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宝宝便秘怎么调理

宝宝便秘怎么调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宝宝便秘怎么调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宝宝便秘怎么调理

宝宝便秘怎么调理范文第1篇

“火”宝宝对号入座

皮皮出现的症状是上火。除了出现便秘外,有的宝宝可能还会伴随有其它症状:

1、口舌生疮,喉咙肿痛,口中有臭味;

2、脸上长红点及眼屎增多;

3、吃不进,胃口不好,小儿正常营养供应不足;

4、晚上睡不好,休息不够让上火更加严重;

上火的症状若是置之不理,宝宝很快就发展到感冒、支气管炎,让妈妈们伤透脑筋。

“火”宝宝调理法

喝配方奶的宝宝,的确容易出现上火症状。奶粉的原料是牛奶,牛奶中含酪蛋白多,钙盐含量也较高,在胃酸的作用下容易结成块,不易消化。另外配方奶粉是由牛奶为原料制作而成,其中添加了各种营养素,有些宝宝的肠胃不适应某种奶粉,以至于喝了奶粉后就便不出来。虽然问题不大,但宝宝又不能不喝奶粉,怎么办呢?其实学会正确调理宝宝的饮食,就能科学预防上火。

1 多喝水:宝宝早上起来就喝白开水,这样可以补充晚上丢失的水分,清理肠道,排除废物,唤醒消化系统及整体机能的恢复,清洁口腔等。半小时后再喝奶或吃主食,吃完后再喝几口水以清洁口腔。有些宝宝不爱喝白开水,也可以喝些果汁。如胡萝卜、苹果、梨等切成小块,放水中煮开,晾温后给宝宝喝。不同的味觉体验,也会让宝宝多喝水。

2 多吃水果:当宝宝6个月以后,各种辅食纷纷登场,果泥、菜泥要成为宝宝每天的必吃食物。苹果用勺子刮成泥状,直接给宝宝吃;香蕉具有润肠的效果,可以用勺背碾成泥,给宝宝吃。此外梨、橙子、西瓜等等,都可以成为宝宝的美味。

3 多吃粥:当宝宝能吃粥以后,妈妈可以逐渐给宝宝添加各种粥,红薯粥、绿豆粥、南瓜粥、蔬菜粥、小米粥等,这些食物中的纤维素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便秘发生。

4 少吃上火的食物:如巧克力、花生、炸鸡、炸薯条等,荔枝属于热性水果,有“一颗荔枝三把火”的说法,所以小宝宝也要少吃为好。

妈咪支招

宝宝便秘怎么调理范文第2篇

便便与健康,关系很密切

我们来看看,便便和健康都有哪些密不可分的关系:

便便正常时:宝宝的便便正常,肠道内的菌群也是正常的,它们按部就班地工作,保持便便通畅,没有菌群失调的现象,宝宝的免疫系统也得到正常运行,宝宝的身体很健康。

便秘时:宝宝便便干,可能是肠道内的菌群数量少。而宝宝便便费劲,他不愿意拉,会使便便停留在肠道内的时间更长,这样便便更硬,肠道的菌群也会更少,对免疫力也会造成影响。

腹泻时:宝宝腹泻,会使肠道受损,肠道里的菌群自然也会受损,进而影响宝宝的健康。

然便便与免疫力息息相关,细心观察宝宝的便便,在宝宝便秘、腹泻时好好照顾宝宝,让他的便便尽快恢复正常,就是保护他的免疫力,让他能够更健康。

读懂便便里的潜台词

宝宝的体质有强弱差别,所吃的食物种类、数量各有不同,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有好有坏,这些都会对宝宝的便便产生影响。便便的颜色、性状、夹杂物、气味,宝宝便便的次数、时间间隔以及排便时感觉的舒适程度等,显示出的是不同的潜台词,告诉你宝宝身体状态的健康信息,学会读懂它很有用。

1 岁以内的宝宝

便便稀,次数多:主要是吃母乳的宝宝会出现这种情况,每天排便 4~ 6 次,而且便便比较稀,甚至还有像黄水似的,只要宝宝的体重增长正常,精神好,情绪好,就不是便便异常,不用给宝宝吃药来改变。

