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 英语教材 整合 策略

2012年起牛津英语教材在进行一次较大的调整后成为9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调整后的教材虽然在难度上比牛津英语教材有所降低,但全册仍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8个板块,按教学计划要求,1个单元需要7-8课时,加上一些必要的复习课和习题讲评课等,按每周5个课时规定,1个单元大概需花2周左右时间,这就产生了课时紧而任务重的矛盾。《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因此,英语老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时要用整体观审视教材,在纷繁复杂的语言内容中抓住主线,科学高效地整合教材,避免出现时紧时松现象,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一、初中英语教材整合的原则

教材整合不能盲目根据个人喜好随意进行,要充分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实际教学的需要。N格兰特曾经在‘Making the Most of Your Textbook’一书中列出了教材重组与整合的4个原则:1.体现交际性原则;2.体现相关性和目的性原则;3.满足学习者需求原则;4.体现语言材料真实性原则 。程晓堂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材整合的5点要求:1.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可操作性;2.使教学活动的挑战性更加适合学生水平;3.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4.使教学活动的步骤繁简适当;5.使教学活动的形式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二、初中英语教材整合内容

根据教材整合原则,对教材进行整合包括内容的增删、调整和对内容先后顺序调整两大方面。

1.教材内容的增删调整。

(1)教材内容的增。教材内容的增可以指从其它教学参考资料中挑选部分内容进行补充,使教材内容体系更完整、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为例(Unit8 Natural Disasters),阅读文章是关于台湾大地震的,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补充一些有关近年发生地震的内容,如日本地震、雅安地震和最近发生的甘肃定西地震等,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再如Unit4 Do it yourself中study skills板块内容是否定前缀un-,in-和im-,在教学中可以补充否定前缀dis-,和ir-等,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

(2)教材内容的删。这种调整主要将教材前后内容极其接近的内容删除,包括在前一册教材中已出现过的内容。如Unit 5的Grammar板块A部分,内容是情态动词may表示可能的用法,有关情态动词在七年级下册Unit 7中已出现过表示许可用法的内容,在七年级下册Unit 3 Comic strip板块出现过Maybe we can order a pizza的内容,句型中有了maybe表示“也许”的用法,教学时已经辨析了maybe 和may be的用法,在七年级下册2次出现may的用法,所以八年级上册就可以作为复习,简略即可。再如,Unit 3 Grammar板块B部分主要讲授的内容是反身代词,而这一知识点在七年级下册Unit 5 Amazing things 中的Reading板块中已经有所涉及,学生也接触过了类似enjoy oneself等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有关反身代词的用法搭配,所以在这里只要作总结、归纳、复习即可。

2.教材内容先后顺序的调整。教材内容先后顺序的调整主要包括同一单元、不同单元以及不同年级内容之间的调整。

(1)同一单元内容的调整 如Unit 1 Integrated skills的听力部分的主题是Future plans,叙述的是自己将来的计划,而Speak up的主题是What’s he like? 叙述的是介绍自己的朋友,这两部分内容相去较远,很难融合在1节课中教学,而本单元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的主题是Qualities of a good friend,与Speak up主题较为接近,也较容易结合,将它们整合在一起教学效果相对较好。再如,Unit 1 Study skills内容是词汇的归类,如花1个课时讲授,显然内容较少、课堂容量过少,而本单元Task板块My best friend A部分表格里首先列出Words about people,可以将study skills 部分的内容与之整合,让学生通过brainstorming 来列出词汇,并自然而然归类。

(2)不同单元内容之间的调整 如八年级上册的语法重点之一是比较级和最高级,这些内容横跨了3个单元,Unit 1是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Unit 2 是数量的比较级、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Unit 3 是as…as…的用法。如果分三3个单元讲教授,很难形成完整的体系,将它们整合在一起讲授,不一定要化1个课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几个课时连续讲授。首先从Unit 3 as…as…的同级比较再到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同时穿插与之相似的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最后到数量的比较,能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如,有关动词不定式的语法也分2个单元讲授,Unit 5 的2个语法知识点may 和动词不定式作宾语,是2个相对独立的语法项目,反而和Unit 6的动词不定式作目的状语和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相关。之前提到的may的用法可以作简略处理,这样就可以将Unit 6的语法内容提前归类讲授。

