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团委申报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共青团*市市政建设维护管理处委员会现在拥有五个团支部,他们在城市道路、路灯、城市排水、市政监察、城市防汛等多个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共青团员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特点,带领团员青年立足本职工作建功立业。处团委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集体,班子成员整体素质较高,都具有独挡一面的工作能力,在团委工作和本职工作中都能牢固树立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在换届选举成立新的团委领导班子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能切实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实行集体领导的前提下,分工负责,把全处的共青团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在全处团员青年中具有较高的威信,由于团委的努力工作,2003年被团市委命名为“先进团委”。
在工作中,处团委非常重视上级团委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特别注意把共青团活动与我处的市政管理与养护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团组织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取得明显成效,受到处党委、处领导及上级团委的充分肯定。市政设施管理与养护事业是一项与全市人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事业,处团委利用政治学习、团组织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多种有效方式对团员青年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的工作态度;同时,处团委还积极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单位的改革,成为推动单位“管理与养护分开”这一重大改革的有生力量,并积极开展“我为改革献一言”活动,为单位的改革工作献计献策。为配合全处中心工作,处团委发挥团员队伍敢于创新和知识结构较高的有利因素,率领全处青年进行科技创新,近年来,共革新施工工具35件,极大地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同时,他们历行节约,收旧利废,使2080套废旧排水井篦、井盖重新发挥作用,为单位节约可观的养护资金。特别是在科技攻关上,处团委大作文章,组织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青年骨干,组成科技攻关小组,在道路早期养护和路面维修工作中,进行科学研究,他们跑北京、下武汉,潜心研究,刻苦钻研,取得令全国同行注目的成绩。现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已经在我市的市政养护工作得到广泛应用,年施工能力达100000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我市的城区道路状况,每年为市财政节约城建资金一百多万元;沥青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在我市市政行业的推广又是他们的一项显著成果,这一技术在提高道路维修速度、减少环境污染方面成效明显,得到市领导及广大市民的交口称赞。
市政维护管理处团委在带领全处团员青年以市政管理养护为中心努力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在全处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规划,并切实付诸实施。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处道桥养护所稀浆封层机组被团省委、省建设厅命名为“青年文明号”,排水管理站三八女子下水疏挖班被团市委、市建委命名为“青年文明号”;另一方面,处团委抓住职业道德、职业文明建设不放松,在各个岗位、各个工地落实“转变作风、文明施工、精心养护、规范服务”的要求,取得明显成效,深受好评。市政监察中队团支部在2001年被省建设厅授予“文明服务示范窗口”,排水管理站团支部被市妇联命名为“巾帼文明示范岗”。
急、难、险、重的关键时期是体现团员青年的风采的最佳时机,处团委紧贴重点工作的开展,在重点工程、“创优”迎检和城市防汛中,组织青年突击队,展示团员青年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困难时候、危急时刻总是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在全处干部职工中树立了团员的形象。由于广大团员青年的出色表现,他们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李东晓、符祥、赵海涛等同志被团市委命名为“新突击手”,郭建启等同志被授予“优秀团员”荣誉称号,路灯管理站被团市委命名为“新突击队”。
