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士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这条艰辛的路上,从开始进入医院实习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压力不仅来自一起实士的护士,更多的却是来自自己,作为一个大专生的我和那些一起实习的来自长沙医学院、怀化医学院的同学比起来没有优势,所以,我只有在实习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使我不落后,不被蓬勃发展的社会所淘汰。
我会认真的学习关于手术室方面的知识,了解手术室的工作性,熟悉每台手术所需要准备的物品以及特殊器械,掌握其基本的操作方法。无菌操作技术,如戴无菌手套,穿脱手术衣以及正确的洗手方法等都能够熟练准确的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短暂对于有些手术器械的名称及用途仍不是很了解,真是有些遗憾。
在这10个月里,我也慢慢地进行着从一个护生到一个护士的蜕变,十月的修行,十月的磨练,我努力去做一名好护士,努力每天以微笑的面容去面对我的病人,努力做到耐心细致而不急躁,努力做到工作扎实而不出错。在各个“老师”前面,我是一个勤快认真的晚辈,在病人前面我是一个温柔、和善、平易见人的年轻护士。实习的日子里,我懂得了如何去赢得别人的尊重,面对误解我不去争辩,面对批评学会了摆正心态。因为年轻,我就要比别人做得更多;因为年轻,我就应该勇于受挑战。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护理的全部工作都是围绕病人入院到出院展开的。
人是一个生物体时时刻刻有着他各种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病人则在此基础上还有疾病治疗护理需求。因此,如何满足病人的各种正常需求,就囊括了我们所有的护理工作,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解病人之所难,都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其中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耐心的细致的入院宣教、温馨和蔼的语言沟通、体贴入微的生活护理、高度负责的人文关怀等等。都是护理工作的具体体现,护理质量的高低均会在这日常的点点滴中反映出来。总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病人满意了,说明我们的工作就做好了。
二、严守各项规章制度。
操作规程在护理的上作制度中,有“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执行医嘱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等。各项操作规程是我们的教科书上都明确规定了的。护理工作中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和制度约束,就会一盘散沙,工作无序,正常的工作无法准确的完成。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我们的前辈在上百年的护理实践中总结出来,凝结了她们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有些是血和泪甚至生命所换来的。违反了这些制度和规程,轻则延误诊查和治疗,重则可能给病人造成功能障碍甚至失去生命。所以我们吸有严格遵守,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不犯错误,从而保证医疗质量,防范护理差错事故。
三、做到“四勤”人是有惰性的。实习阶段要注意克服。
带教老师最喜欢勤奋的学生,只有勤奋才能被人赏识,被人接受,才有更多的机去学习更多的实践知识。“四勤”首先要眼勤,就是要善于观察。
1、认真观察和学习带教老师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安排和计划性。
2、观察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和具体操作手法,这些知识只有在实践中多观察,多领悟其中的要领,才会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有质的进步和飞跃。
3、要勤观察病情,对病区内的病人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病人要密切观察。再则就是要口勤,求学知识要勤钻好问,安扶病人主动询问、耐心解释。护患关系、师生关系处理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语言的沟通,有了良好的关系,工作学习起来就会轻松很多。另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手勤、脚勤,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吃亏、乐于干活、主动做事。
1、如果我是负责治疗工作的护士,操作前应着装整齐、洗手、修剪指甲、操作时戴口罩。
2、备齐各种治疗用品、药品,并有标志,做好分类存放,保证无过期失效,每日清点,认真交接班。
3、负责长期、临时的静脉输液、输血、肌肉注射等治疗的准备工作。操作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时执行日程、周程。
5、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做到三查七对。长期医嘱要按时执行,临时医嘱要及时执行,抢救病人时,执行医嘱要迅速、及时。
6、用过的输液器:注射器等,需经初步消毒后方可送供应室。
7、做好医用垃圾的分类处理。
8、督促检查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治疗室制度。
9、保持治疗室的清洁、卫生、整洁并做好保洁工作。
四、如果我是早班我就会做到以下几点:
1、提前30分钟接班,接好护理用品。
2、跟着带教老师协助小组护士工作,如:普查体温、测血压、测血糖、做理疗、巡回液体等。
3、跟着带教老师负责全病区病人的治疗、护理工作,做好与责任护士的交接工作。
4、跟着带教老师负责到相关部门联系维修出故障的各种医疗器械。
关键词: 绿色化学实验 环境保护 化学教学
一、引言
