分散的特性,基本达到了科技业务管理的网络化。电网企业科技管理综合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综合门户登陆、电力科技信息检索、专利管理、电力情报编辑、课题协作解决和科技论坛交流等。在科技综合管理平台之上,研发的业务管理软件主要包括门户登陆和检索系统、情报信息的创建和检索系统、专利信息的申报、审批和检索系统、课题和研究协作系统、科技论坛交流、检索和评价系统等。通过电网企业科技管理综合平台,以及管理业务数据库和管理业务系统,实现了电力故障情报及时通报、电力科技发展信息及时公布、企业对内部电力科技专利及时审批、对外部电力科技专利信息及时更新、研究成果和管理经营得以充分交流等。

3电网企业科技管理综合平台架构

3.1体系结构

系统采用B/S架构,即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其中,浏览器对应于系统的表现层;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对应于系统的应用层;数据服务器对应系统的数据层。各层在逻辑上互相分离,通过标准接口和传输信道实现联系,便于后续功能的扩展。在这种体系结构下,系统在逻辑上由四部分组成:客户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3.1.1浏览器

浏览器是大多数互联网用户访问Internet的接口。与C/S架构相比,将浏览器作为客户端具有简单易学、易于实现的特点。系统中的客户端软件可以直接采用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浏览器软件产品,而主页界面则可以采用Java、VB、C#等语言制作美观、操作性强、动态交互的界面。用户通过浏览器以超文本(HTML)的形式向Web服务器发出请求。

3.1.2Web服务器

Web服务器负责将用户提出的请求与具体应用服务器相连接,使浏览器可以方便地使用各种应用,可以根不同的客户类型跳转到不同的主页。Web服务器可采用专用的WWW服务器。3.1.3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负责数据管理和维护,其作用是为各种应用提供相应的数据访问服务,它可以以分布式的形式被布置在多台服务器上,根据实际需求增加服务器的位置和数量以达到平衡负载的目的,从而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3.2应用架构

电网企业科技管理综合平台是一个高效性、安全性、功能可扩充性要求很强的综合管理系统。整个平台分为互联网和局域网两部分,其中电力科技信息采集和电力科技专利检索等应用服务器与Internet相连;而门户登陆、电力故障情报检索编辑、电力科技专利申报、科技论坛交流等应用服务器设置在局域网,通过用户登录到不同的门户主页来为其提供不同的服务。平台从功能组成上可以划分为1个门户和六大应用模块(综合门户、信息检索、专利管理、情报编辑、课题协作和科技论坛),从而形成平台应用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4平台功能设计

4.1建立各个部门的资源库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电力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有必要根据各个部门的职能需求建立相应的资源库。资源库负责追踪并更新国内外电力科技发展最前沿的知识和一些典型案例,并在用户进行检索时能够及时反馈给用户。这极大地方便了电力工作者对最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节省了大量个人在资源查找上所浪费的时间。

4.2建立课题研究协作平台

建立课题研究协作平台就是为广大电力工作者提供一个协作研究课题的平台。这个平台支持任意用户将自己所感兴趣或缺乏合理解决方案的课题到其上,然后通过众多电力工作者的共同研究与交流,得到一个最完善的解决方案。这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课题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还通过协作交流这一模式提升了参与者的相关电力知识层次。

4.3建立电网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