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哲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得到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被部分削弱。因此,如何在“双轨合一”模式下提高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在分析“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实施中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双轨合一;科研能力;培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医学高层次人才。然而,在实际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往往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着一定矛盾[1]。2013年,教育部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掀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探索。虽然“双轨合一”模式解决了两者培训内容的重复性问题,但也凸显了一些新的问题:明显的是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思维和技能得到加强,但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在此背景下,我们分析了科研能力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就“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如何提高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进行探讨,以期为“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1科研能力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
科研能力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根据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临床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3-4],而学位论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了研究生本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在“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用于临床实践的时间增加,用于科研能力培养和实践的时间必然减少。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文化成绩和临床实践能力对等的情况下,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者往往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石春蕊[5]等认为,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阶段,加强和创新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是一项迫切的工作,注意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与就业预期相结合。此外,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不仅有利于研究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也是医学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不管是从研究生以后的长远发展或是提高医学院校综合实力的角度来看,都需要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2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导师对科研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导师的引导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6-7]。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导师一般由高级职称的医师担任,但某些导师可能存在临床科研能力的缺乏或者对科研能力不重视问题,导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欠佳。再者,由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导师一般只进行三级查房和临床思维的培养,对科研能力的培养常常被忽略,导致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的欠缺。同时,在医院组织的讲座和培训中,关于如何提高科研能力的活动很少,且科室缺乏针对住院医师和研究生设立的基金项目,导致科室科研氛围不足。
2.2系统的科研能力培训缺乏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第一学年上学期为理论知识学习,两年时间在临床科室轮转,剩下半年的时间用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论文撰写。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三年一直在临床科室轮转,很多高校为了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的时间和效率,压缩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课程学习时间,精简科研课程教学。对于如何培养科研能力、如何掌握科研操作均未有相关的介绍,对于循证医学、临床科研方法以及统计学软件等课程研究范围涉及少,往往忽视科研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2.3对科研意识培养不够重视科研意识是指科学研究者探究、认识未知的觉察和主动性,对临床医学科研具有重要意义。科研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延续不断的过程,短时间内不可看到很大的成效,因此需要从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意识培养起,一点一滴的积累。由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临床技能的提升较为重视,对科研意识培养重视不够。在这种条件下,很多研究生经过三年轮转后,临床科研意识逐渐退化,重临床、轻科研的思想逐渐根深蒂固。此外,在“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缺乏科研的欲望,认为只要把日常医疗工作完成即可,认为科研对于研究生的学习可有可无。
3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建议