作为中国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环保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状况下,人们具有更强的能力去开发与利用资源,然而由于利用与开发行为的过度性及不合理性,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这样就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例如废水、废气与废物的排放及温室效应等,诸多污染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导致严重危害。而随着化学工业的逐步发展,其在为人们带来大量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严重地破坏自然环境。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都要开展环保教育,将更多的环保知识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并落实到现实的环保行动中。
二、培养学生环保理念,实施绿色化学实验
所谓的绿色化学,就是借助新型的化学工业技术及化学基本原理,从根本上杜绝或者降低制造及使用诸多对自然环境、社会稳定与人类健康有害的物质,例如各种催化剂、溶剂及原料等,积极选取可再生资源或者无毒原材料,在较为安全的条件下,制造出环保、洁净的化学品,从而尽可能地节省能源,保证安全性及无污染性[1]。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化学实验之前,教师要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在此过程中合理渗透环保理念。告知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应该做到:(1)对于使用过的原材料,要进行反复再利用,在不断循环使用的过程中,有效减少原料成本;(2)尽可能降低排放出的废弃物的数量;(3)不能使用不可再生及不能回收的物质与材料;(4)将排除的废弃物再次回收与利用,从而降低实验成本;(5)把产生的废物重新塑造与加工,从而使其能够再次作为原料供人们使用。
(二)培养学生环保理念,保证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学生渗透环保理念,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环保观念及环保责任感,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学生也要时刻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具体开展实验教学时,教师必须保证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灌输环保理念。例如,在具体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必须及时吸收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在取用液体药品时,一定要尽可能地防止药品挥发或者洒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及污染环境[2];对于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渣及废液,都必须对其分类后再进行回收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做到少污染、不浪费、科学环保,使学生保证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从而树立强烈的环保理念。
(三)完善化学实验,合理处置废弃物。
在传统的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很多物质都有着毒害性,这样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在保证实验结果基本不变的状况下,应该积极完善实验方法,从而降低实验产物的毒害性与污染性。例如进行半微型及微型实验。在保证实验安全性及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药品使用的数量,实施微型化学实验。普通实验使用药品数量是微型实验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这样不仅能更安全地进行实验,而且能节约成本,有效地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化学实验。
(三)主张使用绿色原料,尽量减少化学污染。
对现有资源进行科学的使用,在遵循保护环境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生产。在选择原料方法,要积极地选择可再生、再利用及无毒害的原料,保证原料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同时这也是整个化学领域在积极探索的课题。如在具体的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选取合适的实验药品,尽量保证实验原料的低污染性及无害性,而且使用的药品也要尽量能够被再循环再利用,同时具有较低的污染性。如在制取乙炔的时候,如果选取的原料是天然气,那么将会花费较低的成本,尤其是在具有大量天然气的地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然而使用裂解方法制取的乙炔具有很低的纯度。现在使用更多的方法是等离子体裂解法,这样能够将97.2%的天然气转化出来,从而获得89.8%的乙炔气体[3],具有较高的效率。
三、结语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化学课程的实验性很强,因此化学实验教学非常重要。而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而绿色化学实验的开展,即在化学实验中尽量减少或者杜绝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理念与责任感,而且能从根本上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得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从而有效地保护环境。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地寻找有效措施,科学地开展绿色化学实验,进而实现环保目标,使得人类与自然更和谐地相处,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巧玲.浅谈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J].保定师专学报,2011(04):56-59.
