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硕士论文

艺术硕士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硕士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艺术硕士论文

艺术硕士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乡土小说 文学价值 艺术价值

在中国的乡土小说中,关仁山乡土小说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来表达小说的意境,给原本平淡的内容增加了一缕色彩,使飘荡着浓重的乡土气息的小说氛围顿时活跃了起来。在关仁山所创作的乡土小说中,充分地反映了乡村的现实,并以浓重的笔墨将中国的乡村的历史发展,通过乡民们的心路历程表现出来。以现代人的审美角度来审视乡土小说,有失偏颇是避免不了的,但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乡土小说进行重构,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其历史形态。

一、关仁山乡土小说的文学价值

(一)乡土文学是意识形态的表现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个农业大国。无论是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审视,还是从现代文明的角度来理解,乡土文学的出现,虽然有其特殊的历史涵义,但却是不可丢弃的一种文化积淀。乡土文学的存在,是历史的必然。乡土小说这个概念的凸出,也昭示着一种文化倾向。现代人对于“乡土文学”概念的理解也许比较茫然。看起来这种文学体例似乎已经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消失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被现代的文明气息所淹没。但是,既然是历史,就会留下痕迹,并对后代产生影响。关仁山作为著名的乡土小说家,其在创作中,将意识形态更倾向于改革文学。无论是从故事的陈述上,还是从语言表达风格上,都渗透了时代的气息。比如,关仁山所创作的《大雪无乡》中,就将政治意识形态的话语渗透其中,从知识分子的立场来观察底层的生存状态。为了避免出现理解上的冲突,甚至于在关仁山的乡土小说中,将时代隐去,而仅仅将农村的画面展示出来,纯净的乡土,淳朴的农民,带有传统色彩的民俗以及各种各样的男人和女人,构成了一个温馨的图景。意识形态容纳与农民的各种活动当中,通过主人公的鲜明表现力,对于作品定位。因为乡土文学本身,就是一种文明象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文明形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文学艺术用自己独有的表现手法,将这段历史记录了下来,并得以保留。用文明的方法,将这段历史的痕迹隐藏在文学作品中,供后人去欣赏和体会。在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当中,意识形态的形成,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它不会因为现代都市化文明而有所改变。而要将乡土文化剔除,显然不是很现实的事情,即便是思想观念有所更新,也仅仅是适应现代都市文明的一种表象,并不会因为受到文明的冲击,而失去固有的意识形态。

(二)乡土小说的特殊文化语境

语言,是传达信息的最直接的方式。在乡土小说中,由于其特殊的创作历史背景,使其在语言的表达上也呈现出了独有的文学艺术价值。从小说的描写中我们不难发现,那种处于特殊时代的矛盾状态在字里行间中处处流露。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从优美的景物描写中就可以体会得到。以关仁山所创作的长篇小说《麦河》为例,其中以故事陈述的方式,将农村的图景展示出来,其中所出现的“三农”问题,成为小说中的一个关键点。小说的语言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其中不乏围绕着土地流转而展开的矛盾斗争。农民的性格不同,对于当时出台的政策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就会出现各种故事,其实这些都是建立语言环境的关键点。乡土小说是在特殊的文化历史背景下形成的。那种田园的抒写,其内涵就是传统思想的保留,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类的思想也会发生着转变,对于乡土小说的理解,当然也已经背离了其传统意义,从意识形态上出现了偏移。传统的艺术特征依然保留在乡土小说当中,这是它的文学价值体现,而从现代人思维模式来理解乡土小说,就需要重新审视和洞见。这就使乡土小说,成为了传统与现代相“碰撞”的焦点,乡土小说中所蕴含的与传统艺术相背离的某种特征也因此凸显出来。

二、关仁山乡土小说的理性价值

关仁山的乡土小说在文坛上是令人瞩目的,并在文学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尤其是关仁山创作的长篇小说《麦河》中,以其宏达的叙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生动的生活画面,将中国农村的图景表达了出来,其中所表达的更多的社会的理性价值。

