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县志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贯彻精神,借鉴经验,调整机构
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苍南现场会后,县委再次召开培训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认真学习市委包哲东副书记的重要讲话和苍南经验,专题研究深化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县委要求相关部门要在思想上进一步重视,认真贯彻落实苍南现场会精神,切实抓好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同时结合实际工作,调整人员,健全机构,充实专兼职干部,落实了专门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努力使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结合实际,强化措施,开展培训
年初,我们认真总结去年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制定了《xx县XX年度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实施意见》,落实专项培训经费250万元。
一是调查研究,开展基地培训。为整合培训基地,促进培训资源的充分利用,4月份组织人事劳动、教育、农业等部门到瓯北等地对我县的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xx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认定办法》,并要求各有关部门将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培训基地认真进行一次检查和评估,择优上报一批基地作为县级培训基地报县农培办审核认定。到目前为止,已有10家基地上报,培训的范围包括泵阀、裁缝、计算机等一些符合我县主要工业产业发展的专业。
二是结合实际,开展培训工作。各培训负责单位根据县委XX年度实施意见精神和实际工作需要,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科技局以培训农村先进技术为主,组织我县13位农村技术骨干到杭州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农业局和科协以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结合各乡镇农业发展特点,开展了蔬菜、畜牧、果树等专业的培训;人事劳动和经贸部门以技能培训为主,开展了多期计算机、电工和家政服务培训;教育局以我县职高为载体,针对山区学生开展了裁缝、畜牧养殖业等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够充分就业。为了适应我县泵阀产业发展形势,给待业青年提供培训和就业良机,2月份我县成立了永嘉先进制造业培训基地,面向永嘉籍具有技校或职高学历以上的待业青年、普通大中专毕业待业青年、普职高三分流学生,开展泵阀实用操作技术培训,培训经费由县农培办、企业、学员各承担1/3。目前第一期培训班的50名学员已开始了为期6个月的培训。学员培训后,经劳动部门和企业共同验收合格,取得初级技能证书,即由瓯北镇的较大规模以上泵阀企业录用为正式员工。验收不合格学员继续参加下一期培训,合格后由企业录用。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培训工作中,我们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宣传不到位,农民培训的热情不高。由于宣传工作做到不够,使一些农民没有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且由于我县滞留在家的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就业竞争力差,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各乡镇培训工作开展不平衡,工业和农业重点乡镇培训工作开展的比较好,一些贫困落后的乡镇培训积极性不高。三是培训项目开展不平衡。目前,我县的专业农民培训开展的比较好,绿色证书、农函大培训工作力度非常大,而务工农民和转业农民的技能培训人数比较少。四是培训后的就业服务不到位。由于目前企业用工需求量不大,加上一些培训机构自身条件的限制,劳务输出供需见面会和本地用工招聘会质量不高,服务工作没有完全到位。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制度。健全和完善工作机构,特别是四个专业培训小组和各乡镇的培训组织机构,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使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真正做到有人抓。加强县农培办同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发挥他们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抓好我县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开展县级培训基地认证工作,加强对培训基地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建立信息交流、工作通报、调查研究等工作制度,及时了解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举措。
二是结合我县产业结构特点,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工作。继续采用订单培训或定向培训方式,联合我县奥康、红蜻蜓、报喜鸟等一批知名企业,引导企业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开展岗位技能培训。重点结合我县服装、泵阀、鞋业等产业结构特点,充分利用永嘉先进制造业培训基地,开展服装、泵阀等实用操作技术培训,使更多的农民不断掌握实用技能,以适应我县产业发展需要。全面实施劳动力培训“双后双百”工程,使我县初、高中毕业后的分流学生百分之百参加培训,百分之百能够转移就业。
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和劳动力转移平台,进一步做好培训农民就业工作。在用好县财政培训专项扶持资金250万元的基础上,我们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培训工作,利用企业现有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努力形成政府、企业共同投资参与培训的良好局面。积极拓宽劳动力转移平台,通过建立劳务输出服务中心,依靠法律援助中心,采取跟踪服务、上门服务等措施对已培训的农民提供劳务信息服务、诚信担保和法律援助,促进农民真正转移就业。 共2页,当前第1页1
