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院校实习工作计划

医学院校实习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院校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院校实习工作计划

医学院校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学教育;师资培养;衔接

“3+2”高职指的是中高职三二分段制,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学生需在中专学习阶段参加“三二分段”中职接高职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者转入高等院校完成两年大专学习,发两年制大专文凭。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很多医学中高职院校在合作办学中采用了这一模式。本研究主要从师资培养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1师资培养衔接的重要性

师资是提高中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顺利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根本保证。目前,国家提倡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提出“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系统培养人才观念为先导,以学制和招生制度改革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核心,以课程衔接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衔接,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按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系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由此可知,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就是师资的衔接。因此,在分段培养中,师资衔接是很重要的。中高职医学教育有其共同使命又各具特色,二者衔接必定要经历磨合。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要实现分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就要求教师在专业水平和能力上有一个实质性提升,有较高师德水准和系统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但对中高职教师要求有差别。中职教师要落实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其成长目标是“双师”型教师,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又能指导学生实训,具备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和指导能力。这就是一体化教师,是集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于一体,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师。一体化教师培养是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前提。而对高职教师来说,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要求教师能胜任理论教学,能指导学生实训,还能参与企业相关研发工作。由“双师”型教师转向“三能”型教师,起到校企合作的桥梁作用。在医学院校“3+2”分段培养中,我们看到中高职师资衔接的紧密型。中职如果不能输送一体化人才,高职教育目标就很难实现。目前,医学院校师资基本上是医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及个别从医院临床调入的医护人员,虽然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但师资明显不够,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护理专业学生培养一般采用一体化模式,但目前缺少一体化教学教室,学生上完理论课后再换地方进行操作训练,而且班容量大,学生动手机会少,需要增加教师。而高职院校“三能”型教师也明显不足,很难有高水平的科研开发成果。

2中高职医学教育师资培养衔接方法

在继续实施并完成“十二五”期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基础上,加强中高职教师培养体系建设,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2.1建立中高职医学院校教师培养体系

目前,中高职医学院校教师培养体系缺乏规划性,覆盖面小,文化课教师缺少培训机会,专业课教师缺少实践锻炼。因此,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政策机制,逐步形成培养与培训并举、理论进修与企业实践并重的中高职教师培养体系。首先,实行中高职一体化教师培养。一体化教师培养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培养机制,要建立“定期研讨、专项培训、常态沟通”的培养机制。中高职医学教育有着共同的使命,即为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能力,系统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医学人才。因此,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科研和社会服务上需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实现资源共享。制定有关制度,提高教师学历层次,采取多种方式,如脱产培训、下临床、岗位培训、跟班研讨、老教师带教等,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医学院校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校企合作,组织临床和文化课教师下临床锻炼,了解临床新技术、新管理理念,及时跟踪学生实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其次,完善中高职教师培训制度。比如建立5年一周期的教师轮训制度,包括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师,以保证所有教师均有机会,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实践制度,要求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探索新任教师到企业实践半年(或以上)后上岗任教制度,为不耽误正常教学工作,可以利用寒暑假集中到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各合作医院)训练,解决覆盖面小的问题;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加入医学行业协会组织,了解医学前沿信息,及时更新理念。

2.2推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是“十二五”以来推行的师资培养计划,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培训质量为着力点,大幅度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中高职医学院校要积极推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并将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中,有秩序地安排教师参加各类省级、国家级和跨国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2.3实现“双师”到“三能”

高层次人才转变“三能”型教师是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各中高职医学院校这方面师资数量都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亟待调整。要采取灵活方式,加大兼职教师引进力度。首先,支持中高职院校设立一批兼职教师岗位,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量考评和薪酬补助机制,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其次,制定兼职教师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程序、聘用合同、登记注册、使用考核等管理环节,加强兼职教师聘用工作指导与检查,建立兼职教师资助项目公示制度。再次,加强师资培训条件和内涵建设,牵头组织职业院校、医院等方面的研究力量,共同开发职业院校师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内涵建设。最后,除了培养现有的“双师”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外,要吸纳一批优秀硕士生和有临床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2.4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医学院校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集体备课;非直管附属医院;理论课教学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07-01

