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些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与领导下,以及省统计局的积极工作下,我省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绩。随着省政府关于我省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在全省范围内也开展了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等工作。这些工作的实施,提高了统计工作者对统计工作的认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也更加的规范,各项保障措施也更加的有力。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先后树立了典型,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促进了我省统计工作的发展。当然,在取得成绩的时候,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中还存爱诸多的问题,主要包含:统计机构不完善,力量薄弱;缺乏统一协调的部门制度,必须加快向行业统计发展;信息化建设滞后,影响了统计工作信息化发展;执法力度不足,没有树立起统计执法的意识,统计数据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做好指导工作,对现有的成果进行巩固与扩大,保障统计数据的规范和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不断适应我省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求。
一、 营建城乡统计信息网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社会结构与横向经济发展时刻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城市的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在新的形势下,传统统计方法已经不适应,统计出准确的数据的难度不断加大。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趋势,建立城乡统计信息网络势在必行,必须要强化三个层次的城乡统计信息网络。
首先,在失去要加强街道办事处、区级统计机构及社会统计的信息网络建设。各个城市必须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设置单独的统计机构,行驶统计调查、分析等,提供统计资料,实施监督职能。根据街道办事处的规模,设置专职的统计人员或兼职的统计人员。
其次,县域统计信息网络包含县级、乡镇及村级统计网络,目前,县级统计机构相对比较健全,而乡镇及村级统计机构严重缺失,必须要重点对这两级统计机构及队伍进行建设,这也是目前统计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由于这两级统计数据是统计的源头,决定了统计数据的质量,所以应该给予重视。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村义务教育、乡镇级机构及财政管理体制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也就导致了统计工作的进一步加重,统计工作所面临的难度加大。如果还是依靠原有的统计方法,很难完成统计任务。按照实际情况,在乡镇成立统计信息办公室,由乡镇领导主管,各部门协调配合,定期召开会议,对乡镇统计工作进行研究与协调。同时,在农村自然村设置兼职统计人员,在工作开展中做好原始记录与统计台账,保证工作有序的开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管是城市、县域统计,都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贯彻与落实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定,在统计机构、人员、组织及制度方面开展质量评估与统计分析,进一步使统计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保证人员、机构、制度、程度落到实处。
最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在企业中,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应该设立综合统计机构,或者对综合统计职能进行加强,对于小企业而言,应该这只全职或兼职的统计人员,为了确保数据的朱求虐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可以对相关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与引导,使企业积极的配合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
二、 打造计算机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统计网络
信息化是统计工作发展中的重点因素,因此在计算机应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统计建设应该走在前列。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统计工作开始了信息化的征程,截至目前,已经实施了五个五年规划。从我省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程度来看,相比以前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从基层的角度来看,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还非常滞后。因为技术力量的缺乏、建设经费的不足,越往基层统计的现代化手段越滞后,网络的纵向延伸还不足,网络安全与信息存储存在较大的问题,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信息化人才的严重匮乏,针对这种情况,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首先,依靠政府统计的整体效应,增加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当前,财政方面基本上都是按部门需求来划分财政,作为县级以上政府统计部门,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在规范的期限内做好当年及整个规范期限内的安排,并且将规划纳入到当地的政府财政预算中;其次,省统计局应该发挥其整体功能,对整体的网络环境进行组织和完善,将当前的统计信息网络加强纵向延伸的力度,从县级以上统计部门直接延伸到乡镇、街道及村庄,当然也应该做好横向延伸,要延伸到省政府、省政协、各业务主管部门及重点企事业单位;第三,强化管理,加快开发应用的步伐。硬件的投入加大以后,就要兼顾软件的发展,应该加大开发信息化软件建设的步伐,使之更适应统计工作的开展;第四,数据库的开发应用。全省统计部门应该统一协调,从单一数据库、综合数据库、专业数据库等多个角度入手,加快统计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
三、 更新观念,实现统计管理方法的转变