2016年4月20日,市政府办公厅《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地方志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40号)(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推进我市地方志事业全面发展为主线,分发展基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大部分,明确了2016-2020年我市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做好年鉴编辑工作,启动地方史编修工作和加强地方志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等十一项重点工作,强调了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依法治志、加强队伍保障、加强舆论宣传等方面的保障要求。
《规划》描绘了“十三五”时期我市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对于确保地方志事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市第二轮修志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务必抓住《规划》颁布的有利时机,结合第二轮修志的实践,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规划》,作为各级地方志办公室和地方志工作者的头等任务。为此,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区县地方志办公室和市属部门修志机构要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规划》,深刻领会《规划》的精神和重点。各类修志人员培训班、业务讲座、理论研究班、研讨会等都要把学习贯彻《规划》作为首要内容,组织讨论,交流心得。市地方志办公室将适时举办不同类型的专题学习班,分批、分层次进行培训。通过学习,把广大修志工作者对地方志工作的认识统一到《规划》的精神和各项要求上来。
二、各区县地方志办公室和市属部门修志机构要在学习宣传《规划》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向本级政府或本部门领导汇报情况,引起他们的重视,取得他们的支持,努力将《规划》规定的总体目标和各项具体要求落到实处。
三、各区县地方志办公室和市属部门修志机构要对本区县、本部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规划》的工作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注意总结学习贯彻《规划》的好典型、好经验,及时加以宣传推广;注意收集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上级和市地方志办公室反馈。市地方志办公室将会同有关部门对《规划》的学习贯彻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督促检查,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推动地方志工作迈上新台阶。
四、各区县地方志办公室和市属部门修志机构在学习贯彻《规划》时,要抢抓机遇,高起点定位,全面提升地方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水平和地位,提高地方志工作机构的社会影响力。《规划》所附《(天津市志)第二轮编修任务时间表》《天津市第二轮区县志编修任务完成时间表》和《天津市区县综合年鉴公开出版任务完成时间表》,对“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第二轮志书编修和实现区县综合年鉴公开出版任务,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各区县地方志办公室和市属部门修志机构要“对号入座”,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加以落实,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与此同时,要加强地方史研究编著、地情资料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地方志理论研究,促进地方志事业全面健康稳步发展。
《规划》为我市地方志事业设定了时间表,明确了路线图,是“十三五”时期全市地方志事业的行动纲领,也是开展地方志工作的基本依据。希望各区县地方志办公室和市属部门修志机构在当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都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规划》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借助《规划》颁布的东风,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动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地方志工作存史、育人、资政的重要作用,为把我市建成文化繁荣、社会文明的魅力人文之都作出更大贡献。
一、建立队伍,明确职责。为确保文物普查工作在我县扎实有效地顺利开展,我县成立了以文化局薛局长为主任,原县衙博物馆老馆长王家恒同志和文化局主任科员马建锁同志为副主任的内乡县文物普查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文物办,负责协调指导全县普查工作。抽调县衙博物馆、文化馆有关业务骨干组成普查队伍,并对这些人员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考勤。专门腾出两间办公室,安装了空调、电话,配备了办公设备。建立建全县、乡、村、组文物普查网络,各乡镇都已建立了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每个村、组也都确定了一名副职做为这次文物普查的骨干或联络员,使普查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同时,我们今年争取到县财政普查经费3万元,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加强培训,夯实基础。利用县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我们按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标准、要求,对全县各乡镇文物普查专干、文化中心主任进行培训。其次,为了便于各乡镇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把有关文物普查的文件、要求、标准、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和现已掌握的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分别下发到各乡镇。同时,我们还组织有关人员对各乡镇的文物普查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