便便干,有乳块:吃配方奶的宝宝多为这种情况,便便大多成形或偏干,呈淡黄色,量多,味臭,含有乳凝块较多、较大,每天排便 1 ~ 2 次,有的宝宝甚至两三天才排便一次,容易出现便秘。

半岁以后,宝宝吃的辅食越来越多,便便的形态也会越来越接近成人,便便黄而软,基本为一天一次。

1 岁以上的宝宝

如果便便清而稀,没什么臭味,说明宝宝的脾胃虚寒。便便浑浊、偏干,臭味重,放屁多而臭,说明宝宝有内热。如果便便酸臭,就像坏了的醋,或十分腥臭,像臭鸡蛋,便便中还夹杂有较多的未消化的食物,可能是宝宝吃多了,肠道负担过重,消化不了。

便秘,不要轻易用泻药

不同的宝宝,便便次数会有不同,有的宝宝 1 天 1 ~ 2 次,有的宝宝 2 ~3 天才有 1 次,这都没关系,只要宝宝便便时不痛苦,不哭闹,便便也不干结,就是正常的。如果宝宝 2 ~ 3 天,甚至更长时间才排便 1 次,而且便便很干,不容易排出,每次便便都哭闹,那就是便秘了。宝宝排便不好,首先要找出原因,帮宝宝改善饮食、生活习惯,逐渐养成按时排便的规律:均衡饮食,多做游戏、运动,经常给宝宝喝些能生津、润肠、通便的果蔬汁,如梨汁、香蕉汁、甘蔗汁、萝卜汤等。宝宝还小,如果出现便秘,可以临时用开塞露来通便,但不要轻易用大黄、番泻叶等止泻药。另外还可以用一些自然疗法来帮助宝宝通便。

按摩小肚肚:宝宝排便费力时,围绕肚脐做顺时针按摩,可加快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萝卜汤:白萝卜、青萝卜或萝卜苗洗净切好,用家常的方法煮汤,具有下气、通便的功效,适合食量过大的宝宝。

松仁粥:白米粥煮熟后,加入少许研碎或拍散的松仁,再煮一小会儿后关火。这种粥具有养胃、润肠、通便的功效,适合体质较弱、胃口较小的宝宝。

便便稀,调胃肠

有的宝宝胃肠比较虚弱,平时胃口差,饭量小,便便次数较多,而且便便较稀,不成形,这样的宝宝容易反复感冒。通过饮食的调理,可以慢慢增进宝宝的胃肠消化功能,肠道功能正常后,宝宝的抵抗力也会得到提高,体质得到改善。

如果宝宝不满 1 岁,要在辅食上调整。加喂辅食的步伐要慢一些,辅食要软、碎、烂。1 岁以上的宝宝,食物也要软烂、清淡些,不刺激,不油腻,品种丰富,食量要适中,米汤、菜汤、 苹果汁、酸牛奶、鸡蛋羹都很适合这样的宝宝。

2 款补养胃肠的食谱

红枣米粥

大红枣 3 ~ 5 颗,洗干净后掰开、去核,和大米一起放入锅内,加水慢火煮熟。

宝宝便秘怎么调理范文第3篇

1 排便次数减少 小儿的排便次数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减少,出生后一周的新生儿4~6次/天,而4岁小儿为1~2次/天。一般认为,每隔3~5天排便一次。大便硬结而量少。呈粟粒状,排便过程延长或排便困难,并引起痛苦,应视为便秘。

2 排便异常 约有35%的便秘患儿表现为排便异常费力,排便时用力时间较长,一般认为如果排便用力时间超过整个排便时间的25%,即认为排便困难,排便困难有时是因为粪便干硬、量多,而有时是因为排便动力异常,粪便很软也排不出来。

排便困难时可表现出一些特征性的姿势,如踮起脚尖,双腿僵硬,背向前屈,双手紧紧抓住身边的家俱。稍大一点的患儿常一个人躲在厕所或另一房间,半蹲着使劲抖动身体,排便持续很长时间。约有50~86%的便秘患儿表现为排便时疼痛,6%有血便,另有一些有排便不尽感,一些患儿会因此而出现肛裂,使患儿产生排便恐惧,加重排便困难。由于恐惧排便或未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有35~45%患儿表现为抑制排便,当出现便意时并不去厕所排便,而是用力收缩括约肌和臀大肌,阻止排便。

