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信息技术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信息技术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命题指导思想

对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如何在纸笔测试的基础上实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评价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笔试型试题的指导思想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过程化、人性化、面向三大目标。

1.过程化

过程化,是指学生在解题时,必须基于已有的经验,在大脑中虚拟地“操作”信息技术工具去经历解决问题的步骤与环节。将这句话分解,我们可以分析出过程化有两个要素:首先,学生必须有相应实际使用经验,而非死记硬背的静态知识;其次,学生无法用头脑里原有的知识或经验直接解决,必须根据解决问题的需求在头脑中虚拟地构设操作步骤后,方能得出答案。

优点:在大规模的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中,这种不依赖计算机的过程化试题可以替代机考中的操作题,实现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蕴含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的考查。这种考试方式回避了硬件条件的差异及大规模机考所面临的风险以及组织上的困难,从而为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争取了更大的空间。

2.人性化

人性化在题目设计及判分上均有体现。在题目设计上,应超越教材,超越工具软件;尊重学生操作习惯的个性化,贴近学生操作与使用的经验,语言形象亲切,问题指向明确;在判分上,采取宽松的态度。

超越教材。一方面,新课程倡导的多套教材使得评价内容必须超越某本具体的教材,我们必须提取出所有教材的共性作为评价的基本指向。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对生产、生活的全面渗透,使得新的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已有教材显然不能囊括所有。因此,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不囿于具体的教材内容,任何能够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形成的方法和知识都可以列为评价的内容,信息技术的任何新的应用情境都可以作为题目设置的依据。

超越具体软件。实际使用中的工具软件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在评价中指定一种工具就会有失公平。同时,我们也要谨防出现将教学手段误作为教学目标的错误,避免出现以对工具软件使用能力的评价取代对信息技术能力的评价的现象的发生。在命题中,我们应尽量避免对具体工具软件使用方法技巧的考察。应该尽量总结出同类工具软件的共性,以这些共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超越硬件的限制。由于受各个地区的经济条件的影响,计算机的档次差别也非常大,在有些内容的学习上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例如人工智能。如果命题时涉及的问题太尖端了,对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就不太公平,毕竟可能有些东西他们见都没见过。因此命题时,应尽量找一些通用的比较不受硬件条件限制的知识点,这样相对来说比较公平一点。

贴近生活。是将题目的情境设置得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语言亲切,符合中学生的语言风格习惯。可以配以题干中前后文的说明,使得指向明确,必要时还可以给出答题示例,最大程度地将问题规范化,避免歧义。

3.面向三大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目标既是教学的指导,也是评价的指导。然而,在总结性评价命题中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难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并不是简单地讲被评价对象的觉悟有多么高、世界观多么正确,而是被评价对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识和把握能力,人格发展的健康与完善等等。我们应该把这三大目标全部统合起来考虑。

试题类型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从主观-客观的维度上,将试题类型分为客观题、半客观题、微型主观题、主观题四类更为合适。

1.客观题

客观题的答案是不依赖评卷人员和考生的意志而客观存在的,并且答案唯一(评分不受主观因素影响,可以使用机器阅卷)。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答案具有客观性、唯一性。客观题的题型较多地采用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等形式,也有采用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

客观题的优势:利于考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知道或者识记的基础知识,用客观题考查比较合适;利于提高试卷信度,客观题一般题干简短,答案确定,答题者阅读、思考时间短,答题内容少,能够在较短时间完成较多的题量;易于准确把握难度,客观题的答案客观、唯一,出题者易于把握难度指标。

2.半客观题

半客观题是介于客观题和主观题之间的一种试题,形式如简答题、填图题、综合填空等,设计时可事先给定一定数量的可接受答案,正确的答法或表述虽不是唯一的,但在很小的范围之内,只要与所给的正确答案中的某一个相同,就认为答对了,给满分,否则就判为错误,不给分。由于没有酌情加分或者扣分的问题,不会出现评分宽严不一,因此评分信度高。

半客观题的优势:半客观题完全具有客观题的优点,与客观题不同的是半客观题在命题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它可以同时提供多个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供答题者选择,答卷时只要答其中之一即可。与主观题相比,半客观题的区分度较高。

3.微型主观题

高中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 高中信息技术课改的思考 初中信息技术课改感悟 谈高中信息技术课评价方式 谈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技巧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体会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探讨 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 怎样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初探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探讨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探析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思路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心得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案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初探 高中信息技术课该怎么上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与学 高中信息技术课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高中信息技术课改前后对比 高中信息技术课改前后对比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内容摘要:从当前高中信息课改的现状来看,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高中信息技术在改革前和改革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笔者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工作经验,就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改前后的内容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和对比,同时提出了自己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以期能够有效的提升和促进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改 对比 质量