当前,非直属附属医院的理论课教学质量普遍低于高等医学院校直属附属医院[1]。由于部分医务人员医疗任务繁重,存在重临床轻教学的观念,教学热情不高,被动地接受教学任务,不按时上下课,使临床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2],还有多数教师初次进行理论课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目的不够明确,使用教材参差不齐,对重点解析不够深入,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有的教师教学手段单一,仍采用灌注式教学方法,不知道如何调动课堂气氛,表达能力也欠缺[3],这将影响教学质量。要提高非直属附属医院的理论课教学质量,单靠骨干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加强集体备课,使全体教师拧成一股劲,化个体智慧为集体力量,全面优化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达到整体提升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效果。我院是一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在多年的临床教学工作中,通过派教师到多家直属附属医院及教学基地反复观摩学习、邀请专家到我院进行集体备课讲座及指导工作,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并加强制度的实施,督导,使理论课教学质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具体集体备课的实施,体会如下:

1 集体备课的意义

1.1 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推广好的教学经验,纠正不良的教学习惯,形成严谨治学的良好教风。

1.2 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使全体教师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取长补短,齐心协力,有利于资源共享、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4]。

1.3 通过集体备课,学目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规范化、标准化。

1.4 开展集体备课,可以推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有力结合,有利于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学团队的建设,为有效保证并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的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1.5 开展集体备课,有助于青年教师的培养:能督促教师加强对教材教法的研究,推进对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传、帮、带[5]。

1.6 通过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学改革,可以进行教学创新、探索,丰富教学内容[6]。

2 集体备课的要求

2.1 集体备课的具体安排应纳入教研室教学工作计划,并上报医院教学主管部门备案。

2.2 集体备课以教研室或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由教研室主任或教研组长负责主持。

2.3 集体备课必须每月安排一次以上,提前一周通知主备课老师及参加人员作好准备工作,查阅教材和参考书,收集资料。主备课老师必须熟悉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了解学生的基础、写出教案及讲稿。教案的格式必须统一、规范、科学。

2.4 集体备课工作的开展,具体由医院教学主管部门负责督导和落实。

2.5 集体备课的全过程应有记录人,记录各位教师意见和主持人的总结及改进要求。

3 集体备课的程序

3.1 首先主备课老师介绍教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要点(重点、难点)、教学进程(步骤)、教学方法、参考资料、作业。

3.2 然后主备课老师展示课件,进行该课的全程讲授。

3.3 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听课后积极展开讨论,讨论内容有制定教学大纲,选择教材(版次);确定讲课的学时;明确讲课目的及要求: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统一掌握内容、熟悉内容、了解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讲课的进程(学时分配),改进教学方法:比如对于“临床表现”可采用讲授法,“病因病机”可采用提问式或启发式教学方法[7],“治疗”可采用结合临床病例的教学方法等,着重讲述重点和难点并适当展开,结合临床工作举例增加教学生动性,强调需要掌握的内容,课堂互动促进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落实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设备(教学模型、仪器、标本、挂图、多媒体等)、典型病例等;讨论讲课章节需要增加的最新研究动态、方向、前沿知识及应删除的陈旧内容,确保讲课内容的客观性、准确性、科学性、先进性;讨论课外作业的内容,课外作业不易安排太多;统一考核范围、考试方式;对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规范教师的语言、仪表等。

3.4 最后,主持人根据集体讨论意见进行总结,反馈教学效果,并对主备课老师提出要求,改进意见。

4 集体备课的记录

集体备课记录内容有:时间、地点、备课科目、主持人、主备课老师、记录人、备课内容,还应该有参加人员的签名。集体备课记录作为教学档案存档。

5 集体备课的督导与管理

集体备课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医院教学主管部门必须制定有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措施,应加强日常检查、督促,作为临床教师评优、晋升的条件之一。非直属附属医院的教学院长应亲自带领教学管理人员、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对授课教师进行试讲、听课督导,同时组织实习生对每位授课教师进行评教,从而提高理论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宏,李红,刘文红.高等医学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45-46.

[2] 李永昌,刘玉秀,郑均.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西南国防医药,2011,2:206-207.

[3] 李国坚.医科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培养探讨.改革与战略,2008,2:155-157.

[4] 赵劲松,周书林,汪安云,等.我校开展集体备课的初步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2,1:120-121.

[5] 王锦,黄瑞萍.通过集体备课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学团队建设.卫生职业教育,2010,18:41-42.

