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课程标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引言
在我国缺乏二语自然习得的环境下,英语教材成了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其编写质量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目的的实现,对英语教材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英语教材的评价大部分从言语(如马良,2011)、文化(如张维维,2007)等角度进行,但还没有从语篇体裁分析的角度进行评价。本研究拟从体裁分析的角度对我国人教版2003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英语(新目标)》进行评价,旨在探究现行初中英语教材包含的体裁类型及其特点,并结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在体裁方面的要求,发现现行教材的不足,并对以后的教材编写提供可参考性的建议。
二、体裁分析的理论框架及其分析评价步骤
体裁是从单词genre翻译过来的,genre来源于拉丁语,原指事物的“种类”,属于文学和修辞领域研究的范畴,后来才被人种学家引入语言学研究领域,用于研究某一社团对其成员的言语行为的分类方法(梁文花,秦洪武,2009)。哈桑(1977)将体裁定义为“语篇的类型”,后来,斯威尔斯(1990)提出体裁是交际事件的一种分类,是“包括具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一组交际事件”,区分语篇体裁的最重要的标准是交际目的。马丁(1992)也指出它是“一个由讲话者以文化社团成员为身份而参与的有阶段、有目标、有目的的活动”(秦秀白,2000)。
本研究拟在上述对体裁的认识基础之上,按照交际目的对初中英语英语教材的课文进行分类,并分别对各册课本的体裁种类及其分布进行统计,然后对照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对其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本研究所选用的英语教材是人教版2003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英语(新目标)》。本教材是以美国汤姆森出版集团出版的教材Go for it!为基础,依据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改编而成的一套7至9年级的英语教科书,共5册,它是目前全国使用最为广泛的初中英语教材,因此本研究以此套教科书作为当前英语教材的代表,对其进行体裁分析。
三、分析评价结果及其建议
纵观本套教材的五本课本的课文内容,笔者决定将其按照体裁的分类依据――交际目的将其分为五类:记叙文、说明文、描述文、议论文和应用文,又将应用文分为书信、便条、广告、日记、电子邮件、菜谱、寻物招领启事等七类,其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
由图表可知,七年级的课文只有描述类和应用类,这符合课程标准的“能简单描述一件事情”的要求;而且应用文类型多样,增加了趣味性;但是,课文不包括记叙文,这与课程标准的要求“能讲述并会编写简单的小故事”相悖。八年级的课文体裁类型比较齐全,但是记叙文占的比例还是较少;并且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读懂简单的个人信件、说明文等应用文体材料”,而说明文所占的比重还是较少,尤其是八年级上册。对于九年级,课程标准要求主要侧重于“能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而课本的议论文占的比重比较大,较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基于以上对比分析,建议在以后的教材编写中七年级要适当增加记叙文的比重,八年级应适当增加说明文的比重,要更加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并要“保证重要语言内容有较高的复现率”(夏纪梅,2003),使教材更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Hasan, R. Text in the systemic-functional model [A]. In W. Dressler( ed.). Current Trends in Text Linguistics[C]. Berlin: Walter de Gruyler, 1977: 228-246.
