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档案工作计划

历史档案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历史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历史档案工作计划

历史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1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是指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人事档案资料进行合理的优化和配置。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经过了几个阶段: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人们对档案的管理仅仅停留在纸质文档上,并且全程是由手工去完成。这种信息化程度很低的档案管理方式致使档案管理的安全度缺乏保障,在档案资料收集、归档、储存和调用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技术被准备运用于档案管理中,采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双模式的方式进行档案储存,为人事档案管理带来诸多便利,同时极大提升了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安全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1 促进单位用工管理水平的发展

对每个单位来说,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为员工办理各种必要的手续提供更多的便利,举例来说,可以根据个人人事档案来办理公积金和养老保险等,在工资调整和计算工龄的时候也可以有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同时对员工的人动也可以提供更多的依据,从而对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多的优势条件。

1.2 为选拔人才提供更加充分和有效的依据

人事档案的内容比较多,涉及的面也比较宽,所以它也成为了反映个人信息的一个有效的依据,人事管理活动中,人事档案管理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档案信息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多,同时显示内容的时间跨度也非常大,所以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纸质档案就会造成很多的不便,这样也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而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合理的应用信息化技术就可以将纸质文档变成电子文档,这就为记录和检索提供了更多的优势条件。这样一来也可以将员工的档案信息更加便利的及时的应用到单位正常运行中,管理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根据单位的需要和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人才选拔和人员调动。

1.3 简化工作流程,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效率

在以往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人事管理一直都处在封闭的状态中,人事档案材料也大多以纸质的形式来保存,这种工作方式会使得人事档案的管理流程很复杂,同时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也非常的多,不容易查找到需要的档案信息。还容易造成优秀人才被埋没的状况,在工作中实施了档案信化之后可以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采集确认和生成以及归档,之后再进行利用,这样就使得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需要完成大量的人工工作,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随时的抽调需要的人事档案,同时也在这些档案中发现有潜质的优秀人才。

2 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必要性

人事档案管理是各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在单位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人事档案管理为各单位提供重要的人动数据,为单位做出各项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有利于合理、高效优化人员配置,完善各职能部门人事数据,真实、快速、准确地记录人事数据,并建立起宝贵的人事数据资料库,从而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当前,我国许多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上面临各种问题,受各种瓶颈的制约,人事档案管理水平长期止步不前,不利于对专业人才数据的掌握,缺乏优秀的人才作为支撑,最终导致发展状况出现困境。

3 当前我国人事档案工作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3.1 专业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缺失

我国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我国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硬件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得到了解决,但是在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存在着非常大的缺失,在我国的很多单位中都处在新老交替的阶段,老员工在工作中不能娴熟的应用信息技术,但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还没有退休,这就导致很多新的管理人员一直无法上岗,这样的状态就使得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无法很好的得以发展和实现。

3.2 信息化管理制度缺乏

虽然我国的一些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已经使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但是在相关制度的建设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这样也就使得档案信息化管理无法得到一个强大的制度支撑,人事档案工作的过程中也会呈现出非常大的随意性,所以也容易导致各种问题。

4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需要注意的事项

4.1 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把信息化

管理作为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手段单位和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把思想观念从过去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转变过来,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为单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4.2 建立健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使档案信息化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合理

一些单位由于缺乏完善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致使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诸多不规范的问题,如人事档案信息胡乱编入、档案信息的存储和保管没有统一的方式,这样容易致使人事档案信息丢失,在检索、调用时出现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单位一定要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方案,使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按照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开展工作,确保人事档案信息在收集、存储、调用各个环节顺畅,让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更具实效和活力。

历史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众所周知计算机作为一种高效处理庞大复杂信息与数据的现代先进工具的首要特征就是要求输入计算机的各项原始数据信息必须是准确和科学的否则输入的数据与信息是“垃圾”输出的只会是更高级的“垃圾”。所以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前提条件是要做好输入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整理、著录等一系列前处理性质的基础工作使其充分满足计算机工作的技术要求。