关于乡土小说的理性价值在早期的乡土小说也有所体现,但是其主流意识是通过对时代的批判而逐渐展开的。乡土文化充斥其中,并以此为创作背景,展现出批判性主题,同时理性地进行价值判断。时代会影响一个人的创作心理。关仁山的乡土小说在进行乡土小说人物塑造的时候,那种人与自然的若即若离,那种人与当时社会的矛盾冲突,都隐藏在小说的故事情节当中。比如在关仁山的小说《麦河》中,就将“土地流转”的问题写入小说当中,作为一次资本介入的经营,对于农民来讲,却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历史在进步的同时,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在小说中,将乡土文化与人性的美丑都融合到一体,通过复杂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乡土是一种回归,这需要从道德的层面去理解,而处在不同的年代,理性的批判总是要与当时的生存环境相对应。在自然与社会互动之下,人性从乡土小说中充分地展示出来。

三、关仁山乡土小说的地域文化价值

在乡土小说中,地域文化的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其中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人文环境。当人们在某一环境中生存的时候,其对于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力,给自然环境增添了人的气息。在关仁山的乡土小说中,那种浓厚的乡土文虎,从字里行间中呈现出来,就犹如一幅风情画卷,将地域之美,通过民间文化而展示了出来。比如在关仁山创作的小说《落魂天》中,就将“捞尸”这一行业的性质以及工作的状态表达了出来。从民俗的角度来看,在北方的渤海湾地区确实有“捞尸”的风俗,而在小说中,将这一风俗体现出来,是对于极具地方代表性的特色的一种展示。渤海湾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的独特的风景吸引了八方游客,而恰恰是这一点,带动了本地的“捞尸”行业的兴起。在关仁山的乡土小说中,用自然景物来体现民俗习惯的描写已经成为其小说创作的一大特点。在《风潮如诉》中,关于大海的描写是非常震撼人心的,也许正是汹涌的波涛锻炼了主人公的性格,使福林更为强悍无比,将男人顶天立地的气概表达得淋漓尽致。人物的性格以及精神境界通过自然界的崇高表达出来,那种刚毅、那种勇猛,谱写了雪莲湾的英雄形象。

乡土小说本质上属于民俗社会性。阅读乡土小说,从中不难看出其内容中充满了地域的风俗习惯,以及村落群体的文化特色。在中国,民俗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周作人,作为乡土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对于民俗学也很有研究。然而在当时,民俗学的研究者多数都是对文学有兴趣的人。他们对于中国民俗的关注,只局限于文学创作的需要,或者仅仅是从兴趣出发。可见,民俗学与文学创作存在着不解之缘。当文学创作在民俗文化的指导下完成的时候,那么,在乡土文学创作就形成了。在许多乡土小说中,民俗不仅仅是作为叙事的背景而表现出来,而是采用了以民俗为主体的叙事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乡土小说充分地将民俗价值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似乎风俗与宗教总是形影不离。在关仁山的乡土小说《雪莲湾》中,就将雪莲湾独特的文化氛围渲染出来。风俗习惯怪异,其中饱含着原始宗教的痕迹。这里的习俗并没有因为社会的变迁而发生改变,而是继续稳定地延续着,并成为地方特色。在“雪莲湾系列”中,《天高地厚》所展示的是一幅农村在几十年的经历中风雨沧桑画。其中主要描写的是中国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名为“蝙蝠村”的故事。居住在村里的人对于蝙蝠理论有一种特有的痴迷,并因此而出现了各种传说,不乏诡秘的色彩。蝙蝠村具有丰富的历史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也步入了转型的行列,而蝙蝠村的风俗也因此而受到了打击。在关云山的众多作品中,各种独特的民间风俗都被描绘出来,也正是因为关仁山对于地域民俗的准确把握,而使其创作更具有文学况味。