[2] Swales, J. M. 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 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李战子.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4]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 梁文花, 秦洪武. 我国近十年”体裁理论” 研究概观[J]. 外语教学, 2009 (1): 44-48.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创新;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533.40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029-01
一、新课改的初中英语教学重点和目标
1、教学重点。
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改变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2、课改目标。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硕士论文,自主学习。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的改革创新
1、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的核心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应用英语能力。在教学中,教者牢固地树立以贯彻素质教育为己任,就会自觉地转化教学观念,在英语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目前英语课堂教学虽然课程标准变了,教材变了,但教师的教学方法却不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硕士论文,自主学习。其原因是广大教师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教学上一直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教育从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教学方法也必须有相应的变革。硕士论文,自主学习。所以要彻底改变目前的状况首先应从教师做起,教师要更新观念。硕士论文,自主学习。教师要勤奋学习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树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转变角色,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新课改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全方位提高个人素质。
英语新课改体现了英语学科的综合性、选择性和均衡性,课程内容强调与学习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中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因此,作为英语专业教师,需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只熟悉英语学科的单一型教师已不能胜任新的课改教学要求。另外,英语教师也必须具有教学创新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合作成为教师的一种能力或基本功,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就是教师走下讲台,置身于学生中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硕士论文,自主学习。教师也应善于了解其他学科,关注其发展,积极寻求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师不要把自己任教的学科看作孤立的整体,而要把它作为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3、改变传统教师角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重心。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新教材正是突出了以语言使用为教学目标的特点.无论是课文编排结构,还是句型、语法练习,都注重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能进行多层次的运用。多年来,英语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总是以应试为前提。硕士论文,自主学习。为了适应新教材、应对新课改,教师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习惯等。
4、融洽英语教学的气氛。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彼此信任,依赖于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的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不要因为学生成绩的优劣而产生亲疏和偏向;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发展合作精神。
任何一轮课程的实施都应当首先是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学习以及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一切均应从实际效果去考虑,要充分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2、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年
通读新英语课程标准,不难发现,与以往的大纲相比,新英语课程标准有了一些显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标准》根据英语学习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从我国国情出发,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制,体现了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2. 《标准》特别强调了语言的实践性特征,语言呈现形式不再以语言知识体系描述为主线,而是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和实践性,强调任务型学习,强调课堂综合环境的创设与运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广泛的教育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
3. 《标准》中提高了对词汇量的要求。
再仔细研究新英语课程标准,更能发现,与以往的大纲相比,《标准》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隐性变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出:
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有这样一句话,很值得我们玩味: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在“课程性质”部分还有这样一句话: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在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进行描述时,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了第一条。
不难看出,与教学大纲相比,《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标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同时,《标准》还强调了要指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由此可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才是新英语课程标准的灵魂和精髓之所在。
二、 人本主义教学法简介
