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课件

初中数学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数学课件

初中数学课件范文第1篇

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我们要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使其与学科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意义

1.运用课件把抽象转化为直观。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而多媒体课件丰富的表现形式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概念教学过程中,可以用FLASH动画的形式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表示出来,以体现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特点;又比如,学生在理解三角函数值与角的关系时,可以把三角函数值和角的关系放在直角三角形中,设计成因果互动的形式;学生在理解圆中角的相互关系时,我们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变换角的顶点、角的边与圆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去理解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这些角之间的相互联系。

2.运用课件体现数学的严密性。

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很好地体现,我们可用Powerpoint将每一步推理过程预设动作,通过教师与计算机的互动,一步一步地将推理过程在幻灯片中演示出来,这不仅能很好地体现推理的全过程,而且为每一步推理过程的讲解留出了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与在黑板上进行数学推理相比是一个进步。

3.运用课件可以表现问题本质。

初中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表现形式的限制,没有时间和条件把应用的细节很好地表现出来,这对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形成了一定的障碍。把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后,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预先选择好的应用场景用图片或动画的形式详尽地表现出来,通过演示,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收取大量的数学应用事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运用课件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三基”。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位教师要面对几十名学生,要及时发现并纠正每一位学生在“三基”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是很困难的。将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可交互性,让计算机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学生能及时正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里要注意的是,对课件交互性的设计,一定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否则,将影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5.运用课件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正确地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更有力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们还可以通过把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用多媒体的各种形式(如图片、动画、声音、视频图像、表格)表现出来,使学生以这些形式为媒介,去体会、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6.运用课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及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发现新问题,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完成这样的设置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多媒体利用其具有的独到的优势,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置身于现实。

7.运用课件演示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概念。

初中数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知识点很多,这里仅举一例。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制作成动画,突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这一量变是如何引起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变化,从而让学生领会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动画的演示过程中,还强化了学生对点与圆、点到直线的距离、圆和直线位置关系等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数学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应注意问题。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要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的指导下开展数学多媒体教学,明确开展数学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其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数学知识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知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数学多媒体设计及教学过程时要力求体现这一教学指导思想。

2.多媒体课件要选择适合多媒体教学的内容

由于一个多媒体课件要花费大量的智力劳动,因此首先要选择适于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在计算机硬件可能的情况下,要力求更好地体现多媒体动画模拟、交互性、个别化等教学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如教学内容尽量形象直观,切忌书本搬家;图形、动画要美观、清晰,声音要悦耳动听,色彩要符合美学要求;合理、适当设问,启而不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设计同一教学目的下的不同分支程序等等。使多媒体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发挥最大动效。

3.多媒体课件要谨慎选择音乐和动画

滥插音乐动画,使得有些学生只热衷于新奇的动画、音乐,兴趣的转移,不但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分散学生注意力,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4.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黑板,鼠标也不能代替粉笔

有些课件走向另一个极端,多媒体教学完全取代了传统教学,屏幕代替黑板、鼠标代替粉笔,学生像看电影,教师像放映员,使双边活动减少,忽视了师生互动及情感交流。因而多媒体教学应因课制宜,并非所有课堂都适宜用多媒体,尤其是习题课时,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引导,适时的点拨,分析数学题目过程中数学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的交流,都是多媒体教学望尘莫及的。

5.多媒体课件要有的放矢、适可而止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图文声并茂,形象生动,对于教学那些内容抽象、学生理解吃力、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奏效的而且有适于多媒体技术形式的内容,其效果较好,但只有适时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若使用不当,反而画蛇添足,效果不佳。

初中数学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教育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无论是欧美国家还是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都将教育信息化看做振兴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法宝。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实现数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长期以来也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整合,希望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但是目前来说,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许多地方在实现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还存在些许问题。本文即从分析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内涵入手,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策略。

一、信息技g与数学整合的内涵

目前来说,许多教师认为两者的整合即是在课堂教学中,多多运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将之作为辅助教学和演示数学知识的工具。这种思想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综合来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将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有效的融入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将之作为工具,而是要将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技能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一致,提高两者整合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针对数学某一知识点的教学工作进行整合,而是要将之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等各个要素进行全方位整合。

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绝对不是单纯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中,也不是教学方法的信息化。我国学者认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应该包含以下三项内涵。首先是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环境;其次是变革传统教学方法;再次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这三个内涵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有了全新的教学环境,才能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新的教学方法就能够改变传统教学结构。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经常会发现以下几种问题,影响了数学信息化教学成果。