随着单位发展的需要,改革已经成为全处干部职工的共识。处团委在改革进程中,注意教育和引导团员青年积极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积极参加处党委组织的中层干部和技术干部竞争上岗和工资改革,同时在全处团员中开展“我为改革进一言”活动,为全处改革献计献策,为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团员权益维护方面,处团委努力通过职代会,支持广大团员青年参与民主管理,关心青工利益在单位的落实,反映青工呼声,使青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一、认真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指南,强化组织建设,提高团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在校党总支的关心下,校团委认真贯彻团中央关于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有关精神要求,周密部署,扎实推进,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我校团员工作的特点,召开了第十届团代会,及时调整了团组织班子,健全了团组织,各自分工明确,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及时督促各班团支部进行换届选举,保持团支部班子的工作热情和活力。在健全各级团支部班子后,及时布置、落实团的各项活动,确保团组织活动健康、有序进行。
在做好团组织建设同时,校团委认真作好各项宣传工作,加固宣传阵地,思想教育深入基层。校团委充分利用和发挥班级板报、校报、视听课、讲座等载体,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凝聚等功能,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的舞台。利用现有的网络媒体,建立团委工作论坛,创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
校团委还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重温入团誓词,发挥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帮助团员进一步明确权利和义务,增强团员意识,动员每位团员为团组织发展建言献策。校团委还充分利用本校高琴老师捐献骨髓这一事迹,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开展向优秀团员青年典型高琴老师学习的系列活动,各班团支部积极开展“向高琴老师学习”的主题班会,制定工作计划,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切实提高青年团员的思想意识
开展团干部结对“一帮一”活动。每一名团干部至少要结对帮扶一名团员青年。重点帮助解决团员青年在学习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思想上给予指导,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鼓励,让团员感受到团组织、团干部的关心和帮助。
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建设,开展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团委始终注意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广大同学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同学全面成才放在首位,充分利用广播站、黑板报、橱窗、宣传栏等舆论阵地对广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学期以来,学校先后组织并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系列活动、收看法制教育专题片活动、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高三年级“百米冲刺迎高考”誓师大会、“艰苦奋斗、民族精神”学习交流、“我为团旗添光彩”主题活动、“立足身边小事,践行八荣八耻”讨论交流活动等,真正做到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用生动活泼的群体活动教育学生;用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在活动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达到“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优秀的自我”的德育目标。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团员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学校非常注重依托德育基地——城北看守所、马洲书院、刘国钧故居、岳王庙、武警中队,以及实践基地——江山公司、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轴承厂,定期带领学生参观、学习。