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而言,不仅仅要重视一线的教学工作,而且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的反思和教学的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笔者就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前后的对比情况进行了有效地分析,从信息课改前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和课程改革后对于学生的要求标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背后往往就是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一种有效认识和推进。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改前的教学要求

高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时间也就十几年的时间,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高中阶段的教学也在不断地摸索当中前进,从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前的教学要求来看,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需要不断地推进和完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内容,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和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前的状况来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前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认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往往是自身各项综合素质提升的一个有力保障。另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操作电脑,只要是让学生学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内容,就能够有效地保障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开展,这种固定模式的思维是对于当前高中信息课程改革前教师的定式思维。

鉴于这样一种现实情况,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有效教学的过程中了,往往就更加的注重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理念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作用。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前教师的教学重点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理念来看,都是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教学的一个初级阶段的认识,这种初级阶段的认识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和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发展,而且也对于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发展提出了必要的前提条件,这样才能够充分地发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内容的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从而有效地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在课程改革前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注重于计算机信息知识的初步学习和掌控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主体是老师,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比例相对较少,他们更希望教师能够通过讲授的方式来获得信息技术的知识。同时在上课过程中教师的讲授内容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时间,而学生所参与到其中的训练相对较少,这些导致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时间相对较少。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改后的发展方向

伴随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发展已经从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思维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程序的设计和分析能力的提升,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一种进步,这种进步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前后的一种有效进步,是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有效提升过程。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对于信息技术的一个非常敏感的学习期,在这期间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内容的完善。能够将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手段和方法进一步提升,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改进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将这种目标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将有利于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内容的进一步升级,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单单是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还有着相对广泛的空间进行发展,这种广泛的空间发展主要表现在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后的学生信息素质,也就是学生对于大数据处理的一种能力,这种大数据处理的能力是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还有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养成一种信息数据的思维能力,这种信息数据的思维能力往往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效地感受到信息处理的重要作用。

对于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理念的转变也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这种举措主要表现在了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自身的程序分析和设计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从自身感受到了信息素养的能力,这种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是在潜移默化当中完成的,从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前后来看,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不断地改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后的内容,才能够进一步完善当前高中信息素养的提升。只有将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起来,才能够搭建好有效地平台,从而有效地促进和完善高中学生信息素养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的效果所在,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有着相对积极的影响和相对完善的作用。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信息技术课堂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场所之一,除了借助教学内容实现以外.学生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并与教师探讨的过程,对其信息素养的提高也很有帮助。因此,信息技术教师需改变课下师生交流较少的习惯.主动与学生交流。为克服师生交流时间或空间的限制,可以借助网络手段,建立基于网络的教师教学行为档案袋评价。教师可以自由选择评价资料,便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教师,学生以匿名或记名的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这种评价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督促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及时反思总结教学。

课改后,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加侧重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有一次,我使用《绘声绘影》在进行“视频的加工”教学时,学生反映出问题了:为什么我加载的视频都动不了的呢?。我于是看了看她的视频格式,却发现她加载的是JPG的图片文件,并不是什么视频文件,回想到前面已经学过“文件的类型”的教学,我觉得这个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就是:不能区分视频和图像文件。于是我指导她找个方法转到与“文件的类型格式”相关的内容点,明白“文件的类型”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并有效及时地总结、拓展,遇到问题进行实际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课改前后考试评价准则。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纳入高考的范畴,所以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考察都是以省、自治区统一考试为标准。课改前我们称为“会考”,注重考学生的对信息的基础知识点和计算机动手能力点,只有通过会考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证书,例如我校课改前每年的通过率为98%左右。随着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课程改革之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全面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基础操作,教师不在对这些知识进行讲授。这样一来,学生所学习的信息内容和方法很大的程度上和大学所学的内容和方式更近的接轨了,考试采取的形式称为“学业水平考试”,采取大学的“学分制”形式,只要高中修够学分就可以取得毕业证了,这对于学生是很重要的。相对而言,信息技术更容易修得完学分的,我校的学生每年的通过率都为100%。所以我认为信息技术在课改后内容更加适合学生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形式更加和大学课程接轨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来看,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地步,但是还应该清楚地看到只有不断地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有序推进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素质、思维方式以及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的理念,这样才能够准确地提升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有效督促和完善,从而进一步改进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之后对于学生和教师所产生的后顾之忧,从而让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脚步,从而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勇,胡永锋.创设应用氛围切实提高学生信息素养[J]. 科学大众. 2008(05)