(3)不同年级内容间的调整 这类调整主要出现在对教材内容的浅层拓展上。如在Unit 6 Study skills板块的内容是后缀-er,-or和-ist,这个知识点与七年级下册Unit 2 Integrated skills 板块的内容 Different jobs 相关,在七年级下册教学时可以适当拓展,这样再次遇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就可以简略处理。

总之,初中英语教材通过整合后更加符合学生语言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使学生更易理解与接受。帮助学生找出教材内在规律,更容易形成语言知识体系,同时也增加了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实效。教材整合的过程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挑战。教师只有深入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有效整合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修订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5).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初中现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是由之前的《思想品德》教材更名而来的。此次更名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增加了法治教育专册,即《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本册书旨在向学生普及宪法知识,增进学生对于我国宪法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教师该如何备课和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好这门课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将基于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围绕该主题进行论述,希冀抛砖引玉。

一、教师该如何备课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至少需要有一桶水。这是关于教师能够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量和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量的较为形象的说法。该说法旨在说明具备一定的知识量是教师把课上好的基础。《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所载知识是新增教学内容,为了上好这门课,教师需要在既有知识结构中增加与宪法相关的知识,在备课阶段尽可能广地扩展与我国宪法有关的知识视野,尽可能多地增加与法律相关的知识积累。为此,笔者是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备课的:

第一,梳理教材知识。《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均以我国宪法为主题,第一单元是总体介绍我国宪法,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分别与我国宪法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对应,第四单元是粗略地介绍以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为内容的法治精神。以第三课(公民权利)为例,这一课包括“公民基本权利”和“依法行使权利”两个框题。其中,公民基本权利主要包括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和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依法行使权利”框题包括“行使权力有界限”和“维护权力守程序”两个方面。教师可以用知识结构图的形式较为直观地呈现这一课的整体内容。

第二,熟读宪法文本。我国宪法由五个部分组成,共计一百四十三条。教师应当熟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挖掘教材所载知识点的宪法文本依据。如教师应当通过熟读宪法文本,将第三课(公民权利)第一框题(公民基本权利)所述各项基本权利的宪法依据挖掘出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依据是第三十四条,政治自由的依据是第三十五条,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依据是第三十七条,物质帮助权的依据是第四十五条,等等。

第三,阅读宪法教科书。为了深化对于我国宪法的理解,教师可以读一读张千帆教授写的《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焦洪昌主编的《宪法学》以及张千帆主编的《宪法》。这三本书是法学本科专业的教科书,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宪法学理论素养。

二、教师该如何上课

由于八年级下半学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均与宪法有关,因此教师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配合课堂教学。在上課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方式授课。宪法知识本身是较为枯燥的,宪法涉及的一些内容让八年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如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里的“民主集中制”就是一个十分复杂且理论性较强的政治学概念。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材所载内容从“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三个角度进行解读,学生仍然无法切实地理解这个概念且会影响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就应当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这些较为复杂的问题。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1. 合理调整顺序,使知识更具系统性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7章“数值的估算”其实是“有理数”一章的延伸,而且是有理数中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一部分内容,也不难掌握,没有必要放在第6章之后,完全可以调整在学完第3章“有理数的运算”之后进行,而且估算中实验与探究的问题也恰恰是有理数乘方的计算问题,我认为这样调整以后,会使知识更具有体系性. 另外,上册最后一章第8章学完“一元一次方程”后,也可接着学习下册的第1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两章知识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先学完“一元一次方程”,学生经过一个寒假的沉淀与疏理,再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一种趁热打铁,正是火候的感觉,这样还可以利用方程或方程组的方法解决求角度问题中的一些难题,使学生体会到用方程的思想还可以解决几何问题,从而从知识体系的高度认识方程和方程组,并培养应用的意识. 再如七年级下册学完“整式的乘法”可以接着学习八年级上册的“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整式乘法运算与因式分解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很好地把握这一知识点.

