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热闹非凡的元宵节常常会触动文人墨客的诗情,于是就有了许多名篇佳作传世。请在下列横线上写出两句你所积累的与清明节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是一部教科书。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用一句话概述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3.挂灯笼、放烟火是各地元宵节的传统,阅读下面的传说,谈谈这些传统寄寓了人们什么愿望?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都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悬挂灯笼,放烟火就一直流传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月十五,火树银花,皓月当空。望着天上明月,你想起了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假如你想通过电台点歌,借电波捎去你深深的祝福,你会说些什么呢?(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列一则新闻,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每年春节过后,就会迎来传统节日――元宵节。它是整个春节节庆活动的收尾,因而全国各地庆佳节的形势也十分隆重。今年我市也不例外,继白天的社火比赛之后,2月4日晚上,我市又举行了“月明星海湖”元宵节灯展焰火活动。步行在山水大道和星海湖广场,只见这里摆满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彩灯,达800多盏,绵延数公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选出下列咏唱的是元宵佳节的一副对联( )
A.东风吹出千山绿
春雨洒来万象新
B.中天皓月明世界
遍地笙歌乐团圆 C.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风落日万人思 D.处处桃花频送暖
年年春色去还来
7.下面是一首描写元宵节盛况的宋词,请赏析并完成文后题目。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①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②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④
①东风:春风。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②玉壶:指月亮。鱼龙舞:指舞鱼、龙灯。③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的首饰。这里指盛妆的妇女。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④蓦然:突然,猛然。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这首词的上片极力渲染元宵节_________的热闹景象,下片重在描绘观灯女子的情景。
(2)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上片第一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是诗人落职后闲居时所作。词最后点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是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的人,作者借“那人”的孤高自赏来表明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洁品格。
8.闽江中学风帆文学社想编辑一本以“元宵节文化”为主题的专刊,假如你是文学社的一名成员,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务。
(1)假如你是小玲。想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于是找到教语文的温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由你来策划专刊的栏目,你将设计哪些栏目?请举三例。
栏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从自己设计的三个栏目中选取一个,陈述设计该栏目的理由。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元宵节放鞭炮是许多地方过这一节日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认为可以增加喜庆气氛。但现在却有人认为放鞭炮是一种陋习,应该禁止。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你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示例:A、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唐・苏道味《正月十五夜》)
B、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示例:吃元宵,象征团团圆圆;猜灯谜,用来启迪智增加乐趣等。
