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普大学工作计划

科普大学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普大学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普大学工作计划

科普大学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二、培训目标

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努力探索和实践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培训新机制和新体制。通过学习培训,使广大参训学生,对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加熟知,并能深刻理解和贯彻,能够牢固掌握文化科学知识。

三、工作任务

1.巩固和扩大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全体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2.通过名校名师的高考课程辅导,提高我县在校中学生的素质,提高高中升学率。鼓励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大学的远程网络教育。

3.利用大学的专家教育资源,为全体学生开设科普讲座、专题知识讲座,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方法、新课程体系解析、高考培训、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四、培训内容与形式

根据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和教育扶贫项目的内在要求,主要开设科普讲座、专题知识讲座,教学方法辅导、新课程体系解析、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高考课程辅导等。

培训形式:以远程网络教育为主。

五、工作步骤

大学教育扶贫项目从年开始实施,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启动阶段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以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为组长的一中大学教育扶贫项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一中设立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一中中学生教学辅导教学站。

2.制定实施计划。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一中教学站分别制定出具体实施计划或实施方案,并将实施计划或方案报县领导小组备案。

3.一中教学站要积极配合做好“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项目”前期各项工作,完善各项硬件、软件建设。

4.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会议和新闻媒体宣传教育扶贫项目。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的重点是组织学习。根据大学教育扶贫项目提供的资源,一中教学站要按照本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有步骤、有重点地认真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

三)总结阶段

一中教学站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和总结工作,并报县领导小组。

六、工作要求

1.一中教学站要从提高全体中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学教育扶贫项目”重要意义,将这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保证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各项任务。

科普大学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课前准备

1、刻苦学习理论

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小学自然教学大纲》,通读各册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音像资料、教学器具说明书等)和教学参考指导书(包括教师用书、与教材有关的教育理论专著、工具书及包括网上在内的各种参考资料等),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明确各课的多元化教学目标(包括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知识等)。

2、认真制订计划

期初制订好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科研计划和课外活动计划,印制好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能力发展个案的记载表。平时经常对照和检查执行情况,期末写出总结。教学工作计划应包括教学进度、实验教学计划,教科研活动计划应明确各自的研究课题(专题)或研究目的,集体备课、上研究课的内容、时间、次数等・课外科技活动计划应包括向学生推荐何种科普读物,开展何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项目及活动形式、时间、次数、地点、指导者等。

3、认真备课

(1)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基础,确定各册、各单元及各课的多元化教学目标,既不任意拔高、也不任意降低教学要求。

(2)明确各课在各单元、各册教材中所处的位置,认真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广义地理解教学材料,认真组织和处理好教学内容。

(3)分散难点,削低坡度,不平均使用力量。舍得在难点、关键和带基础性的内容上花功夫,尤其要挖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内容。

(4)撰写教案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设计和编制知识发生的过程以及教学提示内容,应注意提示内容的启发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5)认真准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要认真设计实验过程,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不同程度地提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规范操作步骤和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方法,要尽可能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高年级的实验教学要逐步向独立设计实验方向发展・所用实验器材要逐一检查落实,并备有备件。

二、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人为本。即既要围绕教学目标由浅入深、落实双基、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又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各种活动的时间总量应不少于1/2―2/3。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自由感知、自由发言、自主提炼、自主运用,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真正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跣性、创造性、竞争意识和参与合作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活动,逐步实现爱学、会学。

3、演示实验规范熟练,指导得法。教师演示实验要做到分解难点、突出重点、操作规范、正确熟练,并辅以必要的启发性讲解,加强演示实验的指导性。

4、小组合作学习要落到实处,重在提升学生素养。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水平。要指导学生自觉遵守实验规则。尽可能地让学生根据某种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践应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讨论交流、动手操作,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实验习惯和科学品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5、教学民主,尊重学生。正确把握师生角色,促使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探究和表达交流。

6、重视过程,水到渠成。要重视展开各种不同层次的思维过程,认真听取学生的各种不同观点,即结论应是在学生观察、实验、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经大胆表达、充分辨析后形成的共识,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7、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要重视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矫正,指导学生根据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进行自我反省,有效地调节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爱学、会学。

三、课后教学活动

1、及时做好教学反思和后记。认真回顾教学情况,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及反思教训。

