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镇卫生院安全

乡镇卫生院安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镇卫生院安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镇卫生院安全

乡镇卫生院安全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老年病人 安全隐患 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0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79-02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及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乡镇卫生院老年住院病人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老年病人的住院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的有效预防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管理质量及医院的信誉度。

1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1.1 病人及家属原因。

1.1.1 年龄大,生理功能退化,多科疾病共存。

1.1.2 直立性低血压或餐后低血压反应[1]。

1.1.3 药物治疗因素。

1.1.4 心理因素,由于社会角色改变,使老年病人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表现为孤独、悲观、绝望、忧虑、急躁、易怒,一些老年人不服老,过高估计自己的体能,不愿意给家人添麻烦,事事愿意自己做,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估计不足,而造成活动中发生跌倒,个别病人对治疗抱失望的态度,采取自伤的行为。

1.1.5 老年患者的违医行为。

1.1.6 家属不重视,无陪护或陪护理不到位,或缺乏顾病人的科学方法。贴于中国论文下。

1.2 管理及护理人员因素。

1.2.1 规章制度不健全,乡镇卫生院无专责护理管理人员,管理不力、要求不严,缺乏安全管理措施。

1.2.2 护理人员缺编严重或者护理人员安排不合理。目前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使护理人员忙于治疗而疏于对患者及家属的各种宣教工作。

1.2.3 各种医疗仪器设备陈旧或维护不佳,特别是一些平时不常使用的抢救仪器,疏于管理,造成在抢救患者时出现故障甚至根本无法使用,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1.2.4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

1.2.5 护患关系不够融洽,相互缺乏有效沟通。在实施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缺乏社会经验和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面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提问,在做解释工作时,不能做到有效沟通,容易失去了信任感[2]

1.2.6 健康教育不到位。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以治疗为主,不重视健康教育。

1.3 环境因素。

1.3.1 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及格局不合理,如病床无护栏、病床过高,不易上下床,病房无单独的卫生设施或厕所设门槛,没有扶手,走廊两边无扶栏等。

1.3.2 后勤支持系统不到位,如病房地面湿滑、高低不平,病房灯光亮度不足,病室内物品堆放过多、拥挤、不够宽敞,污物桶放置不当造成病室环境污染等。

1.3.3 危险物品的管理及使用不当,如氧气筒、氧气管道等检查不及时或操作不当,造成管道泄漏或火灾等潜在的安全问题国论文下载中心。

2 对策

2.1 设置专责护理管理人员,加强护理管理职能,护理管理者要加强医疗仪器设备,特别是一些平时不常使用的抢救仪器的调试和维护,以备急需之用,结合护理安全危险因素与护理安全差错事故的实例对护士进行安全护理教育,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2.2 合理配备护士人力资源,保障和提高护理质量。临床护士人力配置与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密切相关。故应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间段(如中夜班)的护理力量,动态安排人力资源,确保患者安全。

2.3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护理工作中,要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规范工作流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3]。

2.4 加强对老年患者和家属的安全防范教育,在病人住院时,做好病人的入院宣教,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开启老年患者健康教育。通过直接询问病人或间接询问家属方式,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变化,向老年病人讲明住院期间应注意的安全问题。让老年人正确认识自己的躯体功能状态,改变不服老、不麻烦人的心理,对高危险病人予以更多的照顾,在病历和床前做标记,以引起医护人员、家属和陪护人员的警惕,以确保老年病人的安全。

2.5 加强病房巡视工作,给予老年患者多关心,多问候,多观察了解和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主动帮助有需要的患者,如上下床、坐立、进餐、如厕予以搀扶,信号铃及常用物品放在随手可及之处,夜间在床边放置便器等做。

