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范文第1篇

一、以抓好科级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我局是以供水发电为主的经营管理单位,汛期的防汛任务繁重,科级干部是完成和实现水库工作目标的中坚力量,在单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抓好科级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1.实行科级干部聘任制和末位淘汰制。为打破科级干部终身制,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我局自1999年开始对科级干部实行聘任制,聘期三年。劳动人事部门结合年终考核,对各单位、各科室的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进行考核,聘期期满后,局党委对各处室(单位)的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排在后位的科级干部,实行末位淘汰。

2.实行科级干部竞聘上岗制。为拓宽选人视野,引进竞争机制,为青年职工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创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改革平台,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结合水管体制改革,2004年我局首次实行公开选拔中层干部,迈出了竞争上岗的第一步。依据有关文件精神,制订了具体的竞聘办法,提出竞聘的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要求符合条件的职工积极报名。经资格审查后,我局召开了由推荐委员会成员参加的竞聘大会,报名人员经过演讲、答辩,推荐委员会成员现场提问,现场测评,局党委根据现场测评情况以及竞聘人员平时的工作业绩、德才表现,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确定考察对象。为了体现干部培养、选拔、聘用与管理、考核、跟踪相结合的原则,局党委决定对竞聘人员实行试用制,试用期一年,试用期满,经组织考核符合条件的,再进行正式聘任。

3.推行科级干部交流制。科级干部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比较长,其进取心和压力感会相对减弱,这既不利于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又不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近年来,局党委把科级干部交流列为人事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把培养锻炼干部、优化班子结构、提高班子整体素质作为交流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制订了相应办法和措施,加大了科级干部交流的力度,这充分调动了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为切入点,实行绩效工资制度

绩效工资,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单位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

绩效工资将个人的收入同其本人的工作绩效直接挂钩,激励了职工创造更多的效益,同时又不增加单位的固定成本;严格长期的绩效工资体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让单位不断改进职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方法,提高职工绩效;这样使绩效好的职工得到了奖励,同时也能获取、保留绩效好的职工。这充分体现了岗位、责任、贡献和效益,岗薪结合,岗变薪变,打破了工资分配上的大锅饭。实践证明,绩效工资的实行,理顺了单位长期以来形成的分配关系,建立起了一个体现按劳分配、与岗位劳动因素有机联系的工资动态管理模式。

三、主要效果

通过近几年人事、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局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竞争意识有了显著提高,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了明显增强,“三个文明”建设更加协调发展。

1.干部职工的进取精神、竞争意识有明显增强。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科级干部的竞聘上岗,给广大干部职工思想上注入了动力和活力,年轻职工踊跃报名参加竞聘,敢于在人事改革的大舞台上展示自我,挑战自我,进取精神、竞争意识有明显增强。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范文第2篇

一、注重把政策交给群众,做好过细的思想工作。聘用制工作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加之一些配套政策尚未完善,职工会产生一些想法和顾虑。特别是有的职工认为聘用制工作的目的是“端他们的饭碗”,从而产生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为此,我们重点从让职工掌握政策、消除思想顾虑入手,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来推进这项工作:一是编印了《聘用制工作宣传手册》。将聘用制改革的目的意义、相关要求、实施意见、政策解答以及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有关文件、合同样本等集中编印在一起,职工人手一册,便于查阅和掌握文件精神。二是录制了“聘用制走进事业单位”的电视专题片。针对聘用制工作动员会后事业单位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特点,结合试点单位推聘工作情况和职工有关反映,收集了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制作成专题片,通过电视台播放,组织收看,让职工加深对聘用制工作的理解。三是在党政网和*政务网开辟了聘用制工作专栏。将有关聘用制改革的所有政策、讲话、经验、信息等全部分类登载,便于群众随时点击。此外,针对推聘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根据省上的《聘用制工作问题解答》制定了我市的解答意见,并以连载方式在报刊上刊载。各地还通过座谈会、走访等形式,积极做通职工思想工作。由于政策宣传和思想工作到位,事业单位职工对聘用制工作普遍表现出积极支持的态度,没有人到市委、市政府和省人事厅上访,基本上实现平稳过渡。