3.1实行双导师指导制“双导师指导制”[8-9]即每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有两位导师指导临床和科研,其中一位导师是传统的导师,由具有丰富临床实践和指导研究生科研培养经验的医师担任,其主要负责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另一位导师主要是医学院校或医院中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或研究人员,其主要负责传授科研基础理论知识和培养科研理念。团队指导的导师模式也是“双导师指导制”的一种形式,由一个团队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科研指导。单一的导师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有局限性,团队指导的导师模式能够发挥团队每个导师的长处,能取长补短,促进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全面发展。王健[10]等认为“双导师制”可以灵活的将高校研究生理论知识和科研成果有效应用于临床实践,有利于实现“学、研、用”有机结合,适合培养高层次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3.2开放科研实验室科研实验室是教学医院培养研究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基地[11]。利用科研实验室的平台,让每一位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根据自己的课题需求进入实验室研究,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科研实验室开放包括对科研仪器和设备的开放,如基因测序仪、基因芯片工作站、蛋白电泳系统、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激光切割显微镜,等;对科研资源的开放,如开放相关的文献查询数据库,供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查询文献;对科研时间的开放,如科研实验室在晚上、周末或者节假日均面对研究生予以开放。
3.3提高对毕业生的科研要求在“双轨合一”模式下,研究生管理部门可适当增加毕业生学位论文的要求,如在论文选题方面要求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和科学性,同时要求从研究目标、科研设计方案、选取指标、技术路线等方面列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探讨其可行性。此外,科研选题也必须要求结合临床实践并使研究结果能够用于临床上,培养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上述措施,也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适当要求增加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发表数量和发表刊物的档次,如增加篇数,要求发表核心期刊的文章,等。
3.4建立、健全科研能力培养机制建立健全科研能力培养机制是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保障。在“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科研能力培养的机制包括设立专项基金、定期开设科研讲座、搭建科研成果交流平台和建立激励机制,等。为了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研究生管理部门可以设立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项研究基金,积极鼓励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课题和参与科研;此外,还可以定期聘请国内外专家开展科研专题讲座,并把听取科研讲座纳入研究生培养体系,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听取足够场次的讲座才能取得硕士学位;医院也应当充分搭建科研成果交流平台,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授课,加强国内外学者与研究生的交流,为研究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建立激励机制包括对带教教师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奖励,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撰写的论文录用后,的版面费可以报销,带教教师可以获得额外的奖励,激励研究生积极参与临床科研[12]。科研能力是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点培养目标之一。在“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下,容易出现“重临床,轻科研”的培养偏差。然而,不管是出于研究生毕业后职业生涯的发展还是提高医学院校培养人才水平和层次的需要,都离不开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重视。因此,不管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和途径如何变化,科研能力的培养应当始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点,研究生教育应予以充分重视和不断采取措施予以强化,切实保障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关嵩,齐德广,钱频,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中临床与科研的矛盾及解决对策[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2):196-199
[2]蒋秋燕,蒋桂秀,唐乾利,等.对广西中医学院2007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分析与思考[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1):112-114
[3]赵宏伟.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途径[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17-20
[4]LiddellPW,HeuertzRM.Studentsasvitalparticipantsinresearchprojects[J].ClinLabSci,2011,24(2):66-70
[5]石春蕊,唐宇宁,赵丽,等.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新生学习目标与就业预期的现状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8):897-901
[6]陈旻敏.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与传统临床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2):123-125
[7]经纬,陈樱,沈洪兴,等.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开展导师制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21-22,46
[8]羌建峰,王晓冬,戴正庆,等.论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双导师制[J].医学与哲学,2010,31(17):74-75
[9]祖雅琼,陈洁莉,李丽剑,等.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天津市15所三级医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情况的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7):526-528