民俗是乡土小说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其往往是以叙事的方式将风土人情表达出来的。在小说叙事中,情节贯穿整个故事脉络的始终。对于小说叙事主题的叙述,则是将真实的我与想象中的我相结合。故事中叙事的主题在两者游离,展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在现代的小说作品当中,将散文的写法应用其中,使小说在叙事的过程中,又呈现出飘逸之感。直观的描写,转变为间接的表达,在景物描写、情感宣泄中,将主题的瞬间感触融入其中。作者的情感与写作目的,也就充分地被发挥了出来。读者再阅读小说的时候,不再具有距离感,而是充分体会到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关仁山的小说,一些专家所给予的评价是,平淡的故事情节,读起来却不会感到乏味。相反,内容的趣味性,令人感到兴味盎然。加之其中风土人情的描写,将人性美与自然美相融合,塑造了一种另类的审美境界。

总结

综上所述,乡土小说来源于生活,其所散发出来的文学魅力,也与生活息息相关。其将中国文学的优秀秉性传承了下来,但是与传统文学的风格又大相径庭。那种开放的心态,那种理性的批判,会令人有一种朦胧之感,而又觉得清爽自然。乡土小说的文学艺术价值,是将人与自然进行完美结合,使乡土成为了精神向往。

【参考文献】

[1]范亮亮,南志刚.乡土小说在新世纪的“物化"表现及价值重构[J]. 孝感学院学报,2011,31(02).

[2]席建彬.论现代乡土小说田园抒写的历史形态与审美特征[J].齐鲁学刊,2009(01).

[3]李静.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乡土小说的文化意义和叙事价值[J].学术研究,2013(01).

[4]韩蜜蜜.论阎连科乡土小说的寓言化创作的表现[J].文教资料,2012(12).

艺术硕士论文范文第2篇

文学硕士论文写作步骤过程

撰写初稿

初稿撰写前要进行深入的构思和较长时间的酝酿,关于篇幅和容量、主题、结构、论证方法、表述形式,如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以及文中重要的段落和主要的部分怎样说明,都先心中有数。

一、撰写初稿的条件

1、选题已经确定,并围绕选题搜集到足够的资料。

2、通过阅读资料,已经确定论文的立论和研究方法。

3、通过对参考资料的阅读和思考,对论文的谋篇布局和结构已经了然于胸,并且拟订了论文提纲。

二、执笔顺序

1、从引论起笔。推荐。

2、从本论起笔。

三、写作方式

1、深思熟虑,一气呵成初稿。集中主要精力,抓住灵感不放;围绕主要线索,细节不须纠缠;行笔信马由缰,篇幅不受约束;随记相关联想,争取一气呵成;及时补充遗漏,格式稍加整理。

2、考虑成熟一部分,完成一部分,分段写成初稿

四、注意事项

1、尽量把想到的内容写出来(涌泉式思维法)

2、尽量保持各章、节、条、款、项、段落的均衡和承接(兼顾形式均衡,段落不宜过长过短)

3、注意根据写作进展的需求,适当调整提纲(避免画地为牢)

4、边写边加注释及页码(避免重复劳动)

5、遇有疑难时,及时写在卡片上,留待集中查检工具书解决(集中备忘)

6、随时保持良好的写作状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不要因干扰而中断写作。(一鼓作气,再衰三竭)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集中精力完成初稿,标题可以暂不考虑,内容可以信马由缰,拦路虎可暂时搁置,篇幅可以暂不限制,初稿撰写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尽快搭起论文框架。

修改定稿

仔细推敲,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一、修改定稿的必要性

一方面,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反复探索,才能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它。

另一方面,撰写论文是一门艺术创造,包含语言、修辞、逻辑等多种因素的把握。即便是出口成章也需要修改润色。不要让指导老师成为你的校对工。

二、修改的内容

1、订正观点。

通观全篇,看主题是否鲜明而集中,观点是否明确正确,如果文章没有清楚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主张、意图,那又怎么让别人懂得其主旨呢?