医学院校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临床课程涵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大部分,这个阶段要求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并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转化为临床综合技能。通过理论授课、实验课、临床见习、临床实习四种方式实施。教学周期从大三到大五,跨度长,内容多,课程间内容相互关联,授课进度相互衔接要求高,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着更高的要求。按照《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要求:“强化医学生医德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小班教学、小班讨论;完善评价考核方法,建立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全过程评定体系;加强医教结合,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严格临床实习过程管理,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2]。这对教研室、教师、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实施这样的要求又存在一些困难,从教师工作性质上,他们既是医生又是教师,同时肩负医、教、研三重工作任务,且医疗工作任务繁重,科研工作与个人发展密切相关,教师的教学精力受到很大影响。从学生学习方面来讲,学习的是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诊治绝对不允许出现差错、事故,学生面对各不相同的患者个体,千变万化的病情,既需要掌握医学知识,又需要运用医学伦理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学习中还要严格执行卫生法规、医疗制度,防范医疗纠纷,较其他类别课程学习难度加大。如果在制度和工作安排上没有科学的设置,必然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实现,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二、临床医学课程教研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医学院校将临床医学系和附属教学医院合并成立临床学院,进而教研室和医院专业科室合并。这在扩大教学资源,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等方面有利于教研室的建设。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主要是随着医院现代化发展进程,临床分科越来越多,临床医生专业分工也越来精细,教师和本科全面医学教育及专业课程相对应的离散度越来越大,这导致承担一门临床课程的临床业务科室和专业课教师数量增加,教研室建立在多个临床专业科室的基础上,增加了教研室的管理难度,教研室的职权、工作机制、教学任务统筹都面临新的问题。教师还存在学校的教学编制和医院的临床编制之分,在人事管理、培养目标、职称晋升、进修学习、绩效管理等方面也有不同。由此导致现在部分教研室不能全面开展工作,只完成教研室职能中部分任务,致使出现教学的自由化倾向,导致教学质量降低。这种现象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警觉。重温教研室的性质与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对照教研室性质与任务建立责、权、利明晰的管理体制,成立院(系)教学督导组织,检查指导教研室的工作,统一实行标准化管理,提高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三、临床医学课程教研室标准化建设的内涵和目标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化教研室就是在教学组织和科学研究管理与质量保证等方面制定统一的标准,明确教研室的性质、任务和职责,使教研室工作趋于标准化,有利于提高教学、研究的水平和劳动效率,保障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而推动学校的教学发展。加强标准化教研室建设,要本着完善教学组织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以教学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提高师资水平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动力,以增强教师教学能力为目的,带动学科、课程、专业建设的全面进步[3]。以期达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又要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的改进,致力于重点学科和专业的建设、教材建设,鼓励教师教书育人,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

四、标准化教研室建设的措施

医学院校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 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法律社团的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教育研究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现状及影响力提升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探析学生社团在高职院校中的现状及作用 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代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科研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宁夏高职院校师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经费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科研现状及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高职院校社团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社团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刘海沁 邓芳")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笔者作为高职院校团委的一线工作人员,日常与社团活动接触较多,从社团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不足之处,并且提出了解决方案。本文还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社团工作为例,介绍如何有效地开展社团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 现状 对策 社团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030-02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作为高校一个特殊的学生组织,它不但可以繁荣校园文化,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社团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作为学校团委的一线工作人员,与学生社团接触较多,认真分析了社团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且结合自己学校的社团活动特色,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希望对做好社团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一 高职院校社团工作的现状分析

1.社团工作不稳定,活动开展积极性不强

新学期初始,社团招新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大多数学生会针对自己的兴趣选择社团,缴纳一定的会费成为会员。但是有一部分的社团负责人找不到自己社团的准确定位,没有做好社团活动的整体规划,随意地组织活动,或者小范围地组织活动,这样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融入进去,达不到组建社团的目的。

2.社团工作没有专业的指导老师,活动的专业性不强

对于社团活动而言,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学习一些课堂教学没有的知识或者技能。但是,专业性比较强的社团一般没有配备指导老师,只有学生负责人。一些艺术类社团,比如书法协会、舞蹈协会、二胡协会等,对专业场地和专业器材需求比较大,而社团提供不了相应的设备,活动无法有序开展。

3.社团活动经费不足,活动次数较少

一般实践性的社团活动,需要一定的活动经费投入才能够顺利地开展起来,单靠会员入会时缴纳的会员费是不够的,所以很多社团活动处于停滞状态,或者一学期就活动一两次,影响了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