那么我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究竟在哪些方面不足和较差呢哪些方面尚不能迅速适应计算机管理的要求呢总体来讲目前我国的综合性档案馆大多是馆藏内容庞杂案卷数量繁多时间跨度长且由于多年来一直处于封闭式管理之中档案管理仅以保管为目的以案卷不丢失为原则再加之每个历史时期档案的整理质量要求不同整理的规格不统一等情况形成了档案基础普遍较差的局面。主要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号不规范没有目录号一卷多册现象较多二是案卷标题不规范有标题但不能反映主题内容或标题缺少基本要素甚至没有案卷标题等现象较为普遍三是大部分案卷缺少卷内目录以至于部分未被案卷标题涵盖的内容永远无法检索而难以利用四是许多案卷未标页码如果使用中掉页很难发现五是组卷混乱现象比较严重如有按时间组的也有按职能部门管辖权限组的还有按文种组卷的六是案卷厚薄不一有的一、二页纸一文一卷有的五六百页纸一类一卷。总之综合性档案馆建馆时间越长馆藏量越大的存在的类似问题就越严重。 从以上情况来看我国综合性档案馆目前还未具备实现计算机管理的充分条件需要尽快地、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提高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

从科学与经验中都可以获知要想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即要求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

1全面普查案卷,去糟取精

这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一步工作。因为一般的综合性档案馆由于多年来未做全面的清查加之移交单位划分保管期限不准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重份或无查考价值的文件所以首先要剔除这些无用的文件才能避免今后实行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与低效率的情况。

2重新组合案卷实现案卷规范化

将那些组卷过厚内容混杂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重新组卷的原则是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存在某种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在重组案卷的过程中还应对那些无页码、无卷内目录、无案卷标题或标题不清楚的案卷要重新加工填写以保证全部案卷更加规范。重新组卷不仅可以优化馆藏、科学保管而且亦可以提高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后的利用效率。

3结合本馆实际规范著录工作

著录是实行计算机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直接影响输入计算机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1986年国家颁布的《档案著录规则》是规范著录工作的最基本依据。但是由于各个档案馆的条件存在差异再加上计算机管理又提出了新的技术性要求所以各个档案馆应该以《规则》为依据,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计算机管理的技术要求制定出适合本馆著录工作的著录细则。我们根据这一原则制定了《北京市档案馆著录细则》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已经起到了提高基础工作水平的作用并对我馆实行档案计算机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促进。

4统一分类号保证检索查全率

计算机检索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族性检索的需要。为了确保检索的完整性我们在分类过程中,首先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再因事制宜制定出一些具体细则。例如“物价”问题涉及的行业较多我们就统一归入“j”类然后再根据每一文件具体特征辅以关键词标识加以区分。另外在分类的过程中还应加强校审力度以便及时校正分类人员的错误。并且还应经常组织大家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尽量做到前后标引一致同一类文件标引一致从而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5规范题名保证检索查准率

档案的分类号保证了检索查全率而题名准确才能保证检索的查准率。但仅保证查全率是不行的,还须同时保证查准因此在著录时要统一规范题名。我们认为规范题名应掌握的原则与要点是在填写题名项过程中要规范机构简称尽量避免在检索时出现含混不清、文不对题和计算机识别不清的情况发生。如北京市计划委员会简称为市计委北京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为市计生委而不能都简称为市计委还要统一题名中应具备的要素。我们结合计算机检索需要在著录过程中将题名中责任者、事由、文种必要时加上人名、地点和时间)等要素都填写完整。如果题名要素不完整。则要补齐如果题名冗长则删除多余的赘词。还要统一文种题名中经常有“请示报告”等含义不清的文种出现很影响检索的准确率。所以我们便规定凡是要求批复的文件写“请示”凡不要求批复的文件则写“报告”等等这样就可在检索中区分出每份文件的实质作用。

