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恋爱心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正值青春年华时期的当代大学生,普遍投身恋爱的海洋,是极其正常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大学生普遍恋爱的现象背后,我们应该探讨的是这一现象的表现,产生原因,以及产生的心理问题。本文将就以上三个方面试以探讨,以期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学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基本情况调查
恋爱已经成为现在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恋爱现状,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完成了我们对大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工作。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1.本组通过传统的问卷调查和新媒体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73份,由于统计数据表的损坏,本组遗失了32份调查表。因此,有效问卷共541份。
2.本组通过随机采访的方式进行问答调查,共采访300人。
(二)问卷调查内容
1.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2.大学生恋爱意向调查
(三)问卷调查结果
1 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
项目 性别 年级 是否恋爱
人数 男 女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是 否
284 257 185 147 119 90 372 169
百分比 52% 48% 34% 27% 22% 17% 69% 31%
2 大学生恋爱意向调查表
对入校谈恋爱的看法
项目 急切地想谈恋爱 顺其自然 不想谈恋爱
人数 162 352 27
百分比 30% 65% 5%
性别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人数 104 58 171 181 12 15
百分比 64% 36% 49% 51% 44% 56%
(四)随机采访内容
1.你觉得大学生恋爱普遍化受什么因素影响最大?
2.你认为大学生恋爱会产生什么心理问题?
(五)随机采访调查结果
二、调查结果分析
当代大学生恋爱呈现出普遍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趋势,根据本组调查数据显示,得出以下成果分析:
(一)大学生恋爱普遍化现象分析
1.大学生恋爱已成为普遍现象,65%的同学表示自己正在谈恋爱。
2.对于大学恋爱的看法,65%的同学都认为应该顺其自然。但是从高中高压生活中解放出来的大学生们,仍有30%的同学表示想要尽快开始恋爱,其中男生占了64%。
(二)大学生恋爱现象普遍化的产生原因
根据随机采访的结果分析,约34%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恋爱普遍化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约31%的同学认为是受到思想(包括个人思想和他人思想)的影响,约26%的同学认为是受学习负担减轻的影响,也有约10%的同学表示是受家长意向(同意孩子大学谈恋爱)的影响。
(三)大学生恋爱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约21%的同学认为是“思想极端”,约8%的同学认为是攀比心理的出现,也有9%的同学认为会产生自大心理。更多的同学则认为会产生“过于自卑”和“过于盲目”的问题。31.3%的同学认为会产生自卑心理,30.7%的同学认为会产生过于盲目的问题。
三、大学生恋爱普遍化的分析
(一)恋爱普遍化原因分析
根据对问卷调查的调结果整合,以及对已发表的相关期刊文章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观点:
1.社会环境导致恋爱普遍化
(1)学校和家长的高压减轻甚至消失
我国初高中教育阶段,学校严打“早恋”现象,社会普遍不认可此阶段的“在校情侣”。而高考一结束,许多家长都默认孩子可以开始谈恋爱,且大学老师并不会过多干预学生的个人生活,打压恋爱。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进校之后就有极大的恋爱需求,导致大学生恋爱普遍化。
(2)学习压力减轻
我国国情导致许多学生在高三备考时期背负了巨大的压力,一旦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学生背负的各种压力骤然减轻。突如其来的轻松导致许多学生刚入学觉得不适应,用谈恋爱来丰富大学生活。
(3)社会舆论导向推动大学生恋爱普遍化
社会舆论对于初高中情侣往往持批判态度,而大学生情侣往往容易收到大众的祝福。因此社会舆论对大学生恋爱持支持态度也推动了大学生恋爱普遍化。
2.思想转变导致恋爱普遍化
(1)社会思潮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信息的传播,自我解放的思想盛行,当代大学生接受并吸收“享受青春”等思想。加上社会思想趋于开放化、开明化,当代学生更多的选择在大学开始恋爱。
(2)“大学生=成年人”的观念深入人心
一般情况下,大学生都是生理年龄为十八九岁的青年男女,因此很多人将“大学生”和“成年人”之间划上了等号,认为凡已满十八岁的健康青年都是具有自我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做出恋爱选择是正常的。
(二)心理问题分析
1.恋爱普遍化导致的心理问题
根据对随机采访时同学们提出的观点的调查整合,以及对已发表的相关期刊文章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观点:
(1)严重的自卑心理
在恋爱中,如果恋爱时双方差距明显,且双方在交往过程中,未能平衡差距,则弱方极易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严重的自卑心理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强烈的自我否定则会使其由停滞不前变成自甘堕落。
(2)自大心理
同等情况下,强方也会产生自大心理。过于自负会导致学生对许多事件的预估判断能力减弱,极易对自己、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危险。这种心理的人也极易与他人发生矛盾。
(3)思想极端化
一些大学生在恋爱失利后易产生极端思想。表现为自残、自我放弃,或极端报复。这类人一般具有固执、爱憎分明等性格特点。
(4)盲目心理
