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士医德医风先进工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医德档案 创建 使用
中图分类号:R-052 文献标识码:A
1建立医德档案的目的
建立科学、规范的医德医风考评体系。建立健全医德档案是为了对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监督、鞭策医务人员自觉履行医德规范,遏制行业不正之风,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促进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2健全领导机制
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总支书记组成的医德考评领导小组。实行和医疗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3建立考评体系
一是完善考评制度。完善医德考评和医德档案管理制度和考评实施意见等相关规章制度,明确了指导思想、考核范围、考评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方法、医德考评结果及其应用等,使医德考评奖罚有章可依,有证可循。
二是建立形成院级、支部、科室三级考评体系,院医德考评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并负责医德医风的考评管理工作,建立医院对科室及个人的医德考评档案管理。各支部在院医德考评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积极参与院医德考评领导小组的督导检查、患者满意度调查、病员公休座谈会、投诉的调查处理、院外行风监督座谈会等工作。各临床、医技科室的负责人作为医德医风建设、考核的第一责任人,承担医德考评的组织领导管理工作。
4明确考评方法
(1)坚持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医德医风考评虽以分值为考评依据,但对于不规范医疗行为坚决予以遏制,如索要、收受经包、回扣等现象,予以扣分,实施“一票否决”。
(2)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以平时医德医风考核领导小组的考核为主要依据,与年度考核相结合进行综合考评。
(3)院内考评和院外考评相结合院内考评主要是院级、支部和科室的三级考评体系,院外考评主要依据上级检查、行风监督员明察暗访,进行多层次、全方位考评。
(4)奖励与惩戒相结合对于积极圆满完成各种重大突发事件中指令性的医疗抢救任务、行风办收到的表扬信、锦旗、感谢信、医务人员上缴的红包、回扣等给予一定加分奖励,并在院周会上予以表扬。对于不规范医疗行为及医德医风违规违纪给予减分惩罚。奖惩均与绩效工资挂钩。
(5)年终填写“医务人员医德考评表”。医德医风年终考核必须结合日常考核,对每个人、各科室进行年度考核。自我评价指医务人员在自己内心中对自已的职业行为进行内省,根据医德考评的内容标准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价。科室评价,是由科主任、护士长、医疗组长等组成的科室考核组,在个人评价、患方评价的基础上依据个人平时行为表现,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
5 建立医德考核反馈机制
将医德考核结果反馈至科室,对考核“优秀”的人员通报表扬,对考核“较差”的人员名单书面反馈给个人和科室,并会同总支书记、科主任进行诫勉谈话、批评教育,根据医院相关规定兑现奖惩。
6医德档案的作用和意义
一是教育作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自觉性,实现医务人员遵守医德规范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通过自评,使医护人员自觉遵守新时期医德医风规范,明确对病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形成强烈的义务感、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二是监督约束作用。以制度管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医德医风档案提供了发生在医务人员身边的典型案侧,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说服力,使医务人员自省、自警、自励,提高思想上的免疫力,更好地进行自我约束,对加强廉洁行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有很强的监督作用。三是激励作用。强调要把贯彻执行医德规范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写进医德自传。激励先进,带动中间,鞭策后进,从而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四是调控作用。调控医德医风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等。医德医风档案直接反映了每个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态度、服务质量、道德水平、医德医风教育等状况,为医德医风建设、行风监管提供了充分的依据,有利于及时了解掌握、科学分析医务人员队伍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五是提升作用。增强了医务人员的荣誉感,提升了社会和群众对医院的信任感,提高了医院的美誉度、知名度和群众的忠诚度,促进了医患双方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基础上更好地协同战胜疾病,促进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医德档案里丰富详实的资料可作为医院奖惩、评先、晋升、聘任、竞争上岗的重要依据。如年终医德考核“较差”,被取消当年评优、评职称资格或给予缓聘、待聘等处理。
一、工作目标
紧密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创先争优活动,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解决医疗服务和行业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推进医改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和谐。
二、工作内容
(一)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
1、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
将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作为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的创新点和突破点,落实便民、利民措施,通过预约挂号、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逐步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推进同级医院部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积极探索、创新,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各项改善医疗服务的措施,做到安排合理、服务热情、流程顺畅,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加强简易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建立主管护士负责的小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开展整体化护理,合理调配护士人力,根据科室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护理服务的质量、数量、技术难度和患者满意度相结合,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2.加强“三基三严”培训