首先是在信息技术使用中,教师通过电脑、投影仪等将介绍数学知识的图片、视频等投放出来后,学生对电脑和投放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导致了学生注意力的转移,最终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其次是在课程整合初期,学生较难适应。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数学课程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进行巩固。教学节奏较慢,模式也不同。在整合之后,借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节奏有所提高,因此会产生学生思维跟不上,对课程整合出现抵触的情况。第三是学生的信息素养难以达到整合要求。虽然初中学生对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信息设备的应用水平较高,但是将他们运用到学习过程中却出现一定的困难。例如在笔者基于微信平台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会通过信息平台实现自主学习,但是在利用信息平台反馈学习效果上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

三、促进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建议

根据前文的论述可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要从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上进行全面的改革与整合,但是面对现实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立足教学实际,循序渐进进行整合

任何新鲜事物的发生、发展、成熟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教育中更是如此。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从产生到应用,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因此在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整合时,也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立足眼下教学实际。可以先选择某几节课进行试点,在取得一定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推广。

即“承认它的现实性、阶段性、层次性与渐进性。”不需要把所有课程、所有教学内容都纳入整合的对象,也不需要把所有的信息技术设备都拿来派上用场。当用则用,才是有效整合的原则。

3.2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水平

虽然近几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积极对数学教师进行多渠道的培训,教师也能在培训中基本掌握一些常用的数学课件制作软件,但是仅有这样的理论层面以及信息素养形成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信息技术要实现与数学课程真正的整合,必须要求教师从观念上到行动上都真心接纳它,而这种接纳不是靠宣传灌输就可以实现的。因此笔者认为,要让教师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内涵,可以通过培训、观摩的方式,让初中数学教师切实感受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所发挥的巨大优势,还可以在集体教研活动时,组织教师共同探讨和研究自己对整合的尝试及反思,教师群体的共同参与可以使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得到整体性的提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当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共同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3.3构建数学学科素材资源库

资源库里能按教学章节内容提供相应的知识点素材,如相应的动画、习题等供教师免费上网查询下载;建立一个教学平台,上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讨论和发言,此平台最好能在网络上运行,这样便于维护更新、资源共享。

3.4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现代社会中,初中学生接受和学习新鲜事物的能力较高,因此针对学生信息素养不高的情况,需要教师和家长给予正确而又积极的引导。例如教师可以多多鼓励学生通过微信、QQ等平台来沟通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家长可以在学生休息时,鼓励学生通过电脑等设备实现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课件范文第3篇

一、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事物,情节生动有趣的故事,精美的图片,身边的人物事例,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去选择内容、设计画面、编写例题、设置练习。这样,一定能让学生觉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有趣,数学不是与生活分割的多余,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体会到学有用的数学。

例如《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这节课我是这样讲的:伴随着韩红的《天路》音乐投影幕上出现一幅画工精致、色彩明亮、赏心悦目的地图,最后画面定格在青藏铁路上。接着教师介绍青藏铁路的有关知识,然后出示下面的问题:

问题1:全程乘坐青藏铁路某次列车,乘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次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时间t与速度v的有怎样的关系呢?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呢?

问题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长方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呢?

问题3:已知温岭市的总面积为8.36×103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呢?

……

这样,从学生所熟知的歌曲和向往铁路出发,再回到所自己居住的城市问题,那么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爱学,才能以最大限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抓好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的特点,抽象性导致了极大的概括性,抽象和概括构成了数学的实质,数学的思维是抽象概括的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抓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一是教学中将数学材料中反映的数与形的关系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出来,概括为特定的一般关系和结构,做好抽象概括的示范工作,要特别注意重视“分析”和“综合”的教学;二是在解题教学中要注意去发掘隐藏在各种特殊细节后面的普遍性,找出其内在本质,抓住主要的、基本的东西,即教会学生善于运用直觉抽象和上升型概括的方法。三是培养学生概括的习惯,激发学生概括的欲望,形成遇到一类新的题时,经常把这类问题一般化,善于总结,找出内在规律。四是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独立见解,形成探索意识。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要始终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相结合

从中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过程中,不断地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例如:如图1,已知四边形ABCD中,AC平分∠DAB,∠DAB=60°,∠B与∠D互补,求证AB+AD=■AC。学生们反复探索,不得其解。我说:“若将四边形ABCD特殊化,看如何解决该问题?”