另外我们还利用计算机一次输入多次输出的功能将关键词项中的人名、地点、时间与机构分别著录为日后制作《人名目录》等检索工具打下了基础。

三、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对于那些建馆时间较长的综合性档案馆来讲由于馆藏案卷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只要掌握了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将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4用“关键词”替代“主题词”,简化查找时间,提高效率

历史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历史文化;档案编研

历史文化档案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历史的记录,也是整个档案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区域文化发展历史,扩大文化工作影响,加快现代文化建设和现代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及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考古学及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档案资料不断丰富,但这些档案资料有的还是原始的、零碎的,如何把这些档案资料有系统地予以研究、归类,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能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化,并为社会所利用,是当前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历史文化档案编研工作的意义

(一)编研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部门系统、广泛地向社会提供利用服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2004年,中央和国务院曾颁布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国家政策层面上首次明确了文化档案编研工作的战略地位,强调“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与能源、材料资源同等重要,在社会资源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历史文化档案是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文化档案的编研,也是档案编研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档案编研工作中具有十分突出位置。余姚是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献名邦”之称,近年来,市档案管理部门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兴起历史文化档案编研热潮,目前编研历史文化档案已达100多种、200多册。

(二)历史文化编研工作是保护历史文化档案史料、方便利用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历史文化档案大部分为孤本,如余姚市档案馆、博物馆、五桂楼藏书楼收藏的“四先贤”等历史文化名人的一些文稿和其它档案资料,包括现代从海内外收集的,绝大多数为孤本,在开展利用服务时,直接提供原件,容易破损,影响档案质量和寿命,导致这部分档案不能对外开放。

而以编写档案史料的方式提供利用,可以使这些资料长久保存,又不影响它的开放利用。如王阳明的诗,目前分散在各种原始档案中,且都是孤本,不利于利用,于是近年编研出版了《王阳明诗集》,在内部发行,便于利用。

(三)开展历史文化档案编研工作,对于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重要作用。余姚历史文化渊远流长,档案资料十分丰富。余姚是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发源地,曾是远古时期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摇篮;秦时建县,明清时期形成的姚江文化,更是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期间出现了王阳明、朱舜水、黄梨洲等杰出思想家,连同严子陵成为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余姚“四先贤”;抗战时期,作为全国十九个革命根据地之一四明山抗日革命根据地,形成了独特丰富多彩的革命文化。

这些历史文化档案,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就规划编研出版《姚江文化丛书》,已陆续编研了二十余种档案资料,如《姚江传统建筑》《姚江文化史》《姚剧剧作选》《浙东抗日根据地革命文化史料》《姚江名人》《姚江风俗》等,对余姚的历史文化名城的软件硬件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姚江传统建筑》对于传统历史特色街区的设计和名人建筑的复原,提供了大量真实的资料。

(四)开展历史文化档案编研工作,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档案的编研成果具有存史、资政、文化功能外,其教化功能更为明显。通过编研,档案可以提高社会利用率,扩大公众认知度,很多档案材料还通过再编研、再创作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题材。

根据河姆渡遗址发掘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资料,编研成《河姆渡遗址》,并根据这个编研材料设计了河姆渡遗址文化遗址展览,已成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根据《浙东革命文化史料》《余姚文史资料・余姚解放四十周年专辑》等编研资料,在2015年4月革命老区梁弄镇重新复原了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旧貌,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如余姚姚剧团根据王阳明和严子陵的编研资料,撰写了《王阳明》《严子陵》剧作,在省内公演,王阳明的“真三不朽”,严子陵的“高风亮节”,被形象地展现出来,引起了强烈反响,被推荐为余姚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教材。

二、当前历史文化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保管的分散性。历史文化档案资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当前档案资料馆藏的分散特点,但对于编研工作来讲,不利于综合开发利用。