现阶段,专门的统计部门与政府统计工作相比,在统计改革、力量及队伍建设方面的差距还比较大。主要原因包含:首先,统计力量薄弱,由于人员频繁的调动,经过多次的机构改革以后,使统计队伍越来越单薄,而政府统计相对没有变动;其次,统计制度与方法的改革速度缓慢,相关的行业管理制度已经实施多年,没有进行变革,甚至有部分行业协会在实施统计工作中,仍旧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要求进行统计,统计数据也无法为党政领导的决策提供有效价值;第三,政府统计部门对专业统计部门的领导与管理不足,任其发展。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统计方法的转变
将原有的生产型统计转为生产经营型统计。当前,受计划经济时代的统计方法的影响,很多统计部门依然采用生产型统计,没有将经济与科技、社会效益、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指标结合在一起。统计调查方法方面依然按照传统的全面调查,面对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采用这种调查方式很难完成统计任务。为了实现统计方法的转变,必须要对原有的统计制度及方法进行变革,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应该加强互动,促进统计制度的变革。省级以上的统计制度的设计是变革统计制度的关键环节,国家统计局应该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用创新的精神,首先在条件成熟的统计部门开展统计制度及方法的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逐步推广。
2.统计调查范围的改革
传统的统计隶属关系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统计需求,应该转向行业统计。只有实现了这一转变,才能对行业统计加强管理,统计数据的质量才能提高,才能为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而行业统一也是与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等新情况相适应的,能够更好的发挥统计工作的各种职能。
3.统计工作管理方式的转变
原有的重政府统计,轻部门统计的管理方式也很难适应现阶段的统计工作,应该转变为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协调发展的局面来。作为政府统计部门,首先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与部门统计协调,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部署任务、总结工作,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并且对部门统计的队伍建设,也要进行管理,如果部门统计需要进行人员变动时,必须要与政府统计部门进行协调,征求其意见,确保统计人员参加从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者,才能上岗,这样就能保证部门统计队伍的稳定和统计水平的提高。
四、强化统计法制建设
行政执法责任制是监督与规范行政机关执法活动的重要制度,其执法的对象是行政执法机关,其管理与执法的对象不针对个人,只是针对部门执法活动进行规范和监督。在我省的统计法制工作中,目前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在基层统计法制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做好这项工作,是保障全省统计法制建设的根本,必须要基层工作中,强化法制观念,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执法依据,加强监督与协调,使基层统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所以,将行政执法责任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明确执法主体、依据、责任、程序及标准,执行相关法律规定,完善奖惩、考核机制,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基层统计工作的水平得到提升。
为了实现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工作目标,必须要在工作方法、思想方法以及领导方法上协调统一,强力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首先,将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纳入法制化程序中。在国家统计法律法规修改以后,地方统计规范也必须要进行调整,在新形势要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纳入法规中,各地通过对这些新的法规的学习,了解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中的重点,并且用法律手段来规范与约束实际工作。其次,开展调查研究,推广先进经验,对滞后环节与薄弱环节加强管理。在党的长期工作过中,抓两头带重点,树立榜样的工作方法是长期使用且实用的,因此各政府统计部门应该上下齐动、加强领导,通过树立典型,带动全省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发展。第三,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统计基层基础建设部门统计工作会议,通过会议,宣传典型、总结经验,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要求。对过去一阶段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总结,进一步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多部门协调统一、配合的工作格局,发挥统计信息网络的优势。最后,在条件相对比较成熟的地区,在政府统计工作中,可以考虑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在统计目标管理中纳入统计分析研究、统计报表质量、统计制度改革、统计法制建设、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等内容。对各项目标实施打分考核,量化评比,以此来促进统计工作的提高,使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
结语
对于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加强,是保证全省统计工作质量提升的重点,在具体工作中,要从统计工作的制度建设、方法改革、经费投入、人才选用、法制建设等方面入手,来提高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只有抓住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提升。(作者单位:沛县统计局)
参考文献
[1]马跃东.如何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一点思考[J].财经界,2012(14).
[2]张怡,郭翰超.加强北京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思考[J].数据,2009(11).
[3]刘海燕,孙萍.夯实基层统计工作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J].统计与管理,2011(6).
[4]邱东,陈梦根.基于数据质量观的中国统计能力建设[J].当代财经,2012(3).