2、验证方法。

3、增删材料。

材料是否典型且详略得当。可有可无的一定不要吝惜。

4、调整结构。

合理的论文结构应具备:一是每一部分都符合论题的需求,对说明、论证论文的观点有帮助;二是有逻辑顺序,层次清楚;写论文如同数学证明,要一环扣一环。三是有主次之分。看每一部分(层次)论据与论点之间是否吻合,有无南辕北辙之弊;各分论点是否有机地服务于中心论点。

有时候还要推敲标题,看是否恰当。往往有这种情况,成文后,怎么读都觉得文题不大相符,于是有人就在文章主体部分大加修改,费时又费力。当然,这应该是一种修改方法,有时是必要的。但据笔者指导毕业论文的经验,在有的情况下,只需改动一下题目,问题便迎刃而解。

文学硕士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内容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目录、正文(包括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文献综述、几部分构成。

1.总体要求:

文学硕士毕业论文必须为本专业学术论文,其他内容的论文无效。字数要求在6000字以上。页边距上、下、右皆为2. 4cm,左边距为2.6cm;行距为1.5倍;用A4纸打印。

2.开题报告格式: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居中,字号为小二号黑体)

毕业论文题目(居中,三黑)

(1)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小四号宋体字,下同)

(2)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3)论文提纲:

论文写作提纲内容:

绪论:

……

本论:

一、……

概括主要内容

二、……

概括主要内容

三、……

艺术硕士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网简介

论文关键词:网简介

网成立于2005年初,专业提供表服务。本辅导中心实力雄厚,全部来自国内重点高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已为上千客户在和方面提供了帮助。

我们以创建一个集MBA (mba)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服务于一身的值得广大客户信赖的平台为目标,最初小小的梦想,经过10多年的历练,成为了员工的信念,使得我们成为了近年来中国发展最快的机构之一,已经发展成为了以毕业和职称为服务主题的全国性的综合性站。为回馈新老客户付,经济、管理、法律、医学、会计、体育、教育、教学、建筑、土木、艺术等专业的服务,教育管理论文每隔一段时间就退推出“团购”活动,并以低于大大低于市场价格折扣限量为广大毕业生服务。

从创立伊始,便坚持以“以质量为生存”“以信誉求发展”为最高诉求,承诺硕士论文“100%原创”和本科毕业论文“100%高质量”,竭力为每一位只职称表客户带来独一无二的惊喜与满意。

艺术硕士论文范文第4篇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光的硕士论文《美术考前班现象研究》中讲述了“考前班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基础美术教育和高等美术教育系统衔接出现了断裂,但是美术考前班并不能是我国教育体制中的空白,它只是对于现有的高中美术教育应试的补充。基础美术教育和高等美术教育之间的衔接将是我国美术教育体制变革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谢裕宣的《透视广东美术高考补习现状》介绍了改革开成二十多年来,随着广东高等美术教育的迅猛发展,遍布全省的美术高考补习班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成为中等美术教育的补充型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专业补习、生活管理和高考资询为一条龙服务的美术高考补习新产业。作为广州美术教育中一种颇具规模的新形式,寻找他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客观全而的透视剖析它给社会和高等美术教育带来的积极意义和负而影响。南京艺术学院黄从威的硕士论文《美术高考现象的分析及建议》一文中指出影响美术高考培训的主要因素是国家考试制度,次因素是美术类专业的扩招产生的,从而说明了美术教育的生态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美术培训”成为功利性的产业而存在,影响着美术高考的正常进行并产生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尹玲的《美术高考现状调查与分析》中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所在的转塘镇为调查对象,对现阶段美术高考培训机构发展现状及学生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得出了“艺考热”有所降温,总体趋势向理性发展的结论。提出了美术培训的健康发展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相关政策法规的力度和培训机构的大力合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从理性出发,从兴趣出发而选择美术高考这条路。首都师范大学李泽云的硕士学位论文《校外美术教育市场化初探》提出校外美术教育市场化繁荣背后所隐藏的价值观、师资、教学质量、教育设备、教学管理、教育内容陈旧、部分办学机构不稳定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①政府对美术高考培训既要扶持又要监管;②家长参与教学管理;③教师提高教学质量;④创业者建立并巩固自己的核心教师队伍、强化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创立自己的个性美术高考培训教育品牌等等。