很多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影响较深,陈旧的教学观念难以转变,特别是把教学视为知识传授的过程,“我教你学、我讲你听”,天经地义,不能改变。所以,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很多教师认为既难实施,又耽误讲课时间,还削弱了老师的主导作用,不如教师直接讲效率高。于是,对新教材中一些适合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也由教师一讲到底,而不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当然,探究学习并不是全盘否定教学中的“讲授法”,限制老师的“讲”,而是应该适当少讲。因为对“物质的量”“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等概念,以及“物质结构”“化学平衡”等理论性强的知识,如果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
不可否认,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需要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与验证、搜集证据、解释并得出结论,有时还需要小组讨论、交流等等,的确,占用较多的时间,投入大量的精力,不如教师讲授既快又省力。但需要研究的是那种既快又省力的讲授法,学生没有参与和体验的过程,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效果会怎样呢?如果真是老师讲比让学生探究学习效率高,新课程为什么还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呢?这很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二、一哄而上,探究学习被庸俗化了
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新课程提出的“探究学习”,不考虑教材内容是否适合于探究学习,一哄而上,大有教学必探究之势,结果“弄巧成拙”,事与愿违,效果很差。
例如,有的教师在“离子反应”一节的教学时,让学生探究:离子反应为什么能发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其实,离子发生反应的条件是因为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等弱电解质,根本用不着再让学生探究为什么能发生,特别是使一些学生误认为探究为什么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偏离了学习目标;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必须根据物质间发生的实际反应的事实来写,更没必要去进行探究学习,相反,若要求学生探究离子方程式怎样书写,很可能混淆是非,把概念搞糊涂了。
再如,有些教师对“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也采用了探究学习,即一上课就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学习或相互讨论等,结果费时费力,收效不大。因为学生虽然经过了探究,但对“物质的量”这一抽象概念的形成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得从头讲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所以,先前的探究则成了走过场,不起什么作用。
总而言之,并不是所有的学科知识都适用于探究学习,对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原理、既定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如“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离子键”“共价键”“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化学反应热”等概念,以及“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电离”“烷烃的命名”等理论性强的知识,非常抽象难懂,靠学生自己探究领悟很难学会,如果让学生花大量时间去“死啃”,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教师还得从头讲起,所以根本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靠阅读、听讲、自学领悟等方式就能掌握得更好。无需探究的内容采用探究学习,不但使探究庸俗化了,而且往往是适得其反,得到事倍功半的结局。
还有些老师探究课题选得过难或偏移,也直接影响到探究学习的效果。
总之,探究学习内容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决定探究学习效果的先决条件,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实践证明,“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卤素单质氧化性的强弱比较”“不同价态硫的相互转化关系”“海水中提炼金属镁”等等,都是很好的探究学习内容,值得我们老师很好地引导,发挥其更好的探究功能。
三、认为探究学习是对老师“教”的一种解脱,探究学习搞成了“放羊式”
探究学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有些老师对探究学习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高维信息日益丰富,用户对信息的读取依赖于交互界面的呈现,因此数据可视化成为了较为合理且有效的方法。然而,多层次、多维度、多变化的数据从数据源中随时间变化,源源不断的渗入我们的生活。如何帮助用户更快捷有效的读取信息和分析数据,才是横亘在用户面前的“大数据时代新问题”。所以,本文分析了当前数据可视化设计与用户心理学理论的相关性,提出对可视化界面的用户体验性提升的方法探究。
【关键词】
数据可视化;心理学;交互