3.示例:①用来纪念当初人们的智慧行为。②用来庆祝人们与灾难做斗争所取得的胜利。③用来驱赶凶禽猛兽祈求平安。
4.示例:①又一轮美丽月亮,又一个元宵佳节,又一段幸福时光,又一次真诚祝福,祝你:团团圆圆!甜甜蜜蜜!顺顺利利!②这一刻,有我最深的思念,让云捎去满心的祝福,点缀你甜蜜的梦,愿你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元宵节。③敲响的是钟声,走过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故事,带来的是希望,盼望的是美好,送来的是祝福,愿你幸福快乐,
5.我市举行“月明星海湖”元宵节灯展焰火活动,
6.B
7.(1)灯火辉煌,车水马龙盛装艳服,笑语欢快
(2)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一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
(3)不肯同流合污
8.(1)准确表述出请求老师支持、指导。示例:温老师,为了让广大同学能进一步了解有关元宵节的传统,感受元宵节的文化内涵,我们准备出一本关于“元宵节文化”的专刊。恳请老师支持、指导。
(2)示例:栏目一:元宵节的风俗栏目二: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栏目三:名家眼中的元宵节
春节是大家一年中最喜欢的节日。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小故事,用心感受节日的喜庆……
兔年说兔
用生肖纪年,在我国被称为“十二生肖文化”,我国数千年文明史就靠它串联起来。
“虎去神州添活力,兔奔华夏送春来。”“兔年”来到了,红彤彤的对联,欢响的鞭炮,大红的灯笼,处处洋溢着新年的喜悦。
“兔子”以其机敏驯良、乖巧可爱的秉性,早已成为人类的朋友,老百姓一直把它视为吉祥之物。我国神话《嫦娥奔月》中,与嫦娥相伴的就是玉兔。人们虚拟出一个凡人不可企及的“广寒宫”,让玉兔在桂花树下抱铁杵捣药,赐福人间,这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古之文学作品常将“玉兔”喻为明月,有“金乌西坠、玉兔东升”“冰兔半开魄,铜壶微滴长”之说。《孙子兵法》有“动如脱兔”,《淮南子》有“兔子走火如马则追风逮日”,《三国演义》有“马如赤兔,关公千里走单骑”之说。
唐诗中有《小白兔》一首:“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毛趁草眠。天子不教人射击,玉鞭遮到马蹄前。”明诗中有《白兔》一首:“夜月丝千缕,秋风雪一团。神游苍玉阙,身在烂银盘。露下仙芝湿,香生月桂寒。娥如可问,欲乞万年丹。”作者通过人与白兔共鸣和的态度,从侧面揭示了小白兔的静美与可爱,手法十分高妙。民间艺术中的“兔儿爷”,穿着大将军行头,造型生动诙谐,威风凛凛地骑在老虎背上,深受儿童喜爱。
[我读我做]
1.十二生肖我知道(把动物名称填入括号内)。
子( )丑( ) 寅( )卯( )辰()巳( ) 午( )未() 申() 酉() 戌()亥()
2.文中有关于兔子的两首古诗,你最喜欢哪一首,请你背下来吧。你还收集了哪一首关于兔子的古诗呢?工整地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兔年说兔》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兔子的知识,有的同学还养过小兔子呢。那就一起来写写你见过的小兔子,或者你和小兔子之间的故事吧!
过年啦
一道道晨曦划破夜空,一盏盏灯笼飞上屋檐,一幅幅对联贴上墙壁,一声声爆竹响彻云天,一句句祝福口耳相传――过年啦!
春节怎么吃?那可是大伙心中的一件大事。瞧,早在节前10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年货了,像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等,都要采买充足呢。北方人家过年的年饭,是用金银米(黄白米)做的,饭上用枣、栗、龙眼、香枝点缀,插上松柏枝。北方人过年吃的饺子,馅里有放糖的,用意是吃了糖馅新年日子甜美;有馅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的,用意是吃了可长寿;有馅中放一枚硬币的,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饺子形似元宝,新年里,把面条和饺子同煮,这就叫“金丝穿元宝”。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由大黄米作皮包上豆馅制成,几乎家家都做,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要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江南一带的风俗是年节前要预先做好新年米饭,盛放在竹箩中,上面放红橘、乌菱、荸荠等果品及元宝糕,再插上松柏枝,叫作“年饭”。江南人家新年泡茶敬客,茶盘里或碗盖上放两只橄榄,称为“元宝茶”。新年吃饭,必有炒青菜,说吃了“亲亲热热”;必吃豆芽菜,因黄豆芽形似“如意”而取“如意”之意;每餐必食鱼头,但不能吃光,叫做“吃剩有鱼(余)”。新年必吃年糕,以祝愿生活“年年高”。苏州的桂花糖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北京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均为新年糕点的佳品。
年夜菜肴,也因各地风俗而异:苏州人喜选名字吉利的蔬菜;上海人年夜菜必上一盘“蛋角”;绍兴人除夕夜要有一碗“鲞冻肉”。年夜菜各地大多都少不了一条“整鱼”,但不能动筷,以示“年年有余”;有的地方干脆就用一条木雕的鱼配在菜盘里。
吃好喝好过年好!想来这汇集了东西南北的美味佳肴,一定能赢得你的胃口吧?