[10]王健,韩忠燕.研究生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8(10):960-961
[11]王雅杰,董成亚,李昊文,等.科研型实验室在研究型医院研究工作主体人员科研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5(2):76-78
1对象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研究资料为河南中医学院1997年-2006年中医内科学专业毕业生的硕士学位论文207篇。
1.2调查内容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位类型、论文名称、关键词、论文类别、中医经典引用、西医知识运用、实验动物选用、实验方法应用、检测指标、统计学方法选用、统计软件应用、参考文献。
1.3调查方法
按照调查内容设计《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调查表》,组织已毕业留校的研究生进行专门培训后,对每篇学位论文进行阅读,按照调查表内容逐条归类。所采集信息汇总后采用频次法进行数据处理。
2调查情况
2.1学位类型、论文类别、实验方法调查统计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这3项统计中学位类型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类别分为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实验方法由于医学研究中具体实验方法很多,比如血脂的检测、肝功能的检测、血细胞检测、形态学观察以及现代新技术放射免疫法、DNA检测、白介素的测定等等统计非常难,但都可以归类为定性和定量,定性指形态学、病理切片观察、心电图等为定性研究,定量指对某些检测指标的测定,有量的概念,两者都具备的为综合研究。经统计处理,学位类型、论文类别、实验方法调查统计情况见表1。
2.2引用中医经典及西医知识运用情况
由于中医经典著作数量较多,因此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引用中医古典医籍方面相对来说也十分丰富,我们对引用频次相对较高的中医经典(8%以上)进行统计,见表2。
西医知识运用相对集中,所列内容全部统计,具体统计结果见表3。
2.3实验动物选用情况
从论文选用实验动物来看,常见的有SD大鼠、Wistar大鼠、NIK大鼠、新西兰兔,除此外还有豚鼠、狗等。
2.4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情况
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判断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硕士学位论文的引文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其研究起点和基础,同时可以评价研究生的文献资料检索能力。显示通过对中医内科学专业207篇学位论文的调查分析显示,引文数量不太均衡,平均每篇学位论文引用参考文献在50篇左右。从引文语种上看主要集中在中文、英文、日文3种,比例分别为83%、16.7%、0.3%。
2.5实验方法应用情况
从统计情况看1999年以前的学位论文在实验研究中选用的检测方法与指标较为单一,主要是常规项目如血常规、肝功能、血液流变学、形态学等检测,所用设备多为光学显微镜、普通病理切片机、心电图机、超声波等。2000年后的研究方法逐渐丰富,免疫组化、细胞培养、基因检测等先进的检测技术与设备得到了应用。
2.6统计学方法应用情况
从统计结果看应用的最多的统计方法为t检验、方差分析,其他统计方法依次为u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Ridit分析等;从统计软件的运用上看2001年前应用的统计软件集中在SPSS8-SPSS10,较低的版本,2001年后统计软件集中在SPSS10~13,这与软件开发有关,功能增加,应用更先进。近年来也有部分采用SAS等软件统计处理。
3结果分析
3.1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全面
调查的中医内科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引用了大量中医古典医籍文献,反映了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这与河南中医学院加强研究生中医古典医籍的教学分不开。引用的古典医籍主要为《黄帝内经》《丹溪心法》《景岳全书》《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本草纲目》《医林改错》《伤寒论》等居多,其次《临证指南医案》《医学心悟》《医学衷中参西录》《名医别录》《药性论》《日华子本草》等也有较多引用,反映了我院研究生对中医古典医籍的重视程度。
3.2医学知识进一步提高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生的西医知识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得到逐步提高,反映了研究生注重学习、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紧跟时代步伐。比如2000年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药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理学、免疫学的知识进行研究;2000年后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技术、免疫组化技术的出现,这些方法在学位论文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3.3注重查阅外文文献
引用参考文献的语种分析,是对研究生外语程度和论文吸收国内外科研成果能力的判断。研究结果显示,近几年研究生毕业论文引用外文文献逐渐增多,这反映研究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外医学科学的研究动态,并运用于自己的研究中,使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减少或避免低水平的重复,而且能及时吸收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中医药的研究水平。
3.4注重临床医学科学研究
1998年我国对医学学位类型进行了调整,临床医学研究生设置了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两种类型。由于学位类型的不同其培养目标也不同,医学专业学位主要是培养高级中医药临床应用型人才,论文要求与科学学位也不尽相同。中医内科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多为临床研究,如证候学研究、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等。从调查情况看研究生的临床设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临床研究方案的设计大多采用了随机对照法,部分设计还采用了盲法。科研水平、论文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4结论与建议
4.1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不断更新
研究生的中医古典医籍引用虽然很多,但在应用古典医籍说明有关问题上有些牵强,阐述得不够清晰。这可能与研究生对古典医籍的理解不够透彻有关,因此需要进一步培养研究生阅读、理解、掌握古典医籍的能力,体现在课程教学上应加强古典医籍的教学。同时还要开设传统哲学、语言学、文学等课程,加强对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和中医文化底蕴。