2、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教育科学实验和课程改革实验。

3、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和指导学生自愿订阅和用好科普读物,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兴趣活动和独立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如:动手制作、栽培、科学考察、小发明、撰写考察报告、小论文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4、妥善处理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和研究报告、小论文等可采取教师批改、评议和指导学生互评、互改相结合的办法,但教师必须及时、全面掌握学生的作业和研究报告、小论文等情况,对错误之处要进行分析、讲评,指导学生及时订正,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有指导、有交流,有评价,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和解决问题的设想,勇于实践,敢于作出结论,不断提升实践活动的质量。

5、加强和改善实验室建设。妥善管理好教学仪器(包括标本和其它设备等),提倡自制教具,提高教学仪器的完好率、使用率和观察、实验的开出率,不断充实现代教育设备,进一步发挥各种教学设备的教学效益。

四、评价与测试

1、评价的手段和方式。自然科学学科也要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考试形式应注意知识、能力和态度并重,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普大学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围绕申硕,搬迁的中心工作,与时俱进,稳中求新,为创建和谐校园,为我系各专业的协调,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

以申硕,搬迁新校区,迎评整改为契机,以提高科研立项,成果,论文,著作水平为突破口,以申报院级重点学科为切入点,以大学生成才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稳步,扎实,全面地推进我系各项工作的良性发展.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荣辱观.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扬主人翁的精神,同心同德,创一流工作,争优秀水平.

(二)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1.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首要任务 借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整改阶段的东风,进一步强化各个教学环节的管理.重点坚持教学督导检查和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听课制度,定期进行教学检查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继续举行观摩教学,教学竞赛或教学培训,相互取长补短,使全系教师的授课水平普遍提高;改进教师及学生座谈会,倾听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从而准确掌握本系教师的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进一步规范任课教师报表,教学日历,教学周历,教师日志,实验课运行记录等教学文件以及毕业论文选题申请表等毕业论文档案材料;着重改进教案书写,实验报告批改,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薄弱环节.

3.更好地发挥教研室职能,完善"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模式 强化"教研室主任是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教研室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基础"的意识.从有利于学科建设出发,适当调整教研室设置,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秘书;配合人事制度改革,合理定岗定编,实行用人机制的改革,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巩固和发展教学基地 开辟市卫生局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新的实习基地.对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要在巩固的基础上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尝试采取"双向流动"的方式提高实习带教和理论授课的水平,即基地教师讲授部分理论课,院部教师参与实习带教;做好基地兼职教师的聘任工作和培训提高工作;探讨与基地联合开展科研工作.

5.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开展pbl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积极探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角色扮演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逐步更新实验课内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继续完成已经立项的教改项目的实施和总结,年内结题2~4项,并申报教学成果;做好新的教改项目的申报和立项工作.

6.抓住新校区建设和搬迁的机遇,大幅度改善教学条件 建设资料室,增加实验室功能,增加大型设备和常规仪器,并且要通过教学,毕业实习,科研等全面提高设备使用率.

7.继续加大教师培养力度,为中青年教师成才营造宽松环境 按照学院规定,积极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读研,本年度推荐2名符合条件的教师考研;采取骨干教师进修培训,在职培训以及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实际工作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中青年教师,年内选派1~2名骨干教师短期进修,联系1~2项课程培训,选派2~4名教师到基地带教和从事公共卫生体系的实际工作.拓宽青年教师的知识面,强化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学习,注重创新型,复合型教师的培养.新教师的培养继续实行导师制,专业上从难从严要求,杜绝流于形式;生活上热情帮助,为青年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仪器培训,脱产进修途径,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8.加强教材建设及精品课程建设 继续鼓励教师参编高质量的教材1~2部;争取申请参编或自编预防专业实验教材.在2门院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再建设1门院级精品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争取申报1门省级精品课程.

9.做好XX级预本,XX级管本的毕业论文指导和答辩工作 重点抓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规范化和质量.对毕业专题实践工作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毕业专题实践的具体工作任务及经费要下移到教研室,系里和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进行中期检查,论文评审和组织答辩;积极争取专项经费的补偿机制和优秀论文的评选;将毕业论文质量与教师的报酬挂钩,鼓励教师在提高质量上花力气,下功夫,综述,设计,开题报告,原始记录,论文,参考文献齐备.

(三)以提高科研立项,成果,论文的水平为突破口,推进科技工作.

