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国培计划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 培训需求
The Analysis of Gansu Province Rural Schools Sports
Teachers' Training Needs in National Training Program
YIN Xuejuan
(Lanzhou City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Abstract The article to participate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Gansu province sports "countries culture plan" 80 backbone teache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statistics, interviews and other method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Gansu provinc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mand for P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raining for research.
Key words the cultivation pla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raining needs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加兰州城市学院承担的2012国培计划甘肃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班的80名学员,其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40名,中学体育骨干教师40名。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
2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2.1 学员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从本次调查的80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总体情况看,在教师教龄、学历、职称等方面,体现了甘肃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发展建设的某些特征:一是性别比例方面,以男性居多,调查问卷中被调查的女教师有19名,占总数的76.25%。男性教师61名,占总数的23.75%。二是年龄职称方面,年龄结构年轻且中级职称教师占主体,参加调查的80名教师中,67.5%为40岁以下的年轻的教师,30岁以下的占15%。由于年轻教师居多,本次培训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中以中级职称为主,占62.5%。三是学历方面,拥有专科以上学历已经成为甘肃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主要学历构成。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最后学历依次为中专占6.25%,大专占18.75%,本科占75%,硕士学位获得者尚未发现。
2.2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培训情况
调查发现,23.75%的教师参加的是区级培训,33.75%教师参加过市组织的培训,30%教师参加过省组织的培训,而参加过国家级培训的教师仅占12.5%。培训机会存在不均等现象,有的学校接到上级培训任务后,由校长选派教师参加,如果某位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较多,校长就会让别的教师替补,至于培训机会落到谁的头上存在随意性。
2.3 教学实施中最大的困惑和问题
(1)体育场地和器材不足。由于收费限制,财政投入不到位,导致学校经费紧张许多学校的篮球场已成草地,篮球架有架无板,体育器材少之又少,完全不能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2)领导重视不够。基层学校的一些领导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对教师的评价只看重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成绩,学生的体育素质、身体健康状况没有纳入评比的范畴,对教师体育上好上坏,上没上没有很好的管理,检查督促不力导致教师对此应付了事。
2.4 学员参加“国培”的目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57.5%学员最希望学习新理念。21.25%的学员希望通过学习巩固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以适应社会社会发展的需求扩展自己的知识面。13.75%的学员为了知识拓展与更新。5%的学员参加培训的目的并非学习,而是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更有2.5%的学员是因为职称评定才来参加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课的重视,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需不断更新,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提高体育知识传授的效率,促进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意识。
2.5 学员认为目前适合于教师培训的教学形式分布
甘肃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培训教学形式方面的意向:其中教学观摩占61.25%、参观占17.5%,经验交流占15%,具有高参与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因此成为最受欢迎的教学形式。调查发现,由于培训中讲座内容容易和教学实践相脱节,因此传统的专题讲座只占了12.5%,说明中小学体育教师更希望将专题讲座与观摩课、示范课充分结合起来。
2.6 学员认为应侧重的培训内容分布情况
培训的目标和内容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所在,培训的目标和内容只有符合教师的需要才会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兴趣。5%的学员认为以知识培训为主,12.5%的学员以技能培训为主,而82.5%的学员更注重于知识与技能并重。通过访谈了解到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围绕平时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困难和问题展开,表明广大教师迫切想要掌握教学方法与技能,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其原因可能在于他们更注重操作层面的知识,对方法的需求比较高。
2.7 学员对国培项目的期待
