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子宫肌瘤手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将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9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手术方式、卵巢去留及手术的安全性。
1 临床资料
1.1 年龄:年龄(24±71)岁,平均45岁,以40~50岁最多,占74%。1.2 孕产次:未婚者1例,未孕者10例,最多孕次8次,平均孕次3.2次,平均分娩2.8次。
1.3 肌瘤生长部位:黏膜下肌瘤30例,浆膜下肌瘤27例,壁间肌瘤70例,阔韧带肌瘤13例,多发性肌瘤144例。
1.4 术前准备:除常规准备外,阴道准备采用碘氧法消毒。
1.5 术后处理:常规静滴青霉素、庆大霉素及甲硝唑,青霉素、庆大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体温恢复正常2~3d停药。尿管留置时间:经阴道肌瘤摘除不留尿管,经阴道子宫切除放置23d,经腹子宫切除术放置24h。
2 结果
2.1 手术方式:经阴道肌瘤摘除20例,经腹子宫切除8例,经腹子宫全切213例,次全切除18例,肌瘤挖除30例,其中切除单侧附件87例,双侧附件74例。
2.2 手术情况:均按苏应宽手术学方式切除子宫或摘除肌瘤,经腹子宫切除阴道断端用0号肠线连续闭式缝合,缝合后腹膜前一律用生理盐水冲洗盆腔,以减少术后发病率。手术时间最短60min,最长120min,平均80min,术中平均出血250ml。
2.3 术后病率:是指手术48h后,每4h测量体温1次、2次或2次以上体温,38℃以上者共31例,占10.7%,较文献报道低。
2.4 手术并发症:阴道残端少量出血18例,尿路感染14例,腹壁切口愈合不良4例,肠管损伤1例,输尿管损伤1例,死亡1例。
3 讨论
根据病人的年龄、肌瘤生长部位以及对生育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术式。对脱出宫口外或位于子宫颈管的黏膜下肌瘤,原则上应经阴道做肌瘤摘除;对形成蒂者,应直接切除肌瘤;对肌瘤较大或位于宫颈管内的肌瘤,可用碎分法切除;对断端出血不能缝扎者,可用纱布填塞压迫止血。对阴道松弛、子宫体积小于12w、盆腔无粘连,可选用经阴道子宫切除,该术式对盆腔干扰小,不留瘢痕,病情恢复快。对肌瘤较大,多发或合并卵巢肿瘤者应经腹手术。对年龄小于35岁,宫颈涂片阴性,应行次全子宫切除;对有生育要求,肿瘤为单发、多发的浆膜下或壁间肌瘤,应行肿瘤挖除,术中放置压迫带可有效地减少出血量。卵巢去留问题学术界已经定论,因绝经后的卵巢仍有一定的内分泌功能,故只要卵巢没有病变,原则上应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为防治残留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应将保留卵巢悬吊于骨盆入口平面,防止其血管扭曲,严禁将卵巢固定于阴道顶端。本组有1例术后发生残留卵巢综合征,经二次手术切除治愈。子宫切除并非无菌性手术,加上术中切除子宫时,阴道分泌物反流盆腔,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是必要的。术前采用碘氧法阴道消毒,术中缝合盆底腹膜前用生理盐水冲洗盆腔,对降低术后发病率有积极意义。输尿管损伤是子宫切除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本组1例输尿管损伤系因巨大阔韧带肌瘤,在分离时因解剖关系变异而误伤。预防输尿管损伤,关键在于加强责任心,熟悉输尿管解剖位置。笔者的经验是,手术时剪开前后叶腹膜,并使之充分游离,分离膀胱的同时向外分宫旁组织,使输尿管外展,在子宫峡部水平处理子宫血管上行支。紧贴宫颈侧缘处理子宫主骶韧带,处理阔韧带肿瘤时切开肿瘤包膜不宜过浅,以免将移位、压细的输尿管分留在肿瘤侧造成损伤。本组18例阴道残端出血,均发生在术后57d,量少,色鲜红,与缝合阴道顶端的肠线溶解和局部炎症有关,无需特殊处理,一般可自愈,切忌做阴道检查,以免造成大出血。阴道断端全部用0号肠线连续闭式缝合,既可有效地止血,又能减少术后阴道残端的出血和肉芽的形成,值得推广使用。泌尿系感染:本组发生率5%。子宫切除多采用硬膜外麻醉,24h后拔除尿管,一般不会发生尿潴留,所以术后尽早去除尿管是减少和预防泌尿系感染的有效办法。
【参考文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2月至2008年4月行改良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为无气腹组。年龄20~46岁,子宫肌瘤均为单发或不超过3个。全部病例均常规B超检查,术前常规宫颈细胞学检查,合并月经异常者,排除子宫内膜癌变。
1.2设备和器械采用德国生产的WISAP腹腔镜设备及基本器械和自制腹壁悬吊装置。无气腹手术的腹壁牵引器械为直径2mm的骨科用KirschnerWire针。
1.3手术方法无气腹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下,患者取仰卧位或截石位。脐轮上或下缘弧形小切口1.0cm,以两把布巾钳钳夹切口两侧皮肤并向上提拉腹壁,以直径10mm的穿刺套管针(Trocar)穿刺进入腹腔、导入腹腔镜。再以KirschnerWire针在下腹部正中脐下至耻骨联合上横穿皮下,其间距约10cm。改良式股骨牵引器固定KirschnerWire针两端,再将股骨牵引器固定到自制悬吊臂杆上,最后把悬吊臂杆固定在手术床侧。造成腹腔内一定空间,暴露盆腔脏器,根据手术操作空间的大小调整麻醉架的高度。此时取头低臀高位(25~300),然后镜下通过穿入下腹两侧的Trocar,进器械操作,扩大切口可进入普通外科器械或术者手指。以下操作如常规开腹手术。