1.积极组织和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用型科研课题为主,力争2010年省级立项1项,市级立项3~4项;计划结题2项,并完成相应的成果鉴定,申报1~2项科技成果奖.在国内科研合作项目的基础上,以中美合作项目"达斡尔族聚居地农村居民饮酒与农业伤害的相关性研究"为突破口,开展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共2页,当前第1页1

2.加大科技论文撰写力度 力争年内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争取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2~4篇论文.

3.加强学术交流 在学院和科技处的支持下,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我院讲学,年内至少举办2次学术讲座;年内至少参加2次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学术会议.

4.做好市营养学会的日常工作 加强组织建设;通过举办讲座,撰写科普文章,参加科普宣传和营养咨询,加强对居民的膳食指导;年内承办2期公共营养师培训班,为社会输送营养专业人才.

(四)以申报院级重点学科为切入点,推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

1.加强师资和学术队伍建设 重点提高学历层次,提高研究生人数和比例,优化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争取再引进1名博士,2~3名硕士;进一步发挥兼职教授的作用.形成学术梯队和相对稳定的3~4个研究方向.积极为博士申报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创造条件,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2.增加硕士生导师数量 2010年争取新增硕士生导师1~2名,联合培养1~2名硕士研究生.

3.建设1个重点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该学科的学术队伍,研究方向,学术水平,基础条件,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学质量等要做到基本达标.

4.在稳定,提高现有专业的基础上,拓宽专业口径,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增强专业培养的适应性.为申办新专业(专业方向)做好调研准备工作.

(五)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大学生成才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学生工作,强化学生管理队伍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1.抓好学风建设这件头等大事 继续开展树优良学风的"比,学,赶,超"活动和"评学"工作;严格考勤,请假制度,将学习态度与综合测评挂钩;继续加强考风,考纪教育,违纪者取消参加综合测评的资格,并实行班主任责任追究制,坚决杜绝考试作弊.从而在全系真正树立勤奋刻苦,求实上进的良好风气.

2.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大学生的科研意识,采取"滚雪球"的方式,不断扩大指导教师的队伍,扩大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人数和范围.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把课外科技活动的良好风气发扬下去,坚持下去.

3.提高认识,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发动群众做好2010年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使年底就业率继续保持在80%以上.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利用本系现有专业的互补优势,注重并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举办职业生涯教育讲座,结合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做出职业生涯规划.

4.改变学生管理模式,创建先进班集体 经过申报,创建,立项,考核,评选,表彰等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被动评选变为学生的自觉创建,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达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目标.

5.完善家长联系制度 要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成绩,学院的要求,交费情况,使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困难,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

6.继续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 在学院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基础上,尽力自行解决一部分勤工助学岗位,辅以适当地捐赠,救助方式,保证贫困生完成学业;同时,激励他们自强自立,勤工俭学,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7.以学团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完善学团网页及就业指导网页建设.

8.及时更新,补充学生管理数据库,上报有关数据和信息;认真做好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按照学院学生工作规范的要求,及时完成其它方面的学生工作.

(六)做好搬迁的各项准备和搬迁后的安置工作 搬迁是2010年中心工作之一,为确保顺利完成搬迁,必须提早准备,周密安排,领导带头,发动全员.2010年3月开始着手实验室的搬迁准备工作,专人负责做好大型设备,玻璃器材的包装,力争把破损降到最低;2010年5月初步确定搬迁后安置方案;2010年6月召开师生搬迁动员会,并根据学院搬迁的总体安排,具体落实搬迁任务;2010年8月底完成搬迁后的安置工作,保证新学期按时上课,保证毕业专题实践和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

公共卫生系

科普大学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毕业实习; 卓越工程师; 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1-50-02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graduation internships based on "outstanding engineers"

Xu Huali, Zong Yu, Yu Shuhao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West Anhui University, Lu'an, Anhui 237012, China)

Abstract: Graduation internship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The drawbacks of graduation internship are discussed. The specific reform measur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xcellent engineers training i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West Anhui University are given, which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is measure can enhance the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the employment ability. Itwill be agood referenceand be exemplary forother application-orienteduniversitiesin the reform of graduation internship.