经统计学员对培训的期待大概有如下几条:(1)有效合理的安排学习计划。(2)让基层教师能够充分提高教学能力。(3)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并结合一线教学实践。(4)期待通过培训,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得到丰富,能够理论结合实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5)安排一些课堂教学观摩和不同地区的实地考察活动。
初中三年级既是化学起始年级又是毕业升学年级,也就是说初中学生对化学刚刚入门,一方面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不很灵活,遇此类陌生题型时容易造成失分;另一方面,学生在这一年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因此作为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抓住信息特点,在教学中务必要授“渔”于授“鱼”中。下面结合实例,谈谈解信息给予题的思维技巧。
例1.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做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下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上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以上内容,请你归纳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①
;② ;③ ;④ 。
解析:本题是一道阅读理解题,要求从题目中提供的信息中归纳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还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字词,如“小刀切割”、“浮于水面”、“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等,归纳金属钠所具有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光泽、硬度、密度、熔点等。答案:略
例2.分析反应:Zn+CuCl2=ZnCl2+Cu;Cu+2AgNO3=Cu(NO3)2+2Ag;可以得到:Zn、Cu、Ag三种金属单质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用相似的思维方法类推到反应:C12+2NaBr=2NaCl+Br2和Br2+2KI=2KBr+I2中,可判断:Br2、I2、C12三种非金属单质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已知X、Y、Z为非金属元素,其单质或化合物间可以发生如下反应:①X2+K2Y=2KX+Y;②Z2+2KX=2KZ+X2;③Z2+Na2Y=2NaZ+Y,则X、Y、Z三种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解析:这是一道规律型信息题,根据题给信息总结规律,可得出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活动性强弱规律:活动性强的非金属元素可以将活动性弱的非金属元素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运用此规律判断:X、Y、Z化学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Z>X>Y。答案:略
例3.碘化钾(KI)溶液与淀粉溶液混合时无变化,但遇到如Cl2、NO2、ClO2、SO3,均能跟KI反应生成碘单质(I2)而使溶液变蓝色(KI溶液与O2无作用)。现用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所得气体通入碘化钾淀粉溶液中,发现有变蓝现象,再将另一些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这些沉淀难溶于稀硝酸。这些实验有助于解释用KClO3和MnO2制得的O2有异样气味。①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所制得的O2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气体是
。②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所制得的O2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中往往有酸雾出现,由此估计,用该方法制得的O2中还可能混有的杂质气体是 。
解析:这是一道情景解答型信息题,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能跟KI反应生成碘单质(I2)而使溶液变蓝色的物质有Cl2、NO2、ClO2、SO3,但由于在KClO3和MnO2的混合物中,不含有N、S元素,因此,O2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气体不可能是NO2和SO3,可能是Cl2和ClO2。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气体溶于水后可电离产生Cl-,且有排水法收集时酸雾出现,因此用该方法制得的O2中还可能混有的杂质气体是HCl气体。所以解这类信息题可直接运用信息进行“联想”,就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答案:略
例4: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的电子数目,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如果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同时就有元素化合价降低。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钾元素(原子序数为19)的单质与水反应时的生成物。甲同学猜想生成物为KOH和H2;乙同学猜想生成物为KOH和O2,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不合理,请从化合价的角度解释原因 。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非化学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学专业开设的传统课程,主要面向非化学专业本科生。现在已成为与化学密切相关且必需开设化学课的非化学专业如药学、生物学、医学等专业的本科生重要公共基础化学课程。该课程是上述专业所有化学课程的基础,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化学知识的深入了解及专业课程的学习都起到基石的作用,即“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基础的基础。