1前言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字宇宙研究报告称,2011年全球数据总量为1.8ZB,并将在2020年攀升到35ZB。其中约有95%的数据量因受限于人类数据分析解释能力和数据分析手段而被闲置,严重阻碍了科学研究的进展[1]。由此,数据可视化方法应运而生,随着应用平台的拓展、应用领域的增加,动态效果、用户交互使用等,数据可视化亟需创新性和可用性的提升。
2大数据可视化面临创新性方面和可用性方面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由于互联网作为数据的一大主要来源,新鲜数据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种类上都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数字化、媒体化和网络化的信息资源也日渐充满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据统计,互联网现在可浏览的网页总数已过亿,其中包含的信息量也过亿。[2]然而,海量信息资源对于用户而言,如果缺乏高效便捷的分析处理手段,就犹如乱麻,毫无作用。与计算机领域的数据分析处理角度不同,从交互设计领域的研究层面出发,如何让用户更好的使用数据,如何让数据在界面平台上具有更好的呈现效果,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大数据时代,用户理应成为“数据爆炸”现象的直接受益人,而不是站于圈外,被“非专业”的局限性所困扰,不论从数据的处理方面,还是从界面的体验设计方面,设计者和技术工作者都应该更加关注用户的心理特性和认知习惯。
2.1用户调研的重要性同样适用于可视化呈现设计工作
数据可视化当前主要是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应用范畴,随着“面向用户”趋势的日益明显,技术工作者对数据可视化图形的处理开始注重视觉呈现的合理性和美观性。跨学科的理论互助一直是科学研究过程中被提倡的探究方法,既然希望数据离用户更近一点,那么当前最与用户需求息息相关的“交互”思想理应被引入和被关注。交互设计作为当今备受关注的一项设计工作分类,其“提升用户体验和操作效率”的设计目标同样被广泛认同。“交互”被关注意味着“用户”日益成为设计流程中具有导向性作用的被研究对象,用户也就是“人”的心理特性、行为特征和潜在需求成了设计点获取的源头。在当今,急需“数据直面用户”的现状,合理高效的数据可视化设计,需要“用户导向性”思想贯穿整个工作流程。分门别类的针对不同功效性、不同场境下使用的数据可视化呈现设计,不同的用户行为可以帮助设计者更好的分析设计需求,从而避免掉冗余和缺漏。
2.2“用户任务导向”数据可视化设计进程的各个环节均需要关注
“用户需求”数据可视化图形对于用户而言,与界面相近。用户界面的分类一般依据“功效性”差异,以网购页面为例,不同品牌下的网购界面即使布局存在优劣,元素形式存在区别,任务流程的体验设计存在个性化,但是追根溯源,其设计的原始思维的灵感来源是相似的,即人类现实中的购买行为。所以,决定用户选择哪种品牌下的购物网站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其访问这类网站的目标行为主要都是“购买”。“任务导向性”设计的思想在界面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将“任务导向”思想引入数据可视化图形设计的探究中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让用户面对数据的时候不再是单一的“看”,而是可以有目的的依据自己的思维推理去操作,从而“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这才是大数据可视化惠泽全民的主要方面。“用户任务导向”数据可视化设计的难点与“用户性”界面的设计的难点存在共同性与差异性。相同点在于,研究对象均是用户,对用户心理特性、行为特征的分析是相似的。不同点在于用户在在面对可视化图形和界面的状态和潜在需求存在一定差异性,其次在元素方面,图形化和界面化的表现形式所包含的元素表现形式也存在差异性。相似的任务,用户在面对截然不同的呈现效果时,所能够完成的操作、所沿行的流线路、所习惯寻找的元素点,这些问题都需要重新思考和讨论。
3“交互思想”在数据可视化设计方面的角色转变与创新
交互思想在设计领域被广泛应用。交互是用户通过与系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来操控和理解的过程。常规的界面中,通过对界面之间的跳转方式、元素对用户操作的反馈效果等方面的思考,设计者可以大大提升用户在使用界面时候的体验感受。由于数据集的庞杂,数据可视化图形设计同样需要交互来增强用户操作的体验感和数据呈现的有效性,然而也正是因为数据集的庞杂,使得常规的交互设计方法在可视化图形上的运用遇到极大的局限和障碍,其带来的效果也被极大的削弱。
3.1交互设计对于数据可视化设计的重要性
数据可视化的交互方法的探究同样属于人机交互的范畴,是HCI和可视化研究的交叉领域。交互的根本思想是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现实中的人机交互情况中,用户输入到系统的信息量远大于系统输出到用户的信息量,而交互设计的目的就是增强用户从系统中对信息获取的体验感,即提升用户对系统数据的可操作性。由于数据可视化视图本身所具有的特异性,针对这类视图,即使常规的交互动作被使用,也需进行一些调整和优化,使得动作的设计上更利于“数据”的呈现。
3.2分门别类的用户心理建模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
模型在开发和设计中被广泛应用。构建模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讨论或表达复杂的属性、结构和关系。比如交互设计常用的角色构建方法在可视化视图设计流程中同样可以使用,由于可视化视图的信息统一性更强,用户面对视图的任务目标更明确,操作过程中的异类干扰少使得用户的专注度更高。这些特性都决定了设计之初,设计者有必要的针对目标门类的可视化视图设计构建特定的用户心理模型。用户心理模型的构建和主干任务流的确定可以帮助设计者更明确自己可视化视图的设计方向和设计目的。而模型和流程的确定也为设计后期,设计成果优劣的评估提供了参照。可视化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帮助用户更好的理解和使用数据,从而完成自己最初设想的任务目标。
4结语