三、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由于我县的文物工作当前正处于青黄不接和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把这次文物普查工作做为我们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首要目标。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压力,每个同志负责2-3个乡镇的普查工作,负责所分管乡镇的复查认定和新发现文物的所有文字资料,并且要求每个同志增强责任意识,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来完成。目前,全县16个乡镇的普查工作任务已全部分解到每个同志。
四、核实认定原有已知的文物点和在普查中新发现的文物点相结合。我们这次文物普查工作距上次已有20多年,这20多年正是我县经济建设大发展时期,原有的文物保护单位生存环境也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我们借此普查机会,对原有的保护单位逐个进行核查认定,对新发现的文物点,要求每个同志积极搜集有关资料,一是查档案、查县志、查乡志,二是深入乡村,走访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村长和名家后代,三是寻访保存下来的石碑上,从石碑上去寻找实物证据。
关键词 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措施;青海祁连
中图分类号 S718.5;F31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182-01
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连县,县域总面积1.47万km2,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6~3.7 ℃,冬季寒冷,气候干燥,夏季凉爽。年降水量159.3~359.1 mm;海拔4 200 m以上终年积雪,现代冰川广布,平均海拔3 500 m。全县森林覆盖率13.5%,林业用地面积20.97万hm2,乔木林地面积1.65万hm2,灌木林面积17.19万hm2。虽然全县森林资源较少,但均分布在黑河西岔(黑河)和东岔(八宝河)的高山峡谷地带,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重要作用。是祁连县天然生态屏障,同时也是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额济纳旗农田灌溉、工业用水和人畜用水的重要水源供应区。
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数千年的乱砍滥伐、毁林开垦、樵采、过度放牧等,使祁连县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目前,祁连县水土流失面积达4 667 km2,草地沙化,退化面积达7 266 km2,森林植被的破坏、草地的沙化、退化,造成了严重的洪涝、风沙等灾害,这不仅影响了当今的社会进步,而且严重地威胁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为此,要紧紧围绕国家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等工程,从祁连县实际出发,加强当地林业生态建设,再造山川秀美的新祁连。
1 提高对林业生态建设的认识,坚持全民绿化
1.1 提高对林业生态建设的认识
以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为主的绿色植被构成了人类生态与发展的物质和能量基础。林业是一项产业及公益性事业,是为了对森林资源进行经营而组织起来的。在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林业发挥了非常大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1-2]。
任何一个国家,其整体生态功能发挥的较为明显的标准为:森林的林分郁闭度应超过0.6,覆盖率超过30%,并且森林资源应均匀分布。若达不到这些要求,则该国家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完整,不可能达到较好的生态效果[3-4]。祁连县的森林覆盖度仅13.5%,林分平均郁闭度不足0.5,且森林分布不均,多为小片状,且风沙大,气候条件较为干旱,草地面积呈大范围的沙化、退化,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近年来,全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绿化活动,仅“九五”期间,祁连县就共完成人工造林1 533.33 hm2,但尚未彻底地改变该县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直接对祁连县的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目前,祁连县水土流失的总面积达4 667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31.75%,雨季黑河平均含沙量达10.8 kg/m3,每年的平均泥沙输量高达4 500 t,导致了该县的土地肥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2 坚持全民义务植树造林
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方针,充分地对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进行调动,建立全社会均参与植树搞绿化的机制,继续坚持群众运动,大力宣传,进行全民义务植树,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等进行广泛动员,促进造林绿化目标的快速实现[5]。
2 加强森林经营管护,为生态建设提供有效保证
林业振兴、发展的主题是对森林进行经营管护[6]。祁连县当前已有的林木植被资源是经过多年发展得来的,由于该县的自然条件较差,一旦植被资源遭到破坏,则极难恢复,产生极大的损失。因此,应加强对现有林木植被资源的保护工作,并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抓。应在对现有的森林资源继续进行保护的基础上,大力搞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同时,大力实施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要多方面采取措施,严格控制林木资源消耗,在全面禁止采伐的基础上,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破坏资源等行为,切实地保护好已退耕还林的森林资源,严格地防止林地的逆转。
3 深化林业改革,为生态建设提供源泉
西部大开发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林业要发展就需要解决当前面临的许多问题,应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林业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3.1 构建林业发展的新机制
对林业发展的新机制进行构建,以为林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改革首先应促使创新意识的提高。当前,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林业的发展实现了由单目标经营转向了多目标经营发展,主要以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社会效益。应进一步地促进思想的解放,进而更新观念,结合深入实际调查的结果,破除陈规,大胆地进行创新,探索出新的发展思路,跨越式地促进林业的发展。