余姚素有“东南名邑”之称,历史文化积淀十分丰厚,但没有集中收集馆藏,分别散藏在市档案馆、博物馆、史志办、党史办、政协办、梨洲文献馆、文化馆、图书馆及一些民间编研机构、学会、协会和个人收藏爱好者手中。这对编研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如确定专题编研时,先要做大量协调工作,对各类分散的档案进行调查摸底,还要办理借阅手续等。

另外,由于各类收藏档案侧重面不同,还存在着档案的安全问题,这将给编研工作带来较大影响。

(二)档案编研的功利性。档案编研是一项十分严肃、十分严谨的工作,承担着“存史”的职责,真实性和严谨性是最为重要的原则,也是编研材料的价值所在。但是,一些单位和部门存在着为编研而编研,为出书而出书的偏向,如为召开某某名人学术研讨会,为纪念某某名人几十周庆典活动,由于编研工作时间仓促,收集查阅资料有限,草草出书,同时又请名家题词,领导写序等,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影响了编研成果的质量。

(三)编研工作者知识的单一性。档案编研工作者一般是单位在编人员,他们历史文化知识丰富,工作勤恳,任劳任怨,年龄普遍较大,对历史文化档案编研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当前科技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在档案中的应用,要求档案编研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档案相关知识,掌握一些历史、社会、经济方面的知识,还应掌握相应的外语及计算机知识,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他们单一性知识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编研工作的发展。许多编研者不善于利用数字化技术查找和编研档案资料,也不懂外文,来查阅外籍人士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如日本人对王阳明的“心学”“良知”的研究非常系统,著有大量学术论文;朱舜水在反清复明失败后,东渡日本讲学多年,他的“实学”思想在日本有巨大的影响,形成了大量丰富的档案材料,由于不懂日文,一些编研工作者只能望文兴叹。

(四)编研工作的重复性。由于档案保管的分散性和编研工作的功利性,又导致了编研工作的重复性。如对余姚市革命文化史料,不同部门曾出现过多次编研活动,形成了多个编研材料,如《余姚革命文化史料选编》《浙东抗日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等,内容大同小异。虽然文化和学术讲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对历史文化档案的编研工作由于其真实性和严谨性的特点,应有序开展,不宜重复编研,否则就会浪费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物力。

三、历史文化档案编研工作新途径

(一)统一规划,增强历史文化档案编研工作合力。由于历史文化档案收藏的分散性,对历史文化档案的编研应由权威部门统一规划,还应根据文化建设发展需要,根据历史文化档案特色,统一编制编研计划,整合所有历史文化档案,整合编研人员力量,分阶段实施,提升编研材料的质量,扩大编研成果的影响力。

如余姚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对历史文化档案的编研工作制订了规划,由市政府出面协调,确定《姚江文化丛书》编研25册,分别由档案局、政协办、史志办、党史办、文化局等单位和部门落实,档案材料实现共享,该丛书已基本编研完毕,对档案的利用工作发挥了较大影响。

(二)精确选题,突出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和亮点。历史文化档案的编研,其目的是如何让档案更好为社会利用,更好地为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历史文化档案的编研,一定要注重选题,选题上既要坚持有创意,突出特色,又要注重实用。

近年来,余姚编研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除《姚江文化丛书》25册以外,还编研出了《认识黄宗羲》《河姆渡遗址》《余姚文史资料》(30多辑)、《余姚名人》,及反映抗战文化的《红色记忆》《古邑红旗扬》等,这些编研材料专题性强,有深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体现了地方文化特色,有利于促进余姚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在社会各界均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三)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档案编研现代化工作水平。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对档案的利用和需要已不满足于过去在档案室查阅复印一下资料的手工方式,数量大,时效性强,专题性和准确性要求提高,这也要求历史文化编研过程中采用计算机编目检索技术、档案编研材料数字化处理手段,实现编研材料的网络化。编研材料的网络化,是指一定区域内,符合条件的档案室、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建档单位,都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查阅编研材料,以提升档案编研工作水平,提高档案编研材料的社会利用效率,更好地达到档案编研工作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目的。