今天的会议是区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区政府在一个多月前就做了安排部署。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推动乡街统计工作站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加快提升全区统计整体工作水平,使统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省、市统计局对开好这次现场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统计局杨天祥总统计师、市统计局秦来生总统计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临会议指导;杨总统计师在对我区统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发展实际和当前统计工作的实际,就下一步如何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抓好统计工作,给我们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请区统计局和各乡街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借此机会,我也代表区政府,向省、市统计局长期以来对统计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大家一起参观了魏寨乡统计工作站建设情况。区统计局逢侠同志通报了全区乡街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整体情况,魏寨乡介绍了工作经验。魏寨乡对统计工作高度重视,下大力气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在统计基础建设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像魏寨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都能建好统计工作站,其他乡街完全没有理由、没有借口在这项工作中落伍。各乡街在10月底前必须完成统计工作站建设,足额配备人员和设备;每个工作站至少有2台以上的电脑,有3名以上的工作人员,较大的乡街可以配备4名以上工作人员,统计工作站人员未经区政府同意不得随意调动。滦镇、引镇、细柳三个街办就如何加强和完善统计基础建设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思路和措施,希望你们言行一致,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也希望全区其他乡街积极学习借鉴魏寨乡的做法和三个发言街道的工作思路,以统计工作站建设为抓手,扎实做好统计基础工作,使全区统计工作整体水平在短时间内有一个大的提升。下面,我就以统计工作为抓手,全力加快全区经济发展这一主题,简单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统计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统计工作是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各级领导了解情况、研究问题、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统计信息、统计分析、咨询建议和对策方案等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重大现实作用。
首先,加强统计工作是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服务的现实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主体日益多元化,投资方式、就业方式、收入分配方式、消费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结构和经济联系日益复杂化,经济信息量越来越大。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统计数据信息对各级党委、政府准确把握形势、正确制定规划、科学做出决策越来越重要。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必须通过统计工作来完成,只有加强统计工作,才能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才能避免因底数不清而导致决策失误的发生,才能保证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切合实际,更加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加强统计工作是基层领导干部抓好微观经济的必然要求。乡街经济都是微观经济。在座的各位作为一个乡街的行政主官,都是本区域微观经济的直接管理者和推动者,承担着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而要履行好这一重要职责,就必须能够使用统计工具对微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对微观经济发展质量进行分析、对微观经济总体走势进行预测。只有达到了这一要求,才能做到决策科学、部署合理、推动有效,才能保证乡街微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多做贡献。
再次,加强统计工作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关系切身利益的教育卫生、环境保护、投资理财、幸福指数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统计为民的意识,迎合广大群众对统计服务的需求,改进统计服务方式,创新统计服务手段,扩大统计服务对象,及时统计信息、公布统计数据,实事求是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实力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通过统计数据看到发展成果,通过通过数据感受到发展成效,通过统计数据在投资理财方面得到实惠,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全区各级各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统计工作作为加快发展、固本强基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完善统计工作体系,夯实统计基础工作,提高统计工作水平,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来推动发展,用科学的统计数据作出决策,为实施追赶战略、谋求跨越发展夯实统计基础。