2.6 改建病房及住院环境的安全设施。①病区的走廊、楼梯口要设椅凳,以备行走时短暂休息;走廊、楼梯、厕所及浴室要设扶手,老年人的卫生间,最好是坐式位置。床单元设置合理、病床高度适宜并配有护栏。②减低环境中威胁的措施,如减少床边的杂物,固定好床脚刹车,安置床边灯及洗手间夜灯等。③与后勤部门通力合作,保持地面的干净和干燥。病室内物品放置有序、病区走廊安装醒目的安全提示牌,以保障老年患者在病室、楼道内活动的安全。

2.7 重视陪护管理,与病人家属及护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重视家属或护工对病人病情的反应,同时要观察他们护理病人的方法是否存在潜在危险性,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护理老年病人的能力。

2.8 加强护患沟通交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进行解答,并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重新树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对于有轻生念头的老年患者应及时疏导患者情绪,避免意外伤害。护理人员要做好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对容易引起并发症的注意事项要采取口头、书面教育方式,并且要反复多次的讲解,体现其个性化。

总之,通过对乡镇卫生院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危险因素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增强了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的防范意识,减少了危险因素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桂程丽.老年病人住院期间护理不安全原因分析与对策.FANILY NURSE September,2008 Vol.6 No.9B

乡镇卫生院安全范文第2篇

一、统一思想,明确管理年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农村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村卫生条件得到了不断的改善。据统计,2006年至2009年,全市乡镇卫生院国债项目建设达123个,建设规模7.66万平方米,总投资5465万元,已完成建设项目112个;累计投入资金3500余万元用于为乡镇卫生院配备X光机、B超机、生化检测仪、血球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和心电图机等数十种常规医疗设备,乡镇卫生院硬件得到明显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就医的环境,截止2009年底有82.3%的中心卫生院和75.3%的一般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建设达到国家建设标准,按照省卫生厅三年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要求,今年底将有95%以上的中心卫生院和90%以上的一般卫生院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由于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所有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收入均得到较大提高,据初步统计,有近半数的乡镇卫生院去年收入超过100万元,一些运营好的乡镇卫生院收入超过200万元,甚至突破300万元。并且,从去年开始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均实行了财政全额补助。同期,我们每年有计划地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分期分批进行轮训,截至2009年底,共培养专业技术带头人129名,培训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3000余人次,组织开展对口支援、执业医师招聘等工作,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因此,现在我们基本上可以说,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不仅不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而且还有资金结余,可以更多地考虑单位的发展问题。

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乡镇卫生院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管理不够规范。比如院内院外环境“脏、乱、差”、卫生院不卫生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工作人员组织纪律性不强,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较为淡薄,上班找不到人或在干私活。二是服务功能不够完善。《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试行)》明确规定“乡镇卫生院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但由于财政补助经费落实不到位、单位内未实行绩效考评制度、与城区医疗机构收入待遇差距大等主要因素,使得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编制人员不足,卫技人员队伍不稳定,卫技人才缺乏,服务能力相对滞后等问题。三是服务制度不够健全。对各项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和规范,有些尚未建立,有些没有落实,有不少都没有落实到位,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四是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未有进展,使得村级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基础设施落后,服务环境较差;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管理不够,导致村卫生室服务行为不规范,医疗服务混乱无序,服务质量不高,难以保证农民群众看病就医和用药安全;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指导不够,导致农村公共卫生难以有效开展。为此,在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积极开展管理年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开展管理年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创新举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农村卫生工作的目的是保障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如上所述,当前乡镇卫生院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卫生院的科学发展,影响了农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不符合上级部门提出的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符合关注民生、保障民生的要求。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乡镇卫生院要想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很难,农村卫生工作要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就很难,各项民生工程指标的保质保量完成也很难。市卫生局提出开展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是本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坚实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基础,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2、开展管理年活动,是保障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农村卫生各项工作任务的迫切需要。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承担着“落实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承担着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继续对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和乳腺癌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等工作任务。同时,乡镇卫生院在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改革基本药物制度补偿机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转变机构运行机制、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及发挥村卫生室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的网底功能等方面还要做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对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开展管理年活动,来进一步规范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扎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开展管理年活动,是推动乡镇卫生院强化内涵建设的有益手段。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管理年活动,解决乡镇卫生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我市乡镇卫生院管理工作。开展管理年活动,就是要面对当前乡镇卫生院发展中存在的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推进交流沟通,加强督查考核来整合各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资源,挖掘各乡镇卫生院的管理经验,从更高层次来分析这些突出问题的根源,从更高层次来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帮助乡镇卫生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和完善各项管理,提高服务农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我想,这对于乡镇卫生院的今后发展,应该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活动。