二、注重在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聘用制工作政策性强,程序严格,各地各单位的情况千差万别。工作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吃透政策,严格按操作程序组织实施。全市推聘工作开展前,我们认真开展了调研,掌握事业单位及职工基本情况特别是职工思想状况。同时,组织人员专程赴德阳、广元、遂宁等地考察,学习借鉴他们的做法和经验。为了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我市的政策和措施,我们又从县市区和市上的教育、卫生和建设系统选择了4个单位进行试点,探索了一些好的作法,为面上的推行积累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加强了业务骨干培训,由分管副局长带队,深入部分县市区、园区和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确保了整个工作按政策和程序推进。

三、注重争取市委、市政府重视,强化工作督查。聘用制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单凭人事部门的力量难以推动。因此,我们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市政府汇报,充分争取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市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聘用制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了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工作,并出台相关文件全面部署,按照“先入轨,后规范”的原则,要求凡是事业单位的在编职工原则上都要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市政府党组关于推聘工作的汇报,并提出相关要求。同时,市委、市政府目标督查办公室将聘用制工作的完成情况纳入目标督查的重要内容,并组成督查组分别对县市区、园区和市级部门进行专项督查,对合同签订情况进行抽查,对不按政策签订的合同限期整改。督查结束后,及时以督查专报的形式向市委、市政府进行了详细汇报,并在全市范围通报,进一步增强了推进力度,加快了工作进度。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市区、园区都召开了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一些地方由县长亲自召开会议研究聘用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些地方明确了县级领导联系单位进行指导。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聘用制工作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确保了我市聘用制工作顺利完成。

我市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工作的推行,初步产生了一些效果:

一是进一步促进了事业单位规范化管理。事业单位用人多年来积淀的许多遗留问题,如混岗、乱借人员、不按程序调动等问题,得到了逐步解决和理顺。比如,三台县在推行聘用制工作中,为确保签订聘用合同职工范围的准确性,将聘用制合同编号与职工工资编码、单位编制卡结合起来,发现和清理出166名财政供养的“吃空饷”人员,同时专门设计软件建立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工作信息库,使事业单位管理不断走向规范。

二是聘用制对事业单位工作的促进作用逐步显现。如,盐亭县两河镇卫生院近年来效益一直不好,年收入不足20万元,甚至给职工发不起工资。推聘工作后,该院面向社会招聘了院长,并切实加强了内部管理,医院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人事制度 改革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推进,传统的事业单位体制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如机构臃肿、放权过度、职责不清等,不仅加重了财政负担更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事业单位的改革已经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人事制度改革既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事业单位有效改革的基础,其它机制的改革离不开人事制度的完善。因此,人事制度改革的成败既关系到事业单位改革的成败,也关系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能否顺利实现。作为公共服务部门的一部分,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据统计,目前我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有事业编制的人数达到3153万,其中教育系统人员占总人数的近50%。为了完善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其中2014年7月1日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又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事业单位的终身制制度将被彻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事业单位与职工之间签订的聘用合同,从而建立起一个公平竞争、激励约束的用人机制。近十多年来,经过不断的探索,事业单位的改革正由点及面,由浅及深的逐步开展。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长期的探索中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此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最初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它更加强调事业单位的社会属性,存在着明显的行政级别,而且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并没有涉及到事业单位的经济属性。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往的人事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事业单位的岗位需求,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非常的迫切,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事业单位缺乏竞争机制和科学的管理体系

从人才引进方面来说,我国目前事业单位还没有完全做到根据岗位需求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往往是通过人际关系从内部推荐。从人才晋升机制来说,人际关系好的人往往比优秀的人才更快的得到晋升。从职工淘汰机制来说,终身制使得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缺乏危机意识,从而导致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

1.2事业单位缺乏活力,人员冗余

事业单位机构庞杂、人员冗余、缺乏活力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根本原因,也是此次改革的主要出发点。例如,大学里有2/3的岗位是后勤、保卫、环卫人员,真正从事教学和科研的教师只占了很少的部分,从而使学校由一个教育机构变成了一个庞杂、冗余的管理机关,国家拨款的教学经费也没有完全为教学服务,而是被人数平均了。

2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困难

2.1观念相对落后,对改革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实行的是与行政机关相同的人事管理制度。因此,也具有行政等级制的特点,不同的级别待遇也不相同。这就使得事业单位职工为了获得更好的待遇而追求更高的级别,导致“官本位”思想严重。这种落后的改革观念,使有些人员难以接受转岗分流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改革的难度。而且由于事业单位种类多、情况复杂,不能一刀切,按照统一的政策进行改革,而是应该根据各个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这种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等同于行政机构改革的认识误区,也阻碍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2.2用人制度尚不完善