Key words: graduation internship;outstanding engineers; teaching reform;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0 引言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的一项旨在提高高等工程教育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满足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满足未来需要的优秀工程型人才的需求[1-3]的重大改革计划。该计划对于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促进其优质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教育部在教高[2005]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见,实践性教学是实现高等工科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尤其是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等工科教育与企业生产工艺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在高校工科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中,毕业实习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毕业实习是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接触生产实际、开阔视野、认识社会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的一次综合性实习。

2009年皖西学院被批准为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2012年皖西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项目获批安徽省质量工程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规模大规模扩大的背景下,出现了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和实习资源有限的矛盾,学生多、教师少,实习教师管理不力与学生的不重视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毕业实习质量日益下滑。毕业实习将如何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将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的共性问题,本文将以皖西学院工科专业为例进行探索。

1 工科类毕业实习现状

1.1 学校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多数学校对毕业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着对毕业实习环节认识不清的现象。表现在学校方面一是仅有统一的实纲,缺乏针对学生的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和考核标准,二是缺乏指导力度,大多采取放羊的方式。特别是在实习基地数量不够的院校,分散实习较多,指导教师更是顾此失彼,对学生甚至放任自流,难以起到指导的作用。

1.2 学生精力有限,投入不足

在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大,而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大多数学生最关心的是就业单位和毕业去向,还有部分考研的学生将精力投在复习和考试上, 毕业生往往面临考研复试、毕业设计和求职三重压力,使得学生忽略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而只流于形式。

1.3 企业接纳学生实习不积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成本意识和保密意识较强,实习企业由于担心实习生干扰了企业的生产秩序,泄露商机等因素,接收学生实习的热情大幅下降,即使勉强接收,一些关键性技术也做不到让学生详细了解。

1.4 实习经费不足,实习时间和地点难以保证

地方政府对本科高校的经费投入采用统一标准,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大量的实训和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成本高。近年来,虽然实习经费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于物价上涨、企业管理成本增加等各种因素,可支配的实习费用实际下降,造成学校组织学生到对口企业实习难度加大,有的学校甚至采取分散实习等办法,导致工科学生实习质量下降。

2 我校工科专业毕业实习改革具体措施

2.1 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彰显应用特色的课程体系

我校依据办学定位,确立了“面向基层,服务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地方用得上、留得住、有后劲;以能力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据我校办学定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对学生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从企业需求出发,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将行业、企业的岗位标准引入应用型人才培养,行业、企业与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二是将毕业实习与企业岗位能力相结合,加强对岗位能力的分析与分解。

2.2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毕业实习、实训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

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 对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采取“内外结合冶的方式,加强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成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多个,提高了校院两级基地建设的规范化水平。其中信息工程学院与校外20余家合作企业共建了实训基地,并和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如:2013年获批的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广州杰赛科技有限公司” 、皖西学院联合人才培养基地――无锡玄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苏州高博教育公司、上海凡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易嵌教育(南京)、科大讯飞、安徽华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内软件、非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这些企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满足学生校外日常的教学实践和实习活动。

依托实习基地,开展深度合作,合作的形式可以有下面几种:一是利用教师寒暑假时间,派教师去企业进行项目实际开发,提升教师实际工程能力,二是精选企业精英来学校为师生进行短期实训,三是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入住企业进行定岗实习,四是学校与企业联合申报产学研项目,教师和学生依托产学研平台,教师利用自身优势进行研究,学生可帮助教师从事科研助理工作,这进一步开拓了学生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也帮助企业提高了项目开发和研发能力,从而实现校企共赢。

2.3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校企双导师联合指导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5]。将学生毕业实习由毕业设计导师负责,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根据毕业设计选题确定校内校外导师组,校外指导教师通常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而校内指导教师通常有较系统的本学科前沿知识与技术,并且在学生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实行双导师制有利于实现教学和社会需求的双向互补。在实习前,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和实纲,在校内实习过程中,严格按照实纲认真细致的组织实习过程,在企业的顶岗实习过程,可与企业签订临时协议,学生顶岗、定岗或轮岗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基本融入到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中,实习过程中采取双导师指导、讨论等多种方式。

2.4 做好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为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切实的智力支持

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大学教育教学建设的关键,是应用型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办出质量的关键因素。李和平副厅长在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第三届年会上的总结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培养卓越工程师,但是我们的老师根本没到企业待过,我们的学生也根本没有到企业去过,我们怎么可能培养出卓越人才?要培养卓越人才,必须要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紧密合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招生、培养、就业紧密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信息工程学院注重对教职工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假期选派教师去企业学习,其中双能型教师资质占该专业教师的34.8%,同时与众多知名企业合作,聘请大量的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高职称人员协作教学,有效地保证了该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2.5 进一步完善毕业实习评价机制