[我读我做]
1. 北方人过年吃饺子,那是一大过年习俗了,饺子馅里放糖,用意是_____,放花生,用意是_____,放硬币,用意是_____。
2. 你对哪个地方的春节风俗最感兴趣?为什么?请记录下来。
3. 你们家里过春节又是怎样的热闹呢?家里人会做什么准备呢?过年时又是怎样的?快拿起手中的笔,把这一幸福的时刻记录下来吧。
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都用红彤彤的笑脸来迎接这个吉祥的节日。有的人家挂上了大红的西瓜灯笼,有的人家挂上了孔明灯、绢灯、橘灯……真是式样繁多。
琳琅满目的花灯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看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上涂点红色,桃底有翠绿的大叶子,真是既漂亮又简单。看那金猪灯,制作好框架后,用闪闪发亮的金纸糊住框架,一个金猪就立刻展现在眼前了。再看那扇灯,虽说它的样式已经过时,可还是那么“青春焕发”,那么有风度、有气魄……
看那多姿多彩的爆竹,正在天空炸响,仿佛给夜空炸开了一个洞,满天的“星星”从天空一下子撒下来。还有那五彩的烟花,多么灿烂,一旦升空便辉煌了整个夜空。观看烟花爆竹的人们为那脆声声的炮响和那五彩的烟花惊得目瞪口呆,这情景多么壮观,多么美好啊!
[我读我做]
1. 给这几个字标上拼音,看你行不行?
绢()灯 橘()灯琳()琅()满目
2. 文中写了多少种花灯?你还喜欢什么样的?把你心中的花灯画下来吧!
3. 过元宵节,你也来做个花灯吧,打算做什么样的?选什么材料?怎么做?好好计划一下!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把做花灯的过程记录下来,你会收获更多的快乐!
对联的故事
从前,有个姓李的财主,他平日鱼肉百姓,无恶不作,百姓对他恨之入骨。有一年过年,家家户户忙着贴对联。李家更不用说了,李财主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在大门的两旁,对联是:
父成龙,子成龙,代代全成龙;
父发财,子发财,辈辈都发财。
同村一位穷秀才看了对联,沉思了一会便离去了。第二天一大早,李财主的门前围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道:“改得好,改得好!” 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李财主,他以为人们在称赞他的对联,忙打开大门,一看门上的对联,立时气得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
原来,李财主门上的对联,被秀才改成了:
父成聋,子成聋,代代全成聋;
父泼财,子泼财,辈辈都泼财。
为了这副对联,李财主整整病了一个多月,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我读我做]
1. 文中的“鱼肉百姓”是什么意思?查查资料解释一下吧。
2. 秀才把上联中的“_____”改成了“_____”,表示_____;
【关键词】学语文;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继承并发展的文明产物,是推动中国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传承并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势在必行。小学阶段又是培养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语文学科,天生具有优势。因此,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掌握传统文化对其今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诵读经典感悟传统文化
诵读可以说是古代私塾最常用的教育方式之一。诵读是通过眼睛将知识传递到大脑,大脑再进行思考后,用嘴巴读出来,最后再传达到耳朵里,这种周而复始的过程能将知识点记忆牢固。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经典,是历史发展的沉淀物,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载体与思想源泉。这些经典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到奠基和引领的作用,在诵读经典中能够让学生去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学习这些文化经典最适合的方式――诵读。比如,可让学生诵读一些较为简单的《千家诗》《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声律启蒙》等。抑扬顿挫的诵读节奏能够让学生感受韵律之美,而且还能加深记忆,更能从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之所在。
二、传统文化教育从低年级教学开始
低年级的小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是识字。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解字词的同时也要不断渗透传统文明的精神,这也是一种高效的授课方法。小学生的记忆和辨识能力是不断上升的,此时,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比如,多介绍一些优秀的古代文化成就,更利于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例如,在讲解《孔子拜师》一文时,要有侧重点地引导学生学习孔子不断学习的锲而不舍的精神,用经典人物、经典事情去启发学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充分向学生展示教材内古诗词的美,养成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语言优美,读起来又朗朗上口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也向世人展示了古代的文化、生活、军事、道德等方面的信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去背诵简单易背的古诗词,也要深挖古诗词背后渗透着的传统知识,比如如《竹石》《石灰吟》表现出来的是古人艰苦卓绝之精神。陆游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抒发出来的是诗人极度渴望报国的精神品质。
在诗词教学中让学生去感受传统文化之精髓,通过诗词学习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操,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都能喜欢上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进而再成为合格的传统文化继任者与发扬者。
四、结合生活实际体味传统文化内涵
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去体味传统文化之内蕴,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是保障。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大量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端午节,中秋节等。作为语文教师,就可以借用某个传统节日作为引子,再结合生活实际去引导学生体味传统文化的内涵所在。例如,在端午节快来临之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查阅一些关于端午节的信息。比如,端午节还有哪些名称?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与哪位历史人物相关?大家了解屈原的一些事迹吗?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资料整理、布置与之相关的作文,再以黑板报、讲故事等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可借助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去探究、体验,将传统文化实实在在地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感受去体验文化的内涵。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珍贵遗产,如果不对其传承,这些珍贵遗产的吸引力将会逐渐降低。在当下,西方文化不断冲击当代人思想观念与价值观的时候,作为语文教师,捍卫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其职责。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房殊.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277-278.