不少大学生由于是初次恋爱,也因为缺乏社会经验,会在恋爱中出现盲目心理。这类人沉浸在恋爱中的人极易与身边好友、甚至亲人产生矛盾,只相信恋人的所言所为。
2.恋爱心理问题的预防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及时注意到自己及恋人的心理变化,按时自测,学会自我解压。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运动方式,关注心理健康。一旦发现心理问题深化可能导致心理疾病时,须及时就诊。
四、结语
经过问卷调查、随机采访、翻阅资料等方式,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由于受到社会环境、思想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恋爱具有普遍化倾向。
大学生恋爱普遍化导致大学生极端思想、自大心理、自卑心理和盲从心理等问题出现。
总之,大学生恋爱是追求爱情的正常表现。但是在恋爱过程中,倘若未能学会健康的恋爱,将会给生活带来巨大的障碍。因此,当代大学生应当了解恋爱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影响,培育良好的心态,养成健康的心理,正确面对,从而树立健康、科学的恋爱观,健康恋爱。
参考文献:
[1]周晓芳.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
[2]帅煜朦.当代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成人依恋与恋爱压力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 大学生 恋爱心理 问题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84
A Study on the Psychological Re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Love and its Educational Strategies
ZHANG Lan, LI Qiaotong, QIN Ye, ZHOU Xiaofang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36)
Abstract Since the enrollment expan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increasing, and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diversified and complex. In the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love, their love motivation is complex, the concept of love is more and more open, the pressure of love has been enhanced, has caused a great impact on their lives and growth, causing many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erious and even threatening the personal safety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n order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a healthy love outlook, correctly deal with the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of love and learning, life, strengthen the correct guidance and education to their love without dela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love psychology; problem; education strategy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等诸多因素,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确认识、了解、处理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现象,把握正确的恋爱行为,形成正确的恋爱心理,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感情与学业、生活的关系,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是高校及教育者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1 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查实状况及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医学院和辽宁大学四所学校的500名大学生。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94份,有效问卷486份,有效回收率97.2%。调查学生中男生236人,所占比例为48.56%,女生250人,比例为51.44%;文科学生271人,比例55.76%,理工科学生215人,比例为44.24%;农村学生241人,比例49.59%,城镇学生245人,比例50.41%。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制作了调查问卷。问卷包含恋爱认知、恋爱动机、恋爱方式等内容,共30个问题。内容包括年级,性别,文理科生等。
2 大学生恋爱心理与行为的具体表现
2.1 恋爱动机与恋爱类型复杂多样
当前,大学生的恋爱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顺其自然型。这一类的大学生所占43%以上,是调查结果中比例最大的一种类型。在经过高中繁重的学习之后,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向往,开始了他们全新的生活。对爱情更是充满了向往和好奇。他们既不过度追求,也不漠然,希望能够顺其自然地遇到自己心目爱恋的对象。第二种,踏实务实型。比例为41%。这一类的大学生比较重视现实,对那种不切实际、充满幻想的爱情不屑一顾。他们对爱情的态度比较认真、谨慎。一旦投入感情,会比较专一。第三种,空虚寂寞型。大学生虽然生活在集体中,但是容易产生孤独、寂寞、空虚、无聊的感觉,于是用恋爱来进行填补。出于这一目的而谈恋爱的大学生的比例有11%。第四种,爱慕虚荣型。很大一部分学生恋爱为了追求虚荣,追求刺激,轻率地恋爱。这类大学生所占比例大概为4.8%。这类大学生往往比较看重物质条件,忽视精神层次的追求,把身份、家庭、金钱看得比较重要。