因此,各县(区)卫生局和乡镇卫生院一定要统一思想,从维护农民群众健康和利益的高度,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高度,从推进乡镇卫生院科学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强化为民解困理念,增强抓好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的自觉性,用务实的作风、认真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切实抓好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

二、围绕主题,突出管理年活动的重点

开展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围绕“增强能力、优化管理”的主题,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全市农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促进全市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基本健全、服务行为比较规范、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走上乡镇卫生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让农民群众享受到质优、价廉、安全、便捷、规范的医疗卫生服务。

明确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后,大家要深刻领会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的内涵,围绕主题,瞄准目标,抓住重点。我想,管理年活动要突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近期重点医改任务之一。乡镇卫生院是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机构,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的有关要求,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按有关要求做好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工作、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工作、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工作、“光明•微笑”工程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时,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强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2、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是乡镇卫生院的工作职能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质量也有更高的要求。要提高使用农村适宜医疗技术和中医药技术,正确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对疑难病症进行恰当的处理与转诊,承担乡村现场应急救护、转诊服务和康复服务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要落实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落实好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健全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做好医疗废物处理和污水、污物无害化处理。要努力做好医疗事故的控制和医疗纠纷的防范等工作。

3、加强村卫生室管理。由于乡村医生的人员管理、福利待遇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市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管理情况也有一些起伏。但村卫生室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中充当着网底的重要作用,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力量。因此要切实加强村卫生室的管理,依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意见》,试点和推广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巩固和完善,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4、推进医德医风建设。医德医风建设,是卫生系统行风建设的灵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深化医改的进程中,更加强调医疗卫生服务的态度,更加注重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乡镇卫生院要着力加强和改善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精益求精、救死扶伤的精神,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要完善医德考核体系,完善医德医风监督机制,抓好医德医风考评,建立医德考评档案,将医德考评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认真推行医德医风一票否决制。

5、实施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是衡量乡镇卫生院工作和服务效率的一种考核制度,是今后对乡镇卫生院和卫生院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的主要方法,是计发绩效工资的政策依据,也是调动人员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手段。绩效考核实施情况,与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各县(区)卫生局要落实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各乡镇卫生院要落实对本院职工的绩效考核,要按照有关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定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方案,实施绩效考核制度,按考核结果兑付绩效工资。

6、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乡镇卫生院各类卫生技术人员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是乡镇卫生院运行的基本要求,也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前提条件,为此必须坚持依法行医。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工作纪律的监管,落实考勤值班制度,要求医务人员着装,佩戴胸牌,坚守工作岗位。同时,要加强卫技人员的培养与培训管理,使卫技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到60%以上,要及时组织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上级部门的专题培训。

7、加强院容院貌建设。一个单位的容貌,事关单位的形象。乡镇卫生院,是基层农民群众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场所,不管怎么说,一个“脏、乱、差”的卫生院,是不符合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的,是严重破坏乡镇卫生院整体形象的,也是无法满足农民群众的健康需要的。要通过院容院貌建设,达到房屋建筑美观大方,干净整洁;科室设置科学合理;各种标识、指示牌规范、清楚、醒目;服务环境和设施清洁、舒适、温馨,做到室内整洁,室外清洁;并做好乡镇卫生院相应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给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三、精心组织,确保管理年活动目标如期完成