4.社团工作没有创新点,与社会生活脱节

在我国,大学校园的管理是封闭的,学生社团与社会,与企业、公司及社会团体联系很少,导致社团活动只能是闭门造车,对于将要走向社会的高年级大学生来说很难再有吸引力,社团自身的发展也缺乏后劲和生命力。

二 加强社团工作的措施

为了促进高职院校社团活动有序地开展,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1.科学引导、规范管理,帮助社团实现自我发展

学生社团是建立在共同兴趣、爱好、价值观基础上的群众性组织,有着发展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部门要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和科学规律,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给各种社团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并且加以科学的引导。比如允许社团成员自己选举社团干部,允许他们以合法的方式筹措社团活动经费,社团活动的审批要减少领导者个人意志的干预。社团团支部应发挥思想教育职能,积极配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修养。

2.完善导师制度,合理配置专业教师参与指导

实践证明,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社团文化的品质很难快速提升,因此,在尊重社团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前提下,聘请指导老师对社团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社团导师制应由校团委统一领导并且具体组织实施,安排相应的任务。社团负责人可以根据社团的需求,在校内外自主聘任或委托学校聘任1~2名兼职指导老师。聘任上岗的社团指导老师应具有认真负责的精神,有与社团性质相关的专业特长。学校需要对老师严格进行岗位绩效考核,每学期可以根据社团考核和学生反馈意见组织一次优秀社团指导老师的评选活动,颁发荣誉证书和一定的奖金,对不能履行职责的老师,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解聘。指导老师需要了解本社团成员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指导制订社团工作计划,督促落实日常工作;通过自己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高尚的人格对社团的学生进行精神陶冶、文化导向,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3.将社团内容衍生到公选课之中,提升高职院校公选课的质量

学生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学校教务处可以考虑把优秀的社团活动衍生到公选课的设置之中,或者给予社团活动相应的学分。社团以相关专业课程为依托,以学生社团活动为延伸,聘请该课程的主讲教师为指导老师,如软件应用小组与软件工具应用课程相结合、营销协会与营销课程结合、数控协会与数控课程相结合等。既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与社团活动的衔接与联动,也可以让一些专业教师将课堂无法完成的教研、教改、实习、实训等教学任务放到社团这块“小试验田”进行试验,利用专业知识引导会员加深对社团活动的理解,从而激发出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4.建立星级评估制度,提高学生参加社团的积极性和目的性

通过建立星级评估激励机制,树典型、创品牌,促使社团持续健康发展。星级评估应从社团内部规章制度、社团负责人、社员、活动情况等方面进行考评量分,将社团划分为五星、四星、三星、达标、不达标五个档次。社团星级采用动态管理,每学年度评选一次并公布评选结果。校团委对被评为五星的社团给予表彰奖励,且在校级各项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对被评为三星级以上的社团的主要负责人及表现突出的会员分别给予德育加分。对于不达标的社团限期进行内部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社团予以撤销,培养社团竞争意识,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三 社团工作有效开展的实践

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发展,社团数量稳步提升,质量不断提高,现有体育健康、公益实践、语言文化、综合艺术、科技创新、理论研究等六大类近百个社团,如:国标舞协会、清风跆拳道协会、梦想合唱团、晨钟书法协会、FLY CREW街舞协会等,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个性成长的平台。成立了学院社团联合会,在团委的指导下负责统筹协调全院各级各类社团建设与活动开展工作。设主席团、秘书处、宣传部、策划部、外联部、纪检部、社团部、财务部。

每年新生入学初期,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给学生搭建挖掘潜力、展示风采的舞台,团委会精心组织开展“社团一条街”活动,近百个社团供新生按照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一年一度的社团巡展月活动是我院社团成员的盛大节日,现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巡展期间集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涉及学术研究、兴趣爱好、体育健身、能力训练、文化娱乐、社会实践、职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浓厚社团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新生切身感受到了社团的魅力。

近年来,学院社团还承办开展了新生花样轮滑比赛、书画大赛、篮球赛、棍王争霸赛等6所驻淮高校联谊活动。在社团指导老师、社联学生干部以及社团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每年有20个学生社团被评为“学院优秀社团”,20余名学生骨干被评为“学院优秀社团干部”。有500多人次在省、市级各类竞赛中获奖,有600多人次获省、市级表彰。学生社团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多元的发展空间,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使每个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个性得到了张扬,为全院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