2.2 恋爱观念日趋开放,传统观念日趋弱化
调查结果显示:有63%的男生支持婚前,28%的男生持比较谨慎的态度,仅有12%的男生坚决反对婚前;大约32%的女生支持婚前,另有47%的女生持谨慎的态度,有25%的女生坚决反对。在大学男生中,有44%的男生有过接吻行为,27%的男生有过抚,11.5%的男生有过。在大学女生中,有45%的女生有过接吻行为,21%的女生有过抚,7.6%的女生有过。大学生们对待贞洁等传统观念日益表现出淡漠的倾向。
2.3 学业与爱情存在矛盾冲突
在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上, 42.6%的大学生认为“学业高于爱情”;48.6%的大学生认为学业与爱情“同等重要”;只有6.9%的大学生认为“爱情高于学业”。该结果说明在正确对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这一问题上,大部分学生都能以正确积极的心态去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并且坚持学业是大学期间首先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但在实践中,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业与爱情的关系。这些大学生一旦在感情上遭遇了挫折,承受力往往比较脆弱。有些大学生甚至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2.4 失恋压力较大,挫折感增强
在调查中发现,面对“一个大学生失恋时,应该怎么办?”这一问题时,选择“不成恋人成朋友”的学生的比例为48%;选择“发奋学习驱散失恋痛苦”的学生的比例为35.5%;选择“寻找新的朋友抚平创伤”的学生的比例为11.6%;选择“报复对方”的学生的比例为2.6%;选择“悲观厌世”的学生的比例为1.7%。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虽然失恋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但是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失恋问题。不过,也有一定比例的失恋者不能及时排解这种强烈的负性情绪,出现消极心态,自暴自弃,封闭自己,甚至产生自杀的心理。
3 加强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教育对策与方法
3.1 大学生思想品德、恋爱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在高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德育功能,从理论上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处理好恋爱中的各种关系,加强大学生处理成才过程中所面临的学业、职业、恋爱与人际关系这四大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发展目标,处理好学业和爱情的关系。在大学生走上人生道路时,给予积极正确的扶助和引导,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的有机结合。
3.2 发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学校应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帮助学生对心理咨询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咨询的习惯。当学生遇到恋爱方面的问题,当学生们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恋爱心理困惑时,教师要及时地发现问题,帮助他们解决恋爱的困惑和问题。通过开展朋辈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训练以及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作用,给学生们带来切实有效的帮助。
3.3 面向大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性教育
在大学生中开展性知识教育和性道德教育是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对性知识有强烈的渴求,学校对学生要加强引导和教育。强化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性知识和性心理教育,打破对性的无知和闭锁状态,消除对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冲动的控制力和免疫力。
3.4 营造积极快乐、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健康快乐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开发他们的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将他们的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到健康的生活中。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将使大学生赏心悦目,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有助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们的美好心灵,帮助他们养成健康乐观的价值观。从而使他们的恋爱观也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使他们正确对待他们的爱情,使他们的生活更加温馨、文明和幸福。
基金项目:本文是辽宁省社科基金课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 L12DZZ059
参考文献
[1] 孙晨宇,刘从云,朱华庆.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其心理因素[J].中国校医,2009(3):349-352.
[2] 杨南丽.大学生婚变观与高校教育[J].昆明大学学报,2008(3).
[3] 渠东玲.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表征与教育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10):135-136.
[4] 熊丽娟.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J].中华文化论坛,2008(8):112-113.