4.2实验设计应体现研究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重复性的前提是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在本次调查的论文中存在一些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的现象。比如临床设计中病人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不合理;对照组的选择不科学;实验因素选择不合理;非实验因素难以控制;盲法应用多数为单盲法,很少应用双盲、多盲法。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设计能力已有显著提高,这主要与我院在研究生中开设临床科研设计方法相关课程有很大关系。今后应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增加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课程。
1.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
2.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模式探讨
3.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基础医学阶段的科研训练实践
4.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面向21世纪临床医学教育的思考
6.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技能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7.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成效——以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为例
8.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程考试改革思考
9.浅议多媒体技术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10.对临床医学专业设置《护理学》课程的调查分析
11.以本科评估为契机 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
12.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影响及解决措施
13.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体会
14.适应现代医学教育模式,改革临床医学教学方法
15.对临床医学生推行实习生导师制的探讨
16.关于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17.循证医学对中医临床医学的启示
18.双向整合案例(PBL)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9.以器官系统为模块的临床医学教学改革实践
20.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诊断》教学中的探索
21.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的临床调查分析
22.提高临床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基本技能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
23.OSCE在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临床技能考核中的应用
24.临床医学专业国际班《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25.培养创新型临床医学生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26.Jigsaw教学法与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比较
27.湖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实验班“基础学习”生物化学模块式教学实践与思考
28.历版《临床医学概论》教材的比较和反思
29.低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行为现状
30.案例教学法联合传统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本科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31.预防医学专业临床肿瘤学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探索
32.提高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神经病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33.新疆医科大学六所附属临床医学院输血医学师资队伍调查分析
34.临床医学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方案研究与实践
35.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体会
36.临床虚拟医学实验教学模式研发与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37.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分析
38.地方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循证医学认知及态度调查
39.可视喉镜在中医药大学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40.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药理学课程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41.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性的探讨
42.Mini-CEX在医学影像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43.医学教育管理提高传染科临床教学实践中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
44.关于医院临床医学工程科的建立与管理策略的探讨
45.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模式探讨
46.重症医学的临床带教应分阶段量化
47.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
48.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以成都医学院为例
49.新医改背景下临床医学定向生免疫学教学实践研究
50.加强临床实践培训基地建设,促进医教协同培养临床医学人才
51.“5+3+X”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医学信息素养教育
52.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分析
53.提高临床医学教学水平的研究