二、强化措施,提高统计工作为经济决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统计部门是政府经济管理的综合部门之一,为经济决策提供服务是各级统计部门永恒不变的主题。如何充分发挥统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通过统计数据掌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存在问题,为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是摆在各级统计机构和全体统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首先,要全面、及时掌握统计数据。统计数据能够真实准确反映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乡街和区级部门从事的都是微观经济管理工作,分析这些数据,能引起思考,形成对微观经济发展的基本认识和判断,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因此,全面、及时掌握统计数据是提高统计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服务的前提。乡街、部门抓经济工作的领导同志要变被动为主动,经常主动深入基层进行调查,摸清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底数;通过查阅资料、个别访谈、专题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收集微观经济发展的基本资料,在充分占有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提高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
其次,要加强统计数据的深度分析。统计数据的价值在于使用,使用统计数据重在分析。做好统计分析工作是为经济决策提供服务的有效手段,也是体现统计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各乡街、统计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掌握着大量的经济社会统计信息,要加大对这些数据信息的挖掘、整理和深度分析,搞清楚统计资料背后隐藏的重要问题,努力增强透过经济社会现象揭示本质的洞察力。当前要做好三方面的统计分析,一要紧紧围绕影响“四强”新区建设重大问题开展统计调查。当前,全区经济社会形势总体是好的,但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加快发展的步伐,如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区属非公经济发展步伐不快,全区工业经济一企独支的局面很难改变;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快,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等等,各乡街和统计部门要集中力量对这些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提出破解难题的对策。二要紧紧围绕经济运行开展统计监测。要认真分析经济运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及时迅速科学地预测本辖区、本部门微观经济的走势,特别是对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要及时预警。三要深化和完善民情民意调查工作。及时反馈广大群众、驻区单位、入区企业的所思、所盼、所想,在连接区委、区政府与群众、与驻区单位和入区企业方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区委、区政府进行科学决策和出台重大政策提供更广泛的民意基础。
再次,要着力提高统计数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统计部门和各乡街要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统计数据,特别是事关民心、民情、民忧、民乐、民安的数据,及时编辑出版适合不同群体、不同层次需要的统计资料,为群众多渠道、全方位掌握统计数据提供服务。各乡街和经济管理部门要做好统计指标、统计信息解读工作,区政府在上周召开了第59次常务会议,区发改委、统计局、财政局、招商局、经贸局分别对全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为全区第四季度经济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所以,各乡街党政主要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对微观经济和统计知识的学习运用,要学会对本辖区的主要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和研判,科学安排部署本辖区内各项经济工作,使统计数据全方位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多管齐下,推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再上新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为统计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是各乡街的重要职责。乡街行政主要领导是统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切实负起责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特别是在统计工作人员选调、经费保障、规范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基层基础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健全工作网络。健全的统计工作体系,是以乡街综合统计为核心,以统计部门和行业统计为两翼,以单位统计为基础的统计组织网络。今天我们召开现场会,就是要对各乡街综合统计水平进行全面提升。单位统计基础工作由各乡街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在地统计”原则,对辖区内所有行政村、驻地企业和单位统计基础工作进行一次全面审视,按照规范化建设要求,督促指导村两委会、企业和其他单位建机构、定制度、配人员,做好本村、本单位的统计工作,在全区形成区、乡、村、企业(单位)四级统计网络。
(三)加大培训力度。统计工作是一门比较复杂、系统的科学,特别是当前各级领导和公众高度关注统计数据,统计方法制度不断革新,统计业务知识更新很快,要使统计工作者成为统计方面的专家和经济方面的专家,为党委、政府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当好参谋,就必须加强统计工作人员学习制度建设,把学习贯穿于统计工作始终,为统计工作人员掌握新知搭建各种有效平台。区统计局要制定工作人员培训计划,有规划、有系统、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教育活动,加强工作人员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教育,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综合能力;要学以致用,统计局及各乡街要鼓励统计工作人员既要学习钻研统计业务知识,又要加强学习经济理论知识,还要学习把握时事政策情况,努力造就一支既精于统计,又熟悉经济,还了解政策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关键词:高层建筑;桩箱(筏)基础;设计