[5] 胡春贞.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偏差、成因与纠正策略[J].河南教育学院学
关键词:高校教育 大学生 引导 培养 正确恋爱心理
近年来,随着各大院校的扩招,高校在校学生数量在逐年增加,大学生进入大学的年龄一般都在17―20岁左右,这真是男女最具朝气和青春的年龄,也是男女生生理和心理变化最大的年龄。正所谓:“春色年年花似锦,若个男女不相思”。大学生恋爱是人正常的成长过程,但是,由于大学生在身体和心理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初涉爱情,大部分不能真正认识爱情,所以,大学生的恋爱问题,给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出了一道难题,也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同时,近几年大学生恋爱折射出的一些社会现象,引起社会及学校、学生家长的普遍关注。[1]
一、把握高校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近年来, 据笔者所在大学的调查分析,结合部分网友的意见建议,当代大学生恋爱一般有几个十分普遍的特点。
一是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高校十分普遍的现象。据笔者观察,现在大学生觉得谈恋爱是一种十分普遍十分正常的行为,如果大学生不谈恋爱,就显得十分不正常,著名英语教育家俞敏洪说“最好在大学期间谈一场恋爱”,目的是不给自己以后的青春留下遗憾。现在的大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即“在大学里没有谈过恋爱,就不算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也有人说“不谈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不完美的大学生活”。甚至有人认为,大学没有被人追求或者主动追求个别人的人是不健康的人,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积极投入恋爱大潮。
二是大学生恋爱行为已经十分公开和自由化。现在大学校园里面随处可以拉着小手、卿卿我我的大学生,很多大学生甚至在公开场合接吻求爱,已经完全由之前的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变成今天的卿卿我我、旁若无人。被西方主流文化影响的大学生已经十分开放,传统的有礼有节的恋爱道德已经渐行渐远。
三是大学生对于性的认识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性开放程度让人堪忧。当代大学生受西方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于性的认识已经变得十分开放,逐渐脱离了道德的控制范围。很多大学生已经从羞涩的拉拉手变为直接的性接触,婚前同居、婚前十分普遍,且被认为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几乎所有的恋爱的大学生都在外出租房屋,还是学生期间就过期了夫妻生活,且很多男女生谈恋爱不是为了共同的精神追求或者生活理想,已经成为追求的性的刺激,很多大学生对于男女朋友更换频繁,到达了与人比和几个人有为荣的扭曲的爱情心态。[2]
四是大学生恋爱目的已经异化,变的十分功利性和庸俗化。恋爱的大学生很多不是想找自己真正的人生伴侣,不是因为拥有共同的理想信念而走在一起,也不是自己真的爱对方,想和对方白头偕老,而是有五花八门的原因。有的是为了体现自己的青春,认为自己的青春就像花一样,爱情就像阳光一样,如果一朵鲜艳的花朵没有阳光,很快就会枯萎,所以为了自己的青春容颜而错误地谈恋爱。有的是想体味“爱情的甜蜜”而忽视了爱情是两生花,有甜蜜,更是恋爱双方必须要具有的相互的道德信任感和责任感,是一份海枯石烂的承诺。有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恋爱,认为自己有了男女朋友是一种荣幸,拥有多个男女朋友更是一种荣幸,是在用男女朋友炫耀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有的是为了在对方那里得到好处,比如为了对方的钱财,为了对方的家庭背景或者经济状况。有的是为了追求性的刺激,是一种低俗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在以在婚前发生为荣,甚至有的认为自己曾经怀过孕,做个人流手术为荣。 显然,这些五花八门的爱情是何其的让心揪心,这样的恋爱是爱情吗?是美好的吗?值得人怀念吗?答案是否定的。
二、如何认识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及成因
认真分析大学生恋爱的特点,我们不难真正认识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及成因。
一是大学生个性较强,缺乏异性的温爱。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在家里都被父母宠爱,个性较强,在心理本质上缺乏一种对于异性的关爱,在大学里遇见自己喜欢的人很快就会本能地让自己和他(她)靠近,寻找一种爱的安全感,所以遇见谈得来的异性很快就会进入角色。
二是大学生恋爱的动机变得十分简单化。很多大学生谈恋爱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都是考虑眼前的快乐,根本不会很慎重的考虑到婚姻与家庭,谈恋爱不是真正想到自己一辈子的伴侣,而是考虑到当前的需求。这样的仅仅追求感官刺激或者是为了寂寞爱找一个人的爱情故事在大学校园比比皆是,这也决定了大学爱情的恋爱周期很短,男女朋友更换频繁。这种追求感官刺激和排遣寂寞的简单恋爱动机将造就大量轻率的校园恋曲产生,形成了大学生恋爱的周期缩短,更换男(女)朋友十分频率的现象。
三是大学生恋爱心理不成熟,社会认知浅引起恋爱成功率低。大学生社会阅历不丰富,思想教单纯,在与异往中,感情和思想会随着环境不知不觉产生改变,容易产生感情纠葛,爱情对象漂浮不定,导致恋爱的成功率很低。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调适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0-0099-02