54.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五大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55.临床医学生对不同类别公共卫生课程的学习兴趣调查研究
56.临床医学专业系统整合课程改革初探
57.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再思考
58.临床医学类期刊编辑审稿决策能力及提高举措
59.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的全科医师职业趋向调查
60.留学生临床医学本科(MBBS)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
61.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体验
62.建立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心的实践与思考
6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64.医教协同 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海市的改革实践
65.我国临床医学教育之现状及其策略分析
66.论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协调发展
67.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向在高等医学课程改革中的体现
68.教改医改互动 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模式改革
69.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现状调查分析
70.现代临床医学正在走向危险的边缘
71.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医学哲学
72.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
7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考试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74.浅谈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
75.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新生学习目标与就业预期的现状调查
76.过程控制与精细化管理: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发展之路——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应用述评
77.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78.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证研究
79.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
80.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现状
81.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82.关于转化医学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几点建议
8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质量现状调查
84.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85.临床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角色认知为视角
86.基于ESI的学科热门论文的计量研究——以临床医学学科为例
87.国内临床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文献分析
88.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医学生职业精神认知现状调查及分析——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之一
89.国际临床医学研究领域热点论文产出状况分析及对我国医学期刊的启示
90.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9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山大学为例
92.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93.临床医学生对循证医学课程认知和态度分析
94.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探索与思考
95.“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五年制教学改革的思路
96.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97.构建以临床技能训练为核心的“5+3+X”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98.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5+3”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然而,以上特征非但没有削减美国音乐美学研究的质量和数量,相反,使之呈现出鲜明的跨学科倾向及不拘一格的理论样态。本文将通过七个有代表性的研究实例,对当代美国音乐美学的跨学科景观做一勾勒和思考。这些实例并非笔者随手摭拾,它们或因深化了学界关于某问题的思考而备受关注,或是运用某种新方法、新视角审视某传统课题,从而引发广泛讨论。笔者相信,了解这些成果,对我国音乐美学领域未来的研究必定有所启迪。
一、弗雷·勒道尔论调性音乐语法
自何乾三翻译的《音乐的情感与意义》出版以来,伦纳德·迈尔已逐渐成为我国学者较熟悉的美国音乐美学家之一。该著作结合音乐分析、音乐美学、情绪心理学等知识,对音乐的意义及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期待心理做了深入剖析,可谓跨学科研究的经典范例。继迈尔之后,仍有一些学者沿着综合音乐分析与心理学的道路继续前行。比如弗雷·勒道尔(Fred Lerdhal)与雷·杰肯多夫(RayJackendoff),两人因《调性音乐生成理论》一书在音乐分析界享有盛誉。本书综合音乐分析、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知识,探讨了西方调性音乐的语法规则与人的认知心理倾向之间的关系。作者从四个方面对调性音乐语法进行了阐述:(1)节拍结构(Metrical struc-ture)分析,关注音乐的强弱律动关系;(2)群组结构(Grouping structure)分析,关注音乐中动机、乐节、乐段之间的段分关系;(3)时值简化(Time-span reduction)分析,关注音乐横向进行过程中哪些时值单位在听觉上呈现出更重要的意义;(4)延长简化(Prolongational re-duction)分析,关注音乐进行过程中紧张(Tension)与松弛(Release)的关系。作者认为,调性音乐在以上四个方面皆呈现出层级(Hierarchical)特征。如在节拍分析中,弱拍隶属于强拍;在群组分析中,小规模群组隶属于较大规模群组;在延长简化分析中,较具紧张性的音乐单位隶属于较松弛的单位等,种种层级关系皆根源于人类的先天认知倾向。顺着《调性音乐生成理论》的思路,勒道尔在《作曲系统的认知限制》一文中讨论了与音乐创作实践关系密切的问题,即评价现代音乐作品的标准是什么。他认为,音乐中存在两种语法:第一种是“创作的语法”(Compositionalgrammar),第二种是“聆听的语法”(Listeninggrammar)。根据创作的语法可产生一系列音乐事件,它是组织音乐结构的技术手段,具有人工性,如十二音技术便有其特定的组织逻辑。聆听的语法则使音乐音响在听者的大脑中形成一定的精神表象,它受制于人类听觉的先天认知倾向。在此基础上,勒道尔提出两点关于音乐价值与评价的原则:(1)“最好的音乐充分地运用了我们的认知潜力”。(2)“最好的音乐产生于创作语法和聆听语法的联合”,亦即人工性的技术组织手段必须符合人类听觉心理的组织倾向。某些序列音乐作品,如布列兹的《无主之锤》等,之所以难以为听众所理解,原因便在于它们违背了人类认知心理的天然需求。