[2]张海霞.将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100.
[3]苑金茹,刘华,刘舒菁.将传统文化的“历史母体”融入校园文化的“现实土壤”.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2006(09).
[关键词]全球化 旅游推广 旅游翻译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0-0143-03
一、中国旅游材料英译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中国是一个具有长久历史、绚烂文化、绚丽风光的国度,有着许多美丽的景点和历史遗址,壮观的古建筑群。中国的自然天文条件变化多样,东西南北风光各异,高山大川蕴藏着丰厚的动植物资源,如此优越的天文条件构成了无数自然景观。中国又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度,各民族不同的风俗和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另加浓郁的宗教文化,吸引着世界人民的兴趣和脚步。当今的世界全球化和中国的“入世”为弘扬中国旅游文化提供了机遇。为吸收更多的外国游客来华旅游,对中国旅游业和旅游资源有更分明的理解,展开大范围的国际旅游市场推广活动,把“中国的世界遗产――21世纪的世界级旅游景点”的品牌作为中国的拳头产品推向国际旅游市场,以旅游促开放、促开展,把开展旅游作为入世后的经济增长点。[1]这就凸显出最重要的媒质――旅游推广材料跨国界、跨文化翻译的迫切性、重要性,故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和不可缺少。
二、旅游英语翻译中的问题
然而,目前旅游推广英语翻译中不规范、不正确的翻译和中国式的英语随处可见, 授人以笑柄, 其所传达的信息不准确,也不完整, 旅游资料翻译质量不高。这不仅会对各景区、景点、旅游地乃至整个中国的对外形象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也会给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害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2]
(一)拼写及语法错误
在旅游热情高涨的背景下,各大旅游城市和景区都配备相关的英文或其他文字的翻译,笔者在各处游玩时,发现多处英语译文出现错误,如:单词拼写错误,“restaurant(餐馆)”写为“rsetaurant”,“agency(机构)”写为“anency”,“jade(玉器)”写为“gade”,“commercial(商业)”写为“coammercial”;冠词、词性及时态误用,“请勿攀登”译为“Don’t climbing”;语法错误也比比皆是, 伊犁地区“奴拉赛古铜矿遗址”在博物馆的译名为“The ancient site of Nurlasai mineral”等等。[3]
(二)生硬直译
翻译时不注重内涵,生硬直译。一些知名景点、道路英文标识被翻译得很离谱。大雁塔被翻译成“大野鹅塔”曾被炒得沸沸扬扬。
(三)表述不准确
湖北省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钟祥明显陵, 建筑极具特色, 其英语翻译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极不匹配。陵园服务区入口的显陵游客中心被译为“XianLing Tourism Service Center”。另外,苏州狮子林园林入口处的指示牌上将园内景点冠云峰翻译成“The Cloud-Capped Peak”等等。
(四) 一地多译
中国很多旅游景点英译名存在着一地多名现象, 一地多名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严重影响了各地区的形象和对外交流, 困扰外国游客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便。如:塔里木盆地被译为“the Tarim Basin, the Talimu Basin, Talimu,Taklimakan Desert,the Tarim Pendi”等。
三、造成旅游翻译质量低劣的原因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各自表达方式和接受习惯的不同,使得英文翻译中难免出现一些小错误,这也是造成译者和受众之间理解失真的主要原因。旅游景区英文翻译存在的种种不规范现象除了语言文化方面的因素外,主要有:
(一)景区外部因素
主要是翻译体制不健全和译者水平低。目前我国对旅游翻译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翻译体制不健全,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翻译标准和旅游翻译规章,致使很多景区内部地名、路标等公示牌的英文译法不一。此外,翻译资格认证考试体制不完善,使一部分人轻易取得了本不该拿到的资格证书,影响了翻译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使翻译水平优劣不一。而且有些翻译者缺乏严谨的学术态度,在翻译中忽视了不同语言交际中的关系规范和交际规范,违背受者的接受度和接受期待,致使出现许多翻译错误。