“函数”被誉为数学王国的“巨人”,这个“巨人”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过于高大,过于抽象,他们很难理解,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观察图像,从图像获取正确的信息并不困难,但不理解函数,也搞不清函数与函数图像的关系,感觉学生更多的是靠记忆而不是理解,而到了九年级,“对函数的再探索”一节,关于一次函数的知识还要从头再来一遍,这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所以建议这一部分知识后置,如果为了让学生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可在八年级上学期安排学习“一次函数”.

七年级平面图形的认识中有关圆的知识也显得过于乱而且浮浅,概念太多又没有相关的应用,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建议先不处理,后置到“对圆的进一步认识”整体学习.

2. 巧用习题与例题,抓重点,突破难点

新教材注重数学从贴近生活的实例中抽象数学模型,每一节安排的内容都不少,这无疑增加了学科的难度,例如,七年级下册一下子安排了“平行线”、“图形与坐标”、“二元一次方程组”、“整式的乘法”等多个重点知识,所以时间紧,任务重,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在这样的困难面前,教师感觉教得累,学生感觉学得累是情理之中的事,笔者总结的经验是,抓住重点,求精学透,不贪多.

例如,学习“函数和图像”时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课堂上先不研究引例中的气温曲线,只处理例1中的一个问题:横、纵坐标轴表示什么?上课开始先让学生讨论图中的横、纵坐标轴分别表示什么. 然后老师以投影的方式把图像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再静下来观察思考两坐标轴分别表示什么. 两分钟之后学生开始发表见解,一番争论发言之后,“横轴表示小亮离家的时间”,这一点大家很快就统一了认识,但对于纵轴表示什么,学生的意见分歧很大,主要有两个方面:表示小亮走的路程和表示小亮离家的距离. 老师把这两个观点写在黑板上,进一步问:路程和距离是不是一回事?学生异口同声说:不是一回事. 老师再问:那它们有什么区别?你如何说明它们的区别?有的学生用画图的办法说明:路程是随着小亮行进的时间不断上升的,而小亮离家的距离还有可能随着小亮往回走而变小;有的同学采用表演的办法,先确定一个目标点,从出发点到目标点来回行走,说明行程不断增大,而距出发点的距离却不一定增大,等等. 学生们用了十多分钟的时间争论,讲解,总结,最终弄清路程和距离的区别,也就弄明白了纵轴表示的是小亮离家的距离而不是小亮行走的路程. 本节课的难点也是重点就这样突破了,接下来的题目,学生很轻松地就完成了,在学生展示讲解的过程中,老师还根据情况补充了几个相关题目,学生解决得也很轻松. 在学生完成了所有知识学习任务之后,老师以游戏“新编龟兔赛跑”进一步来检测学生对图像的认识,学生的热情极为高涨,全然不顾下课的铃声,手臂高高地举过头顶,一个劲地喊:“老师,我来讲,老师,我来讲. ”发出下课的口令时,笔者听见学生这样的叹惜:“唉!这么快,还没学够!”还有的孩子直接跑到讲台上来跟我说他没来得及说的内容.

这节课下来,笔者感觉特别轻松,和孩子们交流了一下,他们也觉得学得很轻松,感觉很开心. 由此可见,一堂课抓住重点并突出重点的重要性,只有抓住并突出了重点,才能将知识整体化;只有抓住了重点,学生才能静下心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抓住了重点,能使教与学都变得轻松起来. 而抓住重点的办法就是要合理地整合教材,灵活地选用引例、例题和习题.

3. 适当提前示范逻辑推理的过程,消除学生对逻辑推理的畏惧心理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协作;探学

英语课堂是师生围绕语言而开展的聚会活动,体现了语言交际性和开放化理念特征。围绕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表达感知和灵活综合运用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体验中产生学习冲动,不仅能丰富他们的思维情感,更能够使得他们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形成合作学习精神。教学实践证明:围绕任务驱动,帮助学生在自我探寻问题中总结反思学习色略方法,利于激活学生英语学习内驱动力与潜能,帮助他们在主动调整学习策略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一、同桌互说“话任务”,交流空白

英语学习中的任务话题其实就是围绕各自的空白进行对话的载体,是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融合贯通。利用同桌之间的亲密关系,引导他们在相互对白中提出疑难问题,让他们能够在找准任务话题基础上更加适应教学需要。