毕业实习结束时,学生提交所有实习材料,包括实习工作计划、实习周记、专题调查报告、实习工作小结、实习小组意见、实习单位评定成绩、实习考勤记录等。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或毕业实习单位有关人员根据其平时的表现和所提交的实习材料,对学生的业务能力及各项综合素质实事求是地写出评语,给出毕业实习鉴定意见,记入学生毕业实习档案。同时,还增加了毕业实习专题答辩考核,即在毕业实习结束后,根据实习单位性质分专业分小组有选择地挑选部分同学作毕业实习汇报,重点介绍其实习内容和收获,指导教师进行当场提问,通过这种形式检验其实习效果并让其他教师和同学分享不同企业的实习收获,以便对下一年的毕业实习计划进行更加贴近实际的调整。

3 改革成效

经过几年不断实践探索,我院电子信息专业毕业实习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和就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通过改革和不断实践,建立了一套毕业实习标准管理办法及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建立了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历届实习作品展览等,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更上一个新的台阶,近两年有七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获得安徽省计算机学会优秀毕业论文奖,其中获得申请专利一项,申请大学生科普创新一项,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升高,达到98.3%以上,许多学生受到实习的单位的好评最终被实习单位录用,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企业带来的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拓展了教师的视野,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4 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下的毕业实习,涉及到学校、院系、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实验中心等多个部门,涉及领导、管理人员、教师、企业人员和学生等多种人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抓好毕业实习工作,首先必须高度重视毕业实习,其次,通过构建毕业实习标准、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精心设计毕业实习形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习评价机制等多种手段,并加强毕业实习过程的监控,强化各种规章制度建设,毕业实习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

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2] 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

育,2011.6:19-21

[3]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

教育研究,2011.4:10-17,57

[4] 刘影.高等工科院校实习基地建设的新视野[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

教研究版),2010.3:63-64

科普大学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中,以人为本,促进发展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关心每一名教师,关爱每一名学生,关注每一所学校已经成为打造和谐教育的重点课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广与深入,如何满足社会对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更高的需求?因而很多教育专家通过研究,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在松北区教育局提出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要求后,我校积极组织开展,先后构建了教学研究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家校合作共同体,我们在彼此之间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时,体会到了共同学习成长的乐趣。

一、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必然选择

我校在职教师113人,临聘教师5人,实际一线教师92人,在校学生922人,然而就目前的师资结构看,平均年龄接近43.1岁,35岁以下教师仅有44人,45岁以上55人,师资队伍趋于老化。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有的村小已经无力将所有的课程开齐,特别是信息技术、英语、美术等。而__小学集中了全镇中心校优秀教师的五分之四。长期以来,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头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20__年9月松北区教育局号召成立了小学学习共同体。这一举措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促进,按照“均衡、协调、可持续”的原则,根据学校所在区域位置、师资状况、教学成绩等综合因素,将下属的村小有机结合,构建了多维度的学习共同体,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从而拉开了教育均衡发展的序幕。

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平台

学习共同体在内部倡扬开放,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渗透辐射,重在推进均衡.在共同体之间倡扬竞争,努力促进办学质量、办学品位的提升,重在谋求发展,在纵向均衡、横向竞争中充分激发基础教育的强劲发展活力。

1、理顺体制,明确责任。

中心校设立学习共同体办公室,研究、部署、考核各共同体的工作,中心校校长为该共同体第一责任人,业务校长为业务负责人,具体负责共同体工作,教务处为责任科室,具体负责各项活动的开展。村小校长为小组成员。

中心校月初召开校长例会,研究部署教学共同体工作,参加人员为村小校长和相关负责人。会议的内容主要有:总结上月的成绩与不足、制定本月工作计划。

2、建章立制,保障运行。为了调动广大教师的热情,一是中心校出台了与实施方案相配套的具体制度和工作细则,将每个共同体的四个学校捆绑在一起进行综合量化评估,中心校涉及小学的视导、评估、竞赛、考核等活动,应发挥共同体和龙头校的作用。中心校依据本办法每学年对共同体工作进行一次综合化、捆绑式的全面考核。对共同体工作成效突出的,有关评优等予以倾斜。共同体工作情况也作为校长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是要求学校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如教学共同体工作制度、校长碰头例会制度、成员校际间开放制度、共同体校际间集体备课制度,共同体教师集体培训制度,教师支教制度、名优教师培养制度、家校合作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使教师的思想从“校本位”扩大到“团体本位”乃至“中心校本位”,确立了“团兴我荣,团衰我耻”的理念,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促使了学习共同体逐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学习共同体是促进学校发展的甘露