(二)景区内部因素
首先,景区管理者对景区发展缺乏战略性思考,主要体现在外语导游岗位设置上。管理者不应该因为外国游客少而不招外语讲解员。其次,管理者对景区宣传资料、公示牌等制作人员的工作监督不够,也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拼写失误、大小写不规范等现象,这也浪费了景区管理成本。另外,管理人员自身英语水平不高,很难形成个人领导魅力,也会降低其对景区英文翻译的重视程度。[3]
四、改进旅游翻译的对策
旅游材料的宣传不只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交流,其翻译则是跨国界、跨文化、跨社会的宣传活动。翻译工作者起着无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又面临各国文化与言语差别所带来的各种艰难,加之旅游材料属“召唤煽动”类型的文稿,有宣传煽动、增强影响的功用,它的英译不同于其它文体的翻译,译者需具备言语、社会文化、民俗、美学、心理学、市场经济学、广告原理等多方面的学问,翻译时必需变通手法表现原语功用。
(一)了解中国旅游景点文化的多样性
翻译国内的旅游景点的人名、地名和历史不仅需要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更要求清楚地了解中国旅游景点多样的文化。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译员, 首先是站在景区文化立场, 做他们的文化代言人, 多看、多听、多想。
(二) 政府的组织、监督
政府可以组织高水平的译员指导和解决国内旅游景点的翻译问题, 邀请精通英、汉语言翻译方面的行家进行监督,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修改, 避免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同时, 组织翻译专家定期培训从事旅游翻译的译员, 逐步提高中国旅游景点的翻译质量。
(三)旅游管理者加大管理力度
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规范旅游景区的翻译。加强景区基层人员的管理,如定期对在职员工进行英语培训,并实行阶段考核;举行外语导游服务技能比赛,提高员工学习英语的热情与积极性。 加强对景区宣传物的监督管理,聘请英语专家指导监督英文印刷品及公示牌的制作过程,严格核查、校对以减少英语翻译错误;成立景区翻译临时小组定期对景区门票、导游手册、标识牌的英文翻译进行整改。
五、旅游英语翻译的正确方法
旅游资料是一种大众化的通俗读物, 目的就是要让普通游客读懂看懂,并喜闻乐见, 从中获得相关的自然、地理、文化、风俗方面的知识,其功能主要是传递信息和诱导行动, 因此其语言必须表达准确、通俗明了、富有吸引力, 利于不同文化层面读者的理解和接受。准确地传达旅游资料中的文化信息,让外来游客了解中国旅游景观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创造我们的旅游品牌,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4]
处理文化因素时,要遵循两个原则:以中国文化为基准,以译文读者为向导。以中国文化为基准就是说要尽量保留中国文化信息,尽量多地宣传中国文化,从而促进文化交流;以译文读者为向导是指在翻译时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拘泥于原文,要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对信息做适当调整,让读者易于接受,好读好懂。以译文读者为向导,是在不损害原意的基础上,调整旅游资料的信息量和篇章结构,让译文读者能从译文中获取所需的中国文化信息,增加旅游兴趣。[5]
(一)音译法与音意兼译法
音译法是根据汉语读音,将旅游景点名称直接用拼音标注,目的是尽可能保留原风景名胜、旅游饭店的原汁原味和鲜明特色。景点名称多涉及本民族文化的专有名词,单纯的音译不能传递任何实际信息。这类名称应该在音译的基础上另作释义,对音译进一步做出解释。完全音译适用于对地名的翻译,这一般不会引起游客的理解障碍,如北京“Beijing”, 上海“Shanghai”等。在景点和景区的翻译中,音译加意译的方法更为常用。如:城隍庙“ Chenghuang Temple”、民族饭店 “Mingzu Hotel”、海南景点鹿回头“Luhuitou (turn-round deer scenic spot)”、天涯海角 “Tianya-Haijiao (the end of the earth and the edge of the sea)”、中山陵“Dr Sun Yat-sen’s mausoleum”、苏州著名园林拙政园“Garden of Humble Administrator”等,这样能使旅游者更好地把眼前的景色和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相结合, 增加游览兴致。
(二)意译法
有些景点名称文化含义丰富,而直译又不能把相应的文化含义翻译出来,此类名称翻译时要突出其内在含义或相应典故与传说,便于游客理解、记忆。对此类名称多采用意译,即用意义相同而形式不同的词语来译。意译的特点在于能够填补文化空缺,消除文化差异。如“兵马俑”译为“Terra 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十三陵”译为“Ming Tombs”,“故宫”译为“the Imperial Palace”, “颐和园”译为“the Palace Museum”。