这次管理年活动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阶段,在今年的3至5月份,制定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和部署。第二阶段为组织实施阶段,从今年的5月份开始,到明年的1月份为止,在市、县卫生局的组织领导下,各乡镇卫生院认真查找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切实开展自查自纠,不断整改提高。第三阶段为验收评比阶段,时间安排在明年的2至4月份,完成县级管理年活动的初评和市级管理年活动的验收,以及全市“二十佳”乡镇卫生院和“二十佳”卫生院长的评选,最后进行活动总结和表彰。针对活动各阶段的工作内容,我想,具体提以下一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在广泛宣传发动上造氛围

一是成立管理年活动相应机构。县(区)卫生局要成立“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确定牵头股室,同时要成立技术指导专家小组,从县直疾控、卫监、妇保、医疗机构抽调专家组成,对管理年活动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各乡镇卫生院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确定院长负总责,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二是县、乡各级领导小组组织人员集中学习有关文件,领会精神,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工作方案。三是县、乡各级召开动员大会,明确管理年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目标和任务,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四是乡镇卫生院要组织各科室、各部门广泛开展讨论,进一步提高全体职工的认识。五是认真细化工作目标,工作责任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个人,充分体现“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身上有责任”。六是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乡镇卫生院要结合各自实际,建立奖罚制度。七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乡镇卫生院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标语、简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管理年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2、真抓实干,在全面推进落实上下功夫

一是要认真组织自查和整改。各乡镇卫生院要在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对照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规范、职能定位和能力建设等要求,认真查找本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征求管理部门和院内职工的意见建议,提出落实整改的办法,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建立整改台帐或时间表,并认真组织整改。这项工作是管理年活动的一个重心,时间上安排为2011年的6月—11月。二是搞好日常督导。这里要求县(区)卫生局对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每月开展一次督导工作,针对存在和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三是加强调度工作。县(区)卫生局每二个月召开一次调度会,通报督导情况,调度整改情况。

市卫生局也将不定期进行督导,实现以县为单位的督导全覆盖,以乡镇为单位的督导覆盖率不低于20%。四是现场参观学习。各县(区)可采取组织本县(区)乡镇卫生院院长在所辖卫生院间进行巡回检查活动,也可组织参观学习管理年活动开展得好的卫生院,通过现场参观,促进卫生院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经验,现场查找存在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以期达到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效果。五是在2011年11月左右,组织全市县(区)间的交叉督查,进一步推动管理年活动的开展,并相互借鉴学习和经验交流。六是在2011年12月左右,市局将组织召开全市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现场会,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七是现场会后,各县(区)卫生局、各乡镇卫生院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用1到2个月的时间,进一步加强组织实施,巩固提高现有工作成效。

3、总结评比,在整体提升水平上出成效

乡镇卫生院安全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20-0056-02

目前,山东省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已经配备了计算机,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整体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大多只是在财务管理、门诊收费、药房管理、病案管理等基本方面得到部分实施,少数医院应用了微机网络,虽然也建立了基本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没有统一的标准,数据兼容性差。多数医院还是单机运行。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滞后的原因,结合国家关于乡镇卫生院建设的规划,提出了山东省未来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1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滞后的原因

1.1领导对应用计算机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推进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转变领导观念是关键,信息化建设对在整体提高医院竞争力、优化医院管理和工作流程提高医护人员诊疗水平和保障等方面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一些乡镇卫生院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紧迫感不强,导致了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各乡镇卫生院领导应该借鉴大中型医院信息化的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推动本院现代化发展进程。

1.3经费投入不能到位 经费投入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与保障。卫生部关于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医院须将年收入的5%用于信息化建设。当前一些规模较大的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远不能满足其业务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对信息化建设及其经费投入力度和资金使用方向也影响了卫生院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为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中的骨干作用,应引导乡镇卫生院不断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力度。