通过到江苏新世纪造船有限公司、江山公司等实践基地参观学习、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每年清明校团委都会组织高一团员去孤山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在缅怀先烈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革命传统教育。为更好地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遵纪守法等成人教育,对此学校经常开展校外辅导员法制教育活动,多次聘请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科长顾明琪和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队长等校外辅导员来校作报告。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主要内容,着重宣传了《宪法》、《民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与青少年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强化了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得到增强。
三、不断加强素质教育,弘扬文明新风,深入持久地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我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特色。在校党总支领导下,校团委多次组织学生种植树木,营造优美校园,纯洁美好心灵。通过种树植绿实践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营造讲究卫生氛围。
我校是省重点中学,对外教育教学活动和友好往来频繁。卫生是一个学校的窗口,从这个窗口能够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所以培养团员树立环境意识,营造讲究卫生的氛围,能够充分展示当代员青年的精神面貌。因此,校团委将营造优美校园环境,纯洁美好心灵作为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卫生与健康的关系,人与自然等知识,通过宣传,大家懂得了创造优良环境的重要性。
作为泰州市绿色学校的**市第一中学不断加强素质教育、弘扬文明新风,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我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市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校团委多次组织老师和学生团员进入街道社区,宣传创建知识,清洗胡张乱帖,清扫烟蒂纸屑,受到市民的普遍赞誉。学校还多次组织学生会成员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并进行义务劳动。我校现有侯劲松、苏婷等近30名教师网上报名参加文化辅导、绿色环保等方面的泰州青年志愿者活动。
为充分调动各院系团组织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使“五四红旗团总支”和“五四红旗团支部”创建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特制定此办法。
一、五四红旗团总支评比办法
(一)参评对象:全院各系团总支
(二)评比程序:
1、每年3月,各团总支对照创建标准,向团委积极申报并递交创建活动方案(包括工作计划),经院团委研究同意后即取得创建资格,院团委对申报单位的创建工作进行监督、评估和评优。院团委对“五四红旗团总支”的考评实行量化考核(按《xx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基层团总支工作目标考核标准》的有关要求进行考评),以两学期量化积分排序,积分处于前列的将作为评比、表彰对象。
2、考核工作由院团委、学生会共同参与,每年院团委将考核成绩汇总并上报院党委;
3、院党委批准后将评比结果公布并表彰。
(三)考核评比说明
1、“五四红旗团总支”评比每年进行一次,是对全院各系级团组织年度工作表现先进的一种表彰,每年的创建、考核期为当年2月—第二年1月。
2、“五四红旗团总支”的评比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量化考核综合考虑。
二、五四红旗团支部评比办法
(一)参评对象:全院各团支部
(二)评比程序:
1、团支部申报:各团支部根据先进团支部评比条件的要求,认真总结,形成申报材料,向所在院系团总支进行申报;在各系评出系级“五四红旗团支部”的基础上,推报院团委,评选产生院级“五四红旗团支部”;
2、团总支组织团支部书记对支部申报材料进行复查和总体工作考评;
3、各团总支严格把关,认真审核,评选出本单位支部数的15%作为系级“五四红旗团支部”;再从其中取前30%推报院级“五四红旗团支部”;
4、对弄虚作假的支部,取消参评资格,并给予通报批评。
(三)考核评比说明
1、“五四红旗团支部”分为院、系两级。系级按照各系团总支支部数的15%的比例,评选本系“五四红旗团支部”;院级“五四红旗团支部”评比,各团总支从系级“五四红旗团支部”中,取前30%作为院级五四红旗团支部候选单位进行推报;