在旅游翻译中,有些名词、术语是该国家或该地区特有的,如果直接按字面翻译,游客根本听不懂, 这时就不得不改变说法。例如,在成都武侯祠的介绍中有这样的句子:
刘备章武三年病死于白帝城永安宫,五月运回成都,八月葬于惠陵。“Liu Bei died of illness in 223 at present-day Fengjie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and was buried here in the same year.”
(三)增译法
增译是指为了使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某些字、词、名而增加一些相关资料,对旅游资料中的一些人名、地名、朝代、历史事件以及典故等做出背景资料的增加和说明。由于地域不同、历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有些内容在原语国家可能尽人皆知,但外国人却一无所知。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在介绍文物古迹的时候, 总会联系到大量的历史事件和朝代名称, 而国外游客对我国的历史朝代并不熟悉, 因此最好补充一个朝代的公元年份。在翻译国外游客不熟悉的历史名人时, 可以添加相关的背景资料, 补充这个人的身份、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功绩等, 以增加国外游客对此人的了解。
元宵节那天,大红灯笼高高挂。“During the Yuanxiao Festival, also called Lantern Festival, which falls on 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red lantern (Lantern Festival exhibition began in the Han Dynasty, about 2,000 years ago, some people believe its origin to be related to Buddhism) can be seen everywhere.” 这份旅游资料中对“元宵节”和“灯笼”的补充解释,便于外国游客对元宵节有较为透彻的了解。
清朝乾隆年间, 可译为“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 (1736-1795)of the Qing Dynasty(1644-1911)”。这样的翻译才能使外国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历史人物及朝代。
林子的边上原来有一个洞,传说白娘子曾经在这里修炼。“Near the forest there once was a cave which was said to be the very place where Lady White, the legendary heroine of The Story of the White Snake, cultivated herself according to Buddhist doctrine.”
(四)省译法
中国人在描写完一个景色之后,常会引用一段名人的话或者中国古诗作验证,这样会让读者或听者加深印象,并从中得到艺术享受。可是这类补充性信息对外国人和译员来说,却往往是不大不小的负担。甚至有时候这些描述不但对原文理解没有帮助,还会让游客更觉糊涂。在旅游翻译时,如果没有特别目的和要求,这样的文字常可删去。
关于华清池有这样一段文字描写:
华清池内有一贵妃池, 相传是杨贵妃当年沐浴的地方。唐代名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诗句。
译文:“Inside the Huachingchih Spring, there is a bathing pool called Kueifeichih, which is said to have been the bathing place of Yang Kuefei. ”原文不过是想陈述华清池内有杨贵妃当年沐浴的贵妃池。如果逐字翻译原文的古诗,对英文读者说, 从这些诗句的译文中得到的仍不过是杨贵妃曾在此沐浴这个信息, 译文把汉语中的古诗全部删除,但并不影响译文读者对原文其他部分的理解。
(五)直译
忠实地传达原文信息,无需做任何变通。如: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部,面积565平方公里,人口100多万,是国内外旅游胜地之一。“Located in the north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Guilin is one of the tourism attractions famou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an area of 565 square kilometers and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1 million.”