在地下大空间的开发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尤其是在商业繁华地带大空间更被迫切需要的今天,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地下歌舞厅等需要地下空间的高层建筑,桩箱(筏)的基础设计也因此受到普遍欢迎。桩箱(筏)的基础对高层建筑上部结构荷载变化的适应能力强,基础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在上部荷载大、持力层深或软弱地基上发展的桩筏基础,对地基及上部结构具有广阔的适应性。从而成为高层建筑最实用、最重要的基础形式,它的优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认识和接受,是未来高层建筑基础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实际的设计经验,浅谈高层建筑桩箱(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设计。
一、高层建筑桩箱(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影响因素的分析
1、上部结果刚度的影响或筏的相对刚度KR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上部结果刚度对基础的贡献是有限的,随着建筑物的筑高、层数的增加,竖向荷载也在不断增加,对沉降量、差异沉降和基础内力的影响可通过单位荷载情况的比较来了解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
①对高层建筑平均沉降的影响
层数增加(也就是荷载增加)。上部结构刚度尽管增加有限,平均沉降与层数的增加成正比,单位荷载的平均沉降几乎是不变的,表现出线弹性的性状。若不考虑上部结果刚度对基础的影响,仅考虑筏板相对刚度的影响。则筏的相对刚度KR增加,使平均沉降减小。
②对差异沉降的影响
上部结构层数增加,荷载线性增加,但上部结构刚度有着有限的增加,差异沉降有些增加,但单位荷载的差异沉降却减小。筏的相对刚度KR增加,筏板的差异沉降也是减小的。
③对桩筏分担上部荷载的影响
层数增加,筏基分担荷载比例变化不大,可见上部结构刚度变化对桩筏分担荷载的比例影响甚微。
④对桩顶反力分布的影响
随着高层建筑的筑高,荷载增加,上部结构刚度有限增加,角桩反力与内桩反力的比例增加较快,边桩反力的比例增加较慢些,桩反力分布呈现弹性性状,到一定层数后,这种增加速率也有所变缓。筏的相对刚度KR增加,角桩反力与平均桩顶反力的比值增加较大,边桩反力增加平缓。
⑤对伐内最大弯矩的影响
随着层数的增加,荷载随着增加,所以,筏板中的弯矩也随着增加,但是单位荷载的最大弯矩却是减小的,这说明上部结构刚度对基础的贡献,也就是上部结构分担了基础的弯矩。随着筏板厚度的增加,筏的相对刚度KR也增加,筏板最大弯矩也增大。但是,当KR>1时,也就是筏板厚度达到某值时,筏板最大弯矩的增加速率开始减缓。
2、地基弹性模量Es和桩的相对刚度Kp的影响
高层建筑桩箱(筏)基础的桩间土的弹性模量Es的变化对共同作用的影响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由桩的相对刚度Kp的定义就可以知道,对于给定场地,地基土的弹性模量Es不变,桩的弹性模量Ep小,桩的相对刚度Kp就小。
①对高层建筑平均沉降的影响,桩间土的弹性模Es大,则高层建筑的平均沉降小;桩的相对刚度小,也就是桩的弹性模量小,则高层建筑的平均沉降大。
②对高层建筑差异沉降的影响,由于筏基刚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Es和Kp的影响不明显。
③对桩筏分担上部荷载的影响,桩间土的弹性模量Es越小,筏基分担荷载的比例就越大;桩的弹性模量Ep越小,也就是桩的相对刚度越小,则筏基分担荷载的比例就越大。
④对桩顶反力分布的影响,桩间土的弹性模量Es和桩的相对刚度Kp对桩顶反力分布的影响不是主要因素,影响不大。
⑤对筏板中的最大弯矩的影响,桩间土的弹性模量Es大,则筏板最大弯矩小;桩的弹性模量小,也就是桩的相对刚度Kp小,则筏被最大弯矩小。当然,这个影响与筏板的相对刚度也有很大的关系。
3、桩长和桩间距的影响
桩对高层建筑变形、桩顶反力分布、桩筏荷载分担的比例以及筏基内最大弯矩都有影响,这里主要讨论的影响。当然桩的不同布置形式对它们也在影响。
①桩长的影响,第一是对高层建筑平均沉降的影响,桩越长,建筑物的沉降就越小,但是当长细比L/d达到某值的时候,减小沉降的作用就不明显了,一般这个值是当L/d≥50。第二是对高层建筑差异沉降的影响,桩越长,建筑物的差异沉降就越小,但是桩的长细比对建筑物的差异沉降的影响不是主要的因素,筏板厚度和上部结构刚度是主要因素。第三是对桩筏分担荷载的影响,桩越长,筏基分担荷载的比例就越小,桩长细比例越大,则筏基分担荷载的比例越小。桩的长度变化对桩顶反力分布以及筏基内力大小的影响不明显。
②桩间距的影响
第一是对高层建筑平均沉降和差异沉降的影响,s/d在10以内,高层建筑的平均沉降和差异沉降均稍有增加,说明影响不是急剧的。
第二是对桩筏分担上部荷载的影响,桩间距增大,对桩筏分担上部荷载具明显的影响。S/d增大,桩分担上部荷载的比例大大减小,而筏板分担上部荷载的比例将大大增加。如果桩间土有较高的承载力,那么可通过增大桩间距来充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力。
第三是对桩顶反力分布的影响桩间距增大,对桩顶反力分布的影响也是明显的。桩间距增大,角桩反力和边桩反力明显减小;当s/d达到某值时,桩顶反力分布趋于均匀,即角桩反力、边桩反力均等于内部桩反力。
第四是对筏板内最大弯矩的影响桩间距增大,若筏板的最大弯矩明显增加,则适当减少桩数,充分利用桩间土的承载力就不可能。通过计算分析,得到筏板最大弯矩与桩间距的关系曲线。桩间距增大,筏板的最大弯矩并不急剧地增加,而是比较乎缓地增大。共同作用分析结果为充分利用桩间上的承载力提供理论依据,为设计人员担心疏桩设汁是否会使基础板(梁)弯矩大增,引起上部结构开裂作出解答,使设计人员抽桩有了理论保障。
4、抽桩对基础沉降及筏基分担上部荷载的影响
桩间距的适当增大,可以充分利用桩间土的承载力,其实质是减少桩数,在抽桩过程中,抽筏基下什么部位的桩对基础沉降及筏基分担上部荷载的影响少一点呢?通过实际经验得知,抽去同样数日的内部桩对基础沉降和筏基分担荷载的影响甚微。而抽去同样数目的角桩和边桩,这个影响将增大、充分显示,在桩筏基础设计中合理布桩的重要性,角桩和边桩密一些,内部桩疏一些,可以达到充分发挥桩筏基础的效果和节省的目的。
5、高层建筑桩箱(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共同作用对上部结构是有影响的,使上部结构下面儿层的边角桩(或墙)产生次应,次应力可能使边柱(或墙)开裂,有桩的情况同样有这种影响,上部结构下面几层的边角柱(或墙)产生次应力。对于框架的角柱,在无桩情况下,共同作用的角杜力比常规法(刚性板)增加12.1%;在有桩情况下,共同作用分析的角柱力比常规法(刚性板)增加28.9%。可见,考虑共同作用分析时,上部结构产生的次应力不容忽视,根据数值分析,次血力的影响在第5层时尚存在,但其值已有所减小。
二、高层建筑桩箱(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设计建议