3 其他腹部症状? 便秘患儿还常常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4 泌尿系异常? 便秘患儿常合并泌尿系,研究表明便秘患儿有的合并白天尿失禁,有的合并夜间遗尿,有的合并泌尿系感染史。

5 心理异常? 便秘患儿心理异常发生率较高,可能是原发,也可能是继发,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主要表现为焦虑,缺乏自信力,心理脆弱、孤僻、注意力不集中等。患儿较少参加集体活动,不爱交朋友,性格内向,常诉说身体不适。患儿的心理、生理发育和社会交流均受到明显影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宝宝便秘危害多多

便秘对儿童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它不但导致小孩胃肠功能紊乱,并能影响小孩的生长和智力发育,应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近年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科学家潜心研究证实,长期便秘的儿童,容易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应激能力差等症状的产生。专家分析指出,大肠中的细菌能将肠道中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吲哚、硫化氢、组胺等对人体有害的酸化产物。长期便秘,有毒物质产生较多,不能及时排出而积累,被肠壁吸收后,如果超过肝脏解毒能力,有些毒物可透过人体血脑屏障损害中枢神经,影响儿童神经发育,使语言、记忆、思维等功能受到抑制,并影响智力。

中医防治有妙招

中医认为便秘主要与后天之本“脾”有关,脾主运化,升清降浊,如果运化出了问题,大便自然不能顺利排出。而脾喜燥勿湿,一年有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长夏位于夏末秋初,是一年中气候最炎热、最潮湿的季节,此时暑湿之邪最盛,湿性重浊,最易困脾,脾虚运化失常,糟粕内停而致便秘,尤其是小儿的脾胃相对不足,往往易发生功能性便秘。

名词解释 功能性便秘是指除了全身疾病或肠道疾病外的因素所引起的便秘,主要表现为大便不通或粪便坚硬、有便意而排出困难、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

1 饮食调理: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丰富的营养,但如果饱食太过则会造成脾的运化不及,同样会导致功能性便秘。因此要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每日三餐准时规律,勿过饱过饥,保持每餐八分饱即可。另外长夏炎热,忌食辛辣燥热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羊肉等,同时莫太贪凉,少食生冷食物、少喝冷饮,如雪糕、冰冻可乐等,以免损伤脾胃,可适当进食一些富含纤维素和水分的蔬菜水果等。那么怎样调理孩子的脾胃,使其不受长夏暑湿之邪的侵犯呢?下面推荐一款药膳,有健脾利湿祛暑之效,适合小儿在长夏食用:

“荷叶薏米粥”

材料:新鲜荷叶1片,薏苡仁20g,粳米50g

做法:先将鲜荷叶洗;争剪成几大块,放入沸水中煎煮,待水变为碧绿即可捞出,然后放入薏米、粳米,先武火烧沸,后文火煮至熟烂,可根据个人喜好放少许冰糖或食盐调味,每日一次。

作用:荷叶:气味芳香,清暑利湿;薏苡仁:健脾渗湿;粳米:健脾益胃。

2 按摩法:

方法一:右手四指并拢,在孩子的脐击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按摩。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排便而且有助消化。

方法二:七节穴的推脊法。

食指和中指并拢,用指腹沿后正中线,从上往下,自两侧髂上缘与脊柱的交点起,推至尾骨,每天200~500次。

通过对骶尾部穴位的刺激,能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排便。

3 保健穴:传统经络腧穴学对此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主要取脾经腧穴为主,以下介绍脾经的一个重要穴位,具有利湿作用,可作为长夏的一个保健穴。

穴名:阴陵泉

特性:脾经合穴,筋会。

功效:健脾利湿,行气通络。

定位:小腿内侧,当胫骨肉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点揉方法:以拇指指腹取穴,每日按揉1~3分钟。

“你的宝宝今天排便了吗?”