以上便是勒道尔的核心观点,其虽主要着眼于音乐音响结构,带有“形式一自律”论倾向,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品分析理论,他将音乐分析学与心理学结合,剖析音乐音响结构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不仅体现了当代音乐分析学的发展趋势之一,也为音乐美学研究带来启发,特别对于“音乐音响结构与审美心理之关系”、“音乐价值与评价”等论题而言,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二、苏珊·麦克拉蕊的音乐文化批评
关键词:鬼谷子 儒家 思想
《论语》《孟子》等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作,在先秦文学史、思想史上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从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就对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政治、文化有了“独占鳌头”之势,因此不可避免地对其他思想派别产生影响,其他诸子派系都从中汲取过营养,以此建立自己的学说,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之下拥有立本之据。以《鬼谷子》为代表的纵横家虽受到过很多不公正的评价,包括儒家代表,例如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在《鬼谷子辨》中指出:“揣摩也,是皆小夫蛇鼠之智,家用之则家亡,国用之则国偾,天下用之则失天下。学士大夫宜唾去不道”。胡应麟《四部正讹》有曰:“《鬼谷》,纵横之书,余读之,浅而陋也。”[1]但是《鬼谷子》与儒家思想有许多不同之外也有很多借鉴和吸收,亦有相同之处。
一、《鬼谷子》思想与儒家思想的相同点
(一)积极入世
面对大变革的时代,积极入世还是消极避世是百家争鸣所有思想派别的抉择。儒家积极入世,为了国家的稳定、为了人民的安危,圣人聚徒讲学,奔走呼号,游说诸侯,振兴王室。孔子本人是提倡积极入世的,所以他的很多弟子都是春秋诸侯间的外交大使和纵横辩士,史记文献记载子贡就有很重要的三次外交活动,而最为人称道的是救母邦鲁国,他的游说之辞、纵横之术足见其智慧。《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传》赞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孟子曰:“子贡善为说辞。”[2]更有将子贡推举为纵横家的,如《韩诗外传》。另外有子思之门人孟轲,儒学亚圣,其本身反对纵横家思想,却先后用“德治和人治”的思想奔走游说齐国与魏国,希望两位君主统一全国。他长于论辩,逻辑严密,说服力极强,常常使对方无以言对。《鬼谷子》代表的纵横家是儒家积极入世的继承者。鬼谷子弟子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于是悬梁刺股,后博取功名,挂六国相印,衣锦还乡之时,父母郊迎十里,妻侧目而视,嫂匍匐而行,前后对比如此鲜明,终成“合纵连横”,不费一卒一兵。鬼谷先生的另一高徒张仪先游说于楚国不成,反受鞭笞之刑,其后积极开拓进取、坚持不懈,最后凭三寸不烂之舌在秦国艰难进取,终究获得了秦王的赏识和重用。而道家面对周室衰微,朝纲败坏,诸侯异政,天下纷争的风云时代,选择了消极避世,明哲保身。老子愿望功成身退,然而“今之从政者怠而”,前路漫漫;庄子一生浪漫逍遥,大智若愚。
(二)“仁”的思想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仁”是他们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具体表现是爱人与推己及人。《论语·颜渊》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认为为政者首先是仁人贤君,要“以民为本”,必须“重民”“爱民”“惠民”,以“德治”和“仁政”创造大同社会,然而,孔子并没有提出可以实行的具体政策或措施。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也主张对人民施行仁政,“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 修其天爵以要人卿。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告子上》)通过比较《鬼谷子》与《论语》《孟子》,我们不难发现,《鬼谷子》所体现的思想是继承了儒家以四书五经为纲、以忠信仁义为中心的思想。《鬼谷子·内楗第三》:“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楗万物。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这就是说,进行游说时遵循“道德、仁义、礼乐、忠信”的准则,尽量使言辞中蕴含的计谋产生正面的效应。因为这样更容易被君主所接受。[3]这里还提到《诗》《书》,我们都知道,儒家很是推崇这两本著作,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外交场合往往要引用《诗经》《尚书》里面的一些诗或者话来委婉地表达双方的含义,这样的例子在《春秋左传》中不胜枚举。《鬼谷子·谋第十》:“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可见《鬼谷子》并不排斥仁义忠信的思想,然而它又说要“中正”,意思就是不要过了,这个思想又与儒家的“过犹不及”不谋而合。
二、《鬼谷子》思想与儒家思想的不同点
(一)价值观
春秋战国之乱,诸侯并起,宗法制度遭到破坏,世人找不到赖以依靠的圣主贤君,内心凄惶无比。一些有志之士,纷纷寻找救国救民之道,如此便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他们也从以前单一的从政生涯中得以解脱,有了个人的自由和选择。但是在那动荡的岁月中,积极入世的诸子派别对于从政又有着不一样的选择。儒家主张“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论语·卫灵公》),他们有自己兴邦的政策和理论,在《论语》中孔子和弟子这样的谈话俯拾皆是,政治清明就去从政,期望实现自己的主张,而把权力和地位放在了后面。“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如果政治昏暗,便脱身而去。孟子也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孟子·尽心上》)天下有道甚至可以为道而牺牲自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同上),无道的时候也只能独善其身。《鬼谷子》所代表的诸子同儒家一样是积极入世的,但是他们的态度和价值观却与儒家有区别,“是以圣人居天地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国之所多所少,次先以知之,与之转化”(《忤合第六》)。纵横天下的策士们,必须在社会上站得住脚,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能够掌握天下的大权,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负,教化群众,发扬声威,使天下人及后世人都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意义,重要的是观天象时机之所宜,预先知晓事物的变化,而学会随机应变地处世。[4]《中经》篇中又说:“盖士,当世异时危,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那个战争频仍的岁月中,环境险恶,生命是那么脆弱,这些纵横策士们想要“扬声明名”是何等困难?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是何等艰难?因此才有了权术,才有了谋略,才想在希望渺茫中寻找机遇,不论什么样的机遇,一旦把握住,便将从政与自己的人生事业和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去建立不朽的功业,所以他们积极入世的态度和价值观相比较儒家就显得更坚定。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背后,像苏秦、张仪等大批纵横家游说各方诸侯,希望在历史变革的大潮中成就一番功绩,除了纯粹的名利争夺外,还隐藏着浓烈的自我肯定的理想抱负,或者说是对个人价值的认可。[5]