1.4专业人才匮乏 任何领域信息化建设都是以人才为依托的,信息化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参入。乡镇卫生院信息化人才目前主要以兼职为主,要提高卫生院信息化水平,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对兼职人员有针对性的信息管理、信息统计和应用技术培训,另一方面要注意从大中院校毕业生中招聘卫生信息管理及相关人员,逐步建立职业化,专业化的信息管理队伍。

2 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2.1总体规划和功能设计 根据对山东省乡镇卫生院的调查情况,结合乡镇卫生院现状,我们认为未来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应采用自顶往下的原则进行设计,按照市,一县一乡一村行政级别逐级设计,既可以保证每级的相对对立性,又可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兼容性,信息管理系统能实现以下模块管理:患者健康信息跟踪;所有卫生单位的医疗资源共享;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远程会诊;为健康教育和慢病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2.2兼顾因素 由于目前各乡镇卫生院的起点、功能定位不同,在系统设计时应兼顾以下因素:(1)系统在设计时考虑平台的统一性,将各个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统一的平台,避免多个平台带来的操作不一致、维护不一致和数据不兼容等问题。(2)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复杂性。各乡镇卫生院设备和网络条件等差别较大,在系统设计时应提供考虑各种情况,并提供多种渠道作为备份。(3)保护现有投资,避免人力物力浪费。对于已有的系统提供接口能够使其纳入统一的信息平台。有些地区经济条件发达,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发展较好,从系统的设计上要易于扩展。由于现在政府设计的系统(新农合、计划免疫等)都是各自独立的垂直系统,相互之间数据共享困难。我们采集分析这些系统的数据格式,建立了一个标准的大数据集接口,能够直接把这些系统数据导入到设计的平台,更利于数据的共享和分析,也利于相互间的信息共享,也会推动相关系统设计的数据标准建设工作。

3 信息化建设的方案设计

根据我们对山东省乡镇卫生院的前期调研结果,确定作为我省乡镇卫生院的信息化建设至少应实现以下内容。

3.1互动功能 实现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向上与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无缝隙对接,向下与村卫生室连接,并通过村卫生室连接到村民家庭中,将每个村民的健康资料进行数字化存贮,实现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与村卫卫生室间的双向互动。

3.2共享功能 主要是指存贮在乡镇卫生院信息系统上的各类信息数据能够在上下互通的医疗卫生机构间实现交流和共享,同时实现不同系统、专业领域间如计划生育系统、妇幼保健系统、计划免疫体系、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间的数据资料共享,防止各自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增加农村居民经济负担。

3.3安全保障功能 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过程要有足够的系统运行和数据存贮安全保障措施,并在软硬件两个方面设置和实施安全保障屏障,确保农村居民健康资料信息的安全存贮和国家所需要的卫生信息资料的及时传输。根据农村用电的特点,在设计时特别考虑在系统配备时增加大功率不间断电源,来防护信息资料的保存,预防因突然停电带来的资料丢失。同时系统特设有日志维护,方便突况处理,确保事务能够回滚,保证搜集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3.4其他功能 包括不同期间投资兴建的乡镇卫生院信息系统更新升级后的数据兼容功能,方便使用的界面友好设计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等,在功能上都要有所考虑。健康档案:能够建立健全的个人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疾病史,诊疗史,预防接种(未实现),慢性疾病的诊疗过程,各阶段的健康检查。孕产妇管理:可以记录每次的检查,筛查结果,产前检查,分娩过程及产后探访。动态的监测产妇整个的怀孕分娩过程,对其进行及时的健康指导,促进优生优育。妇女保健:记录每年的普查结果,从而监测妇女常见疾病,给予治疗及预防保健指导。儿童保健:记录从婴儿期至青少年期的生长发育过程,监测儿童佝偻病、龋齿、营养不良等疾病,给予必要的治疗,对各年龄段儿童生长发育给予指导,促进儿童的健康发育。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进行长期的跟踪治疗,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寿命。临床管理:记录个人每次的诊疗过程,建立个人的诊疗档案,为复诊患者或多次来院就诊患者提供一定的治疗依据。统计功能:可以对辖区内疾病进行多种统计。