爱情是个亘古而又常新的话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都会对爱情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当下大学生们对这个话题也早已不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过去,大学生谈恋爱很讲究东方民族的含蓄和深沉,恋爱处于“地下活动”状态,常常鲜为人知。而时下,在大学校园,不管是图书馆,还是操场和教室都随处可见亲密的情侣。而恋爱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可能对人格的健康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恋爱心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行为,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主要从这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入手,提出解决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以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建构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一、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1.从众心理。一些大学生虽暂时没有谈恋爱的需求,但因同宿舍的同学谈恋爱,看到人家亲亲热热,自然会激发起恋爱意识和行为。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或没有人向其求爱,孤独感、危机感、失落感就会涌现,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另外,有些人对恋人的看法缺乏主见。别人说好自己就觉得好,别人说不好则会觉得不好,往往因随波逐流而断送了自己的爱情。
2.攀比心理。大学生因为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在决定做事之前往往缺乏慎重考虑。对待爱情也是一样,常常为了攀比,满足虚荣心而行动。同宿舍的几位同学,一旦有人恋爱了,其他人也不示弱,陆续谈起来,忘了考虑是不是真正的爱情。
3.嫉妒心理。在恋爱中产生嫉妒心理是非常普遍的。当得知自己喜爱的人同其他异性关系密切时,一种难言的痛苦滋味涌上心头,这便是嫉妒。爱情必须相互信任,而嫉妒是对信任的蚕食与伤害,甚至会破坏双方关系,最终导致感情的破裂。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调适
针对大学生恋爱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努力地寻求积极交往的方式和合适的解决方法,培养健康的恋爱观。
1.正确认知爱情
只有正确地认知爱情,才能更好地面对爱情。爱情是相互给予而不仅仅为了得到,恋人之间彼此分享快乐、幸福和悲伤等。爱是责任,所有的爱情都包含一份神圣的责任,这种责任不是义务,不是外界强加的,而是内心的自觉,即为自己所爱的人承担风险,而不只是感官上的愉悦与寂寞时的陪伴。爱是彼此尊重,真诚的爱是建立在双方平等与理解基础上的。
2.正确对待恋爱
大学生要正确对待恋爱,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即爱情与学业、爱情与友谊、爱情与道德责任。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常见的恋爱心理问题大部分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1)爱情与学业。青年学生进入大学后,专业方向基本确定,未来的事业逐步开始清晰,他们所面对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他们赞成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大学阶段应以学习为主,爱情应当服从学业;或者希望学业和爱情双丰收,既渴求学业有成,又向往爱情幸福。但是我们发现也有不少同学一旦坠入情网就不能自拔,学习同样受到严重影响。有的大学生整天沉浸在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中;有的大学生中午、晚上不休息,加班加点谈恋爱,致使上课时倦意甚浓,无精打采;有的大学生干脆逃课,一心一意谈恋爱,成为恋爱“专业户”。爱情逐渐成为生活的唯一追求。可见,摆正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是大学生难以控制而又必须正确处理的问题。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放在首位,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专业学习。
(2)爱情与友情。人际交往是人类的必然伴侣。随着人际交往的深入,有的异性之间会产生友谊,有的异性之间的交往会产生爱情。这都是正常的结果。但是有的人会将爱情误认为是友情,有的会将友情误认为是爱情。作为大学生们应该了解爱情与友情的区别,处理好爱情与友情的关系。否则可能既丢了友情,又没找到爱情。爱情和友情是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虽然有相同之处,但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友情是同事、同学或朋友之间在相互了解和信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亲密、平等和友好的情谊关系。友情是个开放的系统,我们希望像这样的异性朋友越多越好。而爱情是一种彼此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专一而排他的感情。在爱情中双方都希望是彼此的唯一,一般比较排斥在其中掺杂了第三者或者更多的人。彼此间有着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要去承担,自觉地为双方的未来打拼和努力。只有区别了爱情和友情之后,既能感受到友情的温暖,也能体会到爱情的甜蜜。