(二)教育思想
鬼谷子与孔孟在聚徒讲学、积极入世和门人弟子整理著述等方面是极为相似的,相同之中却各有差异,我们就拿教育来看,在教育的内容、方式以及结果方面的不同。
一说到儒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温柔敦厚、中庸之道。孔子是一位改革家,他首次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兴办私学,“有教无类”。他想要通过教育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那么就要培养出自己理想中的学生,他们必须是符合儒家规范的德才兼备的君子。如何才能把他们教育成理想中的君子,就要看所教育的内容了,它是关于“人性”“天道”“仁”“礼”“中庸”等的学问,如何学做“君子”的问题,这些学问又有主次之分。孔子教育的首要内容是“文、行、忠、信”(《论语·述而》),注重德育,然后才是知识。孔夫子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特别看重,并做过高度的评价,涵盖的内容很广,所以儒家用这些典籍来教授学生。除了《六经》作为专门的理论知识外,他还开设了“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培养学生从政以后战争中的本领,也可以说是军事教育。除此之外,我们都知道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是因为他很欣赏音乐,很重视音乐,所以音乐也在教授之列,等等。儒家采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启发诱导”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打造成很精致的商品,不仅有华丽的包装,而且很有使用价值,其中就有著名的七十二贤人。然后,他们走向市场,寻找能让自己发光的地方,可历史告诉我们,虽出现了像冉求、子贡这样的出仕者,但是儒家的思想与春秋晚期礼崩乐坏的现实是不相适用的,其政治理想也根本不会实现,这是因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政治理想、伦理道德理论等,自说自话,不了解游说国家及其有关人员的具体情况,不考虑其国君、主政卿大夫的真实想法。[6]
《鬼谷子》这本书所代表的思想和内容不像儒家那样单一,它融合了道家、兵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的思想,还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这是一部以纵横家为主体的集大成的思想著作。它和儒家一样有积极入世的思想,但在看到先前各个派别的主张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后,他们进行了总结,成就了《鬼谷子》这样一本影响深远的理论著作。就其内容来看,涉及面非常之广,有哲学、文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情报学等,直到现代它还是很多行业的必修书。从篇目名来看有捭阖、反应、内健、抵巇、飞箝、忤合、揣篇、摩篇、权篇、谋篇、决篇、符言,都是纵横家游说的技巧和方法,是教授一个人如何择主共事,“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忤合第六》),不会像儒家“有道则现,无道则隐”,也不会像屈原那样固执于楚国;而是考虑如何利用这些方法和策略建功立业,可以说《鬼谷子》及其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只有运用这样的思想和策略才能参与政治,说服人主,统一六国,谋官取爵。
相传鬼谷子在教学中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方法别具一格。[7]和孔子一样,鬼谷子也有很多弟子,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纵横家苏秦、张仪,兵家孙膑、庞涓,道家茅蒙、徐福,谋略家毛遂和尉僚。鬼谷子的这些弟子在当时入相出将,坐而议论风生,起则叱咤风云,是战国诸子百家中直接对当时社会释放能量最大的一家:张仪相秦,诸侯震恐;苏秦合纵,六国亲附;尉僚谋略,六国统一。无怪孟子感叹他们是“一怒而诸侯恐惧,安居而天下息”[8]。
三、《鬼谷子》思想的影响及后世的评价
孔孟思想在当时的时代没有得到很好地应用,也没有得到很高的重视,然而自汉代始,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长达两千多年,而在战国时期起到“对症下药”作用的纵横家思想在后来却销声匿迹,还受到过不公正的评价,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主要原因在双方的价值观上,儒家“忠君”“舍利而取义,杀身而成仁”等思想,符合封建统治的要求,而鬼谷子他们受时代所迫,以自我为中心,择君处事,有很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没有儒家的那些准绳规矩,在后来大一统的朝代自然成了被批判的对象,说他们“朝秦暮楚”“品行卑劣”,唐代柳宗元《辨鬼谷子》:“七术怪谬异甚,不可考校,其言益奇而道益惬,使人狙狂失守,而易于险坠”。[9]《鬼谷子》一书中确实有些地方应该摒弃,比如利用对方的缺点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等,但是其中也有不少先秦其他各家著作中没有的思想资源。[10]比如心理学、辩证法思想、写作技巧等,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宋代的高似孙、清代田雯都对之有高度的评价,所以我们应该以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它独到的品格、思想、内蕴和智慧, 把它放到时代应有位置去评价,并取其精华。
注释:
[1]梁伟伟:《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1年。
[2]杨天才:《与战国纵横家之关系》,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3]许富宏:《鬼谷子》,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版。
[4][5]黄森:《鬼谷子文本研究》,广西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2011年。
[6][10]赵逵夫:《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中国古籍与文化,2007年,第1期。
[7]梁言顺:《鬼谷子与创新式教育》,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1期。
[8]刘海文,刘海诗:《战国时期的使用谋略教育家鬼谷子》,史学月刊 ,199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