二、美术高考制度与美术高考的关系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谢建华在《美术高考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通过分析认为目前美术高考制度存在几个方面弊端:①对文化理论课程的轻视;②考试内容的固化和单一导致对中国传统艺术及世界艺术多元化的漠视;③对创造能力的湮没;④美术高考内容与学生所报专业的错位。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上述问题:①录取时,文化与专业要并重;②美术高考中,对中国传统及民间艺术的侧重;③考题应根据不同专业有不同变化,加大对艺术综合能力的考核;④对考题的审美标准应多元化,强调艺术创造力;⑤在阅卷中,实行初审、复审、终审三步骤,评审老师年龄老、中、青搭配;⑥美术人才的民间选拔与高考选拔相结合。河南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李勃和吴杰的《对美术高考改革之路的建议》跟上文大同小异,都强调了文化和专业并重、传统与民间艺术的侧重、艺术综合能力考核等等。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光的硕士论文《美术考前班现象研究》从高校扩招、社会和需求压力、高校变革等方面阐述了美术高考制度是导致美术“高考热”的根源。

三、美术高考的利弊分析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的杨帆在《试析美术高考培训产业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中对美术高考培训产业的发展现状、高校艺术类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从美术培训产业对美术类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作用。浙江工业大学的王东在《高考美术“速成班”的利弊分析》一文中分析了校外美术教育“火爆”的原因、高考美术“速成班”的利弊分析和如何避开其中弊端的解决方案。

四、美术高考相关的教学方法论的阐述和新解

首都师范大学的席卫权博士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国内普通中学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中从新的视野和新的角度阐述并提出了被忽视的设计教育在普通中学美术教育中所体现的更全面的教育价值和综合课程优势。提出了:①归属学校美术教育的设计教育与一般美术教育是“和而不同”的观点;②对国内中学设计教育的发展历史进行的梳理,将国内中学阶段的设计教育沿革概括为五个阶段:追求实用的开端、理想化的成长阶段、渐趋边缘化的沉寂阶段、恢复成长的阶段和向现代设计教育转型的阶段;③根据对中学教育发展史的考察,通过借鉴国外经验、传统文化剖析和师资状况等方面的总结和归纳出现代学校设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方向;④以综合创新、情感慰藉、设计伦理和持久兴趣等为代表的几个关键目标指向作出了较为详细的状况分析、规划策略、课程设计和教学建议等。并从课程建构和教学实施的可行性角度对全文作出了总结和展望。

艺术硕士论文范文第5篇

与姚合诗歌的宏观把握和整体研究认识相比,姚合的金州(今陕西安康市)之行及其金州诗仅仅是这些硕博论文中一个次要的部分和佐证。周菲菲的论文提及姚合金州的创作:“《武功县中作》三十首、《闲居遣怀十首》、《题金州西园》九首、《杏溪》十首等组诗,均是思想情感的真实流露,这些诗歌摆脱了应答酬唱类作品的做作与矫饰。”①胥文慧的论文提及的金州诗仅仅是作为论点的例证,如:

其一:马戴与姚合交往长久,马戴曾多次参与姚合家的聚会:《集宿姚侍御宅怀永乐宰殷侍御》、《雒中寒夜姚侍御宅怀贾岛》、《集宿姚殿中宅期僧无可不至》,姚合有诗《喜马戴冬夜见过期无可上人不至》,可见二人以诗相会关系融洽。马戴在姚合后期不同官职上分别有诗相赠:《山中寄姚合员外》、《酬刑部姚郎中》、《寄金州姚使君员外》,姚合亦有《送马戴下第客游》、《寄马戴》等。

其二:从姚合诗《送喻凫校书归毗陵》中句“吾亦家吴者,无因到弊庐”看,他应与喻凫是同乡,二人感情也很好,“见君何所似,如热得清凉”(《喜喻凫至》)。而喻凫在送贾岛往金州访姚合诗中也说道:“潇湘终共去,巫峡羡先寻。几夕江楼月,玄晖伴静吟。”(《送贾岛往金州谒姚员外》)其中不仅将姚合比作谢眺,而且还用“巫峡”事表达了自己对于姚合的思念,足可见二人关系极好。②