同时,还要学会处理好爱情对象与对象的朋友之间情谊的关系,别在对方的友谊里出现了误解和嫉妒的不必要烦恼。
(3)恋爱与道德。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同时也是人们的一种社会活动。在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恋爱中的情侣,在公共场所、在大庭广众之下,旁若无人,作出各种过分亲密的举动,似乎觉得“我的眼中只有你”,完全忽视了周围存在的其他人。情侣之间在私下场合举止亲密一些是无可厚非,但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应该尽量考虑周围他人的感受,遵守相应的社会公德。不要做出太过违背道德规范的事情。另外,恋人之间在相处的过程中也应该懂得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不要完全依附于对方或者让对方完全依附于自身。有些人认为因为当初是自己追的对方,因此就应该对对方言听计从。有些人认为既然是你来追的我,那我自然就应该比你高一等,你就应该完全对我百依百顺。但是在恋爱中如果完全失去了自我,彼此之间也就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爱情是很难长久的保存。
3.恋爱挫折的调适
对于爱情,每个人都希望在经历甜蜜的恋爱之后,有个幸福的结果,但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有预期收获,能够走到天长地久。在恋爱中也会有坎坷,有挫折。在恋爱中大学生们应该要学会去应对和调适恋爱中的挫折和坎坷,培养和提高自己爱的能力。恋爱挫折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1)单恋。在爱情中如果只是一方倾慕于另一方。而另一方完全不知道,或者对方完全不予理睬,那么这种感情就不能称之为爱情,只能成为是“单相思”或单恋。单恋并不能称为爱情,这样的感情只会让自己平添烦恼。单恋有时是自己的一时冲动,所以首先要冷静下来,理性地思考自己的这种感情。同时细心地观察对方对自己是什么感觉,如果对方完全没有爱情的意思,那就应该学会让自己对对方的感情进行转移,比如说转移到学业上,转移到其他的人际交往中,或者其他的目标上去。以另一种可能成功的活动来代替,从而获得成功的心理快慰。
(2)多恋。爱情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它一般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在恋爱的过程中需要双方都能够自觉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同时有相应的道德约束。如果一个人同时喜欢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异性并保持恋爱关系,或者同时接受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异性的追求,就是“三角恋爱”或“多角恋爱”。有的大学生把多角恋爱视为自己能力的展现、魅力的释放而引以为荣;也有极个别同学视爱情如游戏,以满足私欲或达到报复个人的目的。面对这样的状况,作为大学生们应该要保持高度的冷静和理智。傲慢和自卑、怀疑和妒忌、讽刺和狡诈,都不是正确的态度。要慎重地审视自己与对象之间的恋爱关系。当自己的恋人对他人产生了恋情,尽管很痛苦,但应该学会与对方坦诚交谈,作出抉择。另外,在必要的情况下要懂得“急流勇退”。如果发现自己闯进了别人的情网,或者发现与所爱的人的关系不可能发展下去,应该鼓起勇气,积极地退出来。这看似消极,实为解决多恋关系的一种积极策略。
(3)失恋。有恋爱就有可能失恋。当恋人因为社会现实、他人干预、情意不和等因素而感情破裂时,失恋的挫折就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生活和正常学习活动。从热恋关系中断裂出来,一下子失去了与自己最亲密的人,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痛苦的。失恋者经常表现为逃避现实,缩小人际交往圈,精神生活上既折磨自己又影响旁人的情绪,有人甚至向恋人进行行为或心理上的报复。失恋的创伤有时会带来严重后果,如自杀、伤害他人等心理。其实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唯一,不能为它耗费所有精力甚至抛弃生命。失恋者可以向他人倾诉自己的内心烦恼,倾吐内心的郁积情绪,缓解失恋的伤害。另外也可以适当应用心理保护机制,进行心理的转移,从而减轻痛苦。比如把热情投入到学业中去,在紧张的学习中逐渐减轻失恋对自己的影响。
总之,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将是解决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根本所在。我们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引导教育的好坏,是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重要方面,也是为社会文明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拥有健康的恋爱心理。
参考文献:
[1]申继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江远,张成山.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白晓玲.大学生恋爱问题心理探询[J].教育艺术,2007,(3).