人本主义教学法(humanistic approaches)是伴随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的对传统外语教学思想、方法的反思与批判,在对“以人为本”的外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直到1982年时任《英语教学杂志》顾问的Pastrick·Early主编的第113号ELT论文集中,人本主义教学法的概念才趋于明确,它被用来统称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社团学习法、沉默法和暗示法。
人本主义教学法的思想渊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关于Humanism的古老诠释。Humanism一词在拉丁语中为Humanitas,古罗马政治家飞哲学家西赛罗认为,Humanitas,就是指心灵的教养,是一种旨在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广义的教育。因此,追根溯源,Humanism与教育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其二,欧洲的人文主义传统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又在启蒙运动中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人文主义大力颂扬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这种重视人、尊重人的文化传统为人本语言教学思想的萌发提供了丰厚的营养。其三,现代西方心理学中的人本主义,即人本心理学,它强调了人的整体性,其宗旨之一是“要关心和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而且要对每一个人的内在潜能的开发产生兴趣”。
人本主义教学法虽然内部体系复杂,在方法、技巧上也呈现出多样性,但其核心却是共同的,都是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外语教学;都是将学习者看作是既有认知需求也有情感需求的完整的人,在教学实践中都体现了对人的情感因素的深切关注,即对学习过程中的完整的人的充分尊重与重视。以此为出发点,人本主义教学法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互为关联的主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重视学习者内在自我的发展。
人本主义教学法认为,外语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授外语,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内在自我,发展健全的人格。那么,外语教学又是怎样与自我发展结合起来的呢?他们认为,经验赋予了语言以意义,能与学习者的经验世界相联系的语言,有利于促进语言学习的成功。
其二,倡导着重于过程的教学。人本主义教学法认为,关注过程就要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课程或大纲内容是如何被传授和学习的,考虑怎样把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生活直接联系起来,考虑学习者为了完成任务是怎样看待自己和他人的。简言之,就是要做到课堂中话题(语言)、情感和关系三者的和谐统一。教师要从说教者转变为辅助者,辅助者的任务不是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而是去发现并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自由学习和成长的氛围。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新英语课程标准同人本主义教学法有着很多不解之缘。
l. 人本主义(Humanism)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将人的思想、情感和情绪置于人的整个发展的前沿地位,《新课程标准》在英语教学的内容与目标中提出了情感及寓素质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的要求。在我国,素质教育正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改的中心话题。素质教育“要指导学生怎样做人,要为学生指导完整人生”,素质教育“要求平等,要求尊重每个学生”(杨银付)。由此可见,人本主义教学法对人的内在自我的关注正迎合了当今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2.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人物之一罗杰斯(C.Rogers)早在1969的《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就指出了人本主义教育的要素。他的基本观点是: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真正参与之时。《新课程标准》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前效的策略。这与罗杰斯强调的教师热忱地对待学生、保护学生积极的自我形象,强调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适应变化是完全一致的。
3.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言的实践性特征,在具体的学习方式上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实践。人本主义教学法倡导着重于过程的教学,认为关注过程就要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课程或大纲内容是如何被传授和学习的,考虑怎样把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生活直接联系起来,考虑学习者为了完成任务是怎样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二者又是完全相通的。
三、 改革教法,高质量实施新标准
反思当今国内的英语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教师学生又累又苦,教学效果却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我们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透彻理解《标准》的内容及其丰富的内涵,转变教学观念同时,要积极研究吸收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教法,进行教学改革。批判地吸收人本主义教学法的一些成果,可能会有助于改变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高质量实施新英语课程标准。具体说,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
1. 改变角色
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组织者,即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真正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行所动,进行积极的旁观,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涨,最终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2. 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兴趣,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对学习深刻知识的积极性。其实,学生对与自己相关的内容是非常感兴趣的,好比蜜蜂对花粉感兴趣一样,因为它知道自己会从那里得到什么。问题是我们的教师该如何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新课程标准中提高了对词汇量的要求,但词汇量的增大务必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词汇的压力过重。教师如果把要学的词汇编成优美的小诗歌或精短的幽默短文,既能让学生陶冶情操,又能有助于减轻学生压力、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3. 注重语言的实践性
英语教学实践中,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课堂到课外,积极地指导学生用英语思维。如以学生一天的活动为线索,从早晨的起床、洗漱及早饭、早读、上午课堂的收获、午饭后的安排、下午课堂到回家的晚饭、休息,甚至包括与同学的相处,对某些学科及活动的看法意见,所有这些,如果能用英语去思维,反反复复地操练,既能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而且当他用英语来复述这些生活情景时,他会有种成就感。这样会促使他们对英语更感兴趣,从而实现在所有场合敢于用英语去尝试、去参与。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综合人文素养。本文根据英语课程五级标准提出的文化意识要求,以及程晓堂的教材评价方法和教材的取舍或调整就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二单元英语教材的编写进行简要分析。笔者选用这个单元的主要原因是此单元设计了许多关于外国文化的知识和信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