乡镇卫生院安全范文第4篇

在农村推广应用卫生适宜技术和药品是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对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教育,使其熟练掌握卫生适宜技术,并应用于实际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不仅提高了基层卫生人员的业务水平,也直接降低了人民群众的医疗费用,这符合中国现行医疗体制改革的基本国情[1]。但要保证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效果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就必须逐步构建长效机制,而长效机制构建第一要素就是基层卫生机构的人力资源,其中因为乡镇卫生院在基层卫生机构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资源成为了适宜技术长效投入的关键。

1重庆市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

乡镇卫生院是连接县级医院和村卫生室的中间力量,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核心,也是中国三级预防医疗网络的枢纽。因而,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重庆市共有乡镇卫生院1090所,其中中心卫生院304所,一般乡镇卫生院657所,非建制乡镇卫生院129所[2],但医疗人力资源现状令人忧心。据2008年调查数据显示全市乡镇卫生院仅有职工29552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5205名,占总人数85.29%;聘用临时人员5295名,退休职工13553名。

1.1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才结构

1.1.1本市乡镇卫生院人员学历结构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学历主要以中专学历以下为主,占总人数的比例为63.81%,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则比较少,还不足总数的4%,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不到1人;硕士则更是凤毛麟角。突出显示本市基层卫生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的现象,严重影响到适宜技术在农村地区推广的效果,见表1。表1、2是根据重庆市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整理得出。

1.1.2本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分布所占比重最大的前3项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无职称,其总和占卫生总人数的98.86%。其中仅初级职称就占到总人数的73.72%。可见本市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的职称结构普遍偏低,见表2。

1.1.3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中执业资格分类截止2008年全市共有执业医师7549名,占29.95%,执业助理医师6444名,占25.57%,注册护士4481名,占17.78%,药剂人员1600名,占6.35%,检验人员755名,占3%,其他人员4376名,占17.36%。

2农村适宜技术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2.1乡镇卫生院体制混乱,卫生人员整体队伍不稳定,严重阻碍适宜技术推广进程基于各地财政状况的不尽相同和乡镇卫生院机构改革步伐不一致,致使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不能统一解决,呈现出乡镇卫生院所有制形式各异,同一个行政区域内乡镇的机构性质、人员身份、工资待遇等却不尽相同。目前,全市尚有60所卫生院未纳入机构编制管理。在已实施编制管理的乡镇卫生院中,大部分依然是集体所有制单位。大多数区县多年未对乡镇卫生院编制进行调整,由于没有统一的编制核定标准,造成乡镇卫生院编制极不平衡,核编最少的仅2名,多的达到180名,差异甚大,导致乡镇卫生院整体队伍很不稳定,随意性较大,严重阻碍了适宜技术的推广进程。

2.2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总体数量不够、结构偏失、整体素质低从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不难看出,目前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面临极大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整体数量不足、素质偏低,根本无法满足适宜技术对推广机构的需求,何谈更好地为人民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1)卫技人才紧缺,2008年调查显示全市共有农村卫生技术人员54665名,其中乡镇卫生院29552名,乡村医生25113名,平均每千农业人口拥有卫生人员2.31名,低于全市每千人口3.0名和全国每千人口3.42名的水平。(2)医护人员比例偏失,WHO推荐的医护比标准是1∶2,而本市乡镇卫生院医护比例仅为1∶0.32;有关规定护士在医技术人员中不低于30%,但本市仅为17.78%,相差甚远。(3)职称分布不均,WHO推荐的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高、中、初级职称的比例是1∶3∶1,而本市乡镇卫生院高级职称人员仅288名,基本上以初级职称为主,占到总人数的73.72%,不符合标准的橄榄形分布[3]。