[4]邓桂兰.大学生恋爱问题及教育引导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9).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心理;不良反应;矫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256-03
2005年9月1日教育部撤销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对“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条文[1]。这便意味着高校对符合《婚姻法》要求的大学生在校结婚已不再有处理的权力。对于文化素质较高,情感体验颇为丰富的大学生们而言,校园爱情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大学生并未品尝到爱情的甜美,反而出现自卑、焦虑等异常情绪,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个别学生甚至因承受不了恋爱的挫折而选择自杀或杀人的极端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痛苦。为此,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心理的多种不良反应及其各自成因的深层次剖析,有针对性地探索矫治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心理的有效策略,不仅有益于大学生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并且对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时代性价值。
一、爱情的含义及其本质
(一)爱情的含义
什么是爱情?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解释
柏拉图认为:两颗心灵很孤独,彼此需要慰藉就叫情。这种解释很简单但只是肤浅的从现象到现象的阐述爱情,并未追溯其本质。
弗洛伊德认为:因为性本能、性冲动,人们必须反反复复的重演亚当和夏娃的“原罪“这样就有了爱情。这种解释有其合理性,但难于为将自己装扮得向往崇高的人类心灵所接受。
认为: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钦慕、相互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
综上所述,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爱情在侠义上指情侣之间的爱,广义上还包括朋友之间的爱情和亲人之间的爱情。这里主要从狭义上对其理解。
(二)爱情的本质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类高度文明的体现。爱情的本质是基于一定的自然基础之上,并受制于社会物质和文化因素的相互爱慕精神。爱情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属性,即一系列思想、文化、道德等因素,这是爱情最本质的属性。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爱情的本质所在,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心理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范围及相关说明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了解湖南省某高校大学生恋爱挫折心理现状,在处理和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研究当代大学生在面对恋爱挫折时普遍存在的不良心理反应及其主要表现。进而剖析其主要成因,使矫治策略有的放矢。
本次调查范围涉及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个年级的男女同学,采取抽样调查的调查方法,总共发出200份问卷全部有效收回,基本情况如表1。
(二)对调查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经过对调查结果的数据处理与统计,本次抽样调查的同学94.9%的有过恋爱经历,其中9.5%的同学在恋爱中有过,84.5%(占有过恋爱挫折经历的百分比)遭遇恋爱挫折后深感痛苦并出现不良心理反应,具体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这些同学中44.8%愿意进行恋爱挫折心理矫治,而实际仅有8.2%的同学接受过恋爱挫折心理矫治。
三、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心理不良反应类型及其主要表现
结合以上调查结果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心理的不良心理反应主要体现在自卑、焦虑、回避、报复四个方面。
不良反应之一:自卑
自卑心理反应主体通常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才会被抛弃,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情绪体验。当面对恋爱挫折,他们往往采取内归因模式,认为自己无能是导致爱情受挫的主要因素。
长期下去,会导致沮丧、抑郁,严重者会导致精神分裂、精神失常等心理问题。
不良反应之二:焦虑
在心理咨询的有关描述中,焦虑反应是指由现实刺激引发的一种不良情绪状态。其基本的内心体验为害怕,主要由于对事情的不确定而引发,多指向于对未来的担心[2]。焦虑反应的主体通常认为自己失恋后能作为恋爱对象的异性朋友难以寻找,或者担心自己找不到比之前的恋爱对象更好的发展对象,因而产生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与担心的不良心理体验。
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学习学业和生活而且使人际关系恶化,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矫治,会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学生的心理困扰。
不良反应之三:回避
回避反应主体通常回避他人,掩饰内心的无助,并且不知如何面对婚前和试婚现象,而对其采取回避的态度。部分有过的大学生当感情受挫时,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往往羞于见人,无地自容,害怕或者躲避他人的目光。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经常存在矛盾与冲突,为调整冲突双方关系,人们经常不自觉地采用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等各种心理防御机制来缓和焦虑、回避痛苦,但如运用过度则会显现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3]。
回避反应在一定时间或程度上可缓解心理压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些学生可能因使用频繁,导致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不良反应之四:报复
报复反应主体面对恋爱挫折时往往怨恨,无法原谅对方,甚至失去理智,产生报复对方的心理,最后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结局。
特别是由于发生后无法面对被对方抛弃的学生,更容易丧失理智,报复心理欲罢不能,甚者为逞一时之快,而做出极为荒唐和恶劣的举动,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四、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心理不良反应的原因剖析