两文并没有对姚合金州之行及其金州诗对金州的意义作深入的探析和论证,实为遗憾。

姚合金州之行的文化意义

在姚合研究中,关于姚合仕履与姚合具体是什么时间来金州,大陆依旧争论不休。这大致可以从2009年胥文慧的硕士论文中看出端倪,一致的意见是基本赞同姚合的仕履行踪:“武功主簿、万年尉、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殿中侍御史、侍御史、户部员外郎、金州刺史、刑户二部郎中、杭州刺史、谏议大夫、陕虢观察史、给事中、秘书监等。”③但对他具体任职时间争论不休。倒是台湾李建昆的论文对姚合仕履言之凿凿:“文宗大和六年(832年)秋,由户部员外郎授金州刺史。赴任前曾造访无可,无可有诗酬之。姚合赴任时,方干赋诗送行,马戴、项斯亦有诗寄赠。姚合则有诗留别。金州即今陕西安康,地通湖湘、巴峡,颇多山水形胜。所以姚合饮酒赋诗,甚为惬意。其《金州书事寄山中旧交》最能表达此时生活与心境……文宗大和八年(834年)二月,雍陶登第还成都省亲,贾岛、姚合都有诗送行。由此可以看出,姚合在金州刺史任内,诗友往来,十分频繁。”④综合双方意见可知,姚合在文宗大和六年(832年)秋天授金州刺史,至大和八年(834年)年离任,任期两年多。

短短的两年多任期,对金州来说,简直是一次文化盛宴。

其一,这是唐代诗人首次刻意关注金州山水的开始。在唐代,虽经过两百多年稳定的发展,金州相对于富庶繁华的京城来说依旧封闭落后,此前对金州山水人文景观做过诗意描写的为数不多,可见的有孟浩然的《登安阳城楼》以及张籍、白居易等送行诗中略微提及。真正在金州生活并对金州山水美景、风土人物系统做诗意描写的,自然非姚合莫属。

其二,是姚合金州之行影响巨大,他的金州之行,引起了当时文化人士的普遍关注和响应。很多诗人因为姚合的金州之行,开始关注金州。其中有诗人作诗送别,甚至有诗人专程来金州拜访他。

写诗送行的有:

项斯《赠金州姚合使君》:“为郎名更重,领郡是蹉跎。官壁题诗尽,衙庭看鹤多。城池连草堑,篱落带椒坡。未觉旗幡贵,闲行触处过。”⑤

方干《送姚合员外赴金州》:“受诏从华省,开旗发帝州。野烟新驿曙,残照古山秋。树势连巴没,江声入楚流。唯应化行后,吟句上闲楼。”⑥

来金州专程拜访他的诗人有:

无可专程游方到金州,驻锡金州草堂寺。与姚合陪伴游玩金州南园、杏溪、莲花池等名胜,互相酬唱应答,十分融洽。例如《金州冬月陪太守游池》(一作《林下对雪送僧归草堂寺》):“残腊雪纷纷,林间起送君。苦吟行迥野,投迹向寒云。绝顶晴多去,幽泉冻不闻。唯应草堂寺,高枕脱人群。”⑦

贾岛专程来金州拜访姚合,诗人喻凫写诗送别《送贾岛往金州谒姚员外》:“山光与水色,独往此中深。溪沥椒花气,岩盘漆叶阴。潇湘终共去,巫峡羡先寻。几夕江楼月,玄晖伴静吟。”⑧

方干专程除了送行,还专程来金州,写下了《路入金州江中作》:“棹寻椒岸萦回去,数里时逢一两家。知是从来贡金处,江边牧竖亦披沙。”诗中有安康沿江曲折萦回的景色,尤为突出的是,记录了江边淘沙采金的盛况,甚至那些在江边的放牛小孩,都在淘沙呢。

其他同时代的诗人也对姚合金州之行表示了特别的关注,时常写信寄诗问候,如马戴《寄金州姚使君员外》,⑨其诗对金州山水充满了诗意的赞美和讴歌。

从中可见姚合金州之行在当时诗人群体中的影响和震动,自然引起了诗人们对金州的特别关注,他们诗意的发现和诗意的唱和,无疑对金州山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撩开了金州山水动人的面目。