通过高层建筑桩箱(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理论和实测研究,共同作用的设计方法正在逐步形成,在工程中可以使用,有的已经在使用。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①对于非嵌岩端承桩,加大桩间距,减少桩数,充分发挥筏(或箱)底的地基承载力是可行的。具体设计时,地基承载力控制在小于fk/2或fu/4;桩基承载力采用εpPu,桩承担的荷载可减少为Pp=(P-PwA)(1-εsφ)。目前出现的减少沉降桩或桩间距大于6倍桩径的疏桩即符合桩基均是共同作用实践的例子。
②若采用常规设计,桩承担的荷载可适当减少为:
Pp=P-PwA-(5―10)%P=(95-95)%P-Pw・A
在上面的算是中,P表示的是上部总荷载(包括箱(筏)基),Pp是表示桩承担的荷载,Pw是表示浮力,A是箱(筏)基础平面面积。
③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的容许沉降可适当加大,可采用[S]=20―30cm。
④一般的高层住宅或宾馆,当标准层的平面面积与箱(筏)平面相同时,从省桩角度,内桩可排得稀疏些,但从筏板沉降均匀内力角度,内桩应排得密些,而边角桩应排得稀疏些。当标准层平面面积远小于裙楼箱(筏)基础面积时,边角桩可排得稀疏些。
⑤高层建筑桩箱基础尽可能采用轴线桩,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尽可能采用柱对柱的排列方法。
⑥高层建筑桩箱基础底板设计时只计局部弯矩,整体弯矩可略。根据实测,可用26%的总荷载或地下水浮力作为地基反力来设计桩箱基础的箱基底板。
⑦软土地基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筏板厚度的确定方法建议采用以下算式:
在这个算是中ER,μR为筏板材料的模量和泊松比;LR,BR和tR为别为筏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Es和μs为地基土的模量和泊松比。
当相对刚度KRP=1称为刚性点,对应的厚度tR即为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筏板的厚度。并用相对弯曲θr≤0.8‰来控制。当KRP=2.1―2.5时,对应的筏板厚度可以使基础的差异沉降符合建筑物安全工作的要求。
⑧当箱基内墙间隔为3.3―3.5m,总荷载为250―500kpa时,高层建筑箱基础桩沿轴线布置时箱基底厚板h可按下式确定:
其中,P为噶层建筑总荷数(kpa),h为箱基底板厚度。
⑨高层建筑桩箱(筏)基础的底板埋置深度建议不小于H/30就可以了。事实上,目前已经有很多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都小于H/30,甚至最小达H/38,实践证明,这种埋置深度都是安全的。所以《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议》中基础埋置深度都不宜小于H/15的建议是保守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基层设计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我们只有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及计算方法才能够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并且降低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类型;能源;安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8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建筑物的不断增加,逐渐导致城市土地出现寸土寸金的情况,因此高层建筑作为一种对空间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的一种建筑,在城市中被大规模的应用是必然的,但这种的建筑形式对建筑暖通工程带来了一个新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日益提升,对建筑功能的要求更高和更加多样化,暖通空调设施逐渐成为了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基础设施,高层建筑设计中暖通空调设计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的环节,但应当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设计出最为科学合理的方案,来实现暖通空调系统的低耗高效运行。
一、暖通空调系统的类型
暖通空调系统种类繁多,但是基本的原理差别并不大。常见的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全空气系统、空气―水系统、全水系统,另外还有分散式供冷、供暖、热泵、热回收和蓄冷等。全空气系统中的空调空间内的全部温控要求(加热、加湿、冷却和除湿等)都是通过送风来达到的。空气―水系统则是靠冷水消除空调空间内的热辐射,并使用空气提供通风,以此来控制空气的质量,并带走空间内潜热负荷导致的湿气,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能同时提供一些额外的显热冷却。全水系统主要是指有风机盘管、组合通风装置或者重力循环室内末端的系统,没经过调节的流通空气可以从墙上的通风口送入或者渗入。这种形式的系统其特点是能够适应建筑空气调节要求,并能够在空调改造中灵活地应用。
二、 中央空调冷热源设备选型
高层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耗能是相当高的,而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冷热源机组是最为耗能的设备。当前的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冷热源设备机组是非常多的,包括蓄冷蓄热设备、电制冷机组、溴化锂吸收式机组等。在具体的工程建设里面,选择合理冷热源组合方式来实现暖通工程经济技术优化是行之有效的,但在不同的地区,能源的价格也是不同的,而且其价格也会随着市场的变化不停浮动,在环保、消防、能源供应等多种情况的影响下,提高暖通空调工程的经济性与技术性仍然较为困难。如果可供选择的能源中有煤气、供热、电、天然气等两种以上的能源时可以选择多种能源使用的合理搭配。作为空调冷热源,可以使用电和煤气、电和蒸汽搭配使用等形式。这种复合能源形式的效果已经在一些高层建筑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种能源合理搭配使用的优点是投资、运行成本较低,经济效益较好。城市能源如果选用多种能源,空调就可以按照当地能源的谷峰季节差价进行选择使用何种能源。天然气作为一种新能源,其具有环保清洁、较高的燃烧转化效率等优点,使用天然气能源也可以调控电力负荷的平衡。
三、高层建筑中暖通空调设计的前期准备