在武汉大学,自从设置生物专业以来就有此课程,目前是药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及医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公共基础课。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上述专业的院系安排化学课程学时逐年减少,比如药学专业,开始是108学时(包括化学实验),后减为90学时,目前再减为72学时(不包括化学实验课)。学时少或学时逐渐减少,而专业所需化学基础知识内容很多,再加上由于高中课程或高考科目的不断改革,除个别参加过化学奥赛的学生外,这些专业本科新生大多数化学知识基础薄弱。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学基础课的基础,所以上述专业的各院系多年来都是放在第一学期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由于专业科研创新的深入和研究热点的涌现,对这些专业本科生的化学知识与化学教学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除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必须扎实外,还要有熟练的实验操作技术。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和不系统,学生创造能力就成为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所以教好和学好这门课程对新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积累和科研素质培养至关重要。
本课程的教学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化学基础,为其他化学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石。该课程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还要效果好。我们根据学生的现状和专业特点对化学知识的要求,提出我们的教学目标:打下扎实化学基础,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强调效果和分数的统一。
下面根据我们多年来教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亲身经历,谈谈非化学专业本科生“无机及分析化学”这一基础课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体会,与兄弟院校同类课程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一、教学过程
该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课堂提问与练习,师生互动,结合化学实验课,进行教学。
课程排在第一学期,现总学时72学时,每周6学时。要求学生掌握很好的化学知识特别是作为基础化学知识的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知识,要预先了解新生高中阶段化学知识状况:大多数学生没有初步系统学过化学,约1/10没有学过化学,个别人是通过化学奥赛班学习较系统的化学知识。所以说,整体化学知识底子薄。根据新生情况,无机化学内容比例要大,占42个学时,分析化学30学时。
1.教学目的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药学等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不但授予学生必需的理论知识,还要根据该课程实用性较强的特点,培养学生严谨、精细、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了解该课程内容以及与其他课程和科学知识的关联,积淀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特别打好无机化学基础。分析化学要求树立起一个严格“量”的概念和如何实现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反应、基本公式、基本计算和基本实验(“六基”)。
2.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对课程中知识点、难点、重点明确掌握,思考题和习题都会独立正确完成;如果有学生不听课保证可以获得修课通过,教师可以同意其直接参加考试。考试成绩绝大多数为优良。按照这样的要求精心组织教学、进行教学和检查教学。具体到课程内容,要求学生熟悉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定义。重点掌握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元素与化合物的基本性质、酸碱反应、络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沉淀反应与平衡以及基于四种化学反应的容量分析方法的有关理论、概念和计算。熟悉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和重量法、吸光光度法的方法及原理,熟悉分析化学中的试样分解和数据处理。
二、课程建设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建设主要在教师队伍及教学指导思想、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1.教师队伍及教学指导思想
该课程历史上就由分析化学专业教师开设。化学分析方法原理建立在无机化学反应的基础上,因此要求任课教师不但有熟练的分析化学知识,还要有更扎实的无机化学知识,因而教师队伍建设也成为该课程建设的根本。需要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知识水平,注重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梯队层次和年龄结构等,将打好学生的化学基础作为教学指导思想。我们选择高水平的教师和老教授负责主讲“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主讲教师的培养和传承,坚持老、中、青传帮带机制。课程讲授分A、B角,采用课程教学组负责制,前者为课程负责人。
2.教材建设
该课程的教材初版于1994年。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最重要工作,能使教师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和熟练,有利于教学效果提升。讲授该课程的教师先后合作编写了多版《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在教材修订中,在保留上一版教材特色的基础上,坚持精选教学内容,强化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紧密联系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基础作用。更新教育观念,注重素质、能力和思维方法培养,拓宽知识范畴,适当反映学科发展新成果。第三版除了系统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外,编入了许多在无机化学方面出现的新研究成果,如锂离子电池和超导材料等。按课程建设要求,每过几年都要编写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编写人员是该课程的主讲教师,他们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丰硕的科研成果,能使教材具备良好的系统性和先进性。
3.教学方法