姚合的金州诗

姚合的金州诗主要指他在金州当刺史时写的诗歌。那么他在金州作诗有多少首,有没有他在武功时那么多呢,现在以刘衍的《姚合诗集校考》为底本,做一系统的分析辩证。

其一,诗歌里带有明显“金州”字样的诗,总共十首,其中有《金州书事寄山中旧交》一首,《金州西园九首》,计十首。

其二,诗歌里没有“金州”字样,但从其写景的具体地可以考证出的诗歌,有十二首。这主要是系列诗《杏溪十首》、《游杏溪兰若》。据安康出土墓,杏溪⑩为唐时金州一游览景区,同时无可上人也有诗《过杏溪寺寄姚员外》可证此地在金州,此地,是当时民众每逢佳节暇日,多来此地游览玩耍。《殷尧藩侍御游山南》,山南在唐时主要指现在安康一带。

其三,根据他与无可、贾岛等人在金州唱和应答确定。《郡中书事寄无可上人》、《咏南池嘉莲》、《郡中对雪》、《郡中西园》、《送郑尚书赴兴元》、《送澄江上人赴兴元郑尚书招》、《喜贾岛至》、《喜马戴冬夜见过期无可上人不至二首》、《喜贾岛雨中访宿》,计十首。其依据可参见李建昆的论证:“文宗大和七年(833年),无可在金州陪刺史姚合游南池,两人皆有诗作。其后无可离金州,复有留别姚合诗。贾岛也曾于六月往金州见姚合,喻凫赋诗送行。”

其四,部分认可,但尚存疑需要考证的诗有:《闲居遣怀十首》、《寄张溪》、《寄贾岛》、《寄户县尉李廓少府》、《别友人山居》、《乞新茶》、《杨柳枝词五首》等二十余首。认可主要依据从诗歌所涉及的人物、景物、物产等判断,理由不足之处在于暂时缺少文字旁证作依托。如《乞新茶》绝不可能写在武功,因为那里不出产茶叶,也就不会特别重视茶叶的“新旧”,而在茶叶产地,如金州、杭州则饮茶之风浓郁,特别重视新茶。故而《乞新茶》只可能写于这些地方。杨克、李厚之、张会鉴等编撰的《安康历代诗词点校》,已将此诗收录,可做一部分旁证,部分肯定此诗写于金州。

这些诗总共有五十多首,尚不包括一些统计不了的。相对于姚合所有的诗歌总数,约占其中的十分之一。从时间比重上看,这段时间是姚合创作的又一个高产期。可见姚合金州之行,对其诗歌创作起着很重要的激励作用。

姚合金州诗的文化意义

其一,首次向外界介绍了金州的政情、民风与地理区位优势。他的《金州书事寄山中旧交》满怀欣喜地向京城朋友推介金州。诗由衷地赞叹:安康是好郡,其理由是百姓淳朴,不狡诈,对于姚合的行政简朴,“政拙”极为满意,颇觉心公,一方面官员行政不骚扰惊动百姓,于民休息;一方面是百姓体察政府官员惠政,恪守法纪,两相和悦,实为好郡。再就是安康此地市场繁荣,可以随时买酒畅饮;物产不同京城长安,“溉稻长洲白,烧林远岫红”;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可以“井邑神州接,帆樯海路通”。由此可见好郡安康确实不同凡响,改变了人们称安康为四塞之地的错误论说,从全新的角度引导人们认识安康:民风淳朴、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等。