在暖通空调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应当对建筑物所处的位置和其周边的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掩埋埋设方式做全面具体的分析,这样才可以有效合理的设计暖通空调系统。而且在计算暖通空调的运作负荷过程里应该将风力以及日照等外界的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考虑。在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过程里,还要合理结合防火分区、防烟分区以及防火墙的设计。这可以使人们在使用建筑的过程中一旦出现紧急的情况也可以保证人们尽快的逃离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进行暖通空调设计之前还应该考虑建筑内部的居住人员以及数量、建筑的使用情况和废气排放情况等。对这些情况进行了解,设计人员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暖通空调运转负荷和对系统进行合理的划分。
三、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的关键技术设计
(一)管道安装技术设计
管道安装技术设计的关键要点是:设计好管道在暖通空调工程中的安装方式,并要明确管道安装顺序。管道在切割设计时,必须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以防止切割时出现施工缺陷。高层建筑中的暖通空调管道设计,在安装过程中一定要实现稳定连接,特别是焊接部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管道的运行效益,因此管道安装中的焊接部分一定要合理设计,并且要根据管道安装需求,来准确的设计焊接方式,管道安装设计人员,应当重点考虑管道安装中的焊接技术,设计好和暖通空调匹配的焊接方式。管道安装技术中的穿越设计,暖通空调管道安装在高层建筑中需要穿越在楼板之间,在进行这项施工时,应该考虑防水设计,避免因为暖通空调管道穿越而引发的建筑渗漏,并且还要强化管道设备的安装技术,设计中应当明确标注安装时应注意事项。
(二)风口安装施工技术
在进行风口安装之前应该对装饰施工图和暖通施工图进行仔细会审,对天花板造型复杂的大堂、多功能厅、会议室等建筑应当特别注意,饰面造型应该和布置的消防喷头、灯具以及风口相互协调,而且像这类房建的风口风管安装应该在设计图纸和装饰图纸会审之后再进行开孔。一些项目在实际的施工中为了获得更好的饰面造型,就减少风口管道的截面,或不考虑风口安装的有利位置只是根据装修图来对风口定位,从而导致通风阻力的增加使风口噪声增大,管道需要设置额外的弯头,影响风口的送风量,不利于正常使用。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出现,应当对风口的送风量与饰面造型进行综合考虑,优先确保空调功能。并在实际的施工中,为了防止风口管道的开孔位置出现错误,暖通安装单位应该把标注详细的风口位置与风口尺寸的装饰图给装修单位。
(三)空调通风系统的防火阀及自然排烟窗的设计
防火阀安装在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上,平时呈开启状态,火灾时当管道内气体温度达到70℃时,易熔片熔断,阀门在扭簧力作用下自动关闭,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起隔烟阻火的作用。阀门关闭时,输出关闭信号。防火阀的工作原理是极易熔合金的温度控制,利用重力作用和弹簧机构的作用关闭阀门,用于风道与防火分区贯穿的场合。当火灾发生时,火焰入侵风道,高温使阀门上的易熔合金熔解,或使记忆合金产生形变使阀门自动关闭。另外建筑设计自然排烟窗时,自然排烟窗位置应该尽量设置在靠近外墙的上部,从而有利于排烟,但目前有相当多数量的自然排烟窗并不是设置在靠近外墙的上部,而是在下部,使自然排烟窗距顶板或吊顶的距离较远,不利于自然排烟。
(四)供暖设计
在进行建筑供暖方面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往往对入户装置的设计不够重视,过分重视入户热力计量,这导致了暖通设计的失败。在供暖设计过程中,需要单独设计建筑内公共部分,在考虑室内设计的同时,要考虑到室内设计和外部设计之间的连接。设计楼梯间管道时,需要考虑温度原因导致的冻结现象。如果建筑下部是商用建筑,要对其进行单独计量。
(五)暖通空调安全性能强化设计
人员工作环境安全、放置设备物品的环境安全、设备运行安全和防火安全等都属于暖通空调的安全性能,而这一系列的安全性能都是可以通过加强技术规范、对设备改进研究制造、工程设计与运行管理等方法来达到。防火安全问题则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的防火设计标准来执行,同时还要保证设备运行使用时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语:
空调是当前社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电器设施,随着空调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推广应用,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高层建筑中对暖通空调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不但可以很好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还可以给会社节约大量的能源资源。然而如果在暖通空调的设计过程中,不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安装设计,而且设计时不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是不能使暖通空调达到相应功效的。因此对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深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李竹光.暖通空调规范实施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高层公共建筑空调设计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安海峰.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
[4] 赵秀玉.暖通空调系统方案设计的几点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一、确定了"三步走"工作思路
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头绪多、情况杂、难度大,为了有效组织实施此项工作,市上研究确定了"三步走"工作思路。第一步摸清家底,组织市、县区工作分赴乡镇、企事业单位对其机构设置、统计队伍建设、统计业务、基础建设投等方面进行调查,及时发现,总结经验。第二步分析研究,针对市基层基础建设的实际,侧重存在的,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了性强的《市基层基础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工作重点。第三步试点先行,确立了基层基础条件比较好、统计业务流程比较规范的县作为基层基础建设试点,确定标准,明确任务,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动全面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
二、试点工作成果明显
(一)切实加强了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组织领导