同桌相互对话,让任务话题更有深度和广度,便于他们在交流空白的基础上产生探知的动力。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任务话题指导中,我根据Jenny和Daniel的交流,建议学生围绕“How many greets in the world?”引导他们进行同桌对话,帮助他们在了解语篇表达主题大意的基础上打开思维话匣子。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在同桌交流中就“How do you think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 do?’”和“Do you think greeting is very important to everyone?”等话题进行交流,让他们在主动说出自己疑难困惑中主动搜集相应的破解策略方法,帮助他们完善相应的知识体系内容。按照学生在对话中的内容,多给他们提供具有导向性的思考话题,让他们能够带着目标任务进行主动探知,帮助他们尽快进入学习境地。

指导学生在同桌对话中找出各自的问题,让他们在随心所欲的交谈中各抒己见,更利于他们深化理解感知。引导同桌相互说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让他们在表达中达成共识,在对白中交流认知,更能够使得学生获得更多感知体验。根据学生的不同感知体验,鼓励学生从文本素材中摘录相应的信息,帮助他们在主动筛选提炼的过程中形成有在针对性的学习意见方法,让他们增强理解感知的广延度。多以巡视倾听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多通过指导点拨的形式来帮助他们主动探知,让他们在深入领会和积极互动中强化感知,提高综合运用敏锐感。

二、小组讨论“探任务”,深化体验

任务式基于语言交际基础上的协作互动,也是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看法的重要环节。注重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在深化认知体验的基础上主动拓展延伸,更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理解感知,有效提高英语学习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探讨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对着问题,让他们在参考中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小组讨论探讨任务,使得学生在彼此议论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好奇心。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trip to Hong Kong”的任务探究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就“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ong Kong?”和“Can you introduce Hong Kong?”等问题进行讨论,让他们能够在主动表达自己意见基础上形成更为全面的语言感知。同时,我要求学生结合文本素材中内容,引导他们就其中发现的有效信息,围绕“What do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Hong Kong?”进行相互讨论,让他们能够在灵活运用素材的知识点中生成敏锐语言感知与思维方法。

指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任务中,应多给他们创设多元化的思考题目,让他们能够在语篇整体理解感知的基础上更加自由选择和灵活表达运用。关注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思维感知,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感悟主动表达。创设的任务应该体现开放化,让学生能够在发挥各自感知积累作用基础上灵活自如运用。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鼓励他们能够提出各自的观点,帮助他们在综合运用中不断开阔视野。

三、组间竞赛“争任务”,活跃气氛

课堂协作是一种互动过程,更应该体现出竞争之意。注意发挥学生的群体智慧和力量,引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PK,能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组间竞赛,赋予任务话题更多的趣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竞争中产生激情。

组间竞赛,让任务更有“嚼劲”。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1 Friends的“Reading Best friends”教学中,结合学生对“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of friend”的不同理解,我给学生出了一道思考题目“Which character of your friend do you like best?”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各自的理解差异主动表达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相互争论,让他们在充分竞赛的过程中,对“How do we should learn from good friend?”形成更为全面深刻的印象。

运用组间竞赛任务,使得学生更加注重从学习探知过程中归纳思维方法,让他们真正在课堂上唱出悦耳的声响。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多为学生创设友好、愉悦的环境氛围,让他们在积极参与和主动争论中大胆展示才能。多参与学生的争论过程,支持他们在争执中阐述观点,点拨他们能灵活运用。多给学生肯定性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在备受关注的过程中主动抒发自己独特的个性,让他们在自由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向上的原动力,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四、师生沟通“论任务”,反思生成

培养学生敏锐语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促进他们知识技能发展创新的有效途径。走出师讲生听的传统学习模式,让学生主动与教师平等对话,围绕学习话题自由畅谈,为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奠定坚实基础。师生沟通任务,让学生在主动谈论中找到学习的触发点,帮助他们在积极探究中总结方法经验。