气腹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取仰卧位或截石位。脐轮上或下缘弧形小切口1.0cm,以两把布巾钳钳夹切口两侧皮肤并向上提拉腹壁,以直径10mm的穿刺套管针(Trocar)穿刺进入腹腔、导入腹腔镜。在左、右侧下腹部各穿入5mm穿刺套管,导入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操作。
1.4观察指标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皮下气肿、术后肩背痛、平均住院费用进行比较。术中出血用吸引器盒收集,出血量测定用称重法和容器法。
1.5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x2检验和t检验。
2结果
2.1手术成功率5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其他脏器损伤,无腹壁皮下出血。2例因盆腔粘连改为低气腹压力下操作完成,1例子宫肌瘤位于子宫后下壁,腹腔镜操作困难,中转开腹。硬膜外麻醉而未加用任何强化药,患者术中、术后无不适。
2.2两组术中情况比较无气腹组术中出血量比气腹组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无气腹组较气腹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术后情况比较无气腹组术后发生皮下气肿和术后自述肩背痛的发生率明显少于气腹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气腹组平均住院费用较气腹组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无气腹腹腔镜技术是指通过采用特制的腹壁悬吊装置提起腹壁,在无气腹的情况下使腹壁与腹腔分离,形成手术操作空间。无气腹腹腔镜避免使用大量的二氧化碳,降低了手术与麻醉的危险。我院利用改良外科股骨牵引器及自制悬吊臂杆实施无气腹腹腔镜经济、实用。
文献报道:腹腔镜肌瘤剜除后子宫切口瘢痕的强度不如开腹手术,术后有子宫切口裂开、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可能。因此术者必须具有娴熟的腹腔镜手术操作技术和经验,掌握熟练的镜下缝合技术。无气腹腹腔镜的应用增加了腹腔镜技术的实用范围,减少了对腹腔镜专用器械及技术的依赖性。根据病变部位,可用普通长持针器直接缝合子宫切口,解决了腹腔镜下缝合的难题。必要时术者手指进入触摸组织及辅助操作,使操作更为灵活,便于解剖分离、止血等精细手术操作。本结果表明无气腹腹腔镜手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具有腹腔镜手术的微创及开腹手术的便捷的优点。
一、资料与方法
1.手术方法:(1)A组:给予阴式剔除术。患者给予腰麻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帮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行常规排空膀胱处理,将宫颈固定后向下牵引。采用0.9%氯化钠溶液与1∶2000肾上腺素注入到患者阴道前后穹窿与膀胱阴道间隙等部位,切开穹窿部阴道黏膜后,将膀胱宫颈间隙分离后,将前腹膜或后腹膜打开后进入腹腔,根据子宫肌瘤的大小及数目给予剔除术,若肌瘤体积较大,则需将肌瘤呈楔形切开后分块取出。最后根据切口的深度逐层缝合[3]。(2)B组:给予腹腔镜剔除术。患者给予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处理,并帮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于患者腹部行常规3点穿刺后,将腹腔镜及操作机械置于其中,在腹腔镜的监视下,在子宫切口部位注入12U的垂体后叶素,直至切口变硬。采用电极单凝行纵切口,将子宫肌瘤最突部位的子宫基层切开后,采用有齿抓钳将肌瘤向上提拉并行钝性分离,将肌瘤完整剥除。(3)C组:给予腹式剔除术。患者采用腰麻联合持续硬脊膜外组织麻醉处理,以腹式横切口为主,逐层分离组织,给予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手术。
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3组手术方式的肌瘤情况比较:A组患者与B组患者患者的肌瘤数目、最大肌瘤直径、肌壁肌瘤数目及浆膜下肌瘤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P>0.05;t=1.45,P>0.05;t=1.29,P>0.05;t=1.30,P>0.05)。A组患者与C组患者的肌瘤数目、肌壁肌瘤数目及浆膜下肌瘤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7,P>0.05;t=1.28,P>0.05;t=1.86,P>0.05)。A组患者与C组患者的最大肌瘤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P<0.05,表1)。