作为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还存在一些弊端。首先,在岗位设置上,机构臃肿、人员冗余、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等,存在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其次,在人员引进方面,存在竞争机会不均等、职责分配不均衡、引进过程不公开等不良行为。最后,在人事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措施,导致工作任务分配不均,忙闲不一,并且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从而降低了工作的积极性。

2.3相关配套措施的改革滞后

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关的配套措施主要是指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体制、工资分配制度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功依赖于这些配套措施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工资分配制度不具备工商企业的薪酬激励,其对不同岗位、不同职位贡献的员工实行统一的工资制度,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

2.4法律法规体系尚需完善

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完善事业单位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的必要环节。由于事业单位法律制度不健全,导致政策制定混乱,行为活动缺乏统一的导向和约束力。而且,法律意识薄弱使得事业单位在改革过程中,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不善于运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在依法治国的当今社会里,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健全将会严重制约改革前进的步伐。

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难点的对策分析

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主要是改革现行的以党政机关干部管理方式为主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通过更新改革观念、完善用人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等,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构精简高效、政事分开、配套措施完善的人事制度。并根据教、科、文、卫等各类事业单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起适合不同岗位的岗位管理制度,根据事业单位的岗位需求设立相配套的人事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一个功能完善、机制健全、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充满生机活力、富有创造性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针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与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更新观念,正确认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与任务

首先,对事业单位要有新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人事制度改革的复杂性以及改革的必要性。不仅要认识到事业单位的社会属性,更要认识到咨询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事业单位的经济属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种类和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部分事业单位作为高产出部门给社会创造了极大的财富。因此,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界定事业单位的职能。

其次,要淡化“干部”意识,积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宣传教育。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按照行政级别来确定员工待遇的政策将被取消,终身制将被打破。而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通过面向社会的公开招聘和考试制度,形成职工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的聘用合同制,并建立起符合各个事业单位性质和实际情况的待遇系统。例如,大学可以根据岗位需要择优聘用教授,也可以自主确定教授的工资待遇,不需要跟行政机关挂钩。

3.2实行政事分开,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自主用人制度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从行政组织中脱离出来,自主确定用人制度。实现由国家用人到单位用人,由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政事分开作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首要原则,旨在通过权力下放,减少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干预,实现用人的公开、公平、公正,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用人的自主性与灵活性。通过实行全员合同制,明确单位与职工的双方的合法权益,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使职工可以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真正实现“物尽其才、人尽其用”。同时建立起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标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吸引优秀的人才。并在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督职能的作用下,实现事业单位的自我管理、自我调节。

3.3完善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

首先,完善的分配和激励机制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在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基础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薪酬结构,根据职位和职称高低确定合理的工资收入差距。建立起充分的激励机制,在考虑大多数员工利益的基础上,寻找公平与效率的最佳平衡点。

其次,健全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事业单位应该处理好下岗分流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建立良好的技能培训体系,增强他们的社会竞争能力。

3.4完善法制,形成完备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根本保障。为了保证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必须建立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各类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法规。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事业单位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明确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比如,单位员工通过了解相关的劳动合同法,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结束语

事业单位既是我国各类人才的聚集地,也是科教兴国的重要阵地,对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针对其改革的难点,本文主要提出了四个对策措施:提高人事制度改革的思想认识、建立灵活自主的用人制度、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和法律法规体系、调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滞后性和复杂性。通过积极地探索和不断地尝试,随着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的出台,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由于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以及长期以来固有的思想认识,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必须要通过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才能得到解决,这些因素在现实执行中都给人事制度改革带来了重重阻力。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足,正视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并针对这些难点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做好思想工作,保证政策法规的切实执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完善事业单位的人员管理系统,才能真正深化改革,推进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深入化。

参考文献

[1] 王芳.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1(6).

[2] 吕春霞.浅谈事业单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J].科技信息,2011(15).