2、申报院级“五四红旗团支部”的单位,必须当年评为系级“五四红旗团支部”方有资格申报;
3、“五四红旗团支部”每年的创建、考核期为当年2月—第二年1月。
4、各系根据学院“五四红旗团支部”评比要求,制定相应的本系“五四红旗团支部”量化评比办法,规范评比程序。
四)评比条件(满分100分)
1、团支部班子建设好(10分)
团支部班子配备齐全,民主选举,每学年换届选举一次,整体素质高;团支委品行端正,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在支部中能形成正确导向;能完成上级团组织下达的各项任务,在学生中有号召力,有威信。
2、团支部制度建设好(15分)
团支部制度健全,执行情况好,工作活动正常,岗位责任制明确至个人,团费收缴工作正常,按时召开支委会、支部大会及民主生活会。按期上报工作计划,活动总结。
3、围绕教学开展活动好(10分)
所在班级班风好,学风优良,学习风气浓厚,专业思想稳定。积极开展创新活动,积极参加院、系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成绩显著。能积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有一助一帮教制度,考试考查及及格率90%以上。
4、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作用好(15分)
在创建文明校园和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中表现突出,在校园和社区中有志愿服务点,青年志愿者活动能常年坚持,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扎实有效,积极参与希望工程活动,关心特困生工作。团支部团员能严格遵章守纪,无人受到学校警告及其以上处分。
5、团支部工作实绩好(10分)
团支部在团员教育管理中积极主动,团员发展工作、“推优入党”工作规范,主题教育活动有特点,宣传工作有力度。
6、组织生活开展好,团日活动有特色(20分)
按要求围绕思想道德建设、责任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主题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主题团日活动有特色。能够坚持组织生活制度,保质保量地完成团委、团总支下达的任务,定期开展团组织组织生活,并做到组织生活记载详细,支部出勤率在95%以上。
7、团支部组织建设好(20分)
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工作有序完成,团籍注册95%以上;每年按要求,按期完成团费收缴工作,有团员花名册;按期完成新生团员登记和补办手续,按期完成毕业生团组织关系清查及转出工作。
三、相关要求
1、“五四红旗团总支”和“五四红旗团支部”的评选创建是我院共青团的一件大事,各系(院)团总支、团支部要高度重视,要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文件,在广大团员中进行广泛宣传,使之成为调动广大团员积极性、推动共青团工作蓬勃发展的有力手段。
关键词:淮南矿业;“五小”竞赛;探析
中图分类号: C9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4-2
1 基本概况
2002-2015年,全集团公司累计上报“五小”成果15691项,参与评审的11179项,在集团公司获奖的2338项(其中,一等奖214项;二等奖670项;三等奖1453项)。有42638人次,参与“五小”竞赛活动,7346人次受到集团公司表彰奖励,221人被授予集团公司“青年带头人”称号;成功申报国家专利产品1134项,其中发明专利产品405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品729项。在集团公司13年大发展,也是“五小”竞赛活动贴近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发展最迅速、取得成果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深远的井喷期。参与单位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从2002年17家递增到2015年25家,数量从2002年的269项递增至2015年1042项;成果来源、种类趋于多元化,呈现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从2002年单一的矿井到2015年的矿井、电力、选煤、房地产等主产业与新产业并存,从2002年单一的煤矿安全生产成果到2015年的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企业管理、选煤管理、社会和谐等创新成果。这些成果都是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尽心尽力、心系企业、勤于思考、善于创新的结果,体现了“人人都是管理者”的企业主人翁精神,很多成果在安全生产、瓦斯综合治理等方面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据估算,13年来累计为集团公司创造经济价值超过30亿元。
2 主要做法
2.1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主体,规范活动程序
①从集团公司层面上来讲。