[2]武丽艳.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实验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08

高中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186-01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信息素养也成为了当今社会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为了使学生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更具竞争力,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也在不断深入。然而在已有的高中信息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如教师和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不高,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评价不恰当等一系列问题。

1 高中信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信息技术仍不是高考的内容,在我国这种高考制度的大背景下,迫使大多数学生不得不放弃那些与高考无关紧要的课程,而全力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当中去,造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只停留在形式上,而不关注教学的效果。教师也由于教学压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同样是忽视了信息技术的教学。总的来说,在普通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没有得到重视。

1.2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不高

由于信息技术教学在普通高中所处的地位不高,在一般学校中信息技术老师的整体素质相对偏低,原因是信息技术重视度不高的高中很难吸引较高水平的计算机教学人才,教师队伍构成混乱,大部分教师应学校需求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转行到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并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也没有接受过较为系统和专业的培训,造成了信息技术的基础性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的缺乏。

1.3教学设施不完善

大多数普通高中不愿意把太多的资金投入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尤其是在资金本来就比较缺乏的农村中学里。因此,大多数在校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较为先进的信息救赎教学设备,只是教师的口头表述,并不能使学生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计算机的学习是应该更加重视实际操作的,没有完善的设备,不进行实际的操作,只是空谈,并不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4教学评价不恰当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教学评价方式是总结性评价,也就是说只对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和其他文化课的评价方式一样。对信息技术教学而言这种评价方式过于片面,学生会逐渐对对信息技术课程失去兴趣,不利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2 解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的策略

2.1确立信息技术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

确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科学认识,提高教师和学生们的积极性,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目前只局限于形式上的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自上而下的提高各个参与者的重视程度,才能逐步改变这一现状。正确理解信息技术在高中学生学习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正确的认识信息素养的提高对学生带来的巨大收益。国家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把信息技术加入到高考的范畴内,来增加学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提高其在高中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

2.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构成复杂,多数是应学校邀请从其他岗位上转调过来的,教师的整体信息技术方面的实力不高,且水平不一。因此,各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师资力量建设计划,积极鼓励和组织教师进高校进修,或者请高校信息技术教育相关的资深教授来学校给教师授课,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相关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自身也应当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课堂内容,提升教学水平。增加信息技术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引进具有信息技术专业素养的人才。比如,在学校能承受的范围内,通过开设教师信息技术辅导班,让教授信息技术的老师定时参加辅导以提升信息技术的水平,此外,通过增加一些福利,适当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工资水平,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购买先进的设备仪器等。

2.3增加信息技术教学资金投入,完善教学设施

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仅靠课本知识的学习远远达不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由于实践性是要通过计算机等设施作为媒介来进行的,所以计算机和相应设备的配备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在选择教材时也要坚持购买实用的好书的原则,也不能以应付的态度购买教科书。从校园建设上讲,还应该美化校园环境和教室上课环境,这也能间接提高学校的吸引力,从而吸引更高层的教学人才,使学校和学生实现双赢。例如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最少的投资把教室装扮成适合自己班集体的风格,及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

2.4规范教学评价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现在的许多高中教学而言,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总结性评价,而不重视过程性评价,往往把信息技术教学引入歧途,不能达到教学要求。应该对信息技术教学实行灵活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采用丰富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实践,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3 结语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肯定会更加完善,会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信息技术会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表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会更加重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以后会在信息技术教师们的不断努力和探索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张成红.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0(6):206-207.

[2]杨志俊.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消费导刊,2009(8):181.

[3]王建国,张立颖.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0):90-92.

高中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发展对策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才,而在新时代的发展下,信息技术的学习则是培养人才首要完成的一项任务。而在新的课程改革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育也要做出相对应的改变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下的现状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际上是属于一种技术课程,其根本目的培养学生合理使用技术的思维模式,了解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了解技术本身所包含的科学原理,刺激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

在新的课程改革实行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为了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高一阶段的必修课,主要是信息技术基础课程,针对于基础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必须了解;另一部分为高二阶段的选修课,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运用、网络技术运用、数据库管理等多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操作方法和理论知识的讲解,加强了过程和方法上的指导,由学生选择性学习。这种模式既能保证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基本了解,又不妨碍学生兴趣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体现。

从总体来说,新的课程改革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正在往一个好的方向在发展,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仍然避免不了出现一些小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所面临的挑战。