[3] 罗鹏,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才交流机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社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随着人才价值的回归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人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坚持用人制度改革,是实现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人才管理社会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传统人事管理向新型的社会化人事管理过渡转变。作为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结构,开展社会化人事管理和服务,如何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人事人才专业化的配套管理和规范的服务,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充分发挥人才管理服务职能,为人才社会化管理服务提供保证

人才的社会化管理就是单位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新的用人方式后,要解决人才和单位对人事档案依附关系的问题,让人才自由流动而没有人事档案管理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为单位在自主选择用人上消除人事管理关系的顾虑,最终实现人才资源的社会化配置。

(一)发挥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的主渠道作用

按照规定,人事档案除可由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管理。组织人事部门赋予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人事管理职能,来保证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作为承担政府人事部门职能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起着联系政府人事部门、单位及人才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专门负责为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人事人才社会化管理和服务。wWW.133229.cOM多年来,人事部门为人才的流动和管理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通过借助于行政职能,为配合企业改制和用人制度改革,为企业和人才个人搭建了社会化管理的服务平台,开展了相应的配套人事保障服务。

(二)转变职能,创新机制,拓展服务领域

1.变管理为服务。转变职能最重要的就是要从管理延伸到服务,由过去单纯的“管档管人”逐步转变到“为人才和单位服务”,贴近企业与个人的需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空间,通过管理体现服务,实现管理的价值,增加服务附加值,使人才档案管理和使用发挥新作用。人才服务机构在人才档案的社会化管理中不断提升人才档案的使用价值,丰富档案记录内容,为企业用人提供必要的有效信息,以优质、高效、一流的服务,让人才满意放心,让单位减负消肿,更好地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服务,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2.建立适应市场化、符合社会化的运行新机制。时代在变,管理也要变,适应市场化就是要有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要有市场的促销方式和手段,要有广为人知的宣传力度,要让人才个人和单位能接受和认可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方式。符合社会化运行的新机制就是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内部要有激励创新机制、调整分配机制、用人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工作动力等,激活内部管理和服务,来赢得客户。

人才进入市场,通过市场调节优化配置,实现人才效能的最大释放,单位用人到市场,人才求职找市场的市场化格局已逐步形成,人才服务机构在市场化经济环境中提供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作用更加显现,在推进人才市场化配置和人才档案社会化管理服务方面,作为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也要调整定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人事政策和市场运行的机制。

3.做好基础管理服务,不断拓展新服务项目。基础管理服务工作是原来已建立起来的传统人事管理业务,包括档案管理、人才调动、身份保留、工龄计算、职称评审、出国境政审、辞职审批等管理服务,在做好基础管理服务的前提下,挖掘和发展的新服务领域和项目,使传统业务与现代管理相结合,扩大管理和服务面,以解决不断发展的新需求,通过人才档案管理提供新的服务,如注册资格审查的存档证明、合同鉴证、代办社会保险、人才派遣、人才引进、人才测评等,使管理和服务不断推陈出新,人才档案的社会化管理才有生机和活力。

(三)整合社会资源,优势互补

人事服务有其自身的专业属性,又具有政策性强、管理规范、社会信誉度高等独特性,但传统的人才管理条块分割依然存在。人才档案受不同部门、行业管理在全国较普遍,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在管理人才档案,各行业主管部门成立的人才服务机构也在管理人才档案,涉外人才服务机构作为一个企业也在开展社会化人才档案的管理工作,形成了多头管理的局面。改革进程需要逐步推进,人才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需要规范,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打破部门和行业的管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各自发展格局。对此,作为政府人事部门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可发挥自身优势,联合行业中介服务机构开展工作,实现优势互补。

(四)运用现代技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电脑化管理已相当普及,各人才交流机构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加快提升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水平和手段,加快硬件投入和软件开发,使服务方式更为便捷,办事环节和手续更加简化,从而提高服务标准和服务效率。

二、营造社会化环境,加快社会化公共服务进程

(一)以政策为导向,为社会化管理和服务铺路搭桥

人才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进程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以及人事行政部门的政策性支持。随着各项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促使人才服务机构为单位改革和人才进入社会化提供配套的人事人才服务保障。这一切都是政府在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既有其行政手段,又有其社会特征,既依靠政策导向,又依赖于市场实现社会化管理和服务。