以医务人员能力素质建设为出发点,夯实医疗基本功,加强医疗法规、传染病、合理用药等基本理论的培训,继续开展教学查房、急救技能、体格检查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严肃学习考核纪律,增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服务意识,规范医疗行为,使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3.健全“医疗纠纷投诉制度”
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接待流程”,认真落实医疗投诉处理办法,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
1.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
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严格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规范病历书写和手术安全核对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
建立医疗质量三级质控小组工作制度,加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和医疗安全隐患的主动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科主任目标责任制度,对科室医疗质量考核方案进行细化、优化,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3.加强药品安全使用管理
认真落实临床路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章、规范,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检查,严格规范医师处方行为,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完善药事管理领导组织,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进一步加强处方点评力度,建立抗生素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开展抗生素药物培训,严格掌握适应症。建立临床药师制度,有明确的临床药师岗位职责和相应的临床药师工作与管理制度,明确其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责任和任务并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毒、麻药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建立不良药品反应及时上报制度。
4、推进临床路径的管理工作
开展急诊常见病病种的临床路径,逐步使医疗管理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5.加强院内感染管理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和指南,加强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建立医院感染信息报告制度,做到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三)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
1.继续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
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继续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加大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的宣传表彰力度,结合医疗卫生特点,深入开展宗旨意识、职业道德和纪律法制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增强爱民、便民、利民的自觉性,引导广大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自觉为群众健康服务。
2.制定完善医德医风制度规范
制定医务人员行为规范,签订医德医风责任书,完善服务承诺制度,强化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进一步细化工作指标和考核标准,认真做好医德考评落实工作,加大对医疗违法违纪行为的惩戒处罚力度,建立领导问责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坚决查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案件
严肃查处乱收费、收受或索要“红包”、收受回扣、商业贿赂等不良事件,充分发挥查处的警示作用。按照全市部署,开展收受医药回扣专项治理活动,完善制度建设,堵塞漏洞,注意杜绝不正之风产生的根源,净化医疗环境。
(四)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1.针对不同的岗位设计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出院患者回访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使患者满意度逐步提升。
2.继续开展民主评议活动,以评促纠、注重整改。不定期召开社会行风监督员座谈会,了解社会上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评价、存在的问题、不满意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促进社会对急诊科评价的好转。
三、活动步骤和安排
按照阶段性与长期性相结合的原则,年活动总体分为学习宣传、查找问题、整改提高3个环节。
第一阶段:学习宣传环节。通过动员会、中层干部会等途径开展宣传工作让全科广大干部职工了解“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各级重视、全员参与的浓厚宣传氛围。加大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我们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系改革和创先争优活动,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和行业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我院实际深入开展民生工程,在月底完成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1755名,完成50岁以上人口健康体检6000名,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推动医改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和谐。
(一)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段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
1、优化医院门诊环境和流程。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12号)和《年全区医疗管理工作要点》,将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作为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实行窗口工作人员提前十分钟挂牌上岗、取药等情况一般不超过5分钟。加强门诊服务窗口和诊室弹性排班;实行窗口、出院、电话、入户等多种预约方式,方便患者检查,力争做到随到随查;全面推行检验检查报告及时发放制度,在确保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节假日门急诊和住院医疗服务,完善医院标识和就诊流程引导系统;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2、优化急救服务。完善院前急救,加强院前、院内急救医疗服务的协调配合,确保急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加强医院急诊科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急诊绿色通道。对急危重症病人应先抢救、后结算,确保及时施治;根据急诊流量,合理调配急诊力量,适时配备急诊加强班。院内要组建24小时生命救援队,配备相应的抢救设施,及时救治危重患者。