二、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下存在的问题

自新的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各个科目的教师都有在全新的教育标准下认真分析、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而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以培养学生优秀的信息素质和能力为目的,在实践过程中也多多少少遇到一些如下文中提到的问题。

(一)注重形式忽视了目的

新课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类似于多媒体教学、合作学习等知识方法和手段,很多教师在使用这些手段的时候往往效果不尽人意,就是因为在使用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而忘记了根本目的,从而在课堂上无法选择有效的引导方式,也无法培养到学生的自主意识。

(二)老师对于新课改认识不够

在新的课程改革里,像关于课程目标、师生交流、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等内容一般都是一环套一环出现的,相互之间存在深刻联系,如果只是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涉及其中某一部分是突显不出作用的,甚至起到相反作用。这就需要老师深刻地去分析新课改的主要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实施教学。

(三)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不相配

新的课程改革推出的是一种思想上的改革和教育方式上的改革,而对于教育本身的内容方面依旧是根据以前古板、程序化的教材,这就造成了教学内容跟不上教学形式,课本上的内容和老师教导的内容出现完全没有关系的情况,给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造成了困扰。

(四)高中信息技术与初中知识难以衔接

因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在高一阶段作为必修课出现,但是在初中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并不是必修课,所以很多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初中教育,相对于在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上就会变得困难许多,这样导致部分学生因为与其他同学差距过大而失去信心。

三、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发展对策

针对于新的课程改革下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提出几点发展策略,希望从根本上解决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素养,使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更加完善。

(一)从教育方式上入手

无论是信息技术课程还是其他课程,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是在“应试教育”下应运而生的,大部分偏向于“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对于学生来说虽然能记住知识但是缺乏自我思考的过程。在新的课程改革下,针对于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能力而发展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有老师指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加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这种模式既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能实现教学的主要目的,同时也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成熟。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非是“听”、“写”、“练”三个方面,相对于难以理解的信息技术应用,如果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就很难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出现一些实际操作、通过动手、洞口、动脑、参观,包括给学生分组教学、合作学习让他们自主讨论研究等等灵活的方式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相对于这种方式下,学生学习环境更为多变,避免了单调乏味的教学流程,从而也减少了因为这样的环境而在课堂上开小差、做小动作等情况的发生,更在更加轻松的情况下将课堂知识吸收消化。

(三)提升老师综合素质

在新的课程改革下,因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变化,对于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传统教学内容外,还需要营造更加适合学习的课堂环境,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小实验、小游戏促进学生理解,然后善于反思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和失误,总结原因并且改进。另外,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主要都是由老师来讲,学生来听,长此以往很容易养成了老师固定的思维,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在新的课程教育改革下,为了提升课堂质量和效率,师生之间的关系也需要重视起来,只有尊重到学生,了解到学生心里的想法才能真正为学生解决难题,找出更好的教育方法。

四、总结语

在新的课程改革下,除了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其他课程一样会遇到这样和那样不同的问题,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新课改并不仅仅是将教学形式做了一个改变,最主要是针对于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本文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简要分析,提出一些发展策略,希望对于新课改下教育体系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全军.谈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现状误区和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

[2]张桂霞.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2(13).

高中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设置具有悬念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当中。在实际教学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在学习文字处理系统相关内容时,首先,笔者给学生发一份样稿,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想办法实现样稿中的模式,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然后笔者再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讲述样稿的实现方法和步骤。再如,在讲电子表格Excel一节时,笔者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利用Excel处理实际问题,如制作课程表、座位表、成绩统计表、班费开支表等,在编制成绩表时,学生利用平均分、算总分、筛选等方法,但对于“优秀”“良好”这种层次评定,还需手动输入,非常不方便,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有的学生说采用复制的方法,但立刻有学生反对说:“这也是手动的方法,没有体现Excel表格的??势。”还有的学生先按分数进行排序,最后将不同层次的评定语填上去。此时,笔者先肯定学生的想法,然后再告诉学生电子表格中有一个强大的函数――IF语句,于是便解决了这一难题。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并给予学生自我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教师的“任务”为主。任务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掌握了学习内容之后,为学生布置相应难度的学习任务,并要求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之后,还要为学生创设交流、讨论环境,提高他们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本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在完成任务中理解抽象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新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讲完收发电子邮件这一节后,笔者为学生布置了以下学习任务:在网上搜索一个免费申请电子邮箱的网站,申请一个自己的电子信箱;并说明你所申请的电子信箱格式;登录信箱,编写邮件,熟练运用“立即发送”和“以后发送”两种方式发送邮件,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纷纷跃跃欲试,为了完成任务而努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利用任务型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加深其对知识的认识,还能促进其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