关键词:教材评价;教材编写;文化意识
1.引言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对文化意识等方面提出了五级要求特别是加强了初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要求学习语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国家的文化意识,加强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教材的内容也深入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课程的编写来看,教材的篇章总的话题贴近日常生活,其实用性较强,在每单元的知识目标上,其知识点服务于话题与活动,二者产生一种相互影响的作用。本文以人教版九年级Unit 12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为例,旨在通过程晓堂老师的教材评价方法和教材的取舍或调整,并基于初中课程标准五级要求所提出的文化意识的培养,对教材进行分析,并提出笔者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为教材的完善和进一步改进提供例证。
2.英语课程分级标准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认识与热爱,培养初中学生的国际意识,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本单元的主题是介绍外语国家的待人礼仪和风俗习惯,所以笔者也会简要就五级文化意识标准对本单元进行分析。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它包括母语文化,英语文化,国际目标语文化。从文化意识五级标准来看,教师应注重在课堂上给学生输入英语国家文化概况。对于教材中的符合课程标准的部分教师应对学生讲解,对于不符合课程标准的部分,老师应适当调整、修改。
3.文化意识的渗透在教材中分析
3.1 整体分析
笔者选择的分析对象为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二单元。本书供初三年级学生全年使用。本单元讨论的主要话题是英美文化知识,即不同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和特色。教材设计让学生通过听、说、理解等交际活动不断沟通交流、进行互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教材也不是以往的单一教材,而是包括了练习册、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课件,组成了立体教材。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如何描述自己或他人在不同场合应该做什么;同他人讨论初次见面的礼仪、餐桌礼仪等;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并了解文章中涉及国家的风俗文化差异。涉及到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时间、拜访他人、做计划等的观点和态度。一方面,教材安排了听力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敢于开口说,克服了哑巴英语的现象,提高了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了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和生活习惯,替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交际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和合作探究式学习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注意循序渐进,注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把课堂变成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
3.2 具体分析
P94中1A对于1B的听力活动起到引起注意的效果,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五级语言技能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听1B的对话检查1A所填答案是否正确,培养学生能听懂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察的能力。并且在文化意识五级标准中,1B这个听力活动让学生在对话中了解英语国家的人际交往习俗。而1C结对练习活动形式设计得较为合理,这个活动是从输入转到输出的过程,要求学生既可以巩固1A和1B学到的文化知识,又可以拓展延伸,提高了学生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和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的能力。这一部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和方法的设计与安排是比较周密且合理的。
P96中3A旨在锻炼学生在阅读短文过程中理解段落中各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章下面的表格进行填空,这样设计符合逻辑,表格的内容也是对文章知识的提取和梳理,达到了五级英语课程标准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的要求。从文化意识五级标准方面也体现了让学生关注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这一点。3B这个角色扮演活动跟3A的活动有连贯性和逻辑性,亦是对填表练习的扩展,可是教材把它归类为角色扮演,笔者认为这个活动跟对话练习没有明显的区别,表格中的文字也体现此活动只是单纯的对话。如果此角色扮演活动要求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进行演绎,便更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P97 Section B中的2A和2B的听力练习使用了音频这样的立体教材来辅助教学,从《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可以了解到这种立体教材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和凭借不同媒体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形式和渠道,有利于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教材的衔接也设计得较合理,2A的排序到2B的配对是由易到难得循序渐进的过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接受习惯和接受能力。
P98中3A的电子邮件阅读练习是对学生能读懂相应水平读物的一种训练,不仅如此,这个练习还提升了学生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学生读完邮件要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间逻辑关系才能解答下表中的问题。并且结合程晓堂的教材选择评价表,此邮件也符合教材的编写标准,有利于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发挥正常水平。一般来说,完全回答正确短文后面的练习阅读一次短文是不够的,如果老师在这个阅读活动中教授学生泛读和精读的策略,学生便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这种技巧性地阅读是学生未来学习生涯中的必备能力。
4.结束语
这篇论文旨在根据程晓堂教材的取舍或调整,还有英语课程五级标准中的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就人教版十二单元英语教材在内容、结构、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简要的分析评价。本单元不仅就语言技能中的听、说、读、写等技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还多次对学生进行外国人际交往礼仪和文化传统的熏陶,提升了学生对跨国文化的了解和国际意识。
参考文献