(四)努力提高编研人素质,提升档案编研成果质量。档案编研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知识性较强的工作,档案编研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应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确保档案安全,自觉遵守档案法律法规。档案编研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特点,要求档案编研人员除了具备系统扎实的档案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需要有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地方文献知识脉络,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和一定的外文知识,利用现代化的档案检索工具来吸纳中外档案材料,丰富历史文化档案编研材料,增强编研工作的实效性,提高编研成果的水平和质量。

总之,历史文化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功在当世,利于后代的伟业,也是一项持久的建设工程。作为档案编研工作者,一定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勤奋工作,勇于探索,克服编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努力编研出更好、更多的历史文化档案材料,努力为文化建设服务,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海.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3

历史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严把公文制发质量关

公文是档案的前身,档案由公文转化而来。可以说公文制发的怎样,不仅仅决定公文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影响日后档案的质量,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公文制发中必须要注意解决好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为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打下牢固的工作基础。一要公文用纸质量要好,幅面尺寸规格要统一、规范、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排版形式为横写横排,左侧装订。二要注意检查制发公文是否履行了签发手续,是否符合审批权限,公文标题是否准确,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准不准,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有无日期等。三要公文字迹要牢固清晰。不论是草拟公文,缮印公文,还是做出的各种记录、报表、签字、批注等,都不应使用容易褪色的笔种、墨水和纸张,以保证字迹鲜明、清晰,有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四要使用文种要合理,拟制格式要规范,行文不要滥用简称和使用不规范的字,以利于日后标准化、现代化检索手段的实施应用。

二、坚持正确的立卷归档原则

“以我为主”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立卷归档原则,这一点不能有丝毫的犹豫与彷徨。所谓“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即归档的文件要以本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的原则。这不仅是在我国文书立卷归档工作实践中形成并坚持下来的一条原则,而且还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乃至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坚持正确的立卷归档原则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关键环节,我们应该予以高度重视。档案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相近公文的重复与立卷组合的无序是阻碍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最大问题。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档案保管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和案卷完整化、检索利用便捷化。而“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工作则是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关键性工作。

三、切实提高案卷装订质量

提高案卷装订质量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可靠保证。不断深化的工作实践证明,案卷材料收集的是否完整是决定和影响档案价值的重要因素,而立卷方法问题与案卷装订质量问题则可能是决定和影响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质量的操作性因素。因此,在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进程中,我们必须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立卷方法问题,以有利于档案标准化管理中的分类和检索。另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案卷装订质量问题,以有利于档案规范化管理。

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档案管理人员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身份,有知密早、知密多、知密深的特点。他们对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负有比一般工作人员更为重大的责任,因此,档案保密工作好与坏,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个关键问题。绝密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高度的保密意识,不仅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经手的事情件件有头有尾,手续清楚,而且要防止“无形”储存在头脑中秘密的泄露。

2.做好档案的保管期限与保密期限的区分工作。确定保管期限的原则是,正确分析和鉴别档案内容的现实作用和历史作用,根据本机关工作的需要和为国家积累历史文化财富的需要,全面确定档案的保存价值,准确地判定档案的保管期限。而保密期限是根据国家秘密事项在一定时间内,如被泄露,将对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的危害程度来确定的,它表示该国家秘密事项在其确定的期限内,受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保护,产生法律效力的时限。《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中规定: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30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20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10年。保密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上的以年计,在一年以内的以月计。