2.3组手术方式的临床特征比较:A组患者与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P<0.05;t=5.66,P<0.05)。A组患者与B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P>0.05;t=1.56,P>0.05)。A组患者与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P>0.05;t=1.41,P>0.05)。A组患者与C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P<0.05;t=5.66,P<0.05,表2)。
三、讨论
以往临床上所采用的子宫肌瘤传统手术方式包括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以及子宫全切除术,其中以子宫全切除术的应用最为广泛。目前,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推广应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及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得以逐渐开展,广大育龄期妇女对于保留子宫的肌瘤剔除术的需求越来越多。由于上述两种手术方式不仅能够剔除肌瘤,还可保留子宫,同时还可减少腹壁瘢痕的出现,具有较好的美容功效[4]。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操作简单且不需要特殊设备,推测此种手术方会成为今后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主要手术方式。腹式肌瘤剔除术作为治疗子宫肌瘤的传统手术方式,对于临床操作技术要求较低,且临床适用证较为广泛,同时具有手术操作简便、能够将子宫肌瘤彻底切除的优势。因此,腹式肌瘤剔除术可作为阴式肌瘤剔除术及腹腔镜肌瘤剔除术的补救方式[5]。但本研究显示,腹式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带来的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速度慢,住院时间较长且易使患者术后出现腹壁瘢痕,与相关文献[6]的报道一致。
阴式肌瘤剔除术作为一种基于阴式子宫切除术及阴式附件切除术的新型手术方式,可利用女性阴道来完成对子宫肌瘤的切除以及对创面进行缝合[7],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腹式剔除术临床操作中的不足。本研究结果显示,阴式肌瘤剔除术相比于腹式剔除术不仅具有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这与以往临床研究报道基本一致。但在实施阴式剔除术之前,要求施术者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需要施术者对于患者子宫肌瘤的大小、子宫肌瘤的位置以及子宫肌瘤的数目进行充分的了解。在本研究中,3组患者的肌瘤数目、肌壁间肌瘤数目以及浆膜下肌瘤数目无明显差异,提示对于位于子宫内的小型或中型肌瘤进行治疗时,无论子宫肌瘤数目多少或其具置如何,均可采用阴式肌瘤剔除术治疗,与相关文献[10]的报道一致。
腹腔镜剔除术作为一类利用特殊手术器械完成的肌瘤剔除术,避免了腹式剔除术的腹壁瘢痕方面的固有不足[11]。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剔除术与腹式剔除术相比,不仅具有术后恢复速度快的特点,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但将其与阴式剔除术相比,则存在手术时间过长以及术中出血量过多的缺点,这与以往临床上报道基本一致。
【关键词】女性 子宫肌瘤 手术治疗 生殖器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279-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0岁以上的妇女发生率在20%~30%[1]。主要早期症状为月经改变,如经期缩短、经量增多、不规则的阴道出血等,部分患者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如下腹坠痛等。手术治疗方式有多种,按手术范围分:子宫肌瘤剥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按手术的途径分: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经阴道手术、经宫腔镜手术、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我科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对13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3~2014年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130例,年龄25~60岁,其中51~60岁共8例,41~50岁共124例(62%),31~40岁共50例(25%),25~30岁共18例。128例已婚,2例未婚。其中125例有妊娠史,并且绝大多数在2胎以上,未孕5例。130例患者中有56例曾经做过流产手术,考虑流产是导致子宫肌瘤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症状为:月经过多占72例(86%)、贫血者占68例(54%)、有肿块者16例(8%)、白带增多者34例(17%),不孕者5例(2.5%)、无症状者但体检时发现的10例(5%)。绝大部分患者都伴有宫颈炎、附件炎、贫血等并发症。