(一)、教学研究共同体

为切实加强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在龙头学校__小学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基础上,进一步克服教师个体之间的缺失和差异,克服校校之间在突破课改难题时方法的单一与途径的狭窄,拓宽学习视野和研究方式。创建了教学研究共同体,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校本教研、课题实验、教育科研等活动形式,使我校下属的村小达到取长补短,互补互修,共同提高的最好效果。并能够有效地达成师生的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的共同体发展目标。

通过实践证明,实施“教学共同体”,是一项使弱校受益,师生受益、群众满意的举措,能有效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联片教研改变方式,集体备课扎扎实实。

集体备课以中心校为单位,每月第二周的周五下午集中活动。学期初,各学年组制定出详细的集体备课计划报教研办公室,审核通过后再实施。集体备课时,一般是以年级组为单位,分学科小组研讨,有的学年组还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进行课时备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资源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我们充分发挥教学骨干的带头辐射作用,开展了大量工作。

(1)课堂教学对外开放。为了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各校的骨干教师每个学期对外开放课堂教学一周,这期间各校的教师可以随时到骨干教师班级来听课。

(2)艺体教师继续支教。我校艺体教师师资力量薄弱,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主要还是采取龙头学校专业教师支教的方式,要求__小学的音体美教师每周到所帮扶学校支教。

(3)组织新教师的过关课、老教师的引领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层层推进,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二)、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教 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想使我校教育工作能持续、优质、高效地向前发展,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必须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我们认为通过构建校内的学习共同体来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从而满足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我校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是作为教师主动研究的平台而出现的,它体现出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特点。多元化指构成人员多元,其中涵盖了我校各个学科的所有教师、学校管理者等;同时,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内容和形式也是多元的。多层次指的是组织结构包括多个层次:年级备课组、学科教研组、科研课题组、非英语教师组、骨干教师组、名优教师组、青蓝互助组等等,从而构成了网络状、立体的组织结构。

我们建立教师业务成长档案,针对教师的学科特点我们分别组织了多个协助促进组。如:“飞鹰社”,英语教师协助非英语教师加强英语能力的提高,同时非英语教师也给英语教师一个反促进的作用,英语教师在给别人培训的同时自己的业务也不断的增强。而且像班主任教师在英语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还是辅助英语教师抓好学生的英语学习;“艺馨社”,艺体教师协助其他学科教师通过舞蹈、音乐、体育技能等方面提高个人才艺和综合素质;“清雅社”心理健康教师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等等。教师们在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中逐渐成长起来。我校的林森老师获得国家级赛课一等奖,而且林森刚刚被区教育局派往吉林参加骨干教师讲座,许晓旭老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法在国家级网络经验交流会获得推广,李冬梅等20余名教师在国家、省、市赛课中获奖。李清雪等10余名教师在各级岗位练兵等竞赛中获奖。

通过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构建,我们不仅可以实现对新课程教学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而且还会实现对学校、教师的发展促进作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问题研究同步。使我们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光彩。

(三)、家校合作共同体

一所优秀的学校,需要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有一位优秀的校长、有一群优秀的教师、有一批优秀的学生、有众多懂教育的家长。我校地处松北区西部,属于比较“落后”的地区,在松北区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却发现家庭教育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有些家长漠视子女的教育,有些家长与学校教育产生了反作用力,有些家长本身素质问题,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品质养成教育,更不要说什么家庭教育的方法、技巧等等了,这些与学校教育相违背的家庭教育问题,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为此我们积极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通过家校合作,调动了社会各种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多方位、多元化形成对学生教育的体系。家校合作,构建教育共同体,不仅能在思想和认识层面上拓宽了学校德育管理的途径,而且学校如能抓住这一宝贵资源的开发,还能扩大社会办学的途径,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家校合作的资源开发,真正从实处拓宽了社会办学的途径,做到了“一石三鸟”,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化教育的共同体。