结 语
近十年来,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备受全世界的瞩目, 为游客们提供准确的旅游英语翻译是我们即将从事旅游英语翻译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旅游景点介绍也就是一种宣传资料,对这类“诱导型”文本的翻译,笔者认为,翻译景点介绍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我国历史文化背景和他国旅游者的理解限度,根据翻译要求对原文内容和形式做相应灵活的处理,决定原文文本信息的选择以及译文的表现形式,做到语言精练、通顺易懂、句子优美,才更能吸引游客。
旅游英语翻译是一种注重实用效果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旅游英语翻译应该在全球化视野的指引下,遵循语用等效原则, 灵活处理因不同文化背景、 语言表达习惯等因素造成的交际障碍, 有效实现双方的交流与沟通。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2] 洪捷.浅谈旅游景区标识的英文译法及其规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S1).
[3] 杨忠桥,李欣,阎泗军.新疆旅游导游词[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读下面一段话,请依据拼音把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在括号中。(12分)
chà
dào
大路的( )(
)口上有一个村寨,这里
liáo liàng
hóng yàn
山歌(
)(
),流传着一个(
)(
)书
的美好故事。每当夕阳西下,牧童短笛声声,(
)
yān
měi
wèi
(
)袅袅,巧手的主妇正在煮着(
)(
)的
yí
rán
肉羹……好一派宁静(
)(
)的山乡风光。
2.选择填空(只写序号)。(4分)
(1)下面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翻天覆地 去粗取精 扬长辟短 优胜劣汰
B 莫名其妙 连绵不绝 各抒己见 久负盛名
C 栩栩如生 行云流水 身临奇境 一丝不苟
D 南腔北调 前仆后继 东张西望 左顾右盼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
A我多么愿望与他永远不分离呀!
B百部优秀影视片重现了英雄风采。
C李夏很兴致地发问道:“噢?说说看。”
D我们班被评为文明班级,大家都感到无比高兴和荣誉。
(3)没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B 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C日初出大如车盖。
D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 像巨象, 像骆驼。
(4)使用关联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海马是一种马,还是一种鱼?
B 无论她多忙,对我提出的问题都耐心解答。
C 齐白石老先生的画不但在全世界出名,而且在中国也很有名。
D之所以我被深深的陶醉,是因为节目太精彩了。
二、语汇积累 (22分)
1.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面对四季交替为我们带来的不同的生活感受时,你胸中会涌动哪些美妙的词语或诗句?请至少写出8个四字词语或诗句。(8分)
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音不同义”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如某学校教室黑板上方写了这样四个同音字,“敬”“静”“净”“竞”。请你写出师生想表达怎样的意思。(4分)
“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正确恰当地使用成语、歇后语会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关于成语、歇后语你积累的一定不错吧! (10分)
(1)“四面楚歌”说的是项羽的故事 “煮豆燃萁”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遇到白费功夫、空欢喜的时候,人们常说“竹篮打水――__________________”。新年联欢晚会上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特长,王老师说我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古诗凭着凝练的语言表达着真挚的感情。当我们忆起母爱,报答母亲的深恩时,会自然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引用古诗句来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34分)
文段一
[材料一]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材料二]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根据你阅读的情况填空。(9分)
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文体来看,它们都是____________,并且用了同一个___________,所描写的对象都是______。但词的思想内涵不同。陆游词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心情。在读陆游咏梅词后,却反其意而用之,表现了______________精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胸怀。