我们多次对上述专业(如药学专业)的新生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地区不同化学课程或有或无,即使有化学课开设时间也不同,较好开设化学课的不到10%,没有开设过化学课的有20%,所有新生基本没有做过化学实验,总的情况非常不乐观。由于该课程内容多、学时相对少、学生基础化学知识薄弱等因素,需要从教学方法上着手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既打下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基础,也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基础,突出重点与解决难点相结合。结合课程特点,加强“六基”(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反应、基本公式、基本计算和基本实验)的系统学习,要求所有学生会背元素周期表和知道变价元素的所有价态。所有学生基本做到“六基”优良。实行学习课程知识与提高综合素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教学重点化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课堂强化训练,随时布置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看书,不可讨论,当堂交卷。也专门进行课堂教学讨论,随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解答,比如分析化学内容中的络合反应与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系数。加大课堂提问和练习力度。从严要求,加强课堂管理,坚持课堂提问和课堂强化练习,多用时间每课必问,多问少讲,边问边讲。巩固所学知识,牢固掌握,针对不肯记忆的学生,重点加强记忆并考查其化学知识熟练程度。
(2)组合兼并和协调相关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教学内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内容多,要突出重点,还要保持连贯性和系统性,所以要对内容进行整合和调整,避免重复。比如,把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涉及的四大反应类型和化学反应平衡内容整合在一起讲授;分析化学的滴定分析原理和具体技术操作与分析化学实验课放在一起介绍,让学生了解滴定分析原理和多次练习掌握分析操作技术,包括阿司匹林药片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酸碱滴定实验),胃舒平中Al3+、Mg2+含量的测定(络合滴定实验),高锰酸钾法测定医用双氧水中过氧化氢含量(氧化还原滴定实验);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与分析化学中沉淀滴定原理、氧化还原滴定方法和试样分解结合在一起讲授,如卤素、氧族、氮族变价元素及化合物与碘量法、高锰酸钾法、重量法和有机试样的消化分解可以结合在一起,这些内容涉及许多反应,如通过控制pH值进行氢氧化物沉淀,氨水-铵盐和氧化锌缓冲法,硫酸盐沉淀,卤化物沉淀,硫化物沉淀和磷酸盐沉淀等,略举反应方程式例子如下:
这样既能表达元素和化合物性质,也能说明它们的应用原理和用途,能够实现用较少的学时讲授较多的内容,同时避免重复。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这样的可结合点非常之多。
(3)有针对性地认真备课和讲授,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根据授课对象讲授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有快有慢,循序渐进。先讲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运用好教材,基本按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行教学,穿插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例子,但要灵活掌握,以学生学到知识、效果好为目的。
(4)理论课主讲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的实验课。注重化学实验,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理论课生动、有趣。理论课教师不能脱离实验课,同时要和其他教师沟通,除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外,还要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参加开放实验,结合开放实验弥补理论课的遗漏和巩固重要知识点,如无机离子鉴别和络合滴定副反应系数及能否准确滴定判别式应用。通过实验、实践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操作技能和技术。
(5)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坚持定期进行答疑和习题课。新生第一学期相对课程较少,可把更多时间用于化学课程学习,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分类辅导讲解,如概念类、原理类、反应类、方法类、浓度类和计算类等。比如,提出难题供学生练习,去开放实验室做化学实验,多布置完成课后作业。注意课后搜集课程意见和辅导。
(6)课程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相结合。多与管理新学生的院教学干事和学工部人员联络,查找对学习该课程不重视的学生(如缺课,经常迟到和作业完成不好的),对他们还要补漏和加强课程重点知识的学习。
(7)建立符合课程特点的有公信力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学生课程成绩由课后作业、课堂练习、期中考试与阶段考核和期末考试构成,期末考试比例最大(50%~60%)。从严要求进行教学和评价教学效果与质量,是该课程建设的宗旨。从不向学生划定课程考试重点,哪怕占课程成绩比重较大的期末考试,提醒和告诉学生课程知识重点随时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六基”从严要求和练习,每次课堂练习就是相当于一次考试。多年来不及格比例1%左右,超过80分的达50%以上。不及格者确实是不够给及格分数,坚持“给分有据”。
(8)教学效果应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与重点及难点的关系。基础知识有许多是重点,重点也包括难点,有些难点不是重点。首先要学生掌握好课程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牢牢记住重点,能够理解难点。考试和考核内容就是重点知识和基础理论,如化学键和分子间的力、化学反应类型与化学反应平衡、变价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分析化学基本知识、分析数据统计处理、滴定分析原理和方法等。
三、体会与思考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以学生学好基础知识为第一中心,做到学生化学知识的系统完整和熟练运用。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堂强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非化学专业新本科生化学基础薄弱,但他们都是高分考入大学,天资聪颖,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再加上作为新生,求知心切,渴望在大学课程学习方面再有新绩,只要善于引导,教学方法得当,完全可以把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学好,并具备丰厚的化学基础知识。开课时间为第一学期,对于新生,开头开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事实上,新生(药学等专业)学习非常努力,绝大多数学生听课非常认真,课堂纪律很好,使人欣慰。讲课时教师心情愉快,有问必答,师生互动相得益彰。由此联想,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后学工管理要注意新生的渴求和心态变化,所以要加强新生的微观管理,让他们短时间从思想上真正成为成年人。