由仅作为团委的一个单项活动上升到集团公司重要工作之一, 2011年上升到经理层工作报告。从原来开会口头通知到下发指导性文件,并分别在2008年和2010年6月修改管理办法,不断规范,成立由工会主席、总工程师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各单位总工程师亲自抓活动落实;从以单一精神激励到精神与物质双奖励,标准特等奖高达10000元,最低的三等奖1000元;申报材料必须齐全,数据真实,技术资料齐全并符合归档要求,包括研究总结报告、技术指标测试报告、有关设计图表、安全与经济效益分析、维修及操作性等。必须经单位总工程师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汇总上报,凡是未签字确认的一律退回,实现三级(基层科区、矿处级、集团公司)评审。
②基层层面来讲。
一是组织领导机构逐步健全。各单位均成立以单位工会主席、总工程师为组长,各专业副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为成员单位的活动领导小组。
二是评审、申报程序进一步规范。改变各单位每季度、半年、年度评审等各自不同周期,统一为一季度一申报;申报材料、表格等格式由原来的杂乱无章逐一规范制式表格和材料格式;申报程序进步规范,如勘探工程处规定,凡推荐上报的“五小”成果,一律由基层工区技术副区长、技术主管把关,报矿处团委汇总整理,由生产技术部门初审。再由总工程师牵头逐项评审,对质量不高、不具备应用推广条件的坚决不予以申报。
三是问责力度进一步加大。如顾北矿实行总工程师例会通报制度,分别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总工程师例会上通报上季度各专业组“五小”成果完成情况。安装分公司加强垂直监管责任,把“五小”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分管、副总以及基层单位党政正职和机关职能科室领导和负责人年度综合考核范围内,对专业口、基层单位、机关有关安全技术职能科室活动开展不力的,追究责任,并给予年度内“五小”活动开展无成效的单位或个人的相关领导、技术人员相应经济罚款。
2.2 加码成果收益,强化宣传引导,紧盯基层一线
①上下两级单位,不断加码获奖成果奖励标准。
从集团来讲,奖励力度加大,如《青工“五小”竞赛活动管理办法》(集政〔2010〕128号文)明确:每年对获奖项目和优秀组织单位进行一次奖励,特等级奖励10000元,一等奖奖励3000元,二等奖奖励2000元,三等奖奖励1000元,“五小”带头人奖励3000元,优秀组织单位奖励10000元。未取得技术员专业技术资格,但具有专科相关专业学历,且在管技岗位连续工作3年以上,获得集团公司及以上自主创新成果奖或获得集团公司青年“五小”带头人称号的,可破格申报助理工程师专业资格。基层单位也是如此。如谢桥矿、顾桥矿、潘三矿、电力公司、选煤分公司等单位给予优秀“五小”活动参与者、带头人给予500-5000元不等的物质奖励;潘一矿、顾北矿给予每项1-3万元奖励,张集矿特等奖奖励高达10万元。
②强化宣传引导力度,加大选树先进典型力度,形成浓厚氛围。
上下两级充分利用表彰会、网络、电视、报纸等对“五小”竞赛活动进行泛深入宣传,深挖典型的人与事,使电视上有影、广播里有声、报纸上有名,激发了广大员工提合理化建议的热情,激发了广大员工善于动脑、勤于动脑、不断创新的激情。如谢桥矿坚持每年年初召开一次“青年知识分子座谈会”, 选取部分“五小”带头人代表发言,传授好经验,好做法。
③始终紧盯基层一线,突出大学生和一线能工巧匠。
创新的目的在发展,发展靠的是活力,而活力的源泉则在基层。“五小”活动的开展始终盯基层一线,尤其是2002年以来大学生和经验丰富的熟练工。各单位纷纷结合实际,采取了有效形式,如潘二矿成立抽排区、机电工区、西风井工区、通风区4个“五小”竞赛兴趣小组,采取年初定、季度促、年终报的方式进行重点攻关。
2.3 重点明确,广泛征集,纠偏认识,有序延伸
首先,明确申报范围及重点,夯实内涵基础。如新修订管理办法明确申报范围除运用先进技术、特殊工艺、精巧设计填补集团公司在该项目上空白的成果;改进生产工艺,改进劳动工具,提高设备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及节能降耗的成果;优化系统设计,增强安全系数的成果;促进技术更新换代及开发新工艺的成果;将被有关部门或单位采纳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安全效益的其他成果作为有效扩展。
其次,纠偏认识,拓展外延。打破专业界限,纠偏“五小”仅是技术小改小革的片面认识,经营、管理、政工等专业等都可参加。如集团公司《关于加强生产矿井下专业化公司职工培训中心建设的通知》(集人资〔2011〕146号)规定,教师自行开发的培训教材或教案、课件,被集团公司推广使用的,可参加技术创新成果、“五小”成果评选等,由原来单一的技术革新不断延伸、拓展到现在经营、管理等。倡导哪怕只是一条小小的管理建议都可以,在青工中培养自觉、自主的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时时可为,处处可为,人人可为”的良好氛围。
2.4 创新推广,推广创新,着重推进成果应用最大化
创新的要义在于应用,不具备推广的成果是没有生命力的。从调研情况来看,绝大多数获奖“五小”成果在推广应用上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从集团来讲,不断缩短评审会周期,在过程中实施,规定每季度对各单位申报的“五小”竞赛成果逐项进行评审,初评出具备推广应用的项目,经总工程师审定具备推广条件的,以现场会的形式在全矿区进行及时推广。
从基层单位来看,不断创新推广形式,多措并举,见缝插针。利用各种平台、资源,尽最大力量推广应用新成果。