1.2临床手术方法
腹腔镜手术: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取仰卧位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于脐轮处上缘或下缘做一长约10 mm的纵形切口,直接用10 mm Trocar穿刺进腹,内视镜观察进入腹腔,充入CO2气体,至腹内压达14 mm Hg,在内视镜监视下,避开腹壁血管,在左下腹部做两个长约5 mm小切口,分别位于髂前上棘内侧5 cm及脐左下5 cm处,右下腹切开10 mm切口 , Trocar穿刺进腹,置入手术器械,从阴道放入举宫器。探查子宫位置、肌瘤形态、大小、色泽和生长部位,根据生长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剔除肌瘤。①壁间肌瘤:于肌瘤突出点用电凝钳电凝一条纵行的电凝带,(长度一般比瘤体小1cm),电凝钩沿电凝带电切至瘤体,分离瘤体假包膜,用抓钳钳夹瘤体形成张力,用电凝钳或剪将肌瘤向下分离至基底部,电凝离断,冲洗残腔,用2-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②浆膜下肌瘤:对于蒂较细的浆膜下肌瘤可直接将蒂部电凝变白后用电凝钩切断。对于蒂较宽的浆膜下肌瘤则可先用线套扎后用紧靠瘤体切割蒂部,创面电凝止血或用2-0可吸收线8字缝扎;③阔韧带肌瘤:先辩清输卵管走向后,紧靠子宫体部浆肌层作一纵切口,抓钳提起肌瘤分离瘤体包膜及周围组织达基底部套扎后离断,仔细检查有无出血及输卵管损伤后,用2-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残腔。⑵常规开腹;⑶经阴道子宫肌瘤摘除术。
2、结果
2.1术中的出血情况
术中出血情况:开腹手术:30-100ml,阴式手术:80-200ml;阴式手术困难术中转开腹的5例;术后观察发现腹腔内出血需要开腹手术止血1例;腹腔镜下手术出血30-80ml,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出血1ml。
2.2术后住院时间
开腹手术:5-21天;阴式手术:4-7天,腹腔镜下手术:4-6天;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3-7天。
2.3 术后追踪情况
子宫肌瘤剥除术后复发患者73例,复发需要再手术的25例;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出现慢性宫颈炎153例;术后妊娠率失去资料追踪统计。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出现潮热出汗等更年期症状13例,性生活不满意的25例,出现排尿不畅2例,阴道穹窿脱垂3例。经阴道及腹腔镜、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伤口愈合均好,开腹手术伤口愈合不良64例。腹腔镜手术术后出现肺水肿需要转重症监护室1例。介入术后出现不同表现的栓塞综合征26例。
3、讨论
近年来研究发现,子宫肌瘤的形成和发展可能与肌瘤细胞染色体上特殊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有关。当子宫肌瘤患者有下列情况时,就应该接受手术治疗:⑴子宫肌瘤造成大量出血,或长期的经量过多、经期过长以致贫血,而药物无法根治。此时,开刀切除是有效的解决办法;⑵子宫肌瘤长到拳头大小,造成骨盆中的其他器官受到压迫,手术切除可解除症状,而且大的肌瘤发生恶化的几率比小肌瘤要大;⑶肌瘤生长速度太快,或者在更年期之后,肌瘤不但不萎缩,反而变大;⑷妇女不孕而其他一切检查正常,此时不孕的原因可能就是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可能会造成习惯性流产。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案多种,我们要掌握各种手术方案的适应症及优缺点,结合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每个手术医生对哪种手术的熟练程度,还有医院的设备条件去为病人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综上所述,子宫肌瘤作为妇科疾病中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中医药物治疗和西药治疗,但手术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本资料研究结果显示200例患者手术后均无术后并发症,治愈率100%,1例术后出现盆腔脓肿经及时处理后康复良好。临床治疗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为子宫肌瘤患者一方面减轻心理负担,一方面也提高手术疗效减轻病痛,这应该是临床医护人员应该不断努力的方向。在有效治疗疾病的基础上,我们还有考虑如何维持女性的生理及功能。要考虑到患者生活质量、卫生、经济等多种社会因素,真正落实到治疗的个体化治疗原则。
参考文献:
[1]杨春红. 696例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3.