一提到“便秘”,大家都会觉得只有成人才会为之烦恼,其实“便秘”也是儿童很常患的一类疾病,如果您的宝宝出现3~10天排便一次、大便干结、量多或排便时间长而且很困难,就要引起重视,特别是在长夏这个季节。

西医出招:调整饮食可防治儿童便秘

医生说法

便秘是7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症状。据统计,婴儿和小儿便秘占儿科门诊所有就诊量的3%,小儿胃肠病诊的25%,大约90%为慢性便秘。

现以公认,日常饮食中缺少纤维素是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目前,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独生子女偏食和挑食(常细食物或有“上火食品”),少吃或不吃蔬菜、水果,导致纤维素缺乏,肠蠕动减慢而造成便秘。果壳类便秘多见于吃瓜子连仁带壳一起吃下的孩子,类似的还有吃较多量的芝麻、木屑等等。

专家提示:便秘患儿常伴有这些症状

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胀或腹痛,睡眠不安等症状。

预防胜于治疗

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是防治慢性能性便秘的关键。

1 婴儿出生后最好给予母乳喂养并保证足够的母乳量。母乳不足的婴儿,可在牛奶中加些奶糕,并多喂些水果汁;

2 半岁以上的孩子应该摄入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平时不吃或少吃“上火”食物,(如油炸和红烧食物以及肉类、蛋类、花生酱等),每天多喂开水。

3 对患有慢性便秘人工喂养儿可将牛奶或奶粉冲稀一些,同时增加糖量,每100毫升牛奶中加糖10克(正常情况下,每100毫升牛奶中加糖8克)。

4 可以每天喂1~2根香蕉或者每天早晨吃点蜂蜜水,每次不少于50毫升,温开水送服。

便秘了怎么办?

润肠通便剂首选开塞露和甘油栓,这些药能减少粪便的硬度,同时使患儿不能弊住大便。每日早晚二次使用,所用剂量可调整到患儿至少在2天以上的大便是松软的,且排便是无痛的,一般可在使用数周后根据病情停用。

对于慢性能性便秘患儿,治疗关键在于清除粪块,重建良好的肠道排便习惯。每次主餐后让宝宝去厕所坐便至少10分钟(有一个支架承托他)。对顽固性便秘的孩子应及时上医院就诊,做腹部X线平片和纤维结肠镜检查,请专科医生寻找病因,以排除先天性肠道畸形。

宝宝便秘怎么调理范文第4篇

紫娟在怀孩子的初期,常头晕、恶心等,让她食不甘味。刚挨过早孕期,却又感觉在稍用力咳嗽或在打个喷嚏什么的时候,就有尿尿的感觉。此后,她几次参加孕期保健活动时,都不由自主地流出了尿液。

“难道是腹中的宝宝遇上了什么不测?”她疑惑不解地暗暗想到。老公忙护送她上医院,面对医生的询问和一个个“不要紧、不要紧”的讲解,她才如释重负,得知了这是正常的生理变化。

可她在产后,在没有尿意的情况下,有时却不知不觉地排出尿液。每当在连续打喷嚏、咳嗽,双手提重物或过久下蹲时,小便都会自动流出来,运动时还更加厉害,常常弄湿裤衩。“穿着尿湿尿臭的裤子,怎么见人啊?”她越想越感到难堪不已,不敢应酬,害怕运动。后来,家人陪同她到医院,被确诊为产后尿失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度锻炼、调理和调养,她才渐渐远离“漏尿”的尴尬,驱除了布满脸上的愁云。

机体变化 未能适从

“尿漏”是人们的俗称,在医学上称为尿失禁。孕、产妇发生“尿漏”,主要是由于怀孕和分娩造成的。女性的子宫位于盆腔的中央,其前方为膀胱,后方为直肠。通常情况下,膀胱储存尿液达350毫升左右时,方可产生尿意。人的骨盆底肌肉会帮助膀胱底闭合,因而可阻止尿液的流出。

怀孕后,激素分泌大量增加,使孕妇骨盆底的组织和肌肉拉伸,从而导致控制膀胱排尿的括约肌变薄变弱。随着怀孕月份的增加,子宫逐渐增大,膀胱受其挤压,变得小而扁,容量也慢慢减少,以致排尿次数增多。到怀孕的中晚期,继续增大的子宫把膀胱的位置向上举推,这时输尿管开口处的膀胱组织相应增厚,于是出现排尿不畅,总觉得尿不尽。到了怀孕晚期,胎儿头部进入骨盆后,进一步加大了对膀胱的压迫。当这个压力比尿道控制尿液随意流出的压力更大时,就会出现尿频,甚至引起没有自主性的尿液流出而发生“尿漏”。