3.2 积极对林业实行分类经营改革
对林业区进行划分,主要分为2类,分别为公益林业及经济林业。对于2种不同类型的林业区的发展,应结合其各自的特点,分别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合的措施。对林业进行改革是一次具有根本性和全面性意义的改革,应积极地在分类经营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上的建立上进行探索,并充分地积累经验。建立其相应合理的林业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建设生态公益林及实行林业分类经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林业的改革也即林业投入机制的改革。祁连县应多形式、各渠道地调动社会上各方面的力量,提高广大群众进行林业建设与改革的积极性,可利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有利时机,抓好国有场圃的结构调整和优化组合搞活林场和苗圃。
3.3 积极发展林业生产要素市场
应在对林木权属进行完善的基础上,积极地推行森林资源的有偿使用,对于部分林区,其对公益林的保护还可以采取以林养林的办法,以实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资产以及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目的。并在对产权关系进行明确和理顺的基础上,逐步地促进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管理,从根本上加快林业的自我发展。
4 实施种苗工程,为生态建设打好物质基础
对于林业生态建设来说,其根本在于良种壮苗。因此,要全面地促进造林绿化质量的有效提高、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速度,必须抓好良种、壮苗的培育工作,其不仅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迫切需求。当前,祁连县种苗生产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与目前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相比,其发展的规模还远远不够,因此必须扩大种苗的生产。要加快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对骨干苗圃的建设,应按照规划合理布局,实现苗木的自育自造。同时鼓励农民、个体户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小苗圃,大力培育苗木市场,特别要注重对乡土树种的选择及育种,以提高栽植的成活率。加强对林木良种繁育中心的建设力度,以良种繁育中心为核心,建立和扩大中心苗圃,加大科技力量的注入,大规模地生产适宜当地应用的良种,以满足当前祁连县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
5 推进重点工程,为生态建设构筑主体和框架
5.1 稳步推进重点工程,带动全县绿化工程
应对重点工程的示范、辐射及骨干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并将此作为祁连县国土绿化和生态体系建设的框架。同时,全县的各乡镇都综合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为延伸和补充国家重点工程,应建设一批相关的配套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应着重突出重点,原则上采取先易后难的顺序,稳步地实施各项工程,保证其顺利地进行,特别是应该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及资金,促进宜林荒山绿化工程的实施。以综合治理为主、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治害、兴业、促富的指导思想及科学开发的方针。应抓好目标管理,设立目标责任制,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使领导干部在其任期内不断地探索绿化工程实施的有效形式,以促使其继续坚持、不断地发展植树造林。并将保护及发展森林资源定期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
5.2 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林业建设
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动员和组织群众,认真履行植树种草义务。要以小流域为单元,按户划定义务植树种草基地,把城镇周围的宜林荒山荒坡承包给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军等,投资投劳,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活动,要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建立健全绿化奖励机制,落实优惠政策,使群众在造林绿化中得到实惠。造林时必须明确林地权属,让群众心里感到踏实。同时大力推广四旁植树,林业部门要做好农田林网防护作用的宣传工作,迅速建立一批防护效能较好的农田林网示范工程,以带动全县林网工程的发展。县绿化委员会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肩负起造林绿化的重任,并要挑起组织、协调全社会办林业的重担,加强检查和督促工作,确保全县造林绿化目标的完成。
6 实施科教兴林战略,为生态建设开辟途径
一是进一步地推进祁连县的林业推广体系建设,包括对乡镇林业工作站的推广职能进行加强,进而可促使基层林业科技队伍的稳定,并从各个方面创造有利的条件发挥其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先锋作用。对林业推广机构的服务范围进行进一步的拓宽,以期为林业生产提供各阶段的服务工作,该服务工作可贯穿林业生产中的产前、产中及产后,促进林业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二是抓好科教兴林的综合示范,搞好县级科技示范点,做到乡镇有示范村、村有示范产,以加快林业科技示范网络体系的形成,林业科技的推广可采取示范辐射的方式,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三是搞好各方面的培训工作,主要是有关行业岗位及林业技术骨干的培训。行业岗位的培训可以普遍提高林业队伍及广大林农在林业方面的综合素质;林业技术骨干的培训可以尽快培养一支技术骨干,其不仅懂技术、善经营,还具有较好的管理能力,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加快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7 参考文献
[1] 祁连县志编纂委员会.祁连县志[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3.