2.3年龄结构分化严重,内部学习和传授机制不全一般来讲,人员年龄结构呈橄榄型分布,从中心向两边逐渐减少,即人员数应以35~45岁年龄组为中心向两边逐渐减少为最好。这样的人员年龄结构,老、中、青梯队合理,能够通过卫生院自身人员的“传、教、帮、带”,使医院业务能力能够在较长时期保持一定的水平,有利于卫生院的长期发展[4]。但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几个示范县-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年龄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式分布,即年轻人比较多,不符合人员年龄结构呈橄榄型分布的特点。

2.4乡镇卫生院医生待遇和福利低,一定程度上影响适宜技术在基层的应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本市乡镇卫生院人员年平均收入仅为18883元,比重庆市职工年平均工资23098元低4215元。其中在职职工工资中财政补助所占比例平均为24.12%,最高的也仅为60%。全市有709个乡镇卫生院建立职工医疗保险,占总数的63.53%,未建立职工医疗保险的乡镇卫生院仍有407个,占总数的36.47%;有501个乡镇卫生院建立职工养老保险,占总数的44.89%,未实行养老保险的乡镇卫生院615个,占总数的55.11%。适宜技术推广的本质就是让基层医生在保证疾病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卫生适宜技术,来降低农村居民的医疗负担,从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当然这难免会影响到乡镇卫生院的效益及基层医生的个人收入,这对于本来就不富裕的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更是“雪上加霜”,自然而然就会有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和个人对适宜技术产生抵制情绪,因此只有解决好乡镇卫生院职工的福利、待遇问题,才能使他们真正的全身心投入到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去。

2.5人力资源区域分布失衡,致使各地适宜技术应用掌握程度千差万别据2009年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县的卫生人力资源数据可知,各地卫生人力资源差别很大,卫生人力资源最好的铜梁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097名,占全市总数的2.36%,超过服务人口比例;荣昌县情况次之,拥有执业(助理)医师764名,占全市总数的2.29%,也超过服务人口的比例;情况最差的是秀山县,全县仅有卫生技术人员915名,占全市总数的1.03%,平均每千人口仅拥有0.78个卫生技术人员,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90名,注册护士156名,两者都不到全市数据的1%,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人力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致使适宜技术在各地推广进度差别甚大,适宜技术应用掌握情况也千差万别,见表3。#p#分页标题#e#

3对策与建议

3.1加快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步伐,统一规划编制,稳定基层卫生队伍

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步伐必须做到两点:(1)要根据新形势发展要求和自身的功能定位,彻底改变陈旧的经营观念,建立新型农村卫生服务理念,强化农村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要把传统的“院内服务”、“坐等服务”模式转变为“主动服务、综合服务和终身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把传统的“医疗”服务功能转变为“公共卫生联合基本医疗”,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全面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2)政府要根据本市各地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服务人口、服务范围等为基础,开展全市范围的定岗、定编,实现岗位与权责对等的人才编制机制,同时公开招聘新型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充实和完善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保证基层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得到满足。

3.2增加财政投入,解决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

西方公共产品理论中,Samuelson曾指出公共产品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两种特性,根据是否完全具备以上两种特性公共产品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和产品具有明显的公益性,但它又有自身的特征,其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都是不完全的,属于准公共产品[5]。理论还指出只有政府成为公共产品的供给者,才能保证服务的公益性和可及性,而中国自1994年的财政体制改革以后,出现县乡两级政府履行事权与其可用财力严重脱节,导致乡镇卫生院的投入责任一直处于空缺状态,因此只有明确政府投入责任、增加财政投入、稳定职工收入才能稳定乡镇卫生院人员队伍,同时逐步解决职工住房、医疗、养老保险等,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卫生院人员的后顾之忧。