当今时代,数据和时间堪比财富,掌握数据就能把控时代。用户应该是数据时代的直接受益人,而非计算机技术的门外汉。因此,从设计角度重新审度数据可视化的产生过程,重视用户心理学理论对可视化视图设计的指导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照余.基于共享网络的档案用户研究:用户分类、特点与管理原则[J].浙江档案,2008(9):26~28.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基础护理技术;应用分析
基础护理技术主要包含了临床护理工作中40多项基础护理技术和基本知识,其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加强护理学生的技能培训。“教学做”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教学做”为主,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老师进行边教边做,而学生则在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操作,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人才。我院为了培养护理人才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现将内容和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的基础护理专科学生共120名,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60名,对照组60名,男20名,女40名,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19±1.5)岁;观察组60名,男22名,女38名,年龄17~23岁,平均年龄(18±1.4)岁;两组分别在数量、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教学方法
(1)对照组:对于该组学生进行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理论知识后再进行实验,就是通常说的理实分离。
(2)观察组:该组学生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就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老师进行边教边做,而学生则在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操作。其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一体化的实验室。此实验室需要大量的先进仪器和设备。练习时需准备和医院使用相同的一次性物品。第二,具有“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起着重要的技术作用。第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方法。提倡以“做”为主,以学生为中心,着重注重以培养为目标,选择不同的真实案例进行教学,设计好相关的护理工作情景模式,在实验室内进行实践操作来完成教学的任务。第四,教学评价。在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时,理论考核为40分,技能考核为60分,理论考核是随机命题,着重采用考教分离的方式,技能考核是在学生完成一项实践操作考核后,采用学生自我考核、分组考核、老师抽查考核等。
(3)教学评价标准
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教学课程后,通过理论和技能考核的成绩进行评价,理论考核是随机命题试卷形式,成绩的总分为100分,技能考核采用分组形式,对其操作流程和实践结果进行评分,并取成绩的平均分。
本次观察研究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进行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
二、结果
在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的对比中,对照组的学生理论平均成绩和技能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70.2±6.45和78.3±4.87;观察组的学生理论平均成绩和技能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82.6±5.36和89.6±3.6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对于调查问卷的评价,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理实不离的模式,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而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有效地结合起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主动学习,优化了教学质量,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和专业成绩。在研究中,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的对比中,观察组采用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明显优于对照组(p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实验平台,有着高效仿真的实验室,以及相关的仪器和设备,通过一系列的模拟病房和案例操作,将护理工作的过程演变成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投入到操作中去体会,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在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同意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