师生沟通应以“谈任务”为中心,帮助总结反思。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 1 Dream homes的“Reading A Homes around the world”的任务指导时,我没有要求学生就查阅的相关资料阐述自己的意见和主张,而是提出了“Can you tell us character of your favorite home? ”和“Why do you think your favorite home is very wonderful?”等问题,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真实想法主动表达。以这样的方式谈论任务,帮助学生在不断总结反思的过程中生成丰富语言感知。借助这样的话题来交流教与学,让学生有更多自我表达和倾诉的机会。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使得课堂更加亲切和谐,更利于学生在主动靠近教师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看法,增强学习信心动力。

谈论任务过程,是教师延伸教学过程的基石。师生沟通应找准教学中的重点,围绕话题任务多角度拓展延伸。谈论任务时应多给学生反思的机会,引导他们在二次回顾中总结思维方法,让他们能够在自觉调整策略中提高整体运用技能。

总而言之,活化任务,给学生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方向,便于他们在紧扣要点中有效探知;合作交流,让学生能有互动展现的机会,便于他们产生思维灵感。以创设和谐情境为起点,注重开放化与生活化有机融合,让学生在争相合作和主动探知中找到兴奋点,定能使得他们将任务探知当成是一种学习自觉,让英语课堂更加生意盎然和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唐丽丽.任务型阅读运用对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影响[J].成才之路,2012(11)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科;情趣课堂;教学方法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广阔,思维更加活跃,情感更加丰富。如果老师仍然是“一张嘴、一根粉笔和一本书打天下”的枯燥上课模式,学生肯定不买账:无论老师怎么努力,怎么加班,还是难以避免学生上课发呆,打瞌睡的现象,课后再给老师一个差评。信息时代下的老师唯有紧跟时代潮流,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才不至于被学生淘汰,被社会淘汰。构建和谐、生动、活泼的情趣课堂是适应时代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情趣教学,就是以情感为依托,以体验为途径,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杨屹)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德育课程,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思想品德学科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如果课堂上老师以长者的姿态对学生进行孜孜不倦的说教,只会让学生反感,进而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导致的情感教育就是走向失败。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情感教育就没有触发点,老师的辛劳只能是白劳。因此,思想品德学科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生活,紧跟时代潮流,开展生动活泼的情趣教学,以“情”激“趣”,以“趣”达“情”。

一、尊重学生,构建和谐的情趣课堂

和谐课堂是情趣教学必备的课堂环境。和谐课堂应该是井然有序,师生平等对话、关系融洽的课堂。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情感信任。

尊重学生,构建和谐情趣课堂,首先要求老师要有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预设和谐平等的课堂规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构建和谐的情趣课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爱学生的发展。当代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宠儿,父母的掌上明珠。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情感丰富。我每接一届新的学生,在上第一节课时就与学生“约法三章”:(1)老师保证不拖课,如果拖课,学生可以把老师轰下课堂。对应的要求是学生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能趴在桌子上,若因生病要趴下得事先打招呼;(2)容纳不同声音,允许并鼓励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观点进行质疑,对于学生积极踊跃探讨给予表扬,对于没有发言的(每月总结一次)同学以表演节目形式代替惩罚;(3)为不影响正常教学,允许学生迟到不喊“报告”从后门直接进入教室,课后再向老师做出说明。这种新老师新规矩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引发学生对新老师的兴趣,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起到关键作用。

尊重学生,构建和谐情趣课堂,还要求老师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确实减轻学生的负担。思想品德学科以德育为主,知识传授为辅。很多老师在课前布置很多预习,查资料等,课后做许多练习,背诵许多知识点,这样学生要在课余花费很多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将从喜欢到厌烦,情感教育更是无从着手。本人主张学生课前预习不能超过十分钟,课后作业不能超过二十分钟。让学生收集的资料应当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为主,而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以避免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对于教学的重难点的理解,我认为基本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完成。辛苦在老师,而不是在学生,老师既是导演,有时也是演员,通过老师的导与演让师生情趣交融,进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结合生活,构建生动的情趣课堂