【关键词】 子宫肌瘤;手术方式;临床疗效
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为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是由于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子宫肌瘤通常发生在生育期年龄和患者妊娠时期,对患者正常生活具有很大影响,严重时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1]。在临床中,医护人员通畅采取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子宫肌瘤治疗。本文就不同子宫肌瘤手术方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的子宫肌瘤患者486例,患者年龄37-56岁,平均(44.5±2.7)岁。术前对患者进行宫颈细胞检查,患者40岁以下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选取的患者没有明显综合症状。将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三组,第一组患者262例,第二组患者94例,第三组患者130例。
1.2 方法 对选取的患者进行麻醉,采取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保持患者手术舒适。对第一组患者进行传统子宫切除术,将该组作为对照组。
对第二组采取腹氏小横切口子宫切除术,主要操作方法如下:在患者下腹趾骨联合上2恒指横纹进行手术切口,保持切口大小在4-6cm。剪切腹壁各层组织,将子宫角牵至切口地段,沿患者宫角进行输卵管峡部切断,将卵巢的固有韧带进行切断,采取粗线进行封口扎断端,采取同样方法对患者对的侧面组织进行处理。对患者子宫进行腹腔子宫肌瘤剔除,进行双侧子宫动静脉、韧带及其相关组织,对无创伤组织进行细线缝合[2]。
对第三组患者进行阴氏子宫切除术,取患者膀胱截石位,采取宫颈钳将患者宫颈上下唇牵拉,注入患者子宫峡部缩宫素20U,减少患者出血。对膀胱宫颈间隙和子宫间隙进行分离,通过两手食指将宫颈间隙进行充分分离,使用血管钳自上而下切断双侧韧带。将患者盆底腹膜进行裂开,将子宫自前或后穹窿翻出,将子宫肌瘤进行剔除。子宫翻出后夹断双侧圆韧带和输卵管峡部,断端保留0.5cm。对动静脉进行缝扎,采用粗线进行缝合盆底腹膜及阴道前后壁缝合。
对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等进行数据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学方法对上述治疗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当统计学差异P>0.05时,两组间的治疗效果没有差距,其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当统计学差异P
2 结 果
2.1 临床症状 第一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患者平均时间为(84±27)min,第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1.5±25.1)min,第三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8.0±23.2)min。第一组和第二组患者手术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第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好于第一组,P
2.2 术后疼痛 将患者的手术疼痛程度进行分析,第一组患者疼痛明显,需要进行镇痛;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较轻,不需要进行镇痛。
2.3 术后愈合状况 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第一组患者体温超过38℃达到3.82%,3例刀口愈合出现延期;第二组患者体温超过38℃达到2.13%,刀口全部愈合;第三组患者体温超过38℃占2.31%,出现1例刀口出血,治疗后好转,三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子宫肌瘤患者人数逐年上涨,已经成为影响妇女正常生活的主要因素。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大多数子宫肌瘤没有或少有临床症状。子宫肌瘤为激素依赖性肿瘤子宫肌瘤,在临床中多表现为多发性,但存在单个,子宫肌瘤大小不一,小的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识别,大的可达到足月妊娠子宫大,可能发生在子宫的任何部位[3]。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常选取手术方法对患者的子宫肌瘤进行剔除。在进行手术之前要对患者的子宫肌瘤症状进行全方位检测,确保对患者的子宫肌瘤症状进行全面了解,制定合理手术方案,提高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确保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早日康复。在治疗过程中,要采取生物粘性剂对手术伤口进行处理。在进行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子宫肌瘤的效果进行观测,注意子宫肌瘤创口止血,对患者切口进行缝合处理,提高手术的效果。
传统手术方法对患者的损伤较大,患者恢复时间较长,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较差,盆腔粘连和刀口愈合不良症状较多,治疗效果较弱。对患者进行阴式子宫肌瘤切除术、腹式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愈合状况良好,治疗效果较强,患者伤口损伤程度较小。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第一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达到(180±20.4)ml,患者出血严重;第二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143.4±19.6)ml;第三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113.0±15.1)ml,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差异,第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较好,P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手术护理,确保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降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痛苦,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实时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症状,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杨红灵.子宫肌瘤不同手术策略对患者卵巢功能和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