3、改进住院服务。全面实施以合理配置护士人力、实行责任护士制度、规范提供分级护理和整体护理服务为核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以“技能好、会沟通”为重点,尽快提升年轻护士技术操作能力和人性化服务水平。加强病区规范化建设,严格探视和陪护管理,为住院患者创造整洁、安宁的住院环境。推行住院服务中心化,为住院患者提供陪检等服务,方便住院患者。认真落实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制度,出院患者一周内电话随访率应达到95%以上。
4、推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发108号)要求,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同级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促进合理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
5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要尽快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教育并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建立健全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认真落实医疗投诉处理办法,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
1、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提升医疗质量。依法加强执业准入和监管,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严格落实《病例书写基本规范》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规范病历书写和手术安全核对工作。强化医疗技术分类管理和手术分级管理,严格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手术能力和权限审核,坚决查处违法违规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越级手术现象。健全医疗质量控制网络,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组织体系、制度和机制,及时、完整、如实、准确上报质控信息。加强重点科室、部门建设与管理,做到人员配备到位、设施设备配套、技术水平过硬、管理科学规范。继续强化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和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医疗服务过程中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2、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进一步落实“三合理”规范,坚持因病施治,重点落实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导原则和规范,加强对抗生素尤其是三线抗生素临床使用的检测。一类手术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联合使用率、三线抗生素使用率等指标保持在全区较低水平。继续开展医务人员“三基”抽考。认真落实临床路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治疗指南》、《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章、规范。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付费,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3、加强医疗技术和大型设备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和患者权益。切实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建立严格的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
(三)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
1、继续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继续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加大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的宣传,结合卫生行业特点,深入开展宗旨意识、职业道德和纪律法制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2、贯彻落实医德医风制度规范。认真贯彻落实《年全区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要点》(宁卫党发[]10号),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大力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建立医患沟通责任人制度,住院患者主要由责任医生、责任护士负责沟通,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由主刀医师沟通,门诊患者有接诊医师负责沟通。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落实医德医风考评、医师定期考核和不良行为记录等制度,加大医院巡查和违法违纪行为惩处力度,严肃执业纪律。
3、坚决杜绝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肃行业纪律。
坚决杜绝吃、拿、卡、要、乱收费、收受或索要“红包”、收受回扣、商业贿赂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强化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加强经济管理,健全内控机制,严格统方权限和审批程序。
(四)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1、要认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出院患者回访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