3.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要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这既是档案保管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档案保管工作的目的。档案保管工作的具体任务就是做到不坏、不丢、不散、不乱。不坏,就是使档案保管得完好无损,不致因各种不利因素而使档案损坏。对已经破损的档案。要及时抢救。不丢,就是使档案绝对安全,不致因工作疏忽而使档案遗失或被窃,不仅保证档案实体安全,也要保证档案内容的安全。不散,就是要求档案的保管相对集中,不致因档案的分散保管而使档案管理不便,甚至造成档案损坏或丢失等严重情况。不乱,就是要求档案保管工作有条不紊。档案排架整齐规范,有规可循,有目可查。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档案保管人员要持之以恒,时刻警惕。防止档案的损坏,确保档案的安全,为档案工作提供物质基础。

4.认真贯彻落实《保密法》。一是要注意密级的变化。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件贯彻的情况变化,及时确定和调整升密、降密、解密具体文件、保密范围及保密时限。二是主动接受保密部门对调密工作的监督指导,齐心协力搞好档案文件的清查鉴定。三是要建立划定密期制度、调密通知单制度和档案接收标准等制度,使档案保密工作既立足于当前,又着眼于长远,尽快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

历史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健全机制保障,明确管理职责

建立了由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公司专职档案员、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负责人及专(兼)职档案人员构成的档案工作体系。企业信息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列入生产经营活动的工作计划和各项管理程序,列入公司领导议事日程,列入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并将档案管理纳入各单位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以指标考核推动责任落实、任务落地。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改造优化档案楼,实现了库房、阅档、办公三分开,建筑面积达到3150.42平方米,其中库区面积1795.3平方米,配备了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使档案整体布局更加合理、功能分区更加科学、档案存储更加有序。建立大型档案展馆――电力博物馆,由1928年建成的南山电厂厂房改建而成的,是中国第一家依托发电厂房建立的电力主题博物馆,也是河北省第一家电力博物馆。电力博物馆总建筑面积44000平方米,其展品涵盖了中国有电以来的各个不同时期的电力图书、实物、图表等1000余件珍贵文物,系统地展现全国、京津唐、秦皇岛的电力发展历程。

三、执行更高标准,严格规范管理

为使档案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依据国家和电力行业标准,编制了《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档案管理制度》《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档案管理办法》《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档案标准化手册》《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档案分类方案说明》等,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指导档案日常工作,打牢档案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提升其管理手段的重要保证。为便于查找和利用档案建立了档案统计台帐,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对档案库存及档案借阅利用情况进行统计。为加强档案的动态管理,充分发挥档案的保存和利用价值,合理优化库存,成立了档案鉴定委员会,并制订了档案鉴定销毁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档案处置。近三年,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档案完整率、准确率均达到100%。

四、加快数字化进程,档案信息利用安全便捷

1.实施档案数字化战略

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目标,与公司信息化建设协调同步发展。2011年公司全面启用“协同办公档案管理系统”,使档案管理从传统的纸质载体向数字化文件存储、查阅转变,实现了档案管理系统在线收集、管理、利用、数据维护、系统权限设定等基本功能,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

2.推进历史档案数字化加工

由于产生时间较长、纸张种类多样,建国初期以及时间更早的档案有的已经处于非常“危险”(字迹模糊、破碎)的状况,如不及时加以挽救,很可能造成档案的损毁。为了更好的保管历史档案,2016年开始,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开始全面启动历史档案数字化加工处理及修复工作,截至2016年 11月,已完成文书档案1949年至1998年永久、长期档案案卷目录1780卷,涉及文件22948件、文字180651页;科技档案完成10152条数据录入和6223条文件材料及图纸扫描工作,会计档案条目全部录入完成;文书档案、照片档案、实物档案数字化率全部达到100%。

3.实现了档案查询检索网络化

将档案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互联,员工可以通过局域网随时调阅和查询系统中的档案信息资源,查阅档案的原图原貌、原文原件,从而大幅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网络安全方面,对档案管理系统所有用户作了规范限制,根据用户的不同身份进行了权限合理分配,同时加装了防火墙等安全保密措施,并由专人维护、提供技术支持,确保系统运行安全稳定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