如张集矿开展为“五小”找婆家,潘二矿、勘探工程处、谢桥矿、丁集矿等单位每季度召开“五小”成果评审推介会,顾北、丁集把历年获奖“五小”成果印刷成册进行推广等。促成多项成果得到推广应用。
2.5 严格质量,重视培养,成果与成才有效集成
13年磨砺,品质递增。13年来一大批优秀“五小”成果在矿区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每年节约成本、创造经济效益达5000多万元,淮南矿业也是近13年未发生过瓦斯重大事故为数不多的企业之一,在瓦斯治理、利用,薄煤层开采,环境修复等都走在行业前列,甚至很多标准上升到行业标准,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科技创新,离不开“五小”竞赛活动。
如谢桥矿综采一队的《采煤机液压油冷却系统》、张集矿的《半自动皮带切割机》、潘三矿的《尾悬挂装置的改进及应用》、矿业公司的《负荷电缆自动移位装置》、潘二矿的《煤巷锚网及U型棚支护可移式激光架》、顾北矿的《提升斜井挡车装置安全联锁设计》等近1500多项优秀“五小”成果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有的也已被同行业应用,受到一致好评。
13年坚持,人才成长。“五小”竞赛活动作为青工发挥自身智力优势、增强创新能力、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的重要途径。培养了一批如陈军(集团公司十佳青年,淮南市青年五四奖章等)、杜雷(“十佳青年”、地质勘探工程处技术创新先进个人)、朱亮(集团公司授予第一轮大发展“功臣”,技术拔尖人才,安徽青年五四奖章)、高艳忠、武斌、何礼品、陈斌优秀青年才俊。
3 问题及建议
3.1 “五小”竞赛活动氛围还不够浓厚
虽经历多年培育,但氛围仍不是很浓,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下一步需从增强创新意识入手,营造浓厚的创新范围。重点从消除两个误区:
一是认为“五小”竞赛活动是各级团组织的事,没有形成各职能科室齐抓共管的机制;
二是认为“五小”竞赛活动高深知识,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事,望尘莫及与自己无关,从“时时可为,处处可为,人人可为”的理念氛围等出发,见缝插针,积极发动各级部门和人员,通过会议、活动不断加强宣讲,同时通过选树先进典型、表彰等树榜样,做表率,引导青年。
3.2 单位之间、专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如张集矿、谢桥矿、潘一矿等单位活动开展规范、起步早、效果较好,电力公司、地产公司、物流公司等活动起步晚、相对较弱,需迎头赶上。采煤、机电运输、一通三防专业“五小”成果多,掘进、开拓、修护、经营管理专业相对较弱;主体矿井专业开展较好,新产业相对较弱。采取小型活动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先进带后进,加快步伐;督促新产业单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强推,稳步提升。
3.3 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重数量轻质量等不良现象
随着集团公司加大“五小”竞赛活动的奖惩、通报力度,一些单位为取得较好成绩,只追求申报数量,不对成果质量进行严格评审、把关,造成历年重复申报、语句不通、叙述不明现象时常发生,甚至未经过实践检验、纯理论性成果也进行申报,不仅给集团公司评审委员会带来重复无用评审,重要的是起不到指导安全生产作用,造成巨大浪费。
一、自建:提升学生民主与法治意识
檀传宝教授指出:“公民教育在内容维度上必须展示民主与法治的精髓和实质,以培养现代公民的民主法治精神。”学校通过自主创建社团这样一个实践过程,使学生自发地了解,什么是民主,什么是法治,体验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民主与法治意识。
1.组建新社团
学生社团的建立首先基于学生个体的内在需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社团章程和管理条例》(后简称《章程》)中明确规定:社团是学生自发或自觉地凭借为实现成员的共同意愿、兴趣爱好和各自特长,在学校团委或其他相关部门的引导下,按照社团章程开展活动而组织建立起来的学生群体。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成为社团接纳成员、开展活动的纽带。
当然这样的意愿也并非是毫无约束的,必须遵循集团的社团章程。根据《章程》第三章有关社团成立方面的规定,凡我校在籍在读学生均可发起成立学生社团,但发起人应有10名以上,其中主要发起人不少于3人。这条规定本意就是强调团体意志而非个人意志,要让个人的意愿在群体意愿中得到体现。
因此,每个新的学生社团都必须严格完成申报审批程序,进行社员招募和理事会选举。其中有一个程序缺失或有问题,社团便不能成立。学生们想要创建一个心目中的新社团,首先必须自发学习《章程》,了解《章程》中有关社团建立的条款,然后团结其他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策划申报材料,实践人人都能创建学生社团的权利。
2.自愿加入或退出已有社团