县各级党政组织都对统计工作比较重视,并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给予很大支持。一是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列每年的乡镇年度目标责任书内容之中,从机构、、数据上报、数据质量和统计服务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二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县乡统计机构。县适时成立和组建了县城市经济社会调查队和农村经济社会调查队,明确了工作职能,下达了专门的编制。乡镇统计工作站在乡镇普遍面临缩编减人的形势下基本做到了机构不散,不减和职能不变。三是加大投,努力改善统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县乡两级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尽最大限度安排统计工作经费,使各类大型普查调查和常规住户调查以及其它统计业务工作完成。同时,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逐步配齐了县统计局微机、打印机及信息网络设施,并采取县乡共同出资的办法为乡镇统计站配备了微机,极大地改善了统计工作的环境和条件。
(二)因地制宜确立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总体思路
县人口相对较少、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和合村并社之后,共辖5镇2乡,71个行政村,664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多,农村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基层统计工作非常重要,鉴于此,解决基层机构混乱、不稳定、工作不规范、设施不配套和数据上报不及时、口径不一致以及数据质量不高等方面的突出势在必行。县在把握时机,客观分析自身存在的,有针对性地确定了全县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内容和方向:以强化职能,充实,改善条件,完善制度为重点,通过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使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达到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业务流程化、统计调查法制化、数据传输网络化的目标。一是强化统计职能。按照乡镇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各乡镇农村经管统计站是乡镇履行统计工作职能的具体单位,要求要进一步强化做好统计工作的职能职责,切实加强对乡镇统计工作的管理。同时,要求各乡镇成立由乡镇长任组长,综合统计、企业统计和工资统计为成员的乡镇统计工作协调小组,负责乡镇统计工作的协调管理。各村成立由村主任任组长,村文书和各合作社社长为成员的统计工作小组。二是充实工作。按照人事下达的编制,每个乡镇固定1名以上的具体负责综合统计工作。同时,结合农村基层组织整建,明确村文书为各村统计员,由乡镇行文指定各合作社社长为各村统计工作小组成员。三是改善工作条件。通过协调和沟通,督促为乡镇统计站落实办公用房,调剂办公桌椅、资料柜,制做统计站标牌,启用统计站公章,开通计算机网络。经初步验收,到目前,全县乡镇统计基础工作基本上做到了有牌子、有章子、有、有电话、有档案柜、有能与上级统计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网络和保证工作开展的经费。四是完善工作制度。从完善工作制度手,规范业务流程,完善了原有的5项制度,并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新制度4项。县统计局将所有统计工作制度、台帐表式、指标解释和实用统计法律法规编辑装订,下发乡镇统计工作站遵照执行。同时要求各乡镇统计站将主要工作制度和统计机构网络全部张榜上墙,接受社会,基本上形成了形成了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和规范有序的工作运行机制。
(三)统筹协调,多方配合有效地推进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是一项常规性
工作,但它涉及到、编制、经费等多方面的内容和众多的行业领域,做好协调沟通,争取各方面的配合支持至关重要。一是及时安排部署。市统计工作会议之后,县及时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会议精神,经讨论研究将基层基础建设内容列今年全县统计工作的重点,在全县统计工作会议上进行重点安排,同时将建设工作的内容纳对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细则之中,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是主动汇报沟通。县被确定为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试点之后,及时将试点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工作打算向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十分重视,对搞好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统计试点的机遇,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为做好今后的统计工作打好基础。同时,县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安排,并要求人事、编制和各乡镇都要从全县工作的大局出发,支持配合统计局搞好试点。三是明确工作标准。为了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扎实稳步开展,根据调查摸底的情况和全县工作的实际,制定了《县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报经县批准后由县办公室批转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同时,还制定了《县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实施细则》和《县乡镇基层基础建设工作验收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对建设内容和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起到了较好地引导作用。四是加强检查指导。全县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全面展开后,局领导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深乡镇一线分片包干,指导帮助乡镇开展工作,协调解决具体,确保了既定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