3.3通过各种政策,增加乡镇卫生人员数量,提高其素质

基层卫生队伍是农村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农村的基本保障之一。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履行职能,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医学教育资源,选择具备条件的中等卫生学校鼓励申办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门为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医学高等专科技术人才。对乡镇卫生机构定向培养的考生可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国家指定的边远、贫困地区可以安排定向服务招生计划;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定向招收的学生可优先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适当减免学费、优先获得勤工助学的机会[6]。在培养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同时,可将适宜技术的部分内容作为课堂内容或选修课,这样不仅增加了他们实际操作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卫生人员对适宜技术的知晓率。

3.4完善适宜技术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和补偿机制

乡镇卫生院安全范文第5篇

一、加强档案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档案资料还多以纸质档案为主,对温度、通风和防火具有较高的要求。但当前医院档案存储库普遍存在空间不够的问题,达不到档案长久保存的各项指标要求。因此在当前乡镇卫生院档案信息化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做好档案软件和硬件设施的建设,配备好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的计算机、存储设备、多媒体影像采集和录入系统、对温度、湿度进行控制的设备等。同时还要选择适宜的档案管理软件,如计算机操作系统、档案数据库软件、档案查询软件及信息安全软件等。通过加强档案软件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后,才能有效的促进档案信息化水平。另外,在当前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还要做好设备的更新换代,在进行设备安装时,要充分考虑冗余度问题,并做好前期规划,及时对设备进行升级。

二、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的进程

目前乡镇卫生院纸质档案数量十分庞大,这些档案不仅不易保存,而且在检索、利用上也存在许多不便利的地方。针对于这种情况下,需要加愉快推动档案数字化的进程,以此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首先,卫生院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于当前增加的档案全部采用数字化方式,以电子文档的形式进行储存。其次,对于以前的档案需要对其进行录入,形成电子文档进行保管,以此来加快推动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三、建立科学的信息化检索体系

在卫生院档案信息化体系构建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同时还要有效的促进档案管理系统的全面应用,为档案信息化管理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要建立科学的检索工具,有效的提高检索工具的覆盖率,实现档案的充分利用。同时还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增加档案部门所利用的互联网的带宽,加快推动档案信息局域网的实现。内部人员可以在局域网对所需要的资料进行快速检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四、开展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培训

一直以来乡镇卫生院对于档案管理工作都缺乏有效重视,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医疗水平提升及医院经营管理工作中,不重视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都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多以兼职为主,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专业性。再加之乡镇卫生院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缺乏重视,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学习机会很少,这也导致档案工作中很难有所创新,有效的制约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水平的好坏与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息息相关,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水平,卫生院要重视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在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乡镇卫生院需要定期组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加快推动乡镇卫生院档案数据库的建立,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充分的应用各种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并在工作中能够借鉴其他档案管理先进单位的经验,不断的提升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的水平,并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档案管理队伍,使档案能够更好的为卫生院的发展服务。

五、重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没有可提供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档案信息化的速度与效率均无从谈起。乡镇卫生院档案信息资源包含电子病历、财务数据、收费系统、辅助科室检查数据、影像检查数据库、病案、统计等多部门或者其中数个部门的电子数据库,因此必须整合信息资源,在保证数据安全保密前提下实行统一管理、资源共享。

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档案信息化实现的过程中,资源配置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优化,同时,在乡镇卫生院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很多乡镇卫生院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医疗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医疗档案数量也不断增加,在档案中包括着众多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无形财富,值得后来人继承学习。通过档案的信息化,这些资源都将得到更快、更全面、更高效地利用。因此,要充分利用档案信息化的契机,对珍贵的历史资料、文献资料、学科进展、名医医案等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分类保存,并利用卫生系统局域网进行上传、查阅,不但可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避免原件损坏,同时也能让临床、科研人员从中获益,提升诊疗水平、深化研究进展。对乡镇卫生院来说,不仅将“死资料”变成了“活宝库”,还对卫生院的医疗水平的提升也将起到巨大促进作用。此外,乡镇卫生院的党务工作、行政工作、医学教研,甚至基建图纸都可采用此类方式进行处理,既可以节省空间,又能方便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