由于初中学生在校只有短短三年时间,这给保持社团组织的稳定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同时,社员的更替也会不断给社团输入新鲜的血液。社团一年一度的招新是社团建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关乎其兴衰的重要活动,关系到社团是否可持续发展和不断壮大,同时也影响着全校的社团文化氛围。十三中教育集团所有的社团都会在每年9月针对全体初一新生进行招新活动。《章程》第八条规定:凡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在籍的学生,承认并遵循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社团章程,不分民族、性别、年龄和,均可自由加入某个社团。学生加入社团,必须向该社团提交书面申请,经审查并征得同意,方可吸收为该社团的正式会员,一名学生在一个学年内只能参加一个社团。同样,学生也可自愿退出社团,但必须要遵循《章程》的规定。
《章程》第十七条规定:各社团每学期公开招募社员一次,招募时间(原则上为开学前三周)、地点等由校团委确定后通知各社团,各社团需制定详细招募社员方案报校团委审定后实施。各社团需在公开招募社员的前一周,在指定位置张贴醒目的招募广告,招募广告需经校团委审定通过后方可张贴。各社团招募的社员需认真填写《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社团成员登记表》,交校团委注册后,由各社团负责存档;社团正式成员名单在校园网上公示,并及时告知班主任。
二、自治:让孩子充分享有权利的同时感受责任的重要
远大理想的孕育、高尚情操的萌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实践。让学生自主管理社团,实现社团管理的“自治”是让孩子们提前体验民主社会,增强权利与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社团实行民主管理,成员共同讨论并确定共同遵守的规则,不仅让孩子们享受了自主管理社团事务的权利,又增强了他们对规则的认同感和执行的自觉性,有利于体验认识规则的价值,从而培养他们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的责任意识。
1.各社团严格按照集团章程和各社团自己的章程对社团进行规范管理,突出民主议事规则
这是一个原则性的要求,学校或教师不能以学生能力不够等任何理由去肆意干涉社团的管理与运作。鉴于中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对社团管理欠缺经验等因素,教师可以作为管理顾问,在学生提出问题或遇到困境的时候给予帮助。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学生才是社团真正的管理者和主体。学生群体自主制定《社团章程》,自主管理社团。
学生社团都是由学生申请、在团委批准和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社团的运作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管理权,引导学生选择伙伴形成团队,选定社团的发展目标,自主分析现状,自主分析原因,自主制定对策,自主组织实施,自主评价总结。通过社团活动课的开展,使每位学生有机会在社团中锻炼自己,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位置。
2.搞好社团负责人的民主选拔和进行民主素质的培养
社团负责人由全体成员民主选举,不得由教师或领导指派。整个选举过程要严格按照《章程》规定的流程进行。社团的领导者实行民主选举,培养了学生平等、竞争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耐挫折能力;社团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权利与责任意识。学生社团成立和活动的开展,为更多普通的同学提供了直接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践机会,大大提高他们民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社团成员大多来自初一、初二年级,通过宣传大会招聘新社员,社团的负责人由社团成员推选产生,社团活动由学生做主,不受指导老师约束,按照学生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开展活动。事实证明,初中学生有能力管好社团、管好自己。
三、自评:让学生学会自律和自我监督
社团自行设计内部评价机制,做到每次活动有签到、有记录、有计划、有考核。每月召开社长例会,协调了解各社团活动课的开展情况。每学期根据社团过程管理、作品展示、活动成果体现等对社团活动课进行考评,一方面对自主参与各项活动的频率和质量进行量化统计,另一方面测评社员的发展轨迹。通过这一过程性的评价机制,不仅激励了全社团的活动热情,而且使每一个社员都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我发展的方向,为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各社团每学期末组织全体社员召开“社团之星”评比大会,由候选人发表2-5分钟的自我介绍后,全体社团成员及指导老师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投票选举,当场唱票。每个社团每学期原则上评出2名“社团之星”,并在校园网上进行公示,接受监督,最后由学校团委审核通过并记入学生档案。评选主要考虑参加社团活动出勤率高,积极主动,愿意为社团自愿服务,且坚持一个学期以上社团活动的成员。“社团之星”纳入学校初三保送生加分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