强化法律法规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防范医疗纠纷或事故的前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工作生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国家已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对全民实施“四五”普法教育,人们的法制观念日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特别是对医院的诊疗水平期望值越来越高,对护理人员的人性化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患者就医过程中,医护人员不论在诊疗技术还是服务态度方面稍有不慎,都会导致患者或其家属对医院的不满而发生纠纷,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为防范医疗事故或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相关法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的医疗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等,用法律法规知识武装自己,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进行诊疗护理工作,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实施人性化服务是防范医疗纠纷或事故的基础
在医疗纠纷中,除医疗过失行为,导致医疗纠纷或事故外,多涉及医德医风问题,涉及医德医风问题及语言不当引起医疗纠纷者居多。因此,护士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宗旨意识、服务意识、风险意识。应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学习先进人物无私奉献精神,在工作中确实体现“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一切,为了一切患者”的服务理念,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关心病人疾苦。做到“四勤”、“五心”,恰当熟练地应用沟通技巧和行体语言。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说明医院环境、诊疗计划、有关检查、治疗、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意外,认真听取患者意见,准确回答问题,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信赖。特别是当病人在肉体上遭受着疾病的折磨,心理上有恐惧、焦虑、烦躁、自悲、绝望等问题时。护士更应当关心体贴病人,尽可能满足其需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护患关系。增加透明度,让患者明白就医、放心看病。其次,从管理方面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职业道德考核与评价制度,并建立护理医德医风档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制定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及考核评价办法,定期不定期对护士职业道德状况进行考核与评价,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纳入岗位目标管理,将其作为年终评先选优,晋职晋级的依据。恩威并举,奖罚分明,促进医德医风建设。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医疗质量是防范医疗纠纷或事故的核心
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是导致医疗纠纷或事故的重要隐患之一。
作为护士,没有权力给病人增加或减少用药权力。药品是一种商品,它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类商品,更不同于食品,食品可以自己亲自品偿,而护士只能按照医生处方上的品种、数量一概不变地将有效期内的药品用于病人,药品的不良反应既是广义的,又是狭义的,它的不良反应除说明书上注明而外,还因人体差异有不同的不良反应,如果药物一旦用于病人,不再巡视病人,如果发生输液反应或不良反应,其家属不是专业人员,有些反应是不易被非专业人员所能判定的,一旦让家属寻找护士汇报,往往是为时已晚,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而导致医疗纠纷或事故。所以,在医院各个临床科室实施整体体护理,不但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也是减少或杜绝医疗事故的基础。
提高理论水平: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和病历的管理是防范医疗纠纷或事故的保证
大部分人们总认为护理工作不过是打针、输液而已。有些医院主要领导对护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出于人情关系,将受过正规教育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过多的安排在其他岗位,而招收一定数量的从未受过培训的“行外”人员从事护理工作,给医院护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孰不知,作为一名护士,必须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还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的心,才能胜任本职工作。面对我国受过正规教育的护理人员相对缺乏的现状,医院总护理部应面对现实,狠抓培训,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长期性做好现有临床岗位从事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督促她们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国内外护理新技术、新业务,院内培训和科内培训相结合,通过不断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才能紧跟医学科学的发展,不断充实、提高护理技术和业务能力。
关键词:中职卫校;医学实习学生;医德医风教育
根据近几年临床教学实践发现,中职卫校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医德修养问题日趋严峻,已不容忽视。有些实习生在病史采集时缺乏耐心,对病人体格检查粗心大意,遗漏了重要的阳性体征,对病人服务态度“冷淡、生硬”,甚至“顶撞、推诿、拖拉”,结果,病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延误了病情,甚至造成医疗事故,损害了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实习学生对医生收“红包”这一现象并不反对,认为这是医生高付出、低收入的一种补偿,收了是心安理得等等。如何加强中职卫校实习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成为摆在医疗卫生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个人对中职卫校实习生医德医风教育的看法:
一、中职卫校实习生医德医风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学生个人的因素
由于近几年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中职生源质量急剧下降,来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大部分学习基础偏差,学生的潜意识里往往会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许多学生对就读职业学校情绪不稳定,学习目标不明确,加上医学专业课程繁重,因此无心向学。面对高校医学生的竞争压力,心理素质又比较低,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治学更不严谨,逆反情绪更重。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学生到医务工作者角色转变的过渡阶段,而医学生往往不能及时完成角色转变,仍自认为只是学生,工作懒散,对病人责任心不强。
(二)学校及医院对医德医风教育的忽视
一般中职卫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都很重视,但仅仅停留于校规校纪、法律法规;实际工作中,学生管理人员受到学生的抵触情绪影响,找不到辅导的方向,做起医德医风教育力不从心。