(1)如图2,若增加条件:“∠B=∠D”,则可证AB+AD=■AC。(请你完成此证明)

(2)受到(1)的启发,若添加如图3所示的辅助线:过C点分别作AB、A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请你补全原问题的证明)

通过对例题的分析,符合认知的过程,从特殊出发,进行推理或判断,再对一般情形作出猜想或判断。自始之终渗透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只有对(1)问深刻思考、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去寻找它的特殊和一般的必然联系,形成解题的思路。从而拓宽学生的眼界,优化思维方法,发挥学生自身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课件范文第4篇

一、数学讲评课之目标和命题

按照新课程目标来命题是数学讲评课必须遵循的原则,教师必须明确你命题的目标是: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帮助自己找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值得^续保持和发扬的东西,以便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及时矫正学习方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如果目标定得不恰当,命题随意,讲评就失去了他本身的意义。数学讲评课应把握住三个统一:

1.需要与可行相统一

数学讲评课的命题应重视基础使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具备基本的计算技能,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生活密切相关联的问题;同时数学命题应立足于教材,站在课标内,题可以在书外,紧密围绕书中的核心思想,核心方法设计常规问题,注重数学解题的通性通法,不命偏题、怪题、过难题,尽量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命题。

2.循序渐进与持续发展相统一

学生知识的获得都要经历感性到具体,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认识过程。所以要注意命题的科学性,把握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命题的层次。

3.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统一

试题的选择要有比较明确的区分度,使数学的评价更加客观化、科学化。

二、数学讲评课之试卷分析

数学讲评课之前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对试卷的分析。教师通过对试卷仔细、认真、具体的分析能够把握学生的一个整体情况,并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和整理,同时进行合理的归因。通过查看学生试题、找学生谈话了解哪些问题是学生马虎所致,哪些问题是学生基础掌握不牢固所致,哪些问题是学生计算能力不过关所致,哪些问题是学生完全没有掌握的,哪些问题是教师平时上课所没有涉及到的,通过这样的试卷分析师生相互查漏补缺,后面的教与学就会更具有针对性。

三、数学讲评课之讲评

数学讲评课的核心就是讲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对数学讲评有这样的感悟:数学讲评一要注重讲,二要注重评。讲,不光老师讲,更多的要发动学生讲。让学生讲自己的疑惑,自己的思路,考查的知识点,需要着重讲解的题目,各种方法的优劣。而老师讲什么呢?老师讲学生没有学会的而课标要求的必考点,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巧和基本技能,易错点,通性通法,典型题目。评要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老师对学生的试题首先有一个分数上的评价,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双基的过关情况有个定量的评价。学生的过关情况也从侧面对老师的教学进行了评价。生生互评一是在学生自主改错的时候相互评价,二是在学生交流学习方法的时候相互评价。在具体讲评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归因。讲评主要是讲评错题,在讲的时候要循循善诱,评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多给学生自主讲评、互助讲评的机会,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起了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斗志,教师也把自己从枯燥乏味的一灌到底的讲评课堂解救了出来。讲评课和新课、习题课一样,应该有侧重的安排内容,不要逐题分析,这样会让大部分学生感觉讲评课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听情绪,达不到讲评的目的。所以讲评课的重点应是通性通法,应是要求每个学生掌握的知识,应是同学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投学生所好,满足学生所需,才能让数学讲评课高效。例如学生常出现这样的错误:

,这不光是马虎的问题,而更多的是反映学生对四则运算的顺序没有掌握好。

四、数学讲评之巩固练习

数学讲评之后应该设有巩固练习,这个练习应该有学生对已犯错误的改正练习,与所讲评试题平行的练习,以及部分提高练习。教师通过这个巩固练习对讲评进行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为此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整理错题集,对错例进行剖析。让学生把自己的错误进行归类,整理在一个本子上,深刻剖析错误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例如老师、学生因为

的错误答案进行讲评后又展示了如下一组练习题:

这样,在例题剖析的同时设计有一定梯度的巩固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逐步获得准确的知识,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二是让学生自己命题,巩固所学。在巩固练习环节,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命题分别练,小组之间交换命题练,个别学生指导练,这样可以实现生生互助,师生互助,同时可是达到对知识灵活运用的目的。

五、数学讲评之教师答疑

初中数学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改;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

新《数学课程标准》在有关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提供给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可以从本质上上对数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有所理解和掌握,从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互动,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就是教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提倡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究的方式学到和应用知识。人在学校中获得的知识有限,很多知识都是在进入社会以后获得的,也就是要有自学的能力。自学的基础就是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可使自主探究能力是在学校中培养的,这样一来,不管是深入学习还是参加工作,都能够进行探究和创新。所以,将初中的数学的学习内容和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观点结合在一起,尝试“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时间价值。综上所述自主探究式教学指的就是教师在组织课堂是采用各种组织形式,体现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活动体现出来,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会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流程