在产后发生的“尿漏”,又与产妇分娩密切相关。分娩过程中,盆底的肌肉、筋膜和韧带以及腹肌等组织,都因承受较大的伸展或因撕裂而变得松弛、软弱,弹性下降,从而妨碍膀胱及尿道功能。产后女性的子宫大小逐渐恢复正常,原来储存在各组织间的体液会进入体循环,孕期潴留的水钠会通过肾脏排到体外,使产后的尿量大大增加。如果出现便秘等增加腹压的因素,使盆底软组织继续承受向下的压力,即容易造成膀胱、尿道肌肉张力恢复不良。在咳嗽、打喷嚏、大笑、运动、双手负重、走路急促等情况下,即容易溢出尿液。

“尿漏”除了令人身体不适、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等痛楚外,还容易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许多患者因巨大的心理压力,精神高度紧张,焦虑、不安、尴尬、沮丧,不愿参加社交活动等,严重妨碍生活质量。发生“尿漏”后,如伴有尿急、尿痛、尿液浑浊等症状,提示有细菌感染,应及时就诊。

防范得法 调理锻炼

预防孕期和产后“尿漏”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好调理、调养,多参加适度的活动锻炼,增强体质,提高骨盆底肌肉的力量,使其在锻炼的过程中变得紧实,从而避免“尿漏”的发生,改善“尿漏”的状况。

宝宝便秘怎么调理范文第5篇

“坐月子”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是针对我们东方人的体质,经过几千年文化沉淀形成的。科学健康地“坐月子”可以使产妇避免感染,身心健康得到恢复,改善体质,在家人的帮助下,更好地适应妈妈这个角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卫生条件的改善,有的习俗已经落伍,甚至根本就是愚味、没有科学根据的,例如产后不能洗澡,不能刷牙,不能梳头;在整个月子期间都得卧床,除上厕所外,其余活动都呆在床上,甚至是一日三餐;饮食大补特补,在一个月内要吃十几只鸡,几百只蛋……

当然,传统的坐月子习俗并非都是陋习,有些习俗背后隐藏着一定的科学道理,还是应当尊重的,例如不接触冷水、避风寒等。那么,“月子”究竟是怎么回事?时下产妇“坐月子”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产妇月子里的常见生理表现

分娩后宝宝降临人世,但妈妈的身体还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复原。从胎盘娩出到全身各器官(除外)恢复或接近未孕状态的时间,大约需要42天,这个时期民间称之为“月子”,在医学上则叫作“产褥期”。

全身状况 产妇产后体温一般都在正常范围。有的产妇在产后的第一天体温会略微升高,一般不会超过38度。在产后3~4天,开始充盈,血管扩张,产妇感到胀痛,局部皮肤发热,体温也可能会略微升高,但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产后脉搏比平时稍慢些,呼吸略深,血压变化不大。

子宫 在分娩结束时就收缩到脐部以下,但恢复到正常大小需要6周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子宫不断收缩,产妇会感到阵发性腹痛。

恶露 是指由阴道排出的血液、脱落的子宫蜕膜组织和黏液。产后1周内,恶露为鲜红色,量比较多;到第2周,血量逐渐减少,恶露为淡红色,以后逐渐为淡黄色,量更少;产后3~4周基本干净。恶露有血腥味,但不应有臭味。

出汗多 怀孕的时候,母体内增加了很多的水分,产后通过出汗排泄,所以产后多汗是一种生理现象。

便秘和小便困难 产后活动少,容易便秘。分娩时胎头压迫膀胱时间较长,产后腹腔压力改变,使膀胱收缩力变差,容易造成排尿困难。因此,产妇要重视产后第一次大小便。

产妇月子里的防病指南

分娩时产妇体力消耗较大,失血较多,身体比较虚弱,所以,“月子”作为一个特殊时期,要注意预防下列容易发生的疾病。

头痛头晕 这是由于产程过长或感受风寒引起的。产妇产后要注意保暖防寒和休息。

产褥热 产后2~3天,产妇体温持续在38度以上,或感觉发冷、发热,其常见原因是感冒或产道感染。一旦发生,勿滥用退烧药,应去医院诊治。

乳腺炎 产后乳腺开始分泌乳汁,如果乳汁充盈,的静脉血管和淋巴管急剧扩张,进而淤积阻塞,会形成急性乳腺炎。因此,保持乳腺管通畅很重要。如果宝宝吃不完,应该用吸奶器将内的乳汁吸空,避免淤积阻塞。