该课程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还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课堂教学管理。从严要求,不准迟到,有事请假,抓住班干部和学习委员示范配合课堂教学效果,多年到课率基本100%。
(2)针对课程部分章节内容,如元素和化合物性质,开展学生互动。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开放实验,让学生课下准备、课堂表达、互相提问、老师检查,尽可能全面掌握该部分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
技工院校开展体育教学目标是为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传授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方式,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学生积极的学习体育,并让学生认识到健康是进行体育的关键。但由于当前的教育一体化集中在课程理论模式上,很多教学观念虽然被教师接受,但在教学进程中,局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技工学校主要为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因而要结合学校、社会和构建要素,对其开展系统化分析,进而从整体上把握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
一、体育教学一体化的意义
第一,体育教学一体化是作为体育课程的延伸而存在的教学新尝试,技工院校教师在教学时会有如此体会,单独的一堂课不能让学生的身体和体育素养得到深入发展,在教学活动中为让学生得到更多体育锻炼的机会,教师需要推行一体化教学理念,虽然,在一体化教学理念中体育课程的时间和形式无太多变化,但是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固定给体育课堂提供更多实践和发展空间。第二,体育课程的一体化模式让教师给学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由于体育课程开展目标是将体育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全部应用到生活中,并且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益,不是要将学生局限在课堂范围内让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是要在一体化教学实施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开展体育活动。借助于教师科学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将课堂中的各类知识广泛的应用在课外活动的方方面面,进而帮助学生自身发展。对于喜爱体育的学生而言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通过体育锻炼后,提升学生的整体体育意识。最后,体育课堂一体化教学模式推行中,为帮助学生提升教学质量,就要让学生多参与其他的课外体育课程实践活动,但是在活动中必然会碰见各类问题,并需将这些问题反馈给教师。反馈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学生自己将问题带回课堂,其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观察,给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能推进体育教学质量,带动教学效率。
二、体育一体化的实践方略
(一)创新改革教学内容
由于,传统的体育观将体育的生物价值属性看成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因而关于体育的解释更关注于生物学科知识,人们将关注点都集中在运动员的体能、技术等方面,因而当前体育培养更重物轻人,异化倾向变得日益严重,由此技工院校就要树立更为全面的价值观,要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同时增设人文社会学科。比如,现在开设的《艺术修养》等相关人文类的课程,并且在教学活动开展的同时,给学生贯彻相关的人文理念,这也契合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教学理念形成,让学生不仅能完成体育训练要求,更能了解体育文化和体育知识,对提升学生整体素养有积极推动意义。
很多教师将体育看成是单纯的体力运动,其实体育在发展进程中更涉及到脑力训练,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反应和应变能力都比较强,但是由于学生将更多的关注点都集中在课外,所以性格比较活泼,不愿意按部就班的学习知识内容,导致技工院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尤其在开设体育理论课程时,学习目标不明确的状况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对于大篇幅的体育理论知识兴趣不大,甚至感觉学习这些书本内容对于实际的体育运动帮助不大,因而理论课程成为学生看小说或者睡觉的课程,由此引发出学习动力缺失、学习方法单一等状况。出现这些状况的真正原因是理论教师在选取体育理论课程内容时,以教学大纲为主,虽然这样做“中规中矩”能够适应教学需求,但是却受其限制,不能契合学生的运动特点,因而教学内容很单调。教师在选取运动训练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契合学生的体育学习特点,并契合大纲的规定要求,遵循“从简求实”、“深入浅出”的学习原则。例如,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去运动会所工作的经验,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该实习工作,学校要结合市场需要增设社区健身指导,运动评定或者运动保健等相关课程。
(二)通过体育社团提升学生兴趣