2.读了这两首诗词,请你结合诗词意境,描绘出一幅梅花图来,并用一、两句话来描述自己的心境。(3分)
文段二
那年那天那首小诗
那年我十三岁。早上,我在妈妈的目光注视下,撕掉了昨天的日历,然后面对妈妈噘起了嘴。妈妈并不明白这一天对我的意义,仍忙忙碌碌地收拾屋子,我只好失望地走出家门。
我朝热闹的公园走去,边走边在心里写着一首忧伤的小诗:
一朵离枝的小花
被风吹出花园……
在公园里,我躲在亭柱后面,眼泪汪汪地盯着儿童游乐场。一队队身着五颜六色服装的“花朵”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尽情地享受着“六一”节的欢乐。我的心继续作我的小诗:
……在这小花的节日
一个角落
一个被鞭打的梦幻……
一位叔叔走向我,关心地看着我。我低下头又扬起头,看游乐场。我听见叔叔自言自语地说:“花朵的节日!”“不是我的!”我说。叔叔笑了笑问:“你在思索这个节日吗?”我点了点头。叔叔说:“你思索着的时候,这节日便真正属于你了!”我不太懂,但觉出叔叔很了解我,便对他讲述了自己因家贫而辍学的故事,还说出了我心里未写完的小诗。叔叔沉思了良久,问道:“冬天有花吗?”我愣住了,不知该怎么回答。叔叔递给我一张名片,笑着说:“把诗改好寄给我。”然后就匆匆地走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我琢磨着叔叔的话回到家里,看见妈妈正呆坐在床边看今天的日历。我走近妈妈,妈妈一把搂住我说:“妈对不起你!”我偎紧妈妈问:“冬天有花吗?”妈妈声泪俱下地说:
“有……有……你的名字不就叫小梅吗?”我也忍不住哭了。那天我终于改好了那首小诗:
一朵枝头的小花
始领报春的风寒
这也是节日
一种清冷的思索
会融进不远的春暖
我将改好的诗寄给那位编辑叔叔,它成了我第一首发表的诗作。后来,我成了作家。
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仍难忘当年那首小诗并想对每一位少年朋友说无论你身处怎样的境地只要能昂起头来思索奋进成功就一定在你的前面
1.填空。
“噘”是个( )结构的字,如果不认识它,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解决问题,首先查( )旁,再数( )画。(3分)
2.在作者的小诗中“一个被鞭打的梦幻”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文章最后一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并写出你读了这一段话的体会。(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小女孩前后写的诗比较一下,说一说有什么不同(至少写出两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习作实践(28分)
1.根据下面提供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写话。(2分)
费俊龙、聂海胜叔叔乘坐着“神舟六号”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凯旋而归,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1)工人日报记者说:“以美好的姿态去拥抱蓝天,去享受自由飞翔的快乐,去探索宇宙无穷的奥秘,是人类诞生以来就有的梦想。”
(2)天津钢管公司工会主席张福林说:“看着神舟六号快速升空的潇洒英姿,胸中涌动的自豪感也节节上升。”
(3)红其拉甫海关关长刘苏静说:“我们在共享快乐。”
我想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好的祝福让人身心愉悦,我们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对不同的人表达自己恰当的祝愿,你愿意试试吗。(6分)
⑴节日期间,你想对坚守工作岗位的叔叔祝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今天妈妈生日,你想对妈妈祝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奶奶生病住院了,你会怎么祝福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习作。(20分)
从下面的两个内容中任选一个:
(1)你有过没有作业的星期天吗?你向往过没有作业的星期天吗?请你自拟题目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或想法。
(2)在魔法学校学习的哈利・波特,最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想体验一下在中国过节的乐趣。小朋友,你们家乡是怎样过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哪些经历体验最有意思?请写一封信告诉哈利・波特,向他发出邀请。
要求:真实的校名和姓名用假名或“××”代替。字数在400~500。
小学毕业复习数学综合
评价题(三)参考答案
一、认真填一填(22%)
1. 1又3分之一, 3.03 2. 4, 6, 12.5, 1
3. 1/5,3/5,3/10,3/5,4. 1295330000, 13
5.长方形,三角形6. 19457. 1478. 0.36
9. 9810. 898 11. 第二盏灯亮,2 12. 2991421
二、慧眼辨真假(8%)
1.错2.错3.对4.错5.错6.对7.对 8.对
三、请精挑细选(10%)
1.B2.A 3.C 4.B 5.C 6.D
四、计算小天地
1.略
2. 9 8又4分之3 10 2
3. 5.5 8 38 19.2
五、观察与思考
1. 0.785平方厘米
2.以AB为轴113.04cm3 以BC为轴56.52cm3
以AB为轴旋转得到的圆锥体积大. 大56.52立方厘米
3. 285厘米 2355平方厘米
六、数学与生活(24%)
1. 黑色12块 白色20块
2. 744平方厘米4个
3. 200米 4.买团体票 需要220元