其二,首次对金州山水名胜进行诗意描写,对山水意蕴做审美发现,这是对金州山水形胜的审美体悟和文化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金州西园九首》主要题咏金州西园的九处景点,每首诗都点出此景点不为常人所能感受到的美感特征,或者说出为常人无法表达出的审美韵味。如《江榭》点写江榭如同一双明眸一样,能给山水起到点睛作用,否则此处江水就是“无榭无双眸”。这就是与常人感受不同的美感经验了,也许只有诗人的灵心方有如此体贴恰当的点评。《药堂》则用绘画之笔,化虚为实,以近衬远,将在药堂所见的远水远山风景描绘出来,“四壁画远水,堂前耸秋山”,传神地描绘了药堂显敞静美的开阔视野。《石庭》诗首句“布石满山庭,磷磷洁还清”直揭主旨,运用古文义法,扣住石庭不同别处的特征――“洁”、“清”,恰和诗人自己高洁清正的精神气格。金州山水中的这些普通景物,经诗人诗笔描绘之后,无不成为金州山水文化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成为金州山水文化的宝贵财富积累。

其三,诗中与民和谐相处、风雅悠游的为官之道,为后世各代来金州执政的官吏做了表率,成为历代官吏勤政廉洁、风雅吟咏的效仿楷模,也是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遗产。《咏南池嘉莲》写道:“芙蓉池里叶田田,一本双花出碧泉。浓淡共妍香各散,东西分艳蒂相连。自知政术无他异,纵是祯祥亦偶然。四野人闻皆尽喜,争来入郭看嘉莲。”写姚合在郡任职期间,荷池长出了并蒂莲。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有的祥瑞。姚合却不居功,认为这不过是一种偶然的现象罢了。因此敞开让百姓观看,与民分享。在《乞新茶》、《乞酒》等诗中,同样用平和亲切的笔墨,记录诗人与民亲近、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和蔼可亲的地方父母官的形象。这种风气同样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综上所述,姚合金州之行及其金州诗,对安康的文化影响极为深远,意义重大。其风雅逸韵,泽溉后世。唐代之后,宋、元、明、清历代来金州做官的知府、知州,多数人勤政廉洁,或兴修水利,或兴办学校,或引种高产作物,都为此地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为政之余,多数人都有诗歌流传。清代安康知县陈仅,满怀深情地追念姚合的功绩。他在《追和唐姚合金州西园九首诗韵》序言中写道:“兴安(今安康)隶汉西城,其地荒僻草昧,代鲜闻人。至唐为金州治,城郭廨舍,亦失其因革。自元和间,姚合为刺史,始有题咏,于是周朴、方干之徒游屐相继,人文肇启。当在此时,有功于斯土不浅,而金州之人不知报本追始,如潮、柳、苏、杭之祀韩、柳、韦、白,为可惜也。余令安康者九年,于兹长夏积雨,官牍萧闲,因取《武功集》中《西园九题》诗,依韵和之,以写归思,兼志向往。”从中可见前人对姚合金州之行文化价值的认识与判断。

注释:

①周菲菲:《姚合诗歌论稿》,2006年,学位论文,吉林大学,第30~31页。

②③胥文慧:《姚合诗歌研究》,2009年,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第35~38页。

④李建昆:《论姚合武功县中作三十首》,《兴大中文学报》,2005(6)。

⑤⑥⑦⑧⑨《全唐诗》第554卷,第649卷,第813卷,第543卷,第556卷。

⑩李厚之、张会鉴:《安康道教文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80页。文中引用在安康出土的地铭文:“宜于金州西城县永宁乡第十二都杏溪村安厝宅兆。”可见至迟,在宋代,安康城西有杏溪一地名存在。

陶敏:《全唐诗人名考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011页。

杨克、李厚之、张会鉴:《安康历代诗词点校》,安康文化丛书编委会,1998年版。

陈仅,字采臣,一字馀山,又作渔珊。浙江鄞县人。嘉庆十八年(1813年)举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紫阳县知县。历任安康十余年,民以有功于邑,为建生祠。咸丰二年(1852年)郡遭大水,立城隍(没有水的护城濠)不去,城没于水,陈仅被洪峰带卷漂至黄洋河,将亡遇救,得免于难。郡人额手称庆,咸谓天佑良牧。咸丰四年升宁陕同知。未赴,致仕归里,杜门著书。著有《继雅堂诗集》三十二卷。

陈仅:《继雅堂诗集・卷六》道光丁未刻本,清华大学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