(二)挖掘服务潜能,树立服务品牌

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获胜靠什么?除了靠竞争力外,还要靠服务。服务的态度、方式、效果直接影响市场的口碑和知名度,各人才交流机构要通过各种渠道和不同方式,与媒体合作,加大宣传力度,让单位和人才个人了解业务范围、服务功能,并被社会所认同。同时,在原有业务的对外服务基础上,根据客户的需要,量身订做需求的业务项目和服务范围,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对服务的认知度。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范文第5篇

麟游县卫生局

我县位于宝鸡市东北部,属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有乡镇以上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所有卫生专业人员人。

×年以来,我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贯彻落实国家组织、人事、卫生三部委和省、市组织、人事、卫生三部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精神,紧紧抓住制定方案、宣传动员、组织实施、协调指导、深化提高等关键环节,坚持以人为本,谋求发展,大胆实践,锐意创新,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关键环节,在全员聘用制、分配制度等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截止目前,县级所医疗单位基本按计划完成了人员聘任等改革任务,并逐步向乡镇卫生院延伸。使县级医疗单位逐步建立起了富有竞争与活力的人事管理和分配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全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发展活力,提高了各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基本做法:

推行全员聘用制,建立竞争用人机制。我县在专业技术人员聘约化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坚持按需设岗:一是合理设置机构,定岗定编。按岗定编,确定了所医疗单位的内设机构,岗位设置,拟定了“三定”方案,重点压缩行政后勤科室,合理设置机构。二是逐级聘任,竞争上岗。按照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各单位根据科室和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数量,公布岗位和任职条件,先由应聘者自愿报名,经资格审查、考试考核、演讲答辨、民主测评等环节后,由院长聘任中层干部,随后由科室负责人根据岗位设置选聘本科室工作人员,并签订聘用合同。目前,县级所医疗单位名干部职工通过竞聘已上岗。三是畅通“出口”,妥善分流人员。我们将在竞聘中的未聘、落聘人员分流安置作为聘后管理的重点,采取清退临时工、进修学习、提前离岗等办法进行分流安置。共提前离岗人,顶替临时工作岗位的人,进修学习人。

积极探索,不断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我县结合实际,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行绩效工资制,即将工资分为基础工资和效益工资两部分,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将档案工资的作为基础工资固定发放,其余作为效益工资,由院科两级按照调节系数和绩效考核结果分配,并逐步扩大了效益工资比重,拉开了分配档次,形成了重实绩、重贡献、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机制,使同类人员的报酬拉开了差距。目前,个单位职工中月收入最高的超过档案工资元,最低的仅拿出勤工资部分多元,拉开了分配的档次,调动了职工学技术、比业务、比贡献的积极性。

二、初步成效:

优化了内部结构,实现了精干高效。通过改革,压缩了单位内部机构的数量和规模,加强了一线业务科室,使内部机构更趋合理,实现了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两所医院共精减压缩科室个,较前减少了。

优化了专业人员队伍,调动了全员积极性。通过实行聘用制和绩效制,使人员管理打破了干部工人身份限制、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和论资排辈的用人机制,形成了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动态管理机制,体现了高贡献、高技术、高风险、高工作量与高工资的一致性,体现了知识、技术、管理、贡献的价值,增强了岗位竞争机制,为每个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展示自身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创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更有利于卫生事业单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县医院今年首次引进了名医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生,激烈的岗位竞争机制,激发了广大卫生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深造,提高自身业务技能的积极性,县医院、中医院每年都有名中青年骨干自愿申请离职,功读研究生。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各医疗单位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各单位综合服务能力水平明显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促进了全县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县医院××年门诊病人人次,住院患者人次,床位使用率达,业务收入较上年增加了;县中医医院年门诊量达万人次,床位使用率达到,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

三、几点思考

改革出动力改革出效益。经过两年改革,两所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医院投资万元建成了全县唯一的传染病区并投入了使用,去年又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今年又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县中医医院投资万元建成了平方米的住院楼,相继添置了意大利进口的彩超、全自动血球技术仪、救护车、煎药机等价值多万元的医疗设备。院容院貌显著改观,医疗设备不断完善更新,业务量和职工工资大幅度增长,服务患者满意率达到以上,全县上下形成了“比技术、学理论、赶骨干、帮低年资、超负荷运转”的热潮。虽然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卫生改革的社会大环境不协调,除部分企业外,其它事业单位的改革尚未启动,卫生部门实行改革阻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