1、家长学校——为孩子的成长奠基

认真配合学校做好“家长学校”工作。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以及广播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争取有效的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做到了“有教材,有教师,有学员,有计划,有记录。”同时组织开好每学期一次的全校学生家长会,共同探讨有效教育好下一代的有力途径,以争得家长、社会对学校教育最大的支持。

本学期我校聘请著名家教教授来校为家长讲座,10月26日家教导报副主编,曾任黑龙江大学副院长的郑新春教授来我校进行家庭教育讲座,郑教授结合研究和咨询案例,通俗易懂,明白晓畅,讲座从正反两方面深入浅出的对家庭教育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剖析,家长们中途没有离场,一直是很认真的听讲,部分家长还在会后与郑教授做了交流。

2、学校开放周——让家长走进学校的捷径

为了搞好“开放周”活动,我们要求各完小分别制定了“开放周”活动方案,每天都有家长参与的内容,每天都有记录。在各完小精心准备周密的安排下,活动的项目丰富多彩。

学校为家长精心准备了班级随堂听课、优质观摩课、参观校园文化建设、“让我们一起分享快乐”游戏活动、家教讲座、课间活动展示等。

3、家访——成为家校联系的纽带

为了让家访工作取得实效,我们组织了“百师进千家,家校合力助成才”活动,并设计了家访记录单,保证每学期对每一名学生家访一次。尤其对特殊家庭学生(贫困生、单亲生等)和学困生、后进生要完全掌握。学校要求教师在家访过程中树立“六种”意识,即树立主动意识,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热情与真诚,建立学校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的感情基础;树立研究意识,了解和掌握学生家庭的组成结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教育情况等第一手资料,为学校教育提供依据;树立沟通意识,与学生家庭不断加强联系,使教师与家长统一认识,形成教育合力;树立实效意识,留心观察,细致分析,把握家访最佳时机,争取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树立平等意识,注意交流方式,把握谈话分寸,努力创设和谐的家访氛围;树立服务意识,上门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客观分析子女的思想道德现状,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细致入微的工作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邱莹老师、张文文、牟凤艳、张少红等很多优秀的老师都 收到了家长赠送的锦旗。

因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构建,使家校形成了教育合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家长最大限度的支持。运动会上学生整齐的服装、大型课间操上学生手中耀眼的太极扇、教室中擦玻璃,操场上扫雪时忙碌的身影……无不展现出家长甘心为学生为学校奉献一切力量的质朴心情!

四、有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教学研究共同体、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家校合作共同体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与家长的沟通和对家长教育方法的指导,家校形成教育合力也就会打造出和谐的优质的教育。学校、教师与家庭的有机结合,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学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我们都在倡导一种理念:那就是关注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以巨宝小学为例,我们为了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确定中队名、制作中队牌、布置班级展板……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从而使有限的中队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现在,该校每个中队不仅有响亮甚至“古怪”的名字,如“小松鼠中队”、“雏鹰中队”、“喜羊羊中队”、“鸿鹄中队”、“小蜜蜂中队”等,这些中队的名称并不是单一的名字,而是蕴含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在中队中形成了一种凝聚力。而且还有催人奋进的班训或口号,极富育人氛围,使学生得到了有益的熏陶,获取了前进的动力。

因为中队文化的有效创设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积极踊跃的活跃在各项活动之中,像“爱家乡赞家乡建设美好家园”演讲比赛、“班班唱红歌人人唱好歌”合唱比赛、“书写时代华章描绘祖国江山”书画大赛、“放飞梦想快乐无限”“六一”文艺汇演暨表彰奖励大会、“祖国您好”校园艺术节展示活动、“英语欢乐周”活动、数学科的“小小神算手”,“解题精英”竞赛、语文科百字百词竞赛等等,学生在学校为他们搭建的一个又一个的平台中展示自我锻炼自我。

我校曾派3名同学参加哈市“红领巾迎奥运冰城娃盼大冬”知识竞赛获得二等奖;王月等20多名同学获得中华魂读书活动省、市级先进个人;有10多名同学在哈市书信活动周“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中获奖;蒋宇航等23名同学获得市区校园艺术节各类单项比赛的奖励,我校合唱队被选入参加市级合唱比赛。看到学生的不断成长我们倍感欣喜与感动,这就是学习共同体折射出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