构建生活化课堂是新课程改革对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陶行知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思想品德学科承担着培育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重大责任。如果仅以理论进行教育会显得空洞无力,而仅依靠教材的案例又因陈旧性而缺乏说服力。“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歌德)思想品德课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构建生动的情趣课堂才能在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1.构建生动的情趣课堂要回归学生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以学生身边的见闻进行主题探究,以发生在学生身边事件进行讨论更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例如,老师可以抓住学校的一些校园布置、学校的活动进行探讨。把学校设置文化长廊和开展书香活动与学习宣传中华文化联系在一起;把学校的一系列德育、法制教育阵地(道德明星、学习标兵、法制宣传栏、安全教育专栏)与责任、安全,法制教育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身边模范感受他们强烈的责任感,不仅要从专栏学习知识,也让学生设计专栏的内容。再如,对七年级《创建新集体》,八年级《合作竞争求双赢》和九年级《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及“团队精神”等课题探究理解时可以关注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了解各班在文化艺术节的表现,引导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进行总结探究,引导学生对班级在艺术节运动集体项目取得好成绩原因或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学生生活的内容走进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

2.构建生动的情趣课堂要结合时政热点

国家大事,时政热点是学生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把时政热点引进课堂,可以弥补教材案例陈旧性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姓名权的内容,书本引用的是“张楠以王芳的名义给她家发电报,导致王芳父母从千里之外的老家赶到北京”的案例,这个案例显然与学生认识的现代生活不相符,缺乏时代性和真实感,因此我在教学中放弃此案例,而引用了中央电视台报道的“王娜娜被顶替上大学”的事件,分阶段播放新闻,让学生为王娜娜出主意。在学习第五课《隐私受保护》这一课时,我播放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手机APP泄露个人信息的视频。通过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哪些信息可以成为个人隐私,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也越大,我们要学会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这些时政热点引用,即使课堂充满时代感,又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生活,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注意方法,构建活泼的情趣课堂

俗话说“学无定式,教无定法”。以德育为主的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更是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是否接受,是否感兴趣。老师要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对思想品德的每一堂课都充满期待。

1.构建活泼的情趣课堂,老师要适时根据教学内容经常改变教学方式

以课堂导入为例,要经常变换方法导入。例如,(1)通过比赛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导入,游戏文化会让学生在有情有趣的世界里自由呼吸,轻松游戏,快乐成长。如在学习八年级下《竞争与合作》时用《同心协力》比赛游戏导入。(2)教师通过讲述与本节有关的故事、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如学习九年级《承担对集体的责任》以谚语“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导入分析;学习九年级《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分析导入分析;学习八年级《诚信》以《狼来了》故事导入。(3)以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作为讲解的导入。如学习九年级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时就介绍十八届五中全会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让学生讨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是不是不需要了,调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这既是学生关注的焦点,也解决了社会上一些人对政策的一些认识错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4)利用图片漫画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本节课学习内容。如学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时,我把自己到县城及周边拍摄的照片导入,特别把一些具有对比性的照片展示给学生。学生在赏析中,震撼了心灵,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就在身边,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由于方式方法不同,学生对每一堂课都充满期待。

2.构建活泼的情趣课堂,要适当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老师要改变靠一张嘴、一根粉笔和一本书的枯燥上课模式,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以达到课堂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可以利用声像进行教学。平时我注意收集感动中国一些人物视频材料,如《无臂钢琴师刘伟》《挑战不可能》等一些励志的短片,这些素材在七年级下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坚强意志、挫折都可以用上;注意收集每年的3.15晚会视频,在七年级上册抵制不良诱惑和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七年级下册感受法律的尊严、八年级上册诚信和八年级下册公民的权利(人身权、消费者权利)等各课题教学中都可以充分利用;注意收集一些《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的一些案例并做好剪辑,以便在九年级依法治国教学中适时引用。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堂教学,如课堂调查,课堂收集资料,师生互动等。时代在进步,老师的教学方法也要跟进。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老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创设的光、声、像、画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思想品德学科是以德育为主的学科,情趣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当然,构建思想品德的情趣课堂不能简单地视同活动课,否则就会为活动而活动,课堂热热闹闹,课后空空如也。思想品德课的情趣教育应做到形散神不能散,神就是教学的三维目标。任何教学活动,任何教学资源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情趣教学,就要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去认识事物、参与活动,让学生对课堂从兴趣到情感信任,从情感信任到情趣交流,在情趣交流中得到情感升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杨屹与情趣教育[M].山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