[2] 祁连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祁连年鉴1986-1994[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3] 马绍仁.海北州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9):213-215.
[4] 江伟.怀宁县林业生态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340.
关键词:安全文化 精神因素 文化体系 支点
一、概述
观音堂煤业有限公司隶属于义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临崤函古道、北依滔滔黄河,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美丽的豫西大地上屹立百年。站在这座古老的煤城,纵观观音堂煤业百年发展的辉煌历程,会发现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以文化促进企业全面发展,是这个企业得以实现持续发展的制胜法宝。然而,企业文化中的安全文化却是这制胜法宝的百年支点,支撑着观音堂煤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和未来。
二、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或行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企业安全进取精神: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而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及条件、防灾避难应急的安全设备和措施等企业安全生产的形象;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的安全风貌等种种企业安全物质因素和安全精神因素之总和。
三、企业安全文化的意义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安全文化的主要分支。它既然包括保护职工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即无损、无害、不伤、不亡的物质条件和作业环境,也包括职工对安全的意识、信念、价值观、经营思想、道德规范、企业安全激励精制安全的精神因素。
一般认为,企业安全文化也是多重的复合体,由安全生产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组成。当今的企业安全文化以人为本的“安乐性管理”为中心,以职工安全文化素质为基础所形成的群体和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即生产与人的价值在安全取向上的统一),表现在职工中的激励安全生产和敬业精神。建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惜生命,文明生产”、“保护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安全文化氛围是企业安全的文化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
企业安全文化也是广施仁爱,尊重人权,保护人的安全与健康的高雅文化。要使企业职工建立起自保互爱互救、心和人安,以企业为家,以企业安全为荣的企业形象和风貌,要在职工的心灵深处树立起安全、高效的个人和群体的共同奋斗意识,当今最根本的方法和途径就是通过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安全文化教育。根据企业的特点、安全管理的经验,以建立保护职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首要条件,依照集团公司的先进安全科技和现代安全防灾的风险控制方法,以新的安全生产营运机制,发展生产,提高效益,实现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
四、观音堂煤业安全文化的若干做法与思考
按照“事事有管理、处处有文化”的工作理念,观音堂煤业以人为本,创新管理,以打造特色文化为动力,让科学务实的理念作引导,以精细严谨的制度为保证,紧紧围绕每年度的“六大任务”,本着“超一级,创精品,永提升”的原则,提出“一级标准持续提升,精品工程严格管理,精细管理全面落实,环境面貌整体亮化”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总体工作思路,以“塑造本质安全职工、打造本质安全岗位、创建本质安全矿井”为目标,创造性地提出“重塑百年老矿,打造西部明珠”的构想。
开展了“千人上讲堂”、“四个一”培训活动,提倡以文化育人,以制度管人,让职工在培训中提高整体素质;全面落实“一线工作法”,在“两述两化”基础上,深入开展“三述三化一确认”活动和以“讲文明、讲规范、讲和谐,做好职工、做好公民、做好家属,树良好形象”为内容的“三讲三做一树立”活动。
推行了“六预”、“六尽”管理,开展了“隐患买卖”、“安全伙伴”和“隐患整改挂牌制、命名制”等基础性工作,并总结提炼了 “24571”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闭合管理法。
做到了用制度规范人、用行动感化人、用安全文化引领人,完成了创新由概念化进程向理论化、实践化进程过渡,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安全管理文化体系。
观音堂煤业有限公司,有着数百年的开采历史,据《陕县志》记载:清朝雍正年间,这里就有开采挖煤的记载,1920年,爱国将领、民族资本家张钫在这里创下了民生煤矿公司,堪称“中原第一民族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