出血、腹痛和恶露 产后出现少量的出血、腹痛和恶露,是因为子宫还没有完全复原。若子宫收缩不佳,则恶露难尽,持续腹痛。服用益母草流浸膏可以减少恶露,止血、止痛,帮助子宫复原。恶露终止,腹痛自消。

便秘 坐月子整日卧床,饮食多为荤腥,因此容易便秘。此时切忌自行使用重泻药,可选择作用缓和的药品,如麻仁丸、果导等,但不宜经常使用。要多吃新鲜蔬菜、瓜果和粗纤维食物,促进肠管蠕动,帮助排便。

尿潴留 产后2小时产妇应下床小便,如果尿排不出来,可听流水声诱导排尿。产后6~8小时仍不能自行排尿,则为尿潴留,胀大的膀胱会影响子宫收缩,必须采取导尿术。

产褥期需要好好“坐月子”

产后产妇的子宫、阴道、会阴的创口需要逐渐愈合,子宫缩小、膈肌下降、心脏复原,拉松的皮肤、韧带、关节也需要恢复正常。而这些位置、形态和功能恢复良好与否,取决于产妇坐月子时的调养是否到位。再者,月子期间产妇要喂奶,如果母体没有调理好,也不利于哺乳。因此,月子“坐”得好不好,对于女性的身体健康甚至一生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

⒈尽早下床活动:顺产的产妇,在产后8~12小时就可下床活动;剖宫产的产妇,6小时候后就可以翻身、抬腿、收腹、提肛。产后尽早活动,有利于防止便秘、尿潴留和肠粘连;有利于子宫的复旧和恶露的排出;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加强腹壁肌肉的收缩力,早日恢复苗条身材,防止生育性肥胖。

⒉避风寒:产妇气血虚弱,营卫不固,抵抗力差,易受邪气侵害而得病,所以要防止风寒侵入。

⒊注意下身清洁:为使宝宝顺利娩出,减少阴道裂伤,分娩时助产士可能会做会阴切开手术,使伤口相对整齐,容易愈合。产后要保持会清洁,每日清洗,排便后也要用温水清洗。内裤、内衣每天更换。

⒋产后洗澡宜洗淋浴:不要洗盆浴,以免污水进入阴道,引起感染。剖宫产产妇在洗澡时,要保护好伤口,以免感染。夏天洗澡不能贪凉用冷水,以免导致月经不调、受寒等。冬天水温不要太高,以免大汗淋漓,因为出汗太多会伤阴耗气。洗澡后将身体和头发擦干,穿好衣服再离开浴室,用干毛巾将头发包起来,不要使头部受风着凉,以免头部血管收缩,引起头痛。在饥饿和饱食状态下不要洗澡。

⒌注意口腔卫生:老观念认为刷牙会导致牙齿松动、提早脱落,这是错误的。怀孕期间由于体内激素的改变,孕妇容易诱发牙龈炎,而传统“坐月子”时的高糖饮食和不注意口腔卫生等陋习,也使得牙病多发常见。产后仍需要坚持每天早晚刷牙,以干净的纱布套在手指上蘸温水按摩牙龈,饭后漱口,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保护牙齿和口腔。

⒍避免视疲劳:产后不宜多看电视节目,看电视时间每次不要超过1小时,以免引起视力疲劳;也不要边喂奶边看电视,这会减少母婴感情交流,也会影响乳汁分泌。同样,在月子期间也不要多看书,因为看书时间长了会视力疲劳,出现看书眼痛现象。也不要长时间织毛衣,如此不仅使眼睛疲劳,而且长时间坐位会影响颈项和腰背肌肉的恢复,引起腰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