(一) 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这种自主行为是不能替代的。教师的职责就是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引导和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得他们由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在进入学习情境以后,学生就会以最好的状态去学习知识和体会学习的乐趣。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欲望。

1. 教师在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潜在能力了解以后,根据教学目标和较学内容对情境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设计,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习。

例如,在学习相交线这个概念时教师可以准备一把剪刀和一块布,教师用剪刀剪布,让学生观察在教师剪布的过程中,剪刀的两个把手之间的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和剪刀张开的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教师由此引入相交线和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概念。还有在学习指数这一概念时,教师拿出一张纸,不断的对折,并问学生如果无限次对折,将会有多高,接着告诉学生一个高度将会比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还高时,就会有探索和学习的兴趣了。

2. 数学教学内容中有很多都是抽象的,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将他们身边中常见的事物或者情景引入,这样学生就会有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学习正数和负数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零上7℃和零下7℃、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如何表示。这些都是学生经常听到的一些东西,学生有自主探究的一个空间,学习效果是非常好的。

(二) 发现并提出问题

在教数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问题的提出以数学情景为基础,教师在创设情景以后,学生就能提出问题。教学以不断产生的问题为导向,甚至有时也可以依据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明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重难点。例如,教授旋转平移时,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旋转平移的特征。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一套三角板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加入以直角三角板的顶点为中心旋转,可能会有几个相似的三角形;这些三角板可以拼出几个小于180度的角等。

(三) 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

新课标中标明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就会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提倡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的方式,而探究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一般过程就是观察教师演示、体会演示过程中的变化、主动参与、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规律。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得到教师的鼓励以后,就会进行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而学生才是这个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很多教育学家认为学生自己就能学习,也可以主动的学习;对学生自由活动的态度决定了教育的好坏,严重抨击了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课堂上学生大量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时间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就会不断的进行思考和探究,同时其思维能力也会逐渐富有创造性。例如,展示这样一个是非题,两边以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首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学生做出判断,可是教师在这时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要求每一个讨论小组陈述自己判断的理由,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辩论或者讨论,然后再次给学生思考判断的时间,最后学生理清自己的判断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和时间,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都是活跃的,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分析和判断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在学习了“正数和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内容以后,我们可以考虑把这些内容融合在一起,利用数轴进行复习巩固。探究问题设计如下:

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右图所示,

观察图形,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比如a>0。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纷纷议论,各抒己见,根据所学过的知识,观察a、b、c三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学生得到许多个结论,如:bb, -c>a,-b , > ,等等。通过这些具有开放性题型的训练,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锻炼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甚至在谈论问题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出一个新的探究思路,并将其表达出来或者在教师的帮助下实际操作。

(四) 进行自主练习和科学的应用

新课标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可是还是要注重双基的,因为在学习完新知识,要加强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主要途径就是进行自主练习。学生在练习以后就可以对所学的新知识消化、理解、巩固,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和提高自己的解题技巧,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自主练习指的是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优劣势进行自我练习。无论进行怎样的练习都要体现出数学的科学性和应用性。新课标提倡数学教学注重探究活动、合作交流、实践操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就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 探究式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教师一般是将导学案提前编好的,在上课前的一到两天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下自己预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课本、查阅相关资料、和同学讨论等,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懂的概念、不理解的问题,就会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

(二) 创造的课堂情境要和生活贴近,灵活的设置提问的问题

教师在创造课堂情境时,尽可能的和生活贴近,将身边的数学引进课堂,同时不能脱离教学目标,又要有一定的课外拓展,将学生的思维激活。还要将情境的问题链接在一起,层层深入,直达教学重点、难点。如在学习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后,如何对学生进行运算能力的训练?如果做大量枯燥的计算题,会让学生感到厌烦,这时可以让学生进行“24点”的游戏,这样不仅使学生熟悉了有理数的运算,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做法如下:

(三)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引导

教师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学生独立发言,相互讨论,学生对于很多问题就能自己解决,对于那些大多学生都不懂的问题,教师要进行一定的指导、精细的讲解,学生这时是带着疑问听课的,所以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 结束语

新课改的最终目标就是将传统的教学方法抛弃,以学生为根本,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究式教学模式恰恰能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问、解答,最终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丽奖.浅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2]孙成;赵云.浅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09).

[3]杨伯田.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10(13).

[4]王丽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2(28).

[5]魏成霞.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问题阈浅议[J].黄河之声,2012(10).

[6]穆秀明.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3(10).

[7]张志洪.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初探[J].知识经济,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