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是把理论应用于实践,进行医德医风教育的最佳时间,但医院只注重传授诊疗知识及加强技能操作,疏忽对实习生进行规范的医德医风教育。临床带教老师因工作繁忙,在教育方面更加偏爱对高校医学生的倾斜,对中职卫校医学实习生的关心少,甚至不闻不问,更不会对中职卫校医学实习生进行系统的针对性医德医风教育。
(三)社会风气对医学生的影响
中职学生都处在半成熟的年纪,思想比较单纯,心态容易波动,对许多事情的看法很大程度上都带着明显的个人主观主义色彩,感知和认知能力均比较弱。在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不良风气影响下,中职医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偏移,对医德医风的准则产生了困惑。媒体的大量负面报道,使学生并不稳固的医德医风观产生了动摇。
二、加强中职卫校医学实习生医德医风教育的必要性
1.“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正因为关乎健康和生命,所以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医疗服务行业,医务工作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已成为焦点。医德医风建设不仅包括医院所有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学习、遵守和监督,也包括医学实习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中职卫校的实习生是一个较大的群体,在县城医院及乡镇医院占有较大的比例,而县城医院及乡镇医院对实习生的医德医风教育是比较欠缺的,所以有必要进行中职卫校实习生的医德医风教育。
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要求越来越人性化的医疗工作。我们不仅要求医学实习生在工作中有较好的医技水平,还要有良好的医德修养。医德培养是医学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对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作为后备力量的医学生来讲,我们的医德医风教育是不容忽视的,而对于中职卫校的实习生来说,医德医风教育显得更加紧迫。因为更多的中职卫校的实习生,由于本身学习基础差,压力大,往往不能适应当前的临床医疗工作,导致工作中出现了不必要的差错或事故。
三、中职卫校医德医风教育实施的对策
(一)学校应狠抓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
1.医德医风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引起学校足够的重视。学校要组织以医德医风为主题的各类教育活动,如通过名著导读、专题讲座、影视评论等活动学习古今中外医学名家和身边先进模范医务人员高尚的医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并把医德医风教育与学生日常量化管理相结合起来,用医德医风的表现作为学生评优的重要依据。
2.学校应主动与实习医院沟通,促使其增强带教责任感。还应经常组织教师到实习医院检查,随时关注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加强实习生的管理,制定规范化的奖罚制度。
3.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中职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一课本的学习,医德医风教育也不仅仅是学校的几堂德育课就可以解决的事,而是要注重理论学习与工作技能、为人处事等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医德医风教育与医学专业知识学习、技能的培训结合起来授课,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医学专业的热爱,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内化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更要指导学生何去做一名好护士,好医生。
(二)教学医院要强化对实习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
1.临床实习阶段是学生良好医德医风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进入医院后,首先应学习医院各种规章制度,再次明确医学实习生的守则和医德规范;要教会实习学生实现角色的转变,尽快适应当前医疗工作;利用违纪案例分析、参观学习、参加义诊活动等形式强化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实习学生参与到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中;还可以从学生的政治思想、医德医风、工作表现、服务态度等方面完善实习学生的考核制度,把医德医风作为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重要内容;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建立健全的实习生管理体制。
2.医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后,实习医院尤其是带教老师的医德医风水平直接影响医学生对医德医风的认知程度,因此实习医院要选派品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承担带教任务。而且要不断加强带教老师的再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从而对实习生起到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
3.最理想的道德教育是在实践中体验,医德教育同样如此,医德教育在实践操作、临床实习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效果更显著,学生更易接受。教学医院的带教老师在医疗实践中对医德有着许多亲身经历和体会,带教老师可以用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情感上的熏陶,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带教教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要寓医德医风教育于专业技能教育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播医学道德的理论知识,更要想方设法在各种技能操作中增强医学生对医德医风的体会,在医疗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医德医风修养,严谨规范,为将来他们走上职业岗位做好铺垫。
四、结语
医德医风教育是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教育内容之一,实习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学校和教学医院应充分认识加强中职卫校实习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的必要性,结合实际情况,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实习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工作,促进医药卫生和医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佳黎,龙兴跃.浅析医学实习生医德医德医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7,(2).
[2] 赵亭,张宗明.加强医德教育,提高中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