导致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心理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运用心理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重点剖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自卑反应的原因剖析
自卑心理反应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我评价偏差。这些学生往往只关注别人对自己怎么看,却忽视自己如何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二是对恋爱吸引力的理解偏差与缺乏科学的心理认知。如把导致恋爱挫折的责任全归于自己对对方没有吸引力。表面上看似乎人们的择偶心理倾向于外显魅力,其实在选择异性对象时绝大部分人更关注于对方的内在魅力,认为人品、性格、才能、共同的理想、兴趣爱好等更具吸引力。
(二)焦虑反应的原因剖析
焦虑反应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复杂关系的认识还很肤浅,如友情与爱情的关系的区分。当然也不排除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观念更新所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们的影响及心理冲击。以及在择偶中出现的逆反心理、从众心理、恋爱错觉等都可能导致事与愿违的后果。
(三)回避反应的原因剖析
回避反应形成的主要原因首先与大学生性心理发育的成熟及角色的特殊性相关;其次与我国古代传统观念和西方“自由、性解放”的双重影响有关,此外也与我国在学校性教育上的薄弱、大众媒体宣传的不适当等有关。
(四)报复反应的原因剖析
报复反应形成的主要原因与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缺失有关,一是恋爱道德责任缺失,一方因另一方玩弄感情、不负责任而对其产生报复心理;二是对自己、对父母、对朋友、对社会和集体的责任缺失,遭受恋爱挫折时丧失理智,不顾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走向极端,不惜以任何代价报复对方,造成无法挽回后果。
五、矫治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心理的策略思考
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矫治,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依据心理学相关原理,针对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心理的现状及其原因剖析,可以采取以下矫治策略。
(一)矫正认知法:正确的“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在其极具影响力的“情绪ABC理论”中强调,情绪与不良行为(C)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A)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即信念(B)造成的[4]。所以,对于有自卑反应的大学生而言首先应当学会发现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能吸引他人的闪光点,正确的评价自己;其次要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看到事物的两面性。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客观的分析感情受挫的原因,不要片面的采取内归隐模式。恋爱出现问题双方都有责任,主要问题可能并非在自己身上,一味的自责、自卑显然是不恰当的。
(二)焦虑排除法:树立信心,在与异往中坚持“双不”原则
焦虑反应主体要重新树立起对未来的信心,大胆地去与异性同学交往,积极参加有异性同学的集体活动和娱乐活动,去发现自己所欣赏的异性同学。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上的用心、又要顺应自然。同时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坚持“双不”原则,一要勇于说“不”,二要学会“不”自作多情,以免对自身及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心理固着消除法:转变观念,优化大学生对对婚恋与性科学知识的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
对于回避反应的主体矫治的重点在于优化其对婚恋与性科学知识的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要学会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业、恋爱与成才、恋爱与身心健康、恋爱与人格塑造等方面的关系,增强对性生理、性心理、性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知识的科学认识。转变不合理的传统观念,勇于面对现实,同时积极参加恋爱心理方面的咨询服务,在咨询的过程中恰当宣泄情绪、矫正认知、锻炼行为,以免难以自拔而走向极端。
(四)情绪宣泄法:释放自己、发泄情绪
合理适度的采用宣泄法,有利于大学生理智状态的恢复,遭遇恋爱挫折后不能把自己的悲伤、烦恼、怨恨过分压抑,否则将导致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情绪宣泄法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身体宣泄,-如采取痛哭、喝酒、或到无人处大叫等方式来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绪,以达到心理的平衡、理智状态的恢复;二是心理宣泄,如通过找人倾诉,跟朋友写信等方式使受挫者感受到他人的同情、理解和劝慰,使其心胸开阔、冷静对待,达到心理的平衡;若其不愿意或者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也可采取写日记的方式让情绪在笔端得到发泄。
当然,宣泄应坚持适当与湿度的原则,无休止地宣泄,不仅不能减轻痛苦,反而会使自己长时间沉浸在消极的情绪之中,最终将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注意力转移法:转移注意、忘记痛苦,确立新的理想追求
积极恰当的采取注意力转移法。可以帮助受挫者摆脱悲伤绝望的心情。有意识地将注意力从消极不良的情绪状态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恋爱受挫的感情创伤是非常痛苦的并且在人们心中的印记通常具有触发性,当受挫者将要陷入愤怒烦恼、悲伤绝望的情绪状态时,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踢一场足球,与朋友逛街,玩网络游戏或去做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忘记自己内心的痛苦和烦恼。
心理学认为:当保持记忆的条件暂时不存在,或被另一种现象干扰时,就会造成人们对某种事物的遗忘。这样不使受挫者精神上得到了补偿,而且可以开阔生活的视野, 产生新的理想和追求。
(六)痛苦升华法:化痛苦为力量
痛苦升华法试图引导受挫者将痛苦化为力量,促进自己“升华”。大学生应该把恋爱挫折当作人生的一段经历,遭遇过恋爱挫折的同学更能对人生加深一层认识。获得爱情是重要的,但人生不只有爱情,还有事业、亲情和友情。例如歌德感情受挫后并没有深深陷入痛苦之中,而是把自己的爱情经历作为创作的素材,写成了《少年维特之烦恼》。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把痛苦化为动力,集中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对摆脱其因恋爱挫折而带来的痛苦以及更好的实现人生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http://.cn2005-03-29,14:48人民网.
〔2〕马志国.彻底粉碎心中的焦虑[J].大众心理学,2009(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