部分技工院校都有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这是契合学校体育开放理念设定的一个组织活动团体,体育社团的组建主要是让部分喜欢体育的学生有交流互动的平台。体育社团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并且为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师的指引下,社团可以每周都组织相关活动,让社团成员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并在社团活动中让成员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且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并且给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权利,这不但能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课堂学习以外的知识,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生更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开展科学有效的体育活动,进而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要求。另外,由于体育社团具有群体性特征,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社团的观念和理念,现今很多学校为便于管理设置小型的体育社团,如篮球社团,且要定期举办比赛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公告体育课堂上的相关体育知识,让课内和课外的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进而学生也能掌握更多的锻炼方法,使学生从疲惫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推动意义。
(三)讨论研究教学方法的开设
讨论研究教学法的开设则将关注点集中在“论”字上面,教师组织学生探究体育课堂教学方面的论点或者难点,并结合实践开展讨论教学活动,讨论的目的一方面是大家交流看法,另一方面是通过讨论寻求到解决办法。
例如,学生在练习羽毛球的时候,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好落球的位置,初期接球的时候,直接让膝盖垂直落地,这样不仅不利于方位的调整,而且还能因为地面的震动,让膝盖受伤,但是借助于讨论学生了解到,如若在运动时脚掌倾斜落地,那么膝盖不垂直下落就能有效的规避这一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不但解决问题,而且还能有所收获。由此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需要选择学生继续要结合的问题,然后给学生充分的准备和思考空间,教师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说出自己所想畅所欲言,在学习完成讨论以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状况做总结,并且教师详细的阐明观点,以使学生能够全面、准确的把握知识,并且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分析、理解和逻辑能力等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更能借助讨论培养学生的领导、协调能力。
结语:体育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行,可以发挥出体育课程教学的优势性,在弥补体育课程活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要通过课外活动与课内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扩大自己的体育运动空间和运动时间,让学生有良好的体育意识。从另外一个角度探寻问题,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此也会得到更新,教学质量得到提升的情况下。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会受到得到教师的引导,教师在学生进入到学校以后开始进行督促,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换而言之,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可以为技工学校带来新的发展活力,所以是值得重视和推广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预习 主体性 学期预习 实验预习 文献查阅
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可以发展自学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转化成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主体,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本文就我们为克服预习一般化所采用的三种创新方法作些讨论。
1、开展学期预习。学期预习一般在暑假、寒假内进行。放假前,我们先向学生公布下学期要完成的新教学内容,并简要提示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学习时的注意事项。学生预习的主要任务是了解要学教材的知识体系;了解一下自己在新的学期中可能遇到哪些知识障碍,在假期内做一些知识上的准备工作。这样可减轻学生开学后的学习负担,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2、提倡实验预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已被广大教师所认识,但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对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掌握不够透彻,更谈不上对实验的探索和创新了。提倡实验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对实验有较充分的认识,就能更好地发挥实验的功能。实验预习,我们常采用下列两种方法。
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实验的理解,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实验仪器,并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去发现问题、积累问题,然后在上课时进行交流、探讨。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寻求最佳的实验方案。这样做学生不仅对实验的目的明确、原理清楚,还能很好地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创造虚拟实验,用于实验的预习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动画技术,可以“解剖”某些复杂的实验仪器(如启普发生器,分液漏斗等)。让学生了解仪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使用原理,使学生对常见仪器的使用有深刻的了解;虚拟实验中实验步骤可以重复并和真的一样。通过虚拟实验后,再在上课时进行实际操作,同学们反映这样做胸有成竹,省时高效。
3、指导文献查阅。学会文献查阅,并能从文献的图、表及文字叙述中得出相关的结论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所必备的能力。为此,我们把文献查阅也列入预习之中。
例如,在讲到炼铁、炼钢时,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去查阅我国铁矿石的主要分布地区,矿石的主要成份及储存量:我国的大型钢铁厂生产工艺及现在的年产量:我国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的发展情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