校本课程开发(Schoo1-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称SBCD)的思想起源于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其目的是把课程设置的主动权交还给学校。目前,中小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地方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和综合利用。而目前现有的英语课程资源无法满足各个学校及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需求,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英语课程目标的达成,抑制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从学生的需求和可接受性出发,创造学习的外部条件,充分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现有英语课程文化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在课程文化资源的载体上,偏重于教科书,忽略开发多样化的课程文化资源载体。学生学习方式和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科内容和学科知识的课堂教学上,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情感、态度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知识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缺少包括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
在高考中,英语阅读和写作是高考考查的范围,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是学生终生受用的语言运用能力,近年的高考中测试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题目分值较大,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越来越得到英语教育者的广泛重视。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英语是21世纪公民的基本素质,是他们进行学习、工作和交往的重要工具。随着惠州市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市政府近年来推出加快惠州市发展的宏观策略,如打好文化教育和旅游两张牌。惠州是“全国文明城市”,地方文化资源较为丰厚,目前,惠州市还没有系统的地方风情英语方面的宣传资料。因此,这是一项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是《英语课程标准》:《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基本理念中第六点中提出: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要求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课题的界定与研究目标
1. 界定:课题《高中英语读写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旨在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恰当地补充,如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新闻,英语美文阅读与欣赏等等。促进教学,激发兴趣。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校教师对阅读教学策略(如阅读的背景激活策略)和模式、写作教学策略和模式掌握并不系统。学生对此也了解很少,影响阅读和写作。因此,迫切需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开发出适合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的校本课程。
2. 研究目标: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效地指导英语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和策略,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的兴趣,调动不同层次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的热情,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导学结合起来,将选拔、甄别式评价与教师指导性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结合起来,最终形成经验和资料。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步骤、方法
(一)实验对象
全校高中30个班,高一至高三年级各10个班。高中三个年级实验班承担时文赏析的任务。高一年级、高二年级主要承担“写心集”、“惠州家乡的故事”高二、三年级主要承担“高中英语阅读、写作技巧和策略”的研究任务。周期三年。
(二)研究步骤:分五个阶段
本课题实验划分五个阶段:
(l)准备与验证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开题报告,制定实验计划,课题组人员分工,搜集资料,进行验证性实验;(2)实验探索与推广阶段:(2014年3月-2015年2月):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调查研究,开展实验研究,提出改良方案,付诸实践以验证,扩大实验范围;(3)中期检查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根据前期的实验情况作阶段性总结,撰写中期报告,交流阶段研究情况,反思研究现状,总结阶段成果、经验和存在问题,商讨下一步工作思路;(4)创新与升华阶段:(2015年5月-2016年2月):后期总结,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初步形成论文、作品集;(5)总结与验收阶段 :(2016年3月-2016年7月): 撰写结题报告 聘请专家评审结题。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2)资料收集法;(3)问卷调查法 (4)行动研究法
具体操作如下:考虑到高一到高三学生的年龄差异、能力水平的不同,因而选择高一年级、高二年级主要承担“写心集”、“惠州家乡的故事”高二、三年级主要承担“高中英语阅读、写作技巧和策略”的研究任务。
1. 每年新生进校的第一节课便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其中包括如何记忆和扩充单词、如何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阅读训练等,阅读方法和策略指导贯穿于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2. 形成限时阅读教学模式,每周保证给予各年级学生适量的40分钟左右的限时阅读训练。高三每星期做限时阅读训练4-5份,基础年级每星期2-3份,有条件的班级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没有条件的作为课外作业。
3. 教师命题与学生自主作文相结合,高三年级确保每周一次书面表达练习,基础年级每两周一次。教师加大面批的覆盖面和频率,重点讲评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特点,归纳常用句型,通过督查和面批作文,使学生掌握英语写作技巧,形成适合自己的相应的写作策略,从而保证方法指导到位和训练效果。
4. 定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民间采风,撰写英语“惠州家乡的故事”,优秀学生日记、周记、随笔、家乡的故事、Project作品可在“惠州家乡的故事”网站上交流,以激发学生英文写作的热情,增强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5. 精选时效性强、趣味性强的不同文化背景的美文作阅读技巧的指导和文章点评,使学生了解不同文章的文体特点,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养成阅读英语报刊、杂志的习惯。同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及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培养人文精神和跨文化意识。
6. 创建以英语读写为特色的网络平台“惠州家乡的故事”,关于惠州名人名胜、风俗及地方风情的作品可在网上交流。让网站成为师生学习交流